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門部膽管癌護理_第1頁
肝門部膽管癌護理_第2頁
肝門部膽管癌護理_第3頁
肝門部膽管癌護理_第4頁
肝門部膽管癌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護理查房肖婉王翔膽管癌定義:指原發于肝外膽管包括左、右肝管至膽總管下端的癌性病變。以50~70歲的男性多見。約50%~70%的膽管癌發生在上1/3段膽管,即肝門部膽管。病因:尚不明確,但大量研究表明,膽管癌與膽管結石、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先天性膽管擴張癥、慢性炎性腸病,膽管空腸吻合術后及肝吸蟲等有關。今年研究提示,膽管癌的發生還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有關。病理分類:乳頭狀癌,結節狀癌,彌漫性癌臨床表現癥狀:

①黃疸:大部分病人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黃疸,尿色變黃;大便顏色呈灰白或白陶土色。

②腹痛: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隱痛、脹痛或絞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全身皮膚瘙癢、惡心、厭食、消瘦、乏力等癥狀;合并感染時可出現急性膽管炎的臨床表現。體征:

①黃疸:鞏膜、皮膚黃染。

②膽囊改變:腫瘤發生在膽囊以下膽管時,常可觸及腫大的膽囊,Murphy征可呈陰性;當腫瘤發生在膽囊以上膽管和肝門部膽管時,膽囊常縮小而不能觸及。

③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現肝大,質硬,右觸痛或叩痛;晚期病人可在上腹部觸及腫塊,可伴有腹水和下肢水腫。肝門部膽管癌

肝門部膽管癌是指累及膽囊管開口及以上1/3的肝外膽管,并常擴展至肝管匯合部和一側或雙側肝管的惡性腫瘤,又稱中央型膽管癌或Klatskin腫瘤。約占肝外膽管癌的58%~75%。臨床表現

臨床上,病變早期多為上腹部隱痛、惡心、腹脹或厭油、食欲欠佳等非特異性表現。按臨床表現可分為:①阻塞性黃疸型: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無痛或隱痛性黃疸,伴有皮膚搔癢、腹脹、乏力、厭油、納差等癥狀,常被誤診為“黃疸型肝炎”。②急性膽管炎型:常常有上腹部疼痛、發熱及黃疸,易被診斷為“膽管結石、膽管炎”。③反復膽道病史型:表現為長期腹部疼痛及膽道病史,甚至有多次膽道手術史,最后經必要檢查才確診。

肝門部膽管癌病無特異性早期臨床表現,黃疸仍是該病的最常見癥狀,約90%患者以黃疸為主訴。值得強調的是,黃疸并不是早期表現。皮膚搔癢也是常見的臨床癥狀,約30%患者在黃疸出現之前有皮膚搔癢表現,其他非特異性臨床表現有體重減輕、腹痛、發熱等。雖然肝門部膽管癌的早期診斷困難,但依賴于有關的影像學技術,可以準確地判斷:①膽道癌腫和肝內膽管受累的范圍、門靜脈是否受累及其程度;②是否有肝葉萎縮或其他肝臟病變;③淋巴結轉移情況和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等。超聲為臨床首選的檢查方法。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目前被認為是較理想的無創性檢查方法。一般情況

患者女,43歲,維族,農民,已婚以“膽囊切除術后兩年,全身發黃伴瘙癢一個月”為主訴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因上腹部疼痛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慢性膽囊炎并膽囊結石行“膽囊切除術”后好轉出院,于35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發黃,伴瘙癢,惡心,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難,未行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