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_第1頁
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_第2頁
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_第3頁
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_第4頁
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華東師范大學學生(研究生)工作處華東師范大學學生職業發展中心2022年

12月目錄摘要............................................................3數據說明............................................................4一、

數據來源

.................................................4二、

報告數據計算

.............................................4(一)

計算公式..............................................4(二)

統計范圍..............................................4第一部分

畢業生基本情況.............................................5一、

畢業生生源情況

...........................................5(一)

全日制畢業生生源情況..................................5(二)

非全日制畢業生生源情況................................6二、

畢業生就業情況

...........................................7(一)

全日制畢業生就業情況..................................7(二)

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情況................................8第二部分

全日制畢業生去向分析......................................10一、

就業地域分析

............................................10(一)

總體情況.............................................10(二)

主要城市分布.........................................11(三)

重點區域分布.........................................12二、

就業行業分析

............................................16三、

升學情況分析

............................................19(一)

境內升學.............................................19(二)

境外留學.............................................20四、

未就業分析

..............................................22五、

特色去向分析

............................................22(一)

教育-學歷類行業......................................22(二)

選調生...............................................23(三)

重點企業.............................................24第三部分

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分析.....................................27一、

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分析

....................................27二、

用人單位性質分析

........................................27三、

用人單位地域分析

........................................28四、

用人單位行業分析

........................................291

/

55第四部分

就業質量評價與反饋.......................................31一、

畢業生求職過程

..........................................31二、

畢業生擇業因素分析

......................................31(一)畢業生擇業重視因素...................................31(二)畢業生擇業成功影響因素...............................32(三)畢業生擇業信息來源...................................33(四)就業崗位與專業相關度.................................34三、

畢業生滿意度分析

........................................34(一)就業滿意度調查.......................................34(二)就業服務工作滿意度調查...............................34四、

雇主評價分析

............................................35(一)雇主對畢業生滿意度情況...............................35(二)雇主對就業服務工作評價情況...........................36第五部分

2022屆畢業生就業工作舉措

................................37一、

深化保障機制,強化責任擔當

..............................37二、

拓展就業渠道,精準推送信息

..............................37三、

全員生涯覆蓋,提升指導水平

..............................38四、

強調價值引領,培養家國情懷

..............................39五、

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培養就業聯動

..........................39附錄

1

全日制畢業生生源地分省統計

.................................41附錄

2

全日制畢業生分院系畢業去向落實率統計

.......................43附錄

3

本科(非公費師范生)分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統計

.................46附錄

4

全日制畢業生就業地域統計

...................................49附錄

5

本科(非公費師范生)分院系升學統計

...........................51附錄

6

畢業生(全日制)至全球

200強高校留學統計

...................522

/

55摘要華東師范大學是由國家舉辦、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先后進入“211工程”、“985

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A

類行列。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大學,學校秉承“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的大學理想,堅守立德樹人初心使命,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

2022

屆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促進

2022屆畢業生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壓實責任,協同推進。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標。截至

8

月31

日上報教育部時間,我校

2022

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

94.70%,超過上海高校、上海學術研究型高校平均水平。截至10月31日,我校2022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

95.37%,其中全日制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

95.08%,非全日制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6.74%。學校高度重視選調生就業引導,2022屆選調生就業122人,持續向基層輸送優秀人才。2022屆畢業生就業行業方面,全日制畢業生有2220人進入教育-學歷類

行1業,568

人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升學方面,境內升學的畢業生有

1124

人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04人被C9高校錄??;境外留學的畢業生有159人進入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50強高校,占境外留學畢業生總數的46.09%。學校積極做好畢業生招聘服務。2021-2022學年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宣講活動540場,

5304家單位通過就業信息網發布招聘信息,提供約83萬余個崗位,企業微信推送職位信息人次達70萬余人次,微信公眾號累計推送1452條,閱讀量超過104萬人次?!度A東師范大學

2022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分別由畢業生基本情況、全日制畢業生去向分析、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分析、就業質量評價與反饋、就業工作舉措等五部分組成。報告編輯和數據整理工作由學生職業發展中心承擔,經學生(研究生)工作處審核,校黨委常委會審定后正式發布。1教育-學歷類指學前、初、中、高等教育單位,教育-培訓類指非學歷教育的培訓單位。3

/

55數據說明一、

數據來源本報告中,畢業生就業去向、用人單位招聘及畢業生就業調研數據均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學生就業數據庫,統計時間截止日期為2022年10月31日,統計對象為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畢業年月自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含非全日制和結業生,不含港澳臺學生、留學生)。二、

報告數據計算(一)

計算公式1.

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升學人數+就業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2.

畢業生升學率=

升學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3.

畢業生待就業率=(簽約中人數+求職中人數+擬參加公招考試人數+擬創業人數+擬應征入伍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4.

