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然地理學》試試卷一、名詞解釋每題2,共計)1、回歸線2分水嶺3、石環4、山谷風、副熱帶6、食物網7氣旋、反氣旋8、土壤腐殖質層、凍融作用、氣壓梯度力二、簡答題(題分,共計)1、述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生物學、水文學、大氣科學等學科之間的關系。2、述世界地震帶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3、述行星風帶的成因機制。4、述地球表面干濕度的空間變化規律,并說明其成因。5、圖并簡述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循環路徑。6、要說明碳在地球表層環境中的循環。7、述土壤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成因。8、述影響土壤發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對土壤發育的影響三、分析題(題分,共計)1、試分析球的大小、形狀、運動及日地距離對地球表層環境的影響2、假如太洋消失,亞洲的環境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3、假如沒青藏高原,中國的環境格局將會是個什么樣子?四、計算題(題分,共計)1、全球的海洋年蒸發量為立方千米年降水量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陸年蒸發量為70立千米,年降水量為110方千米。如果不考慮土壤濕度的變化試計算全球年入海徑流量并寫出陸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2、在某一灌叢草原生態系統中只有兔子和狼兩種動物構成了灌叢草地—兔子——狼這樣一個生物鏈。假設這一灌叢草原的凈初級生產量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這一灌叢草原系統最多能養活多少只狼?
卷1套案要點一、
名詞解1歸線: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陽直射的南北界線。2水嶺:兩個流域之間由地面最高點連接組成的山嶺高地。3、石:由于融凍作用形成的由石塊或者礫石組成的環狀地貌。4、山風:由于山坡與谷地受熱與冷卻的速度不同,而產生的白天吹向山,夜晚吹向谷地的風。5、副帶:位于熱帶兩測由下沉氣流控制的氣候干燥的地帶。6、食網:由生物組成的生物之間食與被食的關系網7、氣、反氣圍繞著低壓或者高壓中心所形成的旋轉著的氣流系統叫做氣旋或反氣旋。8、土腐殖質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葉層之下,由枯枝落葉腐爛轉化而成的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層次。9、凍作用在冰緣或者凍土地區,由于溫度波動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質中的水不斷發生液態與固態的轉換由此引發其體積的膨脹與收縮從而引起地表物質的變形與變位的過程。10氣壓梯力有氣壓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氣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的力。二、簡題1、然地理學是這些學科交叉而形成的學科2、太平洋帶、大洋中脊帶與地中—喜馬拉雅帶,都位于板塊邊緣,是板塊活動的結果3、由于太陽輻射分布在地表的差異,導致了熱量帶的產生;由高低緯之間熱量的差異,引致了大氣環流;由于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氣流在副熱帶地區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帶由副熱帶高壓帶與極地高壓帶流出的空氣在副極地輻合上升,形成副極地低壓帶。在這些氣壓帶的控制下,近地表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由于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則分別形成了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東南信風帶。4、由于受地面氣壓帶的控制,赤道低壓帶與副極地低壓帶,氣輻合上升,降水多而氣候濕潤熱帶高壓帶與極地高壓帶氣流下沉水少而氣候干燥。
