必修三第一章單元測試-湘教版必修3_第1頁
必修三第一章單元測試-湘教版必修3_第2頁
必修三第一章單元測試-湘教版必修3_第3頁
必修三第一章單元測試-湘教版必修3_第4頁
必修三第一章單元測試-湘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三第一章單元測試湘教版必修3一、單項選擇題讀“河南省產業結構變化數據”,回答1~3題。產業結構(%)年份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90年34.935.529.62007年15.755.029.31.結合河南省產業結構的變化數據,下列分析判斷正確的是()A.第一產業的產值不斷減少B.第二產業的產值增加C.第三產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下降D.目前河南省已進入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2.河南省目前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存在的問題是()A.第一產業比重過大B.第二產業比重偏低C.第三產業發展緩慢D.三次產業構成合理3.河南的發展是我國“中部崛起”的縮影,中部地區今后的發展方向是()①充分發揮資源優勢②改善生態環境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第三產業)④鞏固和發展農業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讀下表,完成4~6題。我國東、中、西部農業產業結構及變化東部中部西部全國19912000199120001991200019912000種植業(%)59.7351.966.457.565.9662.963.1355.6林業(%)4.23.54.893.94.644.14.5l3.8牧業(%)26.2827.025.5l32.728.3531.226.4329.7漁業(%)9.7917.63.25.91.051.85.9310.94.表中三個地帶,農業構成差異最大的農業部門是()A.種植業和林業B.林業和牧業C.漁業和牧業D.種植業和漁業5.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個地帶農業部門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A.種植業和林業B.林業和牧業C.漁業和牧業D.種植業和漁業6.造成三個地帶農業部門差異的主要自然區位因素是()A.氣候、勞動力、自然資源B.科學技術、勞動力、交通運輸C.氣候、地形、自然資源D.氣候、地形、科學技術下圖中“甲、乙表示兩個不同的區域”,據此完成7~8題。7.若甲表示我國東部地帶,乙表示中西部地帶,則沿箭頭①在區域間調配的是()①水源②資金③能源④技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若甲表示發達國家,乙表示發展中國家,則箭頭②方向在區域問調配的是()①勞動力②礦產③技術④工業制成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讀“我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示意圖”,完成9~11題。9.圖示地區的南部需要從北部調水的主要原因有()Ⅰ.①河流域內降水量不大,蒸發較強Ⅱ.①河流域為我同主要商品糧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澤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區人口較稠密,重工業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較大,水質較A.Ⅰ、ⅡB.Ⅰ、ⅢC.Ⅱ、ⅣD.Ⅲ、Ⅳ10.該工程建沒的有利條件是()A.地勢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經過地區主要是沼澤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輸水線路短,線路里程不到300公里D.輸水干線經過地區以平原為主11.該工程建成后,對哈爾濱的有利影響主要是()A.緩解其水資源緊張狀況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結構的調整C.改善其航運條件D.減小洪水危害福建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吸收外資起步較早。下圖是“l991—2007年福建三類產業結構比較與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圖”,據此回答l2~l3題。12.對福建省三類產業結構變化與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的分析,正確的有()①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持續上升,第三產業變化不大②產業結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③外商直接投資在第二產業的比重最大④在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成反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90年代以來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資取得較大進展,其有利的區位條件主要有()①礦產資源豐富②政府政策③與臺灣隔海相望,著名僑鄉④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產業轉移⑤勞動力豐富,地價較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讀下圖,回答l4~15題。14.北部灣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在發展工業上的獨特優勢是()A.氣候B.水源C.市場D.礦產資源15.下列不適宜在海南島發展的工業部門是()A.石油化工B.煉鋁業C.鹽化工D.鋼鐵工業高檔圣誕樹由鮮活的樹裝飾而成。低檔圣誕樹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價格低,銷量大。改革開放后,我國深圳成為世界低檔圣誕樹的重要生產基地。2l世紀初,由于生產成本提高,深圳圣誕樹產業受到很大沖擊,有的企業將圣誕樹生產轉移到江西贛州,但是出口效益沒有明顯提高。據此完成16~18題。16.從世界范圍看,影響高檔圣誕樹生產的主導因素是A.市場距離B.熱量條件C.勞動力價格D.種植技術17.低檔圣誕樹生產由發達國家至我國深圳再向贛州轉移的主要原因是A.我國圣誕樹銷量快速增長并由沿海向內地擴展B.世界圣誕樹市場由歐美向東亞地區轉移C.發達國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國原材料豐富D.企業追求較低的勞動力成本18.企業將圣誕樹生產由深圳轉移到贛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誕樹的A.運輸成本B.用地成本C.原材料成本D.勞動力成本區域是用某個指標或某幾個特定指標的結合,在地球表面中劃分出具有一定范圍的連續而不分離的空間單位。不同區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區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據此回答19~224題。19.