畢業生暫不就業率

=

(擬升學人數+擬出國出境人數+其他暫不就業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二)

統計范圍本報告所涉及“畢業生升學”,包括以下情況:①境內升學;②境外留學。本報告所涉及“畢業生就業”,包括以下情況:①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或合同就業;②自主創業;③靈活就業。本報告所涉及“畢業生待就業”,包括以下情況:①簽約中;②求職中;③擬參加公招考試;④擬創業;⑤擬應征入伍。本報告所涉及“畢業生暫不就業”,包括以下情況:①擬升學;②擬出國出境;③其他暫不就業。對于畢業生整體畢業去向落實率、各院系畢業去向落實率、各學科畢業去向落實率、各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的分析均以相應范圍內的畢業生作為基數進行分析。后續就業情況分析中,對于就業行業和就業地區的分析,本報告只選取全日制畢業生協議與合同就業類別的情況。4

/

55第一部分

畢業生基本情況一、

畢業生生源情況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共計9251人。其中全日制畢業生7624人,占比82.41%;非全日制畢業生1627人,占比17.59%。表1-1

畢業生生源情況全日制比例(%)非全日制比例(%)學歷本科碩士博士狀態人數347510人數-畢業結業畢業結業畢業結業37.56%0.11%---34021136.77%0.1237%3.09%0.13%-701257.58%0.27%-總計762482.41%162717.59%(一)

全日制畢業生生源情況在全日制畢業生中,本科3485人,占45.71%,碩士3413人,占44.77%,博士726人,占9.52%。從性別結構看,男生2603人,占比34.14%,女生5021人,占比65.86%。分學歷來看,本科男生占比

32.11%,女生占比

67.89%;碩士男生占比

32.32%,女生占比67.68%;博士男女比例較為均衡,男生占比52.48%,女生占比47.52%。5

/

55表1-2

全日制畢業生性別情況男女學歷人數比例(%)32.11%32.32%52.48%34.14%人數比例(%)67.89%67.68%47.52%65.86%本科碩士博士總計111911033812366231034526035021從生源結構看,全日制畢業生來自

31個?。ㄗ灾螀^、直轄市)。生源人數較多的省份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其中上海生源占11.87%,江蘇生源占9.88%,浙江生源占8.92%。全日制畢業生生源地分省統計詳見附錄1。表1-3

全日制畢業生生源地情況本科碩士博士總計地區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總計1618

46.43%

1665

48.78%3072909942.29%

3590

47.09%39.94%

2166

28.41%13.64%

1446

18.97%74789322721.43%

1129

33.08%25.62%6.51%45416513.30%4.83%304.13%4225.54%3485

100.00%

3413

100.00%

726

100.00%

7624

100.00%(二)

非全日制畢業生生源情況我校2022屆非全日制畢業生共1627人。其中,碩士1615人,博士12人。在性別比例上,男生621人,女生1006人,男女比例約為4:6。生源分布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東部地區共876人,占比53.84%。6

/

55表1-4

非全日制畢業生學歷性別情況男女學歷人數6138比例(%)37.96%66.67%38.17%人數10024比例(%)62.04%33.33%61.83%碩士博士總計6211006二、

畢業生就業情況截至2022年10月31日,我校2022屆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5.37%,其中全日制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5.08%,非全日制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6.74%。(一)

全日制畢業生就業情況全日制畢業生中本科畢業人數3485人,分布于78個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94.66%;碩士3413人,分布于167個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95.58%;博士726人,分布于105個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94.77%。少數民族畢業生總數547人,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0.49%。全日制畢業生分院系畢業去向落實率統計詳見附錄2。表1-5

全日制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學歷本科碩士博士總計就業人數

畢業人數

畢業去向落實率329932626883485341372694.66%95.58%94.77%95.08%724976247

/

55我校2022屆畢業生中,5203人去向類別為協議與合同就業,占比71.78%。本科(非公費師范生)境內升學和境外留學合計比例為43.66%。86.38%的碩士及91.87%的博士選擇協議與合同就業。本科(非公費師范生)分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統計詳見附錄3。表1-6

全日制畢業生分類型去向類別情況本科本科碩士博士去向類別(公費師范生)(非公費師范生)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協議與合同就業37799.47%

1211

38.99%

2948

86.38%66791.87%境內升學境外留學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未就業-2----1049

33.77%175365.13%1.05%2.96%0.06%4.42%000.00%0.00%2.75%0.14%5.23%0.53%30735129.88%11.30%0.06%5.99%---101220118615138總計379

100.00%

3106

100.00%

3413

100.00%

726

100.00%(二)

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情況非全日制畢業生中碩士畢業人數

1615

人,分布于

9

個一級學科(5

個學科門類/5個學科群),27個專業,就業人數1562人,畢業去向落實率96.72%。博士畢業人數12人,集中在教育學科,2個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為100%。非全日制少數民族畢業生總數143人,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7.90%。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為協議與合同就業,共

1567人,占非全畢業生總人數的96.31%。行業分布方面,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行業

主要分布在教育-學歷類(50.67%)、2信息技術(27.31%)、金融(6.64%)、公共管理(4.21%)等行業。2此處就業行業分析只選取畢業生協議與合同就業類別。8

/

55表1-7

非全日制畢業生去向情況碩士博士去向類別人數15551比例(%)96.28%0.06%人數12-比例(%)協議與合同就業境內升學境外留學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未就業100.00%-20.12%--20.12%--20.12%---533.28%-總計1615100.00%12100.00%9

/

55第二部分

全日制畢業生去向分析3一、

就業地域分析4(一)

總體情況我校

2022

屆畢業生在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境外地區就業人數分別為4350人(83.61%)、268人(5.15%)、527人(10.13%)、40人(0.77%)、18人(0.35%)。表2-1

