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服藥技術_第1頁
煎藥服藥技術_第2頁
煎藥服藥技術_第3頁
煎藥服藥技術_第4頁
煎藥服藥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煎藥服藥技術主講人:林國清一、煎藥技術(一)煎藥的重要性1、湯劑使用頻率高;2、煎藥好壞與療效直接相關;3、煎藥正確與用藥安全密切相關(二)中藥煎煮的方法1、煎煮器具:很多,但歷來以陶瓷器皿中的沙鍋為佳(1)最佳器具:沙鍋、搪瓷器皿各種藥罐原理:導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不宜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保暖作用好價格實惠(2)不宜用的器皿:銅、鐵、錫、鋁等器皿原因:這些元素與藥液中的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輕者降低療效,重者產生毒副作用,如:鐵在煎煮過程中,易與藥材中所含鞣酸、甘類等成分起化學反應,生成一種不溶于水的鞣酸鐵及其他成分,使藥液變黑、變綠,又澀又腥,降低藥效,危害人體。2、煎前浸泡:原因:干燥品細胞壁及導管鄒縮,細胞液干涸;目的: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原理:大大促進細胞的膨脹破裂和有效成分的溶解釋放,不浸泡直接加熱會使藥物表面的淀粉及蛋白質凝固,妨礙有效成分的溶解;時間: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水:25-50°c為宜,不宜沸水3、煎煮用水,古代醫家十分重視,歷代方藥書中記載了許多煎藥用水如井水、甘瀾水等,現在一般認為新鮮清潔的自來水、井水。污染的水,反復煮沸或放置熱水瓶中較久的水不可用。4、煎藥用水量:水量適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藥液濃度及治療效果加水過少,不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過多,則藥液過多難于服完理論上:加水量=飲片吸水量+浸煎過程中蒸發量+煎煮后所得藥液量;實際應用:應根據湯藥的功用,患者的年齡、體質、飲片質地、輕重、劑量大小等適當增減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后,液面沒過飲片約2-3cm為宜芳香揮發之品及質地疏松的藥物,可以只淹沒藥物為度,質地堅硬需久煎的藥物,加水可比一般藥物略多。5、煎煮火候及時間:火候:指火力的大小與火勢的急慢。火候的控制:取決于不同藥物的性質和質地武火與文火的運用:一般先武后文,補益滋膩藥物宜文火久煎,貝殼、甲殼、化石及多數礦物藥宜文火久煎6、煎煮次數:一般一劑藥最少應煎兩次,實驗證明:煎煮三次有效成分亦較多,所以認為一劑藥應煎煮三次為宜。7、入藥方法:由于藥物的性質、性能、臨床應用及所需的煎煮時間不同,入藥方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兌服等(1)后下:芳香氣輕之品,如砂仁、沉香、薄荷;(2)先煎:1)礦物、貝殼類藥物:牡蠣、磁石、、珍珠母。2)有毒性藥物;川烏、附子、天南星等(3)包煎藥物:入鍋易變成糊狀或漂浮藥液面上不便于煎煮和服用的如車前子、蒲黃、海金沙、滑石粉、辛夷、旋伏花等(4)另煎藥物:貴重藥物如人參、西洋參、天麻(5)沖服:易溶及流汁性食物:芒硝、飴糖、蜂蜜、竹瀝,三七、羚羊角粉等(6)烊化:膠類藥物鹿角膠、阿膠、龜角膠等三、煎煮方法步驟:選擇煎藥器具將所煎煮的中藥材加入器具加干凈的水至器具中開火煎煮注意煎煮時間過濾藥液(選擇陶瓷或瓦罐)(注意先煎、后下等)9、幾個問題(1)機器煎煮中藥更符合衛生要求1)不銹鋼質輕、受熱快、耐酸、耐腐蝕、而且化學性質穩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