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輪)人教版課件:必修2-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1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輪)人教版課件:必修2-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2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輪)人教版課件:必修2-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3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輪)人教版課件:必修2-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4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輪)人教版課件:必修2-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輪)人教版課件:必修(bìxiū)2-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開展第一頁,共53頁。1.比較不同歷史時期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2.列舉和分析世界性的環境(huánjìng)問題3.掌握可持續開展的三個內涵,并能說出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4.包括觀念的樹立和自己的實踐能力(nénglì)要求第二頁,共53頁。1.結合人口增長、生產開展分析環境問題的產生、地區分布差異與防治措施2.聯系人類社會開展中出現的新問題,考查可持續開展的內涵及社會開展應遵循的根本(gēnběn)原那么3.以“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為切入點,考查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途徑命題(mìngtí)預測第三頁,共53頁。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yǎnbiàn)1.人地關系的歷史回憶第四頁,共53頁。2.直面環境問題(1)人類與環境的關系①人類占據一定環境空間,從環境中獲取___________。②人類活動的_______要排放到環境中。(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①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zàishēng)速度。②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________。(3)環境問題的表現及地域差異物質(wùzhì)和能量廢棄物自凈能力(nénglì)第五頁,共53頁。問題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表現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等短缺水土流失、土地_______、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大氣污染、______、土壤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異發達國家更突出鄉村地區、發展中國家嚴重城市地區、發達國家嚴重荒漠化水污染第六頁,共53頁。3.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開展(1)概念:可持續開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xūqiú),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需求(xūqiú)的開展。(2)內涵:_________開展是根底,經濟持續開展是條件,_________開展是目的。(3)根本原那么:_______原那么、持續性原那么、_______原那么。生態(shēngtài)持續社會(shèhuì)持續公平性共同性第七頁,共53頁。對環境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時,一般來講著重(zhuózhòng)分析人為原因,多數是不合理地利用資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確成因,有助于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技巧(1)人地關系演變的“三〞個階段采獵文明——崇拜自然(zìrán);農業文明——改造自然(zìrán);工業文明——征服自然(zìrán)。(2)環境問題的“三〞個表現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巧學易記第八頁,共53頁。環境問題類型的判斷方法根據各類型的含義及相互間的關系進行判斷:(1)環境污染是指由于(yóuyú)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和有害物質,導致環境質量下降。(2)生態破壞是指由于(yóuy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環境退化,從而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3)資源短缺是指資源數量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環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態破壞和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往往引起資源短缺,資源短缺也會引起生態破壞。方法技巧可持續開展(kāizhǎn)三大原那么中,“公平性〞側重的是“權利〞,“共同性〞側重的是“義務〞,“持續性〞側重的是“開展(kāizhǎn)〞。思維點撥第九頁,共53頁。二、中國的可持續開展(kāizhǎn)實踐1.走可持續開展(kāizhǎn)道路的必然性(2)行動: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開展(kāizhǎn)白皮書?。〔1〕嚴峻(yánjùn)挑戰〔必然性〕龐大的________________缺乏環境污染(huánjìngwūrǎn)嚴重人口壓力人均資源第十頁,共53頁。2.實施(shíshī)可持續開展的途徑——開展循環經濟手段___________技術核心提高生態效益方式環境友好目的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實踐實踐工業發展_________農業推行_________公眾提倡適度消費環境(huánjìng)無害化清潔(qīngjié)生產生態農業第十一頁,共53頁。

