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_第1頁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_第2頁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_第3頁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_第4頁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交通部綜合規劃司

2007年07月20日

錄前言

一、現狀評價

(一)發展現狀

(二)存在問題

(三)布局評價

二、功能定位

(一)優勢分析

(二)功能定位

三、布局原則

(一)發展目標

(二)布局原則

四、布局方案

(一)層次劃分

(二)布局方案

五、實施方案

六、實施前景

七、保障措施

前言內河水運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積極倡導發展內河水運,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

近年來,內河航道、港口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內河水運貨運量持續增長,運輸船舶大型化、標準化趨勢明顯,水運市場日趨活躍,內河水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較好時期。目前,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珠江、京杭運河、淮河、黑龍江和松遼水系為主體的內河水運布局,內河水運的服務腹地有了較大的延伸和擴展,服務質量明顯提的客、貨運輸,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三、布局原則

(一)發展目標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綜合交通網發展相協調,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水運資源,用20年左右時間,建成干支銜接、溝通海洋的高等級航道,為船舶標準化、規范化創造基礎條件;與航道發展相適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專業化和高效的港口體系。充分發揮內河水運的優勢,提供暢通、高效、安全、環保的運輸服務,適應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

遠期根據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水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擴展覆蓋面,提高通達度,延伸內河水運的服務范圍。

(二)布局原則

1、適應國家戰略和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對外經貿交流。

2、結合水資源條件,加強協調,貫徹水資源綜合利用方針,統籌兼顧水運與防洪、排澇、發電、灌溉、供水等的關系,符合流域綜合規劃的要求,并與防洪、河道整治、城市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銜接,提高內河水運與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水平。

3、堅持內河水運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合理和節約使用內河岸線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充分發揮內河水運優勢,加強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完善綜合運輸體系。注重航道與港口、船舶以及干線與支線的協調發展。

5、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效益,妥善處理需要與可能的關系。

四、布局方案

(一)層次劃分

全國內河航道劃分為兩個層次:包括高等級航道和其它等級航道。高等級航道是全國內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條件的還可與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組成發展為綜合運輸大通道,主要指現有的和規劃建設為可通航千噸級船舶的三級及以上航道,個別地區的航道受條件限制為可通航500噸級船舶的四級航道。

全國內河港口劃分為三個層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區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內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較大、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廣的港口。

本次規劃的重點是內河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內河其它等級航道以及地區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河水運規劃中明確。

(二)布局方案

在水資源較為豐富的長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黑龍江和松遼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18條主要干支流高等級航道(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簡稱2-1-2-18)和28個主要港口布局。

規劃內河高等級航道約1.9萬公里(約占全國內河航道里程的15%),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級航道4800公里,分別占75%和25%。

規劃內河主要港口包括瀘州港、重慶港、宜昌港、荊州港、武漢港、黃石港、長沙港、岳陽港、南昌港、九江港、蕪湖港、安慶港、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興內河港、濟寧港、徐州港、無錫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寧港、貴港港、梧州港、肇慶港、佛山港、哈爾濱港、佳木斯港。

1、長江水系

長江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方案為“一橫一網十線”。

“一橫”:長江干線

“一網”: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

以長江干線和京杭運河為核心,三級航道為主體,四級航道為補充,由23條航道組成“兩縱六橫”高等級航道網。兩縱:京杭運河—杭甬運河(含錫澄運河、丹金溧漕河、錫溧漕河、乍嘉蘇線),連申線(含楊林塘);六橫:長江干線(南京以下),淮河出海航道—鹽河,通揚線,蕪申線—蘇申外港線(含蘇申內港線),長湖申線—黃浦江—大浦線、趙家溝—大蘆線(含湖嘉申線),錢塘江—杭申線(含杭平申線)。

“十線”: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水、漢江、江漢運河、贛江、信江、合裕線。

長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為16個:瀘州港、重慶港、宜昌港、荊州港、武漢港、黃石港、長沙港、岳陽港、南昌港、九江港、蕪湖港、安慶港、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興內河港。

2、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為“一橫一網三線”。

“一橫”:西江航運干線

“一網”: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

以海船進江航道為核心,以三級航道為基礎,由16條航道組成“三縱三橫三線”高等級航道網。三縱:西江下游出海航道,白坭水道—陳村水道—洪奇瀝水道,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橫:東平水道,潭江—勞龍虎水道—蓮沙容水道—東江北干流,小欖水道—橫門出海航道;三線:崖門水道—崖門出海航道,虎跳門水道,順德水道。

“三線”:右江、北盤江—紅水河、柳江—黔江

珠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為5個:南寧港、貴港港、梧州港、肇慶港、佛山港。

3、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

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為“一縱二線”。

“一縱”:京杭運河

“二線”:淮河、沙潁河

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為5個:濟寧港、徐州港、無錫港、杭州港、蚌埠港。

4、黑龍江和松遼水系

黑龍江和松遼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為“二線”:黑龍江、松花江。

黑龍江和松遼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為2個:哈爾濱港、佳木斯港。

5、其它水系

其他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為“一線”:閩江。

五、實施方案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是編制內河水運五年規劃和建設計劃的主要依據,主要任務是根據沿江(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引導航道、港口的合理布局,在河流綜合開發中指導通航設施的建設與技術標準的確定。近期實施重點是:

1、長江水系

加快長江干線航道治理。下游實施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結合水利河勢控制工程,適時對主要礙航河段進行治理,適應長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和海船進江運輸需要。中游根據三峽水庫清水下泄及河勢演變情況,加強航道觀測和演變規律分析,實施武穴、瓦口子、沙市、周天、武橋、江口、枝江等航段的控制性工程或航道整治工程,完善三峽翻壩轉運設施。上游對水富至重慶段航道進行整治,結合三峽水庫分期蓄水,治理庫尾航道。

全面推進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建設。重點建設通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主要集裝箱港區的內河集裝箱運輸通道,實施趙家溝、大蘆線、長湖申線、杭甬運河、湖嘉申線、杭申線、錫溧漕河、蕪申線、蘇申外港線等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實施長江主要支流航電結合、梯級開發工程。建設嘉陵江草街、利澤、沙溪、鳳儀場、蒼溪和漢江崔家營航電樞紐,以及湘江、贛江等樞紐工程。

加強主要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瀘州、重慶、宜昌、岳陽、武漢、九江、長沙、南昌、嘉興等港口的集裝箱、礦石、煤炭等泊位。

2、珠江水系

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工程。整治貴港至肇慶航道,建設桂平二線船閘。

全面推進并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實施順德水道、洪奇瀝水道、東江下游航道、白坭水道、東平水道、崖門水道等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實施右江那吉、魚梁、老口等航電樞紐建設,繼續推進紅水河復航工程。

相應建設南寧、貴港、梧州、肇慶、佛山等港口的煤炭、集裝箱等泊位。

3、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

提高京杭運河航道標準和通過能力。實施京杭運河江南段三級航道建設工程和蘇北運河二級航道建設工程,整治湖西航道。擴建臺兒莊、微山船閘,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濟寧至東平湖航道。

結合淮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改善沙潁河、渦河、沱澮河航道通航條件。

建設徐州、無錫、杭州、蚌埠等港口的煤炭、集裝箱等泊位。

4、黑龍江和松遼水系

繼續實施松花江航電結合、梯級開發工程。建設松花江、黑龍江主要對俄貿易口岸港口設施。

5、注重黑龍江、瀾滄江等國際河流的航運開發,促進我國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增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緊密聯系。

六、實施前景

1、規劃的內河高等級航道、主要港口遍及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連接了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56個,占全國的25%,連接了國家一類口岸27個,占全國的29%。實現了主要資源腹地和消耗地的有效聯接以及主要江河的江海直達運輸,可進一步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和物資交流,促進沿江、沿河產業密集區的形成,發揮區域內主要城市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協調發展。

2、形成由通航千噸級及以上內河船舶的高等級航道為骨干、主要港口為主體的全國內河航道和港口體系,促進運輸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內河水運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內河水運優勢充分發揮,并與其他運輸方式共同構筑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

3、到2010年,航道通過能力可在目前基礎上提高約40%;到2020年翻一番,船舶航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單位運輸成本將比目前明顯降低,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4、規劃的實施,可為國家節約大量土地,尤其是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土地資源匱乏地區建設高等級航道網,是緩解土地資源壓力,擴大交通運輸能力的有效舉措。同時在部分河段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減輕防洪壓力,促進水資源綜合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七、保障措施

1、建立長期穩定的建設資金渠道。內河航道是國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應以政府投入為主。中央政府建立內河水運建設專項資金渠道,并逐步擴大資金規模,主要用于支持高等級航道建設,適當支持其他等級航道和內河主要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貧困地區水運設施建設;各級地方政府安排財政性投入,進一步統籌交通建設資金,用于內河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2、鼓勵多種形式發展內河高等級航道。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內河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航電結合、梯級開發,滾動發展內河水運。

3、加強與相關行業的協調。建立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水運發展與電力、防洪、灌溉、供水等行業在建設規劃、項目前期工作以及實施、運營管理各階段的溝通和協作,妥善處理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實現水運與相關行業的共同、協調發展。

4、加強法制化管理。在《航道管理條例》基礎上,加快《航道法》立法進程,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與內河水運發展關系密切的《水法》、《港口法》等法律、法規,依法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5、加強港口規劃,指導港口建設。進一步做好主要省(自治區、直轄市)內河港口布局規劃和主要港口、地區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指導港口發展與建設,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調整碼頭結構,加快建設專業化泊位,改善內河港口落后面貌,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水平。

6、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運輸裝備技術水平和運輸效率。通過采取經濟杠桿、技術手段等措施,加快運輸船舶結構調整,淘汰技術落后、安全性能差的船型,重點發展內河機動船舶、頂推船隊、江海直達船、集裝箱船和滾裝船,促進運輸船舶向標準化、大型化方向發展。

7、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在內河航道和港口建設中依靠科技創新,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降低工程造價,減少維護成本。同時運用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逐步建立高等級航道網的智能化船舶運營管理系統,實現產業升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