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15含解析_第1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15含解析_第2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15含解析_第3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15含解析_第4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15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4課時作業15題組一煉字題針對訓練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晚望[清]鄭珍向晚古原上,悠閑太古春。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題目:這首詩字面平易,卻實有刻煉之功。頷聯“收”“出”兩字以淺為深,用得很特殊。請說說這兩個字的妙處。答:…………………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詩歌語言中的“煉字”。考查的是兩個動詞,答題時要考慮兩字本身在詩歌中的含義,其次要考慮兩字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作用。答案:鳥兒隱沒于碧空之中,卻說被藍天白云收了進去;農人田間穿行勞作,卻說被翠綠的稻秧送了出來。一“收”一“出”,運用擬人手法,給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繪出一幅清爽明麗的春景圖。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酒泉子潘閬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題目:有人說“長憶西湖”的“憶”字是全詞的關鍵,請簡要分析。答:…………………解析:本題選材是宋代聞名詞人潘閬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本題考查“煉字”,屬常見題型。答題時先答出該字的意義,再結合詞句進行說明,最終總結該字的運用對情感抒發的作用。答案:一方面顯示西湖風景特別奇妙,令作者記憶猶新;另一方面,全詞圍繞“憶”綻開對西湖美景的描寫。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春風王安石一馬春風北首燕①,卻疑身得舊山川。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②頭野火煙。日借嫩黃初著柳,雨催新綠稍歸田。回頭不見辛夷③發,始覺看花是去年。【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時為遼國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筆花,又叫迎春花。題目:頷聯“陽浮樹外滄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答:…………………答案:春風吹拂,江面水波蕩漾;陽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遠眺水天相接處,陽光隨著波濤的涌動仿佛在漂移、游弋、升騰。“浮”寫出了春風、江水、陽光的融合,給予靜態的景象以動態的美感。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題目: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答:…………………答案:“穿”“數”描寫所涉及的對象都是詩人自己,“穿”描寫的是詩人獨自一人穿過樹林,“數”描寫的是詩人獨自一人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綜合全詩分析,“穿”“數”二字生動傳神地表現出詩人孤獨、孤獨、苦悶、無聊的心境。5.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碧湘門①陶弼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臺樹影間。天闊鳥行②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注】①碧湘門,即長沙(今屬湖南)城門。②行(hánɡ):行列。(1)這首詩最終一句哪一個字錘煉得最好?請簡要分析。答:…………………(2)有人評價這首詩“句句寫遠,卻又始終未著‘遠’字”。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結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簡要分析。答:…………………解析:(1)本題屬于煉字類題目。“地卑”即地勢低,“沉”,使動用法,使……沉沒。“沉”的主語是“江勢”,賓語是“山”。這樣,錘煉得好的字就是“沉”字無疑了。“沉”寫出了水勢之大,同時使景物具有動感。解答本題,可以從以下幾步入手:①理解該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③看該字的運用起了什么作用。(2)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第一句要抓住“煙”字。只有遠處之景、朦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煙似霧的不真實感。第三句要抓住“疑沒草”三字。“疑”為“懷疑”,明顯不是事實本身;“沒草”即“沒入草叢”,只有在天地相連之處,天空中鳥兒的行列才會給人這種“沒入草叢”的錯覺,所以第三句寫的也是遠景。答案:(1)“沉”字好。城門地勢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遠處的山巒沉沒似的。“沉”字寫出了水勢之大,既傳達了遠水浩茫給詩人的劇烈主觀感受,又恰當地把握住了描寫的分寸。(2)本詩首句寫長沙城內遠樹如煙,有如碧綠的水波。第三句寫寬闊的天空中,成行的鳥兒愈飛愈遠,仿佛就要沒入天際的草叢。這兩句寫的都是登樓所見到的遠景,卻又始終未著“遠”字。6.閱讀下面的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菩薩蠻舒亶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為情①,西江潮欲平。江潮簡潔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為情:何以為情,難為情。(1)“催”字在詞的前兩句中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答:…………………(2)這首詞在情與景的處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贊揚說“甚有思致”,請結合下片句子,談談你的理解。答:…………………解析:(1)“催”之急更見“留”之切,所以答題時可從與“留”的對比中去分析其表達效果。(2)從情與景的關系上去分析,一是要寫出詞作表達的感情,二是要寫出這一感情是如何通過寫景表達出來的,要突出其“思致”。答案:(1)“催”字表現擊鼓開船,督促離人上船動身;而“留”字表現樓上把酒話別,難舍難分。同一時間,不同地點,一“催”一“留”,顯明的對比把將別而又不忍離別的情景襯托得特別劇烈。(大意對即可)(2)江潮來去簡潔,友人一別難相逢。飲盡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飲。(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載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復送君歸來”)借江潮抒別情,那茫茫的江潮好像融匯著詞人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浩渺的情思。從將別想到別后,筆意拓展,以問句結尾,表達了作者與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寄予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長。