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 論文_第1頁
幼兒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 論文_第2頁
幼兒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 論文_第3頁
幼兒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 論文_第4頁
幼兒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

江汽公司幼兒園項陽陽

摘要: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在一個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本文主要思考了在幼兒時期不良飲食習慣的出現,并分析了其原因。本文展開了對小班幼兒良好家園飲食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也為小班幼兒良好飲食習慣培養提供了對策,希望能給幼兒相關教育人員提供可行性建議。關鍵詞:幼兒;飲食習慣;培養;健康教育。 一、幼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意義

嬰兒期是幼兒行為發育和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幼兒獲得豐富營養和成長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指導綱要(試行)》“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應著眼于幼兒良好習慣的發展。幼兒的行為習慣會對小班幼兒的獨立飲食能力和態度會產生影響。因此,行為習慣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基礎,是幼兒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手段。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研究在介紹幼兒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分析了幼兒飲食習慣不健康的原因,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飲食習慣改善策略,以豐富幼兒飲食的行為發展理論。這項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健康的飲食習慣對小班幼兒來說非常重要,但不平衡、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年幼的孩子的飲食習慣中很常見。對幼兒“不良飲食”的研究一直是教師和父母的難題。對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研究可以為教師和家長提供解決這一問題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二、幼兒園幼兒飲食現狀

(一)幼兒園幼兒飲食行為現狀分析

研究者在對幼兒園小班幼兒飲食情況進行數據整理、編碼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本研究對“幼兒通過飲食文化行為內涵的界定,從幼兒自己獨立進餐、偏食挑食、進餐專注性、進餐速度維度上,對幼兒家園具體的行為分別需要進行描述。 (1)幼兒進餐的獨立性

先看看6個小孩在幼兒園里獨立吃飯的表現:

幼兒1歪歪扭扭地坐在長凳上,一只手握著勺柄,放在幼兒的腿上面,前后左右地繞著勺子。過了他們一會兒,他開始將餐盤有菜的一邊進行轉向幼兒自己,用勺子舀起一根菜放到嘴里,接著用另一只手抓起幾粒米飯可以放入嘴中。他試圖用勺子挖米飯,但他挖不到。他用另一只手拿起米飯,放在勺子里,然后放進嘴里。 幼兒2他用手撿起米飯放進嘴里。一粒都是米飯漏在手指上,他接著用嘴咬住自己手指上的米粒。然后,他把一粒米放在手指上,用嘴吃米粒。 幼兒3吃完一口飯后,一邊嚼著飯碗的邊緣,一邊用勺子把飯碗的底部翻到碗底,一邊翻碗一邊拉飯,然后一邊吃一口飯。幼兒4先用筷子夾了點菜,先在米飯就是上面點了點,然后可以放進自己嘴里吃掉。然后吃了點食物,吃了點火腿上的肉。然后他低下頭,把嘴靠在碗邊,把一些食物放進嘴里吃。然后用嘴咬著雞腿,把雞腿移到碗的一邊,夾了點菜和米飯,一起可以吃了這樣下去。 幼兒5用一塊魚放進嘴里,吃完后又用一只手,做成兩塊到嘴里,然后把盤子塞到嘴里,魚接地吐出來,總共吐了四次,然后用手拿出一條魚刺扔進盤子里。幼兒6用筷子夾起一些蔬菜放在米飯上,拿起碗和米飯都放進嘴里。等到嘴里嚼完了,又吃了一團飯。一邊嚼一邊夾了一些菜放在方便米飯就是上面,端起碗將飯菜都撥到自己嘴里可以吃了。嘴里嚼完了,就把點菜放在飯上,拿起碗撥了口菜,然后繼續夾菜。這時,我的手已經在筷子的底部,靠近食物夾的位置。來看看六個小幼兒在家里是怎么自己吃飯的。幼兒1夾起一只蝦,在一旁的奶奶看見了,怕幼兒吃不好,就主動幫幼兒包蝦,包好后,并一段時間一段的弄好,放在發展幼兒的碗里。幼兒2因為碗里裝滿了更多的米飯,堆得像小山一樣,所以他先用勺子靠近他身邊的飯吃,但發現不好,他用手把菜放進勺子里,然后放進嘴里吃。媽媽看到一邊說,“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手,你只是不聽。”.幼兒3則是低頭往嘴里撥了一塊飯??邊嚼邊又夾起一塊菜,夾著菜懸在碗的上方,然后在碗邊碰了一下兩下,等到菜上的菜湯差不多瀝干了,就放進他們嘴里可以吃了??幼兒4遇到剝糖醋蒜頭的情況,先舔了下手上沽的汁,然后就發展開始剝手上的糖蒜,把蒜皮一點點剝了扔進餐盤后,就把整瓣蒜丟進嘴里吃掉了,吃完又舔了舔自己的手指頭。幼兒5用勺子吃了一根竹筍,把另外一個盤子里的食物舀起來,事物差點掉下來,幼兒直接拿過來放在嘴里。父親看到幼兒用手握著地上撿起來的食物,就用筷子打幼兒的手,提醒幼兒不要用手握住。 幼兒6用勺子盛了面前的碗里一口湯,吃完又舀了盤子里的一口菜,然后可以送到他們嘴里吃掉了。 (2)幼兒挑食、偏食行為

