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課件_第1頁
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課件_第2頁
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課件_第3頁
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課件_第4頁
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46、法律有權打破平靜。——馬·格林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沒有一盎司仁愛。——英國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49、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達雷爾50、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威·厄爾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46、法律有權打破平靜。——馬·格林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沒有一盎司仁愛。——英國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49、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達雷爾50、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威·厄爾肺間質疾病的診治及進展交大一院呼吸科陳明偉2學術資源概念彌漫性肺間質性疾病(ILD)是以彌漫性肺泡炎癥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病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片彌漫性浸潤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癥為臨床表現的不同種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3學術資源隨著小學生源的不斷增加,校舍的缺乏,教師的缺編等問題逐漸顯現。為了緩解小學的壓力,我市在農村采取了讓六年級的學生提前跨入初中生涯,這也就意味著這批學生從2014年的九月,他們要提前接受從主要以行為學習為主改變為以認知學習為主的過程改變。當然,孩子們的每一次蛻變,都要經歷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這一過程,而作為一名長期在初中教學的英語教師,在教小學生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尤其我們還面臨著六年級剛換新教材這一挑戰。帶著幾點思考,本人經過近兩個月的觀察、調查,不斷的走訪及記錄,總結了本校六年級英語教與學中一些現狀。一、教的現狀1.音標該不該教的問題。一直從教于初中的老師,習慣于教學生讀單詞的時候看著音標,他們都潛意識的認為,只有認識音標,學生才能準確認讀單詞。而六年級的英語單詞表上只見單詞不見其音標啊,怎么辦?教,不教?教,教材上沒出現,會不會違背語言教學規律;不教,老師帶讀,學生聽讀若干遍,還有不亞于一半的學生讀不準,甚至不會讀。剛開始,由于急于求成,我也嘗試著讓孩子們給生詞添上音標,雖然他們也不認識音標,但音標中的輔音因素和我們的漢語拼音極其相似,老師只要著重把單詞里的元音因素反復帶讀,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可是對于基礎不太牢固的學生,學音標在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很大心理壓力,以前,他們只要跟讀單詞就可以,只要激活大腦中“讀”的區域,而現在還得在大腦中掃描記音符號,因此有的同學害怕不認識音標,唯恐發錯音,怕老師批評,學生笑話,而不敢大聲發音,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同樣,也會提前加劇學生英語學習中容易出現的兩極分化。在教音標這一過程中,我們不能純粹為了教音標而教音標:在基礎教育中,我們不但要讓學優生吃的好,還要讓學困生吃的飽,所以對于教音標的老師,我認為要“潤物細無聲”,比如在每單元的Soundtime板塊中進行拓寬相同字母組合的相同發音和不同發音,或在領讀,聽讀課文的過程中多次重復難讀單詞的次數。此外,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歌謠,游戲法,先行組織法,觸類旁通法,26個字母音標學習法等各種方法,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好音標。其實,教音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幫助學生掌握語音提供一個必要的拐杖,比如自己查字典、拼讀單詞、記憶單詞。當然,對于不提倡教音標的老師,也是有他們的道理,語言的學習在自然環境中的效果最好,小學階段先讓學生感知第二語言,學會聽說,然后在深入讀寫。就如我們中國的孩子剛開始也是先學會說話,后學拼音。因此對于六年級學習英語的學生們講,他們也就相當于中國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學習拼音一樣,先了解,等到了小學一年級老師再細化了教。對于處于銜接過程的音標教學,沒有硬性要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設備條件,個人對教材的理解程度進行合理的整合。無論教不教音標這一矛盾并不重要,關鍵是采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讓學生會讀,會說,樂讀,樂說才是目的。