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就業地區東部本科120758碩士263911517121博士50495合計(比例%)4350(83.61%)268(5.15%)中部西部3091247527(10.13%)40(0.77%)東北7境外221418(0.35%)總計158829486675203(100.00%)在畢業生前往就業的省份中,上海有2977人,占就業人數的57.22%。畢業生就業數量在100人以上的省份還有:浙江(397人,7.63%)、廣東(311人,5.98%)、江

蘇(304人,5.84%)、福

建(114人

,2.19%)、四

川(106人

,2.04%)、北京(105人,2.02%),可以看出我校畢業生的主要去向仍集中于東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區域。全日制畢業生就業地統計詳見附錄4。東部地區是我校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地區,從行業上看,有37.77%的畢業生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23.49%的畢業生進入信息技術行業。3

本部分討論對象為全日制畢業生,如涉及畢業生的表述,僅指全日制畢業生。4全日制畢業生就業地域的分析,本報告只選取協議與合同就業類別,合計5203

人。10

/

55表2-2

畢業生在東部地區就業的主要行業行業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人數

比例(%)1643102234137.77%23.49%7.84%公共管理2465.66%(二)

主要城市分布畢業生就業人數排名前10

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北京、成都、南京、重慶、寧波、廈門,共計3977人,占就業人數的76.44%。表2-3

畢業生就業城市分布城市人數比例(%)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蘇州市北京市成都市南京市重慶市寧波市廈門市其他297757.22%229203109105804.40%3.90%2.09%2.02%1.54%1.38%1.36%1.29%1.23%23.56%100.00%7271676412265203總計11

/

552022年非上海生源在上海就業人數為2455人,同比增加71人,增幅2.98%,連續兩年增加。其中,本科畢業生在上海就業人數為630人,同比減少15人,減幅2.33%。(三)

重點區域分布1.

長江三角洲區域5我校共有

3746

名畢業生赴長江三角洲區域就業,占就業總人數的

72.00%。其中,本科

1061

人,占本科就業總人數的

66.81%,碩士

2244

人,占碩士就業總人數的66.12%,博士441人,占博士就業總人數的76.12%。從行業上看,有1297人選擇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在赴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就業人數中占34.62%,932

人進入信息技術行業,占

24.88%,318

人進入金融行業,占

8.49%,202

人進入公共管理行業,占5.39%,201人進入生物化工醫藥,占5.37%。表2-4

長江三角洲區域就業人數學歷人數本科1061碩士2244博士441總計3746比例(%)66.81%66.12%76.12%72.00%表2-5

長江三角洲區域主要就業行業行業人數比例(%)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129793231820220134.62%24.88%8.49%5.39%5.37%公共管理生物化工醫藥5長江三角洲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12

/

552.

粵港澳大灣區62022

屆畢業生中共有

308

人赴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占畢業生就業總人數的5.92%,同比增加122%(169人)。其中,本科58人,占本科就業總人數的3.65%,碩士223人,占碩士就業總人數的7.56%,博士27人,占博士就業總人數的4.05%。從行業上看,有

211

人選擇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在赴粵港澳大灣區的就業人數中占68.51%,46人選擇進入信息技術行業。表2-6

粵港澳大灣區就業人數學歷人數本科58碩士223博士27總計308比例(%)3.65%7.56%4.05%5.92%表2-7

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就業行業行業人數比例(%)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公共管理建筑房地產金融21146868.51%14.94%2.60%2.27%2.27%773.

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7赴京津冀地區就業的

2022

屆畢業生共有

136

人,占就業總人數的

2.61%。其中,本科31人,占本科就業總人數的1.95%,碩士80人,占碩士就業總人數的2.71%,博士25人,占博士就業總人數的3.75%。從行業上看,有36人選擇6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惠州、東莞、中山、江門。7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13

/

55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在赴京津冀地區的就業人數中占26.47%,33人選擇進入信息技術行業,占24.26%;14人選擇進入公共管理行業,占10.29%。表2-8

京津冀地區就業人數學歷人數本科31碩士80博士25總計136比例(%)1.95%2.71%3.75%2.61%表2-9

京津冀地區主要就業行業行業人數比例(%)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36331426.47%24.26%10.29%公共管理4.

長江經濟帶8我校共有4115名2022屆畢業生赴長江經濟帶就業,占就業總人數的79.09%。其中,本科

1214

人,占本科就業總人數的

76.45%,碩士

2409

人,占碩士就業總人數的81.72%,博士492人,占博士就業總人數的73.76%。從行業上看,有1513人選擇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在赴長江經濟帶就業人數中占

36.77%,948人選擇進入信息技術行業,占23.03%,324人選擇進入金融行業,占7.87%。表2-10

長江經濟帶就業人數學歷人數本科1214碩士2409博士492總計4115比例(%)76.45%81.72%73.76%79.09%8長江經濟帶: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9

省,上海、重慶2

市。14

/

55表2-11

長江經濟帶主要就業行業行業人數比例(%)36.77%23.03%7.87%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1513948324258214公共管理生物化工醫藥6.27%5.20%5.

