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件】第七章微生物遺傳_第1頁
【生物課件】第七章微生物遺傳_第2頁
【生物課件】第七章微生物遺傳_第3頁
【生物課件】第七章微生物遺傳_第4頁
【生物課件】第七章微生物遺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微生物遺傳學第一節遺傳的物質基礎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第五節細菌基因轉移和重組第六節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第七節誘變育種第八節菌種保藏遺傳:親代與子代相似變異:親代與子代、子代間不同個體不完全相同遺傳〔inheritance〕和變異〔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質特性之一遺傳型:表型〔表現型〕:生物的全部遺傳因子及基因具有一定遺傳型的個體,在特定環境條件下通過生長發育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等生物學特征的總和.表型是由遺傳型所決定,但也和環境有關.表型飾變:表型的差異只與環境有關特點:暫時性、不可遺傳性、表現為全部個體的行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遺傳型變異〔基因變異、基因突變〕:遺傳物質改變,導致表型改變特點:遺傳性、群體中極少數個體的行為〔自發突變頻率通常為10-6-10-9〕微生物是遺傳學研究中的明星: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快速、大量生長繁殖.對環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微生物的獨特生物學特性:〔1〕 個體的體制極其簡單;〔2〕 營養體一般都是單倍體;〔3〕 易于在成分簡單的組合培養基上大量生長繁殖;〔4〕 繁殖速度快;〔5〕 易于積累不同的中間代謝產物或終產物;〔6〕 菌落形態特征的可見性和多樣性;〔7〕 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群體中各個個體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8〕 易于形成營養缺陷型;〔9〕 各種微生物一般都有相應的病毒;〔10>存在多種處于進化過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第一節遺傳的物質基礎一、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基礎的三個經典實驗〔一〕經典轉化實驗〔transformation〕:F.Griffith,研究對象:Streptococcuspneumoniae〔肺炎雙球菌〕SIII型菌株:有莢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RII型菌株:無莢膜,菌落表面粗糙,無致病性1928年,Griffith進行了以下幾組實驗:〔1〕動物實驗

對小鼠注射活RII菌或死SIII菌————小鼠存活

對小鼠注射活SIII菌————————小鼠死亡

對小鼠注射活RII菌和熱死SIII菌———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 分離

活的SIII菌Griffith

轉化試驗示意混合培養RII型活菌SIII型活菌SIII型熱死菌RII型活菌SIII型活菌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病死病死病死〔2〕細菌培養實驗〔3〕S型菌的無細胞抽提液試驗以上實驗說明:加熱殺死的SIII型細菌細胞內可能存在一種轉化物質,它能通過某種方式進入RII型細胞并使RII型細胞獲得穩定的遺傳性狀,轉變為SIII型細胞.熱死SIII菌—————不生長

活RII

菌—————長出RII菌

熱死SIII菌—————長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活R菌+S菌無細胞抽提液——長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活RII菌平皿培養①加S菌DNA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④加S菌的RNA⑤加S菌的蛋白質⑥加S菌的莢膜多糖活R菌長出S菌只有R菌1944年、和M.McCarty從熱死S型S.pneumoniae中提純了可能作為轉化因子的各種成分,并在離體條件下進行了轉化試驗:只有S型細菌的DNA才能將S.pneumoniae的R型轉化為S型.且DNA純度越高,轉化效率也越高.說明S型菌株轉移給R型菌株的,是遺傳因子.〔二〕噬菌體感染實驗A.D.Hershey和M.Chase,1952年〔1〕含32P-DNA的一組:放射性85%在沉淀中10分鐘后用搗碎器使空殼脫離吸附離心沉淀細胞進一步培養后,可產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體上清液中含15%放射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沉淀中含25%放射性以32S標記蛋白質外殼做噬菌體感染實驗〔2〕含35S-蛋白質的一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10分鐘后用搗碎器使空殼脫離吸附離心沉淀細胞進一步培養后,可產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體上清液中含75%放射性〔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實驗為了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H.Fraenkel-Conrat〔1956〕用含RNA的煙草花葉病毒〔TMV〕進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實驗.將TMV在一定濃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蕩,就能將其蛋白質外殼與RNA核心相分離.分離后的RNA在沒有蛋白質包裹的情況下,也能感染煙草并使其患典型癥狀,而且在病斑中還能分離出正常病毒粒子.選用TMV和霍氏車前花葉病毒〔HRV〕,分別拆分取得各自的RNA和蛋白質,將兩種RNA分別與對方的蛋白質外殼重建形成兩種雜合病毒:〔1〕RNA〔TMV〕-蛋白質〔HRV〕〔2〕RNA〔HRV〕-蛋白質〔TMV〕用兩種雜合病毒感染寄主:〔1〕表現TMV的典型癥狀病分離到正常TMV粒子〔2〕表現HRV的典型癥狀病分離到正常HRV粒子.上述結果說明,在RNA病毒中,遺傳的物質基礎也是核酸.MTV HRVHRV MTV〔一〕核酸存在的七個水平及質粒細胞水平:存在于細胞核或核質體,單核或多核細胞核水平:原與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結構不同,核外DNA染色體水平:倍性<真核>和染色體數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體水平、存在部分二倍體 DNA或RNA,復合或裸露,雙鏈或單鏈基因水平:具自主復制能力的遺傳功能單位,長度與信息量,轉錄——翻譯密碼子水平: 信息單位,起始和終止,核苷酸水平: 突變或交換單位,四種堿基二、遺傳物質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和方式第一節遺傳的物質基礎三、朊病毒的發現與思考〔參見P191和P195〕亞病毒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蛋白質致病因子,迄今為止尚為發現該蛋白內含有核酸.其致病作用是由于動物體內正常的蛋白質PrPc改變折疊狀態為PrPsc所致,而這二種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并沒有改變.人的庫魯病<kuru>、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等羊搔癢癥<scrapie>牛海綿狀腦病<spongiformencephalopathy>〔參見P197〕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一、概念基因組〔genome〕:一個物種的單倍體的所有染色體及其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的總稱原核生物〔如細菌〕,多為單倍體〔在一般情況下只有一條染色體〕真核微生物,多條染色體,例如啤酒酵母有16條染色體.有時為雙倍體〔參見P197〕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二、微生物與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1985年提出;1990年正式開始實施;2001年2月,測序工作完成;后基因組時代〔PostgenomeEra〕〔參見P197〕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二、微生物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微生物基因組測序工作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促進下開始的,最開始是作為模式生物,后來不斷發展,已成為研究微生物學的最有力的手段.://截止到2001年4月:

43種微生物完成了全基因組測序;100多個正在進行之中;〔參見P197〕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二、微生物與人類基因組計劃被選擇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的微生物:1、人類基因組計劃中的模式生物a〕從技術上從低等入手,建立技術、積累經驗.通過對基因組結構相對簡單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基因組的測序,對大規模測序的策略及技術進行檢驗,積累經驗;b〕理論上利用基因組在進化上的連續性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對不同進化程度的基因組的分析、比較揭示更多的基本生物學信息.通過研究較為簡單的基因組而解答復雜的人類基因組問題,〔參見P197〕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二、微生物與人類基因組計劃被選擇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的微生物:1、人類基因組計劃中的模式生物2、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的微生物重要的致病菌及一些工業生產菌3、對闡明生物學基本問題有價值的微生物例如一些古生菌:如Methanococcusjannaschii<詹氏甲烷球菌>等,它們是微生物世界多樣性的代表,它們的序列比較有助于找出其進化關系.〔參見P197-200〕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三、微生物基因組結構的特點1、原核生物〔細菌、古生菌〕的基因組1〕染色體為雙鏈環狀的DNA分子〔單倍體〕;鏈環狀的染色體在細胞中以緊密纏繞成的較致密的不規則小體形式存在于細胞中,該小體稱為擬核<nucliod>,其上結合有類組蛋白蛋白質和少量RNA分子,使其壓縮成一種手腳架形的致密結構.例外:布氏疏螺旋體<Borreliaburgdorferi>的染色體是線狀的〔參見P197-200〕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三、微生物基因組結構的特點1、原核生物〔細菌、古生菌〕的基因組1〕染色體為雙鏈環狀的DNA分子〔單倍體〕;2〕基因組上遺傳信息具有連續性;基因數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組大小所估計的基因數參見表8-1〔通常以1000bp~1500bp為一個基因進行計算〕微生物基因組DNA絕大部分用來編碼蛋白質、RNA;用作為復制起點、啟動子、終止子和一些由調節蛋白識別和結合的位點等信號序列.一般不含內含子,遺傳信息是連續的而不是中斷的.〔參見P197-200〕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三、微生物基因組結構的特點1、原核生物〔細菌、古生菌〕的基因組1〕染色體為雙鏈環狀的DNA分子〔單倍體〕;2〕基因組上遺傳信息具有連續性;3〕功能相關的結構基因組成操縱子結構;4〕結構基因的單拷貝及rRNA基因的多拷貝;5〕基因組的重復序列少而短;古生菌的基因組在結構上類似于細菌.但是信息傳遞系統<復制、轉錄和翻譯>則與細菌不同而類似于真核生物.操縱子〔operon〕:功能相關的幾個基因前后相連,再加上一個共同的調節基因和一組共同的控制位點〔啟動子、操作子等〕在基因轉錄時協同動作.操縱子〔operon〕:功能相關的幾個基因前后相連,再加上一個共同的調節基因和一組共同的控制位點〔啟動子、操作子等〕在基因轉錄時協同動作.第二節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三、微生物基因組結構的特點〔參見P197-200〕2、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組1〕典型的真核染色體結構;2〕沒有明顯的操縱子結構;啤酒酵母基因組大小為13.5×106bp,分布在16條染色體中.3〕有間隔區〔即非編碼區〕和內含子序列;4〕重復序列多;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0〕質粒〔plasmid〕:一種獨立于染色體外,能進行自主復制的細胞質遺傳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種微生物細胞中.轉座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位于染色體或質粒上的一段能改變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廣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細胞中.質粒和轉座因子是細胞中除染色體以外的另外二類遺傳因子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1〕一、質粒的分子結構1、結構通常以共價閉合環狀<covalentlyclosedcircle,簡稱CCC>的超螺旋雙鏈DNA分子存在于細胞中;也發現有線型雙鏈DNA質粒和RNA質粒;質粒分子的大小范圍從1kb左右到1000kb;〔細菌質粒多在10kb以內〕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1〕一、質粒的分子結構2、質粒的檢測提取所有胞內DNA后電鏡觀察;超速離心或瓊脂糖凝膠電泳后觀察;對于實驗室常用菌,可用質粒所帶的某些特點,如抗藥性初步判斷.對于由于三種構型同時存在時造成的多帶現象〔提取質粒時造成或自然存在〕,可以進行特異性單酶切,使其成為一條帶.特定的質粒提取方法和后處理使染色體和RNA均被除掉.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1〕二、質粒的主要類型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質粒有時能賦予宿主細胞以特殊的機能,從而使宿主得到生長優勢.質粒所含的基因對宿主細胞一般是非必需的;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2〕二、質粒的主要類型質粒所編碼的功能和賦予宿主的表型效應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F因子〕抗性因子〔Resistancefactor,R因子〕產細菌素的質粒〔Bacteriocinproductionplasmid〕毒性質粒〔virulenceplasmid〕代謝質粒〔Metabolicplasmid〕隱秘質粒〔crypticplasmid〕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2〕二、質粒的主要類型1、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F因子>又稱F質粒,其大小約100kb,這是最早發現的一種與大腸桿菌的有性生殖現象〔接合作用〕有關的質粒.攜帶F質粒的菌株稱為F+菌株〔相當于雄性〕,無F質粒的菌株稱為F-菌株〔相當于雌性〕.F因子能以游離狀態<F+>和以與染色體相結合的狀態<Hfr>存在于細胞中,所以又稱之為附加體<episome>.有關內容在講細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時具體介紹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2〕二、質粒的主要類型2、抗性因子〔Resistancefactor,R因子〕包括抗藥性和抗重金屬二大類,簡稱R質粒.抗性質粒在細菌間的傳遞是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2〕二、質粒的主要類型3、產細菌素的質粒〔Bacteriocinproductionplasmid〕細菌素結構基因、涉及細菌素運輸及發揮作用〔processing〕的蛋白質的基因、賦予宿主對該細菌素具有"免疫力"的相關產物的基因一般都位于質粒或轉座子上,因此,細菌素可以殺死同種但不攜帶該質粒的菌株.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2〕二、質粒的主要類型3、產細菌素的質粒〔Bacteriocinproductionplasmid〕細菌素一般根據產生菌的種類進行命名:大腸桿菌〔E.coli〕產生的細菌素為colicins〔大腸桿菌素〕,而質粒被稱為Col質粒.由G+細菌產生的細菌素或與細菌素類似的因子與colicins有所不同,但通常也是由質粒基因編碼,有些甚至有商業價值,例如一種乳酸細菌產生的細菌素NisinA能強烈抑制某些G+細菌的生長,而被用于食品工業的保藏.