另外,受海陸位置與季風、洋流的影響,存在著由沿海向陸,降水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干燥的規律。5、(圖解)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生物小循環)6、物光和作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火山噴發、化石燃料燃燒釋放出二氧化碳,生物殘體沉積或碳酸鹽沉積將碳固定到巖石中,巖石風化動植物殘體腐爛放出二氧化碳這些作用穿插在一起便構成了涉及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的碳循環。7、緯度地帶性、干濕度分帶性、垂直帶性,與溫度、降水及其組合的變化有關8、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它們的影響三、分題1、大小——質量——引力——大氣組成與密度——溫度水的相態水的保存日地距離——太陽輻射——地表溫度——人與生物的生存形狀——熱量分配——地表溫度的分布——帶性運動——晝夜變化、季節交替、地轉偏向力、地方時、對溫度及其變差的調節2、季風環流減弱或者消失,亞洲變干燥,溫度與降水的變差減少,植被、土壤等發生相應的變化。3、大區的環境格局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地帶性相對比較明顯的區域環境景觀,西北地區的干旱有所緩和、長江中下游將會變得干燥,亞洲季風減弱,季節變差減小。與上述變化相應的土壤、植被、水分循環方面的變化。四、計題1、洋水量平衡:—-40;陸地水量平衡:—=全球水量平衡—(=0或380420+(110)0
全球年入海量40立方千米2、60只
《現代然地理學》試試卷一、名詞解釋每題2,共計)1、經線2流域、氣候雪線、焚風、副熱帶6食物鏈、大氣的輻合8、生物金塔9、季風10、自然地理學、地球表層系統12氣旋13、土壤淋溶層14凍融作用15氣壓梯度力二、簡答題(題分,共計)1、圖并簡述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循環路徑。2、石圈變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3、河海相互作用的角度談談河口的特征4、述人類與地表環境的關系5、什么自然界食物鏈通常一般不超過五個環節?6、從圈層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厄爾尼諾產生的原因7、述綜合自然區劃的方法8、表系統(環境)調控的可能途徑有那些?三、分析題(題分,共計)1、假如地的大小只有月球那么大,地表的環境將會是個什么樣子?2、假如太洋消失,亞洲的環境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3、假如沒大氣環流,地表的環境將會是個什么樣子?四、計算題(題8.5,共計)1、全球的海洋年蒸發量為立方千米年降水量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陸
年蒸發量為70立千米,年降水量為110方千米。如果不考慮土壤濕度的變化試計算全球年入海徑流量并寫出陸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2、在某一灌叢草原生態系統中只有兔子和狼兩種動物構成了灌叢草地—兔子—狼這樣一個生物鏈。假設這一灌叢草原的凈初級生產量為每年
72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千克兔子并且狼只以兔子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這一灌叢草原系統最多能養活多少只狼?卷2套案要點一、名解釋1、經:通過地球兩極的平面與地球表面的交線。2、流:河流或水系的相對獨立的集水或匯水區域。3、氣雪線由氣候因素決定的常年積雪分布的下限。4焚風:氣流運動遇到山地阻擋,在迎風坡被爬升凝結降水;爬越山地后,在背風坡絕熱下沉升溫,從而形成的高溫干燥的風。5、副帶:位于熱帶兩測由下沉氣流控制的氣候干燥的地帶。6、食鏈:由生物組成的生物之間食與被食的關系鏈。7、大輻合大氣從周圍向低壓中心會聚(匯聚)的現象。8、生金字塔:物質在生物鏈中從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高級消費者的傳遞過程中,由于物質與能量的消耗,其生物量逐級遞減的現象。
9、季: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的現象。10自然地學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環境及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11地球表系統: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與人,在地球表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環境系統。12氣旋:由圍繞低壓中心而旋轉著的大氣組成的大氣系統。13土壤淋層在土壤腐殖質層之下,土壤元素淋濾淋失現象最明顯的層位。14凍融作在冰緣或者凍土地區,由于溫度波動零度上下,地表物質中的水不斷發生液態與固態的轉換由此引發其體積的膨脹與收縮從而引起地表物質的變形與變位的過程。15氣壓梯力:由氣壓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氣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的力。二、簡題1、(圖解)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生物小循環)2、巖石圈變動將導致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的變化,導致火山活動的加強。