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批改_第1頁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批改_第2頁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批改_第3頁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批改_第4頁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批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附件1、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編制委托書2、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另附)3、關于做好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土地復墾工作的承諾函4、土地所有權人對本方案報告書意見圖1、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圖(1:2000)2、破壞土地現狀及預測分析圖(1:2000)3、土地復墾規劃圖(1:2000)4、礦產資源賦存分布及工藝流程圖(1:2000)1總則土地資源與礦產資源都是國家的重要自然資源,在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要保護利用好土地資源,這就要求既要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又要加大礦產資源的開發力度,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長期以來,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礦產資源開發支持了各項生產建設,但也留下了大量廢棄地,未得到及時復墾利用。隨著各地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工礦廢棄地的數量依然持續增加,導致土地復墾“舊賬未還、新賬又欠”,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加劇了人地矛盾,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進土地復墾”的要求,高要市廣發石材有限公司祿步分公司委托廣州泰峰地質環境咨詢有限公司承擔《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的編制工作,該公司承諾在抓好生產建設的同時,狠抓礦山的土地復墾工作,尋求有效的科學的復墾工藝,縮短復墾周期,充分利用復墾農用地,使礦山的復墾工作步入良性循環,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巨大效益。編制目的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大量地下自然資源被開采出來。礦產資源的開采在支持國家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物質生活提供足夠資源的同時,其開采工程活動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土地問題,較突出的是地面的挖損和壓占等,為了使被破壞的土地得以恢復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地復墾措施,而采取何種土地復墾措施、何時進行復墾需要一個科學的安排。土地復墾方案報告的編制按照“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將生產建設單位的土地復墾目標、任務、措施和計劃等落到實處;為土地復墾的實施管理、監督檢查以及土地復墾費征收等提供依據。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于明確業主在獲得開發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對破壞和占用土地進行復墾的義務。為全面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復墾規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本著“誰破壞、誰復墾”的基本原則,根據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下發的《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文件和《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文件要求,并按照“統一規劃、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的要求,采取適當的土地復墾措施,盡量控制或減少對土地資源不必要的破壞,做到土地復墾與生產建設統一規劃,把土地復墾指標納入到生產建設中去,采取必要的土地復墾措施加強對土地的保護,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土地復墾規劃設計方案從生態環境保護和有利于保護土地的角度,根據當地的土地利用狀況、生產建設占地情況和自然環境條件,對礦區的土地復墾進行規劃設計,并提出相應的復墾工程措施與實施方案,同時也為相關部門提供管理的依據。(2)對采礦造成的土地破壞和影響情況進行初步預計,并根據不同階段采礦對土地的破壞情況制定不同的復墾措施或采用的技術手段,明確不同階段的土地復墾范圍和任務,可以保障破壞土地及時復墾和恢復。土地復墾規劃是項目建設前期可研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資費用均應計入生產成本或建設項目的投資中并足額預算。(3)有利于指導各階段的復墾規劃設計工作和分階段施工工作。土地復墾方案將對采礦可能造成的土地破壞情況進行預測,并提出相應的土地復墾技術措施和處理措施,方案完成后將對礦區土地復墾工作起指導性作用。編制原則本方案編制根據當地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實際情況,按照經濟可行、技術科學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以最大限度減少建礦數量,擴大生產規模,改造開采工藝,完善生產環節,合理集中生產,提高機械化水平,提高資源回收率,保障安全生產為指導思想,結合礦區復墾特征和具體實際,遵循以下原則:(1)源頭控制、預防與復墾相結合的原則堅持開采工藝設計與復墾設計與恢復生態設計相統一的原則,對礦區范圍內的破壞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在礦區進行建設時將恢復生態納入到礦區開發規劃中。把土地復墾放在整個生態環境之中,在礦區服務年限內有計劃地逐片實施,做到采挖一片,復墾一片,治理一片,收益一片,促使礦區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礦區的工農牧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2)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結合礦區總體布置以及礦山開采的進度,對礦區的土地復墾進行統一的規劃,統籌安排各部門的協作關系,合理設計復墾方案。把礦區土地復墾指標納入項目生產計劃,對礦區進行土地復墾,恢復與重建土地生態環境,是礦區生產工藝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并將土地復墾費用列入生產成本。復墾經費逐步納入到企業成本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統一。3)因地制宜,優先用于農業根據該礦的服務年限、所處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現狀,尋求有效的科學的復墾工藝,縮短復墾周期,充分利用復墾耕地,并堅持因地制宜和農用地優先的原則,使礦區的復墾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進一步推進企業和礦區的可持續發展。