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研究7800字(論文)】_第1頁
【“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研究7800字(論文)】_第2頁
【“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研究7800字(論文)】_第3頁
【“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研究7800字(論文)】_第4頁
【“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研究78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研究目錄TOC\o"1-2"\h\u26320引言 123480一、三曹詩歌風格差異體現(xiàn) 225452(一)在詩歌題材選擇上 225401(二)在詩歌的風格差異上 4132(三)在詩歌的語言特點上 528218(四)在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上 616711二、造成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的原因 727850(一)所處社會環(huán)境不同 720657(二)身份地位不同 713400(三)受到的文學熏陶不同 721307(四)個人的性格不同 828986三、總結(jié) 924249參考文獻 10摘要建安時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驚艷絕倫的詩人,而曹操、曹丕、曹植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三曹”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苦短的感慨,再加上他們共同經(jīng)歷了建安時期這個極為動蕩的歷史時期。相同的生活年代,為他們的文學作品都旗幟鮮明地或多或少打上了共同的時代主旋律。但個體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脈絡不可復制和模仿,這又使得“三曹”的文學作品處處彰顯出獨屬于他們個人的風格和特點。為了深入研究“三曹”詩歌的特點,本文將從詩歌題材、思想感情、語言特點以及藝術(shù)手法這四個方面來分析“三曹”詩風的差異。關鍵字:曹操;曹丕;曹植;詩歌風格引言在我國燦爛的文學發(fā)展歷史的長河中,高潮與低谷總是此起彼伏,以曹操及他的兩個兒子為代表的漢末建安文人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書寫了彪炳史冊的華麗篇章。他們將五言詩發(fā)展到了一個前人不曾到達的新高度,新格局,新道路,新發(fā)展為五言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樹立起了又一詩歌美學典范——被后人稱作“建安風骨”。[[][]舒雨田.關于曹操、曹丕詩歌風格的比較研究[J].漢字文化,2019(02):65-67.DOI:10.14014/11-2597/g2.2019.02.032.一、三曹詩歌風格差異體現(xiàn)(一)在詩歌題材選擇上曹操現(xiàn)存二十幾首詩歌,其題材大概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描寫軍旅生活的記事詩;二是抒發(fā)個人的壯志豪情的述志詩;三是反映漢末動亂歷史事實的詠史詩;四則是游仙詩。[[][]劉群.三曹詩歌選材、風格和文化底蘊異同比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7(12):94-96.曹操半生戎馬,他切身經(jīng)歷了動亂的漢末建安時期,對于當時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有更深的體會。也因此,他的記事詩成就尤為卓越,他的記事詩寫得萬分真實、生動、深刻。在他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樣的慘烈,也能感受到“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這樣的無奈、悲涼。細細品讀他的詩不難發(fā)現(xiàn),為了體現(xiàn)出曹操自身強烈的使命擔當感,在選題和內(nèi)容是,都是極力在抒發(fā)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宏圖偉業(yè)——即表達著曹公渴望平定天下的偉大抱負,抒發(fā)著他渴望天下歸心的迫切情感。曹公的述志詩在他的詩歌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作為一代既極具領袖氣質(zhì)的時代梟雄,又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歌字里行間都透露出遠大的報復和堅定地信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現(xiàn)出一代雄主氣吞山河,雄視六合八荒的英雄領袖胸襟;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道出了曹公求賢若渴的迫切;“立君牧民,為之軌則”則展現(xiàn)了見慣了刀光劍影的曹操期望換一種方式來治理國家,即借法度來完成自己定國安邦的政治理念。