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歸納_第1頁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歸納_第2頁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歸納_第3頁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歸納_第4頁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歸納考綱解讀考點提示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戰(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的進程(3)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復習建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考查角度來說,主要考查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樣從局部戰爭逐步走向全面戰爭的;了解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戰場重要戰役,認識反法西斯國家是怎樣通向勝利之門的;并且能夠簡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知識清單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類別對象一戰二戰不同點原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力量的對比,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直接原因:帝國主義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互相爭奪,瘋狂擴軍備戰。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依據當時各國實力對比建立起來的,隨著發展不平衡的加劇,這一體系必然解體。②受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德日建立起法西斯統治。③英法的綏靖縱容,使法西斯侵略氣焰更加囂張,局部戰爭最終釀成世界大戰。戰爭的規模初期是歐洲戰場,交戰雙方是同盟國和協約國集團,后來很快超出歐洲范圍,共牽扯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三個戰場:歐洲戰場、亞洲和太平洋戰場、非洲戰場。歷時近6年,參加國家60多個,20多億人口卷入戰爭。性質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帝國主義爭霸戰爭,雖有的國家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但這并不能改變整個大戰的性質。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結果①摧垮了德、奧匈、俄、土四個帝國,沉重打擊資本主義國家。②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并取得勝利,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人類歷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①打倒了三個法西斯國家,英法遭到嚴重削弱,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②蘇聯社會主義的影響空前壯大,戰后誕生了一系列的人民民主國家,并且以蘇聯為首形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了戰后世界的新格局。相同點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都是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兩次大戰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經濟發展遭到嚴重破壞。雅爾塔體系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異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相同點①都是世界大戰結束后出現的國際新格局;②都是大國間軍事經濟實力對比和相互妥協的產物;③都對世界和勢力范圍作了重新劃分,是大國意志的體現;④都以召開國際會議和簽訂一系列國際條約為基礎形成;⑤都對戰敗國進行處置,并在戰后建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機構——國聯和聯合國。不同點影響深度和廣度較小遠遠大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扮演的主角英法在歐洲,美日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體現了英法美等大國意志美蘇在全球各地,體現美蘇兩大國意志形成的過程一戰結束后形成二戰后期及戰后經過近十年醞釀而形成體系的性質本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爭奪具有反法西斯、實行民主政治和大國稱霸的多種性質崩潰方式法西斯侵略擴張導致的世界大戰直接摧垮的,是體系內各國間的矛盾激化而摧垮的因為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劇變而結束的考點聚焦考點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集團在懲罰戰敗國和劃分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形成的國際關系格局,由凡爾賽和華盛頓兩個子體系組成。前者主要由凡爾賽和約等一系列和約的內容組成,重新確定了列強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勢力范圍。英法通過操縱國聯在其間發揮主導作用。后者主要由華盛頓會議上通過的一系列條約的內容組成,重新確定列強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美、日居主導地位。該體系內部存在著戰勝國與戰敗國、戰勝國之間、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①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和約對戰敗國的宰割、掠奪極為苛刻(導致極端民族主義、復仇主義)②戰勝國之間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贓不均,各國的目的未能滿足而來)③帝國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蘇聯之間的矛盾:仇視蘇聯④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犧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國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國“五四”愛國運動、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等。