2.認知教學過度。初中教師由于長時間使用中學版的教材,習慣于重點呈現講解四會單詞,短語和句子,于是在教六年級學生的同時,花大量時間去講解某個單詞,短語的用法,拓展某個知識點,硬生生地把Storytime曲解成了Reading;過于側重Grammartime認知教學,而忽略了給予學生機會去演Cartoontime的行為教學,錯失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Culturetime的建構教學。以上幾點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初中教師疏忽了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年齡差異性,小學英語教學主要以活動課形式為主,說、唱、玩、演貫穿于教學之中,便于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創造適合英語學習的情境,潛移默化的掌握語言交際的應用。因此,初中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理解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適度的加深英語認知教學。二、學的現狀1.時間安排方面。剛到初中的六年級小學生,他們的時間安排要和初中生同等要求,而且有了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的積極帶動,他們的到校時間幾乎比小學提前一個多小時不止,另外他們上午要和初中生一樣上完4節課,英語課也從小學的每周3節升到4節,時間的緊迫,帶動孩子心理的緊張。雖然時間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保障,但如果忽視孩子的緊張情緒,學習效果也會略見甚微的。這就不但要求我們初中英語老師一定要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而且還要在課后作業安排上多花心思,盡量少安排枯燥乏味的懲罰性作業,可以安排分層次作作業業,或者開放性的作業,保護好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2.心理適應方面。小學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對英語不重視,造成他們對英語學習較懶散,不系統。加上課時較少,沒有太多作業,即使有,也就是讀讀背背的作業,再加上農村小學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家長重視英語學習程度也不高。于是想學就學,不學也不加勉,學生學習英語心理上相對較輕松。而到了初中后,課時加多,作業也比小學多了許多,再加上初中的英語教師基本上都是專職的,而且很少跨年級教學,各方面要求都比較嚴厲,讓學生措手不及,陡然的高壓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容易對英語失去興趣。以上只是筆者在短暫時間內對農村中學六年級英語教與學的現狀簡要分析,里面肯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畢竟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具有辯證性,比如學生學的現狀中出現的困擾完全也可以理解為動力,可以提前訓練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但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要時刻保留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隨著事物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思想也要跟著發展,萬不可一個經驗教了一輩子,只有善于發現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斷提升并完善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實驗方法:本課題以教學實驗為主,選取本校一年級兩個班作為實驗對象,一班為實驗班,二班為對照班。并根據課題需要,設計問卷進行調查以及對學生進行體能測試,為本課題提供理論依據。創新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1、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以體育課程理念為指導,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設計好每堂體育課,力求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并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要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中我深入研究,吃透大綱,精心設計每堂課,針對學生的心理情況設計好課堂教學模式,如:創設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誘導,讓學生自己做,再進行輔導、檢查、讓學生在課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進行學習,形成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力。在每一節體育課中的準備部分首先我把活動的主動權讓給學生,還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充滿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間。