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宋代的選官制度小題狂練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1.耕讀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讀者成分簡單,主要是隱逸之士和學生,且數量有限;宋代耕讀理念形成并發展為廣大的士人行為,擴展為普通的農家行為。這一變化()A.說明儒學正統地位日益鞏固 B.提升了宋代官員的政治素養
C.促進了新思想、新文化產生 D.有助于增強階層間的流動性2.宋朝科舉考試嚴格限定考生戶籍,不得隨意“附貫”考試,士人在科舉考試前必須有人為其擔保、審核其籍貫、才學、品行、職業、年齡等信息,如考生出現上述違制行為,擔保者則會受到處罰。以上規定意在()A.革新科舉考試的內容 B.提高士人的綜合素養
C.杜絕考試過程的舞弊 D.凈化科舉考試的環境3.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情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世家大族影響巨大 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 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4.中國古代官員退休稱為“致仕”,早期的官員退休并無法律上的硬性規定。唐代有關致仕的法規相繼出臺,對致仕的年齡、身體健康、待遇等方面做了限制和規定,宋代對到年齡不自請致仕的官員實行彈劾和處分。唐宋官員的致仕制度化有利于()A.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 B.保障致仕官員的生活
C.強化官僚隊伍的管理 D.防止官僚隊伍的腐化5.北宋時期,真宗作《勸學詩》云:“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贝蟪柬n琦也說:“東華門外唱名(科舉狀元)者,方是好男兒?!睋丝芍敃r()A.科舉更加公平 B.理學受到官方推崇C.擇偶觀念改變 D.文治得到大力提倡6.“宋沿唐制,亦貴進士科。然唐時猶兼采譽望,不專辭章。宋則糊名考校,一決文字而已?!庇纱丝梢?,與唐代科舉相比,宋代()A.考試程序更加嚴謹 B.取士科目有所減少 C.進士及第尤為尊貴 D.錄取人數大大增加7.宋人有云:“東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質”。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優勢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別考而單獨錄取,以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導致了科舉錄取人數的增加 B.保證了南北錄取比例的一致
C.回應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趨勢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8.宋仁宗嘉祐二年,貢舉各科錄取899人,進士有388人,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和曾鞏,理學大家張載、程顥,還包括王安石變法的核心人物呂惠卿、章惇等人。這說明科舉制()A.有利于人才選拔 B.擴大了統治基礎 C.推動了思想發展 D.促進了文學進步9.據學者統計從《晉書》到《唐書》等官修正史,《列傳》中大量記載了家族譜系而《宋史》以后歷代正史的《列傳》部分多為高級官僚的履歷書少有家族的敘述。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察舉制的實行 B.南北分卷制度 C.科舉制的完善 D.重文輕武的風氣10.北宋歐陽修在《論逐路取人札子》中上奏:“竊以國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號至公。蓋累圣留心,講求曲盡,以謂王者無外,天下一家,故不問東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擇?!边@說明北宋(
)A.國家對社會控制較松弛 B.更重視家庭門第觀念
C.科舉考試向全社會開放 D.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11.據統計,宋代平均每年科舉取士的人數約為唐代的5倍,約為元代的30倍,約為明代的4倍,約為清朝的3.4倍。這一舉措帶來的積極影響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增加了官俸開支 C.提升了社會活力 D.保證了吏治清明12.下表為宋代文舉狀元家世統計表,這反映出宋代()類別家庭背景人數比例官宦士子祖輩或父輩曾經擔任過官職者5042.4%寒素士子祖輩及父輩都不曾擔任過官職者1714.4%家世不詳根據史料難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社會階層流動加強 B.科舉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選才 D.平民入仕欲望強烈13.在宋代科舉制中,增加了皇帝主持的殿試,實行糊名、謄錄,不許朝廷官員推薦考生,貴族子弟必須復試,主考官的子弟或親屬另設考場,另派考官。這反映了宋朝科舉制(
)A.仍為官僚貴戚所控制 B.已經杜絕了政治腐敗