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3〕二、質粒的主要類型4、毒性質粒〔virulenceplasmid〕許多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由其所攜帶的質粒引起的,這些質粒具有編碼毒素的基因,其產物對宿主〔動物、植物〕造成傷害.產毒素大腸桿菌是引起人類和動物腹瀉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中許多菌株含有為一種或多種腸毒素編碼的質粒.蘇云金桿菌含有編碼δ內毒素<伴孢晶體中>的質粒根癌土壤桿菌所含Ti質粒是引起雙子葉植物冠癭瘤的致病因子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3〕二、質粒的主要類型5、代謝質粒〔Metabolicplasmid〕質粒上攜帶有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基因,如能降解某些基質的酶,進行共生固氮,或產生抗生素〔某些放線菌〕等.將復雜的有機化合物降解成能被其作為碳源和能源利用的簡單形式,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假單胞菌:具有降解一些有毒化合物,如芳香簇化合物<苯>、農藥<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辛烷和樟腦等的能力.降解質粒: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3〕二、質粒的主要類型6、隱秘質粒〔crypticplasmid〕隱秘質粒不顯示任何表型效應,它們的存在只有通過物理的方法,例如用凝膠電泳檢測細胞抽提液等方法才能發現.它們存在的生物學意義,目前幾乎不了解.在應用上,很多隱秘質粒被加以改造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一般加上抗性基因〕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3〕二、質粒的主要類型高拷貝數<highcopynumber>質粒〔每個宿主細胞中可以有10-100個拷貝〕———————松弛型質粒<relaxedplasmid>低拷貝數<lowcopynumber>質粒〔每個宿主細胞中可以有1-4個拷貝〕———————嚴謹型質粒<stringentplasmid>窄宿主范圍質粒<narrowhostrangeplasmid>〔只能在一種特定的宿主細胞中復制〕廣宿主范圍質粒<broadhostrangeplasmid>〔可以在許多種細菌中復制〕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3〕三、質粒的不親和性質粒之間的不親和性、以及質粒拷貝數的多少、能適應的宿主范圍的寬窄等特性均與質粒的復制控制類型有關,欲了解詳細內容請選修"微生物遺傳學".自學!第三節質粒和轉座因子〔參見P204-206〕四、轉座因子的類型和分子結構五、轉座的遺傳學效應自學!概念及應用對分子生物學均十分重要,具體內容的學習請選修"微生物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參見P206〕一個基因內部遺傳結構或DNA序列的任何改變基因突變: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參見P206〕一個基因內部遺傳結構或DNA序列的任何改變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重要的生物學現象,它是一切生物變化的根源,連同基因轉移、重組一起提供了推動生物進化的遺傳多變性.基因突變DNA損傷修復機制突變自發突變誘變環境因素的影響,DNA復制過程的偶然錯誤等而導致,一般頻率較低,通常為10-6-10-9.某些物理、化學因素對生物體的DNA進行直接作用,突變以較高的頻率產生.前突可以通過DNA復制而成為真正的突變,也可以重新變為原來的結構,這取決于修復作用和其它多種因素.1、特點1〕非對應性2〕稀有性3〕規律性4〕獨立性5〕遺傳和回復性6〕可誘變性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一、基因突變的特點〔參見P209〕證明突變的性狀與引起突變的原因間無直接對應關系!如何證明基因突變的非對應性?三個經典實驗變量實驗、涂布實驗、影印實驗一、基因突變的特點2、實驗證據變量實驗〔fluctuationanalysis〕SalvadorLuriaandMaxDelbruck〔1943〕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69Newcombe的涂布實驗〔1949〕影印實驗〔replicaplating〕JoshuaLederbergandEstherLederberg〔1952〕J.LederbergisawardedtheNoblePrizeinMedicineandPhysiologyin1958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表型基因型這里主要介紹幾種常用的由于基因突變而造成微生物表型變化的突變型及其分離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1〕營養缺陷型〔auxotroph〕一種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須的營養物〔包括氨基酸、維生素、堿基等〕的突變型,只有從周圍環境或培養基中獲得這些營養或其前體物〔precursor〕才能生長.營養缺陷型是微生物遺傳學研究中重要的選擇標記和育種的重要手段表型判斷的標準:在基本培養基上能否生長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1〕營養缺陷型〔auxotroph〕特點:在選擇培養基〔一般為基本培養基〕上不生長負選擇標記突變株不能通過選擇平板直接獲得1〕營養缺陷型〔auxotroph〕實驗步驟見P208影印平板〔Replicaplating〕法是Lederberg夫婦在1952年建立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營養缺陷型的表示方法:1〕營養缺陷型〔auxotroph〕基因型:所需營養物的前三個英文小寫斜體字母表示:hisC〔組氨酸缺陷型,其中的大寫字母C同一表型中不同基因的突變〕表型:同上,但第一個字母大寫,且不用斜體:HisC在具體使用時多用hisC-和hisC+,分別表示缺陷型和野生型.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2〕抗藥性突變型〔resistantmutant〕基因突變使菌株對某種或某幾種藥物,特別是抗生素,產生抗性.特點:正選擇標記〔突變株可直接從抗性平板上獲得-----在加有相應抗生素的平板上,只有抗性突變能生長.所以很容易分離得到.〕表示方法:所抗藥物的前三個小寫斜體英文字母加上"r"表示strr和strs分別表示對鏈霉素的抗性和敏感性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3〕條件致死突變型〔conditionallethalmutant〕在某一條件下具有致死效應,而在另一條件下沒有致死效應的突變型.常用的條件致死突變是溫度敏感突變,用ts〔temperaturesensitive〕表示,這類突變在高溫下〔如42℃〕是致死的,但可以在低溫〔如25-30℃〕下得到這種突變.特點:負選擇標記這類突變型常被用來分離生長繁殖必需的突變基因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4〕形態突變型〔morphologicalmutant〕造成形態改變的突變型特點:非選擇性突變突變株和野生型菌株均可生長,但可從形態特征上進行區分.舉例:產蛋白酶缺陷突變株的篩選菌落顏色變化形成芽孢缺陷菌株細胞水平上的形態突變,突變株的檢出更加困難.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二、常見的微生物突變類型〔參見P207-209〕5〕其它突變類型毒力、生產某種代謝產物的發酵能力的變化等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突變類型一般都不具有很明顯或可直接檢測到的表型.其突變株的獲得往往需要較大的工作量.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三、誘變劑與致癌物質——Ames試驗〔參見P212〕a〕利用各種誘變劑獲得各類遺傳突變,進行誘變育種;c〕危害人類自身的健康b〕對有害微生物進行控制;很多種化學物質,能以各種機制導致DNA的突變"生物化學統一性"法則:人和細菌在DNA的結構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物發生突變的誘變劑必然也會作用于人的DNA,使其發生突變,最后造成癌變或其他不良的后果.誘變劑的共性原則:化學藥劑對細菌的誘變率與其對動物的致癌性成正比

