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課件_第1頁
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課件_第2頁
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課件_第3頁
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課件_第4頁
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1脊柱側彎診斷及治療1什么是脊柱側彎?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脊柱側彎。正常人站立時前后位觀察,應該是雙肩平行等高,身體筆直。作為人體縱向中軸線的脊柱,應該象鉛垂線一樣,豎直在中軸線上,既不向左偏,也不向右偏(圖1)。但人類的脊柱并不是完全垂直的,側位觀察有不同的方向的生理彎曲,頸椎向前彎,胸椎向后彎,腰椎向前彎,骶椎向后彎,并且相互對稱,形成了人體的4個自然生理彎曲(圖2)。同時無論是在站立位,還是向前彎腰時,從背后都應該看到脊柱兩側的腰背輪廓平整對稱,沒有一邊高于另一邊的現象。所以即便不是醫生,如果孩子的父母細心的話也很容易發現上述改變,出現了與上述不一致的情況,如雙肩不等高,腰背不平整,脊柱偏離中軸線(圖3),就應該考慮脊柱側彎的問題,需要去看醫師。一句話,正常站立的人,前后位觀察,其脊柱偏離了中軸線,就叫脊柱側彎。2什么是脊柱側彎?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脊柱側彎。正圖1圖23圖1圖34圖34脊柱彎曲定義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在冠狀面上偏離身體中線向側方彎曲,形成一個帶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還伴有脊柱的旋轉和矢狀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減少,同時還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轉傾斜畸形和椎旁的韌帶和肌肉的異常,它是一種癥狀或X線體征,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脊柱側凸通常發生于頸椎、胸椎或胸部與腰部之間的脊椎(圖4),也可以單獨發生于腰背部(圖5)。側彎的出現在脊柱一側,呈"C"型;或在雙側出現,呈"S"型(圖6)。它會減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積量,還會降低身高。5脊柱彎曲定義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圖4圖56圖4圖56圖67圖67按彎曲方向分(1)側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離身體中線稱脊柱側彎,有左側凸、、右側凸及S形彎,C形彎(圖7)。(2)后凸:指胸段脊柱后凸超過生理曲線范圍者(圖8)。(3)鞍背:是指局部某椎體被破壞,椎體突然向后凸起(圖8)。(4)圓背:是指整個脊柱象弓一樣向后凸起(圖8)。(5)畸胸:分兩種,一種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種是胸骨向內凹陷。(6)旋轉性(扭曲性):是因為腰椎橫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扭曲形成的,這種彎曲是最復雜,最難治的。8按彎曲方向分(1)側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離身體中線稱脊柱側彎圖7圖89圖7圖89按性質分1,先天性的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結構發生異常,即出生后有三角形半椎體、蝶形椎、融合椎,還有肋骨發育的異常,導致脊柱發生傾斜,導致側彎或后凸畸形。臨床較少見,多需要手術矯正。2,特發性的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結構基本沒有異常,由于神經肌肉力量的失平衡,導致脊柱原來應有生理彎曲變成了病理彎曲,即原有的胸椎后凸變成了側凸等。臨床常見,多由于長期不良姿勢,不良生活習慣引起,多數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取得理想效果。10按性質分1,先天性的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結構發生異常,即出生后有目測及測量檢查

檢查者應從前方、側方和背面去仔細觀察。然后病人面向檢查者,向前彎曲觀察背部是否對稱:一側隆起說明肋管及椎體旋轉畸形。然后檢查者從患者背面觀察腰部是否對稱,檢查腰椎是否旋轉畸形。同時注意兩肩是否對稱,還需測定兩側季肋角與胯骨問的距離,還可從頸7棘突放鉛錘線,然后測量臀部裂縫至垂線的距離以表明畸形的程度。然后檢查脊柱屈曲、過伸及側方彎曲的活動范圍。病人的身高、體重、雙臂間距、雙下肢長度。11目測及測量檢查檢查者應從前方、側方和背面去仔X像檢查1.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照X相時必須強調直立位,不能臥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像,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凸的真實清況。是診斷的最基本手段。X像需包括整個脊柱。2.X像閱片的要點端椎:脊柱側彎的彎曲中最頭端和尾端的椎體。

頂椎:彎曲中畸形最嚴重,偏離垂線最遠的椎體。12X像檢查1.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照X相時必須強調直立位3.彎度的測定

Cobb氏法:最常用,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垂線的交角即為Cobb氏角。若端椎上、下緣不清,可取其椎弓根上、下緣的連線,然后取其垂線的交角即為Cobb氏角。133.彎度的測定