[[][]徐夢麗.三曹詩歌創(chuàng)作異同探究[J].南方論刊,2017(05):87-88+94.就目前流傳的典籍來看,雖然曹操的游仙詩和詠史詩作品并算不上高產(chǎn),更進一步說是數(shù)量稀少,但歷來物以稀為貴,經(jīng)歷了曹操人生幾十年人生經(jīng)歷沉淀的作品可為件件皆為尚品,件件都令后人贊嘆不已。游仙詩中,有引用樂府古題的《陌上桑》、《秋胡行》,作者古題新作,不帶任何掩飾的表達一種人生失落的情緒。提到他的詠史詩,《薤露》和《蒿里行》是必須被提及的經(jīng)典作品。[[][]魯銀軍.三曹詩歌風格的不同點[J].赤子(上中旬),2014(09):213.與他的父親相比,曹丕的詩歌選材與之迥然不同,他詩歌不在主要強調(diào)個人宏圖遠志,更多的是反應輕松、明快的宴游詩、抒情言志詩和出征將士對家中婦人想念的思婦詩。曹丕的詩歌從整體上來說內(nèi)容都比較明快,在他的宴游詩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的喜悅;也可以發(fā)現(xiàn)“菱芡覆綠水,芙蓉發(fā)丹榮”、“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這樣的美景。[[][]韓梅梅.三曹詩歌風格的相同點[J].赤子(上中旬),2014(09):215.實際上,他在詩歌選材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描寫離愁別緒的詩作多,也就是“征人思婦詩”,運用代擬的手法,來假想出出征將士的真情實感。一句“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道出了只身在家的婦人對出門在外遠游親人的無限想念,字字句句都將婦人的無限思念和怨恨表現(xiàn)的淋淋盡致。和曹操詩中“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使命感相比,曹丕更加傾向于個人情感的表達。宴游詩中,表面上光鮮亮麗,實則樂極生悲的無可奈何;征人思婦詩中,“不覺淚下沾衣裳”凸顯出的患得患失躍然紙上,這些詩都清晰地表現(xiàn)出了曹丕對人生和事態(tài)變遷深沉的感嘆和哀怨。[[][]黃阿元.淺談“三曹”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差異及其原因[J].民營科技,2010(12):138.看完了“三曹”中的曹操和曹丕,曹植的人生軌跡遠不如他的父親和哥哥那么順風順水。在他的哥哥還沒成為魏國的皇帝之前,相對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和和諧的父子兄弟感情使得曹植擁有不同于曹丕的安逸舒適,因此他的早期作品寫個人情趣、志向抱負的,抒發(fā)著一種樂觀的情懷,洋溢的寫出了他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愉悅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慷慨激昂。不僅如此,還有大量反映其貴族公候閑散富足生活的宴游及贈答詩作。但是隨著一系列重大人生變故的發(fā)生,曹操的崩逝,哥哥稱帝后的排擠,他的人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打擊,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上就是其詩歌內(nèi)容和風格的劇烈轉(zhuǎn)變。這一時期的作品,歸納來看,主要有敘述個人志向、游歷名山大川、表現(xiàn)軍士思念故土和親人,以及表現(xiàn)對自己悲慘的人生經(jīng)歷的無奈和對友人因自己而遭到不公對待甚至是迫害的無能為力的憤恨的抒情詩。在曹植后期的述志詩里無一不在抒發(fā)著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涼,如《雜詩》中“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愿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作者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江風情感,江邊風浪渴望借風漂泊卻無方舟相助,這正寓意著自己空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路,才華無處施展。[[][]王國瑛.三曹樂府詩歌轉(zhuǎn)型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在三曹之中,他的游仙詩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都是名列第一的:有《升天行》二首、《述仙》、《游仙》、《遠游篇》、《平陵東行》、《桂之樹行》、《苦思行》、《仙人篇》、《飛龍篇》、《陌上桑》、《五游詠》。如此多的此類作品,并并非因為他信奉神仙方術(shù),而是因為在后期,他不斷被打壓、屢徙封地、親友漸失,在這種情況下,他更加向往自由自在的仙境了,他也只得在這幻想出的仙境中抒發(fā)自己向往自由的情感了。