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系統計劃_第1頁
生產系統計劃_第2頁
生產系統計劃_第3頁
生產系統計劃_第4頁
生產系統計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生產系統計劃一、企業系統運行與計劃二、計劃指標確定與優化三、總進度計劃四、生產日程計劃

生產系統計劃第1頁一、企業系統運行與計劃計劃是管理一項基本功效,是對企業系統運行計劃管理。其中,生產系統計劃是一項主要組成部分,它與其它計劃功效相互關聯,共同組成企業系統整體計劃。企業計劃工作貫通于各個管理層次,包括到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不論是作為企業整體發展方針、目標確實定,還是某項局部詳細工作安排,都離不開計劃工作。因為計劃功效主要是處理信息。伴隨計劃功效運行,企業中會形成一個以計劃信息為關鍵信息流程。所以,從系統角度分析,能夠將企業各種計劃組成體系稱為計劃系統。生產系統計劃第2頁1、企業系統運行模型目標、戰略財務人力資源銷售計劃生產計劃設計、工藝裝配加工檢驗采購分銷供給商營銷用戶R&D訂貨、預測企業系統生產系統制造系統物流生產系統計劃第3頁2、企業計劃系統計劃系統是指由各種計劃組成計劃體系,以及依據各種信息完成這些計劃工作各級計劃職能有機結合。

計劃計劃體系計劃依據企業計劃系統生產系統計劃第4頁

計劃體系(計劃系統輸出項)(1)戰略計劃:----含義:指用計劃形式對所做出關于企業發展方向、長久目標、戰略辦法等戰略性決議進行詳細實施安排。它是企業戰略決議詳細實施方案,也是對企業戰略論證與定量描述。----依據:企業戰略決議,及本身資源優勢,內在潛力和拓展空間等。----作用:對戰略決議詳細安排;對戰略決議方案驗證。----內容:關鍵問題是確定企業事業范圍。即確定企業發展方向、目標,包含主營與兼營方向,同時在環境不停改變條件下,調整企業目標、方向。企業多元、跨國經營計劃、產品發展計劃、市場開發計劃、技術發展計劃、人才培養計劃等々。生產系統計劃第5頁(2)經營結構計劃(資源配置計劃)----含義:依據戰略計劃確定企業所從事事業范圍以及資源要求,對企業進行所需資源配置活動計劃管理。----依據:戰略計劃、事業范圍、資源要求。----作用:使企業科學、合理地確定資源數量、結構,以及有效地配置策略。----內容:包含企業各種資源配置。如:組織發展與變革、人才聘用與培訓、資金籌措、工廠建設及改造等各方面計劃。生產系統計劃第6頁(3)業務計劃----含義: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分類計劃管理。----依據:業務計劃是在戰略計劃基礎上制訂執行計劃,同時它又受到經營結構計劃所配置資源制約。----作用:在充分、合理利用已配置資源基礎上,有效地落實企業經營目標。----內容:包含企業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安排。如:生產、銷售、采購、財務、設備、人事、后勤等等。生產系統計劃第7頁計劃體系形式:企業計劃按照時期、作用、內容、包括領域范圍等側重點不一樣,通常有以下幾個形式:(1)長久計劃:是指對企業發展性問題,以及計劃期跨度較長(一年以上)活動計劃管理。(2)短期計劃:是指對企業過程性活動、計劃期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短期活動計劃管理。(3)綜累計劃:指對企業全局或整體活動計劃。如:企業整體目標、實施戰略、辦法等。(4)專業計劃:指對企業局部(各項專業職能)工作目標、活動過程計劃。生產系統計劃第8頁