Cobb氏法:最常用,頭側端4.椎體旋轉度的測定據正位X像上椎弓根的位置,將其分為5度。0度:椎弓根對稱;I度: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出第一格,凹側椎弓根變??;

II度:凸側椎弓根已移至第二格,凹側椎弓根消失;

III度:凸側椎弓根移至中央,凹側椎弓根消失;

IV度:凸側椎弓根越過中央,靠近凹側。144.椎體旋轉度的測定據正位X像上椎弓根的位置,將其分主側彎即原發側彎:是最早出現的彎曲,也是最大的結構性彎曲,柔軟性和可矯正性差。次側彎:即代償性側彎或繼發性側彎,是最小的彎曲,彈性較主側彎好,可以是結構性也可以是非結構性。位于主側彎上方或下方,作用是維持身體的正常力線,椎體通常無旋轉。當有三個彎曲時,中間的彎曲常是主側彎,芳有四個彎曲時,中間兩個為雙主側彎。

5,X像的特征15主側彎即原發側彎:是最早出現的彎曲,也是最1616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治療原則

對于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上應根據畸形發展時年齡、發展速度、側彎度數、生長發育程度、外觀畸形、軀干平衡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因素,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總的治療原則為在青春發育終止前盡可能地選擇保守治療治療;遇到必須在此前手術的患者,我們也應先采取治療方案保守治療以推遲手術年齡。保守治療是治療脊柱側彎的早期手段,目的是防止脊柱側彎加重,避免胸廓畸形發育,避免出現心肺胃腸泌尿生殖系統等嚴重的內臟刺激癥狀。手術治療是針對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好、脊柱側彎度數過大出現明顯內臟刺激癥狀的患者,以cobb角40度作為選擇手術治療的標準。但實際上,醫生是否決定選擇手術及采用何種手術方案,還要考慮患者的骨齡、生長發育狀態、彎曲的類型、結構特征、脊柱的旋轉、累及的脊柱數、頂椎與中線的距離,特別是外觀畸形和軀干平衡等因素。17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治療原則對于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上應根據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

脊柱側彎的矯形分為保守治療(支具和矯形體操)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保守治療周期長,效果受外界影響因素多,但風險低,費用少,孩子成年后沒有并發癥。手術治療周期短,矯形效果好控制。但費用高,風險大,術后并發癥和后遺癥多。最近看到很多帶支具矯形的孩子,帶上支具拍片,效果不錯,但復查拍片又沒能矯正多少,我分析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家長的重視。一,矯形支具要在確保脊柱力線和抗椎體旋轉的情況下矯形側彎,支具沒有抗旋轉力的話效果不會太好的。18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脊柱側彎的矯形分為保守治療(支具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二,很好的支具有了,穿戴時間和穿戴的位置是否保證。這也是最關鍵的。大部分孩子的支具都是要穿戴22小時。如果只穿10個小時,效果肯定不好。還有的孩子在家穿戴的位置很好,但只要家長不在身邊,把帶子就松開了,效果可以想象的到。三,否有矯形體操配合,支具總有一天要脫掉的,脊柱的穩定還是要依靠肌肉,韌帶來控制。矯形體操可以在做支具前提高脊柱柔韌性,脫支具后給脊柱很好的穩定性,穩定矯形效果。19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二,很好的支具有了,穿戴時間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

1,取型工具:取型衣,塑料臺布,8MM塑膠管,石膏剪,水性筆,軟性卷尺,石膏棚帶,尺寸記錄表。2,畫骨性標記髂(前,上,后)棘;脊柱,肚臍,肋骨下緣,肩胛骨,鎖骨,乳房,受壓力部位。20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1,取型工具:20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3,纏石膏棚帶不要太緊,也不要太松。注意前后取空。做好髂棘形狀5-6層石膏棚帶21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3,纏石膏棚帶21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2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2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3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3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4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4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5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5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6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26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1,佩戴矯形器后拍X像,檢查矯形器的效果。2,三個月復查。3,6個月不佩戴矯形器后一個星期拍X像復查。4,前6個月每天時間最少22個小時,6個月后可以減少佩戴時間。5,6個月增加脊柱矯形體操(施羅斯體操)。6,患者和家長要積極配合治療。27脊柱側彎矯形器制作1,佩戴矯形器后拍X像,檢查矯形器的效果。施羅斯體操1,生理曲度聯系:后跟站立及前掌站立坐姿走貓步2,日常生活聯系:站姿(C彎放松左腳,S彎放松右腳)坐姿(C把右腿放左腿上,S把左腿放在右腿上)3,三維矯正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