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_第1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_第2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_第3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_第4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1

首先我要說,這對母子的關(guān)系可夠鐵的。友愛的安德烈友愛的MM,哦,天哪!或許他們老外寫信在名稱前都必需寫個友愛的,總之在十年以內(nèi),我和媽媽還不會消失這種稱呼。

安德烈和我還是有些共同點的,我承認,我比他年輕一點,他比我?guī)浽S多。然后,我們都擁有一種令人懊惱的東西————過盛的母愛!就像她搞不懂在十六歲時,他媽上廁所前還要問他要不要也去上一下廁所一樣。我也搞不懂為什么,再過一個月就要滿十三歲的我,每次過公路媽媽還要強制性拉我的手,所以使盡全力把手抽出我媽的手掌心成為了每次過公路的必修課。

我并不貪心,說真的我媽要是有龍應(yīng)臺大媽的一半就很好,由于她已經(jīng)熟悉到了賜予孩子自由的空間,而我娘卻把我完全當作幼兒園小伴侶來照看。

看了他們母子三十多封信,我感覺那不像是母子通信,而是兩位老友在閑談,又是表達政治立場又是閑扯時尚。龍大媽倒也強大,臟話臟字都敢往上放!盡管這種母子關(guān)系比起那種兒啊!留意身體!娘啊!您辛苦了!之類的要怪很多,但就我而言,我更憧憬前者,緣由很明顯,那更適合當代少年,不是嗎?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2

最近,我在讀一本課外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友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母子倆的三十六封家書。

龍應(yīng)臺是安德烈的母親,當他們開頭寫信的時候,安德烈十八歲,龍應(yīng)臺之所以給安德烈寫信是由于她想知道十八歲的兒子內(nèi)心到底是在想些什么,就由于這,他們相互足足寫了三年。

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不僅僅是母子關(guān)系而是伴侶的關(guān)系,他們之間彼此勸慰,彼此關(guān)照,彼此談天。我盼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安德烈的媽媽一樣,以伴侶的方式和我進行溝通,相互體諒相互敬重。

書中的安德烈生活得多姿多彩,特別歡樂,他旅行,開聚會……可是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一天都在學習,大人和老師們光知道讓我們學習,不給我們自由,我覺得生活少了很多樂趣。我知道學習對我們特別重要,可是我更盼望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有所放松。

安德烈與母親龍應(yīng)臺之間年齡相差近三十歲,他們之間對很多事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一方是代表中國文化思想,一方代表德國。其實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每當這時,我都會認真思索一下,看看誰說的有道理,就采同鄉(xiāng)會誰的看法,我的媽媽平常比較敬重我的看法。

我還會細細品嘗這本書的。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3

告辭了多情的雨季,告辭了留戀的往昔,撥動七彩的琴弦,我們踏上了青春的界域,卻離開了父母這個暖和的港灣,與他們越走越遠。

讀了《友愛的安德烈》,我才明白,與母親即使分隔兩地,也能夠相互熟悉彼此。書中的龍應(yīng)臺女士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不僅僅是兩代人,還是兩國人。母子不能時常團聚,并且分隔千里,但他們卻能夠用書信的方式來相互了解對方,龍應(yīng)臺女士在書上寫道:“我們原先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今天際淡泊,但我們做了不一樣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熟悉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熟悉了自我的母親。”而我呢,自從升上學校起,就作為一名住校生住在學校里,與媽媽見面的機會變少了,但我們兩個人之間并沒有代溝,每個星期天回家到家后,我總有千言萬語要對她說,和她談?wù)搶W校里的事情,我的學習情景,我的學校生活,甚至于我將來的志向,她常常給我鼓舞,讓我好想一向留在她身邊,永不分別。

今年夏天,我懷著向往與不舍離開了學校,也離開了她,成為一名高一新生,依舊連續(xù)著我的住校學習生涯,由以前的一周回一次家變成了一個月回一次家,我對媽媽的思念日日增加。讀到龍應(yīng)臺女士寫給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在這個臺北的早晨三點,我的窗外一片含情脈脈的燈火,在寒夜里微小地閃耀。然而母親思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布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前熱切的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么遠,有多么長,怎樣一下子,就看不見了。”我便想起了媽媽送我坐上回學校的公交車的情景,她的眼睛直視著公交車,那是一個母友愛與不舍的眼神,可是她只能悄悄的看著,由于她明白,為了孩子的將來,她只能選擇放手。

