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含解析_第1頁
2020-2021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含解析_第2頁
2020-2021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含解析_第3頁
2020-2021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含解析_第4頁
2020-2021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2020-2021學年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含解析第33課推薦作品游沙湖苦齋記1.作家作品蘇軾[見第二單元《新城道中》(其一)]。劉基(1311—1375),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是元末明初負有盛名的詩文作家。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地揭露了歷史的真相,不少篇幅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本質以及他們壓榨掠奪人民的罪行,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強.代表作:《誠意伯文集》20卷。2.背景解讀游沙湖元豐二年(1079)七月,正在湖州任上的蘇軾突然被逮捕下獄,罪名是在詩文中攻擊朝廷的新法,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后蘇軾雖經營救出獄,但精神上卻因這一場殘酷的文字獄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出獄后,他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次年二月,到達黃州,一直住到元豐七年才離去.在黃州期間,他自號東坡居士,徘徊于山水之間,在老莊及佛禪中尋求解脫。元豐五年三月,蘇軾因治病求醫,在龐安常家住了幾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這時寫的。苦齋記在舊社會,士大夫階層生活優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為閑居讀書之所,就是通常說的書齋。為了表示風雅,又常常為書齋寫一些解說文字。一般稱為“齋記”。記可以由自己寫,也可以請別人寫。這篇齋記是書齋主人章溢請劉基寫的。這種性質的文章,一般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齋的情況,著重寫景物布置;二是齋的意義,著重寫主人的襟懷。這篇文章就是這樣寫的。齋,屋舍,一般指書房、學舍。記,記載事物的文章。此文名為“苦齋記”,顧名思義,可看出它“記”的是“齋”之“苦”—-苦況與苦義.游沙湖1.一詞多義(1)相因往相田(動詞,觀察)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動詞,輔助)兒已薄祿相(名詞,相貌)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名詞,丞相)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副詞,互相)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代詞,我)(2)疾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名詞,病)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名詞,痛苦)必為有竊疾矣(名詞,毛病)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動詞,痛心)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動詞,痛恨)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動詞,妒忌)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形容詞,強,猛烈)(3)是是日劇飲而歸(代詞,這)巨是凡人,偏在遠郡(動詞,是,表判斷)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動詞,認為……正確)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形容詞,正確)惟兄嫂是依(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2.詞類活用(1)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形容詞作動詞,擅長)(2)下臨蘭溪,溪水西流(名詞作狀語,向西)(3)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詞作動詞,向西去)3.文言句式(1)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判斷句)(2)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判斷句)(3)是日劇飲而歸(省略句)苦齋記1.通假字(1)覆之以茆(通“茅”,茅草)(2)楛竹之筍(通“苦”)(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通“茶”)(4)燕坐于華堂之上(通“宴”)(5)籍柔覆溫之軀(通“藉”,墊)2.