一帶一路沿線省份9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共有4227名畢業生就業,占就業總人數的81.24%。其中,本科

1383

人,占本科就業總人數的

87.09%,碩士

2411

人,占碩士就業總人數的81.78%,博士433人占博士就業總人數的64.92%。從行業上看,有1672人選擇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在赴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就業人數中占

39.56%,964

人選擇進入信息技術行業,占22.81%,324人選擇進入金融行業,占7.67%。表2-12

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就業人數學歷人數本科1383碩士2411博士433總計4227比例(%)87.09%81.78%64.92%81.24%表2-13

一帶一路沿線省份主要就業行業行業教育-學歷類人數1672964比例(%)39.56%22.81%7.67%信息技術金融3249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重慶。15

/

55公共管理2232015.28%4.76%生物化工醫藥二、

就業行業分析10我校2022屆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較為廣泛,分布于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等十余個行業內。就畢業生總體而言,從事教育-學歷類行業所占比重最大,達42.67%,其次為信息技術行業,占比為20.18%。表2-14

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行業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人數22201050357比例(%)42.67%20.18%6.86%公共管理生物化工醫藥商務服務裝備制造批發零售文化體育其他3506.73%2294.40%1893.63%1522.92%1092.09%1052.02%4428.50%總計5203100.00%10就業行業分析,本報告只選取畢業生協議與合同就業類別,合計5058人。16

/

552022屆本科畢業生(非公費師范生)就業行業分布較為均衡,教育-學歷類(25.19%)、信息技術(24.44%)、金融(9.17%)、商務服務(7.43%)、公共管理(6.28%)等各占一定比例。表2-15

本科(非公費師范生)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行業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人數30529611190比例(%)25.19%24.44%9.17%商務服務公共管理裝備制造生物化工醫藥批發零售其他7.43%766.28%544.46%504.13%504.13%179121114.78%100.00%總計碩士畢業生從事教育-學歷類行業的占比最高,為35.96%,其次為信息技術(24.36%)、公共管理(8.85%)、金融(8.28%)等。相較本科生而言,碩士研究生在教育-學歷類行業就業的比例更高。表2-16

碩士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行業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公共管理金融人數1060718比例(%)35.96%24.36%8.85%2612448.28%生物化工醫藥1133.83%17

/

55商務服務裝備制造專業技術服務建筑房地產批發零售其他94863.19%2.92%652.20%571.93%571.93%19329486.55%總計100.00%博士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相較于本科和碩士而言更加集中,教育-學歷類行業占比達

71.81%,其中

464

人進入高等院校。同時,部分博士畢業生進入生物化工醫藥(9.90%)、信息技術(5.40%)等行業。表2-17

博士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行業教育-學歷類生物化工醫藥信息技術科學研究公共管理裝備制造專業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類其他人數47966363313126比例(%)71.81%9.90%5.40%4.95%1.95%1.80%0.90%50.75%176672.55%總計100.00%18

/

55三、

升學情況分析112022屆畢業生境內升學人數為1224人,與2021屆保持一致;境外留學人數345人,同比減少13人。(一)

境內升學2022

屆畢業生中境內升學共

1224

人,其中

1124

人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中華東師范大學691人

),45人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1人進入中國科學院。表2-18畢業生升學院校類型分布升學院校類別本科960601碩士16490合計1124691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華東師范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科學院401930524452134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共有304位畢業生進入C9高校,占升學畢業生的24.84%,其中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五所高校錄取我校2022

屆畢業生人數在20人以上。表2-19畢業生升學至C9高校統計C9

高校復旦大學本科90碩士186合計10876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702943311升學情況含境內升學、境外留學。本科畢業生分院系升學統計見附錄5。19

/

55南京大學浙江大學2525158554-3030198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

境外留學2022

屆畢業生有

345

人選擇境外留學,留學人數較多的國家(地區)分別是英國(93人,26.96%)、中國香港(81人

,23.48%)、美

國(60人

,17.39%)。表2-20

境外留學國家(地區)分布境外留學國家(地區)本科8678572511116碩士7合計93英國中國香港美國381360新加坡126法國314日本314德國410其他國家或地區351247境外留學的畢業生有

159

人進入

202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50

強高校,占比46.09%,同比增加20人,其中本科155人,碩士4人;有261人進入排名200強高校,占比75.65%。我校畢業生至全球200強高校12境外留學統計詳見附錄6。12

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2)。20

/

55表2-21

至全球50強高校留學統計學校本科27232318107碩士-總計27242319108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1-倫敦大學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1-愛丁堡大學1-南洋理工大學77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曼徹斯特大學6-65-55-5紐約大學5-5魯汶大學(荷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帝國理工學院21-3222-22-21-11-1東京大學1-1華盛頓大學1-1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麥吉爾大學1-11-1墨爾本大學1-1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1-11-11-1佐治亞理工學院總計1-1155415921

/

55四、

未就業分析2022屆畢業生中共有375名同學未就業,約占畢業生總數的4.92%。其中,3.23%的畢業生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1.69%的畢業生暫無就業意愿選擇不就業。表2-22

未就業類別情況統計去向類型待就業未就業類別本科

碩士

博士

總計

合計比例求職中擬參加公招考試簽約中47315674919-1821328230163.23%1.69%擬應征入伍擬創業1--1-1擬升學7674-809暫不就業擬出國出境其他暫不就業2-1991240五、

特色去向分析(一)

教育-學歷類行業我校2022屆畢業生共有2220名進入教育-學歷類行業,占比42.67%。從就業單位類別上看,本科、碩士主要在中學就業,博士則集中在高校就業。從就業地域分布看,畢業生主要集中在上海、廣東、浙江、江蘇,人數分別為860、211、209、187,分別占本行業總人數的38.74%、9.50%、9.41%、8.42%。22

