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4講全民族的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教案階段特征:總體特征:日本侵華逐步深入,全民族團結抗日并最終取得勝利。具體表現:1.政治上:日本不斷侵華,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國共兩黨由對抗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漸形成,全民族團結抗日;這一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與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相互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并最終取得勝利;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2.經濟上:日本的野蠻掠奪和官僚資本的壓榨,造成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日益萎縮;中共實行“雙減雙交”政策既發展了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又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業內遷促進西南部地區工業發展,為抗戰勝利奠定物質基礎。3.思想文化上:民族意識高漲;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總體發展遲緩;高校內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4.外交上:取消列強在華特權(治外法權):廢除不平等條約,訂立新的條約。課標要求:1.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感悟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2.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近幾年的全國和地方高考題:命題分析:全民全面抗戰、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是考查的重點。備考建議:1.正面戰場、敵后戰場的抗戰及兩者的關系;2.中共七大和毛澤東思想;3.注意把中國的抗日戰爭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理解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大貢獻及巨大的民族犧牲。時空定位:教學內容:知識點1:正面戰場的抗戰知識點2:敵后戰場的抗戰知識點3:東方主戰場知識點4: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過程:知識點1:正面戰場的抗戰(一)重大戰役1.淞滬會戰(1937.8—11)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影響:淞滬會戰,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2.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第二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御戰役。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平型關大捷:為阻止日軍逼近山西太原,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是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是國共合作的典范。影響:最后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面戰爭宣告結束。3.徐州會戰(1938.1—5)中國軍隊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鐵路地區對日本侵略軍展開的大規模防御戰役。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展開激烈抵抗。臺兒莊戰役:中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軍事勝利。不久徐州陷落。花園口慘案為阻止日軍前進,保衛武漢,蔣介石9日下令在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造成大片泛區。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會戰結束。4.武漢會戰(1938.6——10)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影響:抗日戰爭戰略防御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日軍雖攻占了武漢,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并未達到。此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12—1942.1)長沙是西南各省的門戶。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先后進行了第一、二次長沙會戰,雙方并未分出勝負。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獲勝。影響:這是中國軍隊在日軍突襲珍珠港后在中國戰場上的第一次攻勢,也是同盟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一連串失敗中首開勝利的記錄;沉重打擊了日軍,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中國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稱贊。(二)正面戰場的評價:(1)積極:①抗戰前期,進行了比較積極、頑強的抵抗;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軍侵略進程,消耗了的兵力;③激勵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④對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起到決定性作用;⑤為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創造了有利條件;⑥為工業及學校內遷爭取了時間。(2)消極: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喪失了大片領土。問題思考:正面戰場節節敗退的原因①中國實力遠遠落后于日本;②國民黨政府執行片面抗戰路線,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根本);③軍事上消極防御,與敵人進行大規模的陣地戰。(三)國民政府的統治1.政治上,實行獨裁統治(1)遷都重慶,政治、經濟、文化重心西移1937年11月,國民政府移駐重慶,1940年將重慶定為戰時陪都。(2)在國統區實行獨裁統治特征:一黨專政、特務統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結合、滲透;(3)抗戰后期反共傾向日益高漲(皖南事變)。2.外交:爭取外援,擴大國際影響,提高國際地位。如1943年廢除治外法權。3.經濟:統制經濟(1)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控制;(2)官僚資本迅速膨脹,民族資本日益萎縮;(3)工業大舉內遷,為抗戰勝利打下了物質基礎?;A概念:統制經濟是國家為服從戰爭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預或管制生產、流通、分配等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戰時采用統制政策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也實施了統制經濟政策。4.文化教育內遷:鼓舞信心,為抗戰勝利打下了精神基礎。知識拓展:戰時內遷(工業、高校)1.背景:國家的經濟實力、軍事能力和技術水平,都遠遠落后于日本,難以抵擋日軍深入國土。2.表現: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西南大后方遷移,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帶著大量書籍和實驗設備長途跋涉,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意義:①保存了民族工業及教育資源;②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和精神基礎;③促進了西南、西北地區的工業、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④對改變工業及教育不平衡的格局起到積極作用。