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GDP發展史簡述課件_第1頁
財政-GDP發展史簡述課件_第2頁
財政-GDP發展史簡述課件_第3頁
財政-GDP發展史簡述課件_第4頁
財政-GDP發展史簡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述

GDP發展史簡述GDP發展史1GDP是什么?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涉及的是經濟活動,是實實在在的。★GDP的三種形態:

▼價值形態: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收入形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產品形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GDP是什么?★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2◆全球GDP發展史◆中國GDP發展史◆關于GDP的一些反思GDP發展史◆全球GDP發展史GDP發展史3全球GDP發展史◎GDP的產生

——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薩繆爾森)

●GDP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逐漸被世界各國所采用。

●GDP指標的前身是GNP(國民生產總值)20世紀30年代,美國國民核算專家C·沃爾頓首先應用了國民生產總值的概念,并對這個指標進行了實際的估算。美國另一位著名的核算專家西蒙·庫茲涅茨在規范國民生產總值的概念定義和計算方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后來,人們在GNP概念的基礎上得出了GDP這個指標。全球GDP發展史◎GDP的產生4●GDP替代GNP

20世紀90年代之前,大多數國家都用GNP(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國家每年生產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隨著國與國之間通過雙邊和多邊經濟關系的不斷增長,外國直接投資的增加對一國經濟發展、生產增長、產業結構、勞動就業、進出口貿易等方面的影響也就越大。而一國把經濟領土范圍內常住機構單位的生產成果加以統計,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GDP指標能夠真實地衡量并且更清楚地反映一國區域范圍內的經濟活動,更有助于一國指定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就業政策以及其它相關經濟政策。

90年代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家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來代替GNP。

1993年,聯合國統計司正式決定用GDP代替GNP。

意義:GDP取代GNP是一個極重要的變動,它代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GNP變為GDP不是簡單的名次之變,而是全球趨勢之變,觀念之變。●GDP替代GNP5◎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統一化

二次世界大戰后,在聯合國的推動下,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經濟核算體系(SNA)核算本國的國民收入。SNA中最重要的指標莫過于國內生產總值(GDP)。其也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進行決策和業績評價的主要依據。從1947年聯合國公布的《國民收入的計量和社會核算表的編制》算起,全球性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確立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探索后,直到1993年聯合國第27屆統計委員會通過關于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修改方案,以附屬帳戶的形式將環境經濟綜合核算引入到核算體系之中,并稱之為“環境經濟綜合核算”(SEEA),才算實現了世界各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統一化。返回◎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統一化二次世界大戰后,6中國GDP發展史●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研究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一)GDP的確立●1985年開始,中國建立GDP核算制度。

●1993年,正式取消國民收入核算,GDP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這邁出了走向國際通行辦法的第一步。中國GDP發展史●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研究聯合國國民經濟7

●最近,國家統計局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參照國際慣例,對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進行了改革。這項改革對提高我國GDP核算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水平,使GDP數據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高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數據的可信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兩次重大補充:為了滿足宏觀經濟分析和管理對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的要求,中國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了兩次重大補充。

第一次是對改革開放后的1978年至1984年數據的補充,這項工作是在1986年至1988年間進行的。第二次是對改革開放后前的1952年至1977年數據的補充,這項工作是在1988年至1991年間進行的。兩次重大補充的方法基本相同。兩次重大補充的內容基本相同,包括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核算和國內生產總值使用核算。(二)GDP歷史數據修正回顧●最近,國家統計局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參照國8○生產核算方面:

首先對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郵電和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凈產值進行調整,扣除其中對非物質服務的支付,增加固定自從折舊,得到這些部門的增加值;然后補充計算各非物質生產部門增加值。將各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增加值相加,得到國內生產總值。○使用核算方面:

①對最終消費進行補充和調整:就是扣除國民收入的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中屬于非物質生產部門提供服務的全部支出,使之分別形成國內生產總值的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②對資本形成進行補充和調整:主要是把固定資產折舊補充到國民收入的固定資本形成凈額中,使之成為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③對貨物和服務進出口進行補充和調整:是把非物質服務進出口補充到國民收入的貨物和服務進出口中,形成國內生產總值的貨物和服務進出。○生產核算方面:首先對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9●一次重大調整:

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進行第一次重大調整是在中國進行首次第三產業普查后的1994和1995年間進行的。

原因:由于長時期只重視物質產品生產和長期采用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中國對非物質服務業產生活動統計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1985年開展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以后,非物質服務生產活動的資料來源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同時,改革開放以后,非公有比方零售貿易餐飲業和運輸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但常規性統計對這部分活動覆蓋不全。

