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_第1頁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_第2頁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_第3頁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_第4頁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眾傳媒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大眾傳媒對中學生負面影響的主要表現1、大眾傳媒渲染的不良信息容易造成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錯位。大眾傳媒在宣傳過程中,由于主客觀的原因,總難以避免一些不良信息,使中學生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模仿,廣大中學生由于日常接觸面過窄,直接經驗太少,往往靠大眾傳媒提供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參考框架”來認識和解釋社會現實,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品質。加上中學生對大眾傳媒提供的東西多信少疑,就更增加了它的信度和效度,使他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或改變了自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信念如(1)歌手:楊鈺瑩&毛寧流行歌曲《心雨》,其中有這樣的歌詞:“因為明天我將成為別人的新娘,讓我最后一次想你。”明天即將成為別人的新娘,今天還在想著別人,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評價。(2)許多電視臺甚至省級衛星電視臺經常做大量類似廣告:想知道你的姻緣嗎?想知道你的星運嗎?想知道你的名字包含的意義嗎?請發送短信到某某某。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電視臺的這種宣傳無疑會弱化甚至抵消學校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效果。2、網絡的片面報道和主觀色彩,容易給敏感的中學生造成認知偏差,同時,低品位的傳播內容也容易麻醉青少年的精神,影響其身心健康。由于網絡的廣泛宣傳,許多中學生產生盲目的崇拜和模仿。模仿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是實現個體行為社會化的基本歷程之一。偶像崇拜和模仿是中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歷程。但中學生過度偶像崇拜,造成寶貴的歲月虛擲在幻境中,對成長是種阻礙,缺乏正面的意義。面對復雜多變且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模仿與學習將影響人生許多方面,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強、情緒上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是非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較強、信息處理能力差,對生活充滿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外界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甚至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改變,倘若不加疏導,很有可能走向極端。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都拉所說,人的學習行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本人行為后果所引起的學習,一類是通過他人示范過程引起的學習。媒介影響就屬于后一類。近年來報紙、廣播、電視對自殺的報道不斷增多,但在報道時往往主觀色彩很濃,容易給敏感的青少年造成認知偏差。自殺具有傳染性和模仿性。例如2003年7月7日,大連一名16歲少女因崇拜香港影星張國榮而自殺。另據有關報道,在張國榮自殺之后的9個小時內,香港有6人相繼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比起往年香港平均每天人自殺的數字,高出了許多。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偶像模仿效應。3、大眾傳媒中傳播的社會、科學某些不正確的知識,不夠準確的或“加工”的信息,也會使中學生產生迷茫,將使他們適應社會更加困難。大眾傳媒對中學生的影響還表現在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其人生的發展方向,在學生中做過調查,學生對未來的職業選擇的態度是崇尚權威性、知識性、藝術性職業,如專家、歌星、影星、體育明星等,年齡越小的學生,崇拜影視人物的比例越高。而現在,許多學生的理想就是做廠長、經理、大款等,認為“吃美味、穿高檔、用名牌、住洋房、工作好、收入高”,有“車子、房子、票子、女子”才是最大的幸福。這與媒介推崇的人物形象和價值標準不無關系。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1)長久上網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部分沉溺于電腦游戲的學生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境界,無節制的上網使其視力明顯下降,體質變弱,睡眠不足,極度疲勞。