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
教案是針對社會需求、學科特點及教育對象具有明確目的性、適應性、實用
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應是與時俱進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關于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1
【教學目標】
1、了解劇本的基本內容,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分析戲劇的方法。
2、品味劇本的主題,感悟人生中體驗成長帶來的思考。
3、體會并同情老人與孩子孤獨寂寞的無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童年往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們記憶的長河里。有人說,它象
一幅畫,充滿種種絢麗的色彩;有人說,它象一首歌,閃爍著串串快樂的音符;
它天真爛漫純潔,時時給我們帶來美好的遐想。然而,《棗》中的小男孩卻有自
己獨特的童年經歷。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孫鴻的戲劇──《棗兒》。
二、學生初讀,老師指導。概括劇情
1、問題導引:說說寫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樣的心情。
2、學生讀文討論后,教師引導概括劇情。(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
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小男孩,他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
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充滿了對自己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
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
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三、理清情節
1、瀏覽劇本,從老人和孩子的交談中,你感覺文章主要寫了那些有關棗
兒的往事?
提示:從老人的角度,從孩子的角度。
明確:兒子名字的由來。“棗兒”尿老人一脖子尿。“棗兒”到棗樹下撒
尿、棗樹的來歷落棗嚇跑了鬼子、靠棗活命
1/18
2、分角色閱讀這些情節,體會人物形象(品味人物)
⑴生三人分角色讀劇本《棗兒》:生1讀老人,生2讀男孩,生3讀舞臺
提示。
⑵評價三人讀文情況,深入體會人物形象的特點。
提示:從語氣語調情感等方面
明確:生1讀出老人孤獨寂寞的心情,生2讀出了男孩天真而又無奈的心
情,生3將人物的動作神態讀得惟妙惟肖。從他們盛情并茂的朗讀中我們看到他
們對親情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讀老人的時候,語氣應該慢些,體現一種滄桑感。孩臺詞的時候,聲音要
亮些,適當的時候要快些。
3、再讀舞臺提示從人物的動作神態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樣的性格特點?
老人:善良和藹飽經滄桑、孤單無助
孩子:天真可愛又可憐
4、師小結:看來無論是從人物對白,還是從舞臺提示,都可以認識劇本
中的人物。(即從人物臺詞和舞臺提示中體會人物性格。)
四、分析主題思想
1、這部劇本有什么啟示意義或者劇本想告訴我們什么東西呢?
討論明確: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親情,老一輩對故鄉的深厚鄉情、青
壯年離開家鄉,人們對傳統對精神家園的追尋。)
2、很好,同學們用詩一般的語言傳達出自己對作品的主題及社會意義的
理解,很有說服力,看來我們對作品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剛才大家說舞臺提示
主要對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臺提示還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劇本故事發生的環境及背景。還有就是為別人表演提供了示范與提
示。
3、我們知道劇本除具有文學欣賞的價值以外,還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
為舞臺表演提供最詳細的依據。下面就請同學再讀劇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
適合表演?
2/18
我認為是老人給男孩講故事這一部分。因為講故事時,老人與男孩的表情
最豐富,也只有這時才能體現老人與男孩的快樂與期望。
4、下面我們就選擇老人給男孩講故事這一段來現場表演表演。哪幾位同
學想起來表演?
明確要求:觀看演出的時候,想想表演者與劇本要求之間哪些地方很相符,
哪些地方有差距?
(眾生表演劇本中節選的一段,師生評價。)
5、請大家再讀劇本,想想開頭和結尾的兒歌有什么作用
明確:在結構上有前呼后應的作用。兒歌的內容與劇本所表現的主題基本
一致,通過兒歌能強化劇本的主題。
五、小結拓展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類似劇本的情形。請大家想想,我
們該如何去關心他們?如何去幫助他們?
