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e固體潤滑材料的組織結構及性能研究_第1頁
pfe固體潤滑材料的組織結構及性能研究_第2頁
pfe固體潤滑材料的組織結構及性能研究_第3頁
pfe固體潤滑材料的組織結構及性能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fe固體潤滑材料的組織結構及性能研究

材料的摩擦磨損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包括摩擦磨損系統的外部因素和材料的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載荷、滑動速度和時間、環境溫度、介質等;內部因素主要是指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和組分的物理化學性能及力學性能等。研究發現不論是外部條件,還是內部因素均是影響固體潤滑劑摩擦磨損性能的重要因素。各國在發展固體潤滑材料時對固體潤滑劑的純度和粒度都比較重視,以作為固體潤滑劑的石墨粉為例,各國均有明確的純度(石墨碳含量)指標,日本有規格JISM8601、工業分析和試驗方法JISM8511等;美國有聯邦規格FederalSS-G659和軍用規格MIL-G-6711等。而我國對作為固體潤滑劑的石墨粉的規格中尚未見到純度的指標。顏志光等指出:必須對粉末潤滑劑進行純度、水分、揮發分、灰分、水溶物含量、酸堿度、粒度、密度、潤滑性等項目的測試。本文作者采用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鏡、差熱和失重分析儀等先進的性能測試及表征技術對聚四氟乙烯(PTFE)基固體潤滑劑材料的物相組成、純度、吸水性、顆粒尺寸及形貌、熱穩定性、硬度和抗壓強度等內部因素進行了分析及表征,對指導配方的試驗設計、工藝參數的控制、摩擦磨損試驗條件的確定等具有理論及現實意義。1實驗部分1.1吸水率的測定將PTFE、MoS2、石墨、碳纖維、銅粉、配方6000#及4530#固體潤滑劑等樣品,分別在烘箱中干燥(120℃、48h),放置一定時間后,用分析天平稱取試樣的質量,比較各種材料及配方的吸水率。1.2物相法測定mos2、石墨、碳纖維、銅粉等雜質的含量采用X-射線衍射儀(日本RIGAKU公司生產,型號:D/MAX-111A)分別對MoS2、石墨、碳纖維、銅粉進行物相測定,分析各原材料的主要成分及所含雜質種類、比例等。1.3表面形貌觀察采用掃描電鏡(SX-40日本AKASHISEISAKUSHOLTD.)觀察PTFE、MoS2、石墨、碳纖維、銅粉等原料顆粒表面形貌、粒徑大小、分布等。1.4dsc-tg測試采用差示掃描量熱法與熱重法(NETZSCHSTA449C型差熱和失重分析儀)對純PTFE、固體潤滑劑復合材料進行DSC-TG測定。分析純PTFE的降解和氧化化學反應及添加劑的加入對PTFE降解和氧化性能的影響。1.5材料的硬度測量采用大型偏光顯微鏡(萊茨ORTHOPLAN)觀察顯微組織結構,測定樣品的顯微硬度(HV),比較無機填料的加入對PTFE硬度的影響。1.6材料的抗壓強度采用MTS-810材料試驗機測定樣品的抗壓強度,比較無機填料的加入對PTFE抗壓強度的影響。2試驗結果及分析2.1固體潤滑的吸水率從表1數據可知:石墨的吸水率最大,且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加大,33天后仍有較大的吸水率(8.58%);碳纖維吸水率第二,但吸水率很快達到平衡,然后基本保持不變(4.28%~4.66%);MoS2吸水率第三,4天左右就達到平衡,且變動幅度不大(1.06%~1.40%);PTFE的吸水率較小(0~0.014%);銅粉基本不吸水(0.00095%~0.0077%)。6000#配方中含有60份石墨、20份碳纖維、100份PTFE,吸水率比石墨低,與碳纖維相近,隨著時間的延長,吸水率稍有增大,明顯受石墨吸水率的影響。3045#配方中含有30份石墨、20份碳纖維、100份PTFE、45份銅粉,故壓制燒結后的固體潤滑劑的吸水率較低(0.66%~1.47%);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吸水率稍有增大,受石墨吸水率的影響較6000#的小。