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知識清單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字音字形】略無闕處(quē)重巖疊嶂(zhàng)不見曦月(xī)沿溯阻絕(sù)素湍綠潭(tuān)飛漱其間(shù)林寒澗肅(jiàn)屬引凄異(zhǔ)曉霧將歇(xiē)夕日欲頹(tuí)欣然起行(xīn)水皆縹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泠泠作響(líng)嚶嚶成韻(yīng)窺谷忘反(kuī)橫柯上蔽(kē)互相軒邈(miǎo)絕巘多生怪柏(yǎn)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未復有能與其奇者(yù)懷民亦未寢(qǐn)水中藻、荇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bǎi)蟬則千轉不窮(zhuàn)鳶飛戾天者(yuānlì)【重點詞語】《三峽》★課下注釋1.自三峽七百里中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空隙、缺口。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見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沖上、漫上。6.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雖乘奔御風奔:這里指飛奔的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沒有這么快。9.則素湍綠譚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絕巘多生怪柏絕巘:極高的山峰。12.飛漱其間飛漱:飛速地往下沖蕩。13.清榮峻茂榮:茂盛。14.良多趣味良:甚,很。15.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剛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6.林寒澗肅肅:肅殺,凄寒。17.屬引凄異屬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慘悲涼18.空谷傳響響:回聲。19.哀轉久絕哀轉:聲音悲涼婉轉。★一詞多義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絕:沿溯阻絕(斷)絕巘多生怪柏(極)哀轉久絕(停止,消失)清:回清倒影(清波)清榮峻茂(清澈)三:巴東三峽巫峽長(確數,三)猿鳴三聲淚沾裳(概數,多次)★詞類活用奔: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清:回清倒影(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霜:每至晴初霜旦(名詞用作動詞,下霜)★古今異義詞語例句古義今義自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己至于至于夏水襄陵到,到達表示另提一事或或王命急宣有時或者雖雖乘奔御風即使雖然疾不以疾也快疾病良良多趣味甚,很良好《答謝中書書》★課下注釋1.五色交輝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俱備四時:四季。3.曉霧將歇歇:消散。4.夕日欲頹頹:墜落。5.沉鱗競躍沉鱗:指水中潛游的魚。6.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沒有擺脫世俗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這里指人間。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7.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一詞多義欲:夕日欲頹(快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望)★詞類活用輝: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頹:夕日欲頹(形容詞用作動詞,墜落)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形容詞用作名詞,奇麗景色)★古今異義詞語例句古義今義時四時俱備季節某個時候歇曉霧將歇消散歇息頹夕日欲頹墜落衰敗,萎靡《記承天寺夜游》★課下注釋1.念無與為樂者念:考慮,想到。2.相與步于中庭相與: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3.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4.水中藻、荇交橫藻、荇:均為水生植物。5.蓋竹柏影也蓋:大概是。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一詞多義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動詞,參與,文中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念無與為樂者(動詞,和)★古今異義詞語例句古義今義念念無與為樂者考慮,想到想念戶月色入戶門住戶、人家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蓋蓋竹柏影也大概是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與朱元思書》★課下注釋1.天山共色共色:同樣的顏色。2.從流飄蕩從:跟、隨。3.任意東西東西:向東或向西。4.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許:表示約數。5.水皆縹碧縹碧:淺青色。6.互相軒邈軒:高,這里用作動詞,往高處伸展。邈:遠,這里用作動詞,往遠處伸展。7.爭高直指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8.泉水激石激:沖擊,撞擊。9.泠泠作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清越。10.嚶嚶成韻嚶嚶:鳥鳴聲。11.蟬則千轉不窮轉: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12.鳶飛戾天者戾:至、到達。13.望峰息心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14.經綸世務者經綸:籌劃、治理。15.窺谷忘反反:同“返”,返回。16.橫柯上蔽柯:樹木的枝干。17.疏條交映交映:互相掩映。★一詞多義絕:猿則百叫無絕(停止,斷絕)天下獨絕(絕妙的,獨一無二的)上: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在上面)★詞類活用凈:風煙俱凈(形容詞作動詞,消散)奔:猛浪若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東西:任意東西(名詞作動詞,向東、向西)上:負勢競上(名詞作動詞,向上)湍:急湍甚箭(形容詞作名詞,急流)軒邈:互相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向高處、遠處伸展)寒:皆生寒樹(使動用法,使……寒冷)上:橫柯上蔽(名詞作狀語,在上面)★古今異義詞語例句古義今義許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表示約數允許,也許戾鳶飛戾天者至、到達罪過,乖張經綸經綸世務者籌劃、治理整理過的蠶絲,比喻規劃、管理國家大事【重點句子】《三峽》(1)《三峽》中極盡夸張,從側面烘托出三峽之山的高峻險要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三峽》中用夸張手法,從側面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兩句詩使我們聯想到《三峽》中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4)《三峽》中為了渲染深秋三峽的凄冷蕭瑟、猿鳴幽凄、山谷空曠,引用的漁者的歌詞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5)《三峽》中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我們領略到春冬潭水的清澈。