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編號:SATCM-2015-BZ(321)編制說明提出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歸口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項目承擔單位:江蘇省中醫院項目工作組成員:嚴道南王嘉璽吳繼勇陳旭青叢品王仁忠戈言平彭鄭堅朱春暉董紅軍申琪黃春江二O—六年十二月II目錄TOC\o"1-5"\h\z一、工作簡況1二、指南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12三、與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23四、重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23五、作為推薦性治未病實踐指南的建議27六、貫徹指南的要求和措施建議27七、應用時的促進和阻礙因素28八、應當說明的其他事項28附件1、問卷報告………………30附件2、會議紀要………………32附件3、征求意見總結…………37附件4、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53附件5、方法學專家質量評價總結……………68附件6、專家指導組審核總結…………………85#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
編制說明《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于2014年12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江蘇省中醫院承擔。按照《關于印發2015年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項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國中醫藥法監法標便函[2015]3號)要求,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成立了中醫治未病標準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經個人報名、中醫治未病標準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協調后于2015年2月底成立了鼻鼽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項目工作組。項目工作組按照統一要求,開展了文獻研究、三輪專家問卷調查、專家論證會、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臨床評價(臨床一致性評價、方法學質量評價)、專家指導組審核等工作,并在項目工作組多次系統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中醫臨床治未病指南編寫規則,完成了起草階段工作,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的公開征求意見稿,包括:范圍、術語和定義、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方法、指導患者自我調攝、注意事項、參考文獻以及說明等部分。經中醫治未病標準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審核后,報中華中醫藥學會網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再形成送審稿。現就《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編制情況作如下說明。一、工作簡況(一)任務來源,完成、協作單位2014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印發2014年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中醫藥標準制修訂項目工作任務實施方案的通知》(國中醫藥法監法標便函[2014]31號),立項開展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項目制修訂工作,《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承擔單位為江蘇省中醫院,項目負責人嚴道南。本指南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并總體指導、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中華中醫藥學會進行治未病標準制修訂的技術指導和質量考核評價,審查和發布中醫治未病標準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其他業務部門根據職責對治未病標準制修訂工作給予指導和支持。江蘇省中醫院為本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協作單位有南京市中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張家港中醫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省中醫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云南省中醫院和山東省中醫院等。(二)主要工作過程2015年2月底在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組建了鼻鼽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項目工作組。隨即開展了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工作。2015年4月工作組部分成員分別參加在天津召開的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項目培訓會和在南京召開的全國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項目工作會,接受了此次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和治未病標準項目的各階段實施技術方案培訓。2015年5月工作組在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填寫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任務書,報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簽字蓋章批準。2016年1月工作組完成了文獻研究、三輪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形成了文獻研究總結、調查問卷分析總結、指南制訂草稿。2016年1月17日在南京召開專家論證會,邀請12位中醫耳鼻喉科學、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指南研究方法學等專家對草稿論證,會后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初稿。2016年03月16?31日項目工作組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28位同行業專家發送初稿征求意見,返回后按照“循證”等原則,項目工作組討論了提出的所有意見,決定是否采納并提出了理由,據此修改指南初稿形成了評價稿。2016年4月10日?2016年07月31日項目工作組邀請10個以三級醫院為主的醫療單位開展了200例臨床一致性評價,包括住院病例、門診病例,從適用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方法及指導患者自我調攝等方面與指南進行比較,撰寫了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2016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29日由中醫耳鼻喉科、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等的4位專家進行指南方法學的質量評價(AGREEII工具)。項目工作組認真討論了專家臨床一致性評價反饋的意見和專家質量方法學評價,對評價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經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審核后報送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網上發布,全國征求意見后再次修改,形成送審稿(尚未完成)。本次指南制訂的編制過程如下圖所示:文猷研%利前期準需(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本指南的起草人員根據參與情況,分為主要起草人、參加起草人和咨詢認證專家,各人的具體信息及所做工作見下表。1.主要起草人姓名學位職稱單位,職務承擔工作嚴道南學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導南京中醫藥大學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負責人。組織申報、實施、總結。王嘉璽學士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參加《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起草、修改等,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吳繼勇博士副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參與文獻研究,參加《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起草、修改等。陳旭青碩士生研究生南京中醫藥大學參加《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起草、修改,起草編制說明。
