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簡答題_第1頁
傳染病學簡答題_第2頁
傳染病學簡答題_第3頁
傳染病學簡答題_第4頁
傳染病學簡答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論1.試述傳染病的診斷。

1.答案要點①流行病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居住地、曾去地、過去史、疫苗接種史、發病季節、當地疫情等;②臨床表現:包括病人的癥狀與體征,發生的時間、強度,有無特殊體征等;③實驗室檢查:包括一般檢查與病原特異性檢查,病原體、抗原、抗體、核酸檢查等。試述傳染病的預防。

2.答案要點傳染病的預防主要針對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來采取措施,即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①管理傳染源: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參考最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對有傳染性的患者進行隔離和治療、對接觸者進行檢疫或預防、對病原攜帶者進行治療或隔離或教育、對感染動物進行處理;②切斷傳播途徑:切斷起主導作用的傳播途徑,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改善環境衛生,消滅傳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③保護易感人群:增強體質以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的主動或被動特異性免疫力。簡述傳染病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

3.答案要點①治療原則:綜合治療的原則,即治療、護理與隔離、消毒并重,一般治療、對癥治療與特效治療并重;②治療方法:包括一般及支持療法(如隔離、護理和心理治療等一般治療,飲食、血制品、水電解質等支持治療);病原或特效療法(如抗生素、化學制劑、血清免疫制劑等)、對癥療法、康復療法、中醫中藥療法等。

4.試述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4.答案要點①有病原體:每一種傳染病都是由特異性的病原體引起的,雖然目前還有一些傳染病的病原體未被確定;②有傳染性:傳染病能通過某種途徑傳染給他人,這是傳染病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別;③有流行病學特征:在質的方面有外來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發、流行、大流行、爆發流行;可有季節性、地區性、不同人群(年齡、性別、職業等)的分布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病后都能產生針對病原體的特異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在不同的傳染病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有些感染后免疫可避免再次感染,有些則不能甚至導致再次感染時病情加重。5.試述傳染病感染過程中可能出現哪幾種表現。