在曹植的思婦詩中,思婦以及棄婦的形象常常出現(xiàn),他是想用這些形象來反應出自己自父親離世后,手足變仇敵的悲慘身世: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這首詩先是用月亮來開頭,然而月亮只是引子,后面用一個怨婦的口吻,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自己遭受打擊的悲涼境遇和抒發(fā)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怨憤。[[][]楊桂枝.淺談“三曹”詩歌的不同風格[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08):68.在《贈白馬王彪》中,通過短短的篇幅,他將內(nèi)心對兄長在父親離世后手足相殘的悲痛心情釋放出來,用無聲的文學作品表示最強烈地抗議,錯綜復雜的感情,即表現(xiàn)出手足反目的悲傷,又反映出和歷朝歷代一樣的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尖銳矛盾。憂國憂民,憂己憂他,是曹植人生后期文學作品的主旋律,在《贈白馬王彪》中曹植說到“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描寫的是如夢如幻的仙境,表達的卻是滿腹的憂患詞。(二)在詩歌的風格差異上曹操的許多詩歌都具有著慷慨悲涼的風格,他喜歡先抑后揚的手法。具體來說,在其作品中總是開篇或悲傷或低沉,而到了詩的結(jié)尾,往往卻是豪情萬丈的蒼茫慷慨,這是他與兩個兒子文學作品最旗幟鮮明的特點。[[][]劉亞奇.三曹詩歌創(chuàng)作異同及其成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這種風格在曹操很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以《苦寒行》來說,全詩感情基調(diào)低沉,卻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險、胸懷壯志、積極進取的精神。從總體上講,最為世人所吟誦的《短歌行》是最具有其鮮明特點的詩歌。為了表現(xiàn)出他渴望賢才能和他一起完成遠大的人生理想,他將自己與周公并論,統(tǒng)一大業(yè)騰然胸中。在開篇,他先是感念歲月匆匆,人生易老,而后筆鋒一轉(zhuǎn),悲涼之氣大減,對賢能的渴望油然而生,句句懇切。看似勸導人及時行樂,實則是激勵人建功立業(yè),奮發(fā)向上。后篇氣勢磅礴,立意高遠大氣,不愧為一代英豪。除此以外,很多作品都能體現(xiàn)出其特有的慷慨激昂,比如雄勁的《步出夏門行》;又比如他在年老時所作的《龜雖壽》。[[][]張宇.論“三曹”詩歌的風格差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04):61-63.現(xiàn)在看來,曹丕的擅長寄情于景的寫作手法。在描寫男女戀情和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時,這種寫作手法頻繁使用,如《燕歌行》、《雜詩》和《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等,都采用此種寫作手法。以小場景抒發(fā)情感,寓情于景,景和情融為一體,委婉且清麗,含蓄且寧靜,不似曹操的詩歌一樣豪情萬丈,卻給人一種柔和清新之美。從他的作品中,讀者不僅會體會到一種清新之感,而且能夠體會到離情和愁思的凄涼。[[][]謝文彥.淺析三曹詩歌的藝術(shù)風格[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1994(03):74-77+86.《燕歌行》(之一)是曹丕代表作,也是對其詩歌風格最好的詮釋。該詩以細膩的手法,細致傳神地描表達了女子在秋夜對背井離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從在這首詩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女子獨守空房的孤寂,對丈夫早日歸家的期待。辭藻華麗,與語言質(zhì)樸的樂府民歌相比,缺少了樸素感,而多了一分文士氣。不難發(fā)現(xiàn),曹丕其他許多詩歌作品都善用華麗的辭藻,細膩的手法,給人一種柔和細膩之感,將曹丕清新脫俗、委婉別致的文士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雖然在政治成就上曹植不如曹操和曹丕,但在文學方面,他的成就比他倆都高,是建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品?序》稱之為“建安之杰”。[[][]吳叢松.三曹詩歌藝術(shù)風格之比較[J].貴州文史叢刊,1990(04):73-78+72.DOI:10.14040/ki.52-1004/k.1990.04.016.早年的曹植跟隨父親征戰(zhàn)沙場,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兒努力,所以他前期的詩歌是積極向上的情感,受曹操的影響,充滿豪邁之情,但與曹操不同的是,曹植的是一種少年兒郎的恣意豪縱。《白馬篇》充分體現(xiàn)了他早期詩歌豪情萬丈的風格,這是曹丕無法匹敵的。