/

55表2-23畢業生在教育-學歷類行業就業情況本科碩士博士總計教育層次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高校高中初中中職小學幼教特教總計3336816884.85%54.04%24.67%1.17%7.78%5.43%2.06%1284912921112.08%46.32%27.55%1.04%464996.87%6258684661928.15%39.10%20.99%0.86%1.88%61.25%--53999.34%--152506.85%37131.23%---2.25%14262.45%-401.80%681100.00%

1060100.00%479100.00%2220100.00%我校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工作的2022屆畢業生有625人,其中博士464人,碩士128人。在這些畢業生中,有260人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就業,博士有191人,占博士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就業人數的41.16%。表2-24

博士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人數統計類別人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3556(二)

選調生2022年,我校選調生就業人數為122人,分布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本科19人,碩士97人,博士6人。23

/

55圖2-1

選調生地區分布(三)

重點企業我校2022屆畢業生進入企業就職的共有2487人,同比增加116人。進入世界500強企業13的有568人,占企業就職總人數的22.84%,同比增幅近四成。其中,就業人數達到

10

人及以上的企業有華為、阿里巴巴、中國電信、騰訊、上海汽車等17家企業。表2-25

畢業生在500強企業就業情況(10人及以上)單位名稱阿里巴巴華為本科

碩士

博士

總計107643228171754634騰訊513

500

強企業名錄參考“2022

年財富世界500

強排行榜”。24

/

55中國電信英特爾21-10249121-----1-----3226242222201916161514121010上海汽車中國建筑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中信小米1415771571312671011847772109微軟1京東372022屆畢業生中有1050人進入信息技術行業,比去年增加207人,非世界500強中就業人數超過10人的企業有字節跳動、美團、中興通訊等企業。表2-26

畢業生在信息技術行業就業情況(非世界500強,10人及以上)單位名稱字節跳動美團本科134碩士51282919126博士總計64-1---42-33嗶哩嗶哩攜程433524拼多多416中芯國際中興通訊超微半導體2125310-1010此外,我校畢業生積極投身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協同國家發展戰略。有43名2022屆畢業生赴中國航天科技、國家電網、中國電子科技、中25

/

55國石化、中國交通建設、中國兵器裝備、中國船舶、中國電力建設、中國能源建設、中國石油、中國鐵路、中國兵器工業、中國電子信息、中國航空工業、中國航天科工、中國核工業、中國石油化工、中國鐵建、中國稀土、中國中鐵等航空航天、能源、電力電網、軍工、交通、制造領域就業。26

/

55第三部分

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分析一、

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分析2021-2022學年,我校通過就業信息網、企業微信及微信公眾號發布招聘信息,共5304家單位通過就業信息網發布招聘信息,提供約83萬余個崗位,企業微信推送職位信息人次達70萬余人次,微信公眾號累計推送信息1452篇,閱讀量超過104萬人次。同時,我校共舉辦各類招聘和宣講活動540場。其中,專場宣講招聘526場,大型招聘會14場,期間共吸引了來自全國4342家用人單位,共提供崗位10

萬余個。受疫情影響,線下大型招聘活動受限,線上招聘會舉辦場次有明顯增加。表3-1

2021-2022學年招聘活動招聘活動類型專場宣講招聘形式線上線下線上線下場次26026611單位數2602663716100大型招聘會總計35404342二、

用人單位性質分析從用人單位的性質來看,來校招聘單位以企業為主,共2859家,占比71.65%,事業單位其次,共671家,占比16.82%。27

/

55表3-2

用人單位性質分布單位性質單位數2859671比例(%)71.65%16.82%5.36%企業事業民辦非企業機關2142325.81%社會團體總計130.33%3990100.00%三、

用人單位地域分析2021-2022

學年,來我校開展

2022

屆畢業生校園招聘的單位所在城市數量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上海(1722家

,43.16%)、北

京(309家,7.74%)、杭

州(175家,4.39%)、深圳(161家,4.04%)、廣州(108家,2.71%)。表3-3

用人單位城市分布單位所在城市單位數172230917516110877比例(%)43.16%7.74%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成都南京蘇州重慶青島其他總計4.39%4.04%2.71%1.93%731.83%681.70%491.23%461.15%331495827.89%100.00%28

/

55從單位所屬省份來看,以東部沿海省份為主,數量排名前五的是上海市、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江蘇省。表3-4

用人單位省份分布單位所屬省份上海單位數172236330927923013311510778比例(%)43.16%9.10%7.74%6.99%5.76%3.33%2.88%2.68%1.95%1.55%1.45%1.38%1.35%1.23%1.13%9.82%100.00%廣東北京浙江江蘇山東四川福建河南安徽62河北58湖南55湖北54重慶49江西45其他3314958總計四、

用人單位行業分析從行業來看,來我校招聘的用人單位以教育-學歷類行業占比最高,為22.01%,顯示出我校鮮明的師范特色;其次為信息技術和金融行業,分別占比18.62%、12.91%。29

/

55表3-5

用人單位行業分布單位行業教育-學歷類信息技術金融單位數8787435152982272192071581571014873990比例(%)22.01%18.62%12.91%7.47%生物化工醫藥商務服務建筑房地產裝備制造公共管理批發零售文化體育其他5.69%5.49%5.19%3.96%3.93%2.53%12.21%100.00%總計30