海陸分布的變化將導致溫度濕度區域分異的變化地形起伏的變化一方面可以由于海拔高度變化導致溫度的變化還會導致迎風坡與背風坡降水的差異也會通過改變物理風化的強度而引起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從而引起氣候的變化。3、雙向水流(徑流、潮流)、兩種介質(海水、淡水)、三種動力(徑流、潮流、波浪)、高速沉積(頂托、凝絮)、高生物生產率(營養豐富)4、地表環境的變化是人類年誕生與發展的動力,地表環境的區域分異是三大人種形成的原因地表環境的元素組成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自然災害直接影響與干擾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人口的分布、社會的發展也受地表環境的控制。人類對地表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可以改變地表環境的結構改變地表環境演化的方向改變地表環境變化的速率改變地表的物質循環改變地表環境的能量平衡,對資源的消耗與破壞。5、由于物質與能量在沿食物鏈的傳遞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減少,通常從一個環節傳遞給下一個環節的物質與能量只有前面的10%過五個環節的傳遞物質與能量幾乎全部消耗光了。故一般難以超過五個環節。6、大氣環流的變化—洋流變化——海面溫度的變化——大氣降水的變化7、綜合自然區劃的方法:部門區劃疊置法、地理相關分析法、主導標志法、自上而下逐級劃分法、自下而上逐級合并法8、物質流的調控、能量流的調控、信息流的調控三、分析題
1、質量減小—力減弱——大氣密度減小、組成改變——溫度變化劇烈、水難以保存——生物難以生存——人類難以生活一個空氣稀薄有水分、沒有天氣變化、萬籟俱寂的世界。2、季風環流減弱或者消失,亞洲變干燥,溫度與降水的變差減少,植被、土壤等發生相應的變化。3、假如沒有大氣環流,將不會有徑向熱輸送,低緯地區的溫度要升高,高緯地區的溫度要下降,低緯與高緯之間的溫度差異將會增大;也不會有水分循環,陸地上將沒有河流,沒有湖泊,沒有沼澤,陸地將變得非常干燥;地表的濕度分帶將會消失洋流也會變弱地生物多樣性減弱土壤的種類也會變得很單調。四、計題1、海洋水平衡:—;陸地水量平衡:—=全球水量平衡:(380+110)(420+70)0或(380420+(110)0全球年入海量40立方千米2、72000*10%/360=只《現代自然地理學》試卷三一、概解(每2分,30分、赤2、不整合3泥石流4、海陸風5、林線、轉偏向力、信風帶8土壤淀積層9喀斯特作用、大氣輻散11對流層、常綠闊葉林、熱量帶、回歸線、道輻合帶
二、簡答題(只答要(每題4分,計32分)1、例說明生態系統是怎樣維持其穩定性的。2、什么位于高營養級上的生物取食空間圍要比低一級上的生物取食圍大?3、述地外系統(宇宙環境)對地表環境的影響4、水的相態轉換過程中,能量是怎么傳輸的(說出傳輸的方向即可)?5、述綜合自然區劃的原則6、壤發育與地形、地貌之間有什么聯系?7、圈層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厄爾尼諾產生的原因8、要說明植被在水分循環中的作用三、分題(每題7,共計分)1、假如地停止自轉,地表環境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2、假如大氣組分90%為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那么地表環境將會是個什么樣子?3、如沒有青藏高原,中國的環境格局將會是個什么樣子?四、計題(每題8.5,共計)1、一陸封湖泊,面積為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為120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發量為毫米,土壤下滲水量相當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沒有外流),不考慮人類用水那么湖泊水位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變化幅度大約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會怎么變化?大致變化幅度為多少(假設忽略湖泊的水平擴)2、根據圖1圖2寫出大氣和地面的能量平衡方程
圖1圖2卷3套案要點
一、名詞解釋1、赤:穿越地心并垂直于地軸的平面與地球表面的交線。2、不合:由于構造運動導致的地層間斷和地層時代的不連續,這種不連的地層接觸關系叫做不整合。3、泥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的洪流。4海陸風:由于海洋與陸地受熱與冷卻的速度不同,而產生的白天吹向陸地,夜晚吹向海洋的風。5、林:在山地區域,主要由于溫度的制約而形成的森林分布的上限。6、地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轉而使得在地球表面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偏移的力。7、信帶:徑向運動的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得地表不同地帶盛行同風向的風,這樣的風帶叫做信風帶。8、土淀積層:位于土壤剖面的淋溶層之下,土壤淋溶的物質沉淀堆積的層位。9、喀特作用:水以化學過程為主,以機械作用為輔的對可溶性巖石的破壞與改造過程。10大氣輻大氣由中心向周圍擴散的過程。11對流層:大氣層底部,大氣的垂直運動比較顯著的層次。
