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春四川省瀘縣第四中學高二第四學月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6.考試時間:150分鐘;歷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試,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選擇題(48分)一、單選題(每小題4分,共12個小題,共48分)皇帝相關記載高祖時令儒生叔孫通制定一套君臣禮儀以加強他的統治和威嚴。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備的祭禮)隆重祭祀孔子。文帝時學者賈誼的《過秦論》揭示秦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他建議改正歷法、變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禮樂,削弱諸侯的實力。景帝時研治儒學的晁錯提出了“削藩之策”。A.黃老之學的主導地位動搖B.思想文化呈現出活躍局面C.儒家思想根據現實統治的需要有所變通D.統治思想實現了由百家爭鳴到儒家獨尊【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中儒家學者所鼓吹的儒術和政治主張在漢初被統治者重視,說明漢初的儒家思想與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正是漢初的儒家學者從儒家的仁義觀點出發,又根據現實統治的需要有所變通,因而容易被西漢統治者所接受,故選C項;漢初統治者的治國思想是黃老之學,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漢初思想文化呈現岀活躍局面,故B項錯誤;漢武帝時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后,儒家獨尊地位確立,D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2.唐太宗時期,26位宰相中有三人是科舉出身;高宗一朝41位宰相中科舉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開元年間,27位宰相中科舉出身者多達18人,高級官員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進士。這反映唐朝()A.國家權力在地方的滲透 B.皇權專制體制迅速強化C.官僚集團的精英化趨勢 D.科舉成為做官便捷途徑【答案】C【解析】【詳解】據材料“唐太宗時期,26位宰相中有三人是科舉出身;高宗一朝41位宰相中科舉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開元年間,27位宰相中科舉出身者多達18人,高級官員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進士。”可知,從唐太宗時期到唐玄宗開元年間,宰相中科舉出身的人越來越多,且高級官員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進士,這說明官僚集團的精英化趨勢加強,C正確;據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官員的來源問題,沒有強調國家權力在地方的滲透,A錯誤;據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官員的來源問題,沒有涉及皇權專制體制迅速強化,B錯誤;據所學可知,科舉制作為選官制度體現了公正、客觀的原則,但參加科舉制十年寒窗苦讀并非易事,D說法錯誤。3.清人葉調元在《漢中竹枝詞》寫道:“元旦黎明拜歲忙,開門先向喜神方。試看黃道是何日,婦女彼彼邀出坊”“報導春回賭禁開,家家麻雀響樓臺,上場不管男和女,一共幾天抹得來”。這反映出近代武漢地區A.風俗習慣崇尚奢靡B.西式生活方式影響廣泛C.文化風俗豐富多樣D.傳統社會觀念受到沖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婦女彼彼邀出坊","上場不管男和女"可知反映了中國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有所改變,故D項正確。A項,材料未體現祟尚奢靡的生活風俗,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排除。C項,題干反映了漢中風俗文化的發展,但未涉及材料本質,排除。4.明清時期,景德鎮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而商賈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鎮的鐵鍋全國各地“無處不需”、“四方賈客各輦運而鬻之”;杭州的絲織品“轉而之燕之齊之秦晉,之楚、蜀、滇、黔、閩、粵,衣被幾遍天下”。出現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明清時期國家統一穩定B.商品貿易突破地區限制C.區域間長途販運的發展D.政府徹底放棄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詳解】題干“自燕而北,南交趾,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而商賈往往以是牟大利”體現的是明清時期的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這主要和國家統一有關。故答案為A項。B項,明清之前商品交易就已經突破地域的限制,排除;C項,區域間長途販運的發展是題干的表象,不屬于原因,排除;D項,該項說法不符合史實,重農抑商政策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排除。5.抗戰時期,毛澤東指出“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毫無例外的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成為一支勞動人軍。我們有打仗的軍隊,又有勞動的軍隊。打仗的軍隊,我們有八路軍新四軍,這支軍隊也要當兩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產。我們有了這兩支軍隊,我們的軍隊有了這兩套本領,……那么,我們就可以克服困難,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垮。”這反映了抗日根據地A.軍民合力發展經濟B.軍事力量的不斷壯大C.形成專業生產部隊D.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毫無例外的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故選D項;當時是軍民合力抗日,而非發展經濟,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正確人民支持,沒有體現軍事力量的壯大,排除B項;毛澤東是強調“軍隊有了這兩套本領”,而不是“形成專業生產部隊”,排除C項。6.建國初期,我國政府對大學進行院系調整,對綜合性大學的文、理、工科院系進行剝離、合并,如清華大學歷史系、文學院劃撥給北大,清華大學成為以理工科為主導的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拆分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第一軍醫大學等。這些調整主要是為了A.外交政策轉變的需要B.思想文化改革的需要C.計劃經濟體制需要D.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答案】D【解析】【詳解】建國初期我國面臨著經濟建設的艱巨任務,高等院校的院系的調整就是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要,故D項符合題意;院系調整主要是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并非是外交政策轉變、思想文化改革和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排除ABC項。