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工程復習_第1頁
基礎工程復習_第2頁
基礎工程復習_第3頁
基礎工程復習_第4頁
基礎工程復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地基:一般而言,將承受建筑物各種作用的地層基礎:將建筑物與地基接觸的最下部分,也就是將建筑物的各種作用傳遞全地基的結構物地基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未經人工處理就可以滿足設計要求的地基稱為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層過于軟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質問題,需要經過人工加固或處理后才能修筑基礎,這種地基稱為人工地基。公路工程結構物及橋梁工程常用的基礎形式:淺基礎,深基礎和深水基礎深水基礎:水深超過5米以上,且不能采用一般的土圍堰,木板樁圍堰等防水技術施工的橋梁基礎。作用:要保證橋梁的地基與基礎滿足強度,剛度(變形),穩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就需要對其在各種工況條件下的多項指標進行驗算,而組成各種工況的基本要素就是作用。作用分為永久作用,可變作用,偶然作用。永久作用;可看成是不隨時間變化的荷載,如結構的自重,預加力荷載等荷載。可變作用:隨時間而變化,種類很多,如汽車荷載,人群荷載,風荷載,流水壓力等。作用標準值:是作用的基本代表值,相當于設計基準期內年最大荷載統計分布的特征值,可以取均值或某個分位置。作用準永久值,頻遇值:對于可變作用,在設計基準期內,作用準永久值取其超越的總時間約為設計基準期一半的作用值。作用準永久值等于標準值乘以準永久值系數。作用頻遇值取其超越的總時間約為設計基準期95%的作用值。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對應于橋涵結構或其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出現不適于繼續承載的變形或變為狀態。基本組合:為永久作用的設計值效應與可變作用設計值效應相組合。偶然組合:為永久作用標準值效應與可變作用某種代表值效應,一種偶然作用標準值效應相組合。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對應于橋涵結構或其構件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項限值的狀態。作用短期效應組合:為永久作用標準值效應與可變作用頻遇值效應相組合作用長期效應組合:為永久作用標準值效應與可變作用準永久值效應相組合最不利效應組合:就是組合起來的作用,應產生相應的最大力學效應。基礎工程設計計算的基本原則:(1)基礎底面的壓力小于地基承載力容許值(2)地基及基礎的變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3)地基及基礎的整體穩定性有足夠保證(4)基礎本身的強度,耐久性滿足要求。第二章天然淺基礎根據受力條件及構造可分為剛性基礎(也稱無筋擴展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兩大類。剛性基礎:當基礎圬工具有足夠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許應力大于由地基反力產生的彎曲拉應力和剪應力時,基礎懸出部分斷面不會出現裂縫,這時基礎內不需配置受力鋼筋,這種基礎稱為剛性基礎。P18剛性角:自墩臺身邊緣線處的垂線與基底邊緣線的連線間的最大夾角剛性基礎的特點是穩定性好,施工方便,能承受較大的荷載,缺點是自重大,并且持力層為軟弱土層時由于擴大基礎面積有一定限制,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或加固后才能采用,否則會因所受的荷載壓力超過地基強度而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地基承載力容許值的確定方法:(1)根據現場載荷試驗的p-s曲線確定(2)按地基承載力理論公式計算(3)按現行規范提供的經驗公式剛性擴大基礎的設計與計算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礎埋置深度的確定,剛想擴大基礎尺寸的擬定,地基承載力驗算,基底合力偏心距驗算,基礎穩定性和地基穩定相驗算,基礎沉降驗算。地基承載力驗算包括:持力層承載力驗算,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地基承載力容許值的確定。基礎沉降驗算包括:沉降量,相鄰基礎沉降差,基礎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而發生的傾斜等。第三章樁的施工方法種類較多,但基本形式為沉樁(預制樁)和灌注樁。沉樁:打入樁(錘擊樁),振動下沉樁,靜力壓樁。《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將打入樁及振動下沉樁均稱為沉樁。