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腦復蘇的新進展_第1頁
心肺腦復蘇的新進展_第2頁
心肺腦復蘇的新進展_第3頁
心肺腦復蘇的新進展_第4頁
心肺腦復蘇的新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肺腦復蘇的新進展

-2005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編輯ppt教學目標與要求:掌握心跳及呼吸驟停的診斷;掌握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技術熟悉各種復蘇用藥和各種除顫方法了解重癥監護技術,了解腦復蘇與后期處理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心跳及呼吸驟停的診斷;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技術難點:各種復蘇用藥、除顫方法;腦復蘇呼吸治療;編輯ppt概述復蘇(Resuscitation)—搶救各種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措施。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針對呼吸和循環驟停所采取的搶救的措施。包括: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或呼吸停止;心臟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并誘發心臟的自主搏動。心肺腦復蘇(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心肺復蘇的同時防止腦細胞的損傷。

對心搏驟停所致的全身血循環中斷、呼吸停止、意識喪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復生命活動的一系列及時、規范、有效急救措施的總稱。

編輯ppt心肺腦復蘇重點對象手術室內與麻醉手術有關的心跳驟停院內有救治意義的心跳驟停——猝死院前急救與現場復蘇編輯ppt持續關注與研究的意義普及急救時的基本生命支持(BLS)知識提高入院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編輯ppt原發心臟驟停心臟缺氧及代謝性酸中毒(心肌病、心血管病、瓣膜病、先心病)心律失常(病竇、預激綜合征、室速、傳導阻滯)心排血量減少機械及手術刺激(迷走N興奮)高血鉀低溫、高溫過敏性休克藥物中毒心臟驟停的常見原因編輯ppt原發呼吸停止氣道阻塞呼吸中樞抑制各種原因致呼衰編輯ppt血氧過低乙醚胸部創傷——血氣胸、鏈枷胸、肺挫傷肺不張肺栓塞——脂肪、

氣栓、血栓窒息——煤氣濃煙氣體交換減少——肺炎、肺水腫、心衰、敗血癥、中毒、DIC肺內動/靜脈分流,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編輯ppt其他應用電擊心臟貫通傷嚴重失血>30%血容量嚴重多發傷吸毒過量——窒息、血管過度擴張編輯ppt公元200年左右《華佗神方》一書的“急救奇藥方”中記載搶救自縊者,心臟按壓,數動之,以口對之,以氣灌之,其活更快。現代CPR的形成--1950s和1960s現代CPR的基本框架形成1958年Kuowenhorn閉式胸外心臟按壓60-80次/分,壓胸骨下1/3,深度4-5cm。聯合人工呼吸,形成了現代科學心肺復蘇術。相繼確立CPR四大技術編輯ppt現代CPR四大基本技術口對口人工通氣(1950s,Elam,Safar,Gordon)體表電除顫(1956-57年,Zoll,Kouwenhoven)閉式胸外心臟按壓(1960年,Kouwenhoven,Jude,Knicherbocker)腎上腺素等藥物的應用

(1963年,Redding,Pearson)編輯ppt

權威組織國際復蘇聯合會(ILCOR)

(InternationalLiaisonCommitteeOnResuscitation)

成立于1992年制定國際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0年AHA、ILCOR共同制定CPR和ECC國際指南

2005年CPR和ECC問題256個專題討論,提出科學治療推薦方案編輯pptILCOR,2000年2月,美國Dallas300多名專家頒布《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首部循證的心肺復蘇指南首部國際性心肺復蘇指南

InternationalGuidelines2000forCardiac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Circulation2000;102(Suppl)2000國際性CPR和ECC指南會議編輯ppt復蘇步驟(2005國際心肺復蘇指南)

2005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

2005國際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與心血管急救(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ECC)會議于2005年1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舉行。/Volume112,Issue24Supplement;December13,2005

編輯ppt國際復蘇指南會議的原則國際CPR指南會議不僅注重國際范圍的代表性,也強調制定指南過程中的公正原則。會議設立利益沖突(conflictofinterest,C0I)委員會,委員會有監督人、調解人和仲裁者,采用此種機制來監督所有會議發言、討論及發表個人觀點不受商業利益的左右,保障所制定國際指南的公正性。編輯ppt《指南2005》

