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部分)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部分)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部分)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部分)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部分)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頁概述項目背景北碚區位于重慶市區西北郊的縉云山下,嘉陵江畔,幅員面積753平方公里,人口63萬,是重慶的風景旅游區和智力型清潔工業基地。是重慶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和重慶市第一個山水園林城區;同時還是國家衛生區、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區,并于2006年獲聯合國迪拜最佳人居范例獎。本次設計的重慶市北碚區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含九條路:儀北路、儀北路延伸段、新富路、文星支二路、文星支路、背街巷、文星路、連接道、天府車站路。由于部分人行道毀壞嚴重,且原人行道面板主要為砼板,車行道路面開裂嚴重,根據北碚區市政局及相關文件要求,將對人行道面板材料更換為300X300X30預制混凝土磚,車行道白改黑及硬化處理,統一風格,以提升城市形象,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方便。項目概況 本次設計的重慶市北碚區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含九條路:儀北路、儀北路延伸段、新富路、文星支二路、文星支路、背街巷、文星路、連接道、天府車站路。道路車行道寬度約3-12m;人行道寬度0-5m。本次設計內容包含車行道白改黑,人行道鋪設300X300X30預制混凝土磚,綠化整治改造以及增設路緣石以及路燈等,道路部分具體如下:儀北路人行道改造面積約6014m2,新增路緣石約1000m,同時新增路燈約465m;儀北路延伸段修復既有車行道(水泥路面)面積約3816m2,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7148m2;新富路修復既有車行道(水泥路面)面積約48m2,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718m2,更換路緣石166m;文星支二路修復既有車行道(水泥路面)面積約109m2,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827m2,更換路緣石95m;文星支路修復既有車行道(水泥路面)面積約117m2,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415m2,更換路緣石85m;背街巷修復既有車行道(水泥路面)面積約377m2,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1445m2,更換路緣石260m;文星路新建瀝青混凝土路面面積700m2,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1020m2,新增路緣石350m,;連接道車行道加鋪瀝青混凝土面積約334m2,更換路緣石80m;天府車站路改造現狀路燈,長度約為2km。新富路、文星支二路、文星支路、背街巷、文星路、連接道、天府車站路合計改造人行道面積約18236m2。特別說明:文星路K0+010~K0+100段為清表30cm壓實整平后新建10cm厚瀝青路面(具體設計詳見第4.2節路面結構設計),儀北路延伸段K0+015~K0+280段現狀水泥路面破壞特別嚴重且有重型貨車通行,該路段亦考慮按新建10cm瀝青路面考慮,其余路段由于交通量較小且無重型貨車通行,加鋪瀝青路面厚度為5cm。其中人行道鋪裝詳見景觀設計部分,路燈改造詳見路燈設計部分,道路部分僅包含車行道改造設計以及新增和更換路緣石等內容。設計內容根據設計合同,我公司承擔重慶市北碚區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設計。設計依據(1)我單位與建設單位簽訂的設計委托合同;(2)業主提供的1:500地形圖資料;(3)現狀踏勘收集資料。采用的主要設計規范和設計標準國家標準《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范》(GB50688-201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建設部標準《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交通部標準(參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17)《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17)《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J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F30-2014)地方標準《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及路線設計規范》(DBJ-064-2007)《重慶市城鎮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規范》(DBJ50/T-178-2014)《城鎮道路路基設計規范》(DBJ50-145-2012)《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50/T-078-2016)《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規范》(DB50/5029-2004)道路工程設計設計原則本次設計結合項目當地實際情況,在設計中滿足城鎮持續發展的需要,重視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功能齊全。根據業主要求和建設需要,在本次道路改造設計的過程中應維持道路既有路幅寬度不變,在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混凝土;更換路緣石和人行道磚;對雨水口和檢查井進行加固提升。平面設計本次道路路面改造主要是對既有水泥混凝土病害進行處治,并修復完善,再在其上加鋪瀝青混凝土,因此本次設計保持既有的道路平面線形不變。儀北路:起點與代家溝車站路相交,終點止于代家村村民服務中心,全長465.171m。儀北路延伸段:起點與儀北路相交,終點與儀北路相交,全長1191.796m。新富路:起點與文星路相交,終點與天府車站路相交,全長77.99m。文星支二路:起點與文星路相交,終點與天府車站路相交,全長89.345m。文星支路:起點與文星路相交,終點與天府車站路相交,全長75.878m。