⑤歐洲新興國家誕生,出現新的民族矛盾:戰勝國沒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覺原則,而是根據自身利益來處理歐洲領土問題(給德國后來的侵略提供條件)?!镜湫屠}】1、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主要戰勝國經過幾個月的討價還價,最后簽訂了對德和約。和約簽訂前,德國曾試圖對該和約作有利于本國的修改,但遭拒絕,因此不得不()①承認奧地利獨立并不得與其合并 ②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國對其實行分區占領 ④支付協約國大量賠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限制,②項屬于德國法西斯上臺后突破凡爾賽體系限制的行為;③項屬于二戰結束后,雅爾塔體系下對德國的處理。只有①④兩項屬于《凡爾賽和約》的內容。答案:B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使德國陷入受奴役地位達一代之久、降低數百萬生靈之生活水平以及剝奪其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之培育,是一項令人深惡痛絕的政策——即使這種政策事實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夠養肥我們自己……如果法國和意大利準備利用它們暫時的戰勝國權利去毀掉已經戰敗投降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并以此來結束這場歐洲內戰的話,它們自身同樣會走向毀滅,因為戰勝國和戰敗國被背后的精神和經濟紐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過把賠款支付額定在德國的支付能力之內,我們可以恢復德國的希望和進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約條款不可能完成而導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壓力……——據[英]凱恩斯《和約的經濟后果》(1919年12月)(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在德國賠款問題上凱恩斯的主張與凡爾賽和約規定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凱恩斯提出其主張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題考查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限制。(1)讀懂材料中凱恩斯對凡爾賽和約給德國帶來的惡劣經濟后果的強烈抨擊,得出凱恩斯的主張和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凱恩斯主張通過有限賠款便于德國恢復,而和約通過巨額賠款徹底削弱德國。(2)凱恩斯的主張有兩層意思,一是認為德國應該賠款,因為德國必須為戰爭負責,汲取教訓;二認為不能過度削弱德國,這則是從過去、將來和整體等角度考慮的。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賠款,以便德國恢復;苛刻的巨額賠款,徹底削弱德國。(2)主要原因:認定德國的戰爭責任;汲取一戰教訓,反對民族利己主義和戰勝國的掠奪;將歐洲視為一個整體;預見到和約的災難性后果,避免戰爭的重演??键c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及各國的選擇為了減輕危機的打擊,各主要國家采取了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政策,展開了激烈的貿易戰、關稅戰和貨幣戰。在各國爭相抬高關稅的情況下,為了本國廉價商品攻破別國的關稅壁壘,提高本國商品的競爭力,各國紛紛宣布貨幣貶值,降低本國貨幣與外幣的比價,導致了激烈的貨幣戰。在此過程中經濟實力雄厚、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廣大的美英等國,利用自己的優勢,建立起美元集團、英鎊集團等排他性的經濟集團。而日本控制下的日元區和德國控制下的馬克集團,由于殖民地少、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和受到危機的打擊較為沉重等因素,在與美元區、英鎊區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美英和德日集團之間的斗爭激烈,各國間進行的重新力量組合為以后的戰爭埋下了隱患。(二)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①經濟危機對德國的沉重打擊20世紀20年代,德國從一戰的困境中恢復很大程度是依靠美國的援助,而美國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也傳導到德國。工人失業和農民破產交織在一起,造成德國國內矛盾空前尖銳。②德國法西斯勢力(納粹黨)的極端民族主義宣傳面對尖銳的矛盾,當時的德國政府對消除危機束手無策,壟斷資產階級對此極為不滿,越來越傾向于建立獨裁政府。希特勒借此組織法西斯政黨納粹黨,大肆活動,煽動極端民族主義情緒。③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1933.1)希特勒的宣傳使德國壟斷資產階級和軍方大受鼓舞。1932年,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德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德國總統興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法西斯獨裁統治在德國建立起來,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④納粹黨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公開的獨裁統治;國民經濟軍事化;擴軍備戰。對外:撕毀《凡爾賽和約》,走上對外擴張道路。2.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①經濟危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首先由于日本經濟基礎薄弱、國內市場狹小、資源貧乏,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尤為嚴重;加上明治維新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主義、軍國主義殘余,所以建立法西斯專政,進行對外擴張就成為歷史必然。②軍部成為日本法西斯勢力的核心與德國有所區別的是,日本政黨政治欠發達,他的法西斯勢力的核心不是以政黨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軍部。