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總論_第1頁
中藥鑒定學總論_第2頁
中藥鑒定學總論_第3頁
中藥鑒定學總論_第4頁
中藥鑒定學總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鑒定學總論第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總論

中藥鑒定學的發展史中藥的采收、加工和貯藏中藥鑒定學的定義和任務

中藥的鑒定31323433第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

中藥鑒定學的定義和任務

定義

中藥鑒定學:是鑒定和研究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定中藥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

第三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研究內容、意義中藥鑒定是在繼承中醫藥學遺產和傳統鑒別經驗的基礎上,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和探討中藥的來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性質等方面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為中藥品種的確定和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第四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另外,在保證中藥品種的真實性、用藥的安全、有效及發掘利用新藥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保質尋新,整理提高”第五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任務

一、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

二、鑒定中藥真偽優劣,確保中藥質量

三、研究和制定中藥質量標準

四、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第六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一)中藥品種混亂的主要原因:1、同物異名,同名異物;2、古代典籍,記述粗略;3、一藥多源,易于混雜;4、歷史沿革,品種變遷。第七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益母草:東北稱坤草(

楞子棵);

江蘇有稱天芝麻、田芝麻;

浙江稱三角胡麻;

甘肅稱全風趕;廣東稱紅花艾;

云南稱透骨草等。第八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九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王不留行”有12種同名異物正品王不留行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Vaccariasegetalias(Neck.)Garcke的種子。四川、廣西、湖南部分地區用金絲桃科植物元寶草Hypericumsanpsoni的果實。廣東、廣西用??浦参锉倮?/p>

Ficuspwmila的果實。江蘇、貴州用豆科植物野豌豆

Viciasativa的種子。

第十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丁香”的同名異物

公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yophyllata的花蕾。母丁香:為上述植物的成熟果實。紫丁香:木犀科丁香屬紫丁香Syringoblata的葉。白丁香:文鳥科動物麻雀Passermontanus的糞便。(本草記載用雄麻雀的糞便)暴馬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暴馬丁香Syringreticulata的樹皮及嫩枝??喽∠悖汉J科植物甜瓜Cucumismelo的果梗(瓜蒂)。(有毒)第十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古代典籍,記述粗略

如《本草經集注》記有白頭翁近根處有白茸,狀如白頭老翁

使得多種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頭翁,造成來源有20種以上(毛茛科、薔薇科等)

正品白頭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chinensis的根。

第十三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內蒙和東北地區用同屬植物興安白頭翁P.dahurica、朝鮮白頭翁P.cemua、細葉白頭翁P.turczaninovii及東北白頭翁P.ambigua的根。華東、華南地區習用薔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

的塊根或帶根全草。西南地區習用薔薇科植物萎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的根或帶根全草。(藥典以“萎陵菜”收載)第十四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五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藥多源,易于混雜

沙參類

有36種

石斛

有48種

淫羊藿

有41種

貫眾

有31種

華東習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的葉東北習用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tinctoriumAit.的葉華南和四川地區習用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的葉大青葉江西、湖南、貴州、甘肅習用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Turcz.的葉第十六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七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歷史沿革,品種變遷《唐本草》首次記載了百合的特征,“一種葉大莖長,根粗花白者;宜入藥”,可以斷定百合LiliumbrowniiF.E.Br.var.viridulumBaker應是正品。但宋代的《本草衍義》中卻將一種具紫色珠芽的種類即卷丹L.lancifoliumThunb.作百合的正品。直到現在百合原植物還存在這樣的分歧(藥典中兩者均作為百合的來源)。第十八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據考證阿膠的原料在唐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驢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驢皮,至今沿用驢皮;第十九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解決品種混亂的途徑1、深入實際調查,加強考證本草;2、考證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嚴格規范名稱,力求一藥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尋求藥效實證。第二十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鑒定中藥真偽優劣,確保中藥質量含義:

中藥的真偽優劣

中藥的品種和質量真:正品(國家藥品標準收載的品種)偽:偽品(不符合上述標準規定的品種以及以非藥品

冒充或者以他種藥材冒充正品的均為偽品)優: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各項指標的中藥劣: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各項指標的中藥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藥材栽培、生產、采收、采購、經營等部門無專業知識,導致誤種、誤收、誤售、誤用。如黨參誤栽成迷果芹,金錢草(過路黃)錯采成風寒草(聚花過路黃)等。有意摻偽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錢白花蛇,有用銀環蛇或其它成蛇縱剖成條,接上它種蛇頭后盤成小盤;也有用其它帶環紋的幼蛇或其它幼蛇在體背用白色油漆劃出環紋等偽充正品。正品短缺,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其它類似品種取而代之。如砂仁為姜科陽春砂、海南砂、綠殼砂的果實,曾將海南假砂仁偽充砂仁收購。(一)除歷史根源外,引起中藥材品種混亂的原因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①中藥栽培與藥材質量關系密切,這是中藥質量的源頭,所以目前國家提出并實施的中藥GAP發展戰略十分重要。②有的藥材產地不同,其質量也不同。如產于廣州石牌的廣藿香氣香純正,而產于海南島的廣藿香氣較辛濁。③有的藥材采收季節、采收時間(植物生長的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學成分也有差異。如“綿茵陳”、“茵陳蒿”(“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茵陳當柴燒”);人參——以6年生為最好。

(二)影響中藥材質量的主要因素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④有的中藥運輸時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必然影響質量。⑤人為摻入異物或混入非藥用部分,如柴胡、龍膽混入大量的地上莖;西紅花中摻入花絲、雄蕊、花冠;羚羊角中夾鐵釘、鉛粒等,嚴重地影響其質量。

⑥有的中藥經過化學成分提取、干燥后再用,如人參、天麻等,其外觀性狀與原藥材相似,但其內在質量下降。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三)內容

中藥材的鑒定中藥飲片的鑒定中成藥的鑒定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三、研究和制定中藥質量標準重要性:中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重要原料。因此,保證中藥材質量是保證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質量的關鍵和基礎。含義:中藥標準是國家對中藥質量及其檢驗方法所作出的技術規定,是中藥生產、經營、使用、檢驗和監督部門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據。原則:制定質量標準時,必須堅持質量第一,充分體現“安全有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原則。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現狀:目前中藥材大多缺乏科學的質量標準,少部分雖有一定的質量標準,也未能切實地、全面地反映其臨床功效。加之次生代謝產物的多態性、微量性、不穩定性,致使質量標準化研究進展緩慢,水平也不高,嚴重制約著我國中藥產品的開發和質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明確有效成分、指標性成分的基礎上,建立、完善中藥材質量標準,使之達到科學化、標準化,與國際接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也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四、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一)中藥資源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中藥材的產量以及質量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地道藥材:

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生長環境適宜,品種優良,栽培(養殖)、加工合理,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大,且質量優于其它產地的藥材。(來自一定產區、歷史悠久、質量優良、久負盛名的優質中藥材。)

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地道藥材:

四大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

四大南藥——益智仁、檳榔、巴戟天、砂仁;

四大皖藥——丹皮、茯苓

、菊花、白芍;

浙八味——杭白術、杭白芍、杭菊花、杭麥冬、浙貝、浙玄參、延胡索、溫郁金;

四川:川黃連、川附子、川貝母、天麻、川牛膝等;

云南:三七;

第三十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甘肅:當歸、大黃;寧夏:枸杞子;內蒙古:黃芪;吉林:人參;山西:黨參;山東:北沙參、金銀花;江蘇:薄荷、茅蒼術;福建:澤瀉;廣西:蛤蚧;遼寧:五味子、細辛。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黃連、附子、川貝母、天麻、川牛膝、厚樸等蛤蚧、藿香、廣防己砂仁、檳榔、藿香胡黃連、冬蟲夏草紫草、阿魏等三七、茯苓等天麻等地黃、牛膝、菊花、山藥等北沙參、金銀花等黃芪、黨參等當歸、大黃等薄荷、茅蒼術等人參、鹿茸、細辛、五味子等甘草、麻黃、赤芍等黃芩、柴胡等枸杞子、銀柴胡、肉蓯蓉等當歸等大黃、冬蟲夏草、麝香等潼蒺藜等八大浙藥等丹皮、茯苓、白芍等枳殼、枳實等澤瀉等黃連、天麻等厚樸、鱉甲等第三十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尋找和擴大新藥源途徑:

1、發掘民間草藥;2、根據生物的親緣關系,在同科屬植物中尋找;3、以中藥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