2.參加起草人姓名學位職稱單位,職務承擔工作王仁忠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黃春江學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云南省中醫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叢品博士教授、主任醫師浙江省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申琪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五官學科主任,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董紅軍學士副主任醫張家港中醫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
師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朱春暉碩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戈言平學士主任醫師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彭鄭堅學士教授、主任醫師南京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參與工作討論,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3.咨詢認證專家姓名學位職稱職務單位承擔工作汪受傳碩士教授、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楊月艷博士副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在“同行征求
意見”中發表意見史鎖芳博士教授、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郭義博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李慧博士副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于雪峰碩士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趙霞博士教授、副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孫海波碩士主任醫師、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張燕平學士主任醫師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郭裕學士主任醫師、副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劉靜博士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李瑩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陶波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劉蓬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劉建華碩士主任醫師、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譙鳳英大專主任醫師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李彥華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
王耀華學士副主任醫師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謝強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阮巖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忻耀杰學士主任醫師、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蔣路云學士副主任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鄧可斌博士主任醫師湖北省中醫院耳鼻咽喉科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鄭日新碩士主任醫師、教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田理學士主任醫師成都中醫藥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
大學附屬醫院“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李云英學士主任醫師、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張勤修博士主任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沈峰博士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陳小寧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蔣中秋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田道法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馬華安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
王士貞學士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李澤卿博士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曹濟航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王東方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孫書臣學士主任醫師、教授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胡陟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中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熊大經學士主任醫師、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劉大新學士主任醫師、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在專家問卷發表修改意見,參加專家論證會虞舜博士研究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文獻研究所參加專家論證會二、指南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一)指南編制原則本指南編制遵循“科學性、實用性、規范性”原則,按照“能夠為中醫行業內實際應用,能被行業外廣泛接受和認可,并與國際診療指南接軌”的要求,采用本團隊研究形成的循證性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編制技術方法開展鼻鼽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的研究。科學性科學性是編制本指南的前提,也是保障指南質量的基礎。本指南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科學性原則。本團隊廣泛調查了國際形成循證指南證據的方法,提出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文獻研究法”“專家問卷調查法(Delphi法)”“專家會議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證了治未病指南的科學性。團隊制定了中醫循證指南研制的“文獻研究法”,包括“文獻檢索”、“文獻綜述”、“文獻評價和證據等級的確定”3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文獻檢索”按國際通行要求方法進行,要求查找古今中外與鼻鼽相關的文獻;“文獻綜述”提出了保證指南研制質量的工作要求,對其中的臨床文獻按不同類別提出了文獻評價方法并逐條文獻進行了評價評分;在“證據等級的確定”這一環節,團隊自主開發了“中醫文獻依據分級及推薦級別”這一研制循證性中醫指南的關鍵工具并付諸實施。專家問卷調查采用國際廣泛應用的Delphi法為基礎加以改良,結合中醫藥行業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調查專家遴選辦法、各輪問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數據處理的統計分析方法,使之成為有效凝聚專家共識的方法。按照團隊提出的“專家會議法”要求,邀請了以中醫耳鼻喉科學專家為主,相關中醫與中西醫結合學科專家、指南研究方法學與中醫文獻學專家等組成的專家論證組召開專家論證會,就項目工作組通過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形成的指南草稿,特別是其中存有爭議、有待討論、商榷的內容,請專家們給出較客觀的和專業化的意見,形成本指南初稿。實用性本指南研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鼻鼽緩解期的臨床醫療干預方法,給臨床醫生推薦可以實際應用的鼻鼽緩解期的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方法和指導患者自我調攝的策略及操作。即本指南要求適用于耳鼻喉科臨床,使臨床醫生全面了解相關知識、易于實際操作,能在中醫藥干預鼻鼽緩解期的醫療工作中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在指南研制過程中,不僅查找了相關的中醫古籍論述、現代大量的中醫與中西醫結合臨床報道、國內外臨床文獻、學術著作與教材等,將相關論述經文獻綜述形成的參評因子組成調查問卷,調查了分布于全國各地區以中醫耳鼻喉科臨床醫師為主的專家,集中他們的意見,再經過專家論證和行業專家廣泛征求意見,將形成的評價稿邀請10個三級醫院做了200例患者的臨床一致性評價,所有主要評價項目的一致性均達到90%以上。