超過95%的致癌物質對微生物有誘變作用90%以上的非致癌物質對微生物沒有誘變作用回復突變<reversemutation或backmutation>:突變體失去的野生型性狀,可以通過第二次突變得到恢復,這種第二次突變稱為回復突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BruceAmes教授于1966年發明,因此稱為Ames試驗具體操作:檢測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typhmurium>組氨酸營養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復突變率Ames試驗證明Ames試驗重要性的應用實例:國外曾開發了一種降低婦女妊娠反應的藥物"反應停",由于其藥效顯著,在60-70年代十分流行,但隨后人們就發現畸形兒的出生率明顯增高,而且生產畸形兒的婦女大多曾服用"反應停",后來采用Ames試驗發現這種物質的確具有很強的致突變作用,因此這種藥物被禁止使用但如果能在這種藥物上市之前就進行Ames試驗檢測,那么這種大量出生畸形兒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三、誘變劑與致癌物質——Ames試驗〔參見P212〕由于生物體內、體外可能存在的差異,可在體外加入哺乳動物〔如大鼠〕微粒體酶系統,使待測物活化,使Ames試驗的準確率達80-90%.第四節基因突變及修復有關基因突變及修復的其它內容自學!第五節細菌基因轉移和重組細菌的三種水平基因轉移形式接合轉導自然轉化〔參見P215〕接合<conjugation>:細胞與細胞的直接接觸〔由F因子介導〕轉導<transduction>:由噬菌體介導自然遺傳轉化<naturalgenetictransformation>:游離DNA分子+感受態細胞一、細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通過細胞與細胞的直接接觸而產生的遺傳信息的轉移和重組過程1.實驗證據1946年,JoshuaLederberg和EdwardL.Taturm細菌的多重營養缺陷型雜交實驗〔參見P215〕中間平板上長出的原養型菌落是兩菌株之間發生了遺傳交換和重組所致!參見P216證實接合過程需要細胞間的直接接觸的"U"型管實驗〔BernardDavis,1950〕參見P2162.機制<大腸桿菌的接合機制>接合作用是由一種被稱為F因子的質粒介導F因子的分子量通常為5×107,上面有編碼細菌產生性菌毛〔sexpili〕及控制接合過程進行的20多個基因.含有F因子的細胞:"雄性"菌株〔F+〕,其細胞表面有性菌毛不含F因子的細胞:"雌性"菌株〔F-〕,細胞表面沒有性菌毛參見P217F因子為附加體質粒既可以脫離染色體在細胞內獨立存在,也可插入〔整合〕到染色體上F因子的四種細胞形式<參見P202>a〕F-菌株,不含F因子,沒有性菌毛,但可以通過接合作用接收F因子而變成雄性菌株〔F+〕;b〕F+菌株,F因子獨立存在,細胞表面有性菌毛.c〕Hfr菌株,F因子插入到染色體DNA上,細胞表面有性菌毛.d〕F′菌株,Hfr菌株內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脫離染色體時,形成游離的但攜帶一小段染色體基因的F因子,特稱為F′因子.細胞表面同樣有性菌毛.1〕F+×F-雜交雜交的結果:給體細胞和受體細胞均成為F+細胞理化因子的處理可將F因子消除而使F+菌株變成F-菌株F+菌株的F因子向F-細胞轉移,但含F因子的宿主細胞的染色體DNA一般不被轉移.〔參見P215〕Hfr菌株的F因子插入到染色體DNA上,因此只要發生接合轉移轉移過程,就可以把部分甚至全部細菌染色體傳遞給F-細胞并發生重組,由此而得名為高頻重組菌株.2〕Hfr×F-雜交〔參見P217〕染色體上越靠近F因子的先導區的基因,進入的機會就越多,在F-中出現重組子的的時間就越早,頻率也高.F因子不易轉入受體細胞中,故Hfr×F-雜交后的受體細胞〔或稱接合子〕大多數仍然是F-.〔參見P218〕3〕F′×F-雜交Hfr菌株內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脫離染色體時,形成游離的但攜帶一小段染色體基因的F因子,特稱為F′因子.〔參見P218〕F′×F-與F+×F-的不同:給體的部分染色體基因隨F′一起轉入受體細胞a〕與染色體發生重組;b〕繼續存在于F′因子上,形成一種部分二倍體;細胞基因的這種轉移過程又常稱為性導〔sexduction〕、F因子轉導〔F-duction〕,或F因子媒介的轉導〔F-mediatedtransduction〕.二、細菌的轉導〔transduction〕由噬菌體介導的細菌細胞間進行遺傳交換的一種方式:一個細胞的DNA通過病毒載體的感染轉移到另一個細胞中能將一個細菌宿主的部分染色體或質粒DNA帶到另一個細菌的噬菌體稱為轉導噬菌體細菌轉導的二種類型:普遍性轉導局限性轉導〔參見P218〕1、普遍性轉導〔generalizedtransduction〕噬菌體可以轉導給體染色體的任何部分到受體細胞中的轉導過程<1>意外的發現1951年,JoshuaLederberg和NortonZinder為了證實大腸桿菌以外的其它菌種是否也存在接合作用,用二株具不同的多重營養缺陷型的鼠傷寒沙門氏菌進行類似的實驗:用"U"型管進行同樣的實驗時,在給體和受體細胞不接觸的情況下,同樣出現原養型細菌!〔參見P218〕沙門氏菌LT22A是攜帶P22噬菌體的溶源性細菌另一株是非溶源性細菌一個表面看起來的常規研究卻導致一個驚奇和十分重要發現的重要例證!基因的傳遞很可能是由可透過"U"型管濾板的P22噬菌體介導的〔普遍性轉導這一重要的基因轉移途徑的發現〕〔參見P218〕<2>轉導模型〔參見P219〕轉導噬菌體為什么"錯"將宿主的DNA包裹進去?噬菌體的DNA包裝酶酶也能識別染色體DNA上類似pac的位點并進行切割,以"headful"的包裝機制包裝進P22噬菌體外殼,形成只含宿主DNA的轉導噬菌體顆粒〔假噬菌體〕.因為染色體上的pac與P22DNA的pac序列不完全相同,利用效率較低,這種"錯裝"機率一般僅約10-6-10-8形成轉導顆粒的噬菌體可以是溫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但必須具有能偶爾識別宿主DNA的包裝機制并在宿主基因組完全降解以前進行包裝.普遍性轉導的基本要求:〔參見P219〕普遍性轉導的三種后果:進入受體的外源DNA通過與細胞染色體的重組交換而形成穩定的轉導子流產轉導〔abortivetransduction〕轉導DNA不能進行重組和復制,但其攜帶的基因可經過轉錄而得到表達.特點:在選擇培養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外源DNA被降解,轉導失敗.DNA不能復制,因此群體中僅一個細胞含有DNA,而其它細胞只能得到其基因產物,形成微小菌落.2、局限性轉導〔specializedtransduction〕〔參見P219〕溫和噬菌體感染整合到細菌染色體的特定位點上宿主細胞發生溶源化溶源菌因誘導而發生裂解時,在前噬菌體二側的少數宿主基因因偶爾發生的不正常切割而連在噬菌體DNA上部分缺陷的溫和噬菌體把供體菌的少數特定基因轉移到受體菌中2、局限性轉導〔specializedtransduction〕溫和噬菌體λ裂解時的不正常切割:包含gal或bio基因〔幾率一般僅有10-6〕局限性轉導與普遍性轉導的主要區別:a〕被轉導的基因共價地與噬菌體DNA連接,與噬菌體DNA一起進行復制、包裝以及被導入受體細胞中.而普遍性轉導包裝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b〕局限性轉導顆粒攜帶特定的染色體片段并將固定的個別基因導入受體,故稱為局限性轉導.