12常綠闊林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分布的以常闊葉樹組成的森林13熱量帶:由于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勻而導致的大致平行于緯線分布的熱量分異的地帶。14回歸線: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陽直射的南北界線。15赤道輔帶大氣由南北兩側向赤道會聚而形的氣流上升地帶。二、簡答題:1、生態系統的負反饋機制是維持系統平衡與穩定的原因。如在植物—兔子——狼組成的生態系統中物增加——兔子數量增加—植物減少——兔子數量減少物增加——兔子數量增加——狼的數量增加—兔子數量減少——狼的數量減少。這兩種負反饋作用使得生態系統保持相對平衡狀態。2、由于物質與能量在食物鏈中的傳遞遵循林德曼十分之一遞減定律,因此越是位于高營養級上的生物需要更大的取食圍。3、地外系統對地表環境的影響:能量來源、引力的影響、隕石撞擊的環境效應、電磁效應等。4、水蒸發變為汽(吸收能量),水汽凝結(釋放能量),冰雪升華(吸收能量),冰雪融化(釋放能量)。這里講的吸收是指從空氣中吸收,釋放是指向大氣釋放。5、自然區劃的原則:發生統一性原則、形態類似性原則、區域共軛性原則、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相結合的原則、地帶性與非地帶性相結合的原則。
6、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現出垂直帶性,海拔高度與相對高差越大的山地,土壤垂直帶譜越全;迎風坡與背風坡,陽坡與陰坡,山坡與山谷,土壤形狀與類型不同;高原與平原,階地與漫灘,盆地與谷地,土壤類型與形狀也不同。7、大氣環流的變化—洋流變化——海面溫度的變化——大氣降水的變化。大氣環流的變化——洋流變化——海面溫度的變化——海洋浮游生物的變化——以浮游生物為食物的鳥類數量的變化。8、減緩了水分大循環的速度(通過下滲、截流),增加了局部水分小循環的速度(蒸騰),調節了洪水/水的徑流(下滲、截流)。三、分析題1、假如地球停止自轉,地球表面不再具有晝夜變化、不再具有地轉偏向力、地方時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溫差要急劇增大緯向環流將會加強地帶性規律將會局限于向陽面。2、溫室效應將會使得地面溫度大大提高,空氣濕度大大增大,也許地表的水將會轉變為水蒸汽,地面熱得大多數生物無法生存,人類也不復存在。3、三大區的環境格局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地帶性相對比較明顯的區域環境景觀,西北地區的干旱有所緩和、長江中下游將會變得干燥,亞洲季風減弱,季節變差減小。與上述變化相應的土壤、植被、水分循環方面的變化。四、計算題
1、毛毛雨的情況:降水全部被蒸發和下滲吸收,沒有徑流入湖。湖泊水位將由于蒸發而下降。下降速度為:2100-(mm/yr=2m/yr暴雨情況:降水除下滲消耗掉20mm,流域的水基本上都轉化為徑流流入湖泊從而使湖泊水位上升如果不考慮湖泊的水平擴湖泊水位上升速度為:()*10000/100=100002、地面能量平衡方程:=18+3+6+21+4+48大氣能量平衡方程:63+97=
《現代然地理學》試試卷分析題每題分,共計)1、中國在合自然區劃上劃分為西北干旱區、青藏高寒區和東部季風區,試述這三大自然區的成因及其聯系。2、試述季與海陸風的成因機理。3、世界的山分布有什么樣的規律,為什么?4、試述植的地域分異規律,并說明其成因。5、試述地熱量的輸移方向與方式。6、從圈層互作用的角度論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黃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7、假如一地區的構造主壓應力為南北向,那么請畫出該區的應力橢球體,并說明這個地區的斷裂構造體系(幾組斷裂的性質與方向)。8、試述水與大氣圈相互作用的途徑。9、試述太輻射能、地熱能和地球自轉動能對地表環境的作用與影響10假如黃赤夾角由目前的
27'變為,那么地表的環境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1、
卷4套案要點中國在合自然區劃劃分為北干旱區、藏高寒和東部季風,試述這大自然區的因及其系。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強了東亞季風,形成了水熱同季的中國東部季風區;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區變成海拔高度大、氣候嚴寒的環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國西北地區盛行下沉氣流,氣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擋作用,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難以到達西北陸地區,從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區。總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變了區域大氣環流的格局,中國的地帶性規律受到干擾與破壞,而非地帶性明顯增強,由原來的以熱帶濕潤帶、副熱帶干燥帶和溫帶濕潤帶為標志的緯向地帶性分明的環境格局,變為東部季風區、