使本指南從研制過程到結果保證了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規范性本指南在研制過程中,均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專家總指導組及“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的要求,主要遵照《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通則(試行)》、《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技術要求(試行)》、《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制修訂實踐評價方案》以及已經頒布的各項相關標準、指南實施。所采用的技術方法,包括文獻檢索和文獻評價方法、專家問卷調查方法、循證證據形成方法、專家論證會方法、專家質量方法學評價方法、臨床一致性評價方法等,均按照國際比較公認,以及本團隊長期研究形成、為《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通則(試行)》、《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技術要求(試行)》、《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制修訂實踐評價方案》所采納的方法進行。保證了本指南的研制方法,包括技術方法及形成的指南規格體例、名詞術語、干預方法、語言文字等的規范性要求。(二)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方法和論據指南的主要內容《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共有7個組成部分:范圍、術語和定義、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方法、指導患者自我調攝、注意事項。(1)范圍(2)術語和定義(3)判斷依據鼻鼽——病史——臨床表現——局部檢查——其他檢查鼻鼽緩解期——時間——臨床表現(3)辨體質——肺氣虛寒質——脾氣虛弱質——腎陽虧虛質——肺經伏熱質(5)干預方法——原則——中藥——針灸——穴位敷貼——按摩導引——食療6)指導患者自我調攝(7)注意事項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方法文獻的收集和篩選以“鼻鼽”、“變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體質”、“方藥”、“穴位敷貼”、“針灸”、“護理”等作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萬方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檢索年限從建庫到2015年4月;以“allergicrhinitis”、“AR”、“Physique”、“ChineseMedicine”、“Nursing”等作為檢索詞,檢索MEDLINE、COCHRANE圖書館、ClinicalTrial、美國國立指南庫(TheNationalGuidelineClearinghouse,NGC)等,檢索年限近25年內,選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性文獻作為評價對象。以“鼻鼽”、“鼽”、“鼽嚏”、“九竅不利”等為檢索詞,檢索“讀秀”、“大醫”學術搜索引擎和《中華醫典》電子叢書。手工檢索:文獻主要來源于古現代相關著作,診療指南、標準、規范、以及中醫耳鼻喉科教材、西醫耳鼻喉科教材。同時注意搜集未公開發表的科研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灰色文獻。對于來自同一單位同一時間段的研究和報道以及署名為同一作者的實質內容重復的研究和報道,則選擇其中一篇作為目標文獻。在基于文獻研究確定調查問卷,調查獲得最終結果后,以問卷結果確定適用體質、判斷依據、干預方法等,再進行一次檢索,以防止漏檢,并獲得高質量的證據。制定一套明確的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閱讀符合標準的文獻。納入文獻以各類規范及干預性研究為主。主要選擇:已發布的指南、規范、標準、診療方案及教材,最新現代醫學診斷,隨機對照研究、半隨機對照研究、名老中醫專家經驗—準備納入調查問卷者等。排除文獻為不足以影響臨床的理論探討,非名老中醫的、未取得廣泛共識的自擬方的臨床報道。(2)文獻的評價和分級采用相應方法,對不同類型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隨機臨床試驗的評價結合Cochrane偏倚風險評價工具評價,選出采用改良Jadad量表評分23分的文獻作為指南的證據。非隨機臨床試驗的評價采用MINORS條目評分。評價指標共12條,每一條分為0?2分。前8條針對無對照組的研究,最髙分為16分;后4條與前8條一起針對有對照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報道;1分表示報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報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選擇總分213分的文獻作為干預性建議證據。Meta分析的評價采用AMSTAR量表進行文獻質量評價。每個條目評價結果可以分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種,并給予計分,如“是”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為0分。總分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為低質量,5?8分為中等質量,9?11分為髙質量。選擇25分文獻為證據。依據《ZYYXH/T473-2015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證據分級及推薦強度參考依據”中的“汪受傳,虞舜,趙霞,戴啟剛,陳爭光,徐珊.循證性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研究的現狀與策略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醫文獻依據分級標準”對所搜集的文獻做出分級。在文獻評價的基礎上,形成循證證據的推薦建議。推薦強度標準參考依據采用2001年國際感染論壇(ISF)提出的Delphi法推薦級別分級標準。將形成推薦建議的證據來源列入參考文獻。文獻研究采用臨床流行病學評價文獻質量的原則和方法,對文獻質量進行評估,選取質量較高、技術先進、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臨床文獻資料作為循證證據的主要來源,撰寫文獻研究總結。問卷調查項目工作組根據文獻研究總結研討后,采用Delphi法,撰寫專家調查問卷,向按標準遴選出的專家作三輪問卷調查。專家遴選的標準:對本病種或本干預方法擅長的臨床專家、治未病專家,包括部分中醫文獻研究學者在內,精通本學科的業務,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級職稱和長期臨床工作經驗、有興趣和能夠堅持完成數輪專家調查,遴選專家時同時考慮到專家分布的地域性。他們是:張勤修、孫海波、張燕平、郭裕、劉靜、陶波、王仁忠、朱春暉、沈峰、劉蓬、陳小寧、劉建華、王嘉璽、譙鳳英、戈言平、李彥華、阮巖、忻耀杰、王耀華、蔣中秋、申琪、謝強、蔣路云、田道法、叢品、馬華安、王士貞、李澤卿、彭鄭堅、鄧可斌、曹濟航、鄭日新、王東方、田理、黃春江、胡陟、董紅軍、孫書臣、李云英、劉大新、熊大經、郭義、李慧、于雪峰、史鎖芳、汪受傳、楊月艷、趙霞。三輪問卷的反饋情況如下:第一輪發出41份專家問卷,回收41份;第二輪發出48份,回收46份、二輪補充問卷發出48份,回收37份,第三輪問卷發出28份,收回26份。對專家答卷的統計分析,用Excel表格錄入數據,主要從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均數X、等級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變異系數CV)進行評價,按照數理統計結果分析匯總專家意見,由第一輪調查問卷形成第二輪調查問卷,第二輪調查問卷形成二輪補充問卷,第二輪調查問卷和二輪補充問卷行成第三輪調查問卷,再總結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草稿。(5)專家論證會《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草稿完成后,于2016年01月17日,邀請了12名全國著名臨床、文獻研究等專家召開專家論證會,他們是:王嘉璽、劉大新、王士貞、阮巖、汪受傳、楊月艷、虞舜、叢品、陳小寧、王仁忠、馬華安、董紅軍。會議就工作組提出的指南草稿和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對其中的技術內容進行充分論證,對草稿提出了進一步修改的意見。工作組匯總專家論證意見修改完善,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初稿并報送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6)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鼻鼽治未病工作組于2016年03月16日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與指南相關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未病重點學科、專科和治未病科(中心)、承擔過與標準相關的國家和行業中醫藥科研項目并獲得各級獎勵的單位、與治未病相關的學術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對本干預方法有研究的專家,共28位專家發送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制訂)”初稿及征求意見表。至03月31日征求意見截止期,共收到回復28份,提出意見62條。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逐條討論了專家們的意見,提出了采納、不采納的意見及理由,以之為依據,對指南進行修改,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評價稿。(7)臨床一致性評價項目工作組于2016年04月10日至2016年07月31日開展了臨床一致性評價。采用病例調查分析方法,在專家指導組指導下,選取了不同地域10個醫療機構作為評價單位,開展符合指南的住院病例和門診病例調查,要求保證病例數據的可溯源性。