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單元2【基礎測評】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從之。辭曰辭:推辭B.許之許:答應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賞賜D.朝濟而夕設版焉濟:渡河【答案】C【解析】賜:恩惠。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的事。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焉用亡鄭以陪鄰))B.eq\b\lc\{\rc\(\a\vs4\al\co1(鄭既知亡矣,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C.eq\b\lc\{\rc\(\a\vs4\al\co1(且貳于楚也,且君嘗為晉君賜矣))D.eq\b\lc\{\rc\(\a\vs4\al\co1(無能為也已,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答案】B【解析】A.介詞,把/連詞,表目的,來。B.均為副詞,已經。C.連詞,并且/連詞,況且。D.動詞,做/動詞,給予。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燭之武機智善辯的一組是()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②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④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⑤鄰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無能為也已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D【解析】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燭之武機智善辯。③重在表現鄭伯自責,⑥是燭之武的牢騷話。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情勢下,燭之武不顧個人安危“夜縋而出”,求見秦伯,表現了他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C.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加防范。燭之武對這種微妙的關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關鍵。D.燭之武的勸說,使秦伯撤走了圍鄭的軍隊,還派部隊幫助鄭國防守,秦、晉聯盟頃刻瓦解,晉國不得已而退兵。燭之武既退秦師,又退晉師,可謂一石二鳥。【答案】C【解析】C.“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錯,應是“晉曾經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秦”。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答案】我不能早重用您,現在國家危急了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答案】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秦國的使者往來途經(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這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燭之武退秦師》中說明晉國和秦國聯合圍攻鄭國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燭之武見秦伯時,以退為進,態度謙恭,承認鄭國不敵秦、晉兩國,迎合對方的驕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燭之武勸說秦伯,貌似謙恭,說話卻極有分量,以一個假設句否定了秦國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以退為進,柔中有剛。這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閱讀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①、士季②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③,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詩》曰:‘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選自《左傳》)【注】①趙盾:晉國正卿(首席大臣)。謚宣子。②士季:晉大夫,名會。③溜:屋檐下滴水處,這里指屋檐下。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B.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C.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D.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答案】D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稽首,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B.寢門,也作“寑門”。古禮天子五門,諸侯三門,大夫二門。最內之門曰寢門,即路門。后泛指內室之門。C.弒,指古代統治階級稱子殺父、臣殺君,該字在《左傳·宣公十八年》和《周禮·大司馬》等文獻均有記載。D.詩,指《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被道家奉為經典,成為“四書五經”之一。【答案】D【解析】“被道家奉為經典”錯,應為“被儒家奉為經典”。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靈公奢侈暴虐,加重賦稅來修飾宮室;因為熊掌沒燉爛,竟然殺了廚師,把他的尸首裝在畚箕里,讓宮女們用頭頂著從朝廷經過。B.趙盾、士季向晉靈公進諫,晉靈公文過飾非,還想方設法要殺掉趙盾。他派遣的力士麑不愿執行他的命令,于是頭撞槐樹自殺了。C.晉靈公準備在宴會上殺害趙盾,他手下的武士靈輒卻在關鍵時刻幫助趙盾,使其幸免于難,以報答趙盾昔日的送飯之恩,趙盾只得自己逃亡了。D.晉大夫趙穿殺了晉靈公,晉國太史董狐寫“趙盾弒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趙盾難以辯白,大有感慨,孔子也為他蒙受殺君之名感到可惜。