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十篇_第1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十篇_第2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十篇_第3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十篇_第4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十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合集十篇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1

第一單元本單元由看圖學文《馬踏飛燕》《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講讀課文《古詩二首》和根底訓練1組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案。

一、教學要求:

1、把握生字,留意“膘、頸、咒、沮”等字的讀音;“齡、祭”字的寫法;留意“載、興、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義。

2、理解字詞。能夠辨析“寬廣、寬敞”“繁重、沉重”等近義詞的意義及用法。

3、復習漢語拼音字母表的挨次以及字母的大小寫。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本單元課文,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會默寫《示兒》。

三、教學重點:

1、兩篇看圖學文著重培育學生的觀看力量和理解力量。

2、古詩二首要讓學生弄懂詩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學習怎樣觀看事物,抓住特點表現中心,依據事物的不同特點,采納不同的寫作挨次。

看圖學文

1、馬踏飛燕

一、教學要求

1、通過了解“馬踏飛燕”的特點,熟悉古代勞動人民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先進的科學學問和卓越的制造才能,增加民族驕傲感。

2、學習從幾個方面觀看事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運用圖文對比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連續培育觀看力量。

2、圖文對比,理解內容。

三、教具預備:

1、繪有銅奔馬的掛圖。

2、生字生詞卡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的志向,小學語文5年下《白楊》教案設計1。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難點:領悟爸爸的心愿。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預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學問。

2.預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一)提醒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索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依據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

戈壁茫茫清楚渾黃一體高大挺拔

辨別介紹摩挲表白深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摩挲()辨別()高大挺拔()

2.寫反義詞:清楚()動搖()脆弱()消逝()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其次課時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局部。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后答復:大戈壁是什么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蕪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讀后答復: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拔:又高大又挺立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于十層樓房那么高。)

4.教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拔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么這么直,長得這么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么變化?他是怎么答復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第三局部,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5年下《白楊》教案設計1》。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1)“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朗讀比擬,體會感情。

其次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大的枝干”。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頑強,不脆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教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矗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立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堅固堅決。這就是白楊的品行!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局部。

1.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厲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知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后爭論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盼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答復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鼓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學問和做人的學問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教師讀18小節。讀后爭論:(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深思?(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教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立邊疆的志向,同時盼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構造特點。

3.溝通感受、升華中心。

(六)布置作業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么如何在高年閱讀教學中抓住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展,到達“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正確境地呢?我試著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3

(一)爭論揭題,引入新課

1.我們都見過春雨。大家有沒有發覺,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樣子、速度、聲音)板書:春雨。今日我們將學習一篇關于春雨的童話故事。你們讀一讀,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春雨的?

2.投影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拼讀爭論。

拼讀: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

爭論: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春雨的樣子了嗎?(板畫:春雨)

認讀生字“線”,組詞。

(2)讀了這句話,你聽到春雨的聲音了嗎?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課文最終一段,朗讀質疑。

讀:拼讀;小組讀;集體讀;自己邊思索邊讀。

認:認“歡”字,換偏旁記字。

問: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嗎?(鼓舞學生大膽提問)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誰?

(2)大家爭辯的是什么問題呢?

4.出示課文其次自然段,弄清以上問題,并在句子中認字。

(1)從句子中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2)識字。

音:勾畫出句中的生字拼讀;連詞朗讀。

趣題底顏好玩問題究竟顏色

形:你能識記這幾個字嗎?看看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提示:同構造:趣題同偏旁:題顏

換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題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貼三種鳥的圖片)

2.分角色朗讀,爭論。

(1)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他們的依據是什么呢?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3)熟悉生字“淋、灑、滴、油”。

你發覺這些字的規律了嗎?去掉偏旁來看看,是你熟悉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聯想法)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辯?該怎樣讀出爭辯的語氣呢?

指導朗讀:“不對”;“不對,不對”;“你們瞧”;“你們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讀對話。

(6)創設情境演一演。

(三)實踐活動

春雨究竟是什么顏色的?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溝通。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坪壩、穿戴、裝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奇怪、孔雀舞、嬉戲、招引、喧鬧、古老、銅鐘、粗大、鳳尾竹、雪白、搖擺”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局部。

4、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驕傲感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5、抄寫描寫窗外寧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驕傲、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寧靜和小動物湊喧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預習生字的方法。

2、復習的方法。

3、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4、正確讀寫“坪壩、穿戴、裝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奇怪、孔雀舞、嬉戲、招引、喧鬧、古老、銅鐘、粗大、鳳尾竹、雪白、搖擺”等詞語。

5、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日是我們開學后的第一課,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么意思嗎?