企業計劃體系:經營目標綜累計劃戰略計劃長久計劃經營戰略研究開發專業計劃工廠建設籌資、投資經營結構計劃企業計劃組織、人才年度目標綜累計劃短期計劃實施方案產品開發專業計劃生產制造業務計劃市場營銷資金、費用技術改造生產系統計劃第9頁2.計劃依據(計劃系統輸入項)①決議方案(內生變量):即企業當局已確定經營目標、實施戰略等內容,它是企業計劃主要依據。主要包含:企業經營方針(分為基本方針和年度經營方針)、經營目標和經營戰略。②預測結果(外生變量):即對計劃期企業所處內外環境一個假設。但這個假設是依據科學分析做出。包含:經濟、法律、技術、社會全部方面。③基礎數據(前定變量):反應企業歷史經營結果以及現實經營條件數據。包含:統計資料,如:產量、成本、收入等;各種技術經濟定額,如:勞動定額、物資消耗定額、庫存定額、資金占用定額等;資源情況,如:企業掌握人、財、物品種、數量。生產系統計劃第10頁3.企業計劃系統流程費用預算戰略計劃利潤成本計劃經營結構計劃銷售計劃研究、開發計劃企業改造計劃生產計劃資金計劃供給計劃用工計劃環境變量生產系統計劃第11頁

4、生產系統計劃功效與流程系統功效生產系統計劃總體可分為兩個層次:生產計劃和生產日程計劃(在我國傳統稱為生產計劃和作業計劃)。

企業戰略需求預測企業計劃生產計劃作業計劃經營環境生產系統計劃第12頁生產計劃:也稱基本生產計劃或年度生產大綱。一般為年度計劃。是對企業總體生產任務確定與進度安排。特點:空間上:包括企業全體;時間上:一般為年或月;對象上:一般以產品整體為單位。主要功能:需求管理;產量計劃;出產進度計劃;生產能力平衡等。生產系統計劃第13頁作業計劃:是生產計劃執行計劃,且兼有指揮和控制兩項功效。生產作業計劃是以較詳細、詳細計劃形式,下達任務指令,組織生產,并對實施過程及結果監控。特點:任務分解在空間上到工廠、車間、工段、班組、機臺;時間上分解到月、周、日、班、小時;加工對象上:以部件、零件、工序計劃為單位。生產系統計劃第14頁主要功效:①任務分解[物料需求計劃MRP]:對生產計劃確定生產任務依據產品結構,計算出各種零件、部件、配件、材料需求量及需要時間。②任務分配[局部生產單位任務確實定]:即確定全部生產任務都由誰來完成(詳細執行者)。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自制件與外購件確實定,包含外購原材料確實定。即確定哪些零件需要經過外購處理,編制一個外購件及材料需求計劃。第二,內部任務分配。即將自己所負擔生產加工任務,分配到各個生產單元。往往是由生產組織設計而決定,但也會有一定調整空間。③進度安排[零、配件生產、裝配等,投入、出產計劃]:確定每個品種、每個工藝階段乃至每個工序產品投入、出產時間。生產系統計劃第15頁系統流程預測/訂貨產量計劃能力平衡產品出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產品結構

資源數據庫存文件外購材料、零件計劃自制件投入、出產計劃能力需求計劃采購訂單工作指令作業控制庫存控制生產計劃作業計劃生產控制企業計劃生產系統計劃第16頁二、計劃指標確實定與優化

1.計劃方案目標與成本生產計劃所面臨關鍵問題是生產與需求之間矛盾,即生產均衡性要求與需求波動性之間矛盾。主要問題:能力-任務-需求關系。所以,計劃編制過程是一個在一定條件下方案優化過程。