明白了安德烈與龍應(yīng)臺女士的溝通方式之后,我開頭和媽媽常見的溝通,但我們用的不是書信,而是微信。媽媽總在微信上給我發(fā)一些她認為重要的,對我有幫助的學習方法,資料等。我每次都找借口和她聊一會天。

為了不讓她擔憂,我會和她聊一些我最近的情景,告知她我的快樂。開學第一周的周測中,我沒有取得好的成果,這對一向關(guān)懷我的她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她沒有責罵我,而是幫我分析緣由,鼓舞我,讓我下次努力。我在她的面前快要哭了出來,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回到家后,她發(fā)微信給我說,要頑強,我永久是她的傲慢。就像安德烈的媽媽對安德烈說:“我也要你讀書用功,不是由于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由于,我期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的、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就是被媽媽這樣用鼓舞來培育成長起來的。

書中寫道:“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敞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走平原上同伴能夠結(jié)伙而行,快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個人用心走個人的路,查找個人的方向。

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團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僅有少年期有。”我也曾像安德烈一樣面臨過與伙伴的分別,我的媽媽也用同樣的道理開導我,教育我,鼓舞我,讓我去交一些新的伴侶。其實媽媽就像我的伴侶一樣陪我一齊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緊急的學校,對于將來的高中三年,我期望她也將和我一齊度過。

讀了《友愛的安德烈》,我看出了母親對兒子那種深深的愛,也體會到了媽媽對我的愛。我要告述她,我“心中有一個小鎮(zhèn),在我駛向大海遠走高飛之前”。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4

讀龍應(yīng)臺和兒子的書信集《友愛的安德烈》。書拿到手,由衷地喜愛。漸漸讀下去,突然明白為什么龍應(yīng)臺的圖片為什么這么不加處理和修飾,任由歲月的痕跡坦露無遺,原來在這本書里,她只是一個和我們?nèi)康闹袊鴭寢屢粯樱鎸⒆拥某砷L和越來越遠的距離而不斷掙扎的本色母親,心里一下子變得特別暖和。許多人艷羨龍應(yīng)臺,能打通與兒子三十年的年齡代溝、東西文化的代溝,而像伴侶一樣坦誠溝通。但我更能看到,一個母親與兒子隔裂的苦痛那份無助與傷心。當讀到龍應(yīng)臺看到安德烈的“宣言”時,我特別感動。安德烈的原話是這樣的: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原來就有的天生的權(quán)利!對,這就是你的心態(tài)啊。也就是說,你到今日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于你的“別人”!

龍應(yīng)臺這樣來描繪她看到兒子這些話時的感受:安德烈,那一刻,簡直就像經(jīng)典電影里的鏡頭,身為兒子的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宣言,那扮演母親的,要不然就氣得全身顫抖,“啪”的一個耳光打在兒子臉上,兒子露出愕然的表情,然后憤而奪門而去,要不然,母親愕然,然后眼淚潸潸而下,原來威猛莊重的母儀突然垮了,慘兮兮地哭。

和伴侶商量這種感覺,我們,在傳統(tǒng)中國文化沉醉下長大的一代,尤其是成人后的女孩,其實是很享受與母親之間那種水乳交融的親熱關(guān)系的。但是,當我們的90后、20xx后的孩子長大成人后,當他們向我們宣布宣言的時候,一向沒有邊界的我們,能否承受這一打擊?

又一次想起了那句:在全部的親熱關(guān)系中,惟有親子關(guān)系是以分別為目的的。不知有多少母親能讀懂?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這本《友愛的安德烈》。或許有許多人會認為,這是一本記錄母親與孩子勝利溝通的書。就書的形式和內(nèi)容來看,也的確如此。

曾經(jīng),你的孩子,只是個松軟的躺在你的懷里的小嬰兒,大聲地啼哭,傻氣地笑。你微笑地看著他悄然地成長,一點一點地變得成熟,一點一點地學會,然后毅然決然地奔向那個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遠遠地站在他身后,惆悵地望著他的背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舊清楚地記得,那個松軟的躺在自己懷里無助啼哭的嬰兒。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沒有話想和你說。這個時候,你會傷心嗎?