編制依據法律、法規、條例(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3)《土地復墾規定》();(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6)《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1)《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12)《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3)《廣東省基本農田保護區管理條例》()。有關文件(1)《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2)《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3)《關于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1999]36號);《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SL204—98)。標準、規范《土地利用現狀分類》(2007年);《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土地開發整理標準》(TD/T1011~1013-2000);《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1995);《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制圖標準》(GDY11-2004);《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防洪標準》(GB50201-94);《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有色金屬礦山排土場設計規范》(GB50421-2007);《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暫行規定》(2005年)。基礎資料廣州泰峰地質環境咨詢有限公司2009年12月編寫的《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書(粵資儲評審字[2010]145號);關于《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肇國土資[2010]11號)?!稄V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福建省冶金工業設計院[2010年5月]);5)《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廣州泰峰地質環境咨詢有限公司[2010年6月])。目標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規定》,特別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二條的精神,因挖損、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用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復墾,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于農業。土地復墾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原則。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總共分為4個復墾單元,其中:露天采場復墾面積為,排土場復墾面積為,生活區復墾面積為,礦山公路復墾面積為,土地復墾總面積為,通過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種植防護林、恢復植被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對生產建設過程中被破壞的土地進行綜合治理和恢復利用,使該礦建設對土地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使項目區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服務年限根據《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生產能力50萬噸/年,總生產服務年限約為17年。按照“邊開采、邊復墾”的原則,結合礦山實際情況,確定本復墾方案設計的服務年限為20年,其中土地復墾工程治理期限為18年,養護期限為2年。計量單位面積:hm2;km2;長度:m;km;體積:m3;產量:噸;萬噸;千噸;單價:萬元/hm2;元/噸;金額:萬元(人民幣)。項目概況項目簡介項目概況項目名稱: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土地復墾工程工程地點: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建設單位:高要市廣發石材有限公司祿步分公司企業性質:私營企業土地權屬: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所有(見附件5)。礦區面積:0.199km2礦種:水泥用石灰巖礦開采方式:露天開采生產規模:設計年產量50萬噸。資源儲量:根據《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書,截至2009年12月底,礦區保有經濟基礎儲量(332+333)萬噸。服務期限:礦山總生產服務年限為17年,本方案設計礦山服務年限為20年。開采歷史:本礦區位于舊礦區外圍區域,該區除東側小范圍開采外,其余未進行過開采活動。交通位置礦區位于高要市城區305°方向,直距約30km處,屬高要市祿步鎮管轄。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1,31〃,北緯23°07,50〃。礦區有鎮級公路約10km至祿步鎮,祿步鎮沿321國道約28km至高

要市汽車站,交通方便(見圖1-1)112°15-'Ffll汕檢15IR■r肇慶市^arjtsro曲市帕I■幽闖>港rr.竄口Idifi.制嶺繪屮圧]fgl¥在15IR■r肇慶市^arjtsro曲市帕I■幽闖>港rr.竄口Idifi.制嶺繪屮圧]fgl¥在n宀:雷I徹誕qftJ”水胡Kilil*frFL甬譏卿1-仏戈/?T\小湘d(.j賈;>4^』険市艸或g扃虧IF...7丿(7_?Tr\市/腳tfttK界ric?112"1505Id1520km圖2-1項目區地理位置圖礦區范圍礦區面積為也2,即,開采標高為+160m?+50m,礦區地理坐標:東經112°11'31〃,北緯23°07'50〃。礦區范圍由5個坐標拐點組成(見表2-1)。特別說明的是,此為礦山資源儲量勘察范圍,并非礦區實際破壞土地范圍。

表2-1礦區范圍拐點坐標JH口點號1980西安坐標系JH口1954北京坐標系XYXY1.507125596082.507225598273.507325595904.507425593905.50752559390面積km2,擬開米標咼+160?+50m。礦區總平面布置礦山總平面布置,包括生產設施、輔助生產設施及生活設施等。主要有露天開采區(面積)、排土場(面積)、生活區(面積)、和礦山公路(面積)。礦山開采對土地破壞的情況1、破壞環節礦山開采對土地破壞的環節主要有:開采前期的基建剝離挖損破壞土地、礦山公路、排土場壓占破壞土地、生活福利設施挖損和壓占破壞土地;開采過程中開采區挖損破壞土地礦山公路、排土場壓占破壞土地。2、破壞順序礦山開采對土地破壞順序跟礦山生產建設的步驟密切相關前:期基建先剝離部分表土;隨著開采的進行,開采階段的推進,土地破壞隨之擴大;在開采全過程產生的廢棄土石將堆放到排土場,造成對土地的壓占破壞3、破壞方式礦山生產建設對土地破壞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挖損和壓占。挖損一般發生在開采區和生活福利設施區,壓占一般發生在排土場和礦山公路。項目區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概況2.2.1自然環境概況2.2.1.1地形地貌礦區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階梯狀。區內主要的山嶺和河谷走向為東西方向,與區域大地構造的走向一致。礦區地處低山丘陵地貌,最高海拔為165m,最低65m,高差100m,地形地貌總體上南高北低,總體地形向北傾斜,地形坡度10。?20°。地表植被生長良好。2.2.1.2氣侯特點礦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據高要年鑒,年平均氣溫21.2°C,1月份平均氣溫12C,7月份平均氣溫28.7C;極端最低氣溫-1.0C,極端最高氣溫38.3C(2005年7月1日)。