(大意對即可)7.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春雪(唐)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兩首詩在煉字上都很見功夫,請從兩詩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各自的妙處。答:…………………答案:韓詩:“驚”字,表現了作者初見草芽時的驚異與喜悅。(或:“嫌”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雪,暗寫人,表達了盼春早來的急迫之情。)高詩:“醉”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楊柳,暗寫詩人,表現了對春天美景的沉醉。(或:“忙”字,表現了兒童急迫的心情,同時也描繪了一群兒童放風箏的喧鬧場面;“拂”字表現了楊柳枝條的柔媚多姿。)8.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有人說詩中有三個字是全詩的關鍵,你認為是哪三個字?請填在橫線上。答:…………………解析:要先把握全詩的內容,讀完全詩會發覺,二、三、四句的內容都是“不系船”導致的結果,自不待言,“不系船”三字是全詩的關鍵。答案:不系船。9.閱讀下面的宋詞,依據提示,然后回答問題。好事近①陸游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紅蓼,映一蓑新綠。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詞寫于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奇妙之處。答:…………………解析:“兩岸白紅蓼,映一蓑新綠”:“”是一種生在淺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種水邊生長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紅”,色調明麗,相映成趣,勾畫出一幅恬美幽靜、令人心醉的美景圖。“蓑”比方為新綠,新穎 新穎;“映”字體物精妙,令人怡悅。答案:“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紅蓼相襯托,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調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題組二煉句題針對訓練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歲暮歸南山①孟浩然北闕②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③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注】①該詩寫于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考進士落第之后。②北闕:指帝宮。③青陽:指春天。結合全詩,簡要賞析“松月夜窗虛”的妙處。答:…………………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歌語言的賞析。重點考查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答題模式是先寫景,后析情,最終總結:情景交融,韻味悠長。答案: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松間明月照著我的窗臺,一切是那么空寂!),該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寫綿長不盡之愁,以景結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語意雙關),韻味悠長。11.閱讀下面的詩,然后回答問題。與胡興安夜別何遜居人①行轉軾②,客子暫維③舟。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路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興安。②行轉軾:將要掉轉車回去。③維:拴、系。(1)詩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達效果。請結合全詩分析。答:…………………(2)本詩的頸聯歷來為人稱道。有人說它所寫為眼前實景,也有人認為是聯想之景。請談談你的看法。答:…………………解析:詩以對舉開頭,一句寫“居人”,一句寫“客子”,簡潔而生動地白描出一幅將別未別、兩情依依的水邊送別圖,包含了豐富的情節和難以言傳的深情。一、二句是兩面分寫,三、四句將兩面合寫,五至八句盡吐自己的羈愁離恨。前兩層皆為此蓄勢,其重點明顯在第三層,抒發對離別之人的日后思念之情。答案:(1)離別之際,詩人強顏歡樂(苦笑),這是以“笑”襯(寫、表現)“愁”。寫出詩人不忍分別的心情。(2)寫眼前實景:頸聯(五、六句)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夜色圖。露水無情地浸濕了寒塘邊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著澄澈的水流,是詩人夜別之時眼前所見之景,渲染了凄清悲涼的離別氛圍。寫聯想之景:頸聯寫詩人想到自己與友人離別后,在凄清的夜晚,冷月之下孤獨艱難前行,路邊寒塘的冷草被露水浸濕,月亮映照著澄澈的水流,是詩人聯想之景,表達了詩人孤獨惆悵的情懷。12.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涼爽。(1)詩的第三聯精妙傳神,請加以賞析。答:(2)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解析:(1)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實力。答題時要明確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種手法體現在何處。因為晴天無雨,夏夜無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當為比方;“雨”是因“風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2)閱讀這首詩后不難看出,這首詩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首聯寫海天、山、川,為遠景,仰視和遠眺之景;頷聯寫城中燈火和水中星河,頸聯寫古木、平沙,兩聯為近景,俯視之景。以上三聯所寫景物,皆望中所見,均為傍晚時分(夕)的景物。尾聯由所望的“夕”景生發感想,邀請摯友來此“消暑”。答題時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對全詩的每一聯進行簡潔分析,點明各聯跟“夕”或“望”的關系即可。答案:(1)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借助聯想和想象,運用新穎 的比方,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涼爽美麗的風光,意境高妙。(2)示例一: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覆蓋在“夕”字之中。正因為身處“夕”中的江樓能夠消暑,故作者在尾聯向摯友發出邀請,回應題中“招客”。示例二: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遠眺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耀,都是俯視之景;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摯友發出邀請。1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送魏二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詳細分析。