一詞多義(1)焉劍溪之水出焉(兼詞,于此)以俟觀人風者得焉(代詞,它)且焉置土石(代詞,哪里)于是余有嘆焉(句末語氣詞)(2)去山去人稍遠(動詞,離開)為漢家除殘去穢(動詞,除掉)我從去年辭帝京(形容詞,過去的)(3)修倚修木而嘯(形容詞,長,高)乃重修岳陽樓(動詞,修建)修守戰之具(動詞,修理)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動詞,治理)臣修身潔行數十年(動詞,修養)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動詞,學習,研究)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動詞,整飾)(4)窮一旦運窮福艾(動詞,完結,窮盡)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形容詞,處境困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形容詞,不得志)窮寇勿追(形容詞,走投無路的)窮山惡水(形容詞,荒涼)3.詞類活用(1)野蜂巢其間(名詞作動詞,筑巢)(2)故遂擇其窊而室焉(名詞作動詞,筑室)(3)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形容詞作名詞,珍美的食物)(4)必先苦其心志(使動用法,使……勞苦)(5)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詞作動詞,有利,有好處)4.古今異義(1)于是鮮支、黃蘗、苦楝、側柏之木古義:就這樣。今義:表承接的連詞.(2)食之可以清酒古義:可以用來。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表示許可。5.文言句式(1)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判斷句)(2)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判斷句)(3)覆之以茆(狀語后置句)(4)燕坐于華堂之上(狀語后置句)1.在《游沙湖》中,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提示:本文是蘇軾被貶至黃州時所作的.作者貶居僻遠之地卻自稱“異人",這是多么樂觀、自信。全文抒發的就是作者這種樂觀、自信的情懷.白居易有《醉歌》詩,白詩借“黃雞催曉”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蘇軾卻高歌:“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這是一種多么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種超然灑脫的韻致。2.角度是經常被文人關注的事,請簡要分析《游沙湖》中作者是通過什么角度來寫人的.提示:作者是從龐安常與“我"同“異"的角度來寫人的.因此,只選取安常“以眼為耳”“雖聾,而穎悟絕人”的特異之處,僅用“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一個細節,點化成文,寫出人物之不同一般.這種寫人的手段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而細細品味,我們還可以發現,這種寫法其實本身就蘊含深意。龐安常名安時,字安常,湖北蘄水人,兒時讀書過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長耳聾,但自學研習中醫,尤善針灸,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無數,為鄉里稱頌。這樣一“異人”,可記的事跡行狀必然很多,而作者卻只突出他“以眼為耳"的“異”。從作者文中“戲”言可以看到,作者這樣寫人,其實也是在寫自己。龐安常“以眼為耳”成一巧手神醫,而詩人“以手為口”,是一代詩文絕佳的士子。安常“穎悟絕人”卻隱居鄉間,權充一名村醫,自己也因詩文得禍,貶居僻遠。兩人連境遇都有同“異”。更“異”的是他們都不用“耳”.龐安常不用耳是因為耳聾,耳聾而不聽,只憑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則是出于性情。“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陸游《跋東坡帖》),率性而為,不為世風流轉,不為時論所惑,活出自己的獨立不倚,一派天然,憑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來,作者那一句“皆一時異人也”,實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嘆。3.與一般的書齋記相比,《苦齋記》有何特色?請簡要分析。提示:本文是一篇頗為別致的書齋記.古人一般的書齋記,大都寫其環境之優美清靜,主人之閑適高雅,而本篇卻從“苦”字落筆,顯得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在極力鋪陳種種“苦”狀之后,陡然一轉:就在這無所不“苦"的環境下,主人卻能樂在其中.在此基礎上,文章水到渠成地揭示原因,說明了苦樂相倚伏、苦中自有其樂的道理,并進一步點明“天之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更深一層說明了命名“苦齋”的深意。4.請簡要分析,《苦齋記》是如何寫“苦”的.提示:文章通篇緊扣一個“苦”字,環境苦,物產苦,人甘吃苦,故齋名苦,議論言談亦不離苦,即使寫樂談樂,仍由一個“苦”字生發出來;苦齋生活之樂,則由苦而來,膏粱之子之樂,則由樂而生苦;所舉例證典籍,亦與苦相關;最后說明寫作緣由,也點出一個“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筆發端,又以“苦”字收結終章,一個“苦”字,貫穿始終,前后勾連,互為呼應,脈絡分明,中心突出.1.課文主旨《游沙湖》以生動活潑的語言,無拘無束的行文方式,通過描寫一個異人——龐安常耳聾心明,一處奇景——蘭溪水向西流,表現了作者風趣、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積極的精神。《苦齋記》記述了苦齋的地理環境和物產,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況與樂趣、言談,從而說明以“苦齋”命名的由來與意義,闡發了苦與樂相為倚伏的哲理,表現了苦齋主人甘于苦中求樂的開闊襟懷。2.