年平均降雨量1648.5mm,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日最大降雨量可達223mm(2008年5月5日)。年最多雷暴日118天。年蒸發量13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時數小時。極大瞬間風速為38.1m/s,無霜期310?345天。災害天氣主要有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冰雹、雷暴和寒潮。早春多陰雨,夏秋受臺風外圍影響,晚秋有寒露風侵襲。暴雨引發的山洪是礦區主要致災地質作用的激發因素。2.2.1.3土壤和植被礦區主要受生物氣候地帶性影響,形成具有地帶性分布特點的赤紅壤。土壤質地以輕粘土、中壤土和砂壤土為主。礦區內土壤以黃色赤紅壤為主,土層疏松,含鉀、磷較豐富,以壤土為主,透水性強,持水力差,容易物理風化,加劇水土流失。項目區所在地植被類型屬于中亞熱帶針葉林區,除礦山采剝土區外,周圍自然生態良好,植被發育。天然林以針葉樹占優勢,主要樹種有松樹、等,樹下灌木有桃金娘、芒萁等。2.2.1.4地質概況1、地層礦區出露地層簡單,為石炭系石磴子段(Cds)和第四系(Q)。1石炭系大塘階石磴子段(Cds)為礦區的主要地層,主要為采坑揭1露,局部為地表露頭。巖性為灰白?白色中厚層微晶灰巖,局部變質成大理巖。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南東,傾向165°?170°,傾角40°?45°。礦物成份以方解石為主。第四系(Q4)分布于礦區采場的周圍,巖性為土黃、褐黃色含巖石碎塊砂質粘土、粘土,上部巖石碎塊及滾石較多,為殘坡積所成,厚度一般在?20.0m之間。2、構造礦區內為一單斜構造,地層傾向南東,傾向165°?170°,傾角40°?45°,局部產狀有變化,沿傾向局部有輕微波狀起伏。礦區內斷層不發育,未見破壞礦體的斷層存在。3、巖漿巖礦區內未見巖漿巖出露。礦床特征(1)礦體特征石灰巖礦體賦存于石炭系大塘階石磴子段(Cids)中,巖性為微晶灰巖。石炭系大塘階石磴子段(Cds)在本區以層狀產出,走向北東?南1西,傾向南東,傾角40°?50°。根據1:20萬高要幅區測資料,該段長?2km,寬200?300m,其下伏地層為泥盤系中統老虎嶺組①l)砂巖2和粉砂巖,上覆地層為侏羅至三迭系(Tr-Ja)砂巖和頁巖。31石灰巖礦體賦存于石炭系大塘階石磴子段(Cids)中,頂、底板均為石炭系大塘階石磴子段(qds)微晶灰巖。礦層受地層控制,呈單斜層狀產出,礦體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南東,傾角40。?45°。局部產狀有一定變化,沿走向及傾向局部有輕微波狀起伏。現有鉆孔及采坑控制的礦體長380m?400m,寬度150m?250m,標高為+165m?+50m。(2)礦石質量礦石自然類型微晶灰巖,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方解石呈微晶粒狀,粒徑0.01mm?0.03mm呈密集定向分布,含量95%以上。少量生物碎片,大小在0.05mm?0.3mm,含量約占5%。礦石中普遍見有白色方解石細脈,脈寬多在0.01mm?2mm之間,少量大于1cm,呈不規則網狀、樹枝狀交錯穿插。礦石主要化學組成分是CaO,CaO最低含量為%,最高為%,平均%。MgO最低含量為%,最高為%。平均%。根據巖礦石組合分析結果統計,礦石SiO含量最低為%,最高%,平2均%;AlO最低%,最高%,平均%;FeO最低%,最高%,平均%。2323組合分析結果表明:礦石中有害組分有KO(?%)、NaO(?%)、22SO(?%)等,一般均遠低于工業指標要求。3經國土資源部放射性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檢測,放射性測試結果為:鐳比活度:kg;釷比活度:kg;鉀比活度:kg;內照射指數:;外照射指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01)判定,該礦石可作為A類建筑材料,適用于建筑物的內、外飾面及其他用途,該水泥用石灰巖礦經當地水泥廠試產,質量可達到水泥用石灰巖礦行業要求。工程地質區內為丘陵山地,第四系覆蓋層厚度T9.9m,礦體及圍巖均為穩固的未風化石灰巖,巖石平均抗壓強度為,巖石堅硬。巖層傾向與山坡傾向相反,礦層傾角較大。未發現溶洞。目前開采形成邊坡角在65~70°,邊坡穩定。礦區以往未發生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傮w上說礦山工程地質屬較簡單型。水文地質(1)水文地質條件礦區為低山丘陵地貌,溝谷發育。地表水系為間隙~常年性流水,水體流向東,受季節影響大。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上層滯水和基巖裂隙水,石灰巖富水性弱,透水性差,地下水的補給主要是大氣降水,大氣降水及地表水排泄順暢。從采場調查情況看,巖礦層致密,層間裂隙較發育,但結構面緊密,開采斷面未見溶槽、溶孔等溶蝕現象,目前,采場底盤干燥,僅局部見裂隙滲水,歷年開采時也未見涌水、積水現象。注意暴雨季節形成的山洪。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2)地下水補給及排泄條件區內地下水以大氣降雨補給為主,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總體由北向南流動,經小溪排泄;基巖裂隙水沿節理裂隙下滲、徑流,在地形低洼處滲出。地下水動態受大氣降雨制約,最高水位及流量均出現在雨季,最低水位及最小流量出現在枯水期。(3)礦床充水因素礦區所處區域年降雨量充沛,并有暴雨、強降雨等,礦坑位于山脊中部,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條件,但是,暴雨或強降雨瞬間降雨量大,可能造成礦坑暫時性充水。(4)礦床充水條件礦坑充水因素主要是大氣強降雨造成的地表水暫時性積水且,匯水面積小,基巖裂隙水水量貧乏。判斷礦坑充水水源貧乏,礦床充水條件簡單。綜上所述,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對礦山開采影響不大。環境地質據廣東省地震設防烈度分區礦區處在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動峰值0.05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放射性核素檢測樣檢測結果為26Ra:kg、232Th:kg、40K:kg,內照射指數,外照射指數Ir:,參照GB50325-2001標準,巖石放射性核素含量在規范允許范圍內,對環境影響不大。開采過程的廢渣棄土應擇地集中堆放,在堆場底部及周圍設置攔渣措施,降低其受地表水沖刷;礦區水流出口處,應構筑攔水壩和沉淀池攔截棄土、污水,待污水沉淀后再行排放;為保持自然生態環境的穩定,在開采過程和開采結束后應有計劃有步驟地恢復植被,還原自然生態。礦區環境地質條件簡單。開采礦石為石灰巖,無有毒有害組份,采礦時不會對周邊的水體產生污染。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采礦區距離村莊較遠,生產時產生的噪音和空氣污染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影響不大,但爆破、粉碎過程中會產生飛石和粉塵,必須做好爆破安全措施及地面灑水工作。該石場規劃區遠離村莊、工廠等,石場開采過程中基本無三廢排放。2.2.2社會經濟狀況礦區地處廣東省西部,珠江三角洲到粵北山區的過渡帶。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1'31〃,北緯23°07'50〃。當地居民以種植水稻為主,次為茶葉、柑桔、肉桂、佛手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花崗巖、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砂、高嶺土等。工業生產主要有機電、化工、建材、森林化工、紡織等。項目區內土地利用現狀該工程征占的土地類型為林地和園地。目前礦區范圍內土地權屬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集體所有。其土地利用現狀主要是根據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圖以及收集的項目主體工程技術數據統計計算部,分是結合實地調查和圖面量測獲得,具體見表2-2。表2-2項目區內土地利用現狀表序號名稱破壞土地面積(hm2)土地類型合計(hm2)已破壞土地面積(hm2)擬破壞土地面積(hm2)1露天開米區林地、園地2排土場/林地、園地3礦山公路林地、園地4生活區園地5總計/項目生產工藝及流程1、礦床開采工藝礦山采用露天開采方式,自上而下分水平臺階方式采礦法。開采時使用推土機清理地表植被及第四系殘積層,揭露石灰巖礦體后,采用潛孔鉆機打眼爆破,挖掘機鏟裝汽車運輸。