學生把從教師哪里學來的知識加以改編運用,把電視上面的優秀內容搬到課堂,并根據已有經驗、思維、加工、合成創造出新的內容。這樣既給學生一個表現自我機會,以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2、創新教學中以體育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練習積極性和教學都有良好的作用。在學習一節新內容的體育課中,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動作技術,我讓學生在玩游戲的基礎上慢慢適應新的課程,比如上一節投擲內容,開始學習投遠時要首先讓學生掌握投球的方法,發展學生肩上屈肘轉體揮臂的投擲方法,發展投擲能力。那么,在這節課中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模仿力強的特點,在課的開始部分,采用學生自制紙飛機投擲游戲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自覺地學到技術,并且教育學生在玩游戲結束時記住不亂紙屑,注意環保,這樣學生既能在玩中學到知識,并且在學生的腦中形成大概的學習概念。3、體育創新教學中,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也是我教學中的重點。我在一年級實驗班的一節跳遠課中,我擺脫了單一教學方式,運用小青蛙捉害蟲情景導入帶領同學們到效外游玩并提出問題:(師)問學生們小青蛙是怎樣跳的,(生)學生們各個不自覺地模仿起小青蛙蹦蹦跳跳起來,(師)我再告訴學生們小青蛙要捉害蟲首先應該怎樣做呢?(生)學生們都說鍛煉好本領,學生們在我的話音剛停,他們自主性的友伴分組學出青蛙跳,還不時比一比看誰跳得遠,還不時幾個人圍在一起研究用什么方法跳得更遠。這樣一比,學生們無形中掌握了動作要領,競爭意識也增強了。一年級對照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我對兩個班進行跳遠的測試,分別每人測三次,從表中可以看出,要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起自己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才能逐步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創新教學中,實驗班學生的心理、身體素質提高也有明顯效果在開始進行實驗班教學時,我采用問卷調查法、體質的測試方法來進行對比,經過兩年實驗時間,在每節體育課中的實踐與研究,在教學中也有一定的收效,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也明顯提高,上體育課的興趣也增大。附表:從表(4)中可以看到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心理,社會問卷調查也優于對照班,學生在民主、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能消除學生的依賴、恐懼、被動參與等,可以使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有益于增強學生自主、自律觀念的形成。一、通過實驗,學生養成自主、創新,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我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在大課間的前準備部分,學生都能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編韻律操,變換隊列,感受美的教育,在自選項項目中每班學生都能出謀獻策想出各種新興體育項目如:溜冰、竹竿舞、舞蹈、呼啦圈等十幾個項目匯在一起整節課在輕松悠然的音樂聲中,師生參與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鍛煉身體的氛圍,使整個校園充滿快樂,全體學生體會到體育的快樂,使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體育,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二、實驗過程存在問題1、對新課標的精神、理念的理解較膚淺。2、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模式目前還未完全適應。3、數據分析不夠精密。病因及分類原因明確的肺間質性疾病有:無機塵肺、矽肺、石棉肺、鋁塵肺、煤塵肺、慢性鈹肺、硬質合金塵肺、有機粉塵、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藥物、藥物性肺炎、毒物、百草枯肺、放射線、放射線肺炎、微生物感染、播散性肺結核、真菌肺為、病毒性肺炎、卡氏肺囊蟲病、肺水腫、癌性淋巴管炎。6學術資源原因未明的肺間質性疾病有:特發性肺纖維化癥(又名隱原性致纖維肺泡炎、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結節病、肺嗜酸細胞肉芽腫病、膠原性肺病有Goodpasture綜合癥、物發性含鐵血黃素沉著癥、Wegener肉芽腫、Churg-strass綜合癥、血管性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瘤病、硬化結節癥、神經纖維瘤、肺靜脈閉塞癥、強直性脊柱炎、淀粉樣變、慢性嗜酸細胞性肺炎、肺淋巴管肌瘤癥、閉塞性細支氣管淡并機化肺炎、肺泡蛋白癥、組織細胞病X(HX)、ARDS等。7學術資源按間質性肺炎疾病的病理生理學發展以及臨床發病進展特點分為:1、塵肺(矽肺、石棉肺等)2、肉芽腫性間質性肺病(結節病、慢性鈹肺、過敏性肺泡炎、肺嗜酸細胞肉芽腫、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并機化肺炎等)。