知識點2:敵后戰場的抗戰(一)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洛川會議為了制定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綱領、方針和政策,1938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作了軍事問題和國兩黨關系的報告。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標志著中共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即人民戰爭路線)。(二)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堅定信心)1.背景:(1)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節節失利,日本侵占了中國大片國土;(2)為駁斥國民黨內“速勝論”和“亡國論”,給中國指明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2.基本觀點:(1)三個階段論(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2)抗日戰爭是場持久戰;(3)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后勝利。3.意義: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指導理論。(三)敵后戰場的開辟1.戰略防御階段(1)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①表現: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臺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開辟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后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建立多個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主要有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冀魯豫、山東、蘇南、皖東等。②戰法:游擊戰爭,如地道戰、地雷戰、夜襲戰、麻雀戰等打擊日軍。③影響:敵后戰場的開辟,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牽制了在華日軍一半以上的兵力。(2)在淪陷區①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淪陷區的工人以怠工、罷工等斗爭形式,破壞日軍“以戰養戰”的部署;②通過利用日偽矛盾發動群眾進行斗爭,打擊日本的殖民統治秩序。2.戰略相持階段(1)發動百團大戰①目的:粉碎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的“囚籠政策”②概況: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發動大規模的以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百團大戰”。③意義: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2)堅持團結抗戰(皖南事變為代表)①原因:在日本的誘降下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共。②過程:1941年1月,北移的新四軍軍部遭國民黨頑固勢力軍隊伏擊,軍長葉挺談判被扣,副軍長項英遇難。③態度: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一面從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一面堅持艱苦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鞏固和擴大抗日民主根據地。④影響:A.國民黨消極抗日,中共的抗日武裝成為抗日的主力;B.國民黨制造反共高潮,遭到全國的一致抗議和譴責;C.國民黨大失人心,以共產黨為主的陣營逐步擴大。3.抗日根據地建設(結合選擇性必修1第3課)(1)背景:19411942年,由于日本大掃蕩、國民黨封鎖和自然災害,敵后抗日根據地出現的嚴重困難。(2)措施:①經濟:A.“雙減雙交”土地政策: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團結了地主和農民,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供了保證;B.開展大生產運動:使根據地度過嚴重經濟困難,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②政治:A.精兵簡政;B.抗日民主政權:根據“三三制”為原則,(即在政權的人員分配上,“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開始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作用: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③思想:整風運動(1)目的:為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爭取抗戰和中國革命的勝利。(2)內容:①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②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③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3)影響:①使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②使全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③為奪取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能力提升: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區別與聯系知識點3:東方主戰場(一)背景:(1)團結抗戰:①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各民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共同抗敵;②海外華僑積極捐款捐物,回國參戰。(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①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大舉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③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蘇4國為首的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二)貢獻:材料一“如果日本進軍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薄鸺獱枺ㄓⅲ┎牧隙凹偃鐩]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日本打垮了,你們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羅斯福(美)材料三“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薄勾罅郑ㄌK)材料四在二戰的任何階段,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始終牽制和消耗著日本陸軍的絕對主力。直到抗戰末期,日本陸軍還有64%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袊嗣竦木薮鬆奚?傷亡3500余萬人,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豕取吨袊谷諔馉幵诙鹬械牡匚缓妥饔谩穯栴}思考:為什么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貢獻)提示:1.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唯一戰場。2.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遠超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總和;3.中國戰場協助和配合了盟軍作戰,給予盟軍以戰略上和資源、情報上的重大支持;4.為救援英軍,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戰績名揚海外。5.