背街巷:起點與通村公路相交,終點與天府車站路相交,全長310.843m。文星路:起點與背街巷相交,終點與新富路相交,全長233.979m。連接道:起點與文星支二路相交,終點與新富路相交,全長55.647m。天府車站路:起點始于天府衛生院,終點止于天府醫院,全長2007.922m。縱斷面設計由于本次設計范圍內道路的等級和設計車速都相對較低,道路縱坡大多數i<5%,坡度較緩,坡長相對較長,故無長陡坡的現象存在,縱斷面線形指標滿足現行規范要求,道路縱坡在設計過程中原則上均保持原道路縱坡不變。橫斷面設計本次改造設計道路均為支路,車行道寬度為4m~12m不等。本次設計原則上保持既有道路路幅不變。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原則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在本次綜合整治工程瀝青路面加鋪方案設計中,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如下:(1)方案必須適應北碚區道路的使用要求,特別是交通荷載條件和長時間高溫多雨天氣的使用要求。(2)方案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必需適合當地的具體條件,如材料供應、經濟發展水平、道路本身的使用環境等條件。(3)方案必須操作方便,適合于當地施工企業的施工水平,技術成熟,使用效果良好。(4)方案必須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即應具有較高的性價比。(5)特殊路段的處理必須滿足特殊使用條件下的使用要求。(6)在考慮結構層的加鋪時,充分利用現有混凝土板的潛在功能,降低工程造價。復合式路面加鋪方案制定的原則路面結構設計方案的選擇,必須依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17)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包括氣候情況、允許鋪筑厚度、材料供應、交通量和景觀等要求以及我國在復合式路面上的一些研究成果,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來進行復合式路面瀝青鋪裝的方案設計。(1)功能要求和原路面特點:該項目為提升道路行車安全性、舒適性、道路路面形象和根據我國瀝青路面建設水平而進行的。要求改造后的城市道路全天候、快速、安全、舒適地提供服務。且要求道路路面平整、整潔、美觀、密水、耐久。加鋪方案的設計必須與原路面的具體特點相適應,才能滿足道路的使用功能要求。(2)交通因素:道路均為城市支路,交通量等級為輕、中等交通(部分路段有重型貨車通行)。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的瀝青鋪裝層厚度較薄時,汽車荷載行駛特別是緊急剎車時產生的剪應力較大,要求路面材料的抗剪切強度高,抗變形能力強和穩定性好。(3)材料供應:北碚區周圍卵石、砂、石灰巖石料豐富,但優質碎石較少,瀝青混凝土使用的碎石應盡可能采用強度高且呈黑色的玄武巖,才能滿足路面面層的需要,確保通車后路面抗滑和耐磨功能,與瀝青粘附性能較好。為保證瀝青混合料加鋪層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應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復合式路面加鋪層的設計方案:(1)表面抗滑性能:從瀝青混凝土類型的選擇、集料選擇和混合料級配設計著手,提高面層抗滑性能。要求達到二級公路路面抗滑特性的要求。可以從以下指標來反映:構造深度和石料的磨光值BPN。(2)高溫穩定性:即具有較高的抗車轍能力和抗擠壓破碎的能力,不使車轍過深而影響行車安全。考慮路面瀝青混凝土的使用溫度較高,對瀝青混凝土的高溫穩定性應提出較高的要求,對于復合式路面加鋪瀝青層應采用優質礦料的瀝青混凝土。可以用兩個指標來表征:動穩定度和永久變形。(3)瀝青混合料結構層與基層的粘接問題:在路面設計與施工中,存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與瀝青面層層間的粘接及瀝青面層層間的粘接,瀝青面層與路面基層的粘接,特別是瀝青鋪裝層與其下臥層間的粘接,則是該工程設計的重點,也是難點。并且本次設計道路水泥混凝土路表面較光滑,路面表面活性差,給路面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帶來較大的難度。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路面界面粘接,只有采用較好的層間粘接材料,才能確保層間具有較強的粘接能力,滿足層間抗剪強度的要求。(4)水損害問題:項目所在地屬于多雨地區。據全國大多數城市道路的早期損害結果表明,水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壞的最重要的原因。評價鋪裝結構混合料水穩定性的特征指標有:粘附性、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要求石料與瀝青的粘附性達到5級,同時應在結構設計中考慮路面的排水要求。(5)泛油問題:瀝青路面的泛油,將影響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引發路面病害如構造深度降低和抗滑性能下降,還影響路面的美觀。因而從設計和施工上應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6)延緩和減少裂縫:實踐證明,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混合料產生的反射裂縫是無法絕對避免的。為此,須針對該的具體特點,采用優質的瀝青和性能優良的瀝青混合料,并在路面結構設計中,采取抗反射裂縫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或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以及降低由于滲水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承載能力下降的危險。瀝青加鋪層厚度的確定原則瀝青路面加鋪層類型及厚度的確定需考慮以下因素:1)防止反射裂縫的需要:復合式路面的使用實踐證明,瀝青加鋪層越厚,防止反射裂縫的效果越顯著,在達不到用增加瀝青加鋪層厚度來根治反射裂縫的情況下,可通過一些技術措施來延緩反射裂縫的出現。2)平整度的要求:復合式路面一般是存在某些問題的路面,平整度較差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設計瀝青加鋪層的厚度時,通常應考慮平整的因素,除非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非常好,否則只進行一層普通瀝青加鋪層的施工難以達到驗收規范對路表面平整度的要求。3)路面使用耐久性的需要:復合式瀝青路面的使用耐久性與其加鋪層厚度和使用瀝青混合料的類型有較大的關系。在瀝青加鋪層的設計中,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綜合考慮,來確定瀝青加鋪層厚度。4)施工工藝的需要:瀝青路面的施工厚度與所用瀝青混合料的類型有較大的關系,還與設計的瀝青混合料層的防排水有關系。