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浪施工方法_第1頁
防浪施工方法_第2頁
防浪施工方法_第3頁
防浪施工方法_第4頁
防浪施工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浪施工方法險情說明在汛期中,水面較寬風浪較大的堤防,被風浪沖擊淘刷,堤外坡土粒易被水流沖走,輕則把堤坡沖刷成浪坎,使堤身發生崩塌險情;重則使堤身完全破壞造成潰口。1952年洞庭湖區樂福垸就是由于風浪襲擊潰口成災的。1954年洞庭湖和鄱陽湖區的圩垸大部饋決,風浪襲擊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防浪措施在抗洪斗爭方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搶護原則為了防止風浪對堤防的破壞,搶護的原則是:削減風浪的力量和加強堤坡的防護。搶護方法利用漂浮物破浪,削減波浪的高度和沖擊堤防的力量,或在迎浪堤坡面搶做一些防浪工事。汛期搶做臨時防浪措施,使用物料較多,效果較差,容易發生問題。在風浪襲擊嚴重的堤段,最好早在堤外灘地種植適當寬度的防浪林、蘆葦,或在外坡做干砌(或漿砌)塊石護坡等工程。1954年同馬大堤外的天成圩就是由于有了防浪林保護而沒有潰決的。洞庭湖區的南大膳采用高低層防浪林,以防御不同高程的洪水也是有效的方法。現將臨時搶護方法介紹于下:

圖271.柳枕(圖27)應用范圍:柳枕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的范圍較廣,在河面較窄風浪較小的堤段應用頗有效。施工方法:

①用柳枝、蘆葦或其他梢料,扎成直徑0.5~0.8米的枕,長30~50米。枕的中心卷人兩根5~7厘米的竹纜做心子(俗稱龍筋)。在枕的縱向每隔圖270.6~1.0米用10~14號鉛絲扎兩道。在堤頂簽釘0.8~1.2米長的木撅,間距3~5米。再用麻繩或竹繩的一頭把枕栓牢,另一頭系在木撅上。麻繩或竹纜的長度,以枕可以隨水面漲落為度。最好能使枕可以防御各種水位的風浪。水位高時,可以把繩纜扣在木撅上,使枕離堤坡約2~3米;水位低落時,可以把繩纜松開。

②連環枕:若風浪較大或河面較寬,可以扎成兩個,或更多的枕相連,各枕間每隔3~5米用木桿連牢,這樣叫做連環枕。防浪效果較好,可以防御較寬水面七級以下的風浪。

③堅枕:把柳葦枕堅立在堤坡上,下端系塊石,上端系在堤頂的木撅上。用堅枕時,枕的長度可隨水位而定,一般使枕的下端稍低于汛期的低水位,上端可與堤頂相平。

④柳把排:用柳枝或其他梢料扎成10~20厘米直徑的柳把。用兩根或多根的柳把縱向排列,把與把

圖282.掛柳(圖28)應用范圍:適用于多柳而風浪較小的堤段。施工方法:選擇枝葉繁密的大柳樹,自樹干的下部用斧砍下,樹梢向下放人水中。用鉛絲、竹纜拴在堤頂的木撅上。木撅直徑10~15厘米,長1.5~2.0米,可以簽單樁、雙樁或梅花樁等。并用塊石或砂袋壓住樹梢部分使柳固定。小柳可以將幾棵扎成一組。在4~5級風浪下有顯著效果。3.木排應用范圍:1954年大水時,武漢曾用木排防浪,保證了解放大堤的安全。木排防浪是一種削減波浪力量的好方法,不過要在有木料的條件下才能采用。施工方法:

①木排連扎排:用直徑5~15厘米的圓木,用鉛絲或繩索扎成木排,將木排重疊3~4層,總厚30~50厘米。寬1.5~2.5米,長3~5米。按水面的寬度和預計防御多大的風浪,用一塊或幾塊接起來而成。