7.2002年,我國鋼鐵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2001年增加39.3%,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科研經費籌集總額比2001年增長33.82%;鋼產量達到18224.89萬噸,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鋼材特殊品種和高附加值品種大幅增加。這反映出A.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了鋼鐵業發展B.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C.鋼鐵工業的發展受到外企的沖擊D.國家壟斷鋼鐵業的趨勢增強【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21世紀初我國的鋼鐵行業得到明顯增長的原因主要得益于經濟體制的改革,故A項符合題意;優先發展重工業是20世紀50年代“一五”計劃的內容,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我國鋼鐵工業受到外企沖擊的內容,排除C項;鋼鐵行業的增長并不能說明出現了壟斷,排除D項。8.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問題,1954年,中、蘇、美、英、法及有關國家外長,在瑞士的日內瓦舉行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此處的“大國”的含義是指:A.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B.新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政治影響C.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D.中國在亞太地緣政治中的重要影響力【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問題,1954年,中、蘇、美、英、法及有關國家外長,在瑞士的日內瓦舉行會議。”可知,中國參會的理由主要有二:其一,地緣。其二,是影響力。故答案為D項;人口數量是“大國”的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標,排除A項;1954年中國沒有恢復在聯合國安理會理事國地位,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54年新中國綜合國力尚未實現強大,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經濟政策中,符合全球化歷史趨勢的是:A.英國《航海條例》B.中國“海禁”和閉關鎖國C.美國主導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D.美國史上最高關稅法《斯穆特一霍利關稅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美國主導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通過談判方式,減低關稅和減少貿易壁壘,有利于世界貿易發展,適應貿易自由化趨勢。故答案為C項;航海條例,是指英國為加強北美殖民地對宗主國的經濟依賴,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頒布的兩個條例,不符合貿易自由化的歷史趨勢,排除A項;中國“海禁”和閉關鎖國嚴格限制中外民間交往與貿易,不符合擴大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歷史趨勢,排除B項;《斯穆特一霍利關稅法》幅度提高了887種商品的關稅,不符合貿易自由化的歷史趨勢,排除D項。【點睛】備考啟示:準確記憶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主干史實,理解和記憶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并從中發現歷史脈絡,努力實現主干史實網絡化和體系化。10.鴉片戰爭后,姚瑩寫下《康猷紀行》,“冀雪中國之恥,重邊海之防”,“欲吾中國稍習夷事,以求撫馭之方耳”。該書的意義在于A.開啟了中國早期近代思想啟蒙先河B.拋棄了天朝上國觀念主動融入世界C.引起了清政府對邊防問題足夠的重視D.推動了清政府大規模近代化的實踐【答案】A【解析】【詳解】從材料中的“欲吾中國稍習夷事”來看,姚瑩主張學習西方,尋求抵抗西方侵略的方法,因此該書的意義在于開啟了中國早期近代思想啟蒙的先河。故答案為A項。B項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項不符合史實,該書反映的問題在當時沒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視,排除;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點睛】姚瑩的《康輶紀行》一書,對西藏的歷史、地理、政治、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作了比較全面的考察,對與西藏毗鄰的一些國家以及英、法等國的情況都盡可能地作了介紹,尤其是涉及英國的政府機構與官員設置情況,對議會制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該書表達了姚瑩的滿腔愛國熱忱,體現了他的經世致用思想與嚴謹的治學態度。盡管姚瑩對西方的認識存在著局限性,但他對西方的了解已經超過了同時代的林則徐、魏源等人,代表著當時的最高水平。11.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及合眾國的一切文職官員,因為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重罪或輕罪,被彈劾并被定罪的,應予免職。這規定主要體現了A.分權制衡原則B.議會至上原則C.共和制原則D.聯邦制原則【答案】A【解析】美國憲法是由國會制定和修改的,所以它的規定體現了國會對總統權力的制約,該材料體現的總統免職是需要眾議院提出彈劾,并經司法機構根據憲法的規定審判才可以實現的,這又體現了議會和法院以及總統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分權制衡原則,故選A;BCD與題意無關,故排除。12.1961年,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后,提出的增加聯邦教育投資、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險、大規模減稅等立法方案均被國會否決,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開發的方案獲得了國會的支持。這說明當時美國A.順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 B.政府的決策受冷戰思維影響C.分權制衡原則受到沖擊 D.政府縮小“福利國家”規模【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1961年”可知,處于冷戰時期,依據“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開發的方案獲得了國會的支持”體現了美國政府的決策受到冷戰思維的影響,故B正確;美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是在20世紀9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材料體現了分權制衡原則,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國的政治決策受冷戰影響,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第II卷非選擇題(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華民族復興”是近代百年來中國人的夢想,而中國夢就是民族復興的夢,是中國人為世界作出貢獻的美好愿望和夢想。