(1)剝離礦山生產過程中必須按“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原則進行。開采時,先在南部+160m標高線上,剝離表土和風化巖層。剝離順序是:從東向西推進、從高坡向低坡方向推進。剝離工作面沿縱(走)向布置,高5m,橫向寬5m,為一個工作面。完成一個工作面的剝離工作,為一個小循環。用推土機或挖掘機,將山體表層的植被、浮土及廢石去除。邊坡維護必須嚴格控制邊坡的坡度角(W45°)和邊坡的高度(W10m。)當工作面接近最終邊坡時,必須嚴格控制,確保邊坡穩定。廢石排棄方法排土場設在采區西部山坳處。用自卸車沿排土石的礦山公路,將廢土、石運至排土場堆放。(2)礦石開采從礦體最高臺階開始,沿臺階走向布置采掘帶,工作面要垂直臺階布置。從上到下按分層臺階高度,使用潛孔鉆穿孔,合理布置炮眼位置,確定適宜的裝藥量,采用多排孔反向微差電力爆破工藝,使布置在同一采掘工作面上的所有炮眼一次性起爆。當采礦工作面推進至最終邊坡時,應用孔深V加的淺孔進行控制爆破,以保證邊坡平整穩定。工作臺階高度為15m,工作面寬$30n。采用傾斜中深孔爆破為主,淺孔爆破輔助崩礦;二次破碎采用液壓振動錘進行機械破碎,禁止采用裸露藥包爆破破碎。采場的采礦高程為+160m?+50m,最終臺階幫坡角48°。殘坡積層終了臺階高度10m,臺階坡面角45°。巖石終了臺階高度15m,臺階坡面角65°。安全平臺寬度4m。共分8個臺階進行開采。各臺階標高為:▽+160m、^+150m、^+140m、^+125m、▽+110m、^+95m、^+80m、▽+65m、^+50m。2、排土工藝1)排土場設置及參數根據《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排土場的設計如下:設置一個排土場,位于采區西北山坳處,為多臺階覆蓋式排土場,覆蓋總面積為hm2,容量為萬m3。臺階坡度角W45°,臺階總坡度角為28°,平臺面反坡角4°。2)礦山排土場設置合理性分析根據《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對排土場容積分析可知:按排土場松散系數,沉降系數;富余系數估算,礦山所需排土場容量為萬m3,現排土場容量為萬m3,能滿足礦山排土的需要。3)堆積方案廢土、石必須從下部堆起。逐層堆放、逐層壓實。不準一次性高度回填,同時嚴控單段高度、平臺寬度和總堆置高度。周邊修截排水溝,在平臺內側設集水、導水溝。要提高排土場利用率,減少排土場用地。及時在排土場進行復墾、復綠。4)防排水設施為了預防雨季地表水沖涮排土場,沿排土下山公路的內側,設寬、深各0.5m的水溝,將上方的集水,引流到排土場以外。而且,每一個堆土平臺的內側,都要設0.3mX0.3m的集水、排水溝,防止山坡徑流沖蝕排土場;5)建立排土場的安全預警機制,遭遇特大暴雨襲擊時要加強看管。3、破碎加工工藝流程礦石最終產品為小于350mm的塊石原礦,爆破后的大塊石料采用液壓錘式進行沖擊破碎處理后則可出售。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已破壞土地現狀已破壞土地統計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擬采區內已破壞土地主要為露天采坑(挖損)、礦山公路(壓占)和生活區(壓占),共為。已破壞土地破壞程度評價1)已破壞土地破壞程度評價方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頒布的《土地復墾規定》,把土地破壞程度預測等級數確定為3級標準,分別為:一級(輕度破壞)、二級(中度破壞)、三級(重度破壞)。本方案是根據本省類似工程的土地破壞因素調查情況,參考相關學科的經驗數據,采用數學計算法進行評價及劃分等級。具體做法是首先給每種破壞程度規定一個數值區間,重度破壞為80?100分,中度破壞為40?80分,輕度破壞為20?40分,然后采用乘法原理將因子權重與所占分值相乘,再對比所規定的破壞程度分值,得出某破壞土地單元的破壞程度。結合本礦實際選擇評價因子分別為壓占面積、堆放高度、礫石含量、土地污染程度、壓占物、地表穩定性、挖掘面積、挖掘深度、挖掘地類等,見表3-1、表3-2。

表3-1壓占破壞程度評價系統表評價因子壓占面積堆放高度礫石含量壓占物地表穩定性土壤污染因子權重分值80?100重度>100公頃>30m>30%矸石不穩定有毒40?60中度10?100公頃10?30m10?30%砌體穩定一般20?40輕度<10公頃<10m<10%土壤很穩定輕度表3-2挖損破壞程度評價系統表評價因子挖掘面積挖掘深度挖掘地類因子權重分值和80?100重度>10公頃>5m耕地40?80中度1?10公頃2?5m林地破壞程度等級20?40輕度<1公頃<2m草地2)數學運算評價過程以采坑破壞土地的破壞程度評價為例,其破壞形式為挖損,對照表3-2,結合采坑實際情況給評價因子賦分,并與其權重相乘:X50+X100+X50二,再對照表3-2,則現采坑對土地的破壞程度為中度破壞。其他破壞區域按照此方法依次進行。經計算分析,最后得出已破壞土地破壞程度的評價結果見表3-3。表3-3礦區已破壞土地破壞程度評價表名稱破壞面積(hm2)破壞程度現礦區采坑中度礦山公路輕度生活區輕度擬破壞土地預測擬破壞土地統計在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擬破壞土地有露天采坑(挖損)、礦山公路(壓占)和生活區(壓占),共為。露天開采區礦山露天開采將破壞一些土地,其面積為,土地類別屬林地(131、133)和園地(121),破壞類型為挖損。排土場礦區設置一個排土場,排土場設置采區西南側山坳處,為多臺階覆蓋式排土場,覆蓋總面積為。土地類別屬林地(132)和園地(121),破壞類型為壓占。工業場地和輔助生產設施因礦石開采出來后就裝車運走,故礦山不設工業場地。輔助生產設施基本在開采區內,不另行估算。礦山公路在礦區山坡上修建礦山公路,用于連接采區和排土場,擬破壞土地預測有,土地類型屬林地(132)和園地(121),破壞類型為壓占。生活區生活區占地為,土地類型屬園地(121)。破壞類型為壓占。擬破壞土地面積見表3-4。

表3-4擬破壞土地面積統計表破壞區域破壞面積(hm2)土地類別破壞類型林地園地建設用地(工礦用地)露天開米區/挖損排土場/壓占工業場地和輔助生產設施00//0礦山公路/壓占生活區0壓占總計//3.2.3擬破壞土地程度預測評價根據土地破壞程度的評價原則和方法(見3.1.2),對項目區擬破壞土地的破壞程度進行評價。擬破壞土地破壞情況見表3-5。表3-5礦區擬破壞土地程度評價表破壞區域破壞面積(hm2)破壞類型破壞程度露天開米區挖損重度排土場壓占重度/工業場地和輔助生產設施///礦山公路壓占輕度/生活區壓占輕度/總計//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土地破壞對當地水體的影響堆放的巖土受雨水林濾、滲透,將溶解礦物中的可溶成份并形成廢水;礦區其他生產和生活,也會產生廢水。這些受污染的廢水,如果直接排放,將直接或間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下游的水塘、農田、土地,進而污染農作物和禽畜。土地破壞對土壤的影響土地破壞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土壤結構受到破壞,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有效微量養分缺乏,導致作物產量低下。土壤土質影響的主要指標有水土侵蝕模數、表層土壤厚度、通氣性、農田土壤水分狀況、土壤團粒結構、含鹽量、土壤肥力(有機質、氮、磷、鉀含量)、PH值、農藥、氟及有毒有害重金屬含量等。本礦的土地破壞類型主要為挖損和壓占,挖損區的表層土全部破壞,有生產能力的富含腐殖質土被挖走,破壞嚴重;壓占區的土壤承受重力,有些區域會進行工程密實,很大程度破壞了土壤的結構、通氣性和含水性,對土壤的質量影響很大。土地破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礦山設計開采為露天開采方式,剝離的巖土以及礦山垃圾的堆存,均會改變原有的地貌形態,這是礦區開采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影響礦區環境的主要問題。地形地貌的改變,不僅僅是景觀的改變,還由于開采破壞地表應力,可能引發礦區水土流失,從而帶來一系列其它環境問題。土地復墾可行性評價