⑴民族:漢族。

⑵聚居而有血統關系的人群的統稱: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館

⑷滅族: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

2、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56個)

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民族小學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

我想課前同學們肯定特別仔細地讀了課文,下面就讓你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結果如何。

三、學習預習方法

1、復習的方法。

2、明確名稱:音部、部首、音節

3、畫表格:

章節

音部

部首

筆畫

組詞

字義

四、學習生字

1、部首一樣的:

蝴蝶:怎樣記?(形聲字的方法,左形右聲)

坪壩:山區或丘陵地區局部的平地。

2、留意讀音的字:

坪壩(bà)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簡單寫錯的字:

“戴”,半包圍構造,右上包左下,留意各局部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構造,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留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五、練習書寫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育豐富的想象力量。從馬良用神筆幫忙老百姓懲處中,受到啟發。把故事講給家人聽聽。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學習第一局部課文內容。

讀第1~8自然段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馬良看什么看得出神?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大官和畫師什么表現?他們怎么說?怎么做?從今,馬良怎樣做呢?找出重點詞句。馬良為什么希望有一支筆呢?(理解:希望)

學習其次局部課文內容。讀第9~16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馬良的筆是怎樣得到的?為什么說它是神筆呢?馬良有了這支神筆是怎樣做的?他幫忙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學習第三局部課文內容。讀17~28自然段,主要說了什么?大官讓畫師用神筆畫什么?結果怎樣?大官怎么辦的?馬良為什么同意了?他先畫什么?再畫什么?然后畫什么?最終畫什么?說說大官的不同表現?

1、大官的下場什么樣?說明什么?

2、從馬良懲治大官的過程中,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二、總結課文。

1、馬良沒有筆的時候是怎樣畫畫的?說明什么?

2、馬良有了神筆,對窮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說明什么?

3、你喜愛馬良嗎?為什么?

三、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6

一、導入新課。

朗讀詩句,同學們推斷是描寫哪個季節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到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像春的嫵媚,夏的嫵媚,秋的豐盈,冬的純凈,韻味各異。你們喜愛四季的哪個季節呢?

喜愛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管你喜愛哪個季節,今日,教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梁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梁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急、熱鬧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熾熱的季節——夏。(板書課題《夏》)

二、檢查預習,積存根底學問。

1、全體同學朗讀課文。

要求:留意讀準字音,聲音嘹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輕飛曼舞春日溶溶,秋波澹澹閑情逸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2)梁衡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體會思想感情。

1、對“夏”布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愛和贊美。“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用什么樣的構造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構造。

(全班答復,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鬧、緊急、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終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贊美夏天的其中緣由,直抒胸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7

〔解題〕

這是孟浩然寫的五言絕句。“宿”,住宿。“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宿建德江”,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羈旅的惆悵,對家鄉的思念。

〔構造分析〕

前兩句寫日暮時分,停船靠岸。這是敘事,為下文寫景抒情作了預備。

后兩句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這是鋪寫景物,將一顆愁心融入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

〔語意理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劃動船只。“泊”,停靠,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煙渚”,煙霧迷漫的水中小塊陸地。“日暮”,旅途又增加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寫行船停靠在江中煙霧迷漫的小洲島。這一句不僅點了《宿建德江》這一詩題,而且為后面寫景抒情作了預備。其次句寫在黃昏時刻,在孤船小舟上,驀然又出新的愁緒。其次句的“日暮”很關鍵,由于“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會水煙蒙蒙,“客”才會生出新愁。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野曠”,空曠的原野。“天低樹”,遠處的天比近處的樹還低。“江清”,澄清的江水。“近人”,與前一個詞相聯,寫江水清,月兒明,似乎與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備感親切。這兩句,寫詩人懷著愁心,在廣袤而安靜的自然中,經求索而發覺孤月竟與詩人那么親近,于是,孤獨的愁心得到安慰。

〔寫作特點〕

1.情景相生,思與境諧。

本詩除第1句外,都是寫景,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擅長將情思寄于山水之中。此刻,面對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萬緒涌上心頭。在這如畫的風光中讓人體會到詩人內心的不安靜。

2.恬淡孤獨,淡中有味。

全詩給人以恬淡孤情之感,詩人寫宿建德江,不見他人;寫日暮、原野、江水、明月,構成淡雅的情境,好像遠離世俗塵囂。但細體會,卻隱有奔騰的思緒:對求仕盼望破滅的憂憤、對長期羈旅的寂寥、對家鄉的思念、對人生坎坷的悵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8