軍部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龐大的軍事官僚機構的總稱,有很多重要組成部分,如政府中的陸軍部、海軍部、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軍部之所以能成為法西斯勢力的核心,一是因為日本有軍國主義傳統,二是和日本政體有很大關系,如下圖:天皇天皇軍事(軍部)司法(法院)立法(議會)行政(內閣)根據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日本形式上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部憲法以立法的形式加強了天皇的權力,天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集立法、行政、司法及統帥權于一身,軍部直接聽命于天皇,政府無權過問,而軍部卻可以利用陸相、海相等影響政府。第三,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參加的所有戰爭,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都獲得了戰勝國的地位,每一次勝利都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所以軍部在日本社會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③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1936)日本的法西斯專政與對外擴張活動交替進行,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三省。1936年,廣田弘毅上臺組閣,聽命于軍部法西斯勢力,初步建立起軍事法西斯專政,對內禁止工人罷工、限制人民自由,對外擴軍備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和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31-1945)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局部抗戰。七七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推動下,國民黨和共產黨實現第二次合作,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進入全民族抗戰的新階段。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的斗爭,為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2.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935-1936)埃塞俄比亞位于東非,扼紅海南大門,戰略地位重要,意大利如果控制埃塞俄比亞,將和殖民地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連接起來,孤立英屬索馬里和法屬索馬里,從而加強意大利在東地中海地區的勢力。同時,埃塞俄比亞是一個非常落后的國家,軍隊大多未受過新式訓練,裝備落后,戰爭獲勝的希望渺茫。想要戰爭獲勝,獲得國際援助成為必備條件——侵略者要受到國際制裁,反侵略者要受到國際援助。但在此問題上,西方國家執行綏靖政策。當時的國聯雖然宣布意大利為侵略國,對意大利進行相關的經濟制裁,但這種制裁,被丘吉爾稱作“侵略者能忍受的半心半意的制裁”,如重要的戰略物資鋼鐵、石油等沒有納入禁運范圍,甚至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照舊向意大利開放。在此情況下,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失敗。3.西班牙內戰(1936-1939)西班牙位于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戰略地位重要。其南部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與大西洋溝通的唯一通道。①背景:1936年,西班牙人民陣線在大選中獲勝,建立共和國后,采取了一些進步措施,打擊法西斯勢力,激起右翼勢力不滿。②內戰爆發:1936年7月,以佛朗哥為首的部分西班牙軍隊在西屬摩洛哥(北非地區)發動叛亂,很快進入西班牙國內,企圖推翻人民陣線組成的共和國政府。內戰爆發(被稱為“小二戰)。③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德、意兩國立即對叛軍提供裝備,并公然派出大量軍隊直接參戰。它們干涉西班牙內戰,除了敵視包括共產黨等左派參加的共和政府之外,還企圖控制西班牙和西屬摩洛哥,形成對法國的戰略包圍,切斷英法與其殖民地的聯系。此外,德、意還要把西班牙變成檢驗自己軍事實力的試驗場。④戰爭性質的轉變:西班牙內戰演變為一場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⑤共和國被顛覆:面對當時的情況,西班牙共和國政府急需外部援助,但英法仍然采取中立的態度,他們組成不干涉西班牙委員會,成員國都不向西班牙內戰雙方出售武器,但對于德意支持西班牙叛軍的行為視而不見,最終1939年馬德里被叛軍占領,共和國政府被顛覆。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⑥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戰爭的意義: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戰爭雖然失敗了,但它牽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動,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為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4.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的頂峰①背景: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德國吞并奧地利,極大改變歐洲力量對比和政治版圖:使得德國領土擴大,人口增加,實力增強;并且可以和意大利直接接壤,便于兩個法西斯國家勾結,也打開了向巴爾干地區(東南歐)滲透勢力的橋頭堡;特別是德國吞并奧地利后,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陸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并在同德國相鄰的蘇臺德地區擁有發達的重工業,希特勒為削弱捷克斯洛伐克的抵抗力,要求割占蘇臺德地區。