土地復墾可行性評價概述從氣候、降雨量、土壤、植物群落、立地條件等多方面分析,項目區實行土地復墾的有利條件如下表所示。表3-6土地復墾可行性評價主要技術指標表指標名稱指數、措施或狀態可行性分析復墾區三10°C年積溫>6000C氣候積溫高,有利于巖石碎屑的崩解和粉化,有利于微生物繁衍,能加快巖土的土壤化進程復墾區年降雨量>2000mm/年雨量豐沛,有利于植物和微生物生長,能促進土壤中的巖石顆粒風化,有利提高土壤肥力。年平均濕度相對濕度〉70%占300天以上濕度咼有利于植物和微生物生長,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和提高肥力。復墾立地的土壤成分顆粒成分:硅酸鹽、長石、石英;細粒:粘土、二氧化硅等復墾區域立地的巖土組分與土壤組分基本相似,不含有毒有害化學成分,有利于形成種植土壤。場地坡度通過復墾治理,平臺和底板坡底2?3%,邊坡坡度W30°排土場、采礦場底板和生產生活用地得治理符合林地條件,邊坡坡底符合林地條件。復墾土壤質量利用排土場儲存的原剝離表土進行復墾回填。土壤質量可基本滿足復墾需要。本項目的生產工藝過程和最終排放的廢棄物不含有害化學成分,形成復墾土壤的內在物質條件和外在環境、氣候、雨水等條件均具備,只要輔以適當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可以實現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土地復墾目標適宜性評價(1)礦山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原則1)最佳利用原則:各類被破壞土地資源生態恢復方向的適宜性是通過將所需要的投入,諸如勞動力、肥料或輔助設施等的消耗大小作比較,同時從土地整體效益出發,考慮被破壞土地的空間位置和社會需求與實現生態環境最佳狀態而確定的。2)綜合分析原則:在綜合分析研究土壤、氣候、地貌、生物等多種自然因素和經濟條件,種植習慣等社會因素的基礎上,還要考慮破壞的類型與程度,進而確定待恢復土地科學的恢復利用方向。3)因地制宜原則:土地的利用受周圍環境多種條件制約。一種利用方式,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配套設施和環境。根據被破壞前后土地擁有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破壞現狀,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確定其合理的利用方向。(2)評價對象的確定礦區土地復墾目標的適宜性評價,是在對已破壞土地與擬破壞土地進行科學分析與預測的基礎上評價復墾目標的適宜性,從而確定科學合理的復墾方式。根據對項目已破壞及擬破壞土地的分析預測,評價對象主要為礦床開采形成的挖損土地和場地壓占。(3)評價單元劃分根據礦區已破壞土地現狀調查和擬破壞土地分區預測結果,破壞土地范圍、破壞前后的土地利用功能,以及對破壞土地進行復墾的可能性分析,將本項目土地復墾目標適宜性評價單元劃分為:露天采場生活區排土場礦區公路共劃分4個評價單元。(4)參評因素及分級指標土地適宜性評價參評因素的選擇,應選擇那些對土地利用影響明顯而相對穩定的因素,以便能通過因素指標值的變動決定土地的適宜狀況。根據全國各地多年的土地復墾經驗,共選出9項參評因子,分別為坡度、排水條件、灌溉條件、土壤有機質、土體容重、巖土污染、有效土層厚度和地表物質組成、區位條件、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適宜性。根據《土地復墾技術標準》和有關政策法規,借鑒全國各地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中參評因素屬性及權重的確定方法,把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等級數確定為4級標準,分別定為:一級(比較適宜)、二級(勉強適宜)、三級(不適宜)、四級(難利用)。各評價因素的具體等級標準目前國內外尚無精確的劃分值,等級間各個評價因子的評價標準參考《土地復墾技術標準》和國家有關行業標準。各參評因素的分級指標和復墾目標適宜性標準(見表3-7)。

表3-7土地復墾目標適宜性評價標準表參評因素及分級指標農業評價林業評價地形坡度(°)<3114-71或218-152116-2532或126-3542>3543或2地表物質組組成壤土11粘土、砂壤土21重粘土、砂土2或32砂質土、礫質42或3石質44排水條件不淹沒或偶然淹沒、排水好11季節性短期淹沒、排水較好22季節性較長期淹沒、排水差33長期淹沒、排水條件很差44灌溉條件有穩定灌溉條件的干旱、半干旱土地11灌溉水源保證差的干旱、半干旱土地22無灌溉水源保證干旱、半干旱土地33巖土污染無污染11輕度22中度32或3重度44土壤有機質(g/?kgl)>101110-62或31<63或41?2區位、交通條件良好11中等2或31差3或42或3與周圍環境的和諧性靠近或位于基本農田耕作區13靠近或毗鄰山林21位于山林中或山地中31位于或靠近風景區21與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適宜性適官11基本適官2或31或2不適宜44注:1—比較適宜,2—勉強適宜,3—不適宜,4—難利用。5)評價結果根據礦區復墾土地參評因素得出各類參評單元的土地復墾適宜性條件評價(表3—8),通過將參評單元土地質量與待復墾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農林牧評價等級標準進行逐項匹配(表3-9),得出本項目區復墾土地目標適宜性較好(表3-10)。表3—8各參評單元土地復墾適宜性條件評價表指標體系露天米場生活區排土場礦區公路地形坡度(°)<25<55~118-15地表物質組成砂土砂土、壤土壤土、砂土壤土、砂土排水條件較好?不好良好良好好灌溉水源保證無保證無保證無保證無保證巖土污染無無無無復墾后土壤有機質含量(g?kg-1)<3年,<6;3-6年,6-10>6年,>10<3年,<6;3-6年,6-10>6年,>10<3年,<6;3-6年,6-10>6年,>10<3年,<6;3-6年,6-10>6年,>10區位和交通條件礦區有水泥公路長約11km至綠步鎮,交通方便礦區有水泥公路長約11km至綠步鎮,交通方便礦區有水泥公路長約11km至綠步鎮,交通方便礦區有水泥公路長約11km至綠步鎮,交通方便與周圍環境的和諧性復墾為林地和園地與周邊環境和諧性好復墾為林地和園地與周邊環境和諧性好復墾為林地和園地與周邊環境和諧性好復墾為林地和園地與周邊環境和諧性好與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適應性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表3-9各類參評單元的土地復墾目標適宜性評價得分

指標體系適宜性露天米場生活區排土場礦區公路地形坡度農業422林業3112地表物質組成農業3321林業2111排水條件農業4111林業3211灌溉水源保證農業3333林業3333巖土污染農業1111林業1111復墾后土壤有機質含量(g?kg-1)農業31或222林業2112區位于交通條件農業1112或3林業1111或2與周圍環境的和諧性農業3或41或21或22林業1或2112與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適應性農業3或42或31或21或2林業1112注:1—比較適宜,2—勉強適宜,3—不適宜,4—難利用。表3-10復墾土地的農林牧適宜性評價等級適宜性評價單元適宜性耕地林地露天米場四級二級生活區三級二級排土場三級一級礦區公路三級二級注:一級—比較適宜,二級—勉強適宜,三級—不適宜,四級—難利用。3.4.3土地復墾目標的設定根據上述對土地復墾目標的適宜性的評價結果,設定土地復墾目標如下表。表3-11土地復墾目標表(單位hm2)復墾分區復墾目標'、、、露天米場生活區排土場礦區公路合計林地hm2耕地不適宜不適宜不適宜不適宜合計hm2該復墾目標與項目區域的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和生態環境是適應的、協調的。經與土地所有權單位協商,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均同意復墾為林地。復墾標準標準制定依據1)國土資源部制定的《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土地復墾標準通則1)土地復墾工程標準土地復墾目標的選擇要與周圍地形、地貌及環境相協調。復墾場地及邊坡的工程地質穩定性可靠。用作復墾覆蓋和回填的材料,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復墾場地平整度符合種植要求。復墾場地有滿足要求的排水設施,防洪標準符合當地要求。復墾場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復墾場地要有控制污染的措施,場地交通道路布置合理。礦山基建時期開挖的表土一般要統一堆放、保存,作為閉坑復墾的回填土壤。土地復墾生態標準用于農業種植:選擇適應性、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有培肥措施,并有試種植記錄。灌溉水源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85)。農作物無不良生長反應,有持續生產能力。糧食作物中有害成分含量符合《糧食衛生標準》(GB2715-81)。三年后復墾區單位經濟作物產量,不低于當地中等產量水平。用于林業:復墾區位于城鎮、風景區、居民區附近,宜種植觀賞林、經濟林,也可依所在地配置相應的功能林。選擇適宜樹種,特別是鄉土樹種和抗逆性能好的樹種。實行草、灌、喬套種混播。三年后植樹成活率90%以上。三年后郁閉度45%以上。