答:…………………解析:詩的前半部分寫實景,后半部分寫虛擬想象的情景,用“憶”字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摯友夜泊瀟湘,孤月高照,行人難眠。即使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聲闖入夢境,因而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亮)、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境。詩人借助想象,擴大意境,“代為之思,其情更遠”。答案: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14.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嚴鄭公①宅同詠竹(唐)杜甫綠竹半含籜②,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③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注】①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國公。②籜(tuò):筍殼。③帙:包書的布套。請賞析“色侵書帙晚”一句。答:…………………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的實力。“色侵書帙晚”一句是描寫竹影的,句中“侵”與“晚”最具特色,“侵”寫出竹影隨光線移動漸漸擴大之態,“晚”也是側重于光線之暗,是竹影使人產生的錯覺。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侵”字寫出了竹影移動擴大的漸進過程。“晚”字則寫出了竹影給人帶來的時間錯覺。1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追悼①(清)吳偉業秋風蕭索響空幃,酒醒更殘淚滿衣。辛苦共嘗偏早去,亂離知否得同歸。君親有愧吾還在,生死無端事總非。最是難過看稚女,一窗燈火照鳴機。【注】①順治四年(1647),吳偉業剛經驗易代之痛,又逢妻子去世,國仇家恨集于一身,內心無比哀思,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題目:吳偉業的詩一般造語整飭,辭藻華麗,本詩有無此特點?請簡要分析。答:…………………答案:本詩沒有這個特點。全詩平平道來,淺淺寫出,不用典故,不假辭藻,以極淺易的語言表現出了極深厚的感情。題組三綜合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6~17題。歸嵩山作王維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緊扣題目中的“歸”字,描寫詩人歸隱動身時的情景和車馬的動態,說明詩人心態閑適。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詩人自己歸隱看法堅決,示意對現實政治悲觀厭倦的歸隱緣由。C.“閉關”既指關門的動作,也含閉門謝客之意,以此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要與俗世隔絕。D.讀完全詩,可隱隱觸摸到作者感情的微小改變: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安靜澹泊。解析:B項,不能體現歸隱看法的堅決,“流水”句體現“一去不返”的看法。答案:B17.蘇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請結合頸聯分析這一特征。答:…………………答案:①這兩句描寫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圖:荒蕪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②這幅圖以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征的意象,體現了黯淡、凄涼的色調之美。畫面感突出,層次顯明。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8~19題。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①。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②。陣解星芒盡③,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橋:位于唐代長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辭漢月:指離開京城。天驕,指匈奴,這里指敵人。③星芒盡:指斗爭結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18.下列對這首詩相關內容和藝術手法的鑒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寫戰馬飛奔出渭橋,風馳電掣,既說明兵強馬壯、軍隊士氣旺盛,又渲染了軍情急迫的驚慌氣氛。B.頷聯并沒有干脆描寫戰場廝殺場景,在“彎弓”“插羽”之間就快速結束了斗爭,照應了首聯的內容。C.頸聯描寫“破天驕”的景象,斗爭結束后,敵軍營寨空無一人,驚慌氣氛消逝,烘托出斗爭的悲壯慘烈。D.尾聯是說軍隊凱旋后只有像霍嫖姚這樣的大將才能被繪像于麒麟閣,“獨有”二字略有諷刺當政者之意。解析:C項,頸聯描寫的景象并沒有“烘托出斗爭的悲壯慘烈”,而是表現了將士們神勇無比,敵人不堪一擊。答案:C19.作者采納哪些手法塑造將士們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答案:①側面描寫。首聯寫奔馳的駿馬、催馬前進的鞭聲,從側面烘托將士們斗志昂揚、殺敵心切的形象特點。②細微環節描寫(動作描寫)。頷聯通過彎刀搭箭的細微環節描寫(動作描寫),表現將士們的神勇無敵。③用典。尾聯用霍去病建功立業的典故突出將士們報效國家的英雄主義氣概和獻身精神。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0~21題。滿庭芳·夏日溧水①無想山作[宋]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②,飄流瀚海③,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注】①溧水,今江蘇省縣名,周邦彥貶任溧水縣令,本篇為此間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時飛,秋社時歸去。故稱。③翰海:沙漠。這里泛指遙遠、荒僻的地方。2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闋一、二句用詞新穎 ,“老”寫出雛鳥在風雨中羽毛漸豐,歷練成長的過程;“肥”寫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潤,圓潤飽滿的形態,富有動感。B.“新綠濺濺”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既描繪了溪水襯托碧樹的綠意,又仿佛能夠聽到流水聲的悅耳潺潺。C.“歌筵畔”一句寫出詞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短暫入眠,體現他放達樂觀,不畏愁苦的心情。D.上闋“憑闌久”句承上,意謂上述景物,均是憑欄遠眺時所見。“黃蘆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之句,點出自己的境況與被貶謫的白居易相像。解析:C.應是“體現他有著擺脫不了的愁苦”。答案:C21.下闋措辭宛轉,情感曲折多變。結合詞句,對此加以分析。答:…………………答案:下闋情感曲折多變,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寫出多年宦海漂流,無處寄身的愁苦;“且”字宛轉地寫出作者尋求短暫的解脫,借酒澆愁,遺忘身外的功名利祿,“不堪聽”義進一步寫出江南游子聽聞管弦絲竹引起的傷感,最終“先”“容”又是權宜之計,姑且借醉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