材料一晚清以來,在東西方列強的持續侵略和殘酷壓迫中,現代“民族”觀念逐漸引入。革命黨人反對國內民族的壓迫,立憲派人士則宣傳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體。1917年李大釗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復興”的思想,“當以中華民族之復活為絕大之關鍵”。孫中山在“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也批評列強“不準弱小民族復興”的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至整個抗戰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成為中國最為最響亮的政治口號和社會性全民話語之一。——據黃興濤等《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復興”觀念之歷史考察》等材料二“中國夢”是百年來的“現代化”夢想,包含兩個層次:一是許多中國人的個人夢——財富、名譽、地位;二是中華民族的國家和集體之夢——大國夢、強國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將自己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在一起,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夢想。提到“中國夢”,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國夢”。美國夢的核心觀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認為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據程美東、張學成《當前“中國夢”研究評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華民族復興”這一觀念形成的背景并簡述資產階級追求近代“中國夢”的事跡。(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異同。【答案】(1)背景:①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②內憂外患;③西方近代民族觀念的傳入;④資產階級各派論戰,促進民族觀念的形成和傳播;⑤孫中山等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事跡:資產階級維新派在《馬關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危機下,發動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在《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后,發動辛亥革命等;資產階級激進派在民族危機加深、很多階級與派別探索失敗的情況下,發動新文化運動。(2)異:中國夢強調個人夢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的結合,是二者的共贏。美國夢更強調個人主義。同:都是兩國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結果;都順應了國內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的變化。【解析】【詳解】(1)背景:依據材料一“晚清以來在東西方列強的持續侵略和殘酷壓迫中,現代民族觀念逐漸引入”、“革命黨人反對國內民族的壓迫,立憲派人士則宣傳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體”、“李大釗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復興的思想”、“孫中山在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也批評列強不準弱小民族復興的觀念”結合所學分析概括即可。概括為①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②內憂外患;③西方近代民族觀念的傳入;④資產階級各派論戰,促進民族觀念的形成和傳播;⑤孫中山等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事跡:題目要求回答出資產階級追求,因此注意領導者不能搞錯。根據所學近代資產階級的追求主要表現在政治上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在思想上表現為新文化運動,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即可。(2)本題要從異和同兩個方面分別分析“中國夢”和“美國夢”。異:依據材料二“中國夢是百年來的現代化夢想,包含兩個層次:一是許多中國人的個人夢——財富、名譽、地位;二是中華民族的國家和集體之夢——大國夢、強國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將自己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在起,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夢想”、“美國夢的核心觀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認為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結合所學比較即可。同:從兩國人民“夢想”進行分析,目的都是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對兩國是順應了各自國內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的變化。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經濟理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產生之后,又對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若運用不恰當,反而起會阻礙作用。結合材料和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經濟理論與經濟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史論結合,史實準確。)【答案】能結合材料和史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觀點:經濟理論來自于社會實踐,對經濟實踐有指導意義,或違背經濟學常識的經濟實踐,必然會遭到經濟規律的無情懲罰。論述:從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等經濟理論出現的時代背景、實施情況以及對經濟實踐的影響加以論證。【解析】【分析】試題分析:考點: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經濟理論思想·表現【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歷史史料并依據所學運用知識答題能力,本題屬于開放題型,可以從經濟理論來自于社會實踐,對經濟實踐有指導意義,或違背經濟學常識的經濟實踐,必然會遭到經濟規律的無情懲罰。