曹植后期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曹植詩歌風格也就變得哀傷憂憤,他也在后期的詩作中發(fā)出了慷慨激昂的呼聲,但由于受到排擠打壓,一種悲憤之情溢于言表,但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方面,他所表達的情感仍然是剛烈的。(三)在詩歌的語言特點上對曹操現(xiàn)存的20多篇詩歌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的詩歌都是以樂府歌辭為基礎,在舊題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新詞,反映新內(nèi)容,表現(xiàn)新精神。受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他的詩歌以樸實著稱,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卻能表達最真實的情感,盡顯大將之風。他的出身使他更能體會下層普通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歌大都抒發(fā)慷慨悲涼之感,在建安文學時期,曹操的作品是典型的代表。曹丕的詩歌善用于華麗的辭藻,但又不失簡練,作為魏朝的君主,他的一生沒有大起大落,使得他的作品情感更加細膩,無不透露著清新婉約之風。早年跟隨父親征戰(zhàn)沙場的他,在創(chuàng)作抒懷之作時,更多的是表達戰(zhàn)亂的蒼涼,透露出一股悲涼之情。曹植作為曹操的兒子,在后期卻受到打壓和排擠,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使得他的詩歌更加真實豐富,又充滿悲憤之情。華麗、工整、流暢是他詩歌的主要特點,情感和內(nèi)容的結(jié)合,使他的作品透露著既華麗又渾厚的風格,與曹操和曹丕的風格迥然不同。曹植前期的詩處處表現(xiàn)出樂觀開朗,昂揚豪邁,透露著少年兒郎的恣意;而在后期曹植的人生經(jīng)歷了坎坷曲折,這給他的詩歌風格帶來極大的變化,因此曹植后期的詩歌哀傷憂憤,情緒低落。“三曹”的詩歌在我看來,最大的區(qū)別就在語言特點上,相同題材的詩歌可能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而個人的特點卻不會:曹操的詩樸實無華,在曹操的詩歌當中,極少能見到華麗的詞藻;曹丕的詩語言綺麗細膩,風格委婉清新,頗具寧靜、柔和之美;曹植的詩歌注重華麗的詞藻以及流暢的音律,因此曹植的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對曹植的詩歌研究中發(fā)現(xiàn),早期的他隨父親征戰(zhàn)沙場,雖然經(jīng)歷了亂世的凄涼,但作品中仍然透露著樂觀和少年的恣意,后期的他經(jīng)歷了人生的坎坷,作品包含凄涼和悲慘之情,卻又不失剛烈。鐘嶸在《詩品》中對曹植的詩歌評價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四)在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上曹操的詩歌善用白描手法:他運用不假雕琢的語言寫詩。比如在《對酒》中的“吏不呼門”“民無所爭訟”“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等詩句足以看出曹操的詩歌以樸實的語言來抒發(fā)他的政治情懷,卻盡顯大氣。在《蒿里行》中,他用敘事的方式,揭露當時社會下層百姓生活的凄苦,反映亂世中社會的現(xiàn)狀,給人一種樸實之感,卻又真實存在的悲慘畫面。這種不假修飾的言語,能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當時詩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多么殘酷、百姓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曹丕的詩歌向來結(jié)構(gòu)嚴謹,以《燕歌行》為例,這首詩是首創(chuàng)七言律詩,在古典詩歌中獨樹一幟,藝術(shù)成就很高,這首詩寫的是女子在秋夜里思念遠方的丈夫,表達了作者對思婦的深切同情。全詩通過情、景、聲的融會貫通,達到了十分和諧完美的境界。在五言詩不是主流詩歌體裁的時代,曹植卻開始致力于寫五言詩,以漢樂府民歌為基礎,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創(chuàng)新。跟曹操比起來,曹植的詩歌更善用比興手法:在曹植詩歌生涯的前期他還是個風流倜儻的少年郎;而在后期,他遭到了排擠,因此政治抱負難以實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間接地表達對曹丕的控訴,抒發(fā)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他多采用比興的手法,以彼物比此物,抒發(fā)自己所有表達的情感。在他所作的《七哀》中,從表面上看表達的是妻子對遠在家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和哀怨之情,深思之后會發(fā)現(xiàn),妻子代表曹植自己,丈夫指曹植,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實際上是指詩人政治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凄慘哀怨之情,是對兄弟不和的感慨。