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 論文_第1頁
淺談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 論文_第2頁
淺談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 論文_第3頁
淺談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 論文_第4頁
淺談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意境教育摘要:<正>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對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表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話,“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意境;教育I一、緒論相信大家也應該聽到過,在某節音樂課程結束后,我們會聽到“這節課真有意境啊!”,“這句如果這樣唱的話會顯得更有意境一些”諸如此類的評論,可見意境教育在中小學音樂堂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音樂意境教育也成為了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曾經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對象的審美感中又存在于音樂的表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只有當學生們進入特定的意境中后,他們才能獲得心靈的啟迪,感染與凈化。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掘出意境教材中的音樂意境。使得師生在課堂中進入完美的意境之中,在情感的表達下獲得審美體驗。獲得藝術在心理上的滿足,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唱響最美的聲音,使課堂充滿活力。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存在于教師的音樂表現和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兩者缺一不可,若缺少了教師的音樂表現又或是缺少了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那么就沒有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意境教育。二、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意境創設(一)意境的定義“意者,思想感情也;境者,客觀事物也。;所謂意境是作者(創作主體)的主觀強烈思想與客觀事物的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能使讀者沉浸其中展開無窮想象的藝術境界。意境中的“意”是著重說明藝術作品的創作主體的情懷、胸襟、意象等;而意境中的“境”,著重是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把內在的情感以具體的客觀事物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哲學家認為,意境是思維對存在、主觀對客觀能動反映的結果,是主觀之“意”(意識)與客觀之境(存在)的辯證統一;而美學家認為,文學作品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而“境”則指客觀事物的“形”和“神”。意境就是情、理、形、神的和諧統一。佛教中也有這樣的說法。“意境”一詞源于佛經,“心之所游履攀緣者,謂之境,所觀之理也謂之境,能觀之心謂之智”,這里所說的“智”與“境”,就是通1常文學中的“意”和“境”文學對意境的論述更為常見而又久遠。我國的先秦時期,闡述“意境”,這一概念思想實質術語是“意”和“象”,不說“意境”。“意”是指人的思想,”象“是指物體。早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文學創作中有意象說和意境說。意境是有意蘊的境地。這是古代所特別強調的。王昌齡最初提出這一概念本身就濃縮了這一基本內涵。司空圖說,“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可見意境的意蘊往往是模糊的、含蓄的,有時會給人悠遠的感覺。這正如嚴羽所說,“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但最早把意境作為文學術語提出來,是盛唐時期的著名山水派詩人王昌齡在他的《詩格》里首創出來。他說:“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劉禹錫一佳句“境生于象外”也道出了意境產生的淵源。唐代作為我國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相應的美學觀也應運而生。認為“境”比“象”更能點化道的生氣,恢弘遠大,蒼莽涵渾,似夢似真,達到無形無跡的藝術境界,這正是無比神妙的境地。(二)意境的情感體驗“音樂審美活動中的‘情感’,實際上就是音樂音響激起的情緒活動在聯想的作用下與觀念系統的結合”。意境的形成一定要在審美主體的觀念里產生情感的聯想與審美體驗的結合。音樂審美體驗有四個發生的層次:產生對音樂音響的聽覺感知是第一層次;聲音的刺激使人產生情態活動,并形成相應的情緒是第二層次(以上兩個層次的體驗是音樂審美過程中必然要產生的體驗);情緒體驗因引起對某種經驗與觀念的聯想而轉化為情感體驗,是第三個層次(如無聯想發生,則音樂審美活動就結束于第二個層次);由情感而形成對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是第四個層次(其實此時僅僅稱其為“體驗”是不合適的,因為在這個層次上已經有理性認識的介入)。