土地復墾防洪標準排水設施滿足場地要求,利用主體工程設計的截排洪溝,防洪標準采用20年一遇標準。本項目復墾適用的標準根據目前情況,本方案設計的土地復墾目標為林地,適用林業標準。但隨著礦山發展和內外部環境變化,復墾單位可以根據礦山發展、建設時的實際情況更科學、更合理的變更土地復墾目標和實施方案。但必須征得地方土地主管部門和土地所有權單位同意,并重新制定土地復墾方案。各類場地的具體復墾標準1)露天采場復墾標準采場底板因本項目區+75m標高以為負地形開采,開采結束后被地下水長期淹沒。采場底板面積為,淹沒水深為25m,若運土回填需萬m3填土,回填復墾不符合經濟性原則,故該范圍不列入復墾方案中,但建議淹沒區可開發為水塘,發展水產養殖或作為工、農業用水有水源。采場邊坡采場邊坡種植灌木和攀爬植物。邊坡水土保持標準采場境界外的截水溝繼續保留、完善,隔斷外部山坡徑流對采場邊坡的侵襲和沖蝕破壞。邊坡平臺保留寬度不小于3.0m,平臺設置排水溝,邊坡縱向間隔100?120m設置一道坡面泄水吊溝。平臺排水溝和坡面泄水吊溝將邊坡匯水有序排放到坑底排水溝。防止形成坡面徑流,破壞平臺水土保持。平臺林草種植標準平臺植樹1排,樹間距2.0m。樹種宜選擇鄉土常綠闊葉樹或針葉樹,如:樟樹、馬占相思等。表土層邊坡復墾標準根據地方自然山坡植被保持情況,表土層邊坡應放緩到35°以下,直接在坡面上種植灌木等低矮地被植物,如芒萁、芒草、紫穗槐等。種植密度0.5mX0.5m,4株/m2。灌溉養護標準每層平臺要鋪設柔性灌溉管道。采用噴灌、滴灌、微灌等方式對種植的林草進行養護,時間不少于2年,直至形成穩定植被。2)排土場復墾標準防排水標準排土場上游和周邊截排水系統完善,要完全隔斷外部山坡徑流對排土場的侵害。排土場坡頂平臺設置排水溝,沿邊坡走向間隔100?120m設置貫通各層平臺的泄水吊溝。坡面徑流由平臺排水溝匯集到泄水吊溝,最終排泄到坡底排洪溝。坡底支擋工程與水土保持標準排土場坡底擋土墻要實現全圍護,防止泥沙泄漏。排土場底板宜先鋪筑一層毛石墊層,起到防滑、濾水作用。擋土墻外修筑排洪溝,與坡面泄水吊溝貫通。土壤標準排土場土壤組成基本為采礦場表土剝離物,土壤質量較好,復墾時不用另外覆蓋土壤層,直接植樹即可。林草種植標準排土場應及時清理,剝離土清運到排土場,排土場直接挖坑植樹,植樹密度2.5mX2.5m,不需要填土,復墾為林地。灌溉養護標準鋪設柔性灌溉管道。采用噴灌、滴灌、微灌等方式對種植的林草進行養護,時間不少于2年,直至形成穩定植被。3)生活區復墾標準在礦山生產期間,場地已完成開挖、回填和整平,并建有護坡和截、排水系統工程。通過綠化,場地周邊和道路已實現初步復墾。礦山閉坑后,需要搬遷設備、拆除建筑物、外運建筑垃圾,最終復墾為林地。4)礦區公路復墾標準礦山生產期間,礦區道路兩側植被良好,主要是保護好植被以及路面的平整。礦山閉坑后,在公路兩旁各植樹一排,間距2.5m,可移交地方林業或行政村使用。預防控制與復墾措施預防控制措施預防控制原則(1)土地復墾與生產建設統一規劃,開采與土地復墾同步進行的原則。將土地復墾方案納入生產建設計劃,土地復墾要與石灰巖礦開采同時進行,使礦山開采對當地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2)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的原則從源頭采取預防、控制措施,盡量減少對土地不必要的破壞。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節約用地的原則,使土地資源破壞面積和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低限度。(3)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的原則土地復墾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確定復墾土地的用途,宜草則草,宜林則林,使復墾后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預防控制措施本項目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主要有“粉塵、噪聲、廢渣”等,應采取必要的環保措施,有組織的進行治理,以全面達到國家規定的環保標準,治理措施如下:(1)粉塵治理措施礦區所使用的設備,如鑿巖機、裝運礦石等作業時均產生粉塵。所以要組織好礦山通風除塵工作,使工作面粉塵濃度達到工業企業衛生標準。鑿巖工作業時采取濕式鑿巖、爆堆噴霧灑水等措施,作業人員應佩戴防塵口罩,做好個體防護。(2)噪聲治理措施噪聲主要來自鑿巖機、空壓機、汽車等。對產生噪聲的固定設備在選型上盡量選擇性能穩定的低噪音設備,對于噪聲較大,噪聲超標的設備采用橡膠墊、減振器減振等措施,并盡可能設置獨立廠房,且設值班室與設備隔開,使工人勞動場所的噪聲干擾降到最低。3)廢渣處理措施廢渣主要來自采礦排出的廢石。廢石運到棄石棄渣場內集中堆放,廢石塊度大,堆置范圍小,不構成沙塵源。設計在其服務年限終了時,進行覆土植被,改善自然環境。(4)輔助設施的建設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設計進行露天臺階開采,共分8個臺階,各臺階標高為:▽+160m、▽+150m、▽+140m、▽+125m、▽+110m、▽+95m、^+80m、▽+65m。排土場每10m設一個臺階,臺階寬度為5m,臺階坡度角W45°,臺階總坡度角為28°,平臺面反坡角4°。廢土、石必須從下部堆起,逐層堆放、逐層壓實。不準一次性高度回填,同時嚴控單段高度、平臺寬度和總堆置高度。周邊修截排水溝,在平臺內側設集水、導水溝。要提高排土場利用率,減少排土場用地。表土堆放要按照不同層位,分層分塊進行堆放,在場地內和周邊修筑截排水溝,防止水土流失,適當進行遮蓋措施和培肥措施,保持表土肥力。工程技術措施土地復墾的工程技術措施即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進行土地平整的過程,同時在造地、整地過程中通過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減少土地流失發生的可能性,增強再造地地貌的穩定性,為生態重建創造有利的條件。露天開采區工程技術措施露天開采區需對臺階邊坡進行工程整治和植被恢復。對開采臺階進行平整,臺階內側設置排水溝,外側設置擋土墻,坡面設置導流槽,使土壤免受雨水沖刷。排土場工程技術措施根據本礦山開發利用方案設計(圖4-1),排土場壩基深度22m。地面壩高約13m,壩頂長約500m,寬3m。壩外側坡度70°,內側坡度80°,用水泥砂漿、塊石砌筑,要留足夠的小孔徑泄水孔。排土場每10m設一個臺階,臺階寬度為5m,臺階坡度角W45°,臺階總坡度角為28°,平臺面反坡角4°。廢土、石逐層堆放、逐層壓實,同時嚴控單段高度、平臺寬度和總堆置高度。周邊修截排水溝,在平臺內側設集水、導水溝。最后進行植樹造林,坑栽當地土長植物——速生桉,再播撒草籽。圖4-1排土場剖面示意圖排土場工程技術措施項目區開采時進行表土剝離,剝離的表土存放在排土場,要做好臨時防護措施,待生產結束后要對表土進行回填覆土,回填覆土后要對表土存放區地面平整,整平后恢復植被。生物化學措施生物復墾的基本原則是通過生物改良措施,改善土壤環境,培肥地力。利用生物措施恢復土壤有機肥力及生物生產能力的技術措施,包括利用微生物活化劑或微生物與有機物的混合劑,對復墾后的貧瘠土地進行熟化,以恢復和增加土地的肥力和活性,以便用于農業生產。礦區土壤系統生態恢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層,以迎合綠色植物恢復的需要,它是礦區生態恢復的重要環節,是地表植被恢復的第一步。礦區的表土常常會流失或遭到破壞。特別本項目區生態環境脆弱,土壤條件較差,因此在進行礦區的地貌恢復之后要利用一些簡單的基本工程技術對土壤進行處理。水土保持配套措施礦區進行復墾工程后,應加強水土保持配套措施,確保復墾成果得以保護。排水溝分為場地周邊和臺階內側兩種,場地周邊排水溝設計過水斷面為倒梯形狀,底寬0.4m,上口寬0.6m,深0.4m,其挖掘橫截面積為0.325m2,其砌漿面積為0.125m2(圖4-2)。臺階內側修筑的截水溝規格底寬0.4m,深0.4m(圖4-2)。臺階外側修筑擋土墻,其規格為上頂寬0.5m,下底寬lm,高lm(圖4-3),其橫截砌漿面積為0.68m2。臺階坡面上挖導流槽,其規格深0.4m,寬0.4m,其橫截砌漿面積為l.3m2。圖4-1場地周邊排水溝規格圖4-2開采臺階排水溝設計規格5土地復墾工程設計及工程量測算工程設計設計原則(1)以生態效益為主,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效益的原則對項目區大部分土地破壞區域要采取必要的生物工程防護措施,使其恢復為林地。在局部地段,為了加快恢復速度,減少對周邊地區的揚塵污染,要布設圍欄進行防護,并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灌木為主的防護林作為緩沖帶,增加植被恢復速度。對于草種與樹種選擇,主要考慮其生態適宜性,綜合考慮當地牧業發展的要求。