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檢測的質量控制_第1頁
樁基檢測的質量控制_第2頁
樁基檢測的質量控制_第3頁
樁基檢測的質量控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樁基檢測的質量控制摘要分析含有代表性的幾類樁基礎的質量事故成因,并針對性地談適宜的樁基檢測質量控制,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核心詞樁基檢測;質量控制1造成樁基常見質量事故的幾點因素普通來說,樁基出現質量事故,重要是由于勘察、設計、施工等工作中存在問題,或者樁基礎工程完畢后外部環境的變化,造成樁基礎受損或者破壞。造成樁基質量事故的幾點因素:1)勘察工作中重要問題??辈靾蟾嬷刑峁┑牡刭|剖面圖、鉆孔柱狀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以及建議的樁基設計參數不精確。2)設計工作中重要問題。樁基礎選型不當,設計參數選用不當。3)施工過程中重要問題。材料選用不當或質量不滿足規定,施工辦法、施工工序不合理,施工質量控制不嚴,質量檢測辦法欠佳,以及人為和自然因素。4)周邊環境的不利影響。周邊地區基坑開挖、地面大面積堆載、重型機械行進、相鄰工程擠土樁施工等。固然,除了上述樁基質量事故成因外,尚有某些因素會給樁身造成一定損害,在此不一一列舉。下面重點討論幾個常見的樁型所存在的普通性質量問題及其成因。1.1沉管灌注樁常見質量事故因素沉管灌注樁為擠土型樁,樁徑普通為377、426,樁長20m左右。沉管樁有振動、靜壓等施工辦法,由于沉管灌注樁截面尺寸的特點,無論采用哪種施工辦法,施工中都易產生下列質量問題:1)縮徑、夾泥、離析。重要因素以下:①土的性狀因素。在軟土中沉樁時,土受到強制擾動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在樁管拔出后擠向剛澆注的混凝土,使樁身局部縮徑或夾泥。在軟硬土層交界處,也極易發生縮徑現象。②拔管速度過快。施工中不按有關規范規定操作,拔管速度過快,造成管內混凝土高度過低,使得混凝土的排擠力不大于地層的側壓力,從而造成縮徑夾泥。③管內混凝土量少。管內混凝土應保持2m左右高程,并高于地下水位1.0-1.5m或不低于地面高程,否則管外土體擠入會造成縮徑夾泥。④混凝土質量差。坍落度小、和易性差,拔管時管壁對混凝土產生的摩阻力造成縮徑離析。⑤樁間距過小,鄰近樁施工時的擠壓可能造成縮徑。2)斷樁。造成斷樁的因素與縮徑基本相似,但斷樁對承載力的影響明顯不不大于縮徑。3)吊腳樁。樁底混凝土架空,泥砂在樁底部形成單薄層。造成的因素普通有:沉管時樁尖破壞;活瓣樁尖被周邊土體包圍打不開;混凝土級配不合理、和易性差,在拔管時,混凝土拒落,造成樁尖下沒有混凝土或量少。1.2鉆孔灌注樁常見質量事故成因素鉆孔灌注樁施工涉及泥漿護壁、水下成孔、水下下籠、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工序,在施工過程中,任何一道工序不完善,都會造成樁身質量出現某些的缺點。常見的鉆孔灌注樁質量問題及其產生因素以下:1)鉆孔傾斜。鉆機鉆進的過程中,由于垂直度把握不精確或者碰到孤石等地下障礙物,使得鉆桿偏斜,從而造成樁發生傾斜。2)坍孔,從而造成斷樁、沉渣、孔徑突變等缺點。造成坍孔的重要因素有:泥漿質量差、護筒內無足夠壓力水頭等造成護壁不力;鉆進速度過快;操作時施工工具、鋼筋籠碰撞孔壁;土質條件較差,比較疏松。3)樁身縮徑、夾泥、斷樁、離析??s徑成因:鋼筋籠設計太密,混凝土級配和流動性差造成樁身某些斷面尺寸達不到設計規定;地下承壓水對樁周混凝土侵蝕。夾泥成因: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出現坍孔和內擠,坍落和擠入的土體混入混凝土中。斷樁成因:混凝土澆注過程中,不慎將導管拔出混凝土面,或由于堵管、停電等因素而采用拔管方法,或者軟土層中流砂擠入鋼筋籠內,都會形成斷裂面。