第十二頁,共53頁。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都表達了可持續開展(kāizhǎn)的根本思想。清潔生產是從原料的開發、生產制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循環經濟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響式流程,實際操作原那么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思維點撥第十三頁,共53頁。綜合分析人類與環境關系(guānxì)一方面,人類的生存和開展要占據一定空間,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另一方面,人類的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的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考點一直面(zhímiàn)環境問題圖說(túshuō)考點第十四頁,共53頁。第十五頁,共53頁。環境問題(wèntí)的產生和分布(1)主要環境問題(wèntí)環境問題原因典型事例資源短缺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能源短缺人類對資源的過度索取華北平原用水緊張,非可再生資源面臨枯竭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自然植被遭破壞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國荒漠化趨勢與沙塵暴,古巴比倫王國的消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或過度捕獵等原因大熊貓、華南虎、藏羚羊等數量日益減少第十六頁,共53頁。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業“三廢”和有害人體健康的農藥任意堆放泰晤士河的悲劇固體廢棄物污染生產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聲污染交通、工廠等建筑工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質泄漏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海洋污染各類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灣大赤潮、日本水俁灣事件、海上石油泄漏第十七頁,共53頁。(2)環境問題(wèntí)的地域差異①城市地區和鄉村地區環境問題(wèntí)的差異地區環境問題形成原因城市地區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由于交通、工業活動和人類居住地的過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鄉村地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鹽堿化、森林減少、水資源枯竭、物種減少等利用資源的方式不當或強度過大第十八頁,共53頁。②開展(kāizhǎn)中國家和興旺國家環境問題的差異環境問題形成原因發展中國家較發達國家嚴重,以生態破壞為主①人口增長很快,環境承受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環保意識不強;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較發展中國家輕,以環境污染為主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力量進行環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環境狀況大為好轉第十九頁,共53頁。【學法(xuéfǎ)指導】環境問題產生的機理從產生的機理來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如以下圖所示:第二十頁,共53頁。第二十一頁,共53頁。1.(2012·濟南一模)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guānxì)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字母代表的含義不正確的選項是()A.a表示資源開發B.b表示生產活動C.c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D.d表示廢棄物排放針對(zhēnduì)訓練第二十二頁,共53頁。(2)屬于a階段產生(chǎnshēng)的環境問題是 ()A.煤礦開采——地面沉降B.化工廠——水污染C.火電廠——大氣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層破壞解析第(1)題,b、c表示生產活動及產品。第(2)題,a表示開采資源,煤礦開采會導致地面沉降。答案(1)C(2)A第二十三頁,共53頁。可持續開展已成為當今人類(rénlèi)社會開展的主流,可持續開展實施的前提是明確其內涵和原那么,具體內容如下所示:框圖分析可持續開展的內涵考點二可持續(chíxù)開展的內涵和原那么分析圖說(túshuō)考點第二十四頁,共53頁。可持續(chíxù)開展的原那么公平性原則①同代人之間的橫向公平性;②代際之間的縱向公平性;③人類生存與其他物種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國有權開發本國資源并確保不對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損害持續性原則①面對有限的地球面積和有限的地球承載力,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②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等共同性原則①地方性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②許多跨國界的全球性問題必須進行全球合作;③對于全球共有的資源需要在尊重各國主權和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等第二十五頁,共53頁。【學法指導】圖解可持續開展的概念、內涵(nèihán)和原那么第二十六頁,共53頁。2.?哥本哈根協議?堅守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原那么,強調了興旺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維護了應對氣候變化“雙軌制〞談判底線,敦促興旺國家強制減排以及向開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結合所學知識答復(1)~(2)題。(1)“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表達(biǎodá)了可持續開展的()A.