當時間一每天地消逝,你知道從來沒有懊悔過對他的付出,也沒有將自己的慢慢年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卻清晰地感覺到:你在一點點地失去自己所愛的孩子,不會傷心嗎?傷心的時候,你會做什么?聽之任之嗎?還是放下母親這個無用的稱號,真正地將自己放空,去了解一個少年的心事呢?不是每個母親都能象龍應(yīng)臺這樣勝利地與孩子溝通的。假如你認真地讀這本書,會發(fā)覺在太多的時候,那位仔細的母親,正在努力而當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經(jīng)受,去換取孩子的信任和友情。她的措辭,不再有《野火集》中脫口而出的生氣,不再有《孩子你漸漸來》中滿溢的美好和滿意,更多的是在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完可能與他類似的語言和對自己青春年少的回憶換取他的信任,用完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措辭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完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習帶去關(guān)心和指導……所以,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不僅僅是一個母親和兒子的書信集,而是,一顆布滿母愛的熱誠之心。作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很難讀懂這顆心的全部,直到——他〔她〕自己成為父親〔母親〕的那一天。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5

《友愛的安德烈》中,有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有年紀閱歷導致的不同視野;有母子情感的聯(lián)結(jié)對母親而言,兒女的長大總是意味著離開,束縛不是方法,唯有放飛才能成就兒女的自我。龍應(yīng)臺極力平視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成長中的困惑,她告知兒子:要在信仰和現(xiàn)實之間,很困難地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而對兒女而言,成長并不意味著放任,安德烈這樣告誡同齡人:這世上任何事都緊跟著一個東西它叫‘后果’跟‘責任’。

你可以看到龍應(yīng)臺跟孩子共享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那個貧困而缺乏養(yǎng)分的環(huán)境,是怎么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你可以看到安德烈怎么捍衛(wèi)自己喜愛搖滾樂,喜愛電影,并且怎么從60年月的嘻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你可以看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臺灣隊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guān)于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你看到的,該是一種相濡以沫,對于理性,對于文明正義,對于教養(yǎng)的理直氣壯,超越母與子的輩份關(guān)系,很純粹的溝通著。

久違的龍應(yīng)臺,熱忱未減,在這本假裝成動人家書的暢銷書里,拉著兒子安德烈的手,透過文字,把我們帶到那個還有信仰,還有深刻人文關(guān)心的地方。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6

最近抽時間看了本書,龍應(yīng)臺的,感悟很深,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很重要。人與人間極度需要理解。就像書中提到,“漸漸的,越來越不熟悉對方了,“熟悉”很重要。

許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只會埋怨,埋怨孩子們叛逆,不聽話,甚至有些強勢的父母會惡語相向,說“不孝子”。其實,全部事情都是雙方面的,孩子當然有些叛逆,但父母莫非沒有錯嗎?有,當然有,但孩子不能像父母指責孩子那樣指責父母不是嗎?我們要“孝”,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了,于是消失了父母口中的“叛逆”。

許多父母從沒在自己身上找過緣由,一味的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對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對的,理由就是“吃過的鹽比孩子們吃過的米都多”,社會閱歷豐富。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沒有自己的認知與理解,所以全盤接受。長大后,有思想了,一旦與父母的看法發(fā)生沖突,父母就該生氣了,常常掛嘴邊的活“我是為你好啊”“翅膀硬了,敢頂撞了”“小時候那么聽話,越長越不聽話了”。估量每個孩子都聽過類似的話。

身為父母,是不是也需要從自己上找找問題?自己的全部想法都是對的嗎?自己全部認為的對我們好是真的我們想要的嗎?當然,孩子小,思想不成熟的時候,父母是可以做一些確定,但孩子們長大之后我覺得許多事情需要商議?,需要聽聽孩子的看法!之前網(wǎng)上流行過一句話〔主要在戀人之間〕:我只是想吃一根香蕉,你卻買一車蘋果給我!我覺得在父母與孩子間同樣適合。

所以,假如常常溝通的話,就可能避開消失這類問題,父母要拿出時間與孩子溝通,知道子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夠走進彼此的世界。當然,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的良苦專心!

在此,致以母親節(jié)的祝愿!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7

陸間續(xù)續(xù)的最終讀完了《友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穎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布滿了樂趣,他喝酒、談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彩繽紛,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同學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忙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間或也有短暫的放松和消遣,也大多是來去匆忙,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滿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yīng)臺來勸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景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勝利時,媽媽、弟弟和伴侶會為他送去誠心的慶賀,但我們?nèi)〉玫膭倮麉s永久是理所當然,缺乏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久是那樣微缺乏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莫非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樣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同學。可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視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久只能是“孩子”,永久不能得到敬重,永久只能選擇聽從。莫非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

中國人之所以不愿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受探究下去,我又發(fā)覺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究竟在夸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能夠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敬重的人,也需要公平的對待,莫非所謂的“人人公平”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8