3、彌漫性致纖維化間質性肺病8學術資源從臨床角度按病因分類:特發性肺纖維化膠原血管/結締組織病和肺-腎綜合征肉芽腫性疾病吸入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特殊病因9學術資源

原因未明類ILD占所有慢性ILD病例的2/3。美國估計每年約有5~10人/10萬人口的患病率,一年約有10000以上患者住院。其中以特發性肺纖維化、結節病和膠原血管疾病肺部表現為最常見。組織細胞增多癥X、肺腎綜合征和肺血管炎、特發性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等其次。國內對各類間質病的患病率尚無確切的調查。10學術資源發病機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細胞因子介導的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對肺泡炎和纖維化有重要作用。發病:肺泡炎開始纖維化終結11學術資源肺泡上皮損傷血液蛋白成分漏出肺泡炎血管內皮損傷炎癥細胞肺內聚集釋放炎性介質免疫效應細胞成纖維細胞活化、增殖

肺組織纖維化產生膠原細胞外基質12學術資源間質性肺病的臨床表現

一、癥狀進行性呼吸困難:咳嗽干咳胸痛其它:發熱、乏力、食欲不振、消瘦關節疼痛、咯血13學術資源二、體征:呼吸急促發紺杵狀指雙肺底吸氣相Velcro羅音14學術資源間質性肺病的診斷技術及其評價

15學術資源胸部X線檢查

早期無異常發現(有作者認為可達5%))或呈磨玻璃樣。雙肺彌漫性細結節樣或網狀結節樣,間質紋理增多。嚴重者呈網狀或如蜂窩狀改變。16學術資源ILD為彌漫性陰影,系指兩肺廣泛分布的異常陰影。基本可分為播散性結節影、斑狀影、多發環形影、異常線狀影等。現將上述四類異常陰影主要疾病列表供參考。17學術資源ILD的四類異常陰影播散型結節影

多發性環型影

異常線狀影

斑狀影過敏性肺泡炎特發性致纖維間質性肺水腫Wegener肉芽腫特發性致纖維化肺泡炎肺嗜酸性肉芽腫肺泡炎癌性淋巴管炎肺泡蛋白癥膠原病性肺病膠原病性肺病塵肺過敏性肺泡炎藥物性肺病藥物性肺病肺結節病BOOP塵肺過敏性肺泡炎肺泡蛋白癥塵肺肺結節病肺淋巴管肌瘤彌漫性泛細支肺結節病肺嗜酸性肉芽腫氣管炎間質性肺水腫病毒性肺炎ARDSARDS18學術資源卡氏肺囊蟲病

真菌性肺感染閉塞性肺感染

并機化肺炎(BOOP)

Goodpasture綜合癥

淀粉樣變

19學術資源(二)CT檢查:CT檢查較X線檢查的密度分辨率高10至20倍。無常規X線胸片前后結構重疊的缺點,對肺內小病灶、隱蔽部位或一些早期病變的發現有高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同時對一些細微結構也能清楚顯示。20學術資源(三)高分辨薄層掃描(HRCT)

高分辨CT采用薄層掃描、小視野重建等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圖像的空間分辨率。作為常規CT檢查的補充,對顯示正常或異常的細微結構和病灶的細節較常規CT有明顯優勢。

HRCT對肺間質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21學術資源彌漫性肺疾病常常是多種病變性質共存,穿刺取材在明顯的肺纖維化區域,對診斷的意義不大。在肺內有結節或毛玻璃樣滲出的區域取材,對診斷幫助較大。(四)CT引導下的經皮肺穿刺活檢:22學術資源肺功能檢查ILD最為顯著的肺功能變化是通氣功能的異常和氣體交換功能的降低。通氣功能是以限制性通氣障礙為主,肺活量減少,殘氣量隨病情進展而減少,隨之肺總容量也減少。氣體交換功能障礙在ILD的早期可出現,如彌散功能(DLCO)早期即有降低表現。

23學術資源肺功能檢查能否判斷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ILD的療效,現尚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僅以肺功能的變化評價其療效是不夠的。唯一能判定短期療效的指標為呼吸頻率及PaO2的改善而其它肺功能檢查幫助不大。24學術資源支氣管肺泡灌洗技術(BALF)

灌洗液中細胞種類變化在ILD有診斷意義。

用標記T細胞亞群或T細胞、B細胞的活化程度解釋ILD的活動性預后,但目前尚無定論。

25學術資源

肺活檢及病理學診斷通過經皮肺活檢、經支氣管肺活檢、胸腔鏡肺活檢或開胸肺活檢進行病理學診斷,是ILD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ILD病理組織學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腫、組織細胞或類淋巴細胞增殖。UIP被認為是IPF主要病理改變,由于炎癥、纖維化、蜂窩樣損害和正常區域和病變分布的不均一性,故對標本取材的代表性、技術性很強。