中國積極倡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實際參與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謀劃和指揮;6.中國抗日戰場與英美在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密切地聯系起來。歷史解釋: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遠征軍受盟軍指揮,計9個師10萬余人。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余人,有力配合盟軍在太平洋的反攻。(三)成果:1.國際地位提高: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通過《開羅宣言》,決定了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2.收回國家權益: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特權,訂立新的條約;接著又與10余個西方國家廢除舊約,簽訂新約。知識點4:抗日戰爭的勝利(一)中共七大召開1.目的: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2.召開:1945年4至6月,在延安舉行。3.內容:(1)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2)提出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3)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4.意義:中共七大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二)抗日戰爭的勝利1.國際背景: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歐洲戰場結束;1945年8月初,美國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消滅日本關東軍。勝利過程:3.勝利意義:(1)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對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2)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3)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歸納綜合:抗日戰爭階段總結重難點突破: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特點材料一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937年4月5日毛澤東《祭黃帝陵文》材料二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國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之變,為時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陽之變,為時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為時五十一年。舉凡五十年間,日本所鯨吞蠶食于我國家者,至是悉備圖籍獻還。全勝之局,秦漢以來所未有也?!择T友蘭撰寫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提示:1.原因:(1)根本: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2)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敵后戰場發揮的重要作用;(3)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與日軍的對抗;(4)愛國華僑和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持。(5)中國抗戰的正義性;(6)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和打擊日本;(7)蘇聯的紅軍對日本的武力威脅。2.特點:(1)民族性: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戰爭。(2)雙重性:反法西斯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3)兩個戰場并存:正面戰場(片面抗戰路線)和敵后戰場(全面抗戰路線)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貫穿始終;(4)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勝強;(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戰場中開始最早、結束最晚的戰場。核心素養:抗日戰爭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1.抗日戰爭打斷了中國原有的現代化進程:(1)工業化進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徹底地打斷了中國原有的工業化進。(2)民主化進程:抗戰時期的戰時體制國民黨建立的國民黨一黨獨裁專制,增加了在中國民主的難度。2.抗日戰爭積累了新的現代化因素:(1)政治民主化:①抗日戰爭為中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在客觀上提供了條件;②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政治派別先后發出了民主聲音;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基層政權的普遍選舉制和抗日民主政權中的“三三制”原則,為中國的政治民主化積累了經驗。(2)經濟:①沿海工業的內遷,改變了中國西部工業落后的狀況;②共產黨在敵后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為后來的土地改革準備了條件。(3)民族精神:喚醒了全體中華民族的覺醒。(4)國家主權:為中國贏得了國際地位和大國聲望,收回并明確了臺灣的領土主權。高考真題演練:1.(2023·全國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亦須從經濟豐裕與經濟獨立入手”。這一決定的實施A.促進婦女徹底擺脫封建束縛 B.有利于抗日根據地政權鞏固C.擴大了陜甘寧邊區階級基礎 D.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需要正確答案:B.【解析】考點: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根據材料“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亦須從經濟豐裕與經濟獨立入手?!辈⒔Y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后期,通過土地改革,婦女的經濟地位得到提高,這有利于動員廣大婦女投身抗戰,這有助于鞏固抗日根據地,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B項正確;“徹底擺脫封建束縛”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陜甘寧邊區的階級基礎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外,還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階級、階層,婦女包含在內,故陜甘寧邊區的階級基礎并未擴大,排除C項;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將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回到城市,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全國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國,由議會選舉政府,決定施政方針,邊區是第一個”。1940年,毛澤東再次強調,這種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這說明,邊區政府A.具備了新民主主義的特征B.脫離了國民政府管轄C.代表根據地社會全體意志D.仿行蘇聯的政治制度正確答案:A.【解析】考點: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設。