花了三天晚上,我陸間續(xù)續(xù)地看完了《友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不敢看快了,即使這本書對只是龍應(yīng)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來往信函的收錄。這本書里的信件所談內(nèi)容設(shè)計了許多方面,如年老,死亡,流行藝術(shù),價值取向等等,有很多是我如今這個年紀所不能了解和體會的,但也有我所能領(lǐng)悟的——他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去了解彼此,撇開那些淺顯的東西,還有母子間的愛與坦誠。

從開頭的兩篇文章,《熟悉一個十八歲的人》,《連接的“份”》都可以看出,無論是四五十歲的龍應(yīng)臺,還是她那二十多歲的兒子安德烈,他們都在感嘆時間飛逝,并表示了他們都想重新熟悉對方。安德烈,mm,每一封信的來往都是兩個世界的交匯。相差三十多歲的兩個人,都在努力地融入對方,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再去重新熟悉一遍我的父母呢?

龍應(yīng)臺試著遺忘那個原來的安德烈——“那個讓我擁抱,讓我親吻,讓我牽手,讓我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而是直面十八歲的安德烈——“臉上早沒有了可愛的‘嬰兒肥’,線條棱角分明,眼神安靜膚淺”。而我,想試著用一個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的目光,來重新端詳我的父母。

那么爸爸就不是所謂的“嚴父”。他很少沉下臉來,他也會哈哈大笑,假如他始終都是鎮(zhèn)靜臉,那只能說他可能是網(wǎng)上所說的“面癱”。爸爸其實很喜愛在網(wǎng)上看職業(yè)嬉戲選手的競賽,但我總是看不懂那些花花綠綠的嬉戲界面,也看不懂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跑來跑去有什么戰(zhàn)術(shù)可言,但爸爸總是看得不亦樂乎;爸爸也在網(wǎng)上看時事和新聞,但除了什么怪事奇事,我對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很少感愛好。

當然,我和爸爸也有談?wù)摰臇|西——我們可以在飯桌上,由一碗竹筍雞聯(lián)想到《紅樓夢》,爸爸就會開頭講解并描述“紅學”是什么東西;也可以在看電視時就開頭你一句我一句地背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我其實不喜愛總分作文書里的“慈父”,“嚴父”,那些都太虛幻了。我更盼望看到一個真實的人,生氣了就吵,滿足了就夸,會笑會哭,就如安德烈和龍應(yīng)臺一般,每一句都發(fā)自肺腑,每一句都掏心挖肺的真實,不對就是不對,厭惡就是厭惡。

假如真實,那么媽媽也就不是會半夜起來特意到你房間給你蓋被子的母親,她會在我生病不舒適時關(guān)懷我,但不會跑來蓋被子,除非我發(fā)燒。我的父母一律認為我已經(jīng)不小了,要學會自己照看自己。而且媽媽很新潮,微博,微信,yy〔標志為一只可愛小浣熊的語音軟件〕,眼下最流行的嬉戲……全都可以在她的手機上找到。爸爸始終說我和我媽是十足的“手機控”,那么我和我媽媽的談天內(nèi)容自然要豐富一些。

媽媽在微博上看到好玩的事會第一時間告知我,然后兩人一起捧腹大笑;我們倆也會在一天晚上走在街上,兩旁的行道樹投下朦朧的剪影,路燈灑下一團昏黃的光,邊談著今晚某某頻道的歌會,一邊漸漸走回家;也會在逛書店時,觀察《飄》媽媽就想起斯佳麗,再想起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和她看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名著之一《基督山伯爵》。總之看我和我媽的相處方式,就像看一對姐妹,聊嬉戲,聊好歌,聊小說,有時也會聊聊學習。我總覺得,和父母相處,做到父〔母〕慈子孝并不是最高境界,正如與老師是亦師亦友,和父母也應(yīng)當如伴侶一般,可以嚴厲?地探討學習,也可以侃得天南地北,幾乎是無話不談,也就如安德烈和龍應(yīng)臺。

時間白駒過隙,“安安”不見了,我也在長大。以后我和父母會怎樣?二十歲時,三十歲時,四十歲時……沒人知道,或許那是已發(fā)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抑或一切如常。但至少《友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告知了我,每隔一段時間,去重新熟悉一次自己的父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都在成長,每一次熟悉都是在拉近我和父母的距離。摒棄如提線木偶一般僵硬的“嚴父慈母”,直面最真實的父母,這樣,我才可能真真正正體會到龍應(yīng)臺和安德烈在寫信時的那份感受——很興奮熟悉你。

從小時候到如今,每一次重新熟悉對方,都有一種歡樂,都是一種蛻變。

友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9

《友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