共同性原那么公平性原那么B.持續性原那么公平性原那么C.共同性原那么持續性原那么D.持續性原那么一致性原那么針對(zhēnduì)訓練第二十七頁,共53頁。(2)開展中國家要求興旺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依據不包括 ()A.當前(dāngqián)大氣中累計的溫室氣體大局部源自興旺國家B.興旺國家向開展中國家轉移高耗能、高污染產業C.興旺國家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遠超過開展中國家D.興旺國家資金技術條件優越,給予開展中國家幫助是其天然責任第二十八頁,共53頁。解析第(1)題,“共同〞說明(shuōmíng)了抑制全球變暖是全球的共同責任,表達了可持續開展的共同性原那么;“有區別〞那么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程度和自身的能力來賦予其相對應的責任,表達了可持續開展的公平性原那么。應選A。第(2)題,興旺國家在其工業化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當前大氣中累計的溫室氣體80%源自興旺國家;興旺國家人口的高消費水平使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超過開展中國家;同時,興旺國家通過種種手段把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工業轉移到開展中國家,從而造成目前開展中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所以興旺國家需要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開展中國家幫助,但這不是其天然的責任。應選D。答案(1)A(2)D第二十九頁,共53頁。考點(kǎodiǎn)三中國可持續開展的措施與途徑圖說(túshuō)考點第三十頁,共53頁。拓展(tuòzhǎn):實施可持續開展的途徑——循環經濟1.在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中,推行清潔生產從原料開采——生產制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通過清潔生產可以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已成為世界各國實施可持續開展戰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項根本策略。2.在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推行生態農業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調整原有的生產結構,把糧食生產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相結合,開展種植業與林、牧、副、漁業相結合,協調經濟開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上和經濟上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開展。第三十一頁,共53頁。3.以下(yǐxià)圖為某市循環經濟示范區體系圖,讀圖答復(1)~(2)題。針對(zhēnduì)訓練第三十二頁,共53頁。(1)圖中的a、b、c分別代表 ()A.自然環境、市場、資源B.資源、市場、自然環境C.自然環境、資源、市場D.資源、自然環境、市場(2)該循環經濟示范區體系中 ()A.鋼鐵、石化等部門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實現了零排放B.海水淡化的副產品濃鹽海水再回歸大海(dàhǎi),以保障海洋生態環境不被破壞C.中水等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是該示范區的突出特色D.該示范區運輸總量雖大,但多以中小型貨物運輸為主答案(1)B(2)C第三十三頁,共53頁。常考熱點環境問題、可持續開展及實踐命題規律:從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圖、坐標圖和文字材料(cáiliào)呈現信息,選擇題、綜合題并重。從能力考查上看,注重根底知識、根本原理的識記,考查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圖表資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1考向命題研判第三十四頁,共53頁。 (2011·北京文綜,40)人類與環境的協調開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1974年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20世紀(shìjì)90年代以來,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導全球合作。(1)分析90年代以來推動全球合作解決環境問題的歷史條件。2011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典例1】?第三十五頁,共53頁。森林在自然地理環境(dìlǐhuánjìnɡ)中的作用例如表大氣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風速,吸附飄塵水文蒸騰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參與水循環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葉層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為半數以上的物種提供棲息地第三十六頁,共53頁。(2)根據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態效益。解析第(1)題,考查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旨在考查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特定時間——20世紀90年代以來,注意從經濟、政治、科技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第(2)題,森林的作用包括固碳、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答案(dáàn)(1)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科技的開展為共同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物質條件;世界政治的多極化有利于各國協商解決環境問題。(2)增加碳儲量,凈化空氣,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增加降水,修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第三十七頁,共53頁。