【答案】B【解析】晉靈公坦承自己的過錯,但知過不改。并沒有“文過飾非”。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答案】如果您去進諫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接著進諫了。請讓我先去進諫,國君不聽,那么,您再接著去勸諫。(2)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答案】趙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為史官的記事原則而蒙受了弒君的惡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國境,就會避免弒君之名了。11.文中是怎樣突出表現晉靈公的殘暴和應得的下場的?【答案】文中通過三個例子突出表現晉靈公的殘暴和應得的下場:先通過典型的事例寫晉靈公的苛政、奢侈,以及虛言接受士季的勸諫;然后寫晉靈公不但不改正錯誤,反而對勸諫他的趙盾連續下毒手;最后寫晉靈公為趙穿所殺,趙盾身背弒君之名。【參考譯文】晉靈公(的言行)不符合做國君(的規矩)。大量征收賦稅來裝飾宮墻。從高臺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廚師沒有把熊掌燉爛,就殺了廚師,(將廚師的尸體)裝在畚箕里,讓宮女們用頭頂著經過朝廷。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其中的原因,并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他們)準備向晉靈公進諫,士季說:“如果您去進諫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接著進諫了。請讓我先去進諫,國君不聽,那么,您再接著去勸諫。”(士季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晉靈公)才抬頭看他,并說:“我知道自己的過錯了,打算改正。”(士季)叩頭回答說:“誰能沒有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國君能夠彌補過失,君位就不會失去了。”(晉靈公)還是沒有改正。趙盾又多次勸諫,晉靈公很厭惡,就派麑去刺殺趙盾。(麑)一大早就去了趙盾的家,只見臥室的門開著,趙盾穿戴好禮服準備上朝。時間還早,他和衣坐著打盹兒。麑退了出來,感嘆地說:“時刻不忘記恭敬,真是老百姓的靠山啊。殺害老百姓的靠山,這是不忠;背棄國君的命令,這是不信。在這不忠不信中有一樣,還不如去死。”于是,(麑)一頭撞在槐樹上死了。秋天九月,晉靈公請趙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準備攻殺趙盾。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覺了這個陰謀,快步走上堂去,說:“臣子陪君王宴飲,酒過三巡還不告退,就不合禮儀了。”于是(他)扶起趙盾走下堂來。晉靈公喚出了猛犬來咬趙盾。提彌明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趙盾說:“不用人而用狗,雖然兇猛,又有什么用!”(他們兩人)與埋伏的武士邊打邊退。結果,提彌明為趙盾戰死了。當初,趙盾到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有個叫靈輒的人餓壞了,便去問他的病情。(靈輒)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趙盾)給他東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趙盾)詢問原因。(靈輒)說:“我給人當奴仆已經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著。現在離她近了,請允許我把這一半留給她。”(趙盾)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給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放在口袋里給他。不久(靈輒)加入晉靈公的武士隊伍,(他)在搏殺中把武器倒轉過來抵擋晉靈公手下的人,使趙盾得以脫險。(趙盾)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翳桑的餓漢啊。”(趙盾)問他的姓名和住處,(他)沒有回答就退走了。(趙盾)自己逃亡了。乙丑日(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還沒有走出國境的山界,(聽到靈公被殺)便回來了。晉國太史董狐記載道:“趙盾弒殺了他的國君。”他還把這個說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趙盾說:“不是這樣。”(董狐)回答說:“您身為正卿,逃亡而不出國境,回來后又不討伐叛賊,不是您殺了國君又是誰呢?”趙盾說:“哎呀!《詩經》中說:‘由于我懷念祖國,反而自己找來了憂患。’大概說的是我吧。”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記載史事的原則是直言不諱。趙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為史官的記事原則而蒙受了弒君的惡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國境,就會避免弒君之名了。”趙盾派趙穿到成周去迎接晉國公子黑臀,把他立為國君。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髫齔喪父,事母以孝聞。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稱曰:“此兒吾家之顏子也。”年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府參軍事。后丁母憂,居喪骨立。士謙服闋,舍宅為伽藍①。博覽群籍,兼善天文術數。趙郡王睿舉德行,稱疾不就。隋有天下,畢志不仕。李氏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喧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黍,謂群從曰:“孔子稱黍為五谷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謂曰:“既見君子,方覽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財,躬處節儉,每以振施為務。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鬩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推讓,卒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謙牽置涼處飼之,過于本主。