5.答案要點①病原體被清除:病原體進入人體后被非特異性免疫和/或特異性免疫所清除;②隱性感染: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引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及輕微的組織損傷,但沒有任何癥狀和體征;③顯性感染: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④病原攜帶狀態:病原體與機體處于共生狀態。按病原體種類不同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帶蟲者。按發生時間不同分為健康攜帶者、恢復期攜帶者及潛伏期攜帶者,急性與慢性攜帶者;⑤潛伏性感染:病原體長期潛伏于機體某些部位,待機會成熟時(如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臨床表現。乙肝1.試述傳染病的預防答案:傳染病的預防主要針對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來采取措施,即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①管理傳染源: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參考最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對有傳染性的患者進行隔離和治療、對接觸者進行檢疫或預防、對病原攜帶者進行治療或隔離或教育、對感染動物進行處理;②切斷傳播途徑:切斷起主導作用的傳播途徑,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改善環境衛生,消滅傳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③2、如何確診艾滋病?凡屬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況兩項或兩項以上者,應考慮艾滋病可能:⑴近期體重下降10%以上;⑵慢性咳嗽或腹瀉1個月以上;⑶間歇或持續發熱1個月以上;⑷全身淋巴結腫大;⑸反復出現帶狀皰疹或慢性播散性單純皰疹感染;⑹口腔念珠菌感染。高危人群伴嚴重機會性感染或機會性腫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應考慮本病可能。應進一步做HIV抗體檢測,主要檢查P24抗體和gp120抗體。一般ELISA連續兩次陽性,再作免疫印跡法(WB)和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試驗(SRIP)等確診。3、何謂艾滋病的HAART治療?由于HIV變異性十分強,僅用一種抗病毒藥物易誘發HIV的突變,并產生耐藥性。因而目前主張聯合用藥的抗HIV治療方案,即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常用三聯或四聯,即三類藥物的聯合或2種核苷類抑制劑和1種非核苷類抑制劑的聯合,2種蛋白酶抑制劑和1種核苷類抑制劑以及2種核苷類抑制劑和1種蛋白酶抑制劑的聯合等。傷寒什么是傷寒第一次菌血癥傷寒沙門菌入侵腸黏膜,經淋巴管進入腸道淋巴組織及腸系膜淋巴結繼續繁殖,再由胸導管進入血液,引起第一次菌血癥,此階段屬潛伏期內,患者無癥狀.2.典型傷寒的極期臨床表現有哪些(1)發熱:高熱,稽留熱為主要熱型,(2)消化道癥狀:食欲不振,腹脹,多有便秘,少數以腹瀉為主.(3)神經系統癥狀: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聽力下降.(4)循環系統癥狀:常有相對緩脈或有重脈,如并發心肌炎則相對緩脈不明顯.(5)肝脾腫大:病程1周末可有脾腫大,肝臟亦可腫大.(6)皮疹:部分患者皮膚出現淡紅色小斑丘疹.即玫瑰疹,多見于病程7~13天,直徑2~4MM,壓之退色,多在10個以下.分批出現3.簡述傷寒病理特點傷寒的病程特點是全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增生性反應.回腸下段的集合淋巴結與孤立淋巴濾泡的病變最具特征性.病程第一周,淋巴組織增生腫脹呈紐扣樣突起.鏡下可見淋巴組織內有大量巨噬細胞增生.胞漿內常見被吞噬的淋巴細胞,紅細胞和傷寒桿菌.第二周腫大淋巴結發生壞死,第三周壞死組織脫落,形成潰瘍.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腸出血.若侵入肌層與漿膜層可致穿孔.第四周后潰瘍愈合,不留瘢痕.4.簡述傷寒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的聯系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傷寒沙門菌進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殺滅的細菌進入小腸,在腸腔內堿性環境,膽汁和營養物質的適宜條件下繁殖.傷寒沙門菌入侵腸粘膜,經淋巴管進入腸道淋巴組織及腸系膜淋巴結繼續繁殖.再由胸導管進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癥.此階段屬潛伏期內,患者無癥狀.傷寒沙門桿菌隨血流進入肝脾,膽囊,骨髓等組織器官內繼續大量繁殖,再次進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癥,釋放內毒素,產生臨床癥狀.病程第2~3周,傷寒沙門菌繼續隨血流播散全身,經膽囊進入腸道,大量細菌從糞便排出.來自膽囊的傷寒沙門菌,部分通過小腸粘膜,再次入侵腸道淋巴細胞,使原已致敏的腸道淋巴組織產生嚴重炎癥反應,加重腸道病變.隨著機體免疫反應,尤其是細胞免疫作用的發展,細胞內傷寒沙門菌逐漸被消滅,病變亦逐漸愈合,患者隨之恢復健康.少數患者在病愈后,由于由于膽囊長期保留病菌而成為慢性帶菌者.5.簡述如何評價傷寒肥達反應的結果(1)應用傷寒沙門菌”O”與”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等5種抗原,通過凝集反應檢測患者血清中相應的抗體,對傷寒與副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2)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現抗體,第3~4周陽性率最高,可達70%以上(3)有少數患者抗體陽性出現較遲或效價水平較低,約有10%~30%患者肥達反應始終為陽性(4)評價肥達反應結果時,應注意下列幾點:1.”O”抗體的凝集效價在1:80及”H”抗體在1:160或以上時可確定為陽性,有助輔助診斷價值;2.若只有”O’抗體上升,而”H”抗體不上升,可能是發病早期;若只有”H’抗體上升而”O”抗體不增高可能是不久前患過傷寒或經傷寒菌苗預防接種,或因其他發熱性疾病所致的非特異性回憶反應;3.沙門菌D群與A群有部分共同抗原,后者的感染可產生”O”與”H”的交叉反應;4.某些疾病如急性血吸蟲病,敗血癥,結核病,風濕病,潰瘍性結腸炎等,可出現假陽性反應;5.部分血培養陽性證實的傷寒患者肥達反應卻有假陰性結果.因此,肥達反應對診斷傷寒有幫助,但不能作為確診的唯一依據.霍亂1、霍亂與菌痢的鑒別診斷。霍亂與菌痢的鑒別診斷菌痢霍亂發病機制不同腸粘膜上皮細胞及固有層的炎性壞死潰瘍腸毒素引起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過度病變部位不同直腸、乙狀結腸小腸臨床特點不同發熱、腹痛、膿血便里急后重無痛性腹瀉、嘔吐、脫水糞便檢查不同粘液膿血便、大量紅細胞、白細胞、膿細胞水樣便、炎性細胞少病原菌不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2、簡述霍亂的臨床表現。典型的霍亂病例病程可以分為三期:(1)吐瀉期:A、腹瀉是發病的第一個癥狀,其特點是無發熱、無里急后重感,多數不伴腹痛,排便后自覺輕快感。起初大便含糞質,后為黃色水樣便或“米泔水”樣便,有腸道出血者排出洗肉水樣便,無糞臭。大便量多次頻,每日可達數十次,甚至排便失禁。B、嘔吐一般發生在腹瀉后,多為噴射狀,少有惡心。嘔吐物初為胃內容物,后為水樣,嚴重者可嘔吐“米泔水”樣液體。輕者可無嘔吐。(2)脫水期:此期一般為數小時至2——3天,頻繁的嘔吐使病人迅速出現脫水、肌肉痙攣、低血鉀、尿毒癥和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出現循環衰竭。(3)恢復期或反應期:腹瀉停止,脫水糾正后,癥狀逐漸消失,體溫、脈搏、血壓恢復正常。少數病人可有反應性低熱,可能是循環改善后腸毒素吸收增加所致,一般持續1——3天后自行消退。3、簡述霍亂的診斷標準(包括確診標準和疑診標準)。霍亂的診斷應結合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診斷。(1)確定診斷:A、有腹瀉癥狀,糞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B、在霍亂疫區、流行期間內有典型的霍亂腹瀉和嘔吐癥狀,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和肌肉痙攣者。雖然糞便培養未發現霍亂弧菌,經血清凝集抗體測定效價呈4倍或以上增長者;C、疫源檢索中發現糞便培養陽性前5天內有腹瀉癥狀者,可診斷為輕型霍亂。有上述三項中一項者就可以確診。(2)疑似診斷:A、具有典型霍亂癥狀的首發病例,病原學檢查尚未肯定前;B、霍亂流行期間與霍亂患者有明確接觸史,并發生瀉吐癥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符合上述兩項中一項者可作疑似診斷。疑似病人應進行隔離、消毒,作疑似霍亂的疫情報告,并每日做糞便培養,若連續二次糞便培養陰性,可作否定診斷,并做疫情訂正報告。4、簡述霍亂的治療原則。(1)按腸道傳染病隔離,直到癥狀消失后6天,并隔日糞便培養1次,連續3次,如陰性可解除隔離;(2)按患者嘔吐情況給流質或禁食;(3)靜脈或口服補液并糾正電解質;(4)對癥治療,輔以抗菌藥物或抑制腸道分泌藥物。痢疾1.試述中毒型菌痢的臨床特點。1.答案要點

