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3課件_第1頁
統編版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3課件_第2頁
統編版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3課件_第3頁
統編版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3課件_第4頁
統編版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標要求:了解新航路開辟后個大洲之間的食物物種交流及其對人類歷史的影響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標要求:了解新航路開辟后個大洲之間的食物物種交流及其對人類1一、新航路開辟前物種交流及特點?早期農業傳播示意圖特點:彼此臨近地區和各大洲內部;也有跨洲際交流;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歐洲之間;交流內容豐富。一、新航路開辟前物種交流及特點?早期農業傳播示意圖特點:彼此2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1、原因(推動因素)新航路的開辟,美洲的發現;歐洲早期殖民擴張;世界市場的出現及逐漸擴展。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優勢。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1、原因(推動因素)新航路的開辟,美3物種傳入地區傳入途徑推廣玉米歐洲亞洲(中國)馬鈴薯

甘薯番茄辣椒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2、物種交流的表現之美洲物種的外傳物種傳入地區傳入途徑推廣玉米歐洲馬鈴薯番茄辣椒二、新航路開辟4物種傳入地區傳入途徑推廣玉米歐洲亞洲(中國)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起初僅供觀賞)16世紀中期在南歐廣泛種植17世紀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從西亞、中亞傳入西北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從菲律賓傳入東南沿海地區明朝時傳入,先在邊疆或丘陵地區種植后逐漸拓展到平原地區。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得到大規模推廣。鴉片戰爭后遍及全國。馬鈴薯

甘薯傳入途徑與玉米相似16世紀末馬鈴薯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甘薯傳入后推廣較為緩慢。明朝時傳入中國,傳播歷程與玉米相似。番茄由西班牙人帶入歐洲(起初僅供觀賞)18世紀中葉開始食用栽培,經過改良培育,18世紀末新品種又傳回美洲。由歐洲傳教士引入中國明朝萬歷年間傳入,長期當做觀賞和藥用植物。清朝光緒年間,開始作為食用蔬菜種植。15世紀傳入西班牙

16世紀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辣椒16世紀中期傳入中國,稱為“番椒”西南、中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較為流行。物種傳入地區傳入途徑推廣玉米歐洲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5糧食類: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黃瓜、甜瓜、豌豆經濟類:甘蔗牲畜家禽:牛、驢、騾、馬(役畜)豬、羊、雞(食用)

自學課本10頁內容,分類總結其他地區有什么作物傳入美洲并推廣。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2、物種交流的表現之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的傳播糧食類:小麥、大麥、水稻自學課本10頁內容,分類6歷史縱橫:咖啡和咖啡館。閱讀教材P10,談談你對咖啡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認識。①改變了歐美等地的社會生活;②不同膚色的人們在咖啡館休閑聊天,咖啡館成了社會的重要場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③一粒??Х榷箮淼牟粌H僅是物質生活的豐富,還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2、物種交流的表現之非洲物種的傳播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歷史縱橫:咖啡和咖啡館。①改變了歐美等地的社會生活;2、物種73、物種交流的特點課堂探究1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的特點及影響材料(歐洲人)不但自己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看不見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這個大交換的結果——從人類觀點視之——也是正負參半……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來停止,依然在進行?!猍美]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

特點:范圍具有全球性;交流就有雙向互補性;歐洲具有主導性;內容具有豐富性;結果具有兩重性(積極和消極);時間具有長期性。積極影響:促進了全球動植物(物種)的多樣化,豐富了人類經濟生活;密切了世界經濟的聯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消極:伴隨著殖民擴張;病毒等傳播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3、物種交流的特點課堂探究1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的特81、提高全球糧食產量,促進世界人口激增。4、物種交流的影響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玉米讓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來源;中國玉米、甘薯豐富糧食種類;馬鈴薯與歐洲的抗饑荒能力2、食物物種交流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馬鈴薯與歐洲,小麥與北美——改變飲食結構,豐富食物種類玉米、馬鈴薯、甘薯——飼料畜牧業——肉蛋奶——影響生活

3、物種交流推動經濟和貿易發展,促進世界經濟聯系增強

北美的水稻與對外貿易中國玉米與商品經濟

4、物種交流引發生態問題

馬、牛、養在美洲引發生態問題;殖民者在美洲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種植農作物玉米、甘薯在中國,過度的土地開發引發問題1、提高全球糧食產量,促進世界人口激增。4、物種交流的影響二95、食物物種交流沖擊了原有的社會等級4、物種交流的影響二、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香料從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咖啡流行等6、物種交流是人類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進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與融合7、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物種交流在哪些方面影響世界?積極:政治:緩解饑荒,社會穩定;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經濟:糧食產量,農業發展,人口增長;世界聯系與世界市場文化:文化的發展及交融;社會生活:食物結構;生態環境等文明:文明交流及交融,人類命運共同體。消極:生態問題;人口問題等5、食物物種交流沖擊了原有的社會等級4、物種交流的影響二、新10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傳入中國后逐漸得到推廣。番薯“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遂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土地等去發展經濟作物,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而糧食生產革命和人口爆炸互為因果,清代以來,人口壓力不斷增加,原本人煙稀少的廣大山區,因為“老林初開,包谷不糞而獲”和番薯“備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種遍野,“生齒日繁”。“棚民租山墾種,阡陌相連,將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隨水落,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納。”——摘編自何炳棣、陳樹平等的研究成果①.豐富食物結構;改變了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②.增加糧食產量;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③.促進土地的開發,增加耕地面積,④.促進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⑤.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促進經濟開發(資本主義萌芽產生);①.土地資源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環境。②生態失衡(一些物種在沒有天敵的新環境下泛濫成災)積極影響消極影響課堂探究2美洲農作物與中國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傳入中國后逐漸得到推廣。番薯“畝11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當前,外來生物入侵是導致原生物種衰竭、物種多樣性減少和遺傳多樣性的喪失的重要原因。外來物種入侵是一場生態災難,現已成為全球問題?!吧锶肭趾蜌夂蜃兓?、棲息地減少、環境污染防治一樣,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學習聚焦外來物種的交流傳播給豐富了人類生活的同時,但也出現了生物入侵現象,參看圖片,閱讀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對待外來物種的傳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當前,外來生物入侵是導致原生物種衰竭、12知識拓展:物種交流頻繁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絲綢之路(漢與羅馬帝國)葡萄、苜蓿、駱駝等傳入櫻桃、杏、桃子等傳出佛教傳入中國;中國技術(養蠶繅絲技術等)西傳第二階段公元7——8世紀郁金香、菩提樹等傳入中國絲綢、瓷器、造紙術等外傳中國佛教外傳第三階段公元13——14世紀蒙古(元)胡蘿卜與檸檬德國傳入中國粟、火藥、指南針等外傳第四階段新航路開辟后知識拓展:物種交流頻繁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