來說明觀點,論證結合所學從從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等經濟理論出現的時代背景、實施情況以及對經濟實踐的影響加以論證即可。請考生在下面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照所做的第一題記分。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題號的方框涂黑。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中國建立后,針對全國各地稅制不統一的狀況,為了盡快恢復國民經濟,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財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于統一全國稅制的決定》,加強稅收工作,建立新稅制。同時還頒布了《全國稅收實施要則》,規定除農業稅外,全國征收14種中央稅和地方稅,即貨物稅、工商業稅、鹽稅、關稅薪給報酬所得稅、存款利息所得稅等,不久,又公布《契稅暫行條例》,開征契稅。在農業稅制方面,對全國各地實行的稅政、稅種、稅目和稅率也進行了調整,特區省份也陸續制定了農業稅征收辦法。以上各稅在全國一經實行以后,全國稅政得以統一,這也標志著新中國社會主義稅收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按產品或流通征收的所得稅為主體稅種,其他稅種相輔的工商稅收制度。當時建立的稅改制度實行“多稅種,多次收”的復稅制體系,適應了當時我國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情況。——摘編自《新中國成立60年我國稅制的沿舉與思考》(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建國初期我國稅制改革的背景及特點。(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建國初期稅制改革的積極作用。【答案】(1)背景:建國初期各地稅制不統一;國民經濟面臨嚴峻形勢,財政困難。特點:實行全國統一稅制;實行中央和地方的分稅制;采用“多稅種、多次收”的復稅制度;形成以所得為主體,其他稅種為輔的工商稅收制度。(2)積極作用:實現稅收的全國統一,保障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適應了建國初期的經濟狀況,有利于稅收工作的開展;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解析】【詳解】(1)第一小問“背景”,依據材料中“中國建立后,針對全國各地稅制極不統一的狀況,為了盡快恢復國民經濟,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財力需要”等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如下:建國初期各地稅制不統一;國民經濟面臨嚴峻形勢,財政困難。第二小問“特點”,依據材料中“《關于統一全國稅致的決定》,加強稅收工作,建立新稅制”得出:實行全國統一的稅制;根據材料中“多稅種,多次收”得出:采用“多種稅、多次收”的復稅制度;根據材料中“頒布了《全國稅收實范要則》,規定除農業稅外,全國征收14種中央稅和地方稅,即貨物稅、工商業稅、鹽稅、關稅薪給報酬所得稅、存款利息所得稅等,不久,又公布《契稅暫行條例》,開征契稅”得出:形成以所得為主體,其他稅種為輔的工商稅收制度。(2)依據材料中“全國稅政得以統一,這也標志著新中國社會主義稅收制度的建立”得出:實現稅收的全國統一,保障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根據材料中“當時建立的稅改制度實行‘多稅種,多次收’的復稅制體系,適應了當時我國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情況”得出:適應了建國初期的經濟狀況,有利于稅收工作的開展;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得出: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16.材料一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之一。美國、中國以及蘇聯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戰爭……美國打著“聯合國”的名義,其目標是遏制蘇聯的共產主義擴張。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斗爭,保衛祖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軍進入朝鮮,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最終贏得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摘自《朝鮮戰爭》材料二60年來,美國對待朝戰和朝鮮的政策可用“集體遺忘,繼續敵視”概括。在美國軍事史上,朝鮮戰爭屬于“被遺忘的戰爭”……二戰后美國對外戰爭多多,三年朝戰,長度不及越戰的三分之一,輝煌不及數月的海灣戰爭,國民記憶中自然難有其位。然而越戰美國人何以念念不忘……朝戰時期美國傳媒主要以文字和廣播方式報道戰事,而彩電在七十年代越戰高峰時期開始普及。——摘編自劉平《被遺忘的戰爭》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多年來對“朝戰”集體失憶的原因,并分析朝鮮戰爭的影響。【答案】(1)背景:美國和蘇聯“冷戰”;美國倚仗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企圖稱霸世界;朝鮮內戰爆發;新中國成立,美國在戰爭中侵犯了中國合法權益。(2)朝鮮戰爭時間短;結果失敗;戰爭期間大眾傳媒不發達等。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導致了朝鮮半島的長期分裂。【解析】【詳解】(1)根據材料一“目標是遏制蘇聯的共產主義擴張…保衛祖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軍”結合所學知識從美蘇冷戰影響、美國霸權主義推行、朝鮮內戰、中國維護自身權益進行分析闡述。(2)一問根據材料二“繼續敵視”概括…長度不及越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商儲能項目建設資金需求與可行性研究報告
- 小學開學家長會121
- 二零二五醫師聘用合同吳糖氣泡可樂的動態
- 臨時用地轉讓合同書范例
- 全新貸款中介服務費合同書
- 二零二五委托進出口報稅合同書
- 買賣合同書與購銷合同書
- 虛擬股權協議書合同書范例
- 員工入股合作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勞動合同書工傷賠償標準二零二五年
-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梳理+對點訓練(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幼兒繪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標準
- 汽輪機上缸吊出及翻缸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填寫樣表
- 管道機器人畢業設計正文
- 國電南自PSL 641U線路保護測控裝置技術說明書V1.1
- 2022年國網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1]
- 出口退運貨物追溯調查情況說明表
- 49.5MW風電場變電所電氣部分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