有關區域及其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各區域間沒有明顯的區別B.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是一個區域,認識了這里的人們,也就知道了該區域的特點C.區域內部沒有明顯差異,因此很難形成區域特點D.區域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指標劃分出來的20.下列關于各區域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A.三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水分B.黃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熱量C.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D.華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熱量21.下列關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B.溫暖季節短,生長期也較短,農作物復種指數低C.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沒有不利影響D.氣候條件優越,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22.長江中下游平原在開發早期,農業經濟落后于黃河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原因是()A.雨熱同期的氣候B.黏重的土質C.單一的農作物品種D.平坦的地勢下圖為我國某一區域簡圖,根據圖中信息?;卮?3~25題。23.關于圖中自然地理事物判斷正確的是()A.甲河是湘江B.A山脈是雪峰山C.乙河是贛江D.B湖泊是鄱陽湖24.關于圖中A山脈東西兩側說法正確的是()A.夏季東側降水少于西側B.東側河流發源于雪峰山C.冬季東側降水少于西側D.冬季東側氣溫高于西側25.讀圖,聯系此區域實際,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河流入的C海域是南海B.城市D興起的主要原因是資源豐富C.乙河流域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土地荒漠化D.甲河上游過度發展種植業將導致B湖泊湖床上升26.關于日本和英國自然環境相似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氣候南北差異顯著B.森林植被覆蓋率高,植物種類豐富C.河網密布,流量平穩,航運價值高D.地處中緯度,氣候比較濕潤讀我國兩個三角洲略圖,據此回答27~28題。27.從自然條件看,兩三角洲的差異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B.甲礦產比乙豐富C.甲海洋比乙廣闊D.甲比乙的熱量條件差28.利用各自優越的地理位置,都發展了()A.鋼鐵和造船B.甘蔗種植業C.淡水養殖業D.造紙和化工下表為“我國四省市2008年GDP、人均GDP和產業結構數據”,據此回答29~30題。地區GDP(萬億元)人均GDP(萬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①3.63.765.551.642.9②1.47.250.845.553.7③2.14.205.153.941.0④3.13.309.757.O33.429.表中數據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區依次是()A.上海、山東、浙江、廣東B.上海、廣東、山東、浙江C.廣東、上海、山東、浙江D.廣東、上海、浙江、山東30.下列有關四省市特征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人口總數最多的是①B.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②C.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是③D.城市人口數最少的是④讀下圖,完成31~32題。31.有關四大區域農業發展主要制約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a——干旱B.b——肥力C.c——光照D.d——積溫32.四大區域的優勢資源是()A.a區——有色金屬和水能B.b區——煤、石油和地熱C.C區——石油、天然氣和水能D.d區——煤、石油、生物能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間,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大東北“四大經濟圈”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閱讀下表,回答33~34題。四大經濟圈產業變化的比較表2002年2003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長江三角洲1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東北12.849.737.512.550,437.133.四大經濟圈2002—2003年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是()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第二、三產業比重下降B.第一、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比重下降C.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D.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34.與其他經濟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單位GDP能源消耗量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產業比重較低B.第二產業中輕工業比重大C.勞動力素質比較高D.生產設備比較先進匹茲堡在17世紀后期只是一個皮毛貿易站,l758年被英國殖民者奪取,兩個多世紀以來,主要職能幾經改易,人地關系也由簡單變得復雜。讀圖回答35~36題。35.20世紀50年代后,“鋼都”匹茲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括()A.資源枯竭B.勞動力素質低C.企業老化,技術落后D.環境污染嚴重36.匹茲堡再生階段向“知識城”轉化,對我國面臨類似困境的工業城市的啟示是()①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②將無增長潛力的企業搬向郊區③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資環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區域的發展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和衰落階段。初期階段主要表現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成長階段可分為工業化階段和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結合下圖,回答37~38題。37.