例如同樣對“海”的描寫,德彪西德管弦樂曲《海》的第一首是描寫“早晨到正午的海”,卻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的不同之處是柱式和弦的運用,快速琶音,強弱明顯的對比。在德彪西德音樂中,弦樂小提琴奏出二度關系的上下行循環,使人產生“波瀾微蕩”聯覺;低音弦樂也是在一個幅度不大的范圍內律動,使人產生關于大海輕微涌動的聯想;同時長笛與單簧管在中高音區奏出的波浪式進行的短小旋律,具有明亮的視覺感受,使2人產生晨光下海面微波蕩漾的聯想;間或有豎琴在高音區點綴,使人感覺好像海面反射的陽光星點閃耀。正是由于德彪西準確地捕捉了能夠與音樂音響構成聯覺對應關系海的律動與光的亮度,才使人們能夠從這首作品中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現的視覺景象。(三)情境中蘊含意境“美的藝術是一種意境,它只對自身具有含目的性的,并且雖然沒有目的,仍然促進著心靈諸力的陶冶,以達到社會性的傳達作用”。情境中蘊涵意境。,這是藝術作品的內在屬性。“音樂情感的產生是源于審美主體對音樂的感受”。因為有了感受的發生,勢必產生情感。不管感受是深刻的還是粗淺,是長時體驗的還是瞬間即逝,都會在感受中產生情感。“情景交融,觸景生情”。有了情景,定會有情境的產生。情境是審美主體內心感受的臨界狀態。這種臨界狀態如果再進一步使主體展開聯想和想象,讓思想的閘門打開,聯想的翅膀盡情地翱翔于想象的廣闊空間,那么音樂的意境逐漸會升騰起來,進入我們腦海,映出我們的眼簾。同樣由于意境的升華,進一步使情境得到充實而又肯定。為什么齊國人聽到韓娥的演唱而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慨;為什么我們每次聽到《我的祖國》(喬羽詞、劉熾曲)而會感動得熱淚盈眶。該作品之所以成為一首藝術佳作,我認為作品的意境美促進情境美的升華,從而提升了審美主體情感的生發。作品《我的祖國》在意境的刻化上有以下特征。 第一、作品的歌詞樸實、簡潔,通俗易記;

第二、詞曲結合完美,旋律優美并富有民族性,人們想唱、易記、易唱; 第三、曲式結構為帶副歌性、對比較大的二段體形式;第四,領唱與合唱的表演形式突出了作品具有群眾性的風格;第五,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是成功的關鍵。用詞作家喬老爺自己的話說,這叫“大題材小寫化”。以上五個特征,基本上為歌曲意境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加上教師對學生引導和對作、品的審美與鑒賞,作品的意境便通盤呈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一條條大河、一片片白帆、風中和著稻花香,還有那搏擊風浪的漁民、美麗的姑娘、健壯的小伙。這就是我們美麗的祖國!我們英雄的祖國!!我們強大的祖國!!!這視野多么開闊,主題多么鮮明,意境多么深遠,情境多么感人!3三、中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育的方式 那么我們如何把意境教育融入到中小學音樂課中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用教材挖掘音樂意境教師應當認真的分析教材中的曲目名,情感,歌詞,旋律,速度,力度,音樂記號,表情記號等等。充分發掘出教材中的音樂意境,以此為音樂課的意境教育做服務。同時音樂教材中,針對課程配備了很多生動的,形象的插圖,同學們可以先從插圖理解,展開大膽的想象,理解其中的音樂意境,也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插圖有時候會非常的詳細,有時候卻是大致的概括一下,這樣其實給同學們留下了寬廣的想象空間。在實習的日子中,我曾經上過名為《渴望春天》的課程,教材中的插畫就是一副美麗的春天景色圖,小鳥在空中飛翔,大地一片綠草茵茵。我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插畫,自己發揮想象體會其中的意境,接著帶同學們走進歌詞中“來吧,可愛的五月,給樹林換上新衣。”“當小鳥唱起歌兒,報告春天來臨,在青草地上跳舞,又是一番歡喜。”將同學們引入在一片青草地上跳舞玩耍,旁邊的樹上有鳥兒唱著歌的意境當中。讓同學們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運用直觀的方法,展現出情境,幫助學生們理解其中的音樂意境,加深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們的音樂審美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二)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意境當今的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上課的方式必不可少,同時PPT視頻等有效多媒體課件,通過有聲、色、形、象的方式能夠很快的將同學們引入教材中特定的音樂意境中去,例如《Healtheworld》一課中,我采取的是MV視頻的播放。《Healtheworld》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視頻剛開始,是一個小孩哭鬧的場景,同學們一開始并不知道些什么,都開懷大笑了起來。可是漸漸地,看到戰亂的場景直至最后伸出的友誼之手他們慢慢理解了歌曲的意境,懂得了歌曲所表達的含義。視頻表達的方式也是很直接的,歌曲想要表達的意思都通過視頻直接反映了出來,在通過觀看視頻后,同學們可以很自然的進入到音樂意境,并產生出強烈的學唱愿望。4(三)運用樂器渲染意境在當今的音樂課堂中,運用的最普遍樂器便是鋼琴。不知道大家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鋼琴家肖邦曾經使用鋼琴演奏,將一群調皮的孩子帶入了朦朧的大森林里的意境中,他用琴聲向這群孩子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并且使這群調皮的孩子安靜了下來,一個個進入了夢鄉。