同樣的瀝青混合料,施工厚度不一樣,它的防排水效果有很大的差異。水滲入瀝青混凝土內部和結合界面,將可能導致瀝青路面產生水損害和界面粘接力降低,造成瀝青加鋪層脫層,引發瀝青路面的早期損壞。整治設計現狀路面情況根據現場調查,本次設計的重慶市北碚區采煤沉陷區天府片區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儀北路、儀北路延伸段、新富路、文星支二路、文星支路、背街巷、文星路、連接道、天府車站路等九條路現狀路面情況如下:儀北路現狀車行道路面情況較好,無破損情況。儀北路現狀路面儀北路延伸段K0+015~K0+280段現狀水泥路面破壞特別嚴重(且有重型車輛通行),K0+920~終點段現狀水泥路面情況完好,其余路段現狀水泥路面破壞較嚴重。儀北路延伸段K0+000~K0+280段現狀路面儀北路延伸段K0+280~K0+920段現狀路面儀北路延伸段K0+920~終點段現狀路面新富路現狀水泥路面完好。文星支二路大部分現狀水泥路面完好,靠近人行道一側路面有部分破損。文星支二路現狀路面文星支路除終點段有部分路面破損外,其余段路面情況完好。文星支路現狀路面背街巷K0+000~K0+150段現狀水泥路面部分破壞,K0+150~K0+200段現狀水泥路面完好,K0+200~終點段現狀水泥路面破壞較嚴重。背街巷K0+000~K0+150段現狀路面背街巷K0+200~終點段現狀路面文星路K0+000~K0+100段現狀為土路基,部分路段需要填方壓實,K0+100~K0+233.979段現狀水泥路面完好。文星路K0+000~K0+100段現狀文星路K0+100~K0+233.979段現狀路面連接道現狀路面情況完好。連接道現狀路面天府車站路現狀路面情況完好。天府車站路現狀路面路面結構設計舊路面修復對舊路面修復的方法根據實測彎沉來判定:(1)單點實測彎沉值Lr≤40(0.01mm),不予進行特殊處理;(2)單點實測彎沉值Lr>40(0.01mm),則按脫空板處理,整板破碎,處理基層,新澆混凝土板塊。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先對既有路面現場實測彎沉值Lr,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由于本次路面改造9條道路縱坡均小于7%。本次設計水泥混凝土面板盡量采用銑刨機對原有水泥混凝土界面進行銑刨,根據道路既有縱坡的大小確定銑刨長度和厚度,銑刨深度一般為5cm,銑刨后立即對銑刨面進行測量,同時對銑刨界面進行清掃,清除剩余的殘渣。1.脫空板處理方法:將舊板破碎、運走,清掃基層;用C20素混凝土修復松散基層(如有松軟的素淤泥塊,還應挖坑切槽,直到堅硬基層),基層表面要平整,并具有一定的橫坡坡度,然后重新澆筑C30混凝土板。處理舊板換新板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破碎機械建議不用沖擊錘,因其沖擊力對周圍板塊基層有振動影響,最好用人工配合空壓機,小型鑿巖機也可;②新澆的混凝土板塊的強度不小于原來板塊的設計強度,其材料要求、配合比、施工工藝質量標準等應符合有關設計與施工規范的規定要求;③行車道之間縱縫內的傳力桿鋼筋,應以予保留或恢復;橫縫(脹縫或縮縫)中的拉桿鋼筋也應保留;④連續換板也應對應于舊板留出縱、橫縫;⑤混凝土配合比中需加入早強劑。2.清除雜物、整平基底當既有路面及基層表面有局部松散、坑洞及擴散型裂縫時,徹底清除破壞范圍內的雜物,用C20混凝土填平。3.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橫縫、縱縫、脹縫和施工縫的處理對于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切橫縫、縱縫、脹縫和施工縫,須進行以下處理:1)對于縫寬≤1cm的橫縫和縱縫:首先清除縫內的一切雜物,清除縫內深度至少5cm,然后采用改性瀝青進行灌縫,灌縫必須飽滿,然后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2)對于縫寬>1cm的其他接縫:首先清除縫內的一切雜物,清除縫內深度至少5cm,然后采用改性瀝青灌縫填充,填充必須飽滿,然后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3)混凝土板因斷裂產生的縱縫和橫縫:如果此時混凝土板穩定,無沉降發生,則須擴縫至2~4cm寬,深度至少5cm,然后采用填縫料進行填充,填充必須飽滿,然后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對于2年內已經完成上述填縫處理的部分并且完好的部分可以不再進行處理。4.灌縫處理板塊維修好后,對板塊之間縱、橫縫用嵌縫料充填,以防雨水及雜物下滲。經考察,目前國內較為成功的是QF-94Ⅲ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縫料。該料組成:石油瀝青、PVC樹脂為基料,適量的改性劑,輔以必要的添加劑,在特定條件下配制而成,屬加熱施工式。優點:(1)該灌縫料具有防水性、粘結性、彈塑性、熱穩定性、低溫柔性、抗嵌入性和耐久性;(2)施工方便、快捷。使用方法:現場開箱,將料裝入專用施工機具加熱箱中,加熱溫度為130℃~140℃。同時配有專用的清縫機,分為橫縫清縫機和縱縫清縫機。橫縫清縫機原理類似于農用手扶拖拉機頭,帶動一根清縫齒條,進行一定深度清縫。縱縫清縫機實際上為切縫機,區別之處在于干切,不需帶水,刀輪片為特制,機后跟著人工清掃即可。對于原有混凝土路面中所有大于1cm的縫,采用橡膠瀝青砂膠進行填縫。5.鋪裝防水卷材處理對于所有的縮縫、施工縫、脹縫均需鋪上50cm寬的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止反射裂縫的產生。施工時所有縮縫、脹縫、施工縫均需清除縫內雜物,保持干燥。加熱時既要保證防水卷材瀝青粘接層充分熔化,又要保證不致老化。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處理由于原有路面已發生破壞的地方,在加鋪瀝青混凝土前,必須進行處理,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①現有道路發生沉降的部分(部分混凝土板已發生網裂):首先清除現有路面已損壞的部分(指已發生網裂損壞的一塊板或幾塊板),并下挖至少40cm(應小心開挖,不要撓動鄰近完好的混凝土面板),并清除基層上的松散部分,再鋪筑15cm厚C20水泥混凝土和原設計路面厚度的C30水泥混凝土;②對于板與板之間發生錯臺的地方:如果混凝土板與板之間發生錯臺,則錯臺位移在1~10mm之間,并且位置較低的混凝土板是穩定的,則可不進行處理;如果不穩定,則需清除不穩定的混凝土板,按第①種情況進行處理。如果混凝土板與板之間的錯臺位移大于10mm,則需清除位置低的一塊,然后按第①種情況進行處理。③對于不穩定的混凝土板:在沒有采取措施進行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清除不穩定的混凝土板,按第①種方法進行處理。也可以采用灌漿的方法,使混凝土板固定,穩定后按正常的混凝土板進行加鋪。④斷板的處理:斷板指混凝土板中間只有一條縫,將混凝土板斷開。對于這種情況,首先應看斷開的兩塊板是否穩定,如果穩定,則按前述方法進行擴縫、灌縫隙處理,然后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鋪筑;如果不穩定則需按第③種情況進行處理。