生產計劃計劃方案需求信息企業計劃能力數據生產系統計劃第17頁計劃方案目標:生產計劃方案確實定不但需要滿足需求和生產能力兩個方面要求,而且要考慮收益和成本方面要求。是一個多目標優化過程。①滿足需求:品種、數量、時間上滿足具市場需求同時,努力增加產品產量,增加收益,保持一定收入增加率和市場擁有率;②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生產能力,降低生產和庫存成本,使生產和庫存成本之和最小。即費用和損失最小;③均衡生產:使單位時間(月、日)產品產量相對穩定,以利于生產過程組織、人力安排、質量控制等。降低改變生產率造成損失。如加班費用、閑置生產能力損失等。生產系統計劃第18頁計劃方案成本計劃方案確實定會引發以下幾個成本發生。視為計劃期內期間成本(包含損失):①正常生產成本:指正常生產狀態下,單位產品成本。包含:直接人口,直接材料,制造費用等。②加班成本:為暫時提升產量所增加工作班次而發生成本。如:加班費及對應附加費。③轉包成本:指在生產能力擔心時,將部分任務轉包給相關廠商時所增加外協費用,以及相關成本。如質量控制和損失成本;④庫存成本:指為訂購、保留貨物,以及庫存產品所發生成本。如:訂貨及運輸費、保管費,物品損失費用等;⑤缺貨成本:指因為缺貨造成損失,主要為因為缺貨所致收益降低,或者延遲交貨造成損失。⑥人工成本:指因為生產計劃方案引發人員增加或降低所需費用。如辭退工人費用、雇用工人和培訓費用等。生產系統計劃第19頁所以計劃方案在給定時間總成本為:計劃方案期間成本=產出成本(正常+加班+轉包)+人工成本(招聘/辭退)+存貨成本+缺貨成本。假設各成本項目均為線性涵數,計算以下:成本項目計算方法產出:正常單位產品正常成本×正常產出量加班單位產品加班成本×加班量轉包單位產品轉包成本×轉包量人工:招聘單位聘用成本×聘用數量辭退單位辭退成本×辭退數量存貨:單位存貨成本×平均存貨數量缺貨:單位缺貨成本×平均缺貨數量生產系統計劃第20頁計劃方案決議選項:需求選項:--價格:分時段定價,調整高峰需求量。此時應注意產品價格彈性,彈性越大,價格策略對需求量調整越顯著;--促銷:廣告與其它形式促銷,影響對產品需求,使其與生產能力相一致;--延遲交貨:經過對訂單延遲交貨來調整需求。但此時要受用戶能夠等候產品時間影響;--創造新需求:在需求低峰時,對剩下生產能力尋求新利用。方便降低固定成本損失。生產系統計劃第21頁能力選項:--用工量:新增和降低工人數量,也能夠采取兼職方式,能夠處理因為人力不足或過剩引發能力問題。但增加工人受勞動力市場、培訓能力限制。辭退工人受工會及政策、法令限制;--加班量:增加班次或暫時性加班數量,能夠處理生產能力整體不足。但受加班成本和可利用時間限制;--庫存量:增加庫存量能夠均衡各個期間生產能力不均衡問題。但受存貨成本、產品易保留程度、庫存容量等原因限制;--轉包量:采取將部分產品轉包能夠處理局部能力不足問題。但受談判時間、產品質量控制、運輸成本等原因限制。生產系統計劃第22頁2、指標確定與優化方法盈虧分析模型設:F為固定成本,V為變動成本(V=CV·N)則:生產一定數量產品(N)總成本(C)為:

NC固定成本線變動成本線總成本線C=F+CV·N生產系統計劃第23頁生產一定量產品N時,利潤總額(E)為:E=N·P-F-CV·N

假如令E=0即不盈也不虧時產量得:N·P-F-N·Cv=0

其中:P-Cv:單位產品邊際貢獻或稱邊際利潤N0=F/(P-Cv)收入線成本線NCN0利潤區虧損區生產系統計劃第24頁多品種條件下盈虧分析問題用收入計量平衡點產量,將上式兩邊同乘一個單價,則公式為:FFN0·P=——————————=————————(P-Cv)/P1-Cv/P式中:1-Cv/P:邊際收益率(MR)多產品情況下求加權邊際收益率:MR0=∑MRi·αi

αi=Si/∑Si銷售收入百分比FS=——————MR0生產系統計劃第25頁資源優化分析模型問題:在現有資源條件下,經過生產計劃方案安排,尋求到達利潤最大,或成本最低計劃方案。例:某工廠一個生產系統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各產品消耗資源及利潤數據以下:產品資源甲乙資源限制單位產品所需工時單位產品所需材料6小時9小時6千克3千克360小時240千克利潤90元80元生產系統計劃第26頁如:計劃期內乙產品只能銷售30件,甲產品無限制,求甲、乙產品產量。解:列出問題模型。設:甲、乙產品分別生產x1、x2件。

目標函數:f(x)=90x1+80x2

6x1+9x2≤360(1)約束方程:6x1+3x2≤240(2)x1≥00≤x2≤30(3)