青藏高寒區和西北干旱區為標志的三區分異的環境格局。(熱力作用、動力作用)2、
世界的山分布有什樣的規,為什么?答案:世界火山有三個集中分布的地帶:環太平洋火山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和大洋中脊火山帶們都分布在板塊邊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美洲板塊的接觸地帶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接觸地帶及洋底新生地也是擴性板塊接觸邊緣地帶))。這是因為在板塊邊緣地區,構造活動強烈的緣故。3、述季風海陸風的成機制。由于海陸熱容量差異所導致的海陸熱力差異,夏季大陸地面升溫快于海洋,大陸溫度高于海洋,從而導致了大陸上氣流上升,海洋上氣流下沉,近地面氣流由海洋流向陸地;而冬季正好相反,由于陸地降溫快于海洋,海洋溫度高于陸地,形成了海洋上氣流上升,而陸地上氣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從而形成了季風。由于海陸熱容量差異所導致的海陸熱力差異,白天大陸地面升溫快于海洋,大陸溫度高于海洋,從而導致了大陸上氣流上升,海洋上氣流下沉,近地面氣流由海洋流向陸地——海風;而夜晚正好相反,由于陸地降溫快于海洋,海洋溫度高于陸地,形成了海洋上氣流上升,而陸地上氣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陸風。從而形成了海陸風。4、述植被地域分異規,并說其成因。由于受氣候地帶性、干濕度分帶性和垂直帶性的影響和控制,植被的分布呈現出從赤道向南北兩測由常綠闊葉林向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木林、草甸草原、凍原的變化規律,從海岸到陸則出現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變化規律從海平面附近向高海拔地區則出現
由森林到草甸到寒漠的變化規律。5、述地表量的輸移方與方式由赤道低緯度地區向中高緯度地區的輸移,海陸間的輸移,由低空向高空輸移。方式:通過大氣環流,通過洋流,通過水分循環與相變。6、圈層相作用的角度述,河地貌、海岸貌、風地貌、冰川貌、冰地貌、黃土貌和喀特地貌的成。從圈層相互作用的角度來說,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是水圈與巖石圈相互作用的結果;風沙地貌是大氣圈與巖石圈相互作用的產物;黃土地貌、冰川地貌、冰緣地貌是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相互作用的結果;喀斯特地貌是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產物。7、如一個區的構造主應力為北向,那么畫出該的應力橢球,并說明個地區的斷構造體(幾組斷裂性質與向)。走向性斷裂EW走向壓性斷裂和NW走向剪切平移斷裂(略)8、述水圈大氣圈的相作用的徑水圈對大氣圈的影響沒有水汽就沒有天氣的分布決定了氣候的類(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湖泊小氣候等等),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大氣圈對水圈的作用:沒有大氣環流(大氣的運動),海陸之間的水分循環、跨越圈層的水分循環就無法實現,洋流的產生與分布、波浪和湖流的產生都與大氣運動有關,等等。
相互作用:大氣環流的變化——洋流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大氣環流的變化水汽含量的變化——天氣的變化——水汽含量的變化水的分布不均——氣候區域差異——水的分布的調整氣候的變化——海平面的升降——氣候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冰川的變化——氣候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冰川的變化——海平面的升降——氣候的變化等等。9、述太陽射能、地熱和地球轉動能對地環境的用與影響太陽輻射能:生態系統能量的來源,風、洋流、波浪、水分循環的驅動力。可以說太陽輻射能是地表環境形成、維持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地熱能:是地幔對流的驅動力,是火山、地震、斷裂、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驅動力,也是地面起伏、地表輪廓和地貌塑造的主要應力。地球自轉動能:是潮汐產生的原因,是地震、火山活動以及板塊運動、大陸漂移的觸發因素,也是地表運動物體偏轉的動力。10假如黃夾角由目前變為,那么地表環境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季節消失,溫度年較差將會減小;季風消失,干濕度的季節變化也將很小;由于太陽直射點一年四季都在赤道,赤道附近地帶將會比現在熱,而中高緯度地帶將由于缺少太陽輻射而變的更加寒冷,徑向熱力遞度將會增大,從而導致徑向環流加強;極晝、極夜現象不再存在;熱帶寬度將會減小,而寒帶寬度將會增大。季風區降水將會減少,中高緯度地區降水將會減少;緯度地帶性將會變得更加明顯,中高緯度地區的徑向分異和垂直分異將會減弱等等。