多辦一些活動,邀請他們參加,這樣他們就不會孤單。、在節假日里,我
們可以幫助他們做一些事。、我們也可以呼吁全社會來關心關愛老人與孩子。我
們也可以向那些經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議:常回家看看。
……
六、布置作業
將你的想法整理出來,寫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備注:根據學生實際可安排一至二課時。第一課時,朗讀與品味;第二課
時,表演與理解。也可只安排一個課時,即:朗讀、品味、表演、理解。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題。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內心世界。
過程與方法
1.梳理主要情節,把握文本戲劇沖突。
2.品味語言,揣摩具有深刻意義的臺詞,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臺詞。
3/18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崇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
學習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推動情節發展的寫作方法。
難點
朗讀臺詞,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
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及《天下第一
樓》的劇情。
2.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通過圈點勾畫文中的關鍵語句,賞析文中人物個性
化的語言,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天下第一樓》,注意與課文有關的情節內容。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話劇的相關知識。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如果我們想成為文明班級,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
打架鬧事,后天又有人考試作弊,那么,我們還能打造文明班級嗎?(生答:不能)
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即當一個集體想要有所成就時,要是處處有人拉后
腿,便導致了這個集體的失敗。今天,我們將走進“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
該道理,請同學們翻開課文《天下第一樓》。
二、作者簡介
何冀平,中國劇作家,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1988
年,何冀平創作的《天下第一樓》演出后轟動京城,演出場次僅次于《茶館》,
被譽為當代現實主義經典。
三、文本鏈接
4/18
名噪京師的烤鴨老字號“福聚德”創業于清同治年間。傳至民國初年,老
掌柜唐德源因年邁多病而退居內室,店業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協助兩位少掌柜慘淡
經營。怎奈兩位少爺與鴨子無緣,大少爺迷戲玩票,二少爺崇尚武林,鬧得店鋪
入不敷出,王子西幾次向老掌柜推薦他的換帖兄弟盧孟實來操持店業。
生性聰慧的盧孟實立誓要干出一番事業,以泄人間不平。面對勢如壘卵的
“福聚德”,他絞盡了腦汁,結果在不長的時間里竟使這三間老屋翻蓋起了二層
樓。盧孟實之所以能使“福聚德”東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練,還得助
于與他相好的青樓妓女玉雛姑娘,更靠技藝超群的廚師羅大頭和善于迎來送往的
堂頭常貴。
歲月如歌,十年彈指一揮間。后來,“福聚德”內憂外困,最終走向沒落。
四、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把握戲劇的矛盾沖突。
2.速覽課文,找出文中主要寫了哪些人物,情節圍繞什么矛盾沖突展開的?
盧孟實,王子西,羅大頭,常貴,唐茂昌,唐茂盛;主要圍繞“福聚德店
堂”的即將衰落展開情節的。
五、課文精讀
1.瀏覽全文,梳理出主要情節,并用自己的話概括。
(1)唐茂昌強行要錢,王子西勉強應對。
(2)克五以羅大頭藏煙土為要挾騙吃喝,遭盧孟實趕出。
(3)盧孟實處罰不成器小伙計,厚賞成順。
(4)羅大頭自恃烤鴨技藝自大,侮辱盧孟實并撂挑子離開。
(5)唐茂盛借機要錢,挖走堂頭常貴。
2.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情節?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福聚德”的衰落
原因的認識。
修鼎新的一句話“一個人干,八個人拆”是對情節的概括。
3.分析“福聚德”走向衰落的原因。
從全文來看,唐茂昌與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錢揮霍,
且二少爺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嚴重;羅大頭是烤
鴨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著煙土,這無疑是羅大頭將要出事的信號。且羅大頭
5/18
自恃烤鴨技藝離去,這對于“福聚德”無疑是有打擊力的;此外,連小伙計都不
成器:種種跡象,幾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將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說,這是勤勞務實的人與東家少爺、克五這樣混吃混
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與欺壓平民的官僚之間的矛盾。這矛盾,才是“福聚德”
真正衰落的原因。
4.文中用語簡單明了,符合真實生活,但也有不少語言含義深刻,請你找
出幾句,并簡要分析。
(1)克五:煙太多我就聞不出來了。(嬉笑)得了,給倆鴨脖子還不行?!