/

55第四部分

就業質量評價與反饋一、

畢業生求職過程14通過調查

2022

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簡歷投遞、獲得面試機會以及獲得用人單位錄用通知的情況,以考察不同學歷畢業生的求職狀況??傮w來看,畢業生平均每人投遞23.69份簡歷,獲得8.14次面試機會,獲得2.88份錄用通知。分學歷來看,碩士簡歷投遞平均份數最多(26.92份),碩士獲得面試機會平均次數最多(9.72次),碩士獲得錄用通知數量最多(3.24份)。表4-1

畢業生求職過程統計學歷本科21.416.45碩士26.929.73博士10.134.33平均值23.698.14投遞簡歷份數面試通知次數獲得錄用次數2.383.242.592.88二、

畢業生擇業因素分析(一)畢業生擇業重視因素通過調查

2022

屆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重視因素,以了解畢業生的擇業行為。從總體來看,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比較重視的前三個因素是“薪酬福利”、“個人發展空間”和“行業發展空間”。14

數據來源:《華東師范大學2022

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問卷調查》,問卷發放對象為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的畢業生,回收有效問卷1572

份。31

/

55(二)畢業生擇業成功影響因素通過調查

2022

屆畢業生擇業成功影響因素,以考察畢業生的擇業成功的關鍵以及用人單位更看重的能力。在畢業生擇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方面,總體來看,畢業生普遍認為“教育及專業背景”、“實習實踐經歷”是影響擇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同學歷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一是“實習實踐經歷”,七成的本科和碩士畢業生認為該項是擇業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而博士畢業生僅有14.66%對此項認可;二是“公開發表論文”,八成的博士畢業生認為該項是擇業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而僅有少部分本科和碩士畢業生認為這兩項是擇業成功的影響因素。表4-2

畢業生擇業成功關鍵因素學歷學生干部經歷本科24.82%86.44%14.96%11.27%34.86%70.42%3.17%碩士19.26%81.08%33.56%5.18%博士4.31%平均值20.17%82.76%29.96%7.25%教育及專業背景參與科研課題77.59%75.86%3.45%社團活動經歷項目/競賽經歷實習實踐經歷37.16%73.87%%15.99%2.14%15.52%14.66%81.90%1.72%34.73%68.26%16.22%4.52%公開發表論文勤工儉學/志愿服務活動8.80%在用人單位更看重的能力方面,總體來看,六成的畢業生都認為用人單位比較看重“專業知識與能力”,約五成的畢業生認為用人單位比較看重“溝通表達能力(口頭及書面)”,此外約四成的畢業生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不同學歷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約五成的博士畢業生認為“科學研究能力”是用人單位招聘時很看重的能力,只有少部分本科畢業生及碩士畢業生認同此項。表4-3

用人單位看重的能力32

/

55學歷自主學習能力本科35.74%63.73%10.39%35.04%19.19%21.65%13.56%8.45%碩士45.61%62.95%9.57%博士34.48%66.38%6.03%平均值41.22%63.49%9.61%專業知識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44.59%19.48%16.89%14.64%4.62%34.48%12.07%1.58%40.39%17.94%17.37%14.31%6.17%抗壓能力應變及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15.52%6.90%通識性知識與技能實踐動手能力8.10%13.51%4.84%4.31%10.88%8.02%科學研究能力4.23%50.86%3.45%組織管理能力10.56%57.75%9.35%9.35%溝通表達能力(口頭及書面)45.95%34.48%49.36%(三)畢業生擇業信息來源通過調查

2022

屆畢業生成功就業的信息來源,以了解畢業生獲取就業相關信息的主要渠道?!皩W校就業網/企業微信/學生就業公眾號”、“校園招聘宣講會”是畢業生求職過程中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占比約三成。另外

“老師/同學/校友”等人的推薦和“政府/社會招聘網站/求職類App/社交平臺等”也是約五成畢業生成功就業的信息來源。表4-4

畢業生成功就業的信息來源信息來源學校就業網/企業微信/學生就業公眾號校園招聘宣講會比例22.77%6.23%老師/同學/校友25.06%27.80%15.01%3.12%政府/社會招聘網站/求職類App/社交平臺等單位自設渠道其他渠道33

/

55(四)就業崗位與專業相關度在畢業生就業崗位與自身的專業相關度方面,從總體來看,九成的畢業生認為最終成功簽約的就業崗位與自身專業有相關,其中,五成的畢業生認為

“較相關”,少部分畢業生認為就業崗位同自身專業“較不相關”“很不相關”,分別占比1.21%、0.58%。三、

畢業生滿意度分析(一)就業滿意度調查通過調查

2022

屆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以了解畢業生簽約工作滿意度、對就業服務工作關注情況、對就業服務工作滿意度。從總體來看,我校有97.39%的畢業生對簽約工作表示滿意和認可。表4-5

畢業生簽約工作滿意度學歷本科20.77%42.08%34.51%2.29%碩士20.72%43.58%33.11%2.48%博士19.83%41.38%36.21%1.72%平均值20.67%42.88%33.84%2.35%非常滿意較滿意基本滿意較不滿意很不滿意總計0.35%0.11%0.86%0.25%100.00%100.00%100.00%100.00%(二)就業服務工作滿意度調查在對學校提供的就業服務的滿意度方面,從總體來看,有