②圓木排列的方向,應當和波浪傳來的方向相垂直,圓木的間距約等于圓木直徑的一半。

③木排長度、厚度和水深的關系:根據試驗,同樣的波長,木排越長,消浪的效果越好。木排的厚度約為水深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時候,消浪效果最好。

④錨定的位置:防浪木排,應拋錨固定在堤防以外10~40米的距離,視水面寬度而定。水面越寬,距離就應遠一些,以免木排破壞堤身。錨鏈的長度,如等于水深的時候,木排最穩定,消浪的效果也最好。但錨鏈所受的張力(拉力)最大,錨也容易被拔起,所以錨鏈長一般應當比水深更長。錨鏈放長后,消浪的效果就逐漸減低,如鏈長超過水深2倍以上時,木排可以自由移動,對消浪就無顯著效果。

⑤木排距離堤岸,以相當于浪長的2~3倍時,擋浪的作用最大。如距堤太近,很容易和堤防相沖撞;如離堤太遠,木排以內的水面增寬,又將形成較大流浪。

圖294.湖草排(圖29)應用范圍:湖區菱草,皮條等浮生于水面的草類,可以利用來編織成草排,長5~10米,寬3~5米。施工方法:蔓殖的草類,自己互相交織牢固,取下就可使用,如不牢固,可用竹桿或木桿捆扎加固,用船拖運到需要防浪的堤段。再用竹樁或錨固定在離堤約3~5米的水面上。這樣便成防浪草排,有的地方叫浮墩。在風浪較大的地方,可以用幾塊草排連結在一起,這樣防浪效能更大。風浪較小的湖區,也可把水草固定在堤坡上,用以防浪護堤。

圖30上列1~4介紹的方法是用來破浪、削減浪勢的。下面再介紹一些附著在堤坡面的工事。它的作用,是防御波浪的沖刷達到鞏固堤身的。5.防浪排(圖30)施工方法:

①用10~20厘米的圓木,扎成木排。縱橫圓木間的間距為0.5~1.0米,排的長度為2~4米,寬1.5~2.0米。中間填以柳把或葦把,用繩索或鉛絲固定在堤頂的小木樁上。排的下端墜以塊石,可以隨水位上下移動,防御不同水位的風浪。圖30

圖31②用柳枝等梢料,中間裹以碎石,扎成20~25厘米的小枕。柳與石的比例應試驗,使扎成枕后能在水中沉下,不使漂浮在水面。再用繩索或鉛絲連結成寬1~2米,長5.0~10米的枕排,栓系在堤頂的木樁上。排的下部同樣墜以塊石,使緊靠在堤坡上(圖31)。6.柳把或葦、秸、草把,是用柳、葦、稻草等捆扎成把或編成排,固定在堤坡上,以防止風浪的沖刷(圖32)。

圖32施工方法:

①壓埋基樁固定柳葦防浪:先把堤坡娥夯數遍,使堤坡堅實。然后在已計劃好用鉛絲固結柳葦的地方,挖0.8~1.o米深,長寬各0.6~0.8米的坑。在坑底放置直徑約5厘米的短木棍,做成十字架形,再在十字架形中心拴綁12~14號,長約2.5~3.0的雙股鉛絲,使鉛絲的一端露于坑外,再把土坑分層回填夯實。在堤坡上縱橫各鋪一層葦或柳枝等,在相連的地方應搭接0.5米,其上用竹籬或荊笆(用荊條或樹枝等編成)覆蓋,再用竹竿或木桿橫壓在竹籬上,用預先埋在地下的鉛絲把竹竿或木桿扎結牢固。

②簽樁固定柳葦把或秸草排:用柳枝、葦或稻草等扎成10~15厘米的把,再用鉛絲連結成排,長10~15米,寬度視需要防護的堤坡寬而定。先用樁木橫向壓住,間距1.5~2.0米,再用木撅簽釘在堤坡上或用塊石壓穩(圖33)。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