一、學習目標

1、積存理解并學會運用“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3、理解托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嘗文章的藝術性。

4、正確熟悉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熟悉進展與環保的沖突,樹立科學的進展觀。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行及其命運,理解的思想感情。

2、把握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方、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會苦痛、悲憫、激憤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顏色。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的用意。

三、教學模式

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預習思索題。

2、讀讀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局部。

(1)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受和對人類“友善”的狀況。

(2)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阻礙了道路進展引起人們的.談論,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寫現時的大樹,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樹生命經受的挨次敘事,越是長遠表達得越簡單,越是近期的表達得越是具體。(可找語言標志)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溝通初讀課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讀課文,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的情感。

爭論:文中的樹是一棵什么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行,最終遭受怎樣的命運?

明確:

1、大樹有奇怪的容貌;大樹生長在特別的環境中;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總之,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2、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逼,沉沒在滾滾黃塵里和焦躁憤怒的喇叭聲里,即便如此,大樹依舊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3、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毀滅。慘不忍睹,悲壯特別,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三)總結。

那樹經久矗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發”未損,似是古老而茂密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愿賜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行;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愿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愛護自己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了一種愛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長。

再讀課文,體會的情感。

思索: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什么樣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熟悉3種筆畫和5個偏旁。

2、會認9個字。

3、正確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4、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學會6個生字,熟悉3種筆畫和5個偏旁。

教學難點: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發覺學習、實踐創新教學法。

教學預備:收集動物圖片、CAI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介紹自己。誰有膽識向在座的同學、教師介紹自己的姓名、年紀?

2、引入課題。剛剛誰最有膽識?他們兩個誰高?誰最胖?我們剛剛對這兩個同學進展了什么?今日我們就讓動物們比一比它們的尾巴,好嗎?(板課題:比尾巴)

二、小組賽讀課文。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哪個小組把課文讀得最好。一個小組讀,其它組評議:讀得怎樣,為什么?最終教師評出優勝組,并說出緣由:讀準了字的讀音。

三、學習課文。

(一)1、看CAI課件,問:看,這邊開來了什么?大家快上車,快坐好,我們動身了!(協作音樂)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動物園里有什么?認真看那些動物,你們發覺什么?你是和誰比的?

2、為什么你們不把這些動物和花、草、樹木相比?

小結:比擬要和同一類事物相比才行的。出示生字卡片:比

2、出示生字卡片巴字,組成什么詞語?下巴在我們的哪里?

(二)指導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1、看課件讀第一節,你發覺了什么?有問號該怎么讀?教師示范讀第一句,你會讀第一節了嗎?指導讀出句子的疑問語氣。

2、看課件其次節,告知我們什么?你又發覺了什么?有句號怎么讀?教師示范讀第一句。你會讀其次節了嗎?指導讀出確定的語氣。

3、你會朗讀后面的內容嗎?肯定要留意什么?(疑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確定句讀出確定的語氣)學生自由朗讀。

4、理解四會字:長、好、把、傘。第三課還要我們會寫哪些字?它們可以組成什么詞?讀詞組:一把傘。看課件中的刀、尺、扇說一詞,指導運用量詞把字。課件出示一把()還有什么東西用上把這個量詞的。指導學生積存量詞。

四、編兒歌穩固課文。

1、看課件編兒歌。看課件:大象和肥豬、跑馬和小兔(小兔和烏龜比,誰快?)。引導編寫兒歌。附:

比鼻子比快慢

誰的鼻子長?是誰跑得快?

誰的鼻子短?是誰跑得慢?

大象鼻子長。馬兒跑得快。

小豬的鼻子短。小兔跑得慢。

2、自由編兒歌。你還能編其它比一比的兒歌嗎?

五、指導書寫六個生字。

1、看課件書空、說說比、巴、長、好、把、傘的筆順,怎么記住?

2、隨生字熟悉筆畫:豎提、撇折點、提。熟悉偏旁:提手旁、人字頭。

3、指導學生寫生字在生字本上。

六、總結,布置作業。

今日,我們就比到這。課后寫完這些生字,每個寫一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熟悉“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央、交”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局部,感受北京的漂亮和巨大的變化。

3、有喜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感受祖國首都的漂亮。

【用具預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育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讓他們愛北京、以北京為豪。在學習時我準備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燈片,讓學生對北京古老而現代的景觀有所了解,再進入本文的學習。生字的學習還是發揮小組的作用,有小組長帶著讀一讀、說一說、記一記,再通過讀短文檢查。課文的朗讀發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