⑤斷角的處理:混凝土板的斷角是指板角隅到斜向裂縫兩端的距離小于1.8m的角隅斷裂。對于該類病害的處理,如果角隅斷裂以后引起整塊混凝土板不穩定,則必須按前述方法進行換板處理。路面結構形式確定道路均為城市支路,因此本次道路路面改造設計按輕、中等交通等級考慮。目前既有路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壽命較長,但路面的噪聲大、粉塵多,使用的舒適度較差,維修困難。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較好,舒適性較好,養護方便。路面結構的選擇與該區的城市形象息息相關,瀝青混凝土路面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面積鋪設(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正在改造為瀝青混凝土路面),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本項目道路路面改造設計年限滿足國家相關規范要求。由于業主沒有提供道路的相關交通量資料,本次道路路面改造設計結構厚度采用類比法并結合現場調查結果綜合確定。道路等級:城市支路路面等級:高級路面(瀝青混凝土路面)標準軸載:BZZ-100設計交通等級:輕、中等交通設計使用年限:10年文星路K0+010~K0+100段以及儀北路延伸段K0+000~K0+280段路面結構形式:上面層:4cm厚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面層(SMA-13)粘層:0.4~0.6kg/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下面層:6cm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下面層(AC-20)稀漿封層:0.7cm厚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透層:0.7~1.5kg/m2改性乳化瀝青透層基層: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水泥摻量5.5%),厚20cm底基層: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水泥摻量4%),厚20cm清表整平壓實路基(壓實度大于等于94%)或者挖除現狀破損嚴重的水泥路面后整平壓實路基(壓實度大于等于94%)。其余路段路面結構形式:面層:5cm厚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面層(SMA-13)0.7cm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路面加鋪專用防水卷材鋪縫50cm寬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復完善)并采用噴砂或銑刨處理表面舊路基層(修復完善)若墊層或路基損壞,應對其進行修復另外,為防止路面產生反射裂縫,本次在修復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處加鋪一層土工格柵(加鋪寬度為2m),鋼塑土工格柵縱向、橫向抗拉強度≥50kN/m,單位面積重量≥700g/m2。人行道鋪裝詳見景觀部分。附屬設施整治設計檢查井及雨水口的提升處理現狀車行道及人行道上檢查井、雨水口均進行相應的提升或調平,詳見大樣圖。無障礙設施整治盲道及單面緣石坡道結合人行道鋪裝進行設置,盲道的規格要求應嚴格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執行,在轉彎處、緣石坡道起終點等變化點處設置提示盲道;盲道設置應連續,如遇電線桿、檢查井蓋等障礙物時,應設置提示盲道繞避;盲道的材質和顏色應與人行道面磚一致。路緣石整治本次設計路緣石材質為C30,具體尺寸為150×300×990mm(其余道路),路緣石高出車行道路面10cm。路緣石安裝在直道上應筆直,彎道上應圓順,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開,不得阻水。交通組織與交通安全在整治人行道以前,應與相關部門合作做好施工前的宣傳工作,做好導行指示準備工作,按交管部門規定及《道路施工標志布設標準圖》安放各種施工標志牌。在進行挖補人行道處理期間,應在挖補地塊周邊設置圍擋,合理進行施工組織計劃確保施工安全。交通標線根據國標《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5768-2009)的相關規定,本工程交通標線主要包括:車行道分界線、車行道邊緣線、導向車道線、導向箭頭標記以及其他路面標記。設計原則在機動車道兩側路緣帶內側設置車道邊緣線,車道邊緣線采用線寬15cm的白色熱熔型涂料面撒反光玻璃珠的標線;對向車行道分界線設置在道路的中心,根據實際情況分黃色單虛線和黃色雙實線兩種。黃色雙實線兩標線的中心間隔為0.5m,采用線寬15cm的黃色熱熔型涂料面撒反光玻璃珠的標線。黃色單虛線線寬15cm,線段和間隔尺為4m和6m,采用黃色熱熔型涂料面撒反光玻璃珠的標線;同向車行道分界線為白色虛線,線寬0.15m,線段和間隔尺寸為2m和4m,標線涂料使用熱熔型涂料,表面撒反光玻璃珠;路口人行橫道線寬0.4m,間距0.6m,長6m;停止線與人行橫道斑馬線的距離為2m,停止線寬0.2m;路口導向車道線長30m;在需要誘導車輛前的合適位置設置地面導向箭頭,箭頭長3m;導向箭頭按導線長度重復設置兩次。技術要求所有標線及標記均采用熱熔型反光涂料;車道分界線、車道邊緣線和導向車道線厚度為1.80mm±10%,斑馬線、停止線、導向箭頭等標線厚度為3.5mm±10%,涂料中應混合占總量18%的玻璃微珠,在噴涂時,標線表面還應均撒0.3Kg/m2的玻璃微珠;施工路面標線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潔,除凈雜物和灰塵;施工時,環境溫度不得低于10°C;車道邊緣線不應侵占行車道寬度;畫標線之前,要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并結合道路平曲線要素等實地放線,以保證標線位置精確、線形順暢;圖示出的部分標線為典型位置,施工時應根據實際的道路情況放線調整。路面材料技術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補材料對于本次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補材料應采用C20素混凝土和C30混凝土,維修材料首選中粗砂,細度模數不宜小于2.8,如只有特細砂的細度模數不能少于0.9,且應摻30~50%中粗砂。當采用特細砂時,水泥標號采用42.5級。特細砂配制特細砂路面混凝土的特細砂;采用質地堅硬、顆粒潔凈天然砂。應符合以下表的規定:特細砂質量要求表項目細度模數含泥量(%)泥塊含量(%)云母含量(%)軟物質(%)碳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成SO)(%)有機物含量(比色法)有機物質指標≥1.0≤3≤1≤2≤1.0≤1.0≤8如采用卵石機制砂,卵石機制砂的細度數在3.0以上,其他質量同上表。