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下列關于區域內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A.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產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B.傳統農業占較大比重,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C.工業化的起步源于本階段科技的創新D.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已表現得比較明顯38.圖中A、B、C各點分別代表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從區域發展的過程來看,其正確的順序是()A.A—B—CB.B-C—AC.C—A—BD.B-A—C下圖為“中國產業轉移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39~40題。39.有關我國產業轉移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A.海外產業首先向我國沿海經濟區轉移B.海外產業向我國的轉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區域C.21世紀初期,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環渤海經濟區轉移D.目前,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大量轉移至中西部地區40.有關我國產業轉移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造成沿海地區工業產值呈下降趨勢B.促進“長三角”的礦產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C.可能會對遷入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D.可以緩解遷出地區的就業壓力二、綜合題41.下圖中鐵路I沿線地區的經濟比較發達,鐵路Ⅱ沿線地區經濟欠發達。當地人民在河流中游兩岸開展傳統糧棉生產,下游有許多未充分開發的風景區。A城市解放前以煤炭開采為主要經濟支柱,1995年鐵路Ⅱ延長鋪設到B城后,A城市經濟結構開始轉變,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該城市卻出現了原料和能源消耗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等問題……據此材料并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簡要概括圖示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2)簡要描述A城市的經濟發展過程。(3)A城市正在制定發展規劃,請你為其城市經濟發展和改造獻計獻策。42.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下圖為“某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階段一、二期間該地區工業發展的主要優勢及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動力分別是什么?(2)簡述階段二時期該地區工業與城市的發展對當地的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3)從階段二到階段三該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主要表現是:工業結構調整工業布局調整生態建設4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西北地區地理要素關聯圖。材料二具有地理標志標識的農產品是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式鑒定的產品,以其“無污染、無公害”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新疆境內具有地理標志標識的農產品有哈密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伽師瓜,其分布如下圖所示。(1)在西北地區地理環境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據甲圖簡述西北地區地理環境的特征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3)乙圖中四地發展具有地理標志標識瓜果的有利條件有哪些?(4)簡述新疆瓜果品質優良,但是不能大規模發展的原因。44.由于地理條件和歷史發展的進程不同,區域發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異。我們應以其他國家區域發展的歷史為鑒,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下圖為魯爾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的局部區域圖,左上方為魯爾工業區A地月平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下表為滬寧杭工業區B地四個年份主要經濟指標表。讀圖、表回答問題。指指標年份GDP(億元)(當年價格)第二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實際利用外資額(億美元)出口額(億美元)19782.415.50.00.0199258.548.31.31.22000200.859.47.120.320081500.665.316.1386.8(1)說明A地氣候類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響該地谷物生產的不利氣候條件。(2)對比分析兩工業區形成和發展的區位優勢,完成下表內容工業區區位條件魯爾工業區滬寧杭工業區自然條件①水資源、土地資源豐富交通內河航運、陸地、航空等運輸方式多樣,方便快捷內河航運、陸地、航空②等運輸方式齊全,方便快捷市場市場廣闊市場廣闊勞動力③勞動力豐富,成本較低(3)魯爾工業區通過產業轉型,實現了經濟的再繁榮,其發展經驗對滬寧杭工業區的可持續發展有哪些啟示?(4)B地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東部地區中小城市發展的范例。分析該地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45.下圖是長江流域局部地區主要工業城市和鐵路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d所表示的城市中,位于我國東部經濟地帶的城市名稱是________,位于西部經濟地帶的城市名稱自西向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2)c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商業中心。該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條件具體表現為:、、(3)從下列四個方面簡述圖中108°E以西地區的發展宜采取的重大舉措。①資源②農業_③基礎設施④生態環境必修Ⅲ第一單元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生產活動能力測試參考答案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