結構圖示eq\a\vs4\al\co1(游沙湖)eq\b\lc\{\rc\(\a\vs4\al\co1(奇人\b\lc\{\rc\(\a\vs4\al\co1(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深了人意)),奇水\b\lc\{\rc\(\a\vs4\al\co1(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臨蘭溪)),))eq\a\vs4\al\co1(苦齋記)eq\b\lc\{\rc\}(\a\vs4\al\co1(環境之苦\b\lc\{\rc\(\a\vs4\al\co1(居住簡陋,位置險惡,氣候惡劣)),物性之苦,人之樂苦))eq\a\vs4\al\co1(樂生于苦,苦樂相倚)3.課文譯釋游沙湖eq\b\lc\\rc\(\a\vs4\al\co1(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是沙湖,又叫螺師店。我在那里))eq\b\lc\\rc\(\a\vs4\al\co1(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買了幾畝田,因為去觀察田地,得了病。))eq\b\lc\[\rc\(\a\vs4\al\co1(為:是。其:代詞,指沙,湖。因:連詞,因為。))eq\b\lc\\rc\](\a\vs4\al\co1(相:,觀察。))eq\b\lc\\rc\(\a\vs4\al\co1(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聽說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eq\b\lc\\rc\(\a\vs4\al\co1(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過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eq\b\lc\\rc\(\a\vs4\al\co1(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了幾個字,就能夠深切了解別人的意思。))eq\b\lc\[\rc\(\a\vs4\al\co1(而:連詞,表轉折,但,是。遂:副詞,于是,))eq\b\lc\\rc\](\a\vs4\al\co1(就.雖:連詞,雖然。以:介詞,用。,輒:副詞,即、就。了:了解,明了.))eq\b\lc\\rc\(\a\vs4\al\co1(余戲之曰:“余以手,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eq\b\lc\\rc\(\a\vs4\al\co1(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eq\b\lc\[\rc\(\a\vs4\al\co1(戲:調笑,逗,趣。之:代))eq\b\lc\\rc\](\a\vs4\al\co1(詞,代龐安常。以:介詞,用。,為:當作。異人:怪異之人.))eq\b\lc\\rc\(\a\vs4\al\co1(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覽清泉寺。寺在蘄水城門外兩))eq\b\lc\\rc\(\a\vs4\al\co1(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里多的地方,那里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泉,水很甜,池下方有條))eq\b\lc\\rc\(\a\vs4\al\co1(蘭溪,溪水西流。,蘭溪,溪水往西流。))eq\b\lc\[\rc\(\a\vs4\al\co1(愈:痊愈。郭:外城。許:表約數。,甘:甜。臨:到,臨近。西:名詞作))eq\b\lc\\rc\](\a\vs4\al\co1(狀語,,向西。))eq\b\lc\\rc\(\a\vs4\al\co1(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我作了一首詞:“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eq\b\lc\\rc\(\a\vs4\al\co1(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eq\b\lc\\rc\(\a\vs4\al\co1(黃雞。”是日劇飲而歸.,黃雞。"這一天,我們喝得大醉了才回去.))eq\b\lc\[\rc\(\a\vs4\al\co1(歌:指《浣溪沙》詞。,浸jìn:泡在水中。))蕭蕭:雨聲。少(shào):年輕。尚:尚且,還。休將:不要。唱黃雞:語出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eq\b\lc\\rc\](\a\vs4\al\co1(看已失。”作者在這里反用其意。,是:這。而:連詞,表承接。))苦齋記eq\b\lc\\rc\(\a\vs4\al\co1(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①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②以茆,,苦齋是章溢先生隱居的屋子。屋有十二間,用茅草蓋頂,))eq\b\lc\\rc\(\a\vs4\al\co1(在匡山之③巔。,在匡山的頂上.))eq\b\lc\[\rc\(\a\vs4\al\co1(①③之:結構助詞,的。有:通“又”,放在整數,和零數之間.楹:廳堂前的明柱。房屋一間也))eq\b\lc\\rc\](\a\vs4\al\co1(稱一楹。②之:代詞,代苦齋。,以:介詞,用。茆:通“茅”,茅草。))eq\b\lc\\rc\(\a\vs4\al\co1(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匡山在處州府龍泉縣西南))eq\b\lc\\rc\(\a\vs4\al\co1(二百里,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二百里的地方,劍溪的水從那里流出。山的四面都是陡立的))eq\b\lc\\rc\(\a\vs4\al\co1(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峭壁,山崖上都是黑石頭,外邊高,中間低。))