長時間地泡在網吧而不到室外參加體育鍛煉,勢必對身體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2)網上不健康的內容腐蝕中學生的心靈,性心理問題。由于中學生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易受到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尤其是黃色陷阱。處于發育時期的中學生既希望了解性知識,同時又不好意思向其他人詢問,因而在網絡這種相對隱蔽的環境里尋找。由于網上陷阱的存在使中學生容易誤入歧途,難以自拔。。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一些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的東西泛濫,尤其是不健康的東西如色情、淫穢、暴力等信息垃圾充斥其中。中學生對性心理的認識,一般來說是缺乏準備的。有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思春行為迷惑不解,把個人的性沖動、性欲望及性夢境中的“精神性愛”看作是可恥的事情,有不少中學生急切地渴望在互聯網中探索人類性心理的奧秘。(3)虛擬的環境容易使中學生脫離現實。喪失人的許多真實感情,性格孤僻。網絡的過度使用使一些中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和網絡孤獨癥(4)一網情深,極易上癮,荒廢學業。高頻率地上網,尤其是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對中學生有極大的誘惑力,中學生一旦陷入很難自拔。對網絡依依不舍,排斥了其它事物,精力長時間集中在網絡方面,因而荒廢學業。為了戒掉網癮,小伙竟然揮刀自斷手指!因在老家迷戀上網而荒廢了學業,出來打工仍戒不掉網癮,2012年5月16日下午,在膠州打工的18歲小伙小楊一氣之下揮刀剁斷了自己左手的無名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小楊說,他這次將徹底戒掉網癮,還想回到老家莘縣繼續上學。(5)網絡的過度使用導致一些中學生對網絡產生強烈的心理依賴。有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上網不是學習,而是玩網絡游戲和聊天。有%的中學生每次上網時間都在3小時以上,27%的中學生網民覺得“兩天不上網”心里就不舒服。與現實生活不同,中學生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們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網絡成為有些中學生躲避負擔和壓力的“防空洞”。生活不順、壓力大時,中學生寧可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6)沉溺網絡會造成中學生人格的畸形發展遨游網絡社會,時下已成為許多中學生的共同愛好。網絡成癮能造成如下人格缺陷:其一使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傾斜,導致他們片面強調自我價值,忽視社會價值,很多網絡成癮的學生社會責任感減弱甚至缺失。其二削弱了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在學習中,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求知欲,沒有堅定的信念。其三容易使中學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為甚至違法犯罪行為,吸煙、喝酒、打架、鬧事在這些網癮學生中時常可見,還有個別學生模仿游戲或者影視中的暴力情節,實施真實的犯罪。此外,網絡成癮容易誘發中學生偏執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等人格障礙(7)網絡成為高科技犯罪的場所網絡具有虛擬性和隱匿性的特點,中學生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護能力,虛擬的互聯網帶給他們嚴重的傷害,而犯罪分子正將目光瞄準了那些涉世未深的中學生,不法之徒利用網絡對未成年人實施犯罪的案例不斷出現,而中學生因為迷戀網絡而犯罪甚至喪命的悲劇也頻頻見諸報端。%的中學生“網民”承認,互聯網已經多少改變他們以往的生活方式。引導中學生合理利用網絡,促進心理健康發展1加強道德教育和性教育力度網絡正在飛速的發展和影響中學生,但我們的道德教育并沒有跟上網絡發展的速度。因此,中學教育應根據新時代的特點,在傳統的德育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傳統的學生行為規范中增添網絡行為規范。要通過生動的教育讓學生明白虛擬社會中也應當遵守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道德教育的內容中還應該包括強有力的性教育,應當讓中學生完整地了解自己身心構造,從而減少中學生對自己生理發展的神秘感,正確認識自己,從而減少和消除中學生的網絡色情成癮。同時也包括在互聯網上建立思想教育和性教育網站,并讓其成為思想教育和性教育的重要陣地,以此來增強對中學生的教育力度,使網絡教育成為現實思想教育和性教育的有益補充。2加強學校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工作中學生的情緒情感具有易感性和兩極性的特點。一個眼神、一個漫不經心的暗示,都會使他們平靜的內心掀起漣漪。取得了一次好的成績,他們有可能欣喜,甚至目空一切;遇到一點挫折失敗,他們又有可能變得灰心喪氣、悲觀失望,從而產生心理的閉鎖性,轉而對網絡產生依賴,造成孤獨抑郁等網絡心理障礙。因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