評價單位均為三級醫院。病例選取時間范圍為近1年內,病例總數200例并符合統計學要求。項目工作組對病例調查表和各單位一致性測試報告做了匯總統計,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從鼻鼽緩解期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原則及方法、指導患者自我調攝幾個方面開展臨床一致性評價,經對10個評價單位的200例鼻鼽緩解期人群一致性測試表及一致性測試報告匯總統計后可以看出:鼻鼽緩解期時間、臨床表現、體質類型、體質判斷依據、干預原則、指導患者自我調攝部分臨床均有較高的一致率,分別為98%、99%、98%、97.5%、96.48、98.84%。這說明項目工作組制訂的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在這幾個方面內容與中醫臨床一致性高,符合臨床實踐。項目工作組總結臨床一致性評價結果,撰寫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8)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中醫治未病標準化制修訂耳鼻喉科專家指導組于2016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29日邀請包括中醫耳鼻喉科、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等專業的4位專家,應用AGREEII工具對《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評價稿進行指南方法學的質量評價。《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評價稿方法學質量評價組劉靜、郭裕、李瑩、申琪4位專家對指南總體質量的均給7分,4位專家均表示“愿意推薦使用該指南”,根據方法學質量評價專家返回的“《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研究與評估表”,項目工作組匯總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方法學專家質量評價總結”。(9)專家指導組審核在完成以上實踐評價工作后,項目工作組將形成的《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評價稿和《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編制說明等材料,于2016年12月02日提交中醫治未病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審核,提出審核意見,并依據審核意見再作修改,形成《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公開征求意見稿,報送中華中醫藥學會。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依據鼻鼽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制訂各階段的程序、技術方法及要求符合《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通則(試行)》《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技術要求(試行)》《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制修訂實踐評價方案》的規定。所有的名詞術語要求規范,中醫藥學名詞術語符合相關中國國家標準(已有國際標準者按國際標準),西醫學名詞術語符合相關國際標準或中國標準。其他科技術語、名詞及名稱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委員會公布的名詞。中藥名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為準,藥典未收載者,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本草》正名為準。計量單位按國務院1984年2月2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及GB3100-3102-86《量和單位》執行,單位名稱用國際通用符號表示。數字用法按國家標準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為準。三、與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本項目工作組研究形成的《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與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沒有沖突,并且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已有的國際、國內標準,使文本內容符合規范,言之有據。本指南文獻研究完成后,制訂了專家調查問卷,采用三輪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征求專家意見,第一輪、第二輪、第二輪補充、第三輪問卷分別收回41、46、37、26份專家反饋的答卷。專家們基本認可問卷中的內容,對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根據專家修改意見,課題組再查找文獻,并結合相應領域專家意見,對文稿進行了修改。形成的指南草稿經專家論證會論證,針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修改,形成的修改稿再送專家指導組論證,經指導組審修形成初稿。項目工作組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等28位專家發送了征求意見材料。至征求意見截止期,共收到回復28份,提出意見62條。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討論了提出的所有意見,確定是否采納及其理由,然后對指南初稿進行修改,形成了評價稿,再開展了指南臨床一致性評價和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根據專家們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研討,采納,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公開征求意見稿。現將專家們的意見及處理經過和依據匯總如下。Delphi法專家意見集成三輪專家調查對指南制訂問卷內容基本認可,但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修改意見:(1)本指南適用人群:鼻鼽緩解期人群。(2)流行病學資料可以刪去。(3)治未病指南應強調“辨(體)質”,區別于診療指南的“辯證”。(4)“氣功”臨床普及不高,作用不清,若沒有循證醫學證據不建議寫上。(5)針灸療法應分:體針、灸法、耳穴貼壓法等內容。專家們提出的修改意見大部分都被采納。詳見附件1:《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問卷報告專家論證會2016年01月17日在南京召開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論證會。出席會議的相關專業專家有王嘉璽、劉大新、王士貞、阮巖、汪受傳、楊月艷、虞舜、叢品、陳小寧、王仁忠、馬華安、董紅軍。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制訂項目工作組組長嚴道南、王嘉璽兩位教授先后向各位專家匯報了本工作組的工作情況和草稿的內容,以及需提請專家組重點討論的問題。會議對于《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草稿)進行認真的論證。會議上專家們積極發言。他們總體上對項目工作組提交的草稿給予了肯定,認為草稿已比較成熟,可以作為此次指南制訂文本的基礎。對于草稿中的若干具體內容,專家們通過討論基本上達成共識,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修改意見。詳見附件2:《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論證會會議紀要行業專家征求意見《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工作組在將文獻研究總結、各輪專家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總結材料、指南草稿、專家論證會紀要、指南初稿五項材料報“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審核后,于2016年03月16日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與指南相關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未病重點學科、專科和治未病科(中心)、承擔過與標準相關的國家和行業中醫藥科研項目并獲得各級獎勵的單位、與治未病相關的學術團體、企事業單位28位專家發送了征求意見材料。至03月31日征求意見截止期,共收到回復28份,提出意見62條。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討論了提出的所有意見,其中采納及部分采納意見18條,未采納意見36條,并一一提出了理由。詳見附件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總結臨床一致性評價《中醫治未病踐指南鼻鼽》項目工作組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文件的要求,于2016年04月10日至2016年07月31日開展了臨床一致性評價。項目工作組采用病例調查分析方法,在專家指導組指導下,選取了不同地域10個醫療機構作為評價單位,開展符合指南疾病判斷依據的住院病例和門診病例觀察,并保證病例數據的可溯源性。評價單位均為三級醫院。病例選取時間范圍為近1年,病例總數200例,并符合統計學要求。項目工作組對病例調查表和一致性測試報告做認真的匯總統計,對不一致原因進行了討論與分析。