混合砂的級配要求采用中粗砂(或機制砂)與特細砂配制的混合砂,級配曲線應在Ⅰ區或Ⅱ區,細度模數在2.3~3.5之間,級配組成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混合砂級配組成表級配區篩孔(mm)5.030.3150.16Ⅰ區通過(%)90~10065~9035~6515~295~200~10Ⅱ區通過(%)90~10075~10050~9030~598~300~10碎石(1)碎石應采用質地堅硬、強度高、耐磨耗、潔凈的軋制碎石。風化及軟弱集料的含量應控制在5%以內,超過此標準應進行堅固性檢驗,硫酸鈉法的要求是5次循環后重量損失不大于3%,土塊應揀除。(2)碎石的最大粒徑為30mm,分兩級配,5~10m,10~30mm的比例應符合下表的級配要求。超粒徑含量不大于5%。碎石的級配要求表級配粒徑(mm)篩孔尺寸(mm)302520151052.5篩過百分率(%)連續2.5~3095~10055~8510~300~100~5連續2.5~3095~10067~7744~5925~4011~243~110~5間斷2.5~3095~10067~7744~5925~4025~403~110~5(3)碎石技術要求,應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J97-87)和相關設計規范的要求見下表:碎石技術要求表項目技術要求備注石料強度>三級碎石壓碎值<10%卵石壓碎值<12%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針片狀顆粒含量<15%泥土雜質含量<1%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1%有機物含量(比色法)該色不深于標準液表觀密度>2500kg/m3松散堆積密度>1350kg/m3空隙率<1%細集料水泥混凝土所用細集料應采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天然砂、機制砂或混合砂,其技術指標和級配要求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30-2003表3.4.1和表3.4.2的規定。外加劑鑒于本項目道路路面改造后快速開放交通的要求,應采用外加劑以滿足提前開放交通、提高早期強度、減少混凝土成熟期的質量缺陷,和工作性(振動粘度)的要求。路面損壞部分維修處治可摻加適量的質量優良的混凝土外加劑,如早強劑以及快速修補材料,但廠家必須提供質量檢測報告。C30混凝土的參考配合比用于混凝土面板置換的C30混凝土的參考配合比可如下:水泥:碎石:砂:水:外加劑=380:1280:620(中粗砂):160:6.84單位:kg/m3說明:①水泥的質量要求符合國標GBJ75-85中的各項要求;②中粗砂與細砂的混合砂應有良好的級配,即處二區范圍之內,其質量要求應符合JGJ52-97《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③碎石的最大粒徑大于30mm的不超過5%,但最大不超過40mm,其質量要求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④混凝土的設計抗折強度為5.0Mpa,配制強度為5.75Mpa,其塌落度3~5cm;⑤如果原材料不滿足以上要求,必須重新試驗調整該參考配合比;⑥用水量應根據現場施工要求以及塌落度來確定。水泥混凝土的強度要求水泥混凝土的強度以28d齡期的彎拉強度控制,其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應滿足下表的規定。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表交通等級中等水泥混凝土的彎拉強度標準值≥4.6填縫料混凝土路面的構造縫及裂縫必須用專用填縫料灌縫,填縫料的性能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30-2003中表3.9.2-2的技術要求。技術要求見下表。加熱施工式填縫料技術要求試驗項目高彈性型填縫料技術要求針入度(0.01mm)<90彈性復原率(%)≥60流動性(mm)<2(-10℃)拉伸量(mm)≥15灌漿材料當混凝土板有脫空現象或板塊唧泥現象嚴重時應采取灌漿措施,以加強板下的支撐。漿體材料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配制而成,推薦配合比(%):水泥∶石灰∶粉煤灰=25∶20∶55灌漿材料施工時掌握好流動度,應根據灌漿機具確定,漿體成型后一天抗壓強度應大于6.0MPa,三天抗壓強度應大于9.0MPa。水泥用普硅32.5級,粉煤灰應干凈,其SiO2+Al2O3+Fe2O3含量應小于70%,燒失量不大于10%,石灰的CaO+MgO含量不小于65%。在漿體中摻加微膨脹劑,推薦摻量為水泥用量的3%,具體摻量可參見產品說明書。底基層、基層路基整平壓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底基層施工,底基層為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水泥含量4%);底基層通過驗收后,才能進行基層的施工,基層為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水泥含量5.5%)。a)質量標準底基層: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96%路床平整度:不大于12mm,底基層平整度:不大于20mm,中線高程:不大于+5mm,-15mm橫坡度:±20mm且不大于0.5%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2.0Mpa,且不宜大于2.5Mpa。彎沉值≤100(0.01mm)厚度容許偏差:路-10mm寬度:不小于設計規定基層:壓實度:≥97% 路床平整度:不大于12mm厚度容許偏差:平均值不大于10mm 中線高程:+5mm,-15mm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 橫坡:±20mm且不大于0.5%基層水泥穩定級配碎石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3.0Mpa,且不宜大于5.0Mpa。彎沉值≤55(0.01mm)b)材料要求本次底基層采用懸浮密實型、基層采用骨架密實型水泥穩定類集料,水泥劑量應通過配合比試驗確定,設計所給的劑量為參考值,其最小含量底基層不應小于3%(基層不應小于5%),最大劑量應不超過6%,必要時,應首先改善集料的級配,然后確定水泥用量。水泥可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硅酸鹽水泥,不應使用快硬早強(初凝時間應大于4h,終凝時間應在6h以上)和已受潮變質的水泥。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中壓碎值不大于30%,底基層中壓碎值不大于35%,扁平顆粒含量應不大于20%。其級配范圍應符合下表:適宜用水泥穩定的集料顆粒組成范圍方篩孔尺寸(mm)37.531.