中毒型菌痢的臨床床特點:①2~7歲兒童多見;②起病急驟,突然畏寒、高熱,出現嚴重的毒血癥癥狀,可迅速出現(常于24小時內)循環衰竭和/或中毒性腦病的臨床表現;③消化道癥狀多不明顯.病初可無腹痛、腹瀉,可于發病數小時后方可出現腹瀉及痢疾樣大便;④按其臨床表現不同分為3型:休克型(周圍循環衰竭型)主要以感染性休克為主要表現。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花癍、肢端厥冷及紫紺、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可伴有少尿及輕重不等的意識障礙。此型較為多見。腦型(呼吸衰竭型)以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出現腦水腫及顱內壓升高的臨床表現,表現為煩躁不安、嘔吐,驚厥,昏迷.嚴重者可發生腦疝,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及瞳孔變化。混合型同時具有以上兩型的臨床表現,病情最為兇險,病死率極高。2.簡述中毒型菌痢體克型的治療原則。2.答案要點

中毒型菌痢休克型的治療原則:該型病情兇險,應積極采取綜合搶救措施。①病原治療,應用有效抗菌藥物(可選用喹諾酮類,三代頭孢菌素、氨曲南等)靜脈滴注;②一般治療及對癥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做好護理,減少并發癥。高熱可采用物理降溫及應用退熱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高熱伴煩躁、驚厥者,可采用亞冬眠療法。反復驚厥者可予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腸等;③積極抗休克治療,迅速擴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快速輸入低分子右旋糖苷、葡萄糖鹽水及5%的(3~5rnl/kg)碳酸氫鈉等;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改善微循環,在擴充血容量的基礎上盡早應用山莨菪堿(654-2,成人每次10~60mg,兒童每次1~2mg/kg)靜脈輸入,血壓仍不回升者可考慮應用生壓藥;保護重要器官功能,如有心力衰竭者用西地蘭;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簡述中毒性菌痢與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鑒別診斷要點。3.答案要點