26學術資源間質性肺病的治療

及其評價27學術資源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目前IPF的治療仍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藥物為主。激素能夠抑制炎癥及免疫過程,對肺泡炎為主要病變的IPF患者可能有效,但在廣泛間質纖維化期則失去作用。專家們在分析了現有的臨床資料后達成以下共識:①現有的治療措施對IPF患者肺功能及生存期的改善作用有限或無作用。②當今用于治療IPF的藥物大多存在有嚴重的副作用。③目前對IPF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IPF的治療仍然是臨床醫師面臨的一個嚴峻的課題。28學術資源秋水仙堿被認為是治療肺纖化的有效藥物之一,但副作用較大。在大鼠肺纖化模型中,秋水仙堿可使多種酶的改變回到正常水平,包括膠原酶、賴氨酸氧化酶和肺氨酸羥化酶,從而使膠原合成趨于正常,膠原Ⅰ和膠原Ⅲ的比例也接近正常。秋水仙堿的劑量為0.6g/d,耐受性良好,可長期服用。

29學術資源細胞因子抑制劑白介素-1(IL-1)抑制單核巨噬細胞是IL-1的主要產生細胞,在肺纖維化的發病過程中,IL-1既可介導肺泡炎期的損傷,又可促進間質損傷修復乃至過度修復引起間質纖維化。在小鼠肺纖維化模型中,TNF-α抗體幾乎完全阻斷了羥脯氨酸的增加,防止了光鏡下所見的彌漫性肺泡損傷。重組的人的可溶性TNF-α受體也有一定療效,甚至對已形成的纖維化也能改善。

30學術資源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抑制劑在多種纖維增生性疾病中,TGF-β表現出共同的促纖維化作用。肺臟是富含TGF-β的器官之一,并且TGF-β產生的部位和肺中異常細胞外間質的沉積部位一致。在動物模型的研究中,也取得了相似的結果。31學術資源抗氧化劑在肺纖維化中,毒性氧產物生成增多。博萊霉素所致的肺損傷機制包括了毒性氧產物的作用,高氧可加重博萊霉素所致的肺纖維化,并進一步損傷肺上皮細胞,延緩修復。谷胱甘肽是細胞內重要的抗氧化劑,

32學術資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是一種還原劑,IPF患者口服、靜脈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能使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和ELF中谷胱甘肽明顯增高。新近報道IPF患者霧化吸入谷胱甘肽可暫時提高它在BAF中的含量,同時減少AM釋放的超氧陰離子。

33學術資源抗粘附分子抗體肺中的白細胞通過分泌致纖維化因子而參與了肺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而巨噬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和活化受許多表面蛋白質如粘附分子的調節。CD11/CD18家族作為白細胞整合素參與了許多免疫炎癥反應,它們在肺纖維化的發病機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34學術資源抗CD11單克隆抗體治療小鼠肺纖維化,發現膠原沉積減輕,纖維性肺泡炎和淋巴細胞浸潤及血小板微栓塞也明顯減輕,機制可能是通過改變白細胞的移行或活化狀態而減輕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減少膠原的過多產生。在正常小鼠,抗CD11抗體也能減少間質淋巴細胞數量及膠原含量,提示這是治療肺纖維化的一條新途徑。35學術資源其他γ-干擾素(IFN-γ)被認為是一種抗纖維的細胞因子,它能夠減少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延緩傷口愈合。在體外實驗中可明顯抑制肺纖維化患者的LFb的增殖和膠原合成。研究表明IFN-γ降低Ⅰ型膠原mRNA水平,與膠原合成減少是平行的。在大鼠肺纖維化模型中,IFN-γ可明顯抑制纖維化的進展。36學術資源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一類藥物,培養的LFb中加入Captopril后增殖率降低,并且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刺激生長的LFb中更加顯著,但同是ACEI的Lisinopril卻無此作用,因此推測Captopril的抗纖維化作用是因為它有一個巰基。