為全球復蘇學的綱領性文件嚴格遵從科學循證醫學的原則最重要的變化在于簡化CPR程序,以及增加CPR過程中每分鐘胸外按壓次數和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更為注重CPR的教學和培訓新的推薦可能是最有效且最易學的編輯ppt第一部分:概論(Introduction)第二部分:倫理問題(Part2:EthicalIssues)第三部分:CPR概述(overviewofCPR)第四部分: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BasicLifeSupport)第五部分:電生理治療:體外自動除顫器、電除顫、心臟復律、起搏治療(ElectricalTherapies: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s,Defibrillation,Cardioversion,andPacing)第六部分:CPR的技術與方法(CPRTechniquesandDevices)第七部分:

1、輔助氣道控制與通氣(AdjunctsforAirwayControlandVentilation)

2、心臟驟停的處理(anagementofCardiacArrest)

3、有癥狀的心動過緩和心動過速的處理(ManagementofSymptomaticBradycardiaandTachycardia)

4、監測和藥物治療(MonitoringandMedications)

5、復蘇后支持治療(PostresuscitationSupport)第八部分:急性冠脈綜合癥(StabilizationofthePatient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第九部分:成人卒中(AdultStroke)第十部分:

1、威脅生命的電解質異常(Life-ThreateningElectrolyteAbnormalities)2、心血管急救中的毒理學(ToxicologyinECC)

3、淹溺(Drowning)

4、低體溫(Hypothermia)

5、瀕死性哮喘(Near-FatalAsthma)

6、過敏反應(Anaphylaxis)

7、創傷相關的心臟驟停(CardiacArrestAssociatedWithTrauma)

8、妊娠相關的心臟驟停(CardiacArrestAssociatedWithPregnancy)

9、電休克和電擊(ElectricShockandLightningStrikes)第十一部分:兒童基本生命支持(PediatricBasicLifeSupport)第十二部分:兒童高級生命支持(PediatricAdvancedLifeSupport)第十三部分:新生兒復蘇指南(NeonatalResuscitationGuidelines)第十四部分:急救措施(FirstAid)

2005國際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編輯ppt指南推薦方案的循證等級類別

臨床定義I類:肯定推薦,有優秀的證據支持--可接受,安全

--明確有意

--證實既有效又有益

II類:可接受和有益的--可接受,安全

--臨床有效

IIa類:可接受和有意的--可接受,安全有較好的支持證據--臨床有效

--有選擇性治療IIb類:可接受和有意的--可接受,安全有一般性支持證據--臨床有效

--為臨床選擇性或替代治療

III類:不可接受,無益,可能有害--不可接受

--臨床無效

--可能有害編輯ppt生存鏈ChainofsurvivalEerlyAccesEarlyCPREarlyDefibrillationEarlyAdvencedCare

早期通路早期復蘇早期除顫早期高級復蘇

編輯pptAHA對“生存鏈”的解釋:

●早期識別和啟動急救醫療系統(EMS)或聯系當地急救反應系統:“呼叫911”(“120”)

●早期由旁觀者進行CPR:立即進行CPR可使VF的SCA者生存率增加2-3倍

●早期進行電擊除顫:CPR加3-5分鐘內的電擊除顫可使生存率增加49%-75%

●早期由醫務工作者進行復蘇后的高級生命支持

編輯ppt編輯ppt

AHA指南2005的主要爭論及修改 胸外按壓-人工通氣比先進行胸外按壓還是先電除顫?單次電擊還是3次電擊?除顫的電擊能量關于縮血管藥復蘇后處理編輯ppt心跳驟停的判定快!!!時間就是生命!編輯ppt意識喪失——對大聲呼喚或搖動無反應編輯ppt呼吸停止——胸壁無起伏,口鼻無氣流一看二聽三感覺編輯ppt脈搏消失—大動脈(頸、股A)搏動消失編輯ppt復蘇體位判定病人心跳呼吸驟停后,將其平臥于一個堅固的平面上,頭部不能過高,否則腦供血減少,禁止在彈簧床上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非必須時,不要搬動病人,不正確搬動病人易致頸部受傷美國EMS(EmergeneyMedicalServices),常規應用頸托保護頸椎。編輯ppt初級心肺復蘇(Basiclifesupport)基本生命支持(BLS)簡單卻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