由材料“由議會選舉政府”可知政府由民主選舉產生,是民主政治的體現,由材料“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可知抗日戰爭時期的民主政權充分調動社會各階級反帝反封建的熱情,體現出新民主主義的特征,故選A項;邊區政府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行政區之一,擁有合法的地位,邊區政府在接受國民政府領導的同時,又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獨立自主的政權,排除B項;“社會全體”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邊區政府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的民主專政,不同與蘇聯的政治制度,排除D項。3.(2020·全國Ⅱ卷)1937年,陜甘寧邊區組織民主普選,參選率達70%,其中延安等4個縣當選縣參議員中各階層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安等4縣縣參議員各階層所占比例單位:%表1反映出當時邊區A.新民主主義理論在實踐中推廣B.抗日民主政權的性質根本改變C.各階層參加的聯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落實正確答案:D.【解析】考點: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由材料信息“1937年陜甘寧邊區組織民主普選,參選率達70%”,涉及工人、農民、商人、知識分子、地主等多個階層,結合時間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國共兩黨合作抗日,民主政權落實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故選D項;新民主主義理論提出于1940年,排除A項;抗日民主政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根本改變”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45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并未建立聯合政府,排除C項。4.(2022·湖北高考)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記者身份訪問晉察冀邊區。他在通訊報告中寫道:“現在,這里的每座城鎮,每個村莊都有自衛隊。”“扶著長戈,他們是英武莊嚴的衛國的戰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時候,他們依舊是樸素的農民?!薄皦讯〔粔虻泥l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庇纱丝葾.國共合作推動全民族抗戰B.群眾是敵后抗戰的中堅C.中共堅持“工農武裝割據”D.邊區實行全面抗戰路線正確答案:D.【解析】考點: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據材料可知,晉察冀邊區充分發動群眾——農民、兒童參與抗戰,說明邊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抗戰,即實行全面抗戰路線,故選D項;晉察冀邊區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不能體現國共合作,排除A項;群眾在敵后抗戰當中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堅”說法錯誤,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敵后抗戰的中堅,排除B項;“工農武裝割據”實行于土地革命時期,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而材料是全面抗戰時期,排除C項。5.(2022·湖南高考)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進行掃盲,提高了群眾的政治覺悟,不少積極分子加入了共產黨。1941年,農民出身的黨員占邊區黨員總數的96.17%,各級黨組織廣泛建立,鄉村士紳不再是社會權威。這一狀況A.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工農蘇維埃政權B.有利于中國共產黨政策的貫徹落實C.改變了陜甘寧邊區舊有的生產關系D.不利于統一戰線的繼續鞏固和發展正確答案:B.【解析】考點:抗日根據地的建設。陜甘寧邊區的掃盲運動使得農民政治覺悟提高,且成為邊區黨員的主力軍,而各級黨組織廣泛建立,使得農民黨員就成為了陜甘寧邊區中國共產黨政策的宣傳者和落實者,有利于貫徹落實黨的政策,故選B項;由“陜甘寧邊區”和“1941年”可以推知,當時是國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工農蘇維埃政權存在于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之前,二者時間上不符,排除A項;題干體現的是陜甘寧邊區的黨員構成情況變化,而不是舊有的生產關系變化,排除C項;農民黨員的增多有利于團結農民進行抗日,所以有利于統一戰線的繼續鞏固和發展,排除D項。6.(2021·浙江高考)1938年10月,“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大會宣言指出:“國家之大患一日不能卸,則國民之大責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則后方之芻粟一日不能停?!窈笠烁鞅M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勵自勉,踴躍慷慨,貢獻于國家,使國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恥?!睂Σ牧辖庾x正確的有:①捐錢捐物是南洋華僑支援抗戰的重要方式②“總會”號召南洋華僑投身于太平洋戰爭③抗日戰爭已發展成為全民族抗戰④中華兒女展現出無堅不摧的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確答案:C.【解析】考點:偉大的抗日戰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據材料“則后方之芻粟一日不能?!暙I于國家”可知,捐錢捐物是南洋華僑支援抗戰的重要方式,故①正確;太平洋戰爭爆發于194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②錯誤;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故③正確;據材料“國民之大責一日不能卸”“則后方之芻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盡所能……貢獻于國家”可知,中華兒女展現出無堅不摧的凝聚力,共同抵御外辱,故④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7.(2021·湖南高考)圖1、圖2是中國抗戰時期兩次戰役形勢圖。這兩幅圖反映A.局部抗戰向全民族抗戰的轉變B.抗戰的主戰場發生了明顯變化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逐步建立D.抗戰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反攻正確答案:B.【解析】考點: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據圖1中的日軍從杭州灣登陸入侵上海、中國守軍堅守四行倉庫及中國軍隊轉移路線等信息可知,圖1反映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據圖2中的中國軍隊進攻方向、作戰區域為晉察冀地區等信息可知,圖2反映的是百團大戰,相持階段到來后,國民黨消極抗日,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成為抗戰的主戰場。由此可知,從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政府單方解除協議書
- 牙齒矯正協議書圖文
- 責任劃分協議書模板
- 土地承包放棄協議書
- 中港車牌借用協議書
- 他人簽字轉讓協議書
- 蘭州拉面加盟協議書
- 職工餐廳雇傭協議書
- 加工企業轉讓協議書
- 清洗水井協議書范本
- 血液透析瘙癢癥的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2024)解讀
- DGTJ08-2002-2006上海懸挑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
-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12月會考物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網絡營銷:推廣與策劃(第3版 慕課版)課件 項目三感悟網絡營銷策略(知識基石)
- 動物的遷徙行為與地球生態系統
- LY-T 3332-2022 森林保險查勘定損技術規程
- 總成修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 2025年日歷日程表含農歷可打印
- 校園金話筒大賽(臨沂賽區)策劃書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朝聞道》劉慈欣科幻小說讀書分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