《現代然地理學》試試卷分析題每題分,共計)1、試述青藏高原隆升對中國地表環境分異的作用與影響。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樣的規律,為什么?3、試述山風與焚風的成因機制。4、試述土壤的地域分異規律,并說明其成因。5、試述地表水分的輸移方向與方式。6、總結地貌的區域分異規律,并說明其形成的原因。7、假如一個地區的構造主壓應力為東西向,那么請畫出該區的應力橢球體,并說明這個地區的斷裂構造體系(幾組斷裂的性質與方向)。8、試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徑9、試述地表系統中的碳循環的途徑與機理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亞洲的地表環境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卷5套案要點1、
試述青高原隆升對國地表境分異的作與影響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強了東亞季風形成了水熱同季的中國東部季風區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區變成海拔高度大氣候嚴寒的環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國西北地區盛行下沉氣流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難以到達西北陸地區從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區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原來的副熱帶干燥氣候變為現在的魚米之鄉;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國東部地區季節變差顯著增大總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國的地帶性規
律受到干擾與破壞而非地帶性明顯增強由原來的以熱帶濕潤帶副熱帶干燥帶和溫帶濕潤帶為標志的緯向地帶性分明的環境格局變為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寒區和西北干旱區為標志的三區分異的環境格局力作用力作用)2、
世界的震分布有什樣的規,為什么?答案:世界地震有三個集中分布的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和大洋中脊地震帶他們都分布在板塊邊緣這是因為在板塊邊緣地區,構造活動強烈的緣故。3、
試述山風與焚風的因機制答案:白天山坡接受日照的時間早、時間長,地面溫度上升得快,而谷底接受日照的時間晚、時間短,地面溫度上升得緩慢。因此,在白天山坡上的溫度高于谷底山坡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而谷底近地面空氣沿坡上行補償從而形成了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風——谷風;相反,夜晚山坡上的地面降溫快于谷底,空氣在山坡上下沉并沿山坡流向谷底,形成由山坡吹向谷底的風—山風。含有一定水分的氣流遇到一定高度的山地被迫沿坡抬升按照干絕熱遞減率降溫,當達到水汽凝結高度時,則按照濕絕熱遞減率降溫,逐漸形成降水。越過山頂以后水汽含量大大減少按照干絕熱遞減率下沉升溫由于干絕熱遞減率大于濕絕熱遞減率過山后的氣流比過山前的氣流同高度的溫度要高故出現了既干又熱的風——焚風。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民間簡式借款合同協議書模板
- 資產評估-魏永長課件 第6章 房地產評估學習資料
- 西游記知識競賽選擇題
- 資產管理工作講課
- 餐飲全權委托協議
- 激光打標煙霧凈化器工作原理
- 教師聘用協議書范例
- 二零二五礦權轉讓居間協議書
- 閉環人員日常管理制度
- 黔西電廠燃料管理制度
- 暖通空調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房山區高三一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 防造假培訓課件教案模板
- 冷庫項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Python程序設計》全套教學課件
- 2025年空壓機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評估報告
- 2025年河北省石家莊市一中、唐山一中等“五個一”名校高三全真模擬(最后一卷)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院科兩級人員緊急替代程序與替代方案
- 《金屬加工基礎(第二版)》中職全套教學課件
- 2025年湖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模擬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