37學術資源

肺移植是肺纖維化終末期的患者的治療方法之一,近年來免疫抑制劑的研究進展為器官移植創造了條件。

38學術資源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39學術資源概念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為特征性病理改變的一種慢性炎癥性間質性肺疾病,主要表現為彌漫性肺泡炎、肺泡單位結構紊亂和肺纖維化。40學術資源臨床表現中年多見,男∶女=2∶1,兒童罕見。起病隱襲,主要表現為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活動后明顯。少有肺外器官受累,可出現全身癥狀,如疲倦、關節痛及體重下降等,發熱少見。50%左右出現杵狀指(趾),多數患者雙肺下部可聞及velcro啰音。晚期出現發紺,偶可發生肺動脈高壓、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等。41學術資源二、X線胸片(高千伏攝片)1.常表現為網狀或網狀結節影伴肺容積減小。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直徑多在3~15mm大小的多發性囊狀透光影(蜂窩肺)。2.病變分布:多為雙側彌漫性,相對對稱,單側分布少見。病變多分布于基底部、周邊部或胸膜下區。3.少數出現癥狀時,胸片可無異常改變。42學術資源三、高分辨CT(HRCT)1.有助于評估肺周邊部、膈肌部、縱隔和支氣管-血管束周圍的異常改變,對IPF的診斷有重要價值。2.可見次小葉細微結構改變,如線狀、網狀、磨玻璃狀陰影。3.病變多見于中下肺野周邊部,表現為網狀和蜂窩肺,亦可見新月型影、胸膜下線狀影和極少量磨玻璃影。嚴重區域有牽引性支氣管和細支氣管擴張,或胸膜下蜂窩肺樣改變。43學術資源四、肺功能檢查1.典型改變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表現為肺總量(TLC)、功能殘氣量(FRC)和殘氣量(RV)下降。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正常或增加。2.一氧化碳彌散(DLCO)降低,即在通氣功能和肺容積正常時,DLCO也可降低。3.通氣/血流比例失調,PaO2、PaCO2下降,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O2]增大。44學術資源五、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檢查1.意義在于排除其他肺疾病(如腫瘤、感染、嗜酸粒細胞肺炎、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結節病和肺泡蛋白沉積癥等)。但對診斷IPF價值有限。2.IPF患者的BALF中中性粒細胞(PMN)數增加,占細胞總數5%以上,晚期部分患者同時出現嗜酸粒細胞增加。45學術資源六、血液檢查1.IPF的血液檢查結果缺乏特異性。2.紅細胞沉降率增快,丙種球蛋白、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升高。3.抗核抗體(ANA)和類風濕因子(RF)等可呈弱陽性反應。46學術資源缺乏肺活檢資料原則上不能確診IPF。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且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診斷條件和至少3/4的次要診斷條件,可臨床診斷IPF。47學術資源1.主要診斷條件:①除外已知原因的ILD,如某些藥物毒性作用、職業環境接觸史和風濕性疾病等;②肺功能表現異常,包括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VC減少,而FEV1/FVC正常或增加)和/或氣體交換障礙[靜態/運動時P(A-a)O2增加或DLCO降低;③HRCT表現為雙肺網狀改變,晚期出現蜂窩肺,可伴有極少量磨玻璃影;④經支氣管肺活檢(TBLB)或BALF檢查不支持其他疾病的診斷。48學術資源2.次要診斷條件:

①年齡>50歲;②隱匿起病或無明確原因進行性呼吸困難;③病程≥3個月;④雙肺聽診可聞及吸氣性velcro音。49學術資源IPF的藥物治療迄今尚沒有一種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法。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細胞毒藥物和抗纖維化制劑。可單獨或聯合應用。推薦方案為:糖皮質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