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攻略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科技文化習題含解析_第1頁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攻略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科技文化習題含解析_第2頁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攻略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科技文化習題含解析_第3頁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攻略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科技文化習題含解析_第4頁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攻略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科技文化習題含解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科技文化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1.(2018江蘇大聯考二模)有學者認為,先秦儒家之所以強調家庭孝道,不是要把家庭孝道凌駕于社會公德、正義之上,而是為了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這就要求家庭中的兒子應具有健全的分辨是非善惡的智慧。這說明先秦儒家強調的孝道()A.以“仁”“禮”為核心C.要求個人應具備“理性”2.(2017江蘇蘇州一模)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中載:“①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②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③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上述材料①②③處應分別填入()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3.(2017江蘇南通一模)有學者評論古代某思想家說:“孔子論政,以仁為主?!衅浣潭l為‘仁心’‘仁政’之論……以為仁、義、禮、智之四德,皆由人類天賦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引申發展而成。故‘人皆可以為堯舜’,而仁心乃人類所共有。”該思想家應是()4.(2018江蘇南京三模)《莊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眱烧叨紡娬{() B.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D.天人感應,天人合一5.(2017江蘇宿遷模擬)《呂氏春秋·不二》篇宣稱“聽眾人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毕铝信c材料觀點相符的思想或主張是()A.百家爭鳴,思想自由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天人合一,天人感應 D.君權神授,君主專制6.(2017江蘇南京、鹽城二模)董仲舒認為人性中陰陽二氣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為了“生”?!吧辈]有善惡之別,只是當“欲”過分泛濫以至于妨害了“仁”,這才稱其為惡。但是程朱理學認為陰陽二氣的組合不一,導致了人性的差別。這種差別使得陽氣即“本心”常被陰氣即“人欲”遮蔽,進而把“人欲”歸結為惡。由此可知()7.(2017江蘇常州一模)北宋理學家“二程”說:“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統有一理?!边@表明“理”是()A.超時空的、完滿的精神實體8.(2016江蘇蘇錫常鎮二模)某思想家強調倫理認知的關鍵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時會違背道德本性,是因為“物欲牽蔽”。該思想家是()9.(2017江蘇南通、揚州、泰州三市二模)蕭公權在評述某思想家時指出:“良知學說似遠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搖動傳統思想權威之傾向。以故不徒朝廷官吏視為邪說,即為東林首領之顧憲成亦斥其不守禮教,一任心裁。”該思想家應是()10.(2017江蘇如皋調研)《傳習錄》載:“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痹摬牧象w現了這位思想家()11.(2017江蘇三市三模)民國書畫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說:“鏤板刻書,意在流傳,然經書史籍,初無版行。而歷日字書,通俗淺陋之書,需之者眾,故先有雕板。佛經以誦諷供養者眾,故亦先有雕板。”這說明()12.(2018江蘇四市一模)明代徐渭在《南詞敘錄》中說:“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狼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淺俗可嗤。”這表明()13.(2018江蘇南通等七市三模)包公戲是戲劇舞臺上的藝術典型。京劇形成后,包公戲出現了復雜面貌,既有鍘駙馬時的鐵面無私、主持正義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龍袍代替打皇帝維護君主尊嚴的衛道者形象。這充分說明()14.(2018江蘇鎮江二模)唐人司空圖《詩品》里論詩的“形容”藝術說:“如覓水影,如寫陽春。風云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毕铝信c他描述的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15.(2017江蘇徐州考前模擬)陳衡恪曾評價某類中國畫:“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書法于畫法,使畫中更覺不簡單,非僅畫之范圍內用功便可了事,尚須從他種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頗占勢力,蓋其有各種素養、各種學問,湊合得來?!毕铝凶髌贩掀渲髦嫉氖?)二、非選擇題(共11分)16.(2018江蘇淮安期中)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對當今社會發展仍然具有借鑒價值。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認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為圣賢,無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惡的,惡者為盜賊,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這兩類人只占社會的極少數,多數人屬于“中民之性”,這些人的本性是純樸的,但需經過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張“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通過“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義),節民以禮”,使整個社會“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鄉黨有序,則民有所讓而不敢爭”“教化行而習俗美也”。——摘編自唐國軍《董仲舒與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化》材料二“良知之學”的目的在于“人之學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雖其蔽昧之極,良知又未嘗不存也,茍能教之,即與圣人無異矣”。“使學者為圣人”就必須在教育的內容上強調“明(人)倫”“德教”“道德以為之地,忠信以為之基,仁以為宅,義以為路,禮以為門,廉恥以為垣墻”。