而普遍性轉導攜帶的宿主基因具有隨機性.2、局限性轉導〔specializedtransduction〕〔參見P219〕溶源轉變〔lysogenicconversion〕:一個與轉導相似又不同的現象溫和噬菌體感染細胞后使之發生溶源化,因噬菌體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而使后者獲得了新性狀的現象.溶源轉變與轉導的不同?a〕不攜帶任何供體菌的基因;b〕這種噬菌體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三、細菌的遺傳轉化〔genetictransformation〕定義:同源或異源的游離DNA分子<質粒和染色體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態細胞攝取,并得到表達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轉移過程自然遺傳轉化〔naturalgenetictransformation〕人工轉化〔artificialtransformation〕感受態細胞:具有攝取外源DNA能力的細胞〔參見P220〕〔competentcell〕自然感受態與人工感受態的不同?自然感受態的出現是細胞一定生長階段的生理特性,受細菌自身的基因控制;人工感受態則是通過人為誘導的方法,使細胞具有攝取DNA的能力,或人為地將DNA導入細胞內.〔該過程與細菌自身的遺傳控制無關!〕〔參見P220〕1、自然遺傳轉化〔簡稱自然轉化〕1928年,Griffith發現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的轉化現象目前已知有二十多個種的細菌具有自然轉化的能力進行自然轉化,需要二方面必要的條件:建立了感受態的受體細胞外源游離DNA分子〔參見P220〕自然轉化過程的特點:a〕對核酸酶敏感;c〕轉化是否成功及轉化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轉化〔DNA〕給體菌株和轉化受體菌株之間的親源關系;d〕通常情況下質粒的自然轉化效率要低得多;提高質粒的自然轉化效率的二種方法:1〕使質粒形成多聚體,這樣進入細胞后重新組合成有活性的質粒的幾率大大提高;2〕在質粒上插入受體菌染色體的部分片段,或將質粒轉化進含有與該質粒具有同源區段的質粒的受體菌-------重組獲救b〕不需要活的DNA給體細胞;噬菌體DNA被感受態細胞攝取并產生有活性的病毒顆粒轉染<transfection>:現在把DNA轉移至動物細胞的過程也稱轉染提純的噬菌體DNA以轉化的〔而非感染〕途徑進入細胞并表達后產生完整的病毒顆粒.特點:〔參見P222〕自然遺傳轉化的進行涉及到細菌染色體上幾十個基因的功能及彼此間的相互協調,因此被認為是名副其實的細菌水平基因轉移途徑.目前的研究熱點:1〕細菌為什么要耗費如此多的染色體遺傳資源來進行自然轉化,即該過程的生物學意義到底何在?它對細菌自身有什么好處?〔人們已提出了一些假說,但均不圓滿〕2〕自然轉化過程的很多細節仍不清楚,包括細菌如何協調感受態的建立,外源DNA進入和重組的具體過程等等3〕細菌中具有自然轉化能力的范圍,到底有那些菌具有自然轉化能力?4〕轉化DNA的來源和在自然環境中發生的自然轉化接合<conjugation>:細胞與細胞的直接接觸〔由F因子介導〕轉導<transduction>:由噬菌體介導自然遺傳轉化<naturalgenetictransformation>:游離DNA分子+感受態細胞"接合""轉導"及"自然轉化"這三種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細菌遺傳重組過程各自的特點:a〕外源DNA的來源及進入途徑有差異;b〕決定因素也各有不同;如何設計實驗對三種途徑進行區分?2、人工轉化用CaCl2處理細胞,電穿孔等是常用的人工轉化手段.在自然轉化的基礎上發展和建立的一項細菌基因重組手段,是基因工程的奠基石和基礎技術.不是由細菌自身的基因所控制;用多種不同的技術處理受體細胞,使其人為地處于一種可以攝取外源DNA的"人工感受態".質粒的轉化效率高;〔參見P222〕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基因定位:通過遺傳重組等手段確定不同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及相對距離,從而獲得遺傳圖譜.〔參見P223〕細菌基因轉移的三種方式〔接合、轉導、轉化〕都可以用來進行細菌基因組作圖.基因組測序:測定待測生物基因組的所有堿基排列順序,并在此基礎上對遺傳信息進行研究和分析.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1、中斷雜交〔interruptedmating〕技術〔參見P224〕利用Hfr×F-的接合過程,在不同時間取樣,并把樣品猛烈攪拌以分散接合中的細菌,然后分析受體細菌基因型,以時間<分鐘>為單位繪制遺傳圖譜,該圖譜是細菌染色體上基因順序的直接反映.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1、中斷雜交技術〔參見P224〕大腸桿菌基因組很大〔全部轉移需要100分鐘〕,其遺傳圖譜須用多株F因子整合在不同位置的Hfr菌才能完成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2、基因連鎖連鎖的二基因間的距離與其共轉化,或共轉導的頻率成反比,因此,可根據二個基因被共轉化或共轉導的頻率判斷它們在染色體上的相對距離.〔參見P224〕接合作用〔中斷雜交〕作圖只能判斷相距較遠的基因間的相對位置;轉導、轉化則可用于對相隔很近的基因進行定位;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3、遺傳圖譜〔參見P224〕目前對大腸桿菌的染色體已定位了1000多個基因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4、基因組測序〔參見P225〕"全基因組鳥槍測序"〔wholegenomeshotgunsequencing〕5、基因組序列的注釋和意義借助計算機對基因組序列進行分析第六節真核微生物的遺傳學特性自學!第七節微生物育種第六節、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主要方式:有性雜交準性雜交原生質體融合〔略〕轉化〔略〕〔一〕有性雜交一般指性細胞間的接合和隨之發生的染色體重組,并產生新遺傳型后代的過程.凡是能產生有性孢子的酵母菌或霉菌,原則上都能采用與高等動、植物雜交育種相似的有性雜交方法進行育種.酵母菌的有性雜交育種〔一〕酵母菌的生活史〔復習〕〔二〕酵母菌有性雜交技術酵母菌有性雜交程序一般為:親本的單倍化↓有性雜交↓雜交后代的檢出↓篩選優良性狀個體親本的單倍化雜交親本單倍體細胞的分離子囊孢子的形成形成子囊的條件一般方法單倍體子囊孢子的分離顯微操作器分離單倍體子囊孢子法酶法機械研磨法單倍體菌株的確定單倍體細胞與二倍體細胞在形態方面的區別生孢子能力的測定單倍體細胞結合型的確定雜交親本單倍體細胞遺傳標記的制作酵母菌有性雜交的方法:可口可樂酵母菌有性雜交孢子雜交法群體交配法單倍體細胞雜交法雜交后代的檢出篩選優良性狀個體S.Cerevisiae的雙倍體和單倍體細胞的比較項目 雙倍體 單倍體細胞 大,橢圓形 小,球形菌落 大,形態均一 小,形態變化較多液體培養 繁殖快,細胞較分散 繁殖較慢,細胞常聚集成團在產孢子培養基上 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 不形成子囊自或 然人 破 工 壁破 壁減數分裂接合子囊孢子發芽定義和意義:類似于有性生殖但更原始的生殖方式,是通過同一物種兩個不同菌株的體細胞發生融合,不經過減數分裂而導致低頻率基因重組并產生重組子.為半知菌育種提供了一個重要手段.存在范圍:常見于一些真菌尤其是半知菌中準性生殖的過程:〔二〕準性生殖〔parasexualhybridization〕