93.96%的畢業生表示滿意和認可。在對職位信息精準推送服務的滿意度方面,從總體來看,有95.20%的畢業生表示滿意和認可。34

/

55就業服務工作中,畢業生最為關注的三項依次是“就業實習機會拓展”、“職業信息精準推送”和“就業政策解讀”。不同學歷的畢業生關注的側重點稍有不同,六成的本科和碩士畢業生都較為關注“就業實習機會拓展”,與此相對只有不到四成的博士畢業生看中此項。表4-6

畢業生對就業服務工作關注情況學歷本科47.54%33.80%62.68%37.15%54.58%20.42%9.15%碩士博士平均值48.41%35.18%63.23%32.25%54.77%22.90%10.88%就業政策解讀47.52%35.59%67.12%28.60%55.07%22.64%11.60%59.48%38.79%36.21%36.21%53.45%37.07%13.79%生涯規劃指導就業實習機會拓展求職技能指導職位信息精準推送行業職位需求分析求職心理調試四、

雇主評價分析15(一)雇主對畢業生滿意度情況本次調研面向招錄我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從反饋問卷分析,用人單位對所招聘的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生普遍表示認可,其中過六成的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表示非常滿意。表4-7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滿意度情況滿意程度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基本滿意

不太滿意

極不滿意比例61.90%36.51%1.59%0%0%15

數據來源:《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問卷》,委托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開展,問卷發放對象為錄用我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回收有效問卷378份。35

/

55具體到各類指標上,96.83%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表示滿意,尤其是在基礎教育知識、專業前沿知識、執行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習能力、工作主動性、敬業精神、單位忠誠度、誠實正直、工作專注、時間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遵守工作紀律、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認可、靈活應變能力、人文社科素養等方面。對華東師范大學人才培養的建議方面,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強化專業實踐環節、加強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三點在用人單位反饋中較為突出。(二)雇主對就業服務工作評價情況用人單位對我校的就業服務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約7成的單位表示非常滿意。表4-8

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服務評價滿意度情況項目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基本滿意

不太滿意

極不滿意校園信息發布61.90%60.32%58.73%61.90%73.02%63.49%68.25%31.75%31.75%34.92%28.57%22.22%25.40%28.57%4.76%6.35%6.35%9.52%4.76%7.94%3.17%1.59%-------校園招聘會組織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對畢業生的推薦工作就業派遣手續辦理校企合作情況1.59%---3.17%-總體評價36

/

55第五部分

2022屆畢業生就業工作舉措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華東師范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持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積極應對疫情給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困難和挑戰,轉變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為畢業生提供招聘、指導服務,開通就業事務線上線下辦理,通過精細的就業幫扶、就業引導,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努力實現我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一、

深化保障機制,強化責任擔當全校各級領導干部把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書記、校長親自部署,分管校領導靠前指揮,院系單位領導落實責任,職能部門協同推進,教職員工全員參與,進一步健全研判就業形勢、壓實就業責任、推進就業進度、提高就業質量的工作機制。院系單位及時掌握每一位畢業生的求職心態、生涯規劃和就業進展,積極提供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本科生專業教師和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推薦畢業生就業或提供符合本單位培養目標和專業去向的就業信息。在就業進展推進關鍵時段,學校領導帶隊對全校

15

個院系分別開展了調研活動,重點圍繞疫情防控形勢下畢業生就業面臨的難點、堵點和解決方案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攻堅克難的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為方便疫情期間畢業生辦理就業事務,不斷優化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和就業事務辦理流程,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就業系統對接企業微信,每日回復學生就業事務問題,全學年累計回復

4331

人次;優化去向處理模式,大力推動網簽就業協議,積極依托信息化手段收取電子版本材料,全學年線上處理去向認證3102人次,提供就業事務服務4907人次。二、

拓展就業渠道,精準推送信息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市場拓展工作。一直以來,通過信息精準推送、就業市場開拓、招聘宣講組織、校地合作機制等方式,努力為畢業生提供量多質優的就業機會。我校共舉辦各類招聘和宣講活動540場。其中,專場宣講招聘526場

,大型招聘會14場,期間共吸引了來自全國30個省4342家用人單位,共提供崗位37

/

5510萬余個。受疫情影響,線下大型招聘活動受限,線上招聘會舉辦場次有明顯增加。同時,組織畢業生參加杭州、寧波等地高層次人才洽談會,與常州、鹽城、漳州、靖江、東陽等多地建立引才工作站,為畢業生拓展求職地域,提供更廣泛的優質就業機會。在信息化服務方面,我校以就業信息網為主體,學校企業微信和微信公眾號為翼,創建院系就業工作微信群,不斷優化信息精準服務水平。本學年,學校就業信息平臺為4958家單位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崗位46余萬個;通過企業微信精準推送服務,全年累計推送招聘信息過

70

萬人次。微信公眾號推送需求信息1452篇,2021-2022學年新增關注人數12579人,閱讀次數達104萬人次。三、

全員生涯覆蓋,提升指導水平建立健全生涯指導服務體系,創新就業指導服務方式。通過指導活動、指導課程、職業測評與咨詢、精準幫扶等方式為師大學子提供自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化全覆蓋式生涯指導服務。指導活動方面,學校依托兩大品牌“生涯啟航月”、“就業服務月”為2022屆學生提供了超過