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數基層10068~8638~5822~3216~288~150~3底基層10093~10075~9050~7029~5015~356~200~5<28<9c)施工技術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應采用集中廠拌法拌和,配料要準確,根據施工時氣溫情況,用水量在拌和時以處于最佳含水量(誤差±1.5%)為宜,以保證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在現場攤鋪時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攤鋪作業時要有專人檢查質量,防止水泥穩定級配碎石離析,產生離析的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應及時調整。保證基層成型后的路拱與路基的路拱一致。用12~15噸三輪壓路機碾壓時,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5cm,用18~20噸三輪壓路機和振動壓路機碾壓時,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超過20cm。碾壓作業要保證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時開始碾壓,并嚴格控制壓實質量,保證基層的壓實度。養生期結束應立即噴灑透層瀝青和下封層,并在5~10天內鋪筑瀝青混凝土面層,當不能立即加鋪瀝青層且有施工車輛通行時,還應在透層瀝青上增撒(2-3)m/1000m2的粗砂或石屑。基層、底基層施工中嚴格執行《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2)以及《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宜在夏季組織施工,最低氣溫要求5℃以上,壓實后必須保濕養生。養生時間不能小于規范的時間。瀝青混凝土面層路面施工前必須先對基層進行驗收,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面層施工。瀝青面層間鋪設0.3~0.6L/m2的改性乳化瀝青粘層,同時在基層上部分別先后鋪設0.7~1.2L/m2、具有良好滲透性能的改性乳化瀝青透層和0.6cm厚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a)質量標準外觀:表面平整密實,不得有明顯輪跡、裂縫、推擠、油盯、油包等缺陷,且無明顯離析面層總厚度:設計的-5% 寬度:±30mm縱斷面高程:±20mm 中線偏位:±30mm橫坡度:±0.5% 彎沉值SMA-13≤25(0.01mm);AC-20≤28(0.01mm)壓實度:SMA-13≥98%;AC-20≥96%b)稀漿封層材料技術要求ⅰ、材料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指標要求試驗方法1.18mm篩上剩余量%<0.3T0652貯存穩定性(CH5)<5T0655粘度C255

(秒)≥16T0621蒸發殘留物含量%≥55T0651蒸發殘留物性質針入度25℃0.1mm40~100T0604延度(5℃,5cm/min)cm>50T0605軟化點℃5℃cm>10T0606石料須滿足《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J036~98)中有關技術要求(石料、級配等)。ⅱ、性能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混合料應滿足下表性能要求稀漿封層混合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要求磨耗損失(濕輪磨耗試驗)不大于800g/m2砂吸收量(輪荷壓砂試驗)不大于600g/m2稠度2~3cmⅲ、施工技術要求稀漿封層應使用改性乳化瀝青,且改性乳化瀝青宜現場制備;為增強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縮短改性乳化瀝青破乳時間,可摻加2~3%的3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稀漿封層的配合比需經反復試驗確定;混合料鋪筑后宜采用8~10噸輪胎壓路機連續碾壓4~8遍,在碾壓過程中,禁止壓路機急剎車,不得在新攤混合料上調頭。c)瀝青混凝土材料技術要求ⅰ、瀝青材料應用于本項目道路路面結構粘層、透層的乳化瀝青應符合交通部《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中的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乳化瀝青規格及用量表結構類型乳化瀝青規格用量(L/m2)粘層PC-30.3~0.6透層PC-20.7~1.2乳化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位品種及代號試驗方法陽離子噴灑用PC-2PC-3篩上殘留物(1.18mm篩),不大于%0.10.1T0652常溫貯存穩定性(5d),不大于%55T0655常溫貯存穩定性(1d),不大于%11T0655道路標準粘度計C25.3s8~208~20T0621恩格拉粘度計E251~61~6T0622與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不小于2/32/3T0654蒸發殘留物殘留分含量,不小于%5050T0651三氯乙烯溶解度,不小于%97.597.5T0607針入度(25℃)0.1mm50~30045~15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40T0605應用于本項目道路路面鋪裝層的瀝青混凝土的基質瀝青應符合交通部《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中重交AH-70#(上面層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13以及下面層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20所用基質瀝青)的技術要求如表所示: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指標70號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dmm60~80T0604針入度指數PI-1.5~+1.0T0604軟化點(R&B)℃不小于45~46T060660℃動力粘度Pa.s不小于18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T0605含蠟量(蒸餾法)%不大于2.2T0615閃點℃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實測記錄T0603TFOT(或RTFOT)后質量變化%不大于±0.8T0604殘留針入度比%不小于61T0605殘留延度(10℃)cm不小于6T0605改性瀝青可單獨或復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瀝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各類聚合物改性瀝青的質量應符合下表的技術要求,當使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及復合改性瀝青時,可通過試驗研究制訂相應的技術要求。