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病原菌及抗菌治療_第1頁
鼻竇炎病原菌及抗菌治療_第2頁
鼻竇炎病原菌及抗菌治療_第3頁
鼻竇炎病原菌及抗菌治療_第4頁
鼻竇炎病原菌及抗菌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鼻竇炎病原菌及抗菌治療概述一般認為健康成人的鼻竇處于無菌狀態。鼻腔和鼻咽部有大量正常菌叢存在,包括:凝固酶實驗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屬和金黃色葡萄球。急性細菌性鼻竇炎通常繼發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多數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為單病原菌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是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由細菌感染導致的鼻竇慢性炎癥病程一般在90夭以上。鼻竇炎的發病率美國2006年有3千多萬18歲以上成年人患鼻竇炎,占美國人口14%;由此導致的抗菌藥處方數量在所有抗茵藥處方中占第五位(7%~12%)。因空氣質量下降,發病率逐年升高我國城市人口鼻竇炎的發病率大約在5-15%

細菌性鼻竇炎的病原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在5~7夭左右加重或存在10天以上仍無好轉跡象,則應考慮合并細菌感染的可能性,繼發鼻竇急性炎癥病程一般在30天以內。病原菌在體外培養中的濃度應達到1000個菌落/ml。鼻竇炎的主要病原菌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成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病原多數(75%)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為單個病原菌感染,少數(約25%)為兩個種屬病原菌聯合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是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分別占41%和35%,其他常見病原菌包括:厭氧菌(7%)、鏈球菌屬(7%)、卡他莫拉菌(4%)和金黃色葡萄球菌(3%)等。成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病原與牙源性感染相關的急性上頜竇炎多為單一厭氧菌感染(50%),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也不少見(40%),單一需氧菌感染少見(10%)。常見厭氧菌依次為:G‘桿菌、消化鏈球菌屬和梭桿菌屬;常見的需氧菌依次為:d溶血性鏈球菌、微需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半數病原菌(50%)為產內酰胺酶細菌(beta-Iactamase-producingbacteria,BLPB)。p內酰胺酶可通過打開藥物的p內酰胺環而破壞其抗菌能力,細菌因而產生對抗p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作用。成人慢性鼻竇炎的病原菌Finegold等,近半數(48%)的慢性上頜竇炎為混合菌感染,單一需氧菌感染(44%)遠多于單一厭氧茵感染(9%)。常見的需氧菌依次為:鏈球菌屬、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常見的厭氧菌依次為:普雷沃菌屬、厭氧鏈球菌和梭桿菌屬。成人慢性鼻竇炎的病原菌Brook等報告多數慢性上頜竇炎為單一厭氧菌感染(56%),其次為需氧菌和兼性菌混合感染(32%),單一需氧菌或兼性菌感染少見(12%)。厭氧菌中多見的是:G-桿菌、消化鏈球菌屬和梭桿菌屬。主要的需氧主要的厭氧菌依次為:d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微需氧鏈球菌。其中,多數病原菌(75%)為產B內酰胺酶細菌。兒童急性和慢性鼻竇炎的病原菌多數慢性鼻竇炎患兒(60%)培養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常見病原菌。普雷沃菌屬和消化鏈球菌屬等厭氧菌感染也存在。急性鼻竇炎主要致病菌組成HuangWH.AmJRhinol.2004Nov-Dec;18(6):387-91.(包括厭氧菌)抗菌藥物的臨床藥理學作用機制:①抑制細胞壁合成的藥物:包括青霉索、頭孢菌素和頭霉素,還有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②蛋白合成抑制:包括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③核酸合成抑制劑:如磺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