“煙太多我就聞不出來了”,煙多為什么會聞不出來呢?這明顯是個反諷
的句子。作者看似在這里只是說克五一人,事實上是諷刺了一大批欺軟怕硬的人。
他們仗著自己有一丁點地位就欺壓樸實善良的民眾,而面對惡勢力,卻又諂媚地
賠著笑臉。
(2)披紅掛綠,騎馬坐轎子,怎么紅火怎么辦。讓那些不開眼的看看,福
聚德的伙計也是體面的。
盧孟實罵小伙計,是想伙計們能爭口氣,即使社會地位低下也要維護自己
的尊嚴。而讓成順將喜事辦得有面子,也是為了維護尊嚴,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
傲骨。
5.本文出場人物極多,但是許多人都給我們留下了十分鮮明的印象,這得
益于作者對人物的個性化刻畫。請你認真閱讀文章,挑選出幾個你喜歡的人物,
分析其人物形象。
【盧孟實形象】①盧孟實在未出場時就通過王子西等人的評價,“咬牙跺
腳地干”,側面表現出他是一個務實勤勞的人。②盧孟實一出場,便不屑與克五
這樣的游手好閑之輩打交道,且將事物安排得妥帖,這就說明了他是個精明能干
的人。③訓斥伙計,賞成順,讓成順體面一點,又表現了一個勞動者的自尊,他
不僅關心著自己的自尊,同時也關注著伙計們的自尊。④而與羅大頭的對話中,
又體現了他是個不固執的人,對陳腐該改的規矩力圖改之。⑤不過,從他對待羅
大頭的過程中,又能見其剛直的性格。這與后來東家二少爺出場時似有所矛盾,
對待這位東家二少爺,盧孟實依然要陪著笑,這是這個時代階級之分下樸實勞動
人民的悲劇。
6/18
言而總之:盧孟實是一個務實勤勞、精明能干、自尊自強、關心伙計、拒
絕陳腐不變通、剛直卻又不得不學著屈服于社會環境的人。
【羅大頭形象】①羅大頭是福聚德的烤鴨師傅,從“別忘了你們當初是怎
么把我請回來的”一語中,可以看出羅大頭的技藝精湛,是店里的“頂梁柱”之
一。②但是他固執、不變通,如強調不到七十不傳徒弟;自恃技藝精湛,心胸狹
窄,容不得人,動輒要撂桿子走人。③脾氣也十分火爆。不過,他的火爆脾氣與
他的性格之真是連貫的,他看重自身的價值與名譽,絲毫瞧不起克五那種混吃混
喝、人品卑污的“爺”。總而言之,羅大頭是一個恃才自傲、迂腐固執、心胸狹
窄、容不得人、脾氣火爆,同時又一身正氣、直率,不屑與小人為伍的人。
【其他人物形象】常貴:同情他人,老實厚道。福子:仗勢欺人,諂媚姿
態。
六、文章主旨
本文以中心人物盧孟實在與少東家、克五、飯店伙計等人的一系列矛盾中
展開情節,道出了福聚德由盛到衰的直接原因:一個人干,八個人拆。展現了舊
社會平民百姓自我奮斗但最終無法實現自我價值的悲劇。
七、寫作特點
語言富有方言特色,充滿著濃郁的京味。
例如,王子西說:“要不孟實這么咬牙跺腳地干,心里窩著口氣。”一個
“窩”字將方言特征凸顯無疑;又如,盧孟實罵小伙計時說“瞎話”“下作的東
西”,這里不僅方言味十足,且顯得比較低俗。但是,呈現出這樣的語言特征是
比較必要的。因為作者選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郭沫若及其創作情況。
2.認識鮮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屈原的性格特征。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7/18
學習屈原深沉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劇中的戲劇沖突所反映的社會矛盾,認識屈原鮮明的人物形象。
難點
賞析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象征手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分角色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力求從讀、演、評三個方面培養戲劇欣賞能
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組織學生觀看歷史劇《屈原》,注意與課文有關的情節內容。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歷史劇的相關知識。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有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飽經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腰系博
帶,佩陸離長劍,戴切云高冠,著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
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今天,就讓我們
走進郭沫若的戲劇作品《屈原》,走進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
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代表作: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棠
棣之花》《虎符》《高漸離》《南冠草》。
三、文本鏈接
1.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戰國時
楚國人。他用楚辭的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了秦國吞
并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后來遭__人陷害,罷官放逐,但心仍系國。
楚國被攻后,自投汨羅江而死。
8/18
2.《屈原》寫于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
黨統治最為黑暗的時候。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