聚合物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指標SBS類SBR類EVA、PE類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dmm>100>100>80T0604針入度指數PI不小于-1.2-1.0-1.0T0604延度(5℃,5cm/min)cm不小于5060—T0605軟化點TR&B℃不小于454548T0606運動粘度(135℃)Pa.s不大于333T0625T0619閃點℃不小于230230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99—T0607彈性恢復25℃%不小于55——T0662粘韌性N·m不小于—5—T0624韌性N·m不小于—2.5—T0624貯存穩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不大于2.5—無改性劑明顯析出、凝聚T0661ⅱ、集料=1\*GB3①粗集料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應采用實質堅硬、清潔、干燥、不含風化顆粒、近立方體顆粒的碎石,粗集料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規定。表面層所用粗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應達到5級。為保證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擬選用卵石破碎集料作為面層瀝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用于破碎的卵石直徑應不小于6cm,卵石破碎集料應滿足下表所示的技術要求。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其他層表面層試驗方法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826T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3028T0317表現相對密度不小于g/cm32.52.6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2.0T0304堅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181520151218T0312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軟石含量不大于%53T0320②細集料瀝青路面的細集料包括天然砂、機制砂、石屑。細集料必須由具有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采砂場生產。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應采用堅硬、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級配的碎石石屑或機制砂。細集料技術要求如下: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表觀相對密度,≥-2.5T0328堅固性(>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T0333砂當量,≥%60T0334亞甲藍值,≤g/kg25T0349棱角性(流動時間),≥s30T0345=3\*GB3③填料擬采用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中技術要求的石灰石礦粉,施工中應保持礦粉干燥無結團,成團的礦粉不得直接使用。瀝青混合料用填料應采用石灰石礦粉、消石灰粉或水泥,不得使用回收粉塵,礦粉技術要求如下:礦粉技術要求技術指標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表觀密度不小于g/cm32.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0.5T0103粒度范圍<0.6mm%100T0351<0.15mm%90~100T0351<0.075mm%85~100T0351親水系數-<1T0353塑性指數%<4T0354外觀-無團粒結塊-瀝青混合料可采用水泥或消石灰粉替代礦粉,消石灰摻量宜為礦料總質量的1%~3%,水泥可部分或全部替代礦粉。=4\*GB3④抗剝落劑為保證瀝青混合料中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在集料與瀝青的粘附達不到4級或4級以上的條件下,需使用抗剝落劑來改善其間的粘附性。應選用質量優良,長期抗剝落性能較好的抗剝落劑;也可以采取摻加定量的石灰代替礦粉來提高石料與瀝青的粘附能力。=5\*GB3⑤纖維穩定劑路面表層SMA13瀝青混合料宜采用木質素纖維。ⅲ、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及性能要求①瀝青混合料的級配應用于本道路路面鋪裝瀝青混合料的級配需滿足下表的要求:瀝青混合料級配范圍混合料類型SMA13AC-20篩孔(mm)通過率%31.526.510019.090~10016.010078~9213.290~10062~809.550~7550~724.7520~3426~562.3615~2616~441.1814~2412~330.612~208~240.310~165~170.159~154~130.0758~123~7②混合料性能要求依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要求,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進行。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和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合料性能應分別滿足下表所列要求:SMA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試驗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馬歇爾試件尺寸mmф101.6mm×63.5mmT0702馬歇爾試件擊實次數次兩面擊實各50次T0702空隙率VV%3~5T0708礦料間隙率VMA%≥17.0T0708瀝青飽和度VFA%75~85T0708穩定度KN≥6.0T0709流值mm2~5T0709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的結合料損失%不大于0.1T0732肯塔堡飛散試驗的混合料損失或浸水飛散試驗%不大于15T0733密集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標準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擊實次數(雙面)次75試件尺寸mmф101.6mm×63.5mm空隙率VV深約90mm以內%4-6深約90mm以下%3-6穩定度MS不小于kn8流質FLmm1.5-4礦料間隙率VMA(%),不小于設計空隙率(%)19211312413514615瀝青飽和度VFA(%)65-75注:取值為重載交通、夏炎熱區值。