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課件2_第1頁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課件2_第2頁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課件2_第3頁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課件2_第4頁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課件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5/91端午節1端午節名稱的由來和別稱2端午節的來歷3端午節的習俗4端午節與文學5端午節的發展6端午節的反思2021/5/92一名稱由來和節日別稱名稱由來“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節日別稱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紀念屈原的節日!2021/5/93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農歷五月以后,天氣漸漸炎熱,此時蚊蟲蒼蠅滋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陽光開始熾熱,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端午節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另外,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又稱“詩人節”。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也稱“蒲節”。2021/5/94二端午節的來歷2021/5/95端午節的來歷(一)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吳均《續齊諧記》和宗懔《荊楚歲時記》

2021/5/96紀念孝女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東漢《曹娥碑》。

端午節的來歷(二)2021/5/97端午節的來歷(三)紀念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2021/5/98端午節的來歷(四)紀念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并且喜歡騎馬和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的稱號。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后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于是,與詩人節合并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2021/5/99端午節的來歷(五)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2021/5/910端午節的來歷(六)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于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2021/5/911三端午節的習俗2021/5/912

懸掛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習俗之——2021/5/913端午節習俗之——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直到今天,賽龍舟已成為國際性的體育競賽活動。2021/5/914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端午節習俗之——2021/5/915端午節習俗之——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2021/5/916

飲雄黃酒:雄黃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涂于頭額,耳鼻,手足心,

并灑墻壁問,

以法諸毒,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端午節習俗之——2021/5/917四端午節與詩2021/5/918端午古詩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2021/5/919端午詩詞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

(1187--1269)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

彩衣扇,

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

時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觀渡,

大逢場慵作戲,

任白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

憶生平,

既紉蘭佩又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後,

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

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

吊今古。2021/5/920端午古詩

端午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節令門.端陽李靜山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2021/5/9212008年開始,端午節在中國大陸地區也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2009年5月,中國已啟動端午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程序,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審議并批準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五端午文化的發展2021/5/922"端午"之辯:中國的還是韓國的?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傳說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21/5/923六端午節的反思

一、政府重視,文化管理部門重視。這些重視是有意地培育和保護,而培育也加上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現代的有些游戲規則也放到傳統文化里頭去了,使傳統文化更加發揚光大。二、世界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