2.2銅粉質量指標圖1~4為各種原材料的X射線衍射圖。由圖1可知:碳纖維有兩個碳峰,在26°處有較大、較強的重疊峰,因碳纖維生產時經燒結、結晶、取向等影響峰值,故為參考值;44°處有一個很弱的雜質峰。由圖2可知:銅粉在43°及50°處有兩個強度很大的金屬銅峰;在38.5°處還有一個較小的CuO峰;在31.5°及37.5°處有兩個鉛峰;52.5°處有一個很小的雜質峰。說明原料銅粉是銅-鉛合金,銅和鉛的比例約為3.4∶1;CuO峰的出現是由于原材料須在350℃下燒結處理,表面生成少量氧化銅所致。由圖3可知:石墨在27°處有一個較強的石墨峰,另在32°處有一個方解石峰;在45.5°處有一個較弱的雜質峰。由圖4可知:二硫化鉬(MoS2)有7個MoS2峰,分別在14.5°、33°、40°、44°、50°、56°、68.5°處;另在27°、21°和54.5°處有3個碳峰;36°處有一個輝鉬礦峰;在29°和33.5°處還有2個雜質峰。說明二硫化鉬物相中雜質品種及含量較多,純度較低。2.3顆粒形狀及尺寸從圖5可知,石墨顆粒大小不是很均勻,尺寸一般在1~30μm范圍內,但也有個別超過50μm,顆粒橫截面呈明顯的磷片狀結構。從圖6可知,銅粉顆粒尺寸一般在5~30μm范圍內,大部分小于20μm,少數在20~50μm范圍內。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結構,且大部分顆粒表面有疏松粗糙的外層。從圖7可知,碳纖維直徑較均勻,為7~9μm;而長度尺寸不均勻,在20~50μm之間,也有少數超過100μm,表面較為光滑。由圖8可知,PTFE呈棉絮狀或團狀結構,尺寸為5~20μm。由圖9可知二硫化鉬尺寸在20μm內,但也有極少數在20~40μm范圍內的,總體顆粒尺寸較均勻;橫截面層片狀結構沒有石墨的明顯。2.4反應物表面活性劑的穩定性純PTFE及PTFE基復合材料的DSC-TG-DTG曲線如圖10、11所示。由圖10可知:343.8℃出現熔融峰(吸熱);437.6℃出現一小放熱峰,有失重(0.31%);475℃左右出現一小放熱峰,開始失重,到約499℃失重1.56%。由圖11可知:約150℃時失重3.19%,說明水份比較多;400℃左右又失重0.99%;490~500℃又失重24.3%,說明分解較厲害,比純PTFE失重多(24.3%-1.56%=22.74%),說明混合物中其它組份也有水份及分解反應。433.4℃出現放熱峰,伴隨著失重,說明有氧化分解。比較圖10和圖11試驗結果可知:在PTFE中加入無機填料會影響其熱性能,使復合材料吸水率提高,熔融溫度及分解溫度均降低,且伴有氧化分解,說明混合物中其它組份也有分解。2.5填料硬度檢測由表2可知:純PTFE的顯微硬度最低,6060#加入填料共140份,其硬度最高;PTFE基復合材料的表面硬度基本是隨著填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2.6填料的抗壓強度由表3數據可知:純PTFE的抗壓強度最低,4530#、3030#、6015#、3060#所加入的填料量相近,即分別加入填料75、60、75、90份,其抗壓強度也相近,比純PTFE的提高近1倍;6060#中加入填料120份,其抗壓強度比純PTFE的高,但低于4530#、3030#、6015#、3060#的抗壓強度。說明在PTFE樹脂中加入無機填料均可明顯提高其抗壓強度,但并不是加入量越多,抗壓強度提高越明顯。3復合基復合材料(1)原料石墨中含有少量方解石,二硫化鉬中含有較多量的碳及少量輝鉬礦等雜質,銅粉主要成分是Cu-Pb合金,另含有少量的CuO及少量其它雜質,碳纖維中含有少量方解石。通過嚴格控制原材料的純度,可改善固體潤滑劑的摩擦磨損性能。(2)聚四氟乙烯呈團絮狀,石墨及二硫化鉬呈磷片狀,銅粉基本呈球狀,表面有一層疏松層,四者的顆粒尺寸基本保持在30μm內;碳纖維呈棒狀結構,直徑較均勻,基本保持在8~10μm,但長度不均勻,短的約20μm,長的超過100μm。(3)石墨的吸水率最大,且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加;碳纖維的吸水率第二,但基本保持定值;二硫化鉬吸水率第三,也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