路面材料及施工須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的要求。d)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透層油的灑布應滿足下列要求:①瀝青混合料面層的基層表面應噴灑透層瀝青;應根據基層類型選擇滲透性好的乳化瀝青做透層油;用作透層油的基質瀝青的針入度不宜小于100。②用于水泥穩定類基層的透層油宜緊接在基層碾壓成型后表面稍變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況下噴灑,且宜在透層油撒布后1~2d鋪筑瀝青混合料。③透層瀝青灑布量0.7~1.5L/m2(改性乳化瀝青),灑布透層瀝青的基層上應禁止除施工車輛外的一切車輛通行,施工車輛在其上通行也應慢速行駛,嚴禁在其上調頭,轉彎,防止透層瀝青局部脫落,對局部脫落的地方要進行修補;透層撒布后的養護時間應根據透層油的品種和氣候條件由試驗確定。乳化瀝青水分蒸發后,應及時鋪筑瀝青混合料面層。粘層油的灑布應滿足下列要求:①雙層式熱拌瀝青混合料面層上下層鋪筑間隔較長,應在既有結構與瀝青混合料層連接面噴灑粘層油。②粘層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瀝青。③粘層瀝青灑布量0.4~0.6L/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瀝青宜在攤鋪面層當天灑布。=4\*GB3④粘層油的灑布量符合設計要求,并不能污染環境。瀝青混凝土應滿足以下要求:=1\*GB3①透層油灑布經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下面層瀝青混凝土的鋪筑;粘層油灑布完畢并完全固化后,應立即鋪筑上面層橡膠瀝青混凝土。②瀝青混合料在拌和前,應認真檢驗原材料的質量,只有符合部頒標準要求的材料才能進場使用,并在施工過程中隨時進行抽檢。③瀝青混合料在拌和前,應進行認真的級配設計,在檢驗所設計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的條件下,才允許作為瀝青拌和站的目標控制級配。④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瀝青砼前,應認真校核拌和機的計量精度,在確認計量精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才允許進行拌和。⑤瀝青拌和站在拌和瀝青混合料時,應保證足夠的拌和時間,以保證混合料拌和均勻,無花白料,溫度控制正常。⑥瀝青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如果氣溫較低或等候時間過長,應采取保溫措施,以免溫度降低太快,影響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和壓實(壓實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度不小于98%,以室內馬歇爾試件密實度為準)。⑦已運到施工現場的瀝青混合料在保證拌和站能滿足攤鋪機需要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快的攤鋪,以免溫度降低太快,影響壓實效果。⑧當路面寬度大于攤鋪機的工作寬度時,應采用兩臺攤鋪機并行攤鋪,避免形成冷接縫;當攤鋪機出現故障并認為在短期內無法修復時,應就地做成一條接縫;當日施工完畢,應在完畢處做成一條垂直接縫,不同路面結構層之間,應保證上下層間的搭接長度不小于80cm。⑨壓路機應視攤鋪時的氣溫和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情況,必要時應緊跟攤鋪機進行碾壓。在碾壓過程中壓路機重復碾壓寬度應不小于壓路機輪寬的三分之一。⑩施工完畢后的路面應在24小時內禁止一切車輛通行。其他注意事項(1)檢查井提升由于無確切資料,在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由業主的現場代表、監理工程師、施工單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修正。(2)施工前應對道路沿線及橫穿道路所有管線進行檢查,在施工期間要加以保護,確保安全,施工后要確保管線可以正常使用,同時需要參照S-D-10管線過街路面加固圖進行保護,該工程量無法精確計算,具體以實際發生為準。。(3)在高差大于0.9m處,應設置人行安全護欄。(4)檢查井更換、人行道拆除等工程量無法精確計算,具體以實際發生為準。(5)當道路坡度不能滿足排水要求時,在低處應相應增加雨水口和對應雨水井。(6)材料的顏色,色度,色相根據樣板及樣品由建設方研究決定。(7)圖紙中施工做法與工程所在地習慣做法不同時,經與設計師共同研究后,可按當地習慣做法進行施工。(8)施工中發現問題或業主提出修改,應及時通知設計人員,共同協調。(9)施工現場安全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要進行施工安全、消防知識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對考核不合格的職工,禁止進入施工現場參加施工;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品;3)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不得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對違章作業的指令有權拒絕并有責任制止他人違章作業;4)施工作業時必須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不許私自用火,嚴禁酒后操作;5)穿拖鞋、高跟鞋、赤腳或赤膊不準進入施工現場6)穿硬底鞋不得進行登高作業。1)在高空、鋼筋、結構上作業時,一定要穿防滑鞋;7)現場用電,一定要有專人管理,同時設專用配電箱,嚴禁亂接亂拉,采取用電掛牌制度,尤其杜絕違章作業,防止人身、線路設備事故的發生。8)本次設計破損路面情況是施工圖設計階段現場調查結果,若施工時發生其他破壞,請及時通知建設各方現場確認處治方式(或依據第4章整治設計進行處理)。道路主要工程數量表序號工程及費用名稱單位工程量備注一儀北路m4651附屬設施1.1C30路緣石(15×30×99cm)m1000二儀北路延伸段m11921路面1.14cm厚細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上面層(AC-13)m222171.20.3~0.5L/㎡改性乳化瀝青粘層m222171.36cm厚AC-20瀝青混凝土下面層m222171.40.7cm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0.7~1.5L/㎡改性乳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