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短詩五首《月夜》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1頁
第3課 短詩五首《月夜》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2頁
第3課 短詩五首《月夜》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短詩五首《月夜》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短詩五首月夜教案

【教學目標】

1.結合詩歌寫作背景,理解詩歌的主旨與情感。

2.體會詩歌描寫的意象和蘊含的哲思。

3.分析詩歌的語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畫面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題目解讀】

月夜

交代了具體時間,點明全詩描寫的主要內容——一個月光朗照的夜晚。

【導入】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適的八首白話詩之后,白話詩迅速引起轟動,優秀的白話詩作不斷涌出,當時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講,正是因這首詩的存在,中國首次面世的這一小批現代詩歌作品才可以說是真正地顯示出現代性。那么,這首詩究竟寫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作者簡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君默,浙江吳興(今湖州吳興區)人,詩人、書法家。他積極倡導新詩,是新詩啟蒙時期著名的詩人。主要作品有《秋明室雜詩》《秋明長短句》等。

【背景鏈接】

本詩選自《沈尹默詩詞集》(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版)。

“五四運動"時期,沈尹默是中國新詩的最早倡導者之一,他成功聯結了新詩與舊詩傳統。1918年1月,《新青年》發表白話詩九首,是為中國新詩的起源,其中三首由沈尹默所作,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文體知識】

新詩

概念:指“五四運動”前后產生的、有別于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又稱為白話詩、自由詩、現代詩。

形式: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散文詩。

特點:

①形式新:與舊體詩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長短,沒有字數規定。在韻律上,押韻比較自由,但是一般還是遵循一定的韻律。

②語言新:以白話寫詩,不僅以白話詞語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話的語法結構代替文言語法,并吸收外語語法。

③觀念新:追求個性和獨立,強調作者主體性情、情感和見解。

【多音字】

【讀課文】

播放音頻

月夜

沈尹默

霜風/呼呼的/吹著,

月光/明明的/照著。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

卻/沒有靠著。

圈畫《月夜》中出現的意象,分析它們的象征意義,完成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

從后兩句詩中,你讀出了怎樣的詩人形象?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

后兩句詩寫“我"與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并無孤獨之感,表達出一種自強自立的意味。一個個性覺醒,追求人格獨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我”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時,這也是“五四運動"前夕一代青年的典型特征。

【深入探究】

“五四運動”時期的新詩具有“新中有舊"的特點,結合《月夜》做簡要說明。

從題目到詩中出現的意象,如“霜”“風"“月”“樹",都是古詩中的傳統意象。

從形式上看,《月夜》這首詩一共四行,前兩行為七字句,后兩行略有變化,但相對來說整體形式依然較為整齊。

從風格上來說,這首詩歌使用的是傳統的詠物寄懷的手法。

【寫作特色】

語言簡潔含蓄,內涵深刻豐富

本詩的語言簡潔、含蓄。四句詩只是簡單地描繪畫面,沒有抒情與說教的內容,卻鮮明地塑造了“我”在寒風中卓然獨立的形象,含蓄地表達了深刻豐富的內涵:以“我"的形象,表達了當時新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獨立自由的渴望。

【主旨歸納】

這首詩歌描繪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