中毒性菌痢與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鑒別診斷要點:①中毒性菌痢起病較乙腦更急,常在發病24小時內即出現高熱、抽搐、昏迷、乙腦病情進展相對緩慢;②中毒性菌痢常伴有循環衰竭(中毒性休克),而乙腦休克極少見,而意識障礙及腦膜刺激征明顯;③中毒性菌痢一般無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多正常,而乙腦腦脊液檢查有異常變化(符合病毒性腦炎改變);④中毒性菌痢患者肛拭或生理鹽水灌腸取糞便檢查,可見多數白細胞及/或膿細胞及紅細胞,而乙腦患者乙腦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流腦1.普通型流腦的臨床表現特點是什么?(課本P204)2.試述暴發性流腦休克型?2.⑴抗菌治療:以青霉素為主,劑量為20萬~40萬U/(kg?d),耐青霉素者可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⑵抗休克治療:①擴充血管容量及糾正酸中毒;②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療程不超過3天;③使用血管活性藥物;④DIC的治療;⑤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如應用強心藥物。3.試述腦膜腦炎型的治療原則?3.⑴抗菌治療:以青霉素為主或聯合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⑵減輕腦水腫及防止腦疝。⑶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常用地塞米松。⑷防治呼吸衰竭,予以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吸氧,應用呼吸興奮劑。⑸對癥治療:物理及藥物降溫,應用鎮靜劑,必要時行亞冬眠療法。勾體病1.肺彌漫性出血型鉤體病的X線表現。1.早期為肺部散在點片狀影,極期為肺部融合成片,內有少量含氣空腔殘存。2.鉤體病眼部癥狀有哪些?2..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葡萄膜炎。3.鉤體病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3.(1)發熱,伴畏寒(2)全身疼痛(3)全身乏力(4)眼結膜充血,不伴畏光及分泌物(5)腓腸肌壓痛(6)淋巴結腫大,多發生在腹股溝及腋窩淋巴結腫大及觸痛。4.鉤體病的診斷依據。4.(1)抗菌治療:首選青霉素,首次小劑量,約40萬U,以后逐漸增加,總量為160萬-240萬U。(2)對癥治療:針對各種類型進行治療。a.黃疸出血型:止血,護肝,激素使用;b.肺出血型:鎮靜、強心、激素(解毒)(3)后發癥治療:無須使用抗生素,對眼葡萄膜炎及腦動脈炎可酌情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5.鉤體病的診斷依據。5.流行病學資料:(1)鉤體病流行季節中在發病前2周內有接觸鉤體疫水史。(2)臨床表現:鉤體敗血癥發熱中毒癥狀及特殊的器官損害表現。(3)血清學檢查:鉤體顯凝試驗1:400以上或早期及恢復期成分血清抗體效價升4倍以上。阿米巴病簡答1.試述急性細菌性痢疾喝阿米巴痢疾的鑒別要點:鑒別要點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流行病學常年散發夏秋季可流行散發多見潛伏期1~7天數周~數月起病急起多緩起全身癥狀多有發熱及毒血癥癥狀多不發熱,少有毒血癥狀胃腸道癥狀腹痛重,多有里急后重腹痛輕,里急后重少見腹瀉每日10次以上,甚至更多每日數次(普通型)多為左下腹壓痛多為右下腹壓痛糞檢形狀量少,粘液膿血量多,暗紅色果醬樣血便,有腥臭鏡鑒紅、白細胞較多,可見吞噬細胞白細胞少,紅細胞成堆,有夏-雷晶體,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培養痢疾桿菌(+)痢疾桿菌(-)乙狀結腸鏡腸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及淺表腸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潰瘍,邊緣隆潰瘍起,周圍紅暈并發癥關節炎,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肝膿腫2.阿米巴肝膿腫的主要臨床表現:起病多較緩,以不規則發熱、盜汗或以突然高熱、寒戰開始。發熱以間歇型或弛張型居多,體溫大多晨低,午后上升,傍晚達高峰,夜間熱退時伴盛汗,肝區常呈持續性鈍痛,膿腫多位于右葉頂部,故可刺激橫膈右側,產生右肩疼痛。體征可有右下胸或右下腹隆起,甚至局部皮膚呈現浮腫。肝大,有壓痛及叩擊痛,多發性肝膿腫時,黃疸發生率較高。阿米巴肝膿腫的內容非一般膿液,而為阿米巴溶解所致的液化性壞死物質和陳舊性血液混合而成的果醬樣物質,炎癥反應不明顯。3.阿米巴肝膿腫與原發性肝癌的鑒別:原發性肝癌一般無明顯發熱,肝腫大迅速,質硬而表面不平,甲胎蛋白陽性,超聲影像或CT掃描及肝穿刺有診斷價值。瘧疾1.典型瘧疾的臨床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