詳見附件4:《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文件的要求,經開展項目工作組組建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指南起草、專家論證會、指南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等工作后,由耳鼻喉科專家指導組于2016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29日邀請包括中醫耳鼻喉科、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的4位專家進行指南方法學的質量評價(AGREEII工具)。專家們在收到指南評價稿、征求意見總結等材料后,按“臨床診療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文件”的相關說明,對《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評價稿進行評價,填寫了“治未病指南研究與評估表”,在每個評價項目下的“內容”欄先寫上得分,然后作必要的文字說明。劉靜、郭裕、李瑩、申琪等4位指南方法學質量專家評價填寫的AGREEII表反饋給項目工作組。項目工作組認真討論,根據專家評價意見對指南評價稿進一步完善形成專家指導組審核稿。詳見附件5:《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方法學專家質量評價總結專家指導組審核在完成以上實踐評價工作后,項目工作組將形成的《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指導組審核稿和《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編制說明等材料,提交至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全體成員審核,提出審核意見,并依據審核意見再作修改,形成《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公開征求意見稿。詳見附件6:《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指導組審核總結五、作為推薦性治未病實踐指南的建議《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應作為推薦性治未病實踐指南使用,規范鼻鼽緩解期的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方法等,為臨床醫師提供鼻鼽治未病的中醫標準化處理策略與方法。六、貫徹指南的要求和措施建議本項目研究形成的《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經審查批準發布后,需要采用多種渠道宣傳、貫徹、實施。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組織行業內的推廣和貫徹實施工作。舉辦指南應用推廣培訓班、繼續教育學習班,培訓中醫耳鼻喉科專業人員,促進指南的宣傳、推廣和應用。利用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這兩個學術平臺,在其所開展的各種國內、國際學術活動中加以介紹。在學術雜志上發表指南及相關的學術論文,宣傳、推廣,并吸收進一步完善的意見。七、應用時的促進和阻礙因素本指南通過各級審評后,將作為全國中醫行業指南發布實施。應用時,將會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的推薦,并通過舉辦的指南應用推廣培訓班、繼續教育學習班,學術會議演講、學術期刊刊載等多種途徑促進其在全國的推廣應用。由于中醫藥行業的特點,自古有各家學說,現代有多個學術流派和各地區、各個人的臨床治療經驗,因此,多種因素可能對于本指南的廣泛推廣應用形成阻礙。經過長時期對于中醫藥標準化認識的逐漸統一,中醫耳鼻喉科學術發展所形成的臨床趨同性提高,以及指南的更新,指南的質量不斷提高,也就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應用。八、應當說明的其他事項建議在本指南發布實施3?5年后,要依據臨床研究的進展和技術方法的進步,對本指南進一步補充、修訂、更新。附件1《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問卷報告附件2《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論證會會議紀要附件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總結附件4《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附件5《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方法學專家質量評價總結附件6《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指導組審核總結附件1《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調查問卷報告《中醫治未病鼻鼽》專家調查問卷的設計,是建立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課題組認真討論,針對本研究主題即《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列出了列出了鼻鼽未病狀態的簡介、概述、臨床特點與中醫藥預防推薦方案的可選指標為參評因子,供各位專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或研究心得,對各項指標賦予分值,并用文字提出補充修改意見和建議。《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于2015年10月15日網上發出,共發給41位經遴選的專家征求意見,至10月28日為止,共收到41位專家的答卷,滿足《計劃任務書》提出的不少于35份的要求,專家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專家積極系數為100%。o第二輪專家調查問卷的設計,是依據循證醫學原則和德爾菲法(Delphi)的要求,建立在文獻研究和第一輪問卷的基礎上,第一輪問卷中每一位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均列出供第二輪專家評價;第一輪共41位專家,對某一條有10人及以上評價為0或1的,第二輪也提出來供專家再評價。第二輪專家調查問卷于2015年11月13日網上發出,共發給48位經遴選的專家征求意見,至11月23日為止,共收到46位專家的答卷,專家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6%;第二輪專家補充調查問卷的設計同樣依據循證醫學原則和德爾菲法(Delphi)的要求,建立在文獻研究和第一、二輪問卷的基礎上,針對專家提出的治已病用“辨證論治”,治未病用“辨質論治”,列出供專家再評價。第二輪專家補充調查問卷于2015年11月21日網上發出,共發給48位經遴選的專家征求意見,共收到37位專家的答卷,由于未作回復要求,專家調查問卷回收率為77%。第三輪專家補充調查問卷的設計,是依據循證醫學原則和德爾菲法(Delphi)的要求,建立在文獻研究和第一、二輪問卷的基礎上,將原稿修改后的第2稿列出,供各位專家再評價,并用文字提出補充新的意見。第三輪專家調查問卷于2015年12月23日網上發出,共發給28位經遴選的專家征求意見,至2016年1月3日為止,共收到26位專家的答卷,專家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工作組2016年01月05日附件2《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專家論證會會議紀要會議時間:2016年01月16日-17日會議地點:江蘇省南京市新街口書香世家酒店參會人員:江蘇省中醫院醫務處楊月艷副處長。邀請論證會專家組組長:王嘉璽;專家:劉大新、王士貞、阮巖、汪受傳、虞舜、叢品、陳小寧、王仁忠、馬華安、董紅軍。項目組組長:嚴道南、王嘉璽,秘書:吳繼勇、陳旭青。會議主持人:嚴道南、王嘉璽教授江蘇省中醫院醫務處楊月艷副處長感謝各位專家遠道而來參加我院承擔、嚴道南教授負責的鼻鼽治未病項目專家論證會。2014年我院非常榮幸承擔了30個標準化項目,主要由醫務處負責,包括14項“診療指南”的制修訂和16項“治未病實踐指南”的制訂,目前大部分工作進行順利并已接近尾聲。此次標準化項目的制修訂均采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對中醫藥的發展、推動無疑是有重要意義的。治未病的制訂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嚴道南教授憑借其深厚的中醫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協作團隊將本次課題進行地較為順利,并對《中醫治未病診療指南鼻鼽》的循證性指南制修訂技術方法、進展情況予以肯定。她提出本次專家論證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各位專家積極的討論、交流,形成《中醫治未病診療指南鼻鼽》初稿,醫務處作為該項課題的主要負責部門,會一如既往地推動該項目的順利進行,也希望各位專家花了大量心血做成的指南能推廣到臨床,真正為老百姓的健康服務!她與到會專家研討了在開展本次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制訂工作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專家總指導組汪受傳教授指出此次國家對中醫藥標準化制修訂項目支持力度較大,各項目工作組應嚴格按照循證醫學要求完成指南編寫汪教授對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及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制訂的工作步驟做了詳細的說明。中醫未病實踐指南制訂項目工作組秘書陳旭青向各位專家匯報了本工作組的前期文獻研究及問卷調查情況:匯報主要分古代文獻整理、現代文獻搜集評價、專家問卷調查匯總三部分。工作組共檢索到與“鼻鼽”相關的古代文獻54篇,力求形成現代化、標準化但又不失中醫特色理念的“治未病”標準。現代文獻共檢索到1035篇,根據相關評價標準,如Jadad評分,MINORS評分AMSTAR評分等對文獻逐一進行評價。在循證醫學證據基礎上,指南的草擬還參考了7本教材或相關指南。項目工作組以文獻研究為基礎,討論編制了德爾菲法專家調查問卷,邀請全國相關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工作組依次完成了第一輪、第二輪、二輪補充及第三輪專家問卷調查,每輪問卷調查完成后均作了統計分析及專家意見匯總。