編輯ppt基本ABCD方案重點:基本心肺復蘇術和心臟除顫檢查反映性激活緊急反映系統心臟除顫

A=呼吸道

疏通呼吸道 B= 呼吸狀態

檢查呼吸,提供正壓通氣 C= 循環狀態

檢查循環,做胸腔擠壓 D=心臟除顫

評估并電擊VF/無脈VT編輯ppt氣道異物梗阻的識別及急救

手指清除口腔異物:新指南建議用指套或紗布保護手指以清除患者口中的分泌液體,清除固體物時可用另一只手分開舌和下額,用食指鉤出。海姆立克腹部沖擊急救法(TheHeimlichManeuvez),5~6次以及捶背或胸部沖擊法A---開放氣道(OpentheAirway)

抬頦-仰頭法

編輯ppt建議:所有年齡段(新生兒除外)的人工呼吸均應持續吹氣1秒鐘以上,以胸廓起幅為準。(Ⅱa級)避免迅速而強力的人工呼吸。(Ⅱa級)如果已經建立高級氣道(如氣管插管,食管氣管聯合式導氣管或喉罩),并且有二人進行CPR,則每分鐘通氣8至10次,潮氣量6-7ml/kg。在人工呼吸時,胸外按壓不應停止(IIa級)B---人工呼吸(Breathing)編輯ppt在VFSCA患者的最初幾分鐘內,人工呼吸可能沒有胸外按壓重要當血液中的氧氣耗竭以后,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對VFSCA患者都十分重要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對呼吸驟停例如兒童和淹溺等在發生心跳驟停伴有缺氧者是同等重要的給于急救呼吸者不必深吸氣再給氣

“takearegularnotadeepbreath”

建議:編輯ppt《新指南》為什么建議小潮氣量,低頻率?通氣/血流比的平衡胸內壓的影響胃反流誤吸的危險編輯ppt人工通氣的CPR

只有當急救者不愿意為患者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時,作為替代方法單行心臟按壓要比無所事事好,但此法可由從未經過CPR培訓者使用編輯ppt圖示A、B方法呼吸道梗阻疏通呼吸道最普通的原因:舌頭和/或會厭編輯ppt猛推(挺伸)頜/下頜使頭后仰-抬起頜疏通呼吸道編輯ppt口咽導氣管編輯pptTooshort口咽導氣管的錯誤放置:太短編輯ppt插入技術鼻咽導氣管編輯ppt口導氣管:插入病人屏障裝置編輯ppt優點無須直接接觸能提供正壓通氣加氧后補充氧效果好比氣囊面罩更易操作最適合手小的救治者

一個救治者的技術;從側面操作救治者可同時做胸部擠壓手指:后仰頭部抬起頜口對面罩通氣便攜式面罩裝置編輯ppt手指:向上推下頜手指:頭部后仰抬頜口對面罩通氣編輯ppt氣囊-面罩通氣關鍵—通氣量:“夠使胸部明顯升起”一個救治者:

困難,效果差兩個救治者:

較容易,更有效編輯ppt甲狀軟骨環狀軟骨環狀軟骨壓迫編輯ppt插管設備帶有幾個刀片的喉鏡氣管導管可延展的通氣絲10-mL注射器鉗/鑷水溶性潤滑劑抽吸裝置,導管,和其它管類編輯ppt頂住會厭插入的曲刀喉鏡編輯ppt通過會厭插入的直刀喉鏡編輯ppt環甲軟骨膜和水平環甲軟骨切口編輯ppt上呼吸道的成線排列軸脖子不動使頭后仰(向上看)使A軸以B軸為準跟B軸成一直線肩不動彎曲脖子(向上看)使B軸以C軸為準成一直線CABABC氣管咽口編輯ppt聲帶造影聲門口杓狀軟骨舌會厭谷聲帶解剖圖編輯ppt食管-氣管聯合導管A=食管充填器;通過側面開口進入氣管通氣=BC=氣管導管;如果近端插入氣管,就通過開口通氣D=咽套;通過導管充氣=EF=食管套;通過導管充氣=GH=牙齒標記;插入聯合導管直到標記到開齒部位

遠端近端BCDEFGHA編輯ppt食管-氣管聯合導管插入食管A=食管充填器;B=通過側面開口進入氣管換氣D=咽套(充了氣的)F=已充氣的食管/氣管套H=牙齒標記;插入直到標記線到牙齒部位DADBFH編輯ppt喉罩(LMA)喉罩為一附加導氣管是一個遠端帶有一個帶套的罩狀突出物的導管.編輯ppt喉罩通過口插入咽LMA一入位,通暢安全的呼吸道就形成了。詳細解剖圖編輯ppt胸外按壓維持循環:新指南強調持續有效的胸外按壓救助者按壓時應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雙乳頭之間