按樁的設置效應分類,根據成樁方法和成樁過程的擠土效應,將樁分為擠土樁,部分擠土樁和非擠土樁。按樁的承載性狀分類,1,豎向受荷樁:1)摩擦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基樁所發揮的承載力以側摩阻力為主時,統稱為摩擦樁。2)端承樁(也成為柱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基樁所發揮的承載力以樁底土層的抵抗力為主時,稱為端承樁或柱樁,按照我國習慣,端承樁是專指樁底支承在基巖上的樁,P74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工序:(1)準備工作:1,準備場地2,埋置護筒3,制備泥漿4,安裝鉆機或鉆架(2)鉆孔(3)清孔及裝吊鋼筋骨架(4)灌注水下混凝土P82正循環成孔:在鉆進的同時泥漿泵將泥漿壓進泥漿籠頭,通過鉆桿中心從鉆頭噴入鉆孔內,泥漿挾帶鉆渣沿鉆孔上升,從護筒頂部排漿孔排出至沉淀池,鉆渣在此沉淀池而泥漿仍進入泥漿池循環使用。反循環成孔:泥漿從鉆桿與孔壁間的環狀間隙流入孔內,來冷卻鉆頭并挾帶沉渣由鉆內腔返回地面的一種鉆進工藝。P82樁的吊運:樁吊運或堆放時的吊點或支點位置,是根據吊運或堆放時樁身產生的正負彎矩相等的原則確定的,這樣較為經濟。一般長度的樁,水平起吊采用兩個吊點,按上述原則吊點的位置應位于0.207L處,MA=MB=MAB=0.0214pl2。P94。插樁吊立時,常為單點起點,根據同樣原則,單吊點位置應位于0.293L處,MC=MCD=0.0429ql2。P94.對灌注樁的樁身質量判定,可分為四類,優質樁,合格樁,嚴重缺陷樁,不合格樁。工程上還習慣將上述四種判定類別按I類樁,ii類樁,m類樁,w類樁劃分。P105第四章單樁承載力容許值:是指單樁在荷載作用下,地基土和樁本身的強度和穩定性均能得到保證,變形也在容許范圍內,以保證結構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載。樁側摩阻力除與樁土間的相對位移有關,還與土的性質,樁的剛度,時間因素和土中應力狀態以及樁的施工方法等因素有關。影響樁側摩阻力的諸因素中,土的類別性狀是主要因素。在塑性狀態黏性土中打樁,在樁側造成對土的擾動,再加上打樁的擠壓影響會在打樁過程中使樁周圍土內孔隙水壓力上升,土的抗剪強度降低,樁側摩阻力減小。待打樁完成經過一段時間后,超孔隙水壓力逐漸消散,再加上黏土的觸變性質,使樁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抗剪強度不但能得到恢復,而且往往還可能超過其原來強度,樁側摩阻力得到提高。P109單樁軸向承載力容許值:指單樁在軸向荷載作用下,地基土和樁本身的強度和穩定性均能得到保證,變形也在容許范圍之內所容許承受的最大荷載,它是以單樁軸向極限承載力(極限樁側摩阻力與極限樁底阻力之和)考慮必要的安全度后求得。P--S曲線明顯轉折點法,在曲線上,以曲線出現明顯下彎轉折點所對應的荷載作為極限荷載。P112S--lgt(沉降速率法):將S--lgt線形由直線變為折線的那一級荷載定位該樁的破壞荷載,其前一級荷載即為樁的極限荷載。P112一般情況下,樁受軸向荷載作用后,樁相對于樁側土體作向下位移,土對樁產生向上作用的摩阻力,稱為正摩阻力,但當樁周土體因某種原因發生下沉,其沉降變形大于樁身的沉降變形時,在樁側表面將出現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稱其為負摩阻力。樁的負摩阻力能否產生,主要看樁與樁周土的相對位移發展情況。樁的負摩阻力產生原因有:1)在樁附近地面大量堆載,引起地面沉降;2)土層中抽取地下水或其他原因,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層產生自重固結下沉;3)樁穿過欠壓密土層(如填土)進入硬持力層,土層產生自重固結下沉;4)樁數很多的密集群樁打樁時,使樁周土中產生很大的超孔隙水壓力,打樁停止后樁周土的再固作用引起下沉;5)在黃土凍土中的樁,因黃土濕陷,凍土融化產生地面下沉。單樁,單排樁:是指在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平面上,由單根或多根樁組成的單根(排)樁的樁基礎。多排樁:指在水平外力作用平面內有一根以上的樁的樁基礎。為了計算方便,可根據樁與土的相對剛度將樁分為剛性樁和彈性樁。當樁的入土深度h>2.5/a時,樁的相對剛度小,必須考慮樁的實際剛度,按彈性樁計算。a稱為樁的變形系數,a=5:'四。一般情況下,橋梁樁基礎的樁多為彈性樁。當5EIh<2.5/a時,則樁的相對剛度大,可按剛性樁計算。群樁效應:摩擦型群樁基礎受豎向荷載后,由于承臺、樁、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樁側阻力、樁端阻力、沉降等性狀發生變化而與單樁明顯不同,這種群樁不同于單樁的工作性狀所產生的效應。第五章沉井基礎特點:埋深較大,整體性好,穩定性好,具有較大的承載面積,能承受較大的垂直和水平荷載。此外,沉井既是基礎,又是施工時的擋土和擋水圍堰結構物,其施工工藝簡便,技術穩妥可靠,無需特殊專業設備,并可做成補償性基礎,避免過大沉降,在深基礎或地下結構中應用較為廣泛,如橋梁墩臺基礎、地下泵房、水池、油庫、礦用豎井以及大型設備基礎、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物基礎等。