(2)以生態演替原理為指導的原則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合理地選擇樹種,優化配置復墾土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遵循自然界群落演替規律并進行人為干擾,進行礦區生態恢復和生態重建,調制群落演替、加速群落演替時間、改變演替方向,從而加快礦區土地復墾。(3)近期效益和長遠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土地復墾工程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土地復墾的近期效益,如保證生態恢復效果的快速顯現,盡可能較少重塑地貌地表裸露時間,從而防止退化;另一方面,要結合礦區所在區域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復墾設計中綜合考慮土地的最終利用方向,根據礦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實現礦區的長遠利益。(4)遵循生態補償的原則礦區生態資源會因為項目開采和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損耗,而這種生態資源都屬于再生期長,恢復速度較慢的資源,它們除自身具有經濟服務功能及存在市場價值外,還具有生態和社會效益,因而最終目的為了實現生態資源損失的補償。(5)遵循生態恢復的原則采礦工程影響最大的區域是占地區,土地利用現狀的改變影響了原有自然體系的功能,因此應進行合理的設計,盡量使其恢復原有生態功能或使這種功能的損失降到最低。土地復墾工程設計根據土地破壞情況確定復墾工程設計的范圍與類型,以及復墾主體工程設計,復墾配套工程設計等。其中主要包括采坑邊坡、排土場復墾的工程設計、礦山公路及生活區的工程設計。采場邊坡復墾工程設計1、工程整治采場邊坡臺階回填土挖坑植樹,間距2.5m,植樹一排。土層和風化層邊坡栽種攀爬植物。工程量計算結果詳見表5-1、表5-2。表5-1采場邊坡臺階工程量結果表位置總面積(hM2)覆土深度(M)復土量(1113)土方總計(lOOm?)采場邊坡4701合計/47012、配套工程(排水溝、擋土墻)表5-2采場邊坡臺階配套工程工程量結果表位置工程名稱平均修砌(挖掘)長度(M)總計

截面積(m2)(100m3)米場邊坡排水溝挖掘5224排水溝修砌5224擋土墻3964合計///3、植物工程設計排土場復墾為林地,根據的地形,覆土后采取喬、草混交模式;邊坡撒播狗牙根和香根草籽,喬木造林密度為行距5米,株距2米;灌木造林密度為行距2米,株距2米。狗牙根和香根草采用撒播的方法進行種植。植物工程量如表5-3。表5-3排土場植物工程量位置樹、草種類別株距X行距(m)播種量(kg/hm2、株/hm2)種植面積(hm2)需種量(株/kg)排土場速生桉2X510001567株大葉相思(灌木)2X216002507株狗牙根和香根草/6094.02kg排土場復墾工程設計1、工程整治先對排土場平整土地,使地形坡度保持在5°以下,將場內表土均勻覆蓋到地表。工程量計算結果詳見表5-4表5-4排土場工程量結果表位置總面積(hm2)覆土深度(m)復土量(1113)土方總計(100m3)排土場33596合計/335962、配套工程(排水溝)在排土場周圍處布設排水溝,將來水導向下游,累計排水溝長度

1280m,防止覆土受雨水沖刷發生水土流失。配套工程量計算結果詳見表5-5。表5-5排土場配套工程工程量結果表位置工程名稱平均修砌(挖掘)截面積(m2)長度(m)總計(100m3)排土場排水溝挖掘1280排水溝修砌1280合計///3、植物工程設計排土場復墾為林地,根據的地形,覆土后采取喬、草混交模式;邊坡撒播狗牙根和香根草籽,喬木造林密度為行距5米,株距2米;灌木造林密度為行距2米,株距2米。狗牙根和香根草采用撒播的方法進行種植。植物工程量如表5-6。表5-6排土場植物工程量位置樹、草種類別株距X行距(m)播種量(kg/hm2、株/hm2)種植面積(hm2)需種量(株/kg)排土場速生桉2X5100011199株大葉相思(灌木)2X2160017918株狗牙根和香根草/60671.94kg生活區復墾工程設計1、工程整治先對區內的設施進行拆除,然后平整土地,再進行表土犁松0.3m工程量計算結果詳見表5-7。表5-7生活區工程量結果表位置工程總面積松土深度松土里土方總計項目(hm2)(m)(m3)(100m3)

生活區表土翻耕2460砌體拆除5合計/24602、植物工程設計生活區復墾為林地,根據的地形,覆土后采取喬、草混交模式;邊坡撒播狗牙根和香根草籽,喬木造林密度為行距5米,株距2米;灌木造林密度為行距2米,株距2米。狗牙根和香根草采用撒播的方法進行種植。植物工程量如表5-8。表5-8生活區植物工程量位置樹、草種類別株距X行距(m)播種量(kg/hm2、株/hm2)種植面積(hm2)需種量(株/kg)生活區速生桉2X5100082株大葉相思(灌木)2X21600131株狗牙根和香根草/604.92kg礦山公路復墾工程設計1、工程整治先平整土地,使地形坡度保持在5°以下,將場內表土均勻覆蓋到礦山公路地表,不足部分從排土場運。工程量計算結果詳見表5-9。表5-9礦山公路工程量結果表位置總面積(hm2)覆土深度(m)覆土量(m3)土方總計(100m3)礦山公路1470合計/14702、工程整治設計礦山公路復墾為林地,根據的地形,覆土后采取喬、草混交模式;邊坡撒播狗牙根和香根草籽,喬木造林密度為行距5米,株距2米;灌木造林密度為行距2米,株距2米。狗牙根和香根草采用撒播的方法進行種植。工程量計算結果詳見表5-10。表5-10礦山公路工程量結果表位置樹、草種類別株距X行距(m)播種量(kg/hm2、株/hm2)種植面積(hm2)需種量(株/kg)礦山公路速生桉2X51000490株大葉相思(灌木)2X21600784株狗牙根和香根草/6029.4kg工程量測算工程量測算依據(1)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2)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3)土地復墾工程設計要求。土地復墾工程量土地復墾各項工程量匯總見表5-11、5-12。表5-11各復墾單元工程量表—一采場邊坡復墾工程單位工程量1表土回填100m32水利工程100m3(土方)100m3(石方)

3擋土墻100m3(石方)4植物工程喬木100株灌木100株草本hm2二排土場復墾工程1表土回填100m32水利工程100m3(土方)100m3(石方)3植物工程喬木100株灌木100株草本hm2三生活區施復墾工程//1砌體拆除100m352表土翻耕100m33植物工程喬木100株灌木100株草本hm2四礦山公路復墾工程//1表土回填100m32植物工程喬木100株灌木100株草本hm2表5-12土地復墾工程量總表一序號工程名稱工程明細定額號工程量(100m3)—一土方工程項目工種/機械單位數量單價//

工程砌體拆除100m3甲類工工日45300695乙類工工日30表土翻耕100m3甲類工工日4510043乙類工工日30拖拉機59Kw臺班318三鏵犁臺班312機械挖運土100m3甲類工工日//10158乙類工工日30鏟運機臺班20拖拉機59Kw臺班18推拉機59Kw臺班18人工挖、抬、挑運100m3甲類工工日4510045乙類工工日30推土機推土100m3甲類工工日//10302乙類工工日30推土機55Kw臺班20平地機平土100m3甲類工工日//10328乙類工工日30自行車平地機118Kw臺班20人工平土100m3甲類工工日4510326乙類工工日30人工挖溝槽100m3甲類工工日4510017乙類工工日30二石方工程漿砌塊石(排水溝)100m3甲類工工日4530022乙類工工日30塊石m310850砂漿m330漿砌塊石(擋土墻)100m3甲類工工日4530020乙類工工日30塊石m350砂漿m335序號工程名稱工程明細定額號工程量三安裝工程噴頭,微壓?中壓/35/15離心水泵安裝(重)/3000/5四植物栽植喬甲類工工日//90001