C.違背了公平競爭原則 D.選拔程序越來越嚴密14.據統計,兩宋三百年間,通過科舉錄取進士人數超過10萬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來自布衣者約占53.67%,北宋末年高達64.44%。這反映出宋代科舉制()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導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機構急劇膨脹 D.成為選官的唯一途徑15.熙寧四年,蘇軾向宋神宗上書道:“夫欲興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審好惡以表俗……若欲設科立名以取之,則是教天下相率而為偽也。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上以廉取人,則敝車羸馬,惡衣菲食。凡可人中上意者,無所不至矣?!边@表明蘇軾()A.否定儒家倫理對治國的作用 B.要求改革現行的科舉制度
C.主張孝、廉為官員選拔標準 D.反思片面道德取士的弊病16.有學者認為,與唐朝相比,宋人已無士庶之別。自宋仁宗始,社會上逐漸把品官之家稱為“官戶”,但與過去的士族相比其社會地位并不穩定,很難世代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則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官戶”身份。這一現象()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變 B.導致國家無法控制基層社會
C.反映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加快 D.說明宋朝科舉制度已趨完善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D.從題干信息看,耕讀者在宋代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隱逸之士和學生發展為廣大的士人,擴展為普通的農家,這是宋代科舉發展的結果,這一結果有助于增強階層間的流動性,故D項正確。
A.儒學在漢武帝崇儒以來已經處于正統地位,故排除A項。
B.科舉制提升了官員的文化素養,故排除B項。
C.題干中的變化沒有促進新思想、新文化的產生,故排除C項。
2.【答案】D【解析】D.題干中提及宋朝嚴格限定考生戶籍,防止違規操作和變相不公平參加考試的行為,有利于凈化科舉考試的環境,故D正確。
AB.題干未體現科舉考試具體內容,也和提高士人的綜合素養無關,故排除AB。
C.題干中是科舉考試前的程序,和考試過程無關,故排除C。3.【答案】B【解析】從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員家庭的宰相人數減少,出自無官職記錄家庭擔任宰相的人數增加,說明社會階層流動加強,B項正確。從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級官員家庭的宰相人數明顯減少,說明世家大族影響力下降,排除A項;材料無法說明宰相權力的變化,排除C項;許多寒門子弟是通過科舉制選拔出來擔任高官的,因此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錯誤,排除D項。
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出臺法規,對致仕作出種種限制和規定,宋代對到年齡不自請致仕的官員實行彈劾和處分,這都有利于加強對官僚隊伍的管理,故選C項;
材料沒有說明官員致仕年齡的增減、致仕前后的待遇對比,無法得知這一措施是否有利于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故排除A項;
材料沒有涉及致仕官員的生活保障問題,故排除B項;
D項夸大了致仕制度的作用,故排除D項。
故選:C。5.【答案】D【解析】A.題干未涉及比較,無法得出“更加公平”,故不選A。
B.題干信息沒有反映,故不選B。
C.與題干主旨不符,故不選C。
D.宋真宗、韓琦分別用“書中自有顏如玉”“方是好男兒”來勸勉學子讀書上進,雖然有著鮮明的功利傾向,但是卻說明科舉制對當時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反映出文治得到大力提倡,故D正確。
故選D。
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宋沿唐制,亦貴進士科。然唐時猶兼采譽望,不專辭章。宋則糊名考校,一決文字而已”可知,宋朝考試實行糊名法,考試程序更加嚴謹,有利于考試的公平公正,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減少”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宋沿唐制,亦貴進士科”說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視進士科,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錄取人數大大增加”的信息,排除D項。
7.【答案】C【解析】A.北宋南北分卷制度不能導致科舉錄取人數的增加,只是維持南北取士人數的均衡,故排除A。
B.“保證了”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B。