eq\b\lc\[\rc\(\a\vs4\al\co1(焉:兼詞,相當,于“于此”。))eq\b\lc\\rc\](\a\vs4\al\co1(崿è:山崖。,岸:高。臼:低。))eq\b\lc\\rc\(\a\vs4\al\co1(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山崖下只有飄動的白云,山崖上多的是北))eq\b\lc\\rc\(\a\vs4\al\co1(風。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風.從北邊刮來的風,大概不甜而很苦,所以植物受到風吹,))eq\b\lc\\rc\(\a\vs4\al\co1(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味道都是苦的,而那物性苦的東西也樂于在這里生長。))eq\b\lc\[\rc\](\a\vs4\al\co1(惟:只有。率:副詞,大概,一般。中,zhòng:受到。焉:兼詞,“于此”。))eq\b\lc\\rc\(\a\vs4\al\co1(于是鮮支、黃蘗、苦楝、側柏之木,黃連、苦杕、亭歷、,就這樣鮮支、黃蘗、苦楝、側柏等樹木,黃連、苦杕、亭歷、))eq\b\lc\\rc\(\a\vs4\al\co1(苦參、夭之草,地黃、游冬、葴、芑之菜,櫧、櫟、草斗之實,,苦參、夭等草類,地黃、游冬、葴、芑等菜類,櫧、櫟、櫟樹的果實,))eq\b\lc\\rc\(\a\vs4\al\co1(楛竹之筍,莫不族布而羅生焉。,苦竹筍,沒有不成叢地分布而羅列生長在這里的。))eq\b\lc\[\rc\(\a\vs4\al\co1(楛:通“苦”。,族:眾。))eq\b\lc\\rc\](\a\vs4\al\co1(羅生:羅,列生長。))eq\b\lc\\rc\(\a\vs4\al\co1(野蜂巢其間,采花髓作蜜,味亦苦,,野蜂在苦樹間筑巢,采花精釀蜜,蜜的味道也苦,))eq\b\lc\\rc\(\a\vs4\al\co1(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山中方言稱其為黃杜,初次吃味道極苦,難以下咽,吃長了))eq\b\lc\\rc\(\a\vs4\al\co1(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就越覺得它甜,能消除積熱,除去燥熱心煩的疾病。))eq\b\lc\[\rc\(\a\vs4\al\co1(則:副詞,,就.彌:))eq\b\lc\\rc\](\a\vs4\al\co1(越。已:止,消,治。煩渴,之疾:燥熱心煩的病。))eq\b\lc\\rc\(\a\vs4\al\co1(其槚荼亦苦于常荼。,那些槚樹產的茶也比常喝的茶苦。))eq\b\lc\\rc\(\a\vs4\al\co1(其洩水皆嚙石出,其源沸沸汩汩,,山中的水都從石縫間沖刷而出,那水源向上騰涌,汩汩有聲,流))eq\b\lc\\rc\(\a\vs4\al\co1(氵節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急而曲折,流入大山谷中.水中有很多有花紋的小魚,形狀像吹))eq\b\lc\\rc\(\a\vs4\al\co1(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沙魚,味道苦而且有一點辣味,吃了可以醒酒。))eq\b\lc\[\rc\(\a\vs4\al\co1(于:介詞,表比,較。嚙石出:從))eq\b\lc\\rc\](\a\vs4\al\co1(石縫間沖刷而出.氵節滵jiémì:水流急的樣,子。吹沙:魚名。口大,常張開口吹沙,故名。))eq\b\lc\\rc\(\a\vs4\al\co1(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游,而從,山離人住的地方稍微遠了些,只有章溢先生樂于游玩,而跟))eq\b\lc\\rc\(\a\vs4\al\co1(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從的人大多以早晚往返為苦,所以就選擇那低洼的地方筑屋而))eq\b\lc\\rc\(\a\vs4\al\co1(焉.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蓺,居。章溢先生帶著幾個年歲小的仆人,掃除脫落的筍殼,種植))eq\b\lc\\rc\(\a\vs4\al\co1(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谷子豆子,吃那里草木的嫩芽和果子。))eq\b\lc\[\rc\(\a\vs4\al\co1(去:距離.艱:意動用法,,以……為苦。窊wā:))低洼的地方。啟:開辟,掃除。隕籜:脫落的筍殼。以:連詞,表eq\b\lc\\rc\](\a\vs4\al\co1(目的。蓺yì:種植。,菽shū:豆類.茹啖:吃。))eq\b\lc\\rc\(\a\vs4\al\co1(間則躡屐登崖,倚,空閑時間就踏著木底鞋登山崖,倚))eq\b\lc\\rc\(\a\vs4\al\co1(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泠。樵歌出林,,著大樹嘯歌,有時候向下走到溪水邊。樵夫的歌聲傳出樹林,))eq\b\lc\\rc\(\a\vs4\al\co1(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就擊打著石頭隨著唱。世人不理解其中的快樂。))eq\b\lc\[\rc\(\a\vs4\al\co1(屐:登山用的,鞋,木底有齒。))eq\b\lc\\rc\](\a\vs4\al\co1(修木:大樹。或:有時候。清泠líng:溪水。泠,,清涼的樣子。拊fǔ:擊打。和hè:隨著唱。))eq\b\lc\\rc\(\a\vs4\al\co1(先生之言曰:“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章溢先生這樣說:“樂和苦是互相依托的,世人只知道))eq\b\lc\\rc\(\a\vs4\al\co1(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是樂,卻不知道苦能變為快樂,人們只知道把自己的樂當))eq\b\lc\\rc\(\a\vs4\al\co1(樂,而不知苦生于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作樂,卻不知道苦難生于快樂,而樂和苦相離能多遠呢!))eq\b\lc\[\rc\](\a\vs4\al\co1(倚伏:依托。