經文獻研究和專家問卷調查,項目工作組討論形成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草稿,提請專家會議評審。項目工作組秘書吳繼勇向各位專家匯報了《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草稿的內容,以及需提請專家組重點討論的問題。會議上專家們積極發言。對于草稿中的若干具體內容,專家們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基本上達成共識,提出了修改意見,主要內容有:(1“術語和定義”中鼻鼽的英文對照“allergicrhinitis,ect.”需要斟酌,可查閱相關中英文翻譯對照或SCI文章,尋找出更為貼切的翻譯,或可考慮改為拼音。定義中“連續噴嚏”與下文臨床癥狀“陣發性噴嚏”表述不一,可將“連續”去掉,改為“噴嚏”即可。“判斷依據”中伴隨癥狀“或伴有眼癢、咽癢、腭癢等癥狀”可考慮刪除,因為其中未能涵蓋其它重要伴隨癥狀,如鼻鼽常與哮喘合病,伴隨癥狀里還應包括“喘息”。“中醫藥干預原則”中“調理臟腑”應根據前期古代文獻研究成果改為“調和陰陽”;“暢通鼻竅”中“暢”用字有所不妥,可考慮改為“通利鼻竅”。“干預方案”部分,專家們認為第五條“避免接觸過敏原,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是最首要的調攝措施,應作為第一條放在最前面,原來的第一條中“勞逸結合”為避免和第四條中“勞逸相適”重復,應刪去;“防止受涼”改為“預防外感”更為貼切,因為鼻鼽的發作常與感冒密切相關。第三條中“避免生冷、海鮮、油炸之品”中將“油炸”刪除,因為鼻鼽以虛寒體質為多,與油炸之品并無矛盾,“之”字建議改為“等”字。“辨證(結合)辨質調攝”標題改為“辨質調攝”,“治已病”用“辨證調攝”,“治未病”用“辨質調攝”。“肺氣虛寒”部分“既往…鼻黏膜色淡”后面逗號改為句號,表示一句話已經結束;“畏風怕冷…”前加“素體”二字,與標題“辨質調攝”更為貼切,以下“脾氣虛弱、腎陽虧虛、肺經伏熱”同。治法中兩句之間頓號改為逗號,下同。主方溫肺止流丹文獻出處“《辨證錄》卷三”,應查閱《辨證錄》原書,如溫肺止流丹在《辨證錄》各卷中方藥一致,可考慮將“卷三”二字刪除,和下文文獻出處表達形式一致;主方溫肺止流丹后應加注推薦級別,以下“脾氣虛弱、腎陽虧虛、肺經伏熱”同。中成藥部分因臨床上“玉屏風顆粒”較“玉屏風膠囊”更為臨床醫生熟知且應用廣泛,應將“顆粒”放在首位。“脾氣虛寒”:中成藥“補中益氣合劑”臨床應用甚少,應根據臨床實際應用情況改為“補中益氣口服液”。中成藥不必強求在藥典上出現,推薦原則應為“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市面有售、有文獻依據”。“腎陽虧虛”:主方“金匱腎氣丸”改為“腎氣丸”;中成藥部分去掉“金匱腎氣丸”,藥典沒有此藥且市面上金匱腎氣丸有兩種,易引起混淆,用“桂附地黃丸”即可。(9)“穴位貼敷”:以高質量文獻為參考,中藥劑量、制作方法、貼敷時間應具體化。“推薦級別A”須斟酌,復核meta分析、系統評價文章,如來源文獻質量低、偏倚大,需降低級別使用。“食療”:“豬腎粥”含膽固醇較多,現代人高血壓病、高血脂病多發,并不適合推薦,建議“蓯蓉粥”,可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找到更為合適的食療粥品。(11)“說明”中根據實際工作情況,補充古代文獻及手工檢索的具體操作方式。補充指南工作成員的姓名、學科/專業、機構(XX醫院)、地理位置(如XX市)、成員在指南工作組中的角色。這是指南方法學質量評估的要求。專家們經認真評議,認為《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草稿已基本成形,項目工作組可就以上問題認真核查,少數欠妥當之處進行修改,就可以形成《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初稿,經專家指導組論證后向醫療機構、科研機構、教育機構、行業組織及專家學者等各方面征求意見。《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工作組2016年01月20日附件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總結《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文件的要求,已陸續開展項目工作組組成、文獻研究總結、專家問卷調查、指南起草等工作。項目工作組于2016年1月16-17日在江蘇省南京市新街口書香世家酒店召開了專家論證會,邀請了包括中醫耳鼻喉科、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文獻學、管理部門等的12位專家參加,專家們認真討論了工作組提交的指南草稿及編制說明,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見。會后,工作組按專家論證意見修改指南草稿,形成了指南初稿。在將文獻研究總結、各輪專家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總結材料、指南草稿、專家論證會紀要、指南初稿五項材料報一般人群專家指導組審核后,于2016年3月16日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與指南相關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和重點學科建設單位、承擔過與指南相關的國家和行業中醫藥科研項目并獲得各級獎勵的單位、參加過待修訂指南制修定工作的單位、參加過與指南相關的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制定的單位、與指南相關的學術團體的成員單位23家,28位專家發送了征求意見材料。至3月31日征求意見截止期,共收到回復28份,提出意見62條。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討論了提出的所有意見,除其中“同意”意見8條外,采納意見17條、部分采納意見1條,未采納意見36條,并一一提出了理由。現將此次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結果匯總如下表。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初稿征求意見匯總表序號意見內容提出意見專家處理意見理由1建議將“本指南適用于鼻鼽緩解期的干預方法”改為“本指南適用于鼻鼽緩解期的干預”。汪受傳已采納已做修改。2建議將原句改為:本指南適合于中醫科、耳鼻喉科、治未病中心等相關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專業臨床醫師使用。張燕平未采納本指南對具有西醫執照的醫師亦具有參考使用價值。3作為“治未病”,本次指南只是將鼻鼽緩解期患者作為指導群體,是否狹窄?處于致敏髙風險工作環境的潛在發病人群(如直接蔣路云未采納有潛在發病風險的但是現在并未發病的人群一般不會來醫院就診,這個問題工作組在第一輪專家問卷中就已經設置了相應的參評因子,經過三輪專家問卷及專家共識會,該項已被否
接觸粉塵顆粒的車間工人等)是否可納入本次指南的受眾群體?定。4“本指南適合中醫科、耳鼻喉科、治未病中心等相關臨床醫師使用”其中“耳鼻喉科”建議修改為“耳鼻咽喉科”郭裕已采納已做修改。5本指南在年齡圈定方面不是很明確。是否可將“成人”與“兒童”分開,在其相應診療方案的用法、用量方面是否應為兒童進行單獨設置。蔣路云未采納本課題屬于“一般人群”治未病范疇,由于兒童用藥的特殊性,暫不考慮為兒童用藥行單獨設置。6合并哮喘的患者,是否適用于該指南,尚不明確。蔣路云未采納本指南針對于“鼻鼽”治未病,無需對相關疾病作過多說明。
7“鼻鼽allergicrhinitis,ect.”中“ect”應為“etc”。申琪已采納已做修改。8“血清IgE、特異性IgE”兩次出現的“IgE”字體不一。申琪、朱春暉已采納已做修改。9“可有過敏史”建議改為“可有過敏性疾病史”汪受傳已采納已做修改。10鼻黏膜蒼白改為鼻黏膜水腫蒼白。李彥華未采納據2012年《中醫耳鼻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鼻鼽”一節原文“鼻黏膜蒼白”,不做修改。11鼻黏膜色紅,其中“色紅”是否合適?鼻黏膜正常就是紅色的,建議此處改為“充血”。劉靜已采納根據《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8版教材原文“鼻黏膜可為蒼白、充血或淺藍色”。亦結合本指南3.1(3)局部檢查中“亦可充血”一句,修改為“充血”。12原句增加一個“均”字,修改為:季節性發病或常年發病者均處于緩解期。郭裕未采納修改后語義不符。
13“或伴有眼癢、咽癢、腭癢等癥狀”建議在咽癢后補充“喉癢”這一癥狀。郭裕未采納咽部包括口咽、鼻咽與喉咽,“喉癢”已被包括在“咽癢”范疇。14建議在“免疫學檢查如皮膚變應原測試”后補充“血清變應原測試”郭裕未采納2015年天津《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并未提及這一檢查,作為具有中醫特色的治未病指南,更無必要提及。15本次指南納入肺氣虛寒、脾氣虛弱、腎陽虧虛、肺經伏熱四種體質,該類體質是否已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上述4型體質是否能夠概括鼻鼽患者的主要體質類型?蔣路云未采納本體質分型為德爾菲法三輪專家問卷及專家共識會議的結果。16在臨床中,患者可能存在體質重疊的情況,即一名患者蔣路云未采納《中醫內科學》上很多疾病也是很多證型同時存在,但編寫時都是對每個證型分
可能存在上述體質的2-3種,該類患者指導方案應如何進行?別描述的,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羅列,此處亦然,對每種體質進行單獨描述,由臨床醫師自行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參考、組合使用,更加靈活,也符合臨床實際。17在以上體質中,缺少對臟腑“肝”“膽”的納入,女口患者伴有“肝經郁熱”“膽腑郁熱”此類患者的調控方案是否可從本指南中得到借鑒,尚不明確。蔣路云未采納缺少循證醫學依據,未能搜集到相關現代文獻,且歷次教材、指南未納入“肝經郁熱”“膽腑郁熱”等證型。18建議辨體質還是以全身辨證為主。因為在辨體質中,既往鼻鼽發作時均具有鼻癢、噴嚏、清水鼻涕、鼻塞等癥狀,對辨別體質不起作戈言平未采納“既往鼻鼽發作時均具有鼻癢、噴嚏、清水鼻涕、鼻塞等癥狀”一句,并不是用于辨別體質的,而是用于說明曾經診斷過“鼻鼽”,現在處于緩解期;“鼻黏膜色淡、蒼白或是