《短文兩篇》(1)《答謝中書書》中,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2)《答謝中書書》中,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景象的句了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3)《答謝中書書》中,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4)《答謝中書書》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議論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5)《記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繪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6)《記承天寺夜游》中表達作者微妙復雜感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與朱元思書》(1)《與朱元思書》中側面表現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2)《與朱元思書》中概括贊嘆富春江,總領全文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3)《與朱元思書》中,寫放舟江上的自由狀態的句子是:從流飄蕩,任意東西。(4)《與朱元思書》中,描寫水速之快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與朱元思書》中,表現作者觸景生情,愛慕自然、鄙棄名利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唐詩五首》(1)王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與王維“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的詩句有著相似的意境。(2)《野望》中以動寫靜,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與寧靜,也寫出了放牧和打獵的人歸來的句子是: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3)《野望》中中引用典故,追古懷傷,在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表現詩人身處亂世,前途無望,孤獨抑郁的心情的句子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4)崔顥《黃鶴樓》中用對偶手法描寫出黃鶴樓兩岸視野開闊、景象優美的詩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5)《黃鶴樓》中抒發了游子悲苦的思鄉之情的詩句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6)王維在《使至塞上》中運用比喻,傳神地表達出激憤和抑郁的內心情感的詩句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7)《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構圖有面有點,線條簡潔明快,景象既蒼茫遼遠,又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8)《使至塞上》中表現了邊塞將士緊張的戰斗生活,暗示戰事頻繁的句子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9)《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與“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10)《渡荊門送別》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水中月、天上云的美麗景象的詩句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11)《渡荊門送別》中借寫故鄉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的詩句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12)《錢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點,從仰視角度描寫禽鳥的詩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13)《錢塘湖春行》中,從俯視角度描寫花草的詩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14)《錢塘湖春行》中,表達詩人為早春勝景所吸引、流連忘返的詩句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課外古詩詞誦讀》(1)《庭中有奇樹》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表達對遠行人的思念之情的詩句是: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2)《庭中有奇樹》中抒寫女子執花在手無法相贈的愁苦之思的詩句是: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3)《庭中有奇樹》中表達主人公無可奈何、自我寬慰,點明全詩主題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4)《龜雖壽》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慨嘆人生苦短的詩句是: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5)《龜雖壽》中最能體現詩人壯志猶存、慷慨激昂、壯懷激烈的情感的詩句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6)《龜雖壽》中表現詩人珍惜生命,敢于有所作為,讓有限生命得以永恒的詩句是: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7)《贈從弟(其二)》中描寫高山上松樹挺拔聳立,山谷間狂風呼嘯的詩句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8)《贈從弟(其二)》中描寫松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突出了松柏意態從容、志節堅貞的詩句是: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9)《贈從弟(其二)》中贊美松柏經嚴寒而不調的品性,勉勵堂弟在惡劣環境中要正氣凜然的詩句是: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0)《梁甫行》中描述海邊的人民在荒野草叢林木中生活,表達詩人對下層人民的同情的句子是: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11)詩中寫出了海邊人民衣不遮體、粗陋艱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12)《梁甫行》中通過狐貍、兔子側面反襯出海邊人民生活環境的荒涼以及他們內心的恐懼與凄苦的句子是: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文學文化常識】1.酈道元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zhuō)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2.《水經注》《水經注》是酈道元為《水經》所作的注文,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水經注》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李善的《文選注》齊名,合稱“四大名注”。三峽,瞿(qú)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思想家。早年游歷訪道時足跡遍及江浙的名山勝水,后退隱茅山。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5.謝中書謝中書,即謝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6.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用來記事陳情。它的文學功能多樣,可抒情,可寫景;可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談論政事;還可以勉勵后學等。蘇軾(1037一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與父蘇泡、弟蘇轍,合稱“三蘇”。他擅長詩詞、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東坡全集》傳世代表作品有《赤壁》《石鐘山記》《題西林壁》《贈劉景文》《飲湖上初晴后雨》等。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他文章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史稱其“文體清拔有古氣”,被時人效仿,人稱“吳均體”。