在幼兒園中幼兒1、幼兒3、幼兒5均出現了挑食、偏食的現象,

幼兒1將碗舉起來,到嘴邊撥通飯碗,并放下碗,把一塊洋蔥用手扔進碗里,然后用筷子撿起一塊蔬菜,把洋蔥用手拿出來,扔進盤子里

幼兒3吃得很認真,但也很乖,是不吃青菜的,我看見幼兒們今天在菠菜湯里把菠菜都拿起來放在桌子上,滿身都是,桌子上到處都是。 幼兒5邊吃邊說“我愛吃羊肉。”老師說“吃點西紅柿好不好?”幼兒說不要。并且不理老師,一連舀了兩次肉吃。但是當老師將蔬菜夾了送到他嘴邊時,卻搖了搖頭。在幼兒園挑食、偏食的幼兒1、幼兒3、幼兒5在家中進餐時看到:

幼兒1連從盤子里舀了兩次肉吃,然后奶奶給往碗里都是幼兒夾了點油菜和香菇,只見幼說“我不吃就是這個。然后,幼兒把盤子里的蔬菜放在奶奶的碗里。幼兒3愛吃鹽水鴨,吃鴨肉時,媽媽夾了一塊黃瓜送到他嘴邊說“**,吃點蔬菜,快點,吃一點。“食物送到他嘴里,他沒吃,搖了搖頭,然后就把手里的鴨子吃了,后來媽媽又喂他吃,他還是沒吃。 幼兒5站起來把裝有土豆燒鴨的大盆子端到自己面前,一邊吃著鴨腿一邊說,“鴨腿真好吃,我不吃土豆,土豆不好吃。”

三、幼兒園幼兒飲食行為習慣調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表現方面,大部分幼兒都能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吃得好,但也有一部分幼兒在飲食過程中有不良習慣。 (一)部分幼兒進餐缺乏自主性

幼兒教育無法進行自主進食,還依賴于別人的幫忙,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需要幼兒家長或教師的幫助,比如有些幼兒還沒有養成使用筷子的習慣,這主要原因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來源于父母和教師的訓練,使幼兒自己沒有及時掌握餐具的使用方法。 (二)幼兒偏食現象嚴重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們日常生活飲食較為豐富,加上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可供選擇的食品各式各樣,幼兒們也變得比較挑食,表現出偏愛零食而不喜歡正餐等現象,由于幼兒沒有關于健康的概念,往往對于口感不好的食物非常不愿意接受,長時間的偏好以及家長的溺愛,使得幼兒產生挑食問題。 (三)幼兒進餐專注性有待提高、獨立性有待加強

幼兒在飲食過程中容易被外界的其他事物所吸引出現左顧右盼等情況,幼兒在社會環境中希望他們的回答能得到同齡人的回應,周圍的笑聲和語言也會干擾了幼兒的進食過程。并且心語幼兒園的一些幼兒反映自己并不想獨立進食,希望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注,想讓教師或者家長喂飯或者是陪同進食,這些都是幼兒飲食進程中獨立性不強的表現。 (四)家長在幼兒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行為不恰當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專家認為,挑食者在幼兒中很普遍,這實際上是植根于家庭的心理疾病。父母給年幼的孩子提供的食物是單調的,年幼的孩子長大后會討厭和討厭從未吃過或很少吃過的食物。有些孩子會一次吃太多特定的食物,如果食物很難成,他們將來似乎會不愿進食甚至不進食。拒絕進餐也與父母的錯誤補償和懲罰有關。為了達到特定目的(例如要求較高的玩具),幼兒以食物為條件強迫父母。當獎勵孩子的情況成為常例,孩子們就會習以為常。因此,孩子們更有借口和機會挑食。而且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孩子們在與父母一起吃飯的時候通常會有不規律的用餐時間和用餐地點。上述癥狀表明,父母沒有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五)幼兒園缺少科學的培養幼兒飲食行為習慣的意識和方式

幼兒園缺少科學的培養幼兒飲食行為習慣的意識,也是導致幼兒不能及時養成飲食習慣的重要因素,有些幼兒園教師為了懲罰幼兒的不正確飲食習慣,拖延供飯時間,使得幼兒經常不能按時吃飯。有些幼兒園老師喜歡向幼兒展示他們不開心或嚴重的情緒,以敦促他們吃得更快,導致幼兒吃飯時氣氛緊張,有些幼兒吃飯時經常容易哭,對幼兒的食欲有不良影響。 四、策略研究及建議