缺點:但沉井基礎施工工期較長,對粉砂、細砂類土在井內抽水時易發生流砂現象,造成沉井傾斜;沉井下沉過程中遇到的大孤石、樹十或井底巖層表面傾斜過大,也將給施工帶來一定的困難根據“經濟合理,施工上可能”的原則,一般在下列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沉井基礎:上部荷載較大表層地基土承載力不足,擴大基礎開挖工作量大,以及支撐困難,而在一定深度下有較好的持力層,且與其他方案相比較為經濟合理在山區河流中,雖土質較好,但沖刷大,或河中有較大卵石不便樁基礎施工巖層表面較平坦且覆蓋層薄,但河水較深,采用擴大基礎施工圍堰有困難第六章人工地基:不能滿足建筑物要求,需要先經過人工處理加固,再建造基礎處理后的地基。地基處理是問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改善其變形性質或滲透性質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地基處理的目的是針對軟弱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產生的問題,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質,達到滿足上部結構對地基穩定和變形的要求,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強度,增大地基承載力,防止剪切破壞或減輕土壓力;改善地基土壓縮性質,減少沉降和不均勻沉降;改善其滲透性,加速固結沉降過程;改善土的動力特性,防止液化;消除或減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性質。軟土:是指沿海的濱海相、三角洲相、內陸平原或山區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澤相等主要有細粒土組成的土,具有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天然含水率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壓縮性高(a1--2>0.5MPa--1)和強度低的特點,多數還具有高靈敏度的結構性。軟土主要包括淤泥、淤泥質粘性土、淤泥質粉土、泥炭、泥炭質土等。淤泥:是指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5的黏性土;淤泥質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1.0的黏性土。軟土地基的沉降變形:主要部分為固結沉降、瞬時沉降、次固結沉降。砂墊層的質量的檢驗,可選用環刀取樣法或貫入測定法進行,采用應達到的干重度或貫入度作為控制指標。擠(振)密法適用條件對于不發生沖刷或沖刷深度不大的松散土地基(包括松散中、細、粉砂土,粉土,松散細粒爐渣,雜填土以及IL<1>孔隙比接近或大于1的含砂量較多的松軟黏性土),如其厚度較大,用砂墊層處理施工困難時,可考慮采用擠(振)密法,以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和增強抗液化能力。重錘夯實法適用條件:可用于處理離地下水位0.8m,飽和度在0.5以上,稍濕的黏性土、粉土、砂土、部分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和分層填土等地基,是一種淺層的地基加固方法。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強夯法加固機理:1)動力密實2)動力固結3)動力置換P254復合地基:廣義復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處理中部分土地得到增強或被置換,或在天然地基中設置加筋材料,加固區是由基體(天然地基土體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體)和增強兩部分組成的人工地基。復合地基的分類1、按增強體的方向分類(1) 豎向增強體復合地基:通常稱為樁體復合地基;(2) 橫向增強體復合地基:包括土工合成材料、金屬材料格柵等形成的復合地基。第八章濕陷性黃土:是黃土的一種,凡天然黃土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受水浸濕后,土的結構迅速破壞,發生顯著的濕陷變形,強度也隨之降低,稱為濕陷性黃土。自重濕陷性:黃土受水浸濕后,在上覆土層自重應力作用下發生濕陷的稱為自重濕陷性黃土。非自重濕陷性:在自重應力作用下不發生濕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發生濕陷的稱為非自重性濕陷黃土。黃土濕陷的原因:常由于管道或水池漏水、地面積水、生產生活用水等滲入地下,或由于降水量較大,灌溉渠和水庫的滲漏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引起的。但受水浸濕只是濕陷發生所需的外界條件,而黃土的結構特征及其物質成分是產生濕陷的內在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