代表作品有“吳均三書”(《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駢體文又稱“駢偶文”“四六文”。其特點是:句式上,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聲韻上,講究平仄相對,音韻和諧;用詞上,注重用典和藻飾,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論中的詞句,追求華麗的辭藻。其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閣序》、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初唐詩人。貞觀初年,因病罷歸棄官,隱居東皋(今山西萬榮),故自號“東皋子”。他除一度作過六合縣丞、太樂丞等卑職外,一生大部分時間隱居鄉里。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淵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描寫隱居生活和飲酒情趣,有避世的思想。詩風淳樸自然,無齊梁藻飾雕琢之習,對唐詩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后人輯有《東皋子集》。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簡稱“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領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一般說來律詩二、三兩聯(即領聯、頸聯)的上下句應是對仗句。律詩要求全詩通押一個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說來,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對。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律詩的結構:格律詩的四聯往往遵循起承轉合的格局。首聯:起,開門見山,直接扣題;頷聯:承,緊承首聯,延續延伸;頸聯:轉,轉折變化,由此及彼;尾聯:合,呼應開頭,收束全詩。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他生長在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開元、天寶時代,二十歲左右中進士,然而宦海沉浮,終不得志。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生漫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而他詩歌的“忽變常體”正是從他及第前兩年的南游開始的,其標志就是由漢水行至湖北武昌時創作的《黃鶴樓》。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穎《黃鶴樓》為第一。”王維(701761),字摩詰,河東人,唐代詩人,畫家、音樂家,山水田園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他能詩能畫,精通音樂,他的詩歌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尤其是創作的山水田園詩對后世影響深遠。宋朝蘇軾曾贊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維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晚年作品中多含禪宗哲學思想,我們又稱他為“詩佛”。李白(701一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他的詩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之稱。著《白氏長慶集》,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15.《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主持編選的《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出的代表當時詩歌創作最高成就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它不是一時一地所做,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被世人視為是繼《詩經》《楚辭》后,又一文學高峰。內容多為游子的羈旅情懷、彷徨失意和思婦的離愁別緒、精神苦悶,既有樂府民歌的樸素自然,又有文人騷客的雅致用典,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更被劉勰譽為是“五言之冠冕”。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漢末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年輕時曾被當時的名士許勁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曾隨袁紹伐董卓,后“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承相,后為魏王。他多才多藝,精通書法、音樂圍棋。戎馬空傻之余,創作了很多的優秀詩篇。詩多描寫本人的政治主張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于悲涼中多有跌宏宕慷慨之氣。劉楨(?―217),字公干,東漢末年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劉楨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其五言詩在當時負有重名,曹丕曾稱贊他“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后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為“建安文學”領袖人物,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課文內容課文內容《三峽》文章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美麗山川的贊美和喜愛之情,以及對三峽漁民悲慘生活的同情。(1)《三峽》是按什么順序寫三峽景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作者先總體描繪三峽概貌,突出其雄偉氣象;接下來按照特點的不同,具體描繪三峽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順序寫,而是借著文脈之勢,先寫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壯,與第1段一脈相承;再寫春冬與秋天,轉為沉靜,雖氛圍、特色不同,但文脈轉緩,文氣相貫。從另一方面看,三峽之所以成為“峽”,是因為旁有群山約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為屏障,是峽之外圍,所以第1段先寫山,勾勒全貌;水是峽之筋骨,所以后兩段重點寫水,而又從動、靜兩方面寫其特色;最后又將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應。(2)《三峽》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引用漁者的歌謠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同時反映出三峽漁民的悲慘生活,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之情。《答謝中書書》本文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過借古證今,強調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答謝中書書》結尾“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①康樂是“能與其奇者”,表現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②自謝靈運之后,不再有人能“與其奇”,惋惜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③“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能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而自許,期望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記承天寺夜游》本文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承天寺夜游所見的月下美景,傳達了他復雜微妙的心境——達觀自得中隱含著惆悵悲涼。