離析成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初灌量過小、導管進水、導管埋深局限性、在混凝土初凝前地下水位變化等,造成樁身局部斷面混凝土膠結不良、離析??椎壮猎梢?施工中未按有關規范規定清孔、清孔后未及時澆注混凝土、下鋼筋籠時碰撞孔壁、混凝土初灌量太小、混凝土澆注前出現坍孔,這些現象都會造成孔底沉渣超標。1.3打入式預制樁常見質量事故因素1)樁身本身的質量問題。重要成因有預制樁生產過程中材料、胎膜、生產工藝、養護齡期等控制不嚴造成樁身強度不夠、樁身幾何尺寸偏差大等質量問題,裝卸、運輸、堆放不當造成樁身裂縫等缺點,在施工前又未能及時發現。2)接樁質量問題。重要成因有接樁材料不合格、接樁辦法不當。3)樁身垂直度問題。產生因素有:施工中垂直度控制不到位,布樁密度、打樁路線,持力層層面坡度不合理,地面超載,基坑開挖,相鄰工程擠土樁施工。4)施工造成的質量問題。采用的錘重錘墊不當、過多的重錘打擊、停歇時間長,或出現復雜的地質現象,都會造成預制樁出現缺點。5)“上浮吊腳”造成的承載力局限性問題。在深厚軟土地區,已打入的樁,在施工其相鄰樁基時,往往會發生整樁“上浮’、樁端離開持力層的現象,從而影響樁基承載力。2樁基檢測的質量控制2.1加強成孔檢測工作從樁基施工工序來看,樁基檢測分為成孔后檢測和成樁后檢測兩大部分,我國樁基檢測技術發展的特點是成樁檢測技術優于成孔檢測技術,從而防患于未然的觀點看,樁的成孔檢測應比成樁后檢測更為重要。以某一高層商住樓工程為例,地面以上高25層,地下室2層,長44.4m,寬約23.6m,高76m。設計基礎為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樁,樁端持力層為第6層(碎石土)。為了確保建筑物安全,確保樁基承載力的可靠性,對樁端持力層進行深層平板載荷實驗,以精確測定策第6層(碎石土)的地基承載力特性值,檢查人工挖孔樁樁端承載力設計參數的可靠性。根據地質勘察報告,該地基第5層土為粉質粘土混碎石,棕紅色,可塑-硬塑,中壓縮性為主,地基土承載力特性值250kN,樁側阻力特性值50kN,樁端阻力特性值1400kN;第6層為碎石土,棕褐色,密實為主,地基承載力特性值300kN,樁側阻力特性值60kN,樁端阻力特性值2400kN。而實際檢測得出的該場地第6層土的人工挖孔樁極限樁端阻力原則值為3151KN,比預估值(3500kN)低10%。設計、監理、施工、勘察、檢測單位在一起分析其因素,發現造成承載力局限性的是由于樁端持力層沒挖到位。設計規定樁端進人持力層6層土不不大于1.5m,而現場檢測的3個樁孔孔底有未進人6層土的,尚有進人6層土深度不夠的。后又繼續加深,檢測后滿足設計規定。若未對成孔進行檢測,在成樁后來再對工程樁進行檢測,檢測成果若沒法滿足設計規定,將需要很大精力來對工程樁行解決,且難度很大。可見,對成孔做檢測起來能起到提前預控作用,無論從工程技術角度還是經濟效益來看都是非常有益的。2.2對樁身強度的見解影響樁承載力的重要因素是樁身強度和地基土對樁的支承能力(摩擦、端承)。現行的質量評定原則將樁的混凝土試塊強度等級作為質量檢查的確保項目之一,這泣無疑是必要的。但是,在工程實踐中往往碰到混凝土試塊強度等級與動測推斷成果不盡一致的狀況,于是有關方面各執一詞,使得對樁基質量難下定論。樁承載力樁基的質量,說終究是其承載力必須符號設計規定。然而,如此一頂重要內容在現行的質量驗評原則中卻沒有提及。原則的確保頂目中規定:施工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強度必級附合設計規定和施工規范的規定”,“成孔深度必須附合設計規定”等等,是很有必要的,但施工常識表明,這些與確保樁的承載力沒有必要的因果聯系。3結束語樁基評定是一項全方面、系統、綜合的評價。只有根據實際狀況選用不同的檢測辦法,多個辦法互相附合和補充,使其在樁基檢測中發揮不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