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陋室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語文-《陋室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語文-《陋室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語文-《陋室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語文-《陋室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陋室銘》學習目標:積累文言字詞,掌握文學常識銘的特點,了解作者及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抓關鍵詞翻譯課文并背誦全文。體會作者的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一、導入:同學們,誰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劉禹錫的一首絕句《秋日》?好,同學們一起來背一下。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是春意盎然的,那么一件小小的陋室在他的眼里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陋室銘》去感受一下劉禹錫的陋室吧。(板書:陋室銘劉禹錫)劉禹錫,我們知道。他是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陋室銘》是他被貶為和州刺史時所寫。陋室?就是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陋室銘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論說,表達陋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的一篇韻文。二、授新課1、一讀正字音:課前布置了同學們朗讀課文,下面先請兩名同學來讀一讀下列字詞的讀音,然后請其他同學評價。(幻燈片字音3)2、二讀清句讀:朗讀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奏。那么,節奏你讀準了嗎?請兩名同學來讀。很好,那么,同學們都讀準了嗎?(幻燈片句讀4)3、三讀通文義:學習文言文首要的任務是疏通文義,下面給同學們5分鐘的時間,完成以下任務: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將不能解釋、翻譯的詞語、句子寫在下面,在小組內尋求解決。(展示:(幻燈片5)1、將小組內都不能解釋、翻譯的詞語、句子說出來,讓全班同學幫助解決。2、重點詞語句子檢查提問)(幻燈片6)3、從文中找出具體描繪陋室特點的句子,并說出抓住了陋室的哪幾個方面?(抓住了陋室的景、人、和生活。)(幻燈片7)4、四讀悟性情:過渡:名曰“陋室”,卻說“何陋之有”。品讀語句,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禹錫?(出示多媒體)品讀描繪陋室的語句,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禹錫?從句中,我看到了一個的劉禹錫。(幻燈片8)(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清幽的環境。(樂觀的)“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俗話說,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高雅的)(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調”而非“彈”帶有輕輕撥弄的意思,很隨意,漫不經心,有種怡然自樂的情趣,又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可見當適劉禹錫生活的隨意、閑適。(閑適的)師:有人說“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老師要說“一室一性情”,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滿感情的描繪陋室,可見作者的確是一個“德馨”的人,陋室也因主人的德馨而生輝!三、合作探究:(幻燈片9)1、現在,同學們說,陋室還“陋”嗎?(不陋)為何不陋?(自然環境優雅,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2、那么作者是想在“陋”與“不陋”的對照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懷呢?(不慕榮利,安貧樂道)3、文中哪一句話表達了這一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幻燈片10)過渡:就是這樣一個劉禹錫,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他又怎么可能讓一間小小的陋室困住了自己進取的心?“身在和州爭思辨,人在歷陽心在京”難道他真的就安于現實,想過這種“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隱居生活嗎?(提示:讀文章前三句和最后兩句,思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其實是把自己比成了“仙”和“龍”(諸葛一樣的臥龍)他希望自己的陋室能夠“名”和“靈”,一開始就流露了自己要有所作為的想法。“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來比自己的陋室,諸葛亮、楊雄都是歷史上名聲顯赫的人物,一個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個在文學上頗有造詣,前有古人,后有來者,看來劉禹錫也希望自己能像諸葛、子云一樣建功立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孔子的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武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主張入世,他自己便是終生為實現政治理想而奮斗。這里引用他的話也應該是對自己的一種勉勵。由此看來,劉禹錫本來想表現的是一種安貧樂道的生活狀態,但是,他在不知不覺中暴露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劉禹錫、歐陽修那個時代被貶謫的文人,不得意之時無不選擇了寄情山水,但是他們又心系朝廷,積極入世,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建功立業的理想!所以,同學們,《陋室銘》不是一個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時的自我陶醉、自我安慰,而是一篇特殊的戰斗檄文。官場的險惡、人情的冷暖并沒有澆滅劉禹錫心中的戰斗之火,他瀟瀟灑灑地提起筆,對世態炎涼、坎坷仕途做出了最昂揚、最詩意的回答。四、精彩朗讀:只有真正了解了劉禹錫,你才能讀出《陋室銘》的韻味來。“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誰又能知道這里面包含了多少無奈和掙扎啊!半年時光,他被迫搬了三次家。你要我愁,我偏要樂。同學們,你就是劉禹錫,你的一腔孤憤要借這篇銘文傳達出來!讓我們一起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書不在深,有龍則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劉禹錫要讓山因我而名,要讓水因我而靈,這是何等的氣概!同學們,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帶著這種感受,再讀——劉禹錫,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有的是大丈夫的傲岸和超拔,有的是大丈夫的錚錚鐵骨。劉禹錫,哪怕身居陋室,也絕不會沉溺于孤芳自賞。聽——劉禹錫在陋室發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吶喊。再讀——(注意:“何陋之有?”連讀兩遍)過度:同學們,這樣美的文章,作者用什么方法表達出自己的心志的?把自己的志向假托在陋室上,這是怎樣的手法?托物言志。對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五、學習方法:1、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如于謙的《石灰吟》,詩人借物詠懷,通過開采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果,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那么本文托的“物”是?言的“志”是?2、從下列事物中任選一物,在描摹中傳達出你獨特的情感或志向鵝卵石石縫間的小草松樹菊花泥土窗鑰匙鏡子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陋室銘》,了解了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自己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操。布置作業:從本文中除了讀出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有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雖然接觸了幾篇文言文,但教材的編排上是將其歸納為幾個主題,因此學習時并未突出文言色彩。絕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短小精美的文言文,在吟誦方面興趣較濃,但不喜歡老師將其肢解,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還比較陌生,因此應該重視課前的充分有效的預習,并在上課是運用“問題導學式”,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在理解上需要老師的逐漸引導,才能慢慢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效果分析本文是一片名傳千古的美文,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主題參與意識,注意以讀為主,并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銘”這種文體的短小、押韻、語言的優美,更能讓學生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問題的設計上逐層深入,將文章內容串聯起來,從而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本課講學,圖文并茂,情感教育到位;目標和要求明確,使學生學有重點,思有目標;問題設計連貫性,使重難點有效突破;課堂練習具有準確性、典范性,有效監測學生學習效果。教學反思一.朗讀貫穿始終。這篇短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優美語言,產生閱讀的欲望。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初步進入文本。3、代表朗讀,學生邊聽邊思,品味每一句話的意思,給文章劃分層次,側重整體把握。4、學生精心朗讀,劃出文中的有關語句,品析這些語句是如何來表現陋室不陋的,感悟作者的高尚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幾輪朗讀之后,學生理解比較到位,已能當堂背誦。二.練習背景導入。《陋室銘》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了解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導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了解到這是一篇不畏權勢的戰斗檄文,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三.巧妙問題設計。精心設計問題,并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每個問題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感受文章的魅力。整體把握中,我讓學生給文章劃分層次、概括層意,感受文章的結構美;合作探究中,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陋室不陋的語句,體驗作者的情懷,感受文章的思想美;精讀品析中,我讓學生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感受語言美。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四.學生自主學習,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讓同學自主理解,再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文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后同學們互相解答,教師適當點撥,師生在平等對話中解決問題。只是由于課堂安排前面有點松,后面時間有點緊,未能將劉禹錫其它的詩文呈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全面的了解劉禹錫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樂觀向上的情懷,讓學生懂得人應該怎樣面對挫折。教材分析《陋室銘》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運維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的理解文言文,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并學習文章所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