用;至于鼻黏膜色淡、蒼白或是色紅患者是不會描述的,而在鼻鼽緩解期鼻黏膜的局部表現亦不明顯,除1非是鼻鼽發作期就診過并記錄在案的。色紅”是查體內容,無需患者描述;鼻鼽緩解期患者鼻黏膜局部表現可能不明顯,“指南中3.2(2)臨床表現:無鼻鼽臨床表現或具有以下1?2種輕度臨床表現”,故鼻黏膜表現不明顯不影響鼻鼽緩解期的判斷;故意見不采納,維持原稿。19“易患感冒”屬于既往史范疇,建議提前。劉靜未采納既往史含義是指外科手術史、預防注射史、過敏史及系統回顧等,故“易患感冒”不屬于既往史范疇,應屬于患者平素體質范疇。20“素體”是否改成“平素”?劉靜未采納此問題在專家論證會上已做討論并達成共識,認為“素體”更為合適。21“素體口干煩熱”去除“口”字。劉建華未采納“口干”、“煩熱”都是描述癥狀的術語,“干煩熱”語義不通。22“調和陰陽”為總綱,本病的病機為楊月艷未采納本病的基本病機為“衛表不固,肺衛失宣”,尚且包含“肺
“衛表不固,肺衛失宣”故建議去掉“調和陰陽”四字。經伏熱”病機寒熱互見,故以“調和陰陽”為干預原則。且該問題在專家論證會上已討論通過。23“固護衛表”建議修改為“益衛固表”劉靜已采納已做修改。24在“避免接觸過敏原”前補充“盡量”二字。田理未采納指南的制訂語言以簡潔扼要為原則,“盡量”二字不加不影響語義。25“食飲有節”改成“飲食有節”。朱春暉未采納“食飲”指“食”和“飲”兩方面,而“飲食”的含義側重于“食”本指南用“食飲”一詞,旨在強調“飲”“食”同樣重要,另結合《內經》原文:“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不作修改。26增加“避免煎炸食品”李彥華未采納目前無循證醫學證據表明煎炸食品會引發鼻鼽,且從中醫理論來講,鼻鼽證型多屬氣陽不足,煎炸食品又多屬熱性,適當食用不會引發鼻鼽。
27中藥應有參考劑量。郭義未采納既往《中醫耳鼻咽喉常見病診療指南》無中藥參考劑量,且中藥應用劑量應以《中華藥典》為準。28原文“甘草”改為“炙甘草”。田理未采納該方出自《辨證錄》,據1989年人衛版,原方為“甘草”。29主方建議為“六君子湯”加減,補中益氣湯更適用于“脾氣下陷”。楊月艷未采納據文獻研究,該證型下使用“六君子湯”文獻依據少,證據級別低;且2012年《中醫耳鼻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推薦的亦為“補中益氣湯”。30常用藥的藥物組成需調整。常用藥內容應與主方“腎氣丸”一致。申琪已采納已做修改。31建議說明熱證的體針治療選穴。申琪已采納已做修改。32應有針刺手法郭義已采納已做補充。33在最后一句吧“或選用溫灸儀灸”后補充“或雷火灸、李云英未采納根據文獻研究,“雷火灸或熱敏灸”相關的文獻質量較低。
或熱敏灸等。”34在穴位貼敷中加入“三九”穴位貼敷。黃春江、郭裕未采納根據文獻研究,“三九灸”相關的文獻質量較低。35穴位敷貼應有藥物劑量。郭義未采納據文獻研究,劑量推薦缺少文獻依據。36建議穴位貼敷也要按體質施用。鄭日新已采納根據201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的通知》一文,三伏貼的適用范圍為中醫辨證為寒證的疾病。故原文擬補充:適用于肺氣虛寒質、脾氣虛弱質、腎陽虧虛質。37穴位貼敷可在發病季節每周一次連用4到6周。李彥華未采納本指南適用于鼻鼽緩解期的干預,發病時期的治療參考“診療指南”。38第一段(主要是通過鼻部按摩,疏通面部經絡,促進氣血通),該段應該刪掉。阮巖已采納已做修改。39刪去“豬腎粥”、“肉劉蓬已采納“豬腎粥”、“肉蓯蓉粥”兩
蓯蓉粥”。理由:用豬腎、羊肉補腎陽似乎依據不足,腎陽虛者脾陽必虛,消化能力本來就減弱,而豬腎、羊肉這類髙蛋白食物難以消化,易加重脾胃負擔。“以形補形”只是百姓中流傳的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若將此食療方寫入指南進行全國推廣,則可能坐實了這一說法,似乎欠妥。方在專家論證會上也是爭議頗多。劉教授從“妨礙脾胃消化”、“坐實民間傳言”兩個角度進行說明,理由充分。40刪去“豬腎粥”。楊月艷、鄭日新已采納已做修改。41增加清肺經熱的食療。楊月艷未采納清肺經熱的食療方經過三輪德爾菲法專家問卷已經被刪除。42建議在食療之前應加一條“中藥膏方調理”。鄧可斌未采納據“文獻研究”,缺少相關文獻依據。43診療方案制定過蔣路云未采納“耳壓”已被列入本指南。
程,本次指南對穴位貼敷、按摩導引、針刺進行了方案的詳述,但對某些中醫特色治療如穴位埋線、耳穴、溫針灸等,未見明確診療方案,是否可予以補充。據文獻研究,“穴位埋線、溫針灸”等缺少循證醫學依據。44針灸等其他療法原則上均應有手法、療程等建議。汪受傳部分采納針灸等方法關于“療程”的建議一般出現于“診療指南”,而對于“治未病指南”,其預防、觀察時間難以有具體的限定,因此難以提供具體的療程建議。擬補充“手法”建議。45“主要結局指標”是否要寫?如果要寫,怎樣體出在本指南的特殊性而不是所有治未病指南的共性指標需要探汪受傳已采納已做修改,擬刪除“主要結局指標”一節。
討。46結局評價,如何評價“治未病”的有效性,是通過疾病復發率、緩解期延續時間、生活質量改善還是其它結局進行評價,尚未見明確闡述。蔣路云未采納已刪除“主要結局指標”一節。47建議改成:避免鼻鼽發病,減輕鼻鼽發作時的癥狀劉靜未采納已刪除“主要結局指標”一節。48建議改成:減少鼻鼽發病,減輕鼻鼽癥狀,減輕并發癥,從而減輕個人及社會的經濟負擔。劉靜未采納已刪除“主要結局指標”一節。49不良反應及安全性評價下面增加“偶見過敏者”李彥華未采納已刪除“主要結局指標”一節。50“注意事項”建議汪受傳未采納本指南適用于一般人群,主要
增加一些注意點,如針刺用于兒童的注意事項、穴位貼敷后若局部反應較大的處理等。是指成年人,而兒科的治未病指南應由相關科室專門制定。51本指南的中醫藥具體干預措施建議由專業人士實施,或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劉靜已采納已做修改。52補充2015年天津指南田理已采納指南在制訂的過程中,有必要跟蹤最新動態,并對其進行修改、完善。53按照“治未病”標準制修訂執筆人會議要求,推薦意見分為推薦使用,有選擇性的推薦,建議不要使用和禁止使用4種,推薦強度分強推薦和弱推薦GRADE評價體系將證據質量于雪峰未采納本稿使用的文獻分級方法是由標準制修訂總指導組專家汪受傳教授提出,已經在兒科治未病指南中廣泛應用,具體文獻出處為:《ZYYXH/T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送審稿)“證據分級及推薦強度參考
分為髙、中、低、極低4級,而此稿證據的推薦級別是沿用A,B,C,D進行分級,是不是與治未病制修訂要求存在不一致依據”中的“汪受傳,虞舜,趙霞,戴啟剛,陳爭光,徐珊循證性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研究的現狀與策略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醫文獻依據分級標準”。推薦級別(或推薦強度)分為A、B、C、D、E五級。強度以A級為最髙,并依次遞減。符合治未病指南的要求,不作修改。54指南制定過程中,應用jadda量表,對于jddda量表目前在系統評價手冊中已不推薦使用,此處應用jadad量表依據是否明確。蔣路云未采納本指南使用的Jadad量表評分是本次課題專家總指導組汪受傳教授提出的,我院大部分項目及所有兒科項目均采用此評分方法。55同意彭鄭堅56同意譙鳳英
57同意陶波58同意謝強59同意忻耀杰60同意史鎖芳61同意孫海波62同意王耀華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工作組2016年4月5日附件4《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文件的要求,經開展項目工作組組成、文獻研究總結、專家問卷調查、指南起草、專家論證會、指南專家指導組審核、指南在“同行征求意見”中發表意見等工作后,于2016年04月10日至07月31日開展了臨床一致性評價。項目工作組采用病例調查分析方法,在專家指導組指導下,選取了不同地域10個醫療機構作為評價單位(見表1),調查符合指南健康狀態判斷和采用中醫干預的住院病例和門診病例,并保證病例數據的可溯源性。評價單位以三級醫院為主,同時包括不同類別、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病例原則上選取時間范圍為近1年內,病例總數200例并符合統計學要求。表1《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臨床一致性評價情況表調查單位單位等級主管醫師完成病例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三級甲等王嘉璽20山東省中醫院三級甲等王仁忠20云南省中醫院三級甲等黃春江20浙江省中醫院三級甲等叢品20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三級甲等申琪20張家港市中醫醫院三級乙等董紅軍20江蘇省第二中醫院三級甲等朱春暉20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三級甲等戈燕平20南京市中醫院三級甲等彭鄭堅20江蘇省中醫院三級甲等陳小寧20合計200《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鼻鼽》項目工作組與各評價單位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書》,按照要求對承擔評價任務的研究者進行了培訓,使參與評價工作者了解指南制訂的整體情況,以及臨床一致性評價的方法及要求。評價單位承擔評價任務的科室組織主管醫生結合住院或門診病例主要圍繞指南內容的臨床適用性、可操作性進行評估,從鼻鼽緩解期的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原則及方法、指導患者自我調攝等方面與指南進行比較,填寫《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一致性測試表(病例調查表)》,并依據病例調查表,對指南進行分析評價,撰寫《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一致性測試報告》,提交項目工作組。鼻鼽治未病指南項目工作組經匯總《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一致性測試表(病例調查表)》和《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一致性測試報告》,分析并總結本指南一致性測試結果,情況如下:1指南臨床評價一致率表2臨床應用一致性匯總統計表(N:200例)一致率n(%)類別內容一致比較一致一般不一致致率備注(%)判鼻時間185113198%斷鼽緩依解期臨床表現185據辨體質類型182體體質判斷177質依據干預干預原則172原則主方119主要藥物干方藥組成與用116預法方法中中成藥與法81成藥用法其他其他干預干預方法與干95方法預方案指導患者指導患者156自我調攝自我調攝132099%141398%182397.5%204396.5%1例未用175593.1%54例未用225493.9%53例未用21594.4%92例未用153791.7%80例未用141898.8%28例未用注:N是評價總例數,n是每一類別相應一致性評價的病例數量,(%)二n/NX100%;—致率,即(一致例數+比較一致例數)/評價總例數X100%;每一病例的符合指南中對應的干預推薦意見即為一致。