300

場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活動,活動累計參與人次超

3

萬人?;顒幽K涵蓋了新生生涯啟蒙、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世界、了解就業政策、職業目標的選擇、求職技能提升、生涯行動等主題;活動形式應多樣化,采用經驗分享、生涯講座、生涯比賽、訓練營、征文活動、職業測評、職業咨詢、簡歷與面試輔導、實習實踐、企業參訪等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滿足了我校各年級學生的生涯規劃需要和就業指導需求。指導課程方面,開設系列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2021-2022

學年,我校共開設5門課程,涵蓋生涯規劃指導、就業能力提升、職場禮儀方面,開放5門線上就業指導課程。同時,注重學生自我探索,提供個性化職業咨詢。使用專業的職業測評系統,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本學年近

3000

名在校學生參與了職業測評。加大職業咨詢服務力度,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畢業生提供自我認知、職業探索、職業決策、求職技巧、求職心理、政策解讀等職業咨詢服務,本學年為學生提供了300多人次一對一職業咨詢和個性化指導。定期摸排就業情況,做好精準幫扶工作。本學年開展了七輪全校畢業生就業進展排摸,針對就業困難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群體,開展專場招聘、專人幫扶、專人推薦,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進行專項38

/

55就業指導及資助,做到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盡最大努力保障困難群體就業。在本學年,幫助448名2022屆家庭困難畢業生申請了上海市求職補貼。四、

強調價值引領,培養家國情懷“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是我校一直秉承的辦學理念。我校在教育實踐中,一直注重價值引領,對接國家戰略,鼓勵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相結合,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堅定我校師范生積極從教的理想信念,2021-2022學年,我校與上海及各省市教育單位等推進教學實踐基地合作,利用校內外優秀教師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師范生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師范生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誠信務實,勤奮學習,成長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開展基層就業宣傳,加強就業引導工作。學校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參軍入伍等的政策宣傳、典型示范,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引導畢業生勇擔時代使命。學校加強典型宣傳,開展優秀畢業生代表交流會,推送選調就業的畢業生文章并納入學校官微主題宣傳,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宣傳在基礎教育領域奔赴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業的畢業生,宣傳投身自貿試驗區、五個新城建設等重點區域就業的畢業生,號召學生投身區域建設發展,緊扣時代脈搏,將個人奮斗理想與區域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疫情期間,鼓勵有志于基層就業的在校生做學生公寓“樓長”、“志愿者”,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踐行時代使命。同時,舉辦選調生訓練營,為有志于基層就業的在校生開展“篤行計劃”,開展“山海筑夢”暑期夏令營等活動。在本學年,我校117名2022屆畢業生榮獲“服務貢獻獎”。五、

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培養就業聯動積極開展畢業生簽約調查,了解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就業情況及就業滿意度等信息,為我校就業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反饋。2021-2022年,為更好地面向2022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了解我校畢業生就業意向及進展情況,我校開展兩輪簽約調查活動,共調研學生10178人次,對學生的就業目標、求職意向、職業價值觀、求職狀態、所需就業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解,撰寫《就業意向調研報告》,從而對我校求職未定同學提供精準化的就業指導提供方向建議。39

/

55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生涯就業相關研究。2022年,我校有1個項目獲得2022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專項研究立項、1個工作室獲得2022-2023年上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室(示范點)立項,2個工作室獲得2022-2023年上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室(培育點)立項,1個項目獲得

2022-2023年上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校外實踐基地立項。40

/

55附錄

1

全日制畢業生生源地分省統計本科碩士博士總計省份人數比例(%)人數

比例(%)

人數比例(%)人數

比例(%)東部地區上海6252552471611326917.93%7.32%7.09%4.62%3.79%1.98%1.75%0.66%0.63%0.66%46.43%226430383314112916.62%12.60%11.22%9.20%3.28%2.67%2.61%0.32%0.15%0.12%5468508317171137.44%9.37%6.89%11.43%2.34%2.34%1.52%0.41%0.28%0.28%42.29%9057536805582611771613711.87%9.88%8.92%7.32%3.42%2.32%2.11%0.49%0.38%0.38%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河北廣東6189天津2311海南225229北京234229小計16181665

48.78%3073590

47.09%中部地區安徽224202134706.43%5.80%3.85%2.01%2.35%1.00%21.43%3563101501238610.43%9.08%4.39%3.60%2.52%3.05%871092611.98%15.01%3.58%6676213102321781588.75%8.15%4.07%3.04%2.33%2.07%河南江西山西395.37%湖南82101.38%湖北35104192.62%小計7471129

33.08%29039.94%2166

28.41%西部地區四川184119115125765.28%3.41%3.30%3.59%2.18%1.43%2.12%1346346224337223.93%1.85%1.35%0.64%1.26%1.08%0.64%2172.89%0.96%1.10%1.38%1.10%2.89%0.69%3391891691571271081014.45%2.48%2.22%2.06%1.67%1.42%1.32%重慶貴州8新疆108云南甘肅50215廣西7441

/

55陜西內蒙古西藏45411.29%1.18%1.03%0.52%0.29%25.62%383731.11%1.08%0.09%0.23%0.03%13.30%1161.52%0.83%-94843928111.23%1.10%0.51%0.37%0.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