伏,隱藏。其:指,示代詞,那種。幾何:多少。))eq\b\lc\\rc\(\a\vs4\al\co1(今夫膏粱之子,燕坐,現在的富貴子弟,閑坐))eq\b\lc\\rc\(\a\vs4\al\co1(于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于豪華的房子里,嘴里不嘗苦菜的滋味,身體不受農))eq\b\lc\\rc\(\a\vs4\al\co1(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田的辛勞,睡覺一定鋪著雙層的褥子,吃飯一定是珍肴))eq\b\lc\\rc\(\a\vs4\al\co1(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美味,出入一定有仆人相隨,這是世人所說的快樂,))eq\b\lc\[\rc\(\a\vs4\al\co1(膏粱之子:吃膏粱的子弟,富貴子弟。膏粱,精美的食物。,膏,肥肉。粱,美谷.燕:通“宴”。荼蓼túliǎo:荼,苦))eq\b\lc\\rc\](\a\vs4\al\co1(菜。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味苦。,重chóng:雙層。輿隸:都是仆役名。))eq\b\lc\\rc\(\a\vs4\al\co1(一旦運窮,但一旦好運到頭幸))eq\b\lc\\rc\(\a\vs4\al\co1(福艾,顛沛生于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福停止,意外出現,生活困頓,而不知醉于醇酒,飽于肥肉))eq\b\lc\\rc\(\a\vs4\al\co1(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溫,的腸肚,不能裝滿粗劣的飯食,鋪著柔軟的墊褥,蓋著溫暖))eq\b\lc\\rc\(\a\vs4\al\co1(之軀,不可以御蓬藋,,的被子的身軀,不能用草編的衣物御寒,))eq\b\lc\[\rc\(\a\vs4\al\co1(艾:停止。不,測:意外。疏))eq\b\lc\\rc\](\a\vs4\al\co1(糲lì:粗劣的飯食.疏,粗.籍:通“藉”,墊。御:,用。蓬藋diào:這里指用蓬草、藋草等編的衣物。))eq\b\lc\\rc\(\a\vs4\al\co1(雖欲效野,即使想向農))eq\b\lc\\rc\(\a\vs4\al\co1(夫賤隸,跼跳竄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夫仆隸學習,蜷曲竄伏,而不能夠在草木叢生的地方偷生,))eq\b\lc\\rc\(\a\vs4\al\co1(庸非昔日之樂,為今日之苦也耶?,難道不是從前的快樂,成為現在的苦難了嗎?))eq\b\lc\[\rc\(\a\vs4\al\co1(雖:連詞,,即使。效:,))eq\b\lc\\rc\](\a\vs4\al\co1(效法,學習。跼jú跳:不得伸,展。跼,局促。跳,蹶。庸:豈。))eq\b\lc\\rc\(\a\vs4\al\co1(故孟子曰:‘天之將,所以孟子說:‘上天要把))eq\b\lc\\rc\(\a\vs4\al\co1(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重大的責任落到某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經受))eq\b\lc\\rc\(\a\vs4\al\co1(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惱,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eq\b\lc\[\rc\(\a\vs4\al\co1(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eq\b\lc\\rc\](\a\vs4\al\co1(取消句子獨立性。是:這。,苦、勞、餓:都是使動用法。))eq\b\lc\\rc\(\a\vs4\al\co1(趙子曰:‘良藥苦口利于,趙子說:‘好藥苦口但有利于))eq\b\lc\\rc\(\a\vs4\al\co1(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樂,而彼,治病,忠言不順耳但有利于做事。’他的苦是我的樂,而他))eq\b\lc\\rc\(\a\vs4\al\co1(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李以,的樂是我的苦.我聽說井因為水甜而干涸,李子因為味))eq\b\lc\\rc\(\a\vs4\al\co1(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苦而幸存,夫差因為沉湎于酒色而亡國,而勾踐因為臥薪))eq\b\lc\\rc\(\a\vs4\al\co1(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嘗膽而興國,不也是像這樣嗎?"))eq\b\lc\[\rc\](\a\vs4\al\co1(于:介詞,對。以:介詞,,因為。猶:猶如。是:這樣。))eq\b\lc\\rc\(\a\vs4\al\co1(劉子聞而悟之,名其室曰苦齋,,劉基聽這番話而醒悟,把章溢先生的屋子命名為苦齋,))eq\b\lc\\rc\(\a\vs4\al\co1(作《苦齋記》。,并寫了《苦齋記》這篇文章。))eq\b\lc\[\rc\](\a\vs4\al\co1(而:連詞,表承接。悟:醒悟。,名:名詞用作動詞,給……命名.))文言文翻譯兩原則一、知識講解1.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遇到發語詞、語氣詞這些無法直接譯出的詞時,考生可不必譯出來。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證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譯為主”是說對于大多數句子、大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