據表2所示,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從鼻鼽緩解期判斷依據、辨體質、干預方法、指導患者自我調攝幾個方面開展臨床一致性評價,經對10個評價單位的200例鼻鼽緩解期人群一致性測試表及一致性測試報告匯總統計后可以看出:鼻鼽緩解期時間、臨床表現、體質類型、體質判斷依據、干預原則、指導患者自我調攝部分臨床均有較高的一致率,分別為98%、99%、98%、97.5%、96.48、98.84%。這說明項目工作組制訂的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在這幾個方面內容與中醫臨床一致性高,符合臨床實踐。而方藥(方藥、主要藥物組成與用法)、中成藥和其他干預方法的一致率因存在較多病例僅單用湯藥、中成藥或其他干預方法,有些未使用其他干預方法,若此部分歸入不一致病例中會對一致率造成偏倚,故僅分析使用了湯藥、中成藥或其他干預方法中的一致情況,其結果為93.1%、93.9%、94.44%、91.7%,可以看出,針對使用方藥或中成藥的病例,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中的方藥及中成藥的臨床一致性評價具有較高的一致率,其他干預方法則因調查病例使用的方法比較分散,一致率相對略低。2臨床一致性評價體質類型統計分析項目工作組對200例一致性測試表中體質類型作了統計:肺氣虛寒質113例,脾氣虛弱質42例,腎陽虧虛質7例,肺經伏熱質30例,其他8例(脾氣虛弱質與腎陽不足質同時存在2例,肺氣虛寒質與脾氣虛弱質同時存在3例,寒熱錯雜質2例,肝郁脾虛質1例)。由上可知,200例鼻鼽緩解期人群報告病例中肺氣虛寒質占56.5%,脾氣虛弱質占21%,腎陽虧虛質占3.5%,肺經伏熱質占15%。10個醫院評價單位在臨床干預鼻鼽緩解期就診人群時采用的辨體質類型與項目工作組提供的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評價稿基本一致,少數單位病例所辨體質類型略有不同,其中大部分為相近體質類型,僅個別與指南有較大差別。3方藥及中成藥統計分析針對使用湯劑方藥的146例病例和使用中成藥的108例病例統計分析顯示,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評價稿中涉及方藥使用次數為:補中益氣湯44次,溫肺止流丹31次,辛夷清肺飲18次,腎氣丸3次。此外,指南外方藥使用情況為,玉屏風散20次,玉屏風散合桂枝湯4次,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5次,參苓白術散2次,補中益氣湯合蒼耳子散1例,蒼耳子散1次,四君子湯1次,小青龍湯1次,丹梔逍遙散1次,半夏瀉心湯1次,牛蒡利咽湯1次,桂枝白虎湯1次,自擬方11次。反映了不同地區的專家使用的主方多與指南一致,指南外使用率較高的有玉屏風散,指南工作組將會對其進行進一步文獻檢索,綜合考慮后決定是否納入。另外,我們發現,對于鼻鼽緩解期人群的干預基本原則一致的情況下,也有各地的特點,析其原因,可能與各地患者體質偏頗及專家個人經驗有一定差別有關。涉及中成藥使用次數為:玉屏風顆粒55次,玉屏風膠囊7次,補中益氣丸2次,補中益氣顆粒2次,補中益氣口服液1次,桂附地黃丸0次,辛夷鼻炎丸4次。指南外中成藥使用情況為:健脾丸10次,鼻淵通竅顆粒3次,通竅鼻炎顆粒3次,鼻康片5次,鼻炎片2次,蒼耳子鼻炎滴丸2次,香菊膠囊1次,鼻炎寧滴劑1次,參苓白術顆粒1次,花藤子顆粒1次,院內制劑(包括鼻敏爽膠囊、鼻鼽合劑、鼻敏康合劑)8次,由于中成藥種類繁多,且同一名稱的中成藥劑型也多樣,故從藥品名稱上看臨床用藥與本指南推薦的藥名不盡相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使用的中成藥雖藥名異卻功用同,藥物組成也基本相似。以“脾氣虛弱質”用“參苓白術顆粒”為例,與指南推薦的成藥“補中益氣丸”同有“健脾益氣”之功,都含有“黨參、白術、陳皮”之屬,故從主要藥物組成及功用主治層面來看,可評價為“一致”。綜上,中成藥的藥名存在較大差異是可以預知的結果,主要與患者病情、各單位藥源及醫師用藥習慣的差別有關。此外,工作組也會根據臨床成藥實際應用情況,查找相應文獻,適當對指南的推薦藥品做出合理的調整。由上可知,湯劑共使用146例,使用指南推薦方藥96次,非指南推薦但功用主治、基本藥物一致的方藥40次,一致率93.1%。中成藥共使用108例,使用指南推薦中成藥61例,使用指南推薦的但劑型不同的中成藥10例,非指南推薦但功用主治、藥物組成基本一致的中成藥31例,一致率94.44%。說明鼻鼽治未病實踐指南評價稿中湯劑方藥和中成藥臨床評價一致性較高。同時發現,各調查單位使用的方藥及中成藥中部分指南未推薦者,臨床使用頻率也較高,可供項目工作組進一步分析后考慮是否可在研究后納入指南。其他干預方法統計分析本次調查中發現,其他干預方法的一致率雖為91.7%,但200例中80例未用,臨床使用率相對較低。根據各單位病例調查表及測試報告,反映出各單位使用的其他干預方法比較少,大部分單位以使用中藥湯劑或中成藥為主,僅部分單位使用冬病夏治三伏貼療法、針刺等其它干預方法,但針對使用其它干預方法的病例,臨床與指南的一致率相對較高。臨床一致性評價單位測試報告總結5.1王嘉璽(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鼻鼽治未病臨床驗證病例20例。一致性測試10項中一致率均為100%。“其他干預方法與干預方案”17例未用,使用的3例一致率100%。“中成藥”比較一致12例,一致率100%。所選20例病人門診、病房各占10例,男12例,女8例。為資料的完整及可信度,所選病例為近一年內就診的病人。從統計的信息資料中分析,與指南稍有不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中成藥”方面,這可能與各個醫院提供的中成藥品種不同、醫生的用藥經驗等有關,但大的原則和主要藥物組成基本是一致的,考慮到中成藥品種繁多,且指南不可能做到包羅一切,故本人無特殊修改意見,請指南工作組酌情考慮是否需要增加或修改中成藥。臨床使用率較低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其它干預方法與干預方案”方面,這可能與本科室尚未全面開展針灸、穴位貼敷等方法干預鼻鼽有關。綜上,我認為本指南與臨床的一致性較高,無需重大修改。5.2戈言平(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一致性測試10項中,僅“其它干預方法”一項存在1例不一致的情況,主要是由于該患者一直采用生理性海水進行鼻腔護理所致。其余9項一致率均為100%,提示從整體上看,本指南與臨床的符合度較高,可以進行推廣應用。另外,“干預原則”一項,對于“肺經伏熱質”人群,“干預原則”寫了“疏風清熱、消腫通竅”,對于“脾氣虛弱質”,寫了“健脾益氣”,這些與指南“調和陰陽、益衛固表、暢通鼻竅”在描述上存在一定出入,但應不違背“針對干預對象個體體質進行調理”的總原則,希望指南工作組對此進行考慮。“中成藥”一項,由于受到各家醫院采購藥物品種、醫生臨床用藥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使用的中成藥品種有所出入,但其藥物組成、基本功效基本一致,考慮主要與指南不可能做到包羅一切有關,如“肺經伏熱質”指南中建議“辛夷鼻炎丸”,本院則常用“鼻淵通竅顆粒、鼻康片”。5.3董紅軍(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一致性測試10項中,一致率均為100%。本研究單位所選的20個病例均為門診病人,由于我科對過敏性鼻炎處緩解期患者主要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故中成湯劑、中成藥等其它療法使用較少。從本單位應用“穴位貼敷法”治療過敏性鼻炎緩解期的成功經驗來看,指南對“穴位貼敷”這一干預方法的描述與臨床實際應用情況符合度較高。建議推廣使用。5.4彭鄭堅(南京市中醫院):首先,有關鼻鼽緩解期體質的判斷、干預原則及方法、中藥方劑及中成藥、其它干預方法、調攝患者自我調攝等方面,臨床病例與指南的一致性符合程度很高,說明該指南在臨床應用方面準確度高、實用性強。然后,對于“干預原則”方面,本單位研究小組人員多描述為“益氣固表”或“益衛固表通竅”等,這與指南“益衛固表、暢通鼻竅”基本一致,而指南中“調和陰陽”一句綱領性太強,具體到鼻鼽的治未病則顯得針對性不足,建議工作酌情考慮是否刪去。對中成藥和其它干預方法方面,本單位應用較少,故提供的資料相對不足。最后,在滿意度方面,醫師和患者均為100%,提示指南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傳媒職業學院《比較行政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二道區七校聯考2025屆初三1月第一次中考模擬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湛江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物理試題
- 首屆學生會成立大會流程
- 2025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合同
- 2025家具供貨合同模板
- 2025合同中的定金與訂金在房屋買賣協議中的法律效果差異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結構工程
- 2025勞動合同變更書模板
- 2025辦公室租賃合同協議書范本參考
- 國開電大 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 形考任務1答案
- 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資料管理標準表格
- 自動打標機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 社區零星維修工程投標方案(技術標)
- 動物免疫學疫苗與免疫預防
- 人文關懷護理課件胃鏡室
- 永椿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 800 噸鄰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系列產品、1500 噸 2,6- 二氟苯甲酰胺系列產品、500 噸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500 噸 3-氨基-2-溴-5-氟苯甲酸甲酯等產品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GB/T 21837-2023鐵磁性鋼絲繩電磁檢測方法
- 綠植租擺服務投標方案(完整技術標)
- 幼兒園故事課件:《小馬過河》
- 國家開放大學《教育學》形考論壇1-4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