準性生殖的過程:①菌絲聯結②異核體形成〔質配〕③核配形成雜合二倍體④體細胞交換和單倍體化.異核體:同一菌絲有不同遺傳性狀的核在同一

細胞質中生長.同核體:同一菌絲中只有一種核.異核體的特點:1〕具有感受性的兩種菌絲間才可形成異核體;2〕具有野生型性狀,可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

〔基因互補功能〕3〕大多數異核體的分生孢子不能在基本培養基

上生長;如能生長,則為異核體、或為雜合

二倍體〔重組子〕.體細胞交換和單倍體化雜合體細胞中有極少數細胞核在進行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能發生體細胞染色體間的交換、分離〔單倍體化〕而產生具有新性狀的單倍體雜合子、雙倍體及非整倍體.ABA+B〔同核體〕〔異核體〕AABBABAABB〔雜合二倍體〕單倍體雜合子準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比較項目 準性生殖 有性生殖參與接合的親本細胞 形態相同的體細胞 形態或生理上有分化的性細胞獨立生活的異核體階段 有 無接合后雙倍體細胞形態 與單倍體基本相同 與單倍體明顯不同雙倍體變單倍體的途徑 通過有絲分裂 通過減數分裂接合發生的幾率 偶然發現,幾率低 正常出現,幾率高準性雜交:選擇親本:以來自不同菌株的合適的營養缺陷型為親本強制異合:將兩菌親株的分生孢子〔106~107〕混合涂[-]平板,并做各單親本對照,[-]平板上長出的菌落是異核體或雜合二倍體移單菌落:純化菌落,并將純化后的菌落移入[-]斜面驗穩定性:在[-]夾層平板上培養后,再倒上一層[+],再培養后若出現大量新菌落,說明是不穩定的異核體,反之是雜合二倍體促進變異:用誘變劑進行處理,以促進染色體發生交換、染色體在子細胞分配不均、染色體缺失或畸變、點突變等,使分離后的子代提高增加新性狀的可能篩選:Penicillumurticae的準性雜交步驟誘變育種:是用物理或化學的誘變劑使誘變對象內的遺傳物質〔DNA〕的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引起性狀變異并通過篩選獲得符合要求的變異菌株的一種育種方法.誘變育種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當前發酵工業和其他微生物生產部門所使用的高產菌株,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通過誘變育種而明顯提高其生產性能的.第七節誘變育種誘變育種的步驟:原始菌種純化斜面/肉湯培養單孢子/單細胞懸液誘變劑處理平板分離移至斜面小試中試初篩復篩計算存活率觀察形態變異,挑單菌落良種保藏原菌種特性鑒定誘變育種的基本過程:選擇選擇合適的出發菌株↓制備待處理的菌懸液↓誘變處理↓篩選↓保藏和擴大試驗1.出發菌株的選擇:

出發菌株———用來育種處理的起始菌株

◆出發菌株應具備:

①對誘變劑的敏感性高;

②具有特定生產性狀的能力或潛力;

◆出發菌株的來源;

①自然界直接分離到的野生型菌株:

②歷經生產考驗的菌株:

③已經歷多次育種處理的菌株:2.制備細胞懸液

要求:

①菌體處于對數生長期,并使細胞處于同步生長;

②細胞分散且為單細胞,以避免表型遲延現象〔phenotypiclag〕;

方法:

①玻璃珠打散10-15min;

②加0.3%吐溫80〔表面活性劑〕

③用無菌脫脂棉過濾.

制備:

物理誘變劑——生理鹽水〔0.85%NaCl>

化學誘變劑——緩沖液

濃度:

細菌、放線菌108個/ml

霉菌、酵母菌106個/ml表型遲延現象:指某一突變在DNA復制和細胞分裂后,才在表型上顯示出來,造成不純的菌落.產生原因:①分離性遲延現象②生理性遲延現象3.誘變處理:誘變劑的作用:①提高突變的頻率②擴大產量變異的幅度③使產量變異朝著正突變或負突變移動劑量的表示法: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階段的微生物對誘變劑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誘變處理前,一般應預先作誘變劑用量對菌體死亡數量的致死曲線,選擇合適的處理劑量.—致死率是最好的誘變劑相對劑量的表示方法.最適劑量的選擇:產量性狀的育種中多傾向于低劑量〔致死率在70~80%〕選擇誘變劑的種類:在選用理化因子作誘變劑時,在同樣效果下,應選用最方便的因素;而在同樣方便的情況下,則應選擇最高效的因素.在物理誘變劑中,尤以紫外線為最方便,而在化學誘變劑中,一般可選用誘變效果最為顯著的"超誘變劑",如NTG.簡便有效的誘變方法:紫外線的照射最為方便.化學誘變劑的種類、濃度和處理方法尤其是中止反映的方法很多,實際工作時可參看有關書籍.一種較有效的簡易處理方法的大致操作步驟是:先在平板上涂上出發菌株細胞,然后在平板上均勻地放上幾顆很小的誘變劑顆粒〔也可放吸有誘變劑溶液的濾紙片〕,經培養后,在制菌圈的邊緣挑取若干突變菌落,分別制成懸浮液,然后將其涂在一般平板表面使長出許多單菌落,最后可用影印培養法或逐個檢出法選出突變種.誘變處理方式:

單一因子處理:復合因子處理:兩種以上因素先后使用同時使用單一因子重復使用常用誘變劑的使用方法4.菌種篩選4.1篩選方案:實際工作中,為了提高篩選效率,往往將篩選工作分為初篩和復篩兩步進行.初篩的目的:刪去明確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產性狀類似的菌株盡量保留下來,使優良性狀的菌株不至于漏網;——因此,初篩工作以量為主,測定的精確性還在其次;初篩手段應盡可能快速、簡單.復篩的目的:確認符合要求的菌株;——復篩以質為主,應精確測定每個菌株的生產指標.篩選是最為艱難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步驟.可見,設計和采用效率高的篩選方案和方法極其重要.以選育高產突變株為例,誘變育種的基本環節概括如下:第一輪:一個出發菌株→→→選出200個菌株→→→選出50株→→→選出5株誘變處理初篩(每瓶一株)復篩(每瓶四株)第二輪:5個出發菌株→→→→→→選出50株→→→選出5株40株40株40株40株40株誘變處理初篩復篩(每瓶一株)(每瓶四株)4.2變異菌的一般篩選方法4.2.1平皿快速檢測法變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長圈法抑菌圈法梯度平板法4.2.2搖瓶培養法第八節菌種保藏性狀穩定的菌種是微生物學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則生產或科研都無法正常進行.影響微生物菌種穩定性的因素:a〕變異;b〕污染;c〕死亡;〔參見P19〕一、菌種的衰退與復壯1〕從衰退的菌種群體中把少數個體再找出來,重新獲得具有原有典型性狀的菌種.2〕有意識地利用微生物會發生自發突變的特性,在日常的菌種維護工作中不斷篩選"正變"個體.大量群體中的自發突變菌種的復壯:a〕純種分離;b〕通過寄主體進行復壯;菌種衰退的特點:二、防止衰退的措施1〕減少傳代次數;2〕創造良好的培養條件;3〕經常進行純種分離,并對相應的性狀指標進行檢查;4〕采用有效的菌種保藏方法;三、菌種保藏在一定時間內使菌種不死、不變、不亂〔參見P19〕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生活態休眠態培養基傳代培養寄主傳代培養冷凍干燥斜面、平板液氮、低溫冰箱沙土管、冷凍真空干燥三、菌種保藏由于微生物的多樣性,不同的微生物往往對不同的保藏方法有不同的適應性,迄今為止尚沒有一種方法能被證明對所有的微生物均適宜.因此,在具體選擇保藏方法時必須對被保藏菌株的特性、保藏物的使用特點及現有條件等進行綜合考慮.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微生物菌株,則要盡可能多的采用各種不同的手段進行保藏,以免因某種方法的失敗而導致菌種的喪失.〔參見P20〕思考題:1、如果二個不同營養缺陷標記〔a-b-c+d+和a+b+c-d-〕的菌株經混合后能產生在基本培養基平板上生長的原養型重組菌株,請設計一個實驗來決定該遺傳轉移過程是轉化、轉導還是接合?2、自然遺傳轉化與人工轉化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在一般情況下它們轉化質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別?我勸一個草率結婚的朋友離婚.她平靜的告訴我,如果說當初魯莽結婚是個錯誤.那么,現在草率離婚是一錯再錯.這位朋友后來還是離婚了,大家一致認為她的行為很理性.

同樣的故事正在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身上發生,但是谷歌選擇了草率"離婚".