按壓幅度為4~5cm,100次/min可觸及到頸或股動脈搏動為有效C---胸外按壓(Chestcompressions)胸外按壓的標準方法編輯ppt有效的CPR

保障CPR的有效性是復蘇成功的關鍵,專家們更加強調不間斷的心臟按壓,因此間斷按壓(hand—off)和通氣時未按壓顯得尤為重要。

這里顯然涉及兩個問題:一按壓/通氣比例二電除顫中分析心律與電擊所占的按壓時間編輯ppt胸外按壓-人工通氣比近年來發現目前所提供的CPR普遍存在缺陷無論專業人員或路人均如此主要問題胸外按壓頻率慢、深度不夠按壓中斷頻繁、中斷時間過長人工通氣過度編輯ppt胸外按壓-人工通氣比JAMA,January19,2005;293(3)Wik,et.al,院外CPR質量CPR中無按壓時間占48%、按壓過淺占62%Abella,et.al,

院內CPR質量CPR中無按壓時間占24%、通氣頻率過高占61%、按壓頻率過慢占28%按壓頻率不足與自主循環恢復不佳相關編輯ppt胸外按壓-人工通氣比頻繁中斷按壓和過度通氣極為不利心輸出量減少胸內壓升高冠狀動脈灌注壓低腦灌注壓低

復蘇成功的可能性顯著降低編輯pptBloodpressure胸外按壓中斷,血壓立即下降中斷胸外按壓的后果Illustration:Dr.BenAbellaKernetalResuscitation1998;39:179-88一位婦女在急救中心值班員電話指導下,進行家庭CPR:“為什么每當我按他的胸部,他就睜開眼睛,每次停下來做人工呼吸,他就睡過去了”編輯ppt胸外按壓-人工通氣比2005指南建議:單人施救時,按壓-通氣比統一為30:2

適于從小兒(除新生兒外)到成人的所有停跳者對非醫務人員(路人)行CPR培訓時,無論單人或雙人施救,一律簡化為30:2雙人對嬰兒及青春期前兒童行CPR,按壓-通氣比可為15:2小兒停跳多系窒息原因主要指施救者為專業醫務人員編輯ppt高質量胸外按壓專家鼓勵實施高質量胸外按壓用力和快速按壓

深度4~5cm、頻率100次/min每次按壓后讓胸壁充分回彈。按壓與胸廓彈回/放松的時間接近最大限度減少按壓中斷次數和時間多人施救應盡可能輪換進行,以免疲勞影響按壓頻率和放松Pushhard!Pushfast!!編輯ppt高質量胸外按壓盡量簡化操作步驟按壓部位:胸骨下半部分定位方法:胸部中央乳頭之間編輯ppt新指南指出:將原來的按壓/通氣比例15:2改為按壓/通氣比例定為30:2,并認為其優于通氣/按壓比例2:30的順序。編輯ppt胸外按壓達成幾項結論:

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壓對推動血流形成是必須的為了使按壓“有效”,按壓時應“有力而快速”。對成人的復蘇按壓為100次/分鐘,按壓的幅度為1.5至2英寸(大約4至5厘米)。每次壓下后胸廓完全彈回,保證松開的時間與壓下基本相等按壓中盡量減少中斷。按壓與人工呼吸最好的協調方法和最佳的按壓-通氣比值對生存率和神經系統轉歸仍需進一步研究編輯ppt電除顫的意義與進展成人發生心室纖顫(室顫)配合CPR行電除顫可增加自主循環恢復(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和出院存活率。存活鏈的重要環節:及早電除顫建議成人VF/無脈搏VT使用單相波首次和系列電擊能量為360JD----電擊除顫(Defibrillation)編輯pptVentricularFibrillationVentricularTachycardia編輯ppt

發現倒地--首次電除顫的間隔時間每延長1min復蘇成功率降低7%--10%

LarsenMPetal.AnnEmergMed..1993;22:1652-1658.編輯pptONAEDs操作:

4個基本操作步驟1.打開AED電源2.附上電極墊3.分析節律4.電擊自動體表除顫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ion,AED)公共場所采用路人CPR加AED項目獲得高存活出院率:49%~74%編輯ppt除顫新的建議:雙相波除顫成功率的提高,已確定其效果優于單相波除顫。原來需停止心臟按壓,連續3次電除顫,從其意義上已沒有必要,且3次除顫需花1min40S的時間。有專家強烈建議將連續3次除顫改為僅進行1次電擊。但最佳電擊能量和如何重復使用等仍是不太清楚的問題。編輯ppt心前叩擊轉復:

指南2000雖未提及此法,但有專家提出,在患者確定為心搏驟停、無脈搏,卻又不能立即行除顫時,心前叩擊法不失為一種適宜的急救方法。編輯ppt為什么除顫后

需立即進行5個周期的CPR?目前使用的大部分除顫器可1次終止室顫,沒有必要進行檢查分析心律。除顫后的數分鐘內,由于電擊的影響,心臟并不能有效泵血。即使心律恢復,其收縮功能仍然低下,冠脈的灌注仍顯不足。因此,有必要立即實施胸外按壓以輔助微弱的心臟使其恢復正常。

Circulation.2005;112:35

編輯ppt新推薦的BLS操作流程國際復蘇聯合會(ILC0R)在2005復蘇指南會議上推薦了新的BLS操作流程患者無反應開放氣道-檢查生命指征CPR30:2直到電擊或檢測需除顫或電擊一次再連續做5組30:2的CPR編輯ppt編輯ppt進一步生命支持:復蘇后的治療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ACLS的基礎是高質量的BLS,目擊者迅速進行高質量的CPR。

BLS成功的標志是自主循環恢復(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編輯ppt藥物治療與給藥途徑藥物的介入固然重要,但《新指南》對于高質量的、不間斷的CPR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藥物的搶救。

給藥途徑靜脈骨髓腔(IIb級)氣管內中心靜脈外周靜脈編輯ppt骨髓腔途徑(Intraosseous,IO)編輯ppt復蘇藥物的評價腎上腺素標準劑量為1mg,間隔為3~5min應逐漸增加劑量(1、3、5mg)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素是基于其可增加冠狀動脈(冠脈)血流量,增強血管緊張度以利于促使ROSC其不利因素是可增加心功能不全的發生,并在復蘇后期可能導致高腎上腺素狀態腎上腺素仍作為復蘇的一線選擇用藥,如果需要氣管內給藥時初始劑量至少應為2.0~2.5mg或0.3mg/kg。編輯ppt血管加壓素被認為是與腎上腺素相比在心搏驟停時可能同樣有效的一線選擇藥物(40u)心搏驟停患者CPR時潛在的缺血程度復雜,優先選擇血管加壓素要比使用腎上腺素效果好(高40%

)血管加壓素和腎上腺素有交互作用,特別是在長時間缺血情況下,兩者聯合使用的效果是單用腎上腺素或血管加壓素的3倍編輯ppt

1999-2002年1219例心搏驟停

血管加壓素589例40U腎上腺素597例1mg室顫入院存活率46.2%43.0%無脈搏電活動入院存活率33.7%30.5%心搏驟停入院存活率29.0%20.3%P=0.02出院存活率4.7%1.5%P=0.04無ROSC,加用腎上腺素可使血管加壓素組的入院存活率(25.7%比16.4%,P=0.002)和出院存活率(6.2%比1.7%,P=0.002)均顯著增加,二者同時使用要比單獨使用對改善預后更加有益編輯ppt去甲腎上腺素收縮壓<70mmHg的嚴重低血壓和周圍血管低阻力應是其適應證,相對適應證為低血容量去甲腎上腺素可造成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故應慎用于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給藥時不能在同一輸液管道內給予堿性液體,后者可使去甲腎上腺素失活藥物滲漏,應盡快給予含5~10mg酚妥拉明編輯ppt多巴胺多巴胺的推薦劑量為5~20μg/kg/min,超過10μg/kg/min可導致體循環和內臟血管的收縮,大劑量多巴胺可引起內臟灌注不足已不建議用小劑量多巴胺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編輯ppt抗心律失常藥利多卡因利多卡因雖能降低室顫發生率。卻同時有使病死率增加的趨勢,非首選藥物。0.5-0.75mg/kgIV,最大量為3mg/kg

因其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接近,已不建議給心肌梗死患者常規預防性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300mg或5mg/kg