捷克斯洛伐克抵制了德國的無理要求,但英法等國要捷屈從于德國的要求,它們懼怕戰爭,企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換來一時的和平,并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②慕尼黑協定(1938.9)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署了把蘇臺德地區割給德國的協議,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影響:對捷克:犧牲了捷克的利益,為1939年3月捷克被德國完全吞并埋下了禍根。對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虛弱,在二戰中首先遭到德、意等國的進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德國: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增強了他們的侵略力量。對蘇聯:歐洲集體安全沒落,蘇聯尋求自保(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5.《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1939.8)背景:德國為了防止英法與蘇聯結盟和避免在戰爭中出現東西兩線作戰的局面,以及使蘇聯在戰爭爆發后保持中立,德國積極尋求改善與蘇聯的關系,提出蘇德和解。同時慕尼黑陰謀使蘇聯更加不信任英法,蘇聯構筑集體安全努力失敗,為了維護自身安全,贏得備戰時間,答應與德國改善兩國關系。內容:雙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國敵對行動對象時,另一方不向第三國提供任何援助;締約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間接旨在反對另一方的任何國家集團。秘密協定:規定了蘇德兩國勢力范圍界限。影響:避免首先卷入戰爭,贏得備戰時間;粉碎西方大國“禍水東引”的陰謀;秘密議定書規定蘇聯和德國法西斯劃分勢力范圍,是蘇聯大國沙文主義強權政治的體現,玷污了國際形象,應予以否定。對德國:避免東西兩線作戰,解除后顧之憂,加速二戰爆發。對英法:“禍水東引”的陰謀失敗,綏靖政策初步破產。【典型例題】下列材料摘編自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丘吉爾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戰的起源,他為本卷定下的主題是:“英語民族如何由于他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聽任惡人重新武裝?!辈牧隙靼嘌纼葢鹌陂g,丘吉爾說,“即使德國繼續支持叛軍一方,蘇聯以金錢供給政府一方,我們仍然要采取中立態度。”“我確信,嚴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確和安全的辦法”。(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國的一種“好心腸”?它對英國來說是不是“安全的”辦法?分別說明理由。(2)丘吉爾的回憶錄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史料,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解析:本題考查西方國家執行的綏靖政策。(1)“中立”的實質是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從綏靖政策的實質來判斷是不是“好心腸”,從綏靖政策的惡果來判斷是不是“安全的”辦法。(2)從回憶錄具有的極強主觀性特點出發簡答。答案:(1)判斷及理由:①不是“好心腸”:英國以犧牲別國的利益來換取自身的安全。②不是“安全的”辦法:“中立”縱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戰的爆發,英國在二戰中遭到了德國的侵略。(2)應注意的問題:回憶錄具有主觀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證。考點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1939-1945)(一)戰爭的爆發和初期戰況(1939-1941)1.德波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9.9)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160萬的強大兵力,在2000多架飛機和2800輛坦克的配合下,采用“閃電戰”戰術,向波蘭大舉進攻。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一個月后波蘭淪陷。2.西歐戰役和法國的淪陷(1940)希特勒擔心英法聯軍進入挪威、瑞典,從北面威脅德國,遂先發制人,于1940年4月攻占丹麥、挪威。5月德軍先后占領荷蘭、比利時。此后德軍繞過馬奇諾紡線,進入法蘭西平原,直指英吉利海峽,將英法聯軍主力圍困于法國東北部的敦刻爾克。后被迫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實力。6月22日,法國投降。南部成立了由貝當組織的法國維希傀儡政府。法國投降后,戴高樂將軍在英國組織“自由法國”運動,繼續抗擊法西斯。3.不列顛之戰(1940.7-1940.9)法國淪亡后,英國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希特勒企圖通過施加軍事壓力,發動和平攻勢,迫使英國投降,但遭到以丘吉爾為首相的英國的拒絕。希特勒發動以空戰為主的“不列顛戰役”,連續不斷地大規模空襲英國本土,重點打擊英國的軍事設施,企圖以炸迫降。英國軍民毫不屈服,同仇敵愾,英勇反擊,使希特勒放棄計劃。德國遭到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德國開始把戰爭的重點轉向蘇聯。4.北非戰場的開辟1940年夏,意軍入侵北非和東非。年底英軍在東非展開反擊,1941年埃塞俄比亞復國。后意軍投降,北非意軍也屢遭失敗,后德派隆美爾支援,打退英國,雙方在沙漠展開拉鋸戰。(二)戰爭的擴大(1941-1942)1.蘇德戰爭爆發(1941.6)和莫斯科保衛戰(1941.9-1942.2)1941年6月,德國按照其既定計劃,對蘇聯發動了大規模襲擊,蘇聯紅軍節節失利,到1941年秋天,德國認為勝局已定,因此向莫斯科發動了大規模戰爭,意圖結束戰爭,蘇聯軍民粉碎了德國企圖,獲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這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陸軍方面最大規模的失利,宣告“閃電戰”破產,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決心。2.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12)日本作為遠東國家,要建立它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霸權,當時在遠東唯一能威脅日本的是美國,為了打退美國的威脅,日本于1941年12月偷襲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組建(1942.1)蘇德戰爭和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當時世界上的兩個大國蘇聯和美國拖入戰爭中,美蘇的參戰客觀上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組建提供了條件。