(一)幼兒園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進餐環境

良好的飲食氛圍是培養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在幼兒飲食前,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注意為幼兒創設干凈整潔的飲食環境,另外需要給予幼兒一定的飲食前準備活動,比如進食之前必須洗手,進食前避免劇烈運動并保持安靜的用餐氛圍。為了有效地激發孩子對進餐的興趣,父母和老師可以讓孩子在進餐前先猜測要吃什么,并激發孩子對進餐的好奇心。隨著時間的流逝,您可以告訴孩子當今食品可以帶來哪些營養益處,并盡可能調動幼兒的的飲食興趣。幫助幼兒營造良好的飲食氛圍。在幼兒飲食期間,要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或個性,適量提供食物,少吃多加,在此期間給予幼兒鼓勵或表揚,讓幼兒樹立飲食信心,有成就感。 (二)幼兒園以積極的心態和多樣的形式引導幼兒注重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幼兒園應該重視幼兒們的飲食心態,例如利用游戲讓幼兒明白正確飲食的重要性,開展競賽評比以及小組合作等形式。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幼兒園在家長會上可以向家長推廣關于不良飲食習慣的壞處,使家長能夠意識到幼兒自己獨立吃飯的好處,在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過程中獲取家長們的支持,使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中都能夠保持一致的飲食行為。幼兒園應該確保幼兒能夠掌握正確的飲食技能,對于提高幼兒不太會使用的用餐技能方面應該進行單獨訓練和指導,糾正幼兒出現錯誤的飲食生活習慣,比如在進餐過程中不注重咀嚼,無法及時掌握勺子或筷子用餐技巧等,共同努力幫助幼兒養成具有良好的飲食行為。 (三)家長樹立正確飲食觀念的同時也要落實到具體行動

幼兒出現挑食現象,一方面由于幼兒沒有健康飲食的概念,不夠了解食物對身體的營養作用,因此,家園共育過程中有必要為幼兒進行營養講解,同時也應該落實到具體行動當中,家長應該運用幼兒熟悉的食物,家長應該獲取有關營養的知識,或者為孩子創建自己的食物卡,并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它還可以幫助孩子體驗生活的品味,了解什么是健康飲食,以及了解吃什么。他們不再抵制不喜歡的食物,他們愿意嘗試各種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并改變兒童的不良飲食習慣,例如挑食和偏食。同時家長應該做到每天的食物多樣,不強迫幼兒吃某種食物,更不用獎勵與懲罰手段刺激幼兒多吃某種食品。經常使用食物作獎懲,會使幼兒增加某種食物的偏愛。幼兒生病后,食欲會下降,會不喜歡某種食品,這時,應勸其先吃少量,由少而多,幼兒的適應能力很強,是不會長期拒絕某種食物的。對已有偏食行為的較大的幼兒,則要講道理,講偏食的危害,講他(她)不喜歡吃的某種食物的營養價值,鼓勵幼兒從少量試著吃。(四)家園合作,積極、科學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 家庭不僅是幼兒的生活環境,也是重要的教育環境。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家庭時間占了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環境教育在幼兒進行良好飲食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占十分具有重要的地位。為了同步家庭教育,幼兒教師應該注重引導父母用積極和科學的方法培養

小班幼兒的良好飲食習慣。首先,要求家長努力營造和維護相互尊重的幸福的家庭氛圍,遇到了幼兒不專注愛吃零食的行為,不能大聲呵斥,而要耐心的教導幼兒,讓幼兒在這樣溫馨的家庭中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有利于培養提高幼兒進行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行為。 結論

總而言之,對小班幼兒來說,健康的飲食非常重要,這個時期期也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飲食行為需要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參與和相互合作,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能夠幫助幼兒改進飲食行為,在實踐活動中,通過營造良好的飲食氛圍、飲食技能教學、滲透食物營養知識等方式能夠引導幼兒積極飲食,提高幼兒主動飲食的積極性,有利于養成幼兒的健康飲食行為。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劉慶.4-6歲幼兒的飲食行為及引導[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4]馮寶梅.幼兒生活習慣養成問題、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5]劉澤德.3-4歲幼兒進餐教育現狀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6]史慧靜.學前幼兒衛生與保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7]侯娟珍.幼兒園班級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8]郝志敏.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J].才智,2015,(02).[9]王華,管馨怡.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中國農村教育,2015.[10]郝聰慧.小班幼兒飲食行為特點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7. [11]王銀燕.淺談幼兒園教師如何改善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J].文理導航,2016. [12]付慧慧.幼兒不良飲食習慣成因及對策探討[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13]魏梅,袁麗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