C.從“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優勢突出”可以看出北宋出現了文化中心南移的現象,南北分卷制度的出現“特許北方五路別考而單獨錄取,以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边@正是對文化中心南移的回應,故C正確。
D.題干措施應該是提升了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故排除D。
故選C。
8.【答案】A9.【答案】C【解析】察舉制主要推行于兩漢時期,題干中的變化發生于宋朝,A錯誤;
南北分卷主要是南北地區的考試試題和錄取名額,與題干無關,B錯誤;
宋朝科舉制進一步完善,錄取的人數增加,宋朝文人地位也比較高,題干中強調個人的經歷忽略家族的影響,體現了人們對科舉的重視,C正確;
材料沒有區分文官和武官,D錯誤。
故選:C。
10.【答案】C【解析】據題干“天下一家,故不問東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擇”可知科舉制選拔人才不問出身而是看才能,故選C項。古代中國對社會的控制力度往往通過戶籍制度體現,科舉制只是放寬了選官的范圍,無法放松對民眾的人身控制,排除A項?!肮什粏枛|西南北之人”可知不看出身,排除B項。以科舉制選拔人才可以體現宋代的文官政治,但“重文輕武”是指重文職官員輕武官,題干中沒有呈現統治者對文武官員的不同態度,排除D項。
11.【答案】C【解析】C.根據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宋代平均每年科舉取士的人數的增加,促進了社會階層人員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會活力,故C正確。
A.科舉取士人數的大量增加反映了宋朝冗官問題,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A。
B.題干信息中沒有體現官俸開支問題,故排除B。
D.保證了的說法絕對化,故排除D。12.【答案】A【解析】根據表格可以看出,宋代文舉狀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詳兩者占比之和超過了祖輩官宦群體,這說明宋代科舉制下,社會階層流動加強,A項正確。
表格反映的是科舉制功能的強化而非弱化,排除B項。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經不能把持選才,排除C項。
通過表格無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D項。
故選:A。
13.【答案】D【解析】宋朝通過糊名、謄錄,不許朝廷官員推薦考生等措施來保證科舉選拔的公正性,這說明選拔程序越來越嚴密,故D項正確。
根據題干“不許朝廷官員推薦考生,貴族子弟必須復試,主考官的子弟或親屬另設考場,另派考官”可知,宋朝科舉限制了官僚貴戚的特權,故排除A項。
“杜絕”一詞表述絕對化,故排除B項。
題干中“糊名”“謄錄”等信息正是公平競爭的反映,故排除C項。
故選D項。
14.【答案】A【解析】A.根據材料“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來自布衣者約占53.67%,北宋末高達64.44%”可知,宋代官員中布衣入仕者比重不斷上升,說明宋代科舉制促進了社會不同階層的流動,故A項正確。
B.材料體現的是宋代官員中布衣入仕者比重不斷上升,沒有涉及文化重心的轉移,也不能夠導致文化重心的南移,故B項錯誤。
C.材料體現的是宋代官員中布衣入仕者比重不斷上升,布衣比例的上升不一定造成官僚機構的膨脹,故C項錯誤。
D.項中的“唯一”說法絕對化,排除D。
15.【答案】D【解析】蘇軾認為通過以道德高下選拔人才的方式遠遠不及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河南省三門峽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洞口縣鳳凰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護理工作計劃2025
- 租賃合同范本-鏟車租賃專用
- 網絡安全保障協議:企業信息安全防護合同
- 軟件開發與維護合同模板
- 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試題(含參考答案)
- 農業與財務管理的結合
- 研學基地參加創業比賽全程紀實
- 維保安全培訓
- 《數據的收集》課件
- 廣州數控GSK980TA1-TA2-TB1-TB2-GSK98T使用手冊
- 麥肯錫和波士頓解決問題方法和創造價值技巧
- DBJ33T 1320-2024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管理標準
- 《復發性流產診治專家共識2022》解讀
- GB/T 23862-2024文物包裝與運輸規范
- 九年級化學上冊(滬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課件
- 湖北省武漢市2024屆高三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二模)化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SH∕T 3097-2017 石油化工靜電接地設計規范
- 2023年婚檢培訓試題
- 2024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數學三下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