1942年1月,26個國家的代表齊集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對軸心國及其附庸;絕不同敵人單獨媾和。這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三)戰爭的轉折(1942-1943)類別對象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北非戰場中國大陸戰場時間1942.61942.7-1943.21942.61944年下半年戰役中途島海戰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大陸局部反攻雙方美日蘇德英與德意中日結果和影響美軍易守為攻德軍戰敗,既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英軍勝利,為進一步打敗意大利奠定基礎為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勝勝利做了準備(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3-1945)1.盟軍在各戰場上的反攻太平洋戰場:瓜島戰役;馬里亞納戰役;菲律賓戰役北非、南歐戰場:北非登陸;西西里登陸和意大利投降蘇德戰場:庫爾斯克戰役2.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①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1943)②諾曼底登陸(1944.6)3.德國法西斯的覆亡①雅爾塔會議(1945.2)②德國投降(1945.5)4.日本投降和大戰的結束①波茨坦會議和《波茨坦公告》②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1945.9)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名稱參加國背景內容意義開羅會議(1943.11)中美英反法力量在各個戰場取得了勝利,加速戰爭的進程簽署了《開羅宣言》,它向世人莊嚴宣告:日本所竊取的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各國協同對日作戰,加速日本投降德黑蘭會議(1943.11)美蘇英反法力量在各個戰場取得了勝利,加速戰爭的進程1944年5月由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登陸開辟第二戰場。三國協同對德作戰,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境地,加速走向滅亡雅爾塔會議(1945.2)美蘇英1945年初,蘇軍收復國土,已越出國境;美英法軍已攻入德國境內。德國敗局已定。商談對德處理政策和安排戰后世界事宜初步確立了戰后的世界秩序:雅爾塔體系波茨坦會議(1945.7)美蘇英反法戰爭全面勝利的前夕重申對德處理精神,中美英三國發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加速日本的投降、鞏固對德的勝利【典型例題】1、1941年6月,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得知納粹德國進攻蘇聯后說,“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獄,我也會在下院為惡魔說幾句好話”。這反映出丘吉爾()A.愿意承擔綏靖政策失敗的責任B.希望盡快開辟第二戰場C.認為支持蘇聯符合英國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解析:二戰前及二戰初期,丘吉爾站在反蘇的立場上,“惡魔”指當時的蘇聯。丘吉爾要在下院為蘇聯說幾句好話,說明他主張緩和與蘇聯的關系。這是因為德國法西斯的擴張威脅到英國的利益,從維護英國利益出發,英國作出政策調整,由反蘇到聯蘇。答案:C2、1940年12月底,羅斯福在一次廣播講話中說:“美國不能用縮進被窩、蒙頭大睡的辦法回避危險或對危險害怕”,“必須成為民主國家偉大兵工廠”。隨后不久,美國()A.通過了新的《中立法》B.通過了《租借法》C.與英國共同發表了《大西洋憲章》D.參與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解析: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美國外交政策經歷了一些變化:1935年美國通過《中立法》;1939年修改《中立法》,為向反法西斯國家提供援助,“成為民主國家偉大兵工廠”;1941年初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1941年8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簽署《大西洋憲章》;1942年1月,中、蘇、美、英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答案:B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朕深鑒于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愿接受其聯合公告。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百官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之奉公,各盡所能,而戰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并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于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毡尽锻鹪t書》(1945年8月14日)(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日本《停戰詔書》發布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停戰詔書》對侵略戰爭的辯解。解析:(1)可以分別將1945年8月的三個反法西斯主戰場(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的情況進行總結,簡答其歷史背景。(2)認真閱讀本題材料,言之成理即可。但要重點揭穿其回避事實、美化戰爭、掩蓋本質、推卸責任、歪曲狡辯等問題。答案:(1)背景:德國戰敗;《波茨坦公告》發布;美國在廣島、長崎投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中國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無力抵抗。(2)評:回避了侵略中國和東南亞的事實;美化戰爭目的;掩蓋侵略本質,推卸戰爭責任;沒有寫明“無條件投降”;將投降辯解為挽救人類文明;不利于反思戰爭罪責等??键c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涨暗膽馉帯K鼩v時6年,戰火燃及歐、亞、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