可見在渲染意境鋼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不僅僅是鋼琴,所有的樂器都可以起到渲染環境的作用。(四)運用語言描述意境其實不僅僅是在音樂課堂中,若想將同學們引入意境中,生動的語言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在音樂課堂中,音樂教育者在運用音樂語言去概括音樂意境后,還需要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想象的空間,在同學們跟隨著音樂暢游時,我們應當用自己的話去描述音樂所表達的情境與情感,及時啟發同學們的想象,使同學們感受到音樂文化的魅力。此時同學們會進入到音樂當中,會對音樂的織體,旋律等產生絡繹不絕的贊嘆之情,此時我老師就應當順勢將同學們的想象力牽引出來,讓同學們說說自己都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讓同學們盡情的去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我們可在同學們的回答上添加幾筆,以此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增強了其對意境的表述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意境教育的推動作用,有助于意境教育的深化。(五)運用動作表情表現意境在課堂上,老師們可用豐富的動作表情和形體來表現出音樂意境,如在上歌曲《Tellmewhy》時,老師可用充滿憤怒的臉部表情來表現出對戰爭的不滿。同時在課堂上我們鼓勵教師帶動同學們一起用動作與表情來表現出音樂的意境。 音樂意境動作表情的表現,應該是以老師為主導,同學們積極參與的一種形式,促使意境教育更加形象生動與直觀化(六)用歌唱贊頌意境一旦同學們在音樂課堂中進入意境之后便會產生強烈的學唱欲望,同學們便會非常自然的進入學唱階段,同學們也會十分愿意學唱歌曲。這時候學唱歌曲,同學們會顯得分外投入。進入意境后,同學們生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同時結合教師的鋼琴伴奏,此時的歌聲顯得格外動聽。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用聲情5并茂的范唱,把學生帶到一個神奇的意境中去。同學們十分投入的唱起了《小小的船》并且用優美動聽的歌聲贊美神秘的夢境,而這種情境中又使孩子的歌聲更為動聽。 以上的六個方面都需要音樂教師積極,主動的音樂表現。將同學們在音樂課堂上帶入到教材的意境中。培養學生欣賞樂曲,加強情感體驗,表現音樂美,這是創設意境的關鍵所在。一首音樂作品能否體現出較高的藝術境界,只有不斷地培養學生欣賞樂曲、加強情感體驗、表現音樂美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具備這種能力,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第一、感知感知音樂,這是音樂作為一種物資(音響)作用于我們的心理,引起一定的心理感受動因。這種動因作用于人的神經中樞引起了反映,對音樂作出粗淺的判斷:音樂是美的還是難聽。所以說要塑造。音樂的意境美,要讓學生能感知到活生生的音樂作用于大腦。否則成了天方夜潭、海市屢樓之說。德奧古典時期音樂家莫扎特曾說:“我的音樂是從我的心中流出來的”。印象派俄羅斯作曲家柴柯夫斯基在創作《第六交響曲》時有過動情的描述:“毫不夸大地說,在這部交響曲里我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在旅途中起腹稿時我常常坳哭失聲”.這部交響曲濃縮了他對人生與生活的全部感受。有痛苦、有歡樂、有孤獨、有甜蜜。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巴赫也說過:“如果一個音樂家要使別人激動,那他先使得自己激動,使自己整個身心投入他想喚起的感情中去”。第二、聯想善于聯想是一個人藝術素質之一。藝術作品之所以能達到一定的藝術境界,這完全要歸功于人們的聯想。因為有了聯想,才賦予了作品豐富的藝術形象。在《蝶戀花》中,因為有了老師的引導,才會有學生聯想到“生命的短暫、生活的感傷、命運的多架”,才會使學生聯想到自己應該把握好今天的幸福生活:“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三、體驗“人性條件的本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有感知力的有機體的本質”。人們體驗音樂受到主體意識支配的,而且人的主題意識是變化莫測,也是無限復雜的。其可能發生的變化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是沒有窮盡的。可以客觀的,沒有主體意識的參與,人的體驗就毫無根據,也毫無真實性。因此,要想讓學生在音樂意境上得到較好認識,平時加強學生的音樂體驗是非常6有必要的。因為有了體驗才會有感受,有感受才會有情感的發生,有情感的發生勢必產生情境,有了情境才會升華成意境。第四、理解理解作品是審美主體的理性認識。作品表達怎樣的情感,又是用何種手段來表現,自己在該作品中學到什么等等疑問,都是來自審美主體的理性認識。只有對作品理性認識,才會在欣賞作品時不會偏離作品原有塑造的藝術形象。如果抓住作品所刻畫的藝術形象,那么對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境也“有的放矢”。意境的創設方法是三境中最難的,也是三境教學方法創設的最高境界,是情境、物境創設的進一步深化。對教師而言,首先要吃透音樂作品,要有相當的文學修養,要具有豐富的形象和聯想優秀思維品質;還要在教學中善于發掘學生潛在審美能力的意識;要善于因“曲”而異引導學生參與情境、物境、意境的感知、聯想、體驗和理解。這樣的音樂教學稱得上藝術化了。結語綜上所述,中小學音樂課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