國抗戰軍民,掀起高潮。郭沫若從抗戰的現實斗爭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
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著斗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四、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感知劇本內容。
2.《屈原》全劇分五幕,雖然只寫屈原一天的生活經歷,卻具有高度的歷
史概括性。課文節選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情節。
屈原被囚禁在東皇太一廟,含冤被屈,悲憤填膺,在雷電風雨交加的夜晚
作風、雷、電的頌歌。嬋娟逃脫囚禁來見屈原,誤飲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
屈原與前來救助他的衛士一起出走,潛往漢北。全劇在悼嬋娟的《禮魂》歌聲中
結束。
五、課文精讀
1.閱讀課文中的舞臺說明,談談其作用。
舞臺說明為舞臺上屈原的動作、形象、外貌做了一個必要的交代,為讀者
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鋪墊。我們可以看到舞臺上的屈原是一個堅持真
理的愛國者,是一個受到__佞殘酷迫害的形象。
2.課文一開始,靳尚和鄭詹尹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主要內容是寫靳尚和鄭詹尹稟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他們的陰
謀把他們和屈原的矛盾推到了頂點。
3.文中作者將很多的事物賦予了其他的含義。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作者究
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么手法?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
談談戲劇的創作主旨。
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洞庭湖、東海、長
江:象征人民群眾。無形的長劍:象征堅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無德無能、
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沒有陰謀、沒有污__、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
象征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這是象征手法。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
9/18
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
追求。
4.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請品讀下面的句子,指出其所用的修辭
方法,并賞析其表達效果。
(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這幾句運用了呼告、反復的修辭手法,強烈地表現了屈原對風的熱切期盼
和對黑暗勢力的痛恨。
(2)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運用呼告、比喻、反復的修辭手法,熱切地贊美電這種自然界的偉力,表
達屈原想要沖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決心。
(3)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里的東西,
毀滅,毀滅,毀滅呀!
運用了呼告、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呼喚著在黑暗中咆哮著、閃耀著的
偉大自然力來毀滅這黑暗的社會,表達了必須徹底毀滅黑暗社會的決心,體現了
他與黑暗勢力決斗到底的浩然正氣。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把你這云中君燒毀了吧!他們這些土偶木
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通過反問、反復、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產生社會黑暗的根源——
昏庸無能的統治集團,欺民惑眾,壓迫人民。表達作者鞭撻一切污__、橫掃一切
邪惡的頑強戰斗精神,與黑暗勢力決斗到底的浩然正氣。
5.屈原的獨白激情澎湃、氣象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1)內心獨白想象奇特,聯想豐富,氣勢宏偉,表現作者浪漫主義的激情。
(2)運用象征的手法,將作者難以言表的情感表達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練。(3)
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呼告、反問等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語
句的氣勢和感情色彩。(4)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體現屈原
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6.作品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義?