生產系統計劃第27頁求最優解:計算各頂點收益值E點:(0,0)f(x)=0B點:(40,0)f(x)=90×40+0=3600元A點:(30,20)f(x)=90×30+80×20=4300元C點:(15,30)f(x)=90×15+80×30=3750元D點:(0,30)f(x)=90×0+80×30=2400元∴最優產量為甲產品=30乙產品=20X1X2010203040506070808070605040302010(1)(3)(2)ACBDE生產系統計劃第28頁普通模型為:f(x)=C1x1+C2x2……CnXn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m1X1+am2X2……amnXn≤bnxi≥0生產系統計劃第29頁收入與資金平衡分析方法:依據資金與收入關系分析、確定產量。∵流動資金周轉率=銷售收入(S)/流動資產平均占用額(V)=計劃期日數(T)/周轉天數(F)

例:某產品定額流動資金為1000萬元,占用72天。整年按360天計算,如計劃銷售收入為4000萬元,是否可行。∵S0=V·T/F=1000×360/72=5000萬元∴S0≥S不可行如:S=S0=4000萬元假如收入計劃4000萬元,則:f=T·V/S=360×1000/4000=90天。減慢了周轉速度。或:V=S.F/T=4000.72/360=800。所以,資金占用要降低。S/V=T/F生產系統計劃第30頁收益功效評價模型(杜邦公式)在確定生產品種時,除要考慮銷售方面定貨或預測原因外,應重視各產品收益能力和貢獻能力。原理:資金利潤率=利潤/資金=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資金∴資金利潤率=銷售利潤率×資金周轉率標準:以資金利潤率高產品優先安排生產,繪制收益評價圖以下:

A區資金周轉率B區銷售利潤率0.511.522.5340302010生產系統計劃第31頁三、總進度計劃1.存貨生產排產策略①改變庫存水平策略特征:在D為已知條件下M=I+D,以庫存為中介經過調整庫存量來平衡生產和需求關系,而保持生產率不變。

注:I(+):為庫存增加區;I(-):為庫存降低區;D:需求曲線;M:生產曲線

I(-)I(+)D:需求曲線M:生產曲線tQ生產系統計劃第32頁②改變生產率策略特征:改變單位時間產量(增加或降低)來與需求相匹配,力爭少存或消除庫存。如能消除庫存則為按時化生產。但因為生產率改變在技術、組織上受一定限制(如流程式生產難以改變),極難做到生產率與需求完全一致。所以,僅適合用于非流程生產,且需求較平衡情況。

分析:∵M=I+D∴I=0則:M=DtD=MQ生產能力曲線生產系統計劃第33頁③組合策略特征:綜合調整生產率、庫存量與需求量關系,以求生產和庫存成本以及損失費用最低。原理:生產量、庫存量與需求量三者關系

其中:It:第t期期末庫存量(計劃量)I0:計劃期初庫存量(實際量)∑Pi:到第t期為止累計生產量∑Di:到第t期為止累計需求量注:因為出產計劃主要處理年度產量分配在各時期問題,所以引進時間參數t,求其動態解。所以,用各數量累計數表示關系式。It=I0+∑Pi-∑Di生產系統計劃第34頁求解方法:(啟發式、近似解、滿意解)--確定每期期末最低庫存水平,以仿隨機需求,降低缺貨成本。以MIt表示。--計算最低累計生產需求(CRt),即滿足最低庫存及需求生產量。公式為:--確定最低恒定生產率計劃(MCP0)。即:確保各期均滿足最低累計需求,且生產率恒定不變產出計劃。---優化MCP0尋求滿意解MCP*MCP0是一個初始方案,能夠改進。改進可行區為MCP0與CR曲線之間區域。能夠采取方案成本比較分析,逐步找到較滿意解。CRt=MIt+∑Di生產系統計劃第35頁

求解方法圖示:

DtCRtMCP01234567Q如:MI0=10T908070605040生產系統計劃第36頁實例:恒大企業生產計劃編制某產品在年度內需求及相關數據:

生產期間需求預測累計需求最低庫存最低累計生產需求tDi∑DiMItCRt1--2月303030603--4月3060601205--6月120180602407--8月90270303009--10月603303036011--12月3036030390生產系統計劃第37頁圖解法求排產計劃:

┼┼┼┼┼┼120┼┼60┼30┼┼─┼─┼─┼─┼─┼─┼─┼─┼─┼─┼─┼─┼──123456789101112依據C點240單位,A點30單位,可計算出:生產率=(240-30)/6=35單位注:I0=30件MCP∑DtCRt可行域可行域CA生產系統計劃第38頁所以初始計劃方案以下:恒定生產率計劃(MCP0)───────────────────────────生產期間計劃產量累計產出量累計需求計劃庫存tNiI0+∑Pi∑DiIt───────────────────────────1--2月7010030703--4月70170601105--6月70240180607--8月70310270409--10月703803305011--12月7045036090──────────────────────────生產系統計劃第39頁對MPC優化:從第四期開始降低生產速度。每期生產65件。MCP∑DtCRt可行域CA123456789101112360330300270240210180150120906030生產系統計劃第40頁MPC1方案數據以下:───────────────────────────生產期間計劃產量累計產出量累計需求計劃庫存tNiI0+∑Pi∑DiIt───────────────────────────1--2月7010030703--4月70170601105--6月70240180607--8月60300270309--10月603603303011--12月6042036060──────────────────────────生產系統計劃第41頁④線性規劃技術(見教材310頁)例:應用運輸問題求解,制訂生產計劃方案:已知條件為:時期123需求生產能力正常加班轉包期初存貨成本正常加班轉包存貨延遲交貨550700750

500500500505050120120120100

60元/單位80:90:1(元/單位,月)3:生產系統計劃第42頁計劃方案:供貨起始期需求可用能力總量第1期第2期第3期未用能力時期起初存貨010012

0

1001正常604506150620500加班80815082050轉包909130920901202正常6360500610500加班83805081050轉包9390209110001203正常6663605000500加班86838050050轉包9693901000100需求550700750902090生產系統計劃第43頁2.訂貨生產訂價與交貨期決議訂價策略對于訂貨生產型企業主生產計劃制訂工作,其中很主要一項任務就是價格確實定.即供求雙方議定一個雙方都能夠接收價格.設:Pc:用戶所希望價格Pcmax:用戶最高能夠接收價格P:正常報價Pmin:廠商最低價格價格策略模式:成本加成法:P=C·(1+r)r:成本利稅率PC≥P:接收決議P→Pmin≥PcPcmax:拒絕

生產系統計劃第44頁交貨期決議含義:對用戶提出交貨期,計算、分析是否可接收,若有疑義,怎樣調整交貨期,確定雙方能夠接收交貨期。原理:交貨期=生產準備期+制造時間+運輸時間DD1D2D3其中:D1+D2:為生產周期,可計算求得。當前仍靠人工估算,準確性和速度均不夠,采取計算機及網絡計劃技術可處理此問題。D3:配送時間,能夠采取統計分析得到。如:Dc為用戶可接收交貨期,則Dc≥D為可接收交貨期。另外,在工廠不只接收一個訂貨條件下,要在多個產品同時作業條件下,確定交貨期。這就是一個群網絡決議問題,更需用計算機來求解。

生產系統計劃第45頁四、生產日程計劃1、功效與流程含義:生產日程計劃(也稱作業計劃)是生產計劃詳細執行和落實計劃。問題:完成生產計劃要求生產任務;符合產品生產技術經濟要求;使各生產單元負荷均衡、飽滿。功效:生產日程計劃主要功效有五項:①任務量確實定(物料需求量計算);②期量標準(技術經濟定額)確實定;③產品投入、出產時間計算;④能力需求計算與負荷平衡;⑤作業排序.生產系統計劃第46頁

處理流程:

物料需求量計算產品結構投入出產時間計算工作中心任務量計算產品工藝過程工作中心負荷平衡?投產次序安排生產計劃生產系統計劃第47頁任務量計算任務量確實定是依據生產計劃要求產品產量以及產品結構文件,確定各相關物料任務量。獨立需求:用戶(市場)對企業產品需求。即依據市場需求直接確定對本企業產品需求;相關需求:生產系統內部物料轉換過程中,各步驟發生需求為相關需求。即能夠依據獨立需求推算得出需求。如:生產產品所需零件、部件、材料、包裝物、從屬品、相關產品等。計算原理以下:

某制品需求量=裝入產品產量×每臺件數某種材料需要量=使用該材料產品產量×消耗定額

某產品(材料)任務量=需求量-庫存量生產系統計劃第48頁任務時間計算:計算原理:

各階段生產時間:TjI:階段投入時間(開始工作時間);TjO:階段出產時間(結束工作時間)。交貨期=生產準備時間+制造時間+運輸時間D=D1+D2+D3D1D2D3DT1IT2IT3I

T1OT2OT3O生產系統計劃第49頁期量標準期量標準是對加工對象在生產過程中運動,所規定時間和數量標準。是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標準,是技術經濟定額。

期量標準是控制生產過程中產品加工進度,產品投入、出產時間,制定在制品占用標準與作業計劃標準。作業計劃是對生產過程運行計劃,是生產計劃執行性計劃,主要是規定生產進度,分解任務。期量標準則是作業計劃編制基本依據。生產類型不一樣,制定時量標準內容和方法不一樣。期:指時間,占用時間、投入/出產提前時間;量:指數量,指加工對象占用量、投入、出產量。生產系統計劃第50頁2、大量生產作業計劃編制生產特點:品種單一,生產穩定,零件多為平行移動。物流特征:期量標準:節拍、在制品占用量。①節拍:如前述(略)②在制品占用量:指從原材料投入生產過程開始,到形成產品出產為止,停留在生產過程中加工對象。在制品占用量是在制品數量標準。連續流水線條件下分為線內在制品和線外在制品。工藝占用Z1周轉占用Z4Zi運輸占用Z2Zo運輸占用Z5保險占用Z3保險占用Z6

生產系統計劃第51頁計劃編制方法:在制品定額法,如圖所表示:

原理:N*o=NN:最終產品計劃產量N*o:最終階段出產數量

***************NININONO計劃投入量:Ni=No+Nw+(Zns-Zne)Ni:某階段投入量No:某階段出產量Nw:某階段廢品數Zns:階段內在制品定額Zne:階段內在制品實際數量其它各階段計劃出產量:N1o=N2i+N1s+(Zks-Zke)No:某階段出產量Ni:后階段投入量Ns:本階段半成品外銷量Zks:中間庫存定額數量Zke:中間庫存實際數量生產系統計劃第52頁例:作業計劃編制方法一、在制品定額法產品及零件名稱、代號產品01-101-4甲軸齒輪

零件在產品中單位件數14

裝出產量⑴1000配車間在制品占用定額⑵100車期初預計在制品實有數⑶80間投入量⑷=⑴+⑵-⑶102010204080

零外銷零件數⑸100700件庫存在制品占用量定額⑹200500庫期初預計庫存在制品實⑺150400有數

加出產量⑻=⑷+⑸+⑹-⑺11704880工車間在制品占用定額⑼150800車期初在制品預計數⑽110750間允許廢品損失⑾5070投入量⑿=⑻+⑼-⑽+⑾12605000生產系統計劃第53頁3、成批生產作業計劃編制生產特點:產品品種多,有一定產量;每次改變加工對象需要調整設備;整年產量分若干批生產。物流特征:

期量標準有:批量、生產間隔期、生產周期、生產提前期、在制品占用量。TTITOR生產系統計劃第54頁批量和生產間隔期批量:消耗一次準備結束時間,同時投入或出產相同制品數量。生產間隔期:相鄰兩批同種制品,投入或出產時間間隔。二者關系:

n:批量;R:生產間隔期;Q:平均日產量

n=Q·R生產系統計劃第55頁批量確實定方法一:經濟批量法原理:因為發生在生產加工中成本可有調整費、占用費(材料費、加工費不影響批量)。則生產一批產品加工成本為:

式中:N:計劃產量(年需要量)f:一次準備結束費用p:產品單價(零件單價)i:保管費率(為保留單位在制品所發生費用占制品價值比率)在成本最低條件下批量即為經濟批量:

n=√2·N·f/p·iC=N/n·f+1/2·n·P·i生產系統計劃第56頁方法二:最小批量法原理:讓調整時間對加工時間比值不超出一個限制。

所以,n越小tf/n·ti越大,到一限值為止。取等于α時n則:

tf:準備結束時間ti:工序單件時間α:允許調整損失系數α=0.03——0.15例:n=100/0.1×10=100件

tf/n·ti≤αn=tf/α·ti生產系統計劃第57頁間隔期確定方法一:以量定期法

方法二:以期定量法R取月、旬、周等計劃期,然后確定批量。一般在應用時為了讓批量能更經濟,采用經濟批量方法確定。但為讓間隔期與工作相一致,對批量要做適當地修正。∵n=R·Q∴R=n/Q生產系統計劃第58頁生產周期概念:指制品從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產,所經過全部時間。能夠用工作日計算。在成批生產條件下,指一批產品生產周期。計算方法:工序生產周期(加工周期):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加工時間。

TX:工序加工周期。T序=加工時間+準備時間TX=n·ti/S·Fe+tf/Fe(天)生產系統計劃第59頁零件生產周期一批零件全部加工完時間。應等于各工序加工時間之和再加入工序間間斷時間。

λ:平行系數;

td:間斷時間。例:零件有3道工序。TL=∑TX·λ+(m-1)td123生產系統計劃第60頁

產品生產周期一批產品全部加工完時間。(首先確定各工藝階段加工時間,然后計算產品全部加工時間)TC=TJ+TZ比如:產品由5個零件組裝。W1W2W3W4W5WTJTZTC生產系統計劃第61頁生產提前期概念:指一批制品投入或出產日期比全部裝配出產日期提前天數。普通分工藝階段確定。分為投入提前期、出產提前期。計算方法:各工藝階段批量相同情況如前例簡略為:T1=20T2=50├─────┼─────────┤DI=70DI=50DO=50Do=0投入提前期:Di=Do+Tg式中:Di:工藝階段投入提前期Do:工藝階段出產提前期Tg:工藝階段生產周期出產提前期:D*o=0,裝配出產提前期(最終工藝階段出產提前期為零)D1o=D2inD1o:前工藝階段出產提前期D2i:后工藝階段投入提前期

生產系統計劃第62頁在制品占用量種類:車間內占用量:工藝、運輸等候加工等在制品(加工占用)車間之間占用周轉庫存量(庫存占用)保險庫存量(含義與大量生產同)*數量:車間內在制品占用量:(加工占用)特點:成批投入、出產,占用量與批量相關。車間內在制品占用改變以下列圖所式:T〈

RT〉RT=R生產系統計劃第63頁周轉貯備量:特點:因為前后車間投入、出產時間,批量不等等原因,形成中間庫存在制品,有以下幾個庫存改變模型:M一、前后階段批量相等n1=n2R1=R2Z=0,n

期末n生產系統計劃第64頁M二、前后階段批量不等如:n1〉n2;R1〉R2

Z=n1-k·n2

期末生產系統計劃第65頁M三、前階段成批生產,后階段連續領用。n1=n,n2=Q

Zmax=n1+ZB

Zmin=0+ZB

Z平均=1/2·n1+ZB

期末Zmax生產系統計劃第66頁作業計劃編制方法累計編號法,步驟:第一,對產品進行累計編號,并計算各階段投入或出產累計號數。產品累計號普通以每年年初第一件產品為第一號。

式中:G*o:最終車間出產累計號數應等于最終產品累計號數。Go:某工藝階段出產累計號數Gi:某工藝階段投入累計號數Do:本階段出產提前期Di:本階段投入提前期

Go=G*o+Q·DoGi=G*o+Q·Di生產系統計劃第67頁第二,計算計劃期各車間投入、出產量計算公式:式中:No:計劃期車間應完成出產量Ni:計劃期車間應完成投入量Go:計劃期末計劃出產累計號Gi:計劃期末計劃投入累計號G’o:計劃期初已出產累計號G’i:計劃期初已投入累計號No=Go-G’oNi=Gi-G’i生產系統計劃第68頁例題:作業計劃編制方法累計編號法:月產量不變情況設產品期量標準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