王陽明還十分重視民風教化,力圖通過禮樂教化的手段,使民眾“見善互相勸勉,有惡互相懲戒,務興禮讓之風,以成敦厚之俗”。——摘編自王軍昌《王陽明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影響》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歸納董仲舒的教育主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主張實施帶來的影響。(4分)(2)據材料二,概括“學為圣人”的主要途徑。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二者教育思想的異同。(5分)(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董仲舒和王陽明教育思想有何時代價值?(2分)答案全解全析一、選擇題1.C由材料可知,先秦儒學主張的孝道是以家庭和諧實現社會和諧,最終維護社會秩序。而孝道的基本要求是個人要具備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即具備“理性”,C項正確。A項在材料中沒有信息體現;先秦儒家強調孝道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而非培養個人品德,B項錯誤;人文主義的內涵是肯定人,否定神,材料沒有信息體現,D項錯誤。2.A①“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強調社會等級名分制度,屬于儒家思想;②“強本節用”強調節儉,反對奢侈浪費,屬于墨家思想;③“嚴而少恩”“正君臣上下之分”強調君主的權勢與威嚴,屬于法家思想。答案選A。3.A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信息并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價值。通過題干中的“承其教而發為‘仁心’‘仁政’之論”“仁、義、禮、智之四德”就可以判斷出這是孟子對孔子“仁”的思想主張的繼承,他提出了“仁政”思想。答案選A。4.A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說明了人要適應自然的發展,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故A項正確;無為而治是道家的主張,但與荀子思想不符,故B項錯誤;“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是道家的主張,故C項錯誤;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張,故D項錯誤。5.B材料主張通過思想上的統一來鞏固政治上的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材料主旨相符,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6.C道教出現于東漢末年,而董仲舒是西漢儒學家,A項錯誤;程朱理學繼承和發展了董仲舒的人性觀,B項錯誤;材料中董仲舒認為人性中陰陽二氣化合出“仁”,而朱熹認為陰陽二氣的組合不同導致了人性的差別,顯然二者認為人性均與陰陽二氣有關,C項正確;朱熹認為“理”是萬物的本原,D項錯誤。7.C材料中的“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統有一理”表明“理”是一種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法則,C項正確。A、B、D三項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C王陽明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與材料中“倫理認知的關鍵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物欲牽蔽”相符,C項正確。孔子、董仲舒的思想與材料中“物欲牽蔽”的信息不符,A、B兩項排除;李贄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欲,與材料信息不符,D項排除。9.C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的學說,他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C項正確。10.A據材料“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可以得出這位思想家不以孔子的言論作為標準,說明其反對孔子權威,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和封建禮教有關的信息,故B項錯誤;和君主專制有關的信息,材料中也沒有提到,故C項錯誤;和經世致用有關的信息,材料中也沒有提到,故D項錯誤。11.B材料沒有體現儒學復興的信息,A項排除;“通俗淺陋之書,需之者眾,故先有雕板。佛經以誦諷供養者眾,故亦先有雕板”表明民眾需要決定印刷內容選擇,B項正確;佛教盛行推動雕版書籍出現只是對材料部分信息的解讀,C項排除;材料中沒有體現雕版技術革新的信息,D項排除。12.D根據“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可知,北方的音樂和宋詞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北方、南方的文化交流,表明宋朝的民族融合推動文化發展,D項正確。A項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無法體現“藝術轉型”,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中“宋詞既不可被管弦”不符,排除。13.D材料中關于包公戲的復雜面貌的敘述體現了不同時期社會的訴求,即京劇也是社會現實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D項正確。材料沒有對京劇和包公戲進行比較,A項不正確;B項“開始”的說法不正確,古代中國戲劇走向成熟的標志是元雜劇的出現;C項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不正確。14.B材料“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描述的是文人畫的特點,王冕的《墨梅圖》是文人畫的代表作,B項正確?!缎厮穼儆诳瑫髌?楷書字形方正,規矩嚴整,與材料中“離形得似”不符,A項錯誤;《清明上河圖》是風俗畫,《送子天王圖》是人物畫,均與材料中“離形得似”不符,C、D兩項錯誤。15.D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這類中國畫不僅講求意趣,而且融詩、書、畫于一體,故此類繪畫應屬于文人山水畫?!堵迳褓x圖》屬于人物畫,故A項錯誤;《步輦圖》屬于人物畫,故B項錯誤;《清明上河圖》屬于風俗畫,故C項錯誤;《墨蘭圖》屬于文人山水畫,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6.答案(1)主張: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體系(或“中央興辦太學、地方郡國設學校”)。(2分)影響: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2分)(2)途徑:致良知。(1分)同:都重視倫理道德教育;都主張通過教育移風易俗。(2分)異:董仲舒具有濃厚的等級觀念,教育的對象不是全體民眾;王陽明蘊含平等思想,認為人人可以學做圣人。(2分)(3)價值:有利于改善社會風氣;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2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中的“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可得出董仲舒主張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體系。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第(2)問根據“良知又未嘗不存也,茍能教之,即與圣人無異矣”,即可得出途徑是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