10/18
屈原是一個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
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體現和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歌頌他所堅持的爭取自
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風亮節,歌頌他為捍衛真理與正義剛正不阿、奮不顧身的意志
言行。
六、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靳尚和鄭詹尹稟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雷電頌。共分兩層。
第一層: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激憤
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
第二層: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七、文章主旨
這篇戲劇(歷史劇)以奇特的想象、宏偉的氣魄、火一般熾烈的語言和雷霆
萬鈞的氣勢,塑造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黑暗世界的
強烈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八、寫作特點
1.想象瑰麗奇特,意境雄渾壯闊。
文中的獨白想象奇特,氣勢恢宏,體現了革命浪漫主義的風格。作者進行
大膽的藝術虛構,展開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風喚雷,運用夸張、象征等藝
術手法,讓屈原同宇宙間偉大的自然力——疾風、怒雷、閃電結合在一起,達到
物我同化的境地,使主人公具有了摧毀一切黑暗的力量。
2.運用象征手法。
作者賦予一些物象以具體的象征義:①風、雷、電:象征變革現實的偉大
力量。②洞庭湖、長江、東海:象征人民群眾。③無形的長劍:象征堅定的信念。
④沒有陰謀、沒有污__、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象征對社會現實極端憎
惡而祈求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⑤“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
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征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使作者難以
言明的思想情感表達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練。
3.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語句的氣勢。
11/18
本文通篇運用擬人、呼告的修辭手法,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感情,增
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運用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了整個獨白的抒
情效果,具有詩的形式美,回環往復,蕩氣回腸,朗朗上口,鏗鏘有力。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4
知識與技能
1.知曉修改文章兼顧“言”與“意”。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解、示例引導,學生能夠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修改潤色、精益求精的審美素養。
重點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修改潤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難點
讓學生通過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錯誤,提高讓作文出彩的能力。
1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你們寫過很多作文。你們可能覺得寫是你們的事,
而修改是我們老師的事情。其實不然。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善作不如
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是“寫”出來的,而且是“改”出來的。曹雪芹寫《紅
樓夢》就自言:“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再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
后經過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寫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是提高
文章質量的有效途徑。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師帶
領同學們一起學習寫作“修改潤色”。
二、寫作精講
1.學生自由閱讀寫作“修改潤色”的內容。
2.學生討論、交流下列問題,教師點撥。
(1)修改文章要兼顧“言”和“意”,“言”和“意”分別指什么?
言,指言辭和表達;“意”指立意和思想內容。
12/18
(2)“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本要求是改“對”,進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3)修改潤色應該從哪里入手呢?
學生答:可以改錯別字、病句,語言是否簡明。還可以改結構、構思。可
以改材料與中心是否一致。可以改重點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有新意。
師總結:很好,大家講得真不錯。修改作文的確像剛才說的那樣,主要從
語言、構思、中心三方面加以修改。下面我們結合示例來看一下。
(4)怎樣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要將“言”的修改與“意”的修改結合起來,補充內容,加工潤色,使文
章內容更充實,語言更富有文采。例如,記敘文可以補充細節描寫;寫景,注意
從不同的觀察角度著筆,動態和靜態之景結合,注意煉字、煉句、修辭手法、引
用詩詞歌賦等,使語言生動形象,增強表現力。還要注意材料的取舍、結構的安
排等。
三、示例引路
讀下面語句,指出錯誤缺點,并進行修改。
①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對電腦已不在陌生,電腦使用率逞上升趨勢。等
我們這一代步入社會時,如果不會用電腦,很可能會被視為文盲。可是,電腦究
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
生:第一句話有兩個錯別字,分別是“逞上升趨勢”中的“逞”,應改為
“呈”;還有一個是“已不在陌生”中的“在”,應改為“再”。
②“我爸爸是位老師,對我的要求很嚴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
要為人民多服幾年務。”
生:我認為第二句中“嚴烈”用詞不當,應改為“嚴格”;“為人民多服
幾年務”中的“服務”不能拆開用,此句應該改為“為人民多服務幾年”。
③“到達目的地有三條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
較遠,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們決定走中路。”