望見盜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嘗執盜粟者,士謙慰諭之曰:“窮困所致,義無相責。”遽令放之。其后出粟數千石,以貸鄉人,值年谷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士謙曰:“吾家余粟,本圖振贍,豈求利哉!”于是悉召債家,為設酒食,對之燔契。明年大熟,債家爭來償謙,謙一無所受。他年又大饑,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以全活者將萬計。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郡農民德之。或謂士謙曰:“子多陰德。”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開皇八年,終于家,時年六十六。趙郡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參軍死乎!”會葬者萬余人。鄉人條其行狀,詣尚書省請先生之謚,事寢不行,遂相與樹碑于墓。(選自《隋書》,有刪改)【注】①伽藍:佛寺。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B.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C.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D.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答案】A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髫齔,垂髫換牙之時,指童年。《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愚公移山》中“始齔,跳往助之”,其中的“髫”“齔”與此處含義相同。B.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C.丁憂,指古時官員父母去世,辭官守制三年(27個月),是謂丁憂。又叫“丁艱”,“丁母憂”又稱為“丁內艱”。服闋指守喪期滿除服。D.尚書省,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隋唐時,作為最高政務機構之一的尚書省主管決策。【答案】D【解析】“尚書省主管決策”有誤,應是“尚書省主管執行”。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士謙才華橫溢,淡泊名利。他飽讀詩書,精通天文術數,并時常作詩,但不喜做官,長期不仕。他做了許多好事,也不追求名聲。B.李士謙樂善好施,仗義疏財。他多次賑濟鄉里百姓,并將債券燒毀。第二年他依然施粥,救活了很多人;到了春天,又拿出糧種給需要的人。C.李士謙看淡財物,待人寬厚。有兄弟分家不均的,他自愿補齊少得者財物;有偷盜他家糧食的,他也悄悄地躲藏起來假裝看不見。D.李士謙德行兼備,深受愛戴。他曾被趙郡王高睿舉德行,告誡族人敬重土地神明,常做善事,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在他死后為他請求謚號。【答案】B【解析】“第二年他依然施粥”理解有誤,原文是“他年又大饑,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他年”是指以后的某年,并非指第二年。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稱曰:“此兒吾家之顏子也。”【答案】伯父李玚(對這件事)深深贊嘆推崇,常常稱贊(他)說:“這孩子是我們家中的顏子啊。”(2)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謂曰:“既見君子,方覽吾徒之不德也。”【答案】小孩大人一片肅靜,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說:“見到君子之后,才看到我們這些人不道德啊!”16.李士謙對其家僮捉到的偷糧食的人是如何處理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答案】李士謙對被其家僮捉到的偷糧食者加以安慰,并立即釋放了他。原因是他認為偷糧食是窮困所迫,道義上不能被責備。【參考譯文】李士謙,字子約,是趙郡平棘人。幼年喪父,因侍奉母親孝順而聞名。伯父李玚(對這件事)深深贊嘆推崇,常常稱贊(他)說:“這孩子是我們家中的顏子啊。”十二歲時,北魏廣平王元贊征召(李士謙)為開府參軍事。后來母親去世,服喪時(李士謙)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李士謙服喪期滿,把家宅施舍出來做寺院。(李士謙)博覽群書,又精通天文術數。(后來)趙郡王高睿以德行科舉薦(李士謙),(李士謙)借口有病而不接受。隋朝擁有天下的時候,(李士謙)堅持志向始終不出仕。李家是豪門望族,每年到春秋兩個社祭日,一定舉行大宴,竭盡歡樂,人人大醉,喧鬧不堪。曾經有一次在李士謙住所聚會,面前滿是豐盛的食物,李士謙卻先為(堂房親屬)擺出了黃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謀物流管理》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鄭州鐵路單紹平35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鄭州鐵路張中央70課件
- 天津海運職業于禎妮GroupTouristsBoardin
- 鐵道概論授課崔桂蘭64課件
- 鐵路信號與通信設備接發列車工作90課件
- 中醫文獻課件
- 個人介紹課件
- 設備融資租賃合同樣本
- 多式聯運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主要條款
- 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講解課件
- 個體診所常見違法行為課件
- 地下車庫設計專題 停車位與柱網分析-76p
- stagetec產品介紹及-廣電版
- 新農村農房建設課件
- 非急救醫療轉運管理規范(醫院院前急救體系補充)
- 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件-7.文化瑰寶探秘|大連理工版 (共15張PPT)
- 依戀的發展PPT演示課件(PPT 76頁)
- 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論文(6篇推薦范文)
- 六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總復習《圖形的運動》北師大版.--共20張PPT
- 6SE70系列變頻器講解及Drive-Monitor調試(工程師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