飲鴆止渴

由于急于抑制蘋果iphone翻天覆地的產業沖擊,谷歌采取急功近利的粗糙型開放策略.飲鴆止渴的策略一時取得了成果.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通過VerizonWireless、AT&T和SprintNextel三大運營商經銷后,谷歌Android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量已經超過iPhone.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甚至認為,全球范圍內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數量將在2012年超過蘋果iPhone.

表面繁華的背后,是Android生態系統的一團糟,谷歌正在為自己的粗放型開放策略買單.

用戶對谷歌的態度從開始的好奇、后來的猶豫,變成強烈的批評."大多Android程序都是垃圾,亂七八糟的",一位發燒友迅速投奔了iphone的陣營:"同樣的植物人大戰僵尸游戲,在谷歌和iphone上的體驗簡直沒法比"

混亂,還是混亂.一切一切的亂象,折射出谷歌已經失去對Android生態系統的控制.這一切的根源,我的判斷是開放策略初期過于寬松,導致失去控制權.混亂的生態系統表現在用戶上,就是應用程序的混亂和粗燥.

一錯再錯

為此,谷歌開始采取對策.最近,有國內廠商稱新的Android3.0開始關閉應用程序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統一Android界面.這意味著,谷歌將放棄其初始開放策略,開始封閉管理.

粗看之下,谷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既然是過度開放導致的錯誤,那么收緊開放尺度是很自然的邏輯,無懈可擊.但我認為,谷歌倉促收緊開放策略仍然是個錯誤.打個比喻.如果過度開放的政策是草率結婚,那么草率的封閉就是草率離婚.這么判斷的原因很簡單,谷歌把Android開放出去的那一天,Android已經不屬于谷歌.谷歌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還以為Android只是自己的.

合作伙伴對谷歌封閉政策的反應加強了我的判斷結論.經濟觀察報報道,國內第一家生產基于Android平臺的設計公司創楊通信,近日已經被迫出售.創楊通信負責人給出的出售理由是,"因為不愿意甘當炮灰而選擇放棄."

按照目前Android3.0將統一界面的想法,未來的市場將出現毫無差異化的產品.這對于企業來說,幾乎意味著不可避免的價格戰.利潤空間的微薄,導致合作伙伴生存環境惡劣.于是大量退出幾乎是一種必然.

除了為合作伙伴找到新的利益空間,谷歌還將面臨開放陣營精神層面的聲討,這對谷歌的挑戰會更大.如果說谷歌為了自己競爭的私利利用了開放,贏得了名聲.那么,谷歌不能一腳把開放踢開,他現在還需要為這種名聲買單.

如果只顧自己收網,谷歌會被面臨鋪天蓋地的道德譴責.谷歌,希望你準備好了,三思而行.

木桶效應就是指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這在選購的時候也同樣適用.尤其是很多用戶在購買的時候,都會專注于某一個參數,比如要求處理器主頻要高達1GHz,但一部的整機表現是由多個因素組成,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從整體的角度上來看一部手機的性除了處理器主頻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影響整機表現的元素,比如運行內存<RAM>、機身內存<ROM>、操作系統、廠商對系統的優化都會有所影響.不過在很多用戶眼中,這幾項卻遠沒有處理器主頻重要.而如果忽略這幾項的話,可能買到一個主頻很高,但整機性能卻仍然不令人滿意的機型.

用戶在選機過程中切勿只關注一個硬件參數,這樣很可能并不能買到一款理想的機型,就算買的主頻再高,運行內存低的話仍然無法同時運行數個程序、機身內存小的話則無法把太多的軟件安裝到機器上,這對整機耗電和運行速度方面都有所影響、而廠商優化更是決定著一部的穩定性和部分運行速度.綜上所述,大家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一款的硬件規格.除此之外,也不要把硬件看的太過重要,就比如蘋果iPhone3GS在硬件配置上并不出眾,但卻在操控手感以及軟件資源上目前難有機型企及.更高分辨率能獲得更為逼真細膩的顯示效果,所以對于屏幕的分辨率絕大多數人都會偏向于分辨率更高的機型.但對于筆者所說的高分辨率未必是好事會有所懷疑.其實這里說的高分辨率"不好"更多是指采用非主流的高分辨率機型.在此前,就有幾款"悲情"機型在分辨率上吃了不小的虧.

大名鼎鼎的HTCDiamond就是一款頗具代表意義的機型,Diamond上市的市場還處于QVGA時代、只有少數旗艦機皇采用WVGA這樣級別的屏幕,由于HTCDiamond卻采用了VGA這一過渡型的分辨率,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Diamond很多軟件都未有支持或無法完美運行,可謂是一個不小的遺憾.除此之外,曾經非常經典的

附贈人生心語人生太短,聰明太晚人生太短,聰明太晚<1>

我們都老得太快

卻聰明得太遲把錢省下來,等待退休后再去享受結果退休后,因為年紀大,身體差,行動不方便,哪里也去不成.錢存下來等養老,結果孩子長大了,要出國留學,要創業做生意,要花錢娶老婆,自己的退休金都被拗走了.人生太短,聰明太晚<2>

當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善待自己時,就立刻去做,老年人有時候是無法做中年人或是青少年人可以做的事,年紀和健康就是一大因素.小孩子從小就告訴他,養你到高中,大學以后就要自立更生,要留學,創業,娶老婆,自己想辦法,自己要留多一點錢,不要為了小孩子而活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我的學長去年喪妻.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實在叫人難以接受,但是死亡的到來不總是如此.學長說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鮮花給他,但是他覺得太浪費,總推說等到下次再買,結果卻是在她死后,用鮮花布置她的靈堂.這不是太蠢愚了嗎?!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人生太短,聰明太晚<3>

「等到我大學畢業以后,我就會如何如何」我們對自己說「等到我買房子以后!」「等我最小的孩子結婚之后!」「等我把這筆生意談成之后!」「等到我死了以后」人人都很愿意犧牲當下,去換取未知的等待;犧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錢,去購買后世的安逸在臺灣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隨處都可看到「農舍」變「精舍」,山坡地變靈塔,無非也是為了等到死后,能圖個保障,不必再受苦.許多人認為必須等到某時或某事完成之后再采取行動.明天我就開始運動,明天我就會對他好一點,下星期我們就找時間出去走走;退休后,我們就要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太短,聰明太晚<4>

然而,生活總是一直變動,環境總是不可預知,現實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總是層出不窮.身為一個醫生,我所見過的死人,比一般人要來得多.這些人早上醒來時,原本預期過的是另一個平凡無奇的日子,沒想到一個意料之外的事;交通意外、腦溢血、心臟病發作等等.剎那間生命的巨輪傾覆離軌,突然闖進一片黑暗之中.那么我們要如何面對生命呢?我們毋需等到生活完美無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穩,想做什么,現在就可以開始做起.

一個人永遠也無法預料未來,所以不要延緩想過的生活,不要吝于表達心中的話,

因為生命只在一瞬間.人生太短,聰明太晚<5>

記住!給活人送一朵鮮花,強過給死人送貴重的花圈,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盡頭,許多人經常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沒有做,有許多話來不及說,這實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空余恨.逝者不可追,來者猶未卜,最珍貴、最需要實時掌握的「當下」,往往在這兩者蹉跎間,轉眼錯失.人生太短,聰明太晚<6>

人生短暫飄忽,包得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高天與原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轉眼即長暮.正是道盡了人生如寄,轉眼即逝的惶恐.有許多事,在你還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舊事;有許多人,在你還來不及用心之前

已成舊人.