生:這段文字啰唆重復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對其稍作加工錘煉,將其變
成“到達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條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們決定走中路”,那就
簡潔多了。
13/18
師:修改文章的語言,首先去看有沒有錯別詞,再去看有沒有用詞不當的
地方,最后讀一讀句子有沒有啰唆。
四、寫作實踐
閱讀下面的短文,根據你的理解和感受,試著潤色這篇習作。【注:材料
見教材《尋人啟事》】
【寫作提示】
1.仔細閱讀文章,發現其長處與不足,不足之處就是需要修改的重點。
2.從內容和語言兩個角度修改文章,使內容更充實,語言更流暢、有表現
力。
3.無論是改動還是增刪,動筆前都要反復斟酌,以防“點金成鐵”。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
2.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以一詩一文為例,深入淺出地闡明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
2.品味文中意蘊深刻的語言,揣摩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價值取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素養。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把握驅遣想象進行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
難點
將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運用到欣賞作品的實踐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起來。
教學方法
14/18
1.討論交流法。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思路,明確論證方法,質疑交流難理解
的問題。
2.品讀感悟法。文中有不少意蘊深刻的語言,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一定的
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引導學生品讀感悟,理解其中的內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文學鑒賞的相關知識。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三年以來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已學習了不少經典篇目,它們大多
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誰能總結一下,欣賞這些文藝作品,我們應該注意些什
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
回答得都不錯。但今天我要給大家強調的是抓住文藝作品的形象性特征,
發揮閱讀時的想象力。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內容。
二、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江蘇蘇州人,現
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
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煥之》等。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2.綜觀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
(1)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
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寫下來的文字正好傳達出他的所見所感。
(3)讀者看到的是寫在紙面……他們的目的。他們要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
的所見所感。
15/18
(4)像這樣驅遣著想象來看,這一幅圖畫就顯現在眼前了。同時也就接觸
了作者的意境。
四、課文精讀
1.作者在文中想表達的中心觀點是什么?
欣賞文藝作品,要學著驅遣自己的想象,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
2.作者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為什么在開篇大篇幅論述作者、讀者以
及文字之間的聯系?
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首先要認識到文藝作品的本質,即什么是文藝
作品的問題。以文字為載體,作者想要傳達的所見所感,讀者想要接觸的作者的
所見所感,就是文藝作品的本質。因此,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是
為了明確文藝作品的本質,是表達中心觀點的前提。
3.閱讀第8~10自然段,說說作者是如何論證欣賞文藝作品需要驅遣想象
力的?作者在論證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做簡要分析。
作者以賞析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入手,首先以純理性
思考的方式對詩句進行賞析,如“疑問:大漠上也許有幾處地方聚集著人,難道
不會有幾縷的炊煙嗎?”這樣的賞析全然得不到詩句中所蘊藏的壯景與情感,換
句話說,這是不驅遣想象力的結果;同時又論述在想象中睜開眼睛來看這十個文
字所構成的畫面,便能感受到詩中靜寂的境界。作者通過舉例論證與對比論證,
得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精通版六年級下冊Lesson 2教案設計
- 財務制度內部培訓
-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四單元 16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人教版分與合教案
- 初中信息技術滇人版(2016)八年級上冊第4課 網絡與生活教學設計及反思
- 電梯培訓學員指南
-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5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中國聯通校園招聘新苗(2151個)崗位已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鐵站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 奧秘課堂管理員工培訓
- 防排煙防火包裹施工方案
- 2022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美術試題初中
- 來訪人員情況登記表
- 醫藥企業政府事務崗位職責
- 中西醫結合醫院污水處理運營服務采購招標文件
- 胸痛中心不同類型主動脈夾層診治流程圖
- 倉儲物流PPT模板
- 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3年版)實施細則
- 分析化學(高職)PPT完整版全套教學課件
- 中共八大主要內容
- 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