二、造成三曹詩歌風格差異的原因(一)所處社會環(huán)境不同雖然三人為同一時代的人物,但是曹操戎馬半生,相比于曹丕曹植,第一,他見識過更多的人間苦難,他的作品充滿了現(xiàn)實主義色彩,以反映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狀;其次,曹操為宦官之后,在眾人眼中仍然是“寒族”,因此他更能理解下層百姓的疾苦,詩歌也充滿慷慨悲涼之情。此外,民歌樂府也是他擅長的體裁之一。曹丕和曹植生活在漢魏交界的時代,東漢末年,三足鼎立,紛爭不斷,為實現(xiàn)政權(quán)的統(tǒng)一,年幼的他們曾跟隨父親南征北戰(zhàn),隨著魏朝的建立,他們也過上了王室的生活,因此他們早年的作品更傾向于反映社會的現(xiàn)狀,而后期的作品以反映貴族生活為主。然而,由于處于亂世的經(jīng)歷太短,不能深刻體會下層百姓的疾苦,以至于他們不能深刻揭露社會的現(xiàn)實。[[][]鐘嶸.《詩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二)身份地位不同曹操的性格是由他人生經(jīng)歷所決定的,在各種殘酷戰(zhàn)爭的磨練中,他不僅成了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成了著名的文學家。這些經(jīng)歷造就了他沉穩(wěn)的性格,也使他的作品更為豪邁。然而,遠大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慷慨凄涼之感。生于亂世,各種學術(shù)流派并存,使他的詩歌思想也十分復雜。繼承父親帝位的曹丕,不用久經(jīng)沙場,不用體驗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生活,作為君主,得到的更多是尊重和順從,以至于他的一生非常順利。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的詩歌缺少了豪邁慷慨悲涼之感,也沒有豐富的情感。作品所表現(xiàn)的情感比較細膩。曹植的人生經(jīng)歷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的曹植是無憂無慮的少年郎,在他前期的詩歌中,可是很好地感受到他樂觀的心態(tài)。可到了后期,他不被兄長信任,官場上也處處被打壓,政治抱負無處抒發(fā),詩歌的語言基調(diào)也就變得沉郁凄涼,情感的動人性、真實性也比前期更強。(三)受到的文學熏陶不同曹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漢樂府的影響,在審美上更為追求質(zhì)樸自然,也因此曹操的文章中少有華麗詞藻。曹植自幼生長在一個充滿文學氣氛的家庭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受《詩經(jīng)》的影響比較明顯。他的詩歌多處與《詩經(jīng)》相關。[[][]王夫之.《古詩評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曹丕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家庭中文學氣氛的影響,但他更擅長于創(chuàng)新,曹丕現(xiàn)存的四十幾首詩歌沒有統(tǒng)一的風格,風格迥異,最為著名的是《大墻上嵩行》,該詩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篇長篇雜言歌行,被譽為長篇長章之祖。(四)個人的性格不同據(j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太祖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曹操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舉得起,放得下,他這種非同常人的氣魄反映在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就呈現(xiàn)出了一種慷慨激昂的風格。曹丕心思細膩,他性格中的多疑尤甚曹操,因此他的詩歌中缺乏其父的雄偉之風,反而充滿了婉約的氣息。曹植是一個看重感情的人,在他的詩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俠”的一面,正因為重感情和俠義,曹植不可能當好一個政客,卻能做好一個詩人。

三、總結(jié)“三曹”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說,“三曹”的出現(xiàn)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文學史的發(fā)展,在我看來,可以用“承前啟后”來概括。曹操的詩歌極大程度上受樂府影響,這是“承前”;曹操把樂府舊題加以改造、曹丕首創(chuàng)七言律詩、曹植大力寫五言詩,并為五言詩的發(fā)展開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