為了解決這些矛盾,中國于1993年至1995年進行了全國首次第三產業普查(普查年度是1991年和1992兩年)。根據普查得到的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了第一次重大調整。調整的時間范圍涉及1978至1993年16個年度。●一次重大調整:原因:由于長時期只重視物質10

調整內容包括國內生產總值的生產核算和使用核算。

生產核算的調整:

包括第三產業中各產業部門增加值的調整和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調整。

使用核算的調整:

主要是最終消費的調整和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調整。其中運輸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和非物質服務業數據調整結果如下表所示:年度國內

生產總值第三產業運輸郵電

通信業批發零售

貿易餐飲業非物質服務業19781.04.40.00.09.319801.15.20.00.09.619855.120.60.052.211.919865.321.20.058.112.419875.823.00.062.313.219886.123.40.065.110.719895.721.30.066.78.819904.817.22.767.68.519917.124.710.467.613.919929.333.19.588.721.7199310.32.011.773.424.8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核算數據的調整比率(%)年度國內

生產總值第三產業運輸郵電

通11●兩次重大修訂

第一次修訂是年度數據修正,1994年GDP增長率由11.8%調整到12.6%。

第二次修訂是季度數據修正。

在2003年上半年GDP核算中,由于在“非典”高峰剛剛過去這一特定時間進行的快速調查,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得到的社會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4.8%的結果明顯偏低。因此,國家統計局對2003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GDP數據進行了如下修訂: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第三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的同比增長速度,由原來的6.7%、0.8%和負6.8%,修訂為7.9%、4.5%和5.7%。相應地,2003年上半年的GDP、第三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的同比增長速度,也由原來的8.2%、4.1%和0.4%,修訂為8.8%、6.0%和6.5%。●兩次重大修訂第一次修訂是年度數據修正,1994年12總結:

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的兩次重大調整及時滿足了宏觀經濟分析和管理對相應數據的需要。一次重大調整使得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更準確地反映了第三產業的情況,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提供了正確的依據,兩次重大修訂保持了相應時期的GDP數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返回總結:返回13關于GDP的一些反思◎GDP的一些不足:

GDP號稱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經濟總量指標能夠取代它。不過,GDP遠非完美無缺,其無法涵蓋“發展”的全部內容。●以GDP為主要指標的單一投入產出核算體系:

1.不反映對自然資源的透支以及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后果(外部或社會成本)2.不直接反映對資源的消耗3.不反映產品效益及資源配置的優劣GDP4.不反映收入分配的差距及價值判斷關于GDP的一些反思◎GDP的一些不足:GDP14●作為GDP衍生指標的人均GDP可以有效傳達的真實信息量同樣有限。人均GDP無法反映老百姓的實際收入狀況。GDP首先是一個經濟產出總量,它可以體現社會財富的增加總量,但無法體現出財富的流向。面對人均GDP,我們至多知道經濟總量增長了多少,卻不可能知道普通百姓從經濟總量增長中獲利幾何。人均GDP無法反映社會貧富差距。人均GDP是一個算術平均數,它無法體現財富在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中的分配狀況。人均GDP無法反映公眾的生存成本。人均GDP是一種“賬面增量”,而并非扣除成本之后的凈增量。●作為GDP衍生指標的人均GDP可以有效傳達的真實信息量同樣15◎世界各國的探索與嘗試

目前世界各國在逐漸嘗試構建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來代替傳統的GDP指標,其中包含:1.綠色GDP(GreenGDP)體系;2.真實儲蓄率和國民財富(GenuineSavingsRatesandNationalWealth);3.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綠色GDP

綠色GDP就是從現行統計的GDP中,扣除由于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綠色GDP=(傳統GDP)-(自然環境部分的虛數)-(人文部分的虛數)。◎世界各國的探索與嘗試●綠色GDP16

綠色GDP的啟動實施,雖然面臨許多技術、觀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礙。但在實踐中,已取得較大進展。

挪威1978年就開始了資源環境的核算。芬蘭學著挪威也建立了自然資源核算框架體系。實施綠色GDP的國家還有很多,主要是歐美發達國家,如法國、美國等。當今綠色GDP的發展:我國在2001年,已將重慶市作為唯一的試點城市,開展資源環境核算。2003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對全國的自然資源進行了實物核算,為綠色GDP核算奠定了基礎。2004年開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與國家統計局一起,會同國家林業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加緊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GDP核算體系,并分別在海南省和重慶市開始了部分指標的試點。全國已取消鄉鎮一級GDP核算,廣東、河南、江蘇等省也正積極推行綠色GDP的探索與核算。綠色GDP的啟動實施,雖然面臨許多技術、1704財政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