(1)《記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寫月色的?請任選角度作簡要賞析。示例1:比喻修辭。作者用“積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營造出一種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示例2: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一種靜謐之感,“藻、荇交橫”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見其靜,點染出一幅幽靜又不乏靈動的月下美景圖。示例3: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橫”則以竹柏倒影來烘托月光的皎潔。這兩句,正側面結合,共同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2)體會《記承天寺夜游》作者的心境。結合寫作背景和你對蘇軾生平、思想的認識,談談對“閑人”的理解。《記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閑人”既指二人的政治處境,即作為貶謫之人,清閑無比,內心悲涼無可訴說;又指夜游時的心境,即空靈自在,優游自如,故能欣賞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發揮政治才干,只好深夜閑游賞月;又有自許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們兩個富有情趣之人欣賞,豈不浪費?這又表現出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蘇軾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響,所以他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適,將人生的挫折化為審美的機緣。《與朱元思書》本文從作者行船游江的實感起筆,著力描繪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活力的山水圖,抒發了作者厭倦仕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看到富春江奇異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的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寓情于景,進行議論性的抒情。這種感受是一種設想,以有雄心壯志的游者也要產生隱居思想來襯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透露出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以及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唐詩五首》《野望》通過對東皋秋景的描繪,展示了一幅動靜結合、光色相襯的田園秋景圖,在閑逸的情調中,帶有幾分彷徨和苦悶,抒發了詩人惆悵、孤寂的心情和避世歸隱的愿望。《黃鶴樓》描寫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聞和所憶,通過憑吊古跡,抒發了詩人吊古傷今之感和思鄉之愁。《使至塞上》這首詩寫了詩人出使邊塞的艱苦行程、行程中所見的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以及到達邊塞訪問的情況,表達了詩人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之感和出使邊塞的悲壯情懷。《渡荊門送別》這首詩通過對地上山光水色和空中奇異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云霞構成的壯麗畫卷,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與贊美,抒發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外出游歷的喜悅以及對故鄉的深切不舍之情。《錢塘湖春行》本詩以“行”為線索,通過對湖水、云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一幅草色明麗、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圖,抒發了詩人盡興游春的閑適自得之感和無比喜悅之情,表現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之情。(1)《野望》中“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運用典故有何表達作用?作者借“采薇”的典故,表現了作者在現實中孤獨無依的苦悶與惆悵,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抒發了知音難覓、孤獨無依的苦悶與惆悵之情。(2)《黃鶴樓》一詩是怎樣將作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黃鶴樓》前兩聯,均是先寫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的格局,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變化難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話傳說起筆,則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首聯從神話傳說落筆,起筆高遠,回到現實情境,又仿佛黃鶴從天而降一樣,神妙莫測,鬼斧天工。頷聯先寫黃鶴之杳然不見,在遠望天際,尋覓黃鶴蹤影之時,順勢轉換為對天際白云的描繪,轉換自然,毫無痕跡。從句中兩“空”字,可以體會到詩人吊古傷今,無限悵惘的情感。(3)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論道:“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你同意嗎?結合詩句說說你的理由。“故鄉水”是指流經故鄉的水,“萬里送行舟”指的是故鄉水如今懷著深情厚意載我遠行。用擬人的手法,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4)《使至塞上》的頸聯被譽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南省瓊中學黎族苗族自治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第三次調查研究考試化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揚州大學《中文工具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科技學院《3S技術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學院《規劃設計快速表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洛陽一中2025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診斷性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海陽市美寶學校八年級上學期《環境教育》教學設計:第14課 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
- 內蒙古開魯縣高中生物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2.3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3
- 清潔服務合同模板大全
- 英譯漢課程介紹
- 2025年遼寧省安全員考試題庫附答案
- 金融知識與服務考核試卷
- 小組工作中的角色分工
- GB/T 9799-2024金屬及其他無機覆蓋層鋼鐵上經過處理的鋅電鍍層
- 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讀后續寫 科學課的啟示 講義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運工程臨時用電技術規程
- 滬科黔科版(貴州上海版)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下冊第8課 趣味陶瓷DIY教學課件含微課視頻
- 兒童通信知識科普
- 基金會公益慈善項目管理辦法
- 2024年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尸僵形成后肌肉組織的形態學變化
- 2009年10月自考00567馬列文論選讀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