)首選,更適宜嚴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可提高入院存活率與利多卡因比較,胺碘酮有輕度降血壓作用,故不支持在低溫時使用胺碘酮編輯ppt阿托品無論有無心臟活動,阿托品可以增加心搏驟停患者ROSC和存活率對心臟停搏或緩慢PEA,可以考慮用阿托品(1mgIV/IO),最多3個劑量使用劑量1.0mg,間隔3~5min總劑量3mg(約0.04mg/kg)可完全阻滯人的迷走神經,完全阻斷迷走神經的劑量可逆轉心搏驟停編輯ppt圖2ACLS和PALS中心臟停搏和PEA的搶救流程編輯ppt復蘇后的某些問題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PO2)并不能夠反映靜脈血低PO2或組織缺氧,也不能監測和反映心搏驟停患者的預后。靜脈血pH

和二氧化碳分壓(PCO2)比動脈血氣更能反映組織的實際變化。呼氣末CO2分壓(PETCO2)是反映心排血量的一項很好檢測指標,但卻與動脈PCO2無相關性;PETCO2監測可更安全、有效地評價CPR時心排血量,可作為CPR時ROSC的一項預后指征編輯ppt血糖控制CPR后的危重患者應經常監測血糖變化,高血糖癥時應靜脈輸胰島素予以控制控制在4.4~6.6mmol/L低溫治療可以誘導血糖升高心血管系統的評估心電圖X線胸片血生化超聲心動圖編輯ppt堿性藥物的應用不建議心搏驟停患者常規使用堿性藥物低溫治療(尤其是預防和治療高熱)32~34℃低溫治療,低溫在12~24h內可能是有益的。輸注4℃生理鹽水(30ml/kg)是降溫的最簡單方法,通常可降低中心溫度1.5℃低溫治療可改善心搏驟停后的神經預后和存活率低溫也會出現某些并發癥,如增加感染機會,使心血管系統不穩定,凝血功能障礙和高血糖等編輯ppt鎮靜和麻醉這可能會增加患肺炎的機會或改變氣道局部的防御力心搏驟停患者復蘇后即行鎮靜治療可能是有益的,但應在12-24h內撤除補液治療由室顫導致心搏驟停時不提倡常規補液治療,此舉可能有害無益低血容量所致心搏驟停或無脈性電活動時補液可以增加心排血量編輯ppt體表起搏:

此法被推薦在急診治療不穩定緩慢心律失常。心血管處理注意問題

“心肌頓抑”實驗表明,多巴酚丁胺、氨利農、米利農對復蘇后期有益,但應慎用應用降低后負荷和擴血管藥優于使用血管收縮劑評估與處理心跳驟停的原因(“H”與“T”):低血容量(hypovolemia)、低氧血癥(hypoxia)、氫離子(酸中毒)(hydrogenion[acidosis])、高/低鉀血癥(hyper-/hypokalemia)、低血糖(hypoglycemia)、低體溫(hypothermia);中毒(toxins)、填塞(心臟)(tamponade[cardiac])、張力性氣胸(tensionpneumothorax)、冠脈或肺血管栓塞(thrombosisofthecoronaryorpulmonaryvasculature)、創傷(trauma)。

編輯ppt腦復蘇的基本措施

腦損傷程度的輕重是復蘇后續治療難易和病人結局的主要決定因素,而腦損傷的輕重又主要取決于腦缺血、缺氧的時間。腦損傷的恢復由以下表現判斷:延髓功能恢復—幅度和頻率正常的自主呼吸。腦干功能恢復—瞳孔縮小和對光反射恢復。皮質以下中樞和脊髓功能恢復—血壓升高,四肢和軀干肌肉抽搐及體溫上升。編輯ppt預后判斷:新指南還增加了關于預后判斷的內容。強烈提示預后不良l臨床征象如下:I.如果缺血、缺氧昏迷72h以上,體溫正常,大腦皮層對雙側正中神經感覺誘發電位無反應;Ⅱ24h仍無皮層反射;Ⅲ24h仍無瞳孔反射;Ⅳ24h對疼痛刺激仍無退縮反應;V24h仍無運動反射;Ⅵ72h仍無運動反射。編輯ppt腦復蘇的一般治療措施:

早期,足量,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穩定細胞膜,清除自由基,減輕腦水腫,有利于腦復蘇。

劑量:氫化可的松5mg/kg,每6H追加1mg,或地塞米松1mg/kg,每6H追加0.2mg,一般不超過4天。編輯ppt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脫水劑要早期應用,并持續5-7天,常用藥物有(1)20%甘露醇0.5-1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