遺憾的事一再發生,但過后再追悔「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沒有用的,「那時候」已經過去,你追念的人也已走過了你.人生太短,聰明太晚<7>

一句瑞典格言說:「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不管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人生并未售來回票,失去的便永遠不再得到.將希望寄予「等到方便的時間才享受」人生太短,聰明太晚<8>

我們不知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松口氣」,或是「麻煩都過去了」.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暫易逝的,享受它們、品嘗它們,

善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別把時間浪費在等待所有難題的「完滿結局」上.-找回迷失的生命-死亡也許是免費的─但是,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勸大家一句話:把握當下,莫等待.成功人生的十堂課

人生成功第1課

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離開學校并不意味著學習就結束了.

學習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幫助你發揮最大的潛能.

我們從未停止學習,總會有新的,有趣的東西等待我們去發現.

學習新的技能可能讓人感到有一點恐懼,但每當我們在個人學習上停滯不前時,我們都需要去學習新的東西.

積極地尋求支援和建議,突破停滯期.

[大學課件]出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參加一些培訓,進修,夜校-任何新的興趣都將會有助于發展你的優勢.

多看,多聽,讓你的頭腦保持活躍.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成功第2課

令自己感到沮喪的秘訣就是用空閑時間去煩惱自己是否快樂.所以不要費事去想它!摩拳擦掌干起來吧.你將熱血沸騰,你會頭腦清醒.很快,在你身體中的這種高漲的積極人生觀將把煩惱從你的頭腦中趕出去.

行動起來,忙碌起來.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種藥,也是最好的一種.

人生成功第3課

在困境中尋找成功的希望

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學校.每一次失敗,每一次打擊,每一次損失,都蘊育著成功的萌芽,都教會我在下一次有更出色的表現.我再也不會逃避現實,也不會拒絕從以往的錯誤中獲取經驗,我不再因此而促成自己的失敗.因為我知道,寶玉不經磨礪就不能發光,沒有,我也不能完善自我.

現在我知道,靈魂倍受煎熬的時刻,也正是生命中最多項選擇擇與機會的時刻.任何事情的成敗取決于我在尋求幫助時是抬起頭還是低下頭.無論何時,當我被可怕的失敗擊倒,在最初的陣痛過去之后,我都要想方設法將苦難變成好事.偉大的機遇就在這一刻閃現-這苦澀的根必將迎來滿園芬芳!我將一直在困境中尋找成功的希望.人生成功第4課

沒有人可以使你感到自卑

我選擇自我感覺良好,這樣我能更加開放地學習.如果人們給我負面的回應或是批評我做的事情,我不會認為他們所說的就表明我是一個"差勁的"人.我堅信自尊由我掌控,這讓我毫無戒心地去聽取別人的反饋,想看看是否有我可以學習的東西.

我們每天都有兩種選擇.我們可以感到自己很棒,也可以感到自己很差勁.難道有人會選擇后者嗎?

人生成功第5課

緊緊抓住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已有一種特殊的天賦,相信自己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相信自己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感動他人,相信自己能夠把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在一生中,我們都曾經對自己渴望并追求的生活品質抱有憧憬.然而,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憧憬在日常生活的成規和挫敗中已經變得如此渺茫,以到于我們甚至不再努力去實現它們.對太多人來說,夢想已經遠離,隨之遠離的還有塑造我們命運的意愿.很多人已經推動了堅定的信念,而正是堅定的信念為勝利者創造了優勢.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重拴夢想,并實現夢想,讓我們每個人都記住,并去運用深藏在自己身上的無限潛能.

人生成功第6課

毅力無法替代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毅力.才干不可以,無所作為的能人十分普遍;天分不可以,碌碌無為的天才盡人皆知;教育不可以,受過良好教育的沒落者更是隨處可見.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是無所不能的.

毅力并不總是意味著永遠堅持做同一件事.它意味著無論你做任何事情,你都要立刻全心投入,竭盡全力;它意味著先做艱苦的工作,再去期待隨之而來的滿足和回報.它意味著開心地工作,渴望更多的知識和進步.它意味著多打幾個,多夏裝幾里路,多除草,早起床,意味著總是尋求更好的方式去做你在做的事情.毅力就是經歷考驗和過失的成功.人生成功第7課

駐足片刻聞花香

在現代生活的忙忙碌碌中,人們很少會停下來欣賞自然的美.

問問自己,你有多少次傾聽過鳥兒的歌唱.你最近一次抬頭仰望閃耀的星空又是在什么時候?

時光飛逝,人生苦短.不要忘記駐足聞聞花香.我們在急于謀生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我們生活的品質.多少次,你聽見人們為這為那說"我忙死了."多可惜啊!有一天,當他們真的找到時間能夠駐足片刻聞花香時,可能已經太遲了.人生成功第8課

加入到微笑者和贊美者的行列來

當你對別人,別人也會對你報以,你自然會感覺很棒.即使他有對你報以,你也會感覺很棒,因為你認識到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就是從不微笑的人,當你對那個人微笑,你立刻變得更加富有.

贊美也是這個道理.當你真誠地毛病抑或恭維一個人時,他將立刻受益,更喜歡自己.當你讓別人感覺更好時,你自己也會感覺更好.

人生成功第9課讓自己快樂.

調查表明,我們當中70%的人在生活中時間有臨床性的抑郁現象.

如今我們有這么多的機遇,為什么我們還這么不快樂呢?

人們嘗試各種東西:金錢,權利,事業,婚姻,離婚,酒精,搖滾甚至毒品,但我們大多數人只是想要得到一樣東西-快樂.

快樂是人的一種自然的身心狀態;我們只要去相信快樂,讓自己感受快樂.

要宣稱:我應當得到快樂.說出來,唱出來,喊出來.

優先考慮快樂,讓快樂成為你最重要的事情.

對你所擁有的一切抱以感激之情吧.人生成功第10課我擁有無與倫比的想象力

現在我將通過這種神奇的力量得到我想要的.如果我害怕發表演講,我就想象自己在公眾場合無所畏懼,充滿信心;如果我在病魔的煎熬,我就想象我以前健康的樣子;如果我感到貧窮,我就想象我將要富有.

現在我明白了:人類惟一的限制就是想象力.我之所以沒有成功,原因就在于我不知道如何使用我的想象力.現在,我精通這個技巧,我將從中受益.最大的回報將是成功和愈加快樂.你會管理時間嗎?

如何讓自己一天的時間不止24小時呢?這里有一些總結:你會管理時間嗎?

〔1〕1.對目標、任務、會議等事件分別按優先級進行排序;2.從優先級最高的事物著手;3.和拖延做斗爭,如果事情重要,從現在開始做;4.把大的、艱難的任務細分為小的、容易的部分;5.為自己創造一小時的寧靜,哪怕這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或者有時不起作用;你會管理時間嗎?

〔2〕6.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如圖書館或空閑的辦公室;7.當你有重要的事情要處理時,學會對別人說"不";8.學會委派別人做事;9.歸納相似的事情,把它們放在一起處理;10.減少例行事務:它們不值得花費過多時間.縮短低價值的事件.拋開沒有價值的信件和文書工作.委派別人完成、減少或推遲優先級很低的任務;你會管理時間嗎?

〔3〕11.避免完美主義.記住8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