環境問題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及技巧解答有關環境問題的題目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理清環境問題的類型、表現與分布首先從題目所給圖、表、文字等資料中判斷出環境問題是什么,屬哪種類型,其表現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類環境問題都有不同的表現、分布等特征。弄清類型,便容易與自己已有的有關環境問題的知識結構進行聯系。(2)分析環境問題的成因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一般來講著重分析人為原因,多數是因為不合理利用資源(zīyuán)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確成因,有助于環境問題的解決。2解題方法探索第三十八頁,共53頁。(3)總結環境問題的后果與危害環境問題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影響,要能準確全面地進行分析。例如,溫室效應的加劇對地理環境和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產生(chǎnshēng)的重大影響等。(4)歸納解決的措施和建議針對環境問題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這是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第三十九頁,共53頁。 2011年兩會期間中國衛生部部長回應“重金屬鎘污染大米事件〞時說:“該事件涉及到中國食品平安、糧食(liángshi)平安,中國正在加緊調查鎘大米事件,并及時出臺相應對策盡快解決問題〞。讀中國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圖,答復以下問題。【典例2】?第四十頁,共53頁。(1)試分析圖中A地區大米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2)讀圖說明我國被污染大米的地區分布(fēnbù)特點。解析從圖中看,圖中的A地區位于我國的湖南省,該省的有色冶金工業較為興旺,造成的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分析圖中的地區分布(fēnbù),不難看出,我國的大米污染分布(fēnbù)地顯示出的地點多分布(fēnbù)在四川、湖南、浙江、江西、廣東、廣西、貴州等南方的省區,北方省區只出現在了遼寧省,說明呈現出明顯的南方多,北方少的特點。答案(1)南方有色金屬工業興旺,造成相應污染;工業排放的三廢多。(2)集中于長江、遼河、珠江流域、成都平原。南方較多,北方少。第四十一頁,共53頁。地理關聯圖的判讀方法地理關聯示意圖是指一種運用文字框圖(kuàngtú)和箭頭、線條等連接有關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間相互聯系或結構特征及演變規律的組合圖形。其判讀的根本程序是:①分析題目所給的條件和框圖(kuàngtú),把握關聯圖示意的地理事物主體是什么;②分析其中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變過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觀察圖中的箭頭指向和框圖(kuàngtú)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邏輯關系;④將首先確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問題的解決;⑤將已初步完成的關聯圖按箭頭連接關系,重新理順一遍,以彌補可能出現的漏洞,確保答案的正確性。3識圖技能點拔第四十二頁,共53頁。 (2010·江蘇地理)以下圖為我國某地區農業科技園區循環(xúnhuán)經濟模式圖。讀圖答復(1)~(2)題。【典例3】?第四十三頁,共53頁。(1)①②③④⑤的含義符合該循環系統的是 ()A.種苗培育、飼料(sìliào)加工、排放、廢棄物、飼料(sìliào)B.水窖集雨、飼料(sìliào)加工、供暖、廢棄物、肥料C.種苗培育、水窖集雨、凈化、廢氣、飼料(sìliào)D.水窖集雨、飼料(sìliào)加工、供暖、肥料、廢棄物(2)該園區農業生產的特點是 ()A.小農經營 B.集約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第四十四頁,共53頁。解析此題以生態農業為背景,考查農業的可持續開展途徑。第(1)題,冰雪融水和水窖集雨兩種方式,為作物種植提供水源,作物秸稈經過加工,為畜禽養殖提供飼料;同時作物生產中的廢棄物可以為沼氣生產提供原料。而沼氣池的產物有兩個去向:沼氣為整個科技園生產供暖,沼渣可作為作物種植的肥料。第(2)題,題干明確(míngquè)說明“農業科技園區循環經濟模式〞,通過圖示的循環過程,可以看出這里集約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較高。整個循環過程對外只有一個環節就是銷售,說明其種植和養殖的產品經過加工后,商品率很高。答案(1)D(2)C第四十五頁,共53頁。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某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按照循環(xúnhuán)經濟的開展理念構筑產業鏈,推進產業良性循環(xúnhuán)、良性開展,實現產業循環(xúnhuán)升級。以下圖為該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局部產業鏈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第四十六頁,共53頁。1.該產業鏈表達了可持續開展的 ()A.公平性原那么 B.持續性原那么C.共同性原那么 D.效益最大化原那么2.該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在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過程中,最可能遇到(yùdào)的困難是 ()A.缺乏優惠的政策環境 B.長期存在的資源短缺C.較低的人口素質 D.資金嚴重短缺第四十七頁,共53頁。以下關于該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的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資源的消耗(xiāohào)B.減輕了環境污染C.提高了經濟效益D.生產過程中不會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環境中解析第1題,該產業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減輕了社會經濟開展對資源的壓力,屬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