工程木(帶土球)100株乙類工工日30樹苗株100水m322栽植灌木(裸根)100株甲類工工日/90018乙類工工日130樹苗株100水m332撒播hm2甲類工工日//90030乙類工工日30種籽Kg6025土地復墾工程投資估(概)算測算編制依1、土地復墾標準(試行)。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00)。3、財政部與國土資源部2005年共同編制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4、《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暫行辦法》。5、《工程招標代理服務收費標準》計價格【2002】198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2002年10月。6、養護工程按2年計算。7、《廣東省建筑工程綜合定額》。8、現場調查收集的數據和本次的工程數量。費用構成與費用計算標準土地復墾方案費用由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它費用和不可預見費組成。工程施工費工程施工費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組成。1、直接費直接費指工程施工過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項目上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由直接工程費、措施費組成。(1)直接工程費直接工程費由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組成。人工費二工程量X定額人工費單價材料費二工程量X定額材料費單價施工機械使用費二工程量X定額施工機械使用費單價人工費定額:依據《編規》有關要求,結合項目區實際情況,確定項目區為七類工資區,經計算,人工單價分別按甲類工45元/工日、乙類工30元/工日計取。材料費定額:材料消耗量依據《預算定額》計取,材料價格依據梅州市價格信息查詢系統市場信息價,材料價格中已包括了材料的運雜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定額:依據《機械臺班費預算定額》標準計取。(2)措施費措施費指為完成工程項目施工,發生于該工程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非工程實體項目的費用。主要包括:臨時設施費、冬雨季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施工輔助費和特殊地區施工增加費。依據《編規》,臨時設施費取費標準以直接工程費(或人工費)為基數,費率見表6-1。表6-1臨時設施費費率表編號工程類別計費基礎臨時設施費率(%)1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費2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費施工輔助費用取費標準以直接工程費為基數,其中安裝工程費率取%,其他費率取%。冬雨季施工增加費取費標準以直接工程費為基數,取%。夜間施工增加費取費標準以直接工程費為基數,取%。措施費費率見表6-2。表6-2措施費費率表編號工程類別計費基礎臨時設施費率(%)冬雨季施工增加費率(%)夜間施工增加費率(%)施工輔助費率(%)費率合計(%)1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費2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費2、間接費間接費由規費、企業管理費組成。(1)規費規費指政府和有關權力部門規定必須交納的費用。包括工程排污費、工程定額測定費。(2)企業管理費企業管理費指施工企業組織施工生產和經營活動所需費用。依據《編規》,根據工程類別不同,其取費基數和費率計取見表6-3。表6-3間接費費率表編號工程類別計費基礎間接費費率(%)1土方工程直接費2其他工程直接費3、利潤利潤是指施工企業完成所承包工程獲得的盈利。利潤是指按規定應計入工程造價的利潤。依據《編規》規定,費率取%,計算基礎為直接費和間接費之和。利潤二(直接費+間接費)X%4、稅金稅金指國家稅法規定的應計入工程造價內的營業稅、城鄉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依據《編規》規定,項目區位于縣城以外,故費率取%,計算基礎為直接費、間接費、利潤之和。稅金二(直接費+間接費+利潤)X%設備費設備購置費是指土地復墾方案中設計的設備所發生的費用。設備購置費不參與費率計取而設備安裝及調試的人工費、機械使用費參與相應費率計取。本方案不涉及設備購置費。其他費用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等。1、前期工作費前期工作費指土地復墾方案在工程施工前所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費、項目勘測費、項目設計與預算編制費。前期工作費按工程施工費的6%計算。計算公式為:前期工作費二工程施工費X%2、工程監理費工程監理費指復墾義務人單位委托具有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全過程的監督與管理所發生的費用。工程監理費按工程施工費的%?%計算,本項目取%。計算公式為:工程監理費二工程施工費X%3、竣工驗收費竣工驗收費指土地復墾方案工程完工后,因項目竣工驗收、決算、成果的管理等發生的各項支出??⒐を炇召M按工程施工費的3%計算。計算公式為:竣工驗收費二工程施工費X費率4、業主管理費業主管理費指復墾義務人為項目的組織、管理所發生的各項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項目管理人員的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公務費、業務招待費等。業務管理費按工程施工費、其他費用合計的%計算。計算公式為:業主管理費=(工程施工費+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x%5、拆遷補償費拆遷補償費指土地復墾方案實施過程需拆遷的零星房屋、林木及青苗等所發生的適當補償費用。本方案不涉及拆遷問題。6、后期管護費后期管護費指復墾工程完成后,為使土地復墾達到預期的成果,管護復墾區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管護費二林草植被工程費X20%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指在施工過程中因自然災害、設計變更及不可預見因素的變化而增加的費用。不可預見費按工程施工費、設備購置費和其它費用之和的%計算。計算公式為:不可預見費二(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X%復墾費用概算結果復墾費用概算見下表:表6-4:項目區土地復墾工程費預算表。表6-5:項目區土地復墾工程預算總表。

序號定額編號工程名稱計算單位工程量人工費單價—一土方工程100m3//130069砌體拆除100m35210043表土翻耕100m3310158機械挖運土100m3410045人工挖、抬、挑運100m3/510302推土機推土100m3610328平地機平土100m3710326人工平土100m3/810017人工挖溝槽100m3二石方工程///130020漿砌塊石(排水溝)100m3230022漿砌塊石(擋土壩)100m3三安裝工程///1/噴頭/,微壓?中壓個152/離心水泵安裝(重)臺5四植物工程///190001栽植喬木(帶土球)100株290018栽植灌木(裸根)100株390030撒播hm263總計///表6-4表6-4項目區表6-5項目區土地復墾工程預算總表金額單位: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預算金額費率%備注—一工程施工費1直接工程費(1)+(2)(1)工程費(2)措施費(1)X2間接工程費1X3企業利潤(1+2)X4稅金(1+2+3)X二其他費用1前期工作費一X2工稈監理費2一X3工程驗收費3一X4企業管理費2一X三不可預見費2(一+二)X總計投資結構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估算總投資為萬元,平均約萬元/hm2。其中:工程施工費萬元,占總投資的%;設備購置費萬元,占總投資的2%;其他費用萬元,占總投資的%;不可預見費萬元,占總投資的%。動態投資本項目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根項目區目前的經濟水平及物價水平等因素,取價差準備率為%。根據公式:F=P(1+i)n式中:F——終值;P——現值;i價差準備率;n――時間周期數。X(l+)io=X=(萬元)根據以上動態投資計算可知,廣東省高要市祿步鎮樟雄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估算動態總投資為萬元,平均約萬元/hm2。其他未盡事項說明(1)本次土地平整土方量計算是用方格網法進行估算的。由于受此經驗方法本身的影響,土方量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有一定的調整??稍趯嶋H中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質以及挖礦破壞程度作適量更改。(2)工程量中只包括土地復墾面積內的工程計算。(3)關于本項目土地復墾工程用款計劃表概算書中的項目分年度、分階段投資計劃表依據于項目工程進度編制。如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工程進度計劃發生改變,該項目分月用款計劃應隨之變化。土地復墾效益分析土地復墾方案實施的目的在于控制項目區的新增水土流失,防止土壤大量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