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化學中考題例_第1頁
2023年江蘇省化學中考題例_第2頁
2023年江蘇省化學中考題例_第3頁
2023年江蘇省化學中考題例_第4頁
2023年江蘇省化學中考題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江蘇省化學中考題例

優秀試題一

【原題呈現】(2023年揚州卷)

21.揚州被稱為水道之都、文化之都和美食之都,自古人文薈萃。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

①孟浩然“下揚州”的交通工具是木船,現代游船常用玻璃鋼制造船體。玻璃鋼屬于(填“復合材料”或“金屬材料”)。

②現代人遠行可乘坐飛機。鋁鋰合金材料大量運用于國產C919大飛機的制造,以下不屬于鋁鋰合金性質的是(填字母)。

A.密度大B.硬度大C.抗腐蝕

③汽車是重要的陸路交通工具。燃油車輛須加裝尾氣催化凈扮裝置,該裝置將尾氣中的CO和NO轉化成CO和一種無污染的氣體,發生反響的化學方程式是。

(2)天下三清楚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徐凝

①空氣質量影響人們欣賞明月。空氣屬于(填“混合物”或“純潔物”)。

②以下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氣質量的是

(填字母)。

A.風力發電

B.徒步出行

C.垃圾露天燃燒

③煤的氣化和液化可實現能源清潔化,改善空氣質量。水煤氣中CO和H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合成甲醇(CHO),該反響的化學方程式是。

(3)前日揚州去,酒熟美蟹蜊。

——宋·梅堯臣

①蟹肉鮮美,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水溶液在加熱時會生成沉淀,此沉淀▲(填“能”或“不能”)重新溶解于水中。

②各種酒中都含有乙醇(C2H6O)。在釀酒過程中,糧食中的▲(填糖類名稱)先轉化為葡萄糖,再經發酵生成乙醇。

③以下食品中富含維生素C的是▲(填字母)。

A.鹽水鵝B.西紅柿C.大蝦

【試題評析】

此題以“揚州與古詩詞”為情境,綜合了身邊的化學物質,結合化學與社會進展,考察點涉及金屬與金屬材料、大氣污染與環境愛護、人類重要的養分物質、情境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方面的學問。命題創新表現在“詩詞意境與化學學問”的恰當融合,不顯生澀和故弄玄虛。

優秀試題二

【原題呈現】(2023年鹽城卷)

閱讀以下資料,完成9~11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分散著深邃的哲學才智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理念及其實踐閱歷”。

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晉·陳壽《三國志》)

墻角數枝梅,凌寒單獨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

燒鐵器淬于膽礬水中,即成銅色也。(明·宋應星《天工開物》)

9.以下認知有誤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時發火”降低了“諸船”的著火點

C.“時風盛猛”供應充分的氧氣

D.“膏油”著火不宜用水滅火

10.以下理解不當的是(

A.數枝梅的暗香指的是梅花的物理性質

B.梅花開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C.推斷是梅而不是雪的依據是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D.“暗香來”是分子運動的結果

11.以下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A.“燒鐵器”中的“燒”屬于反響條件

B.“即成銅色也”中的“銅色”指黃色

C.“成銅色”后“膽礬水”質量增加

D.“鐵器”相宜盛放“膽礬水”

【參考答案】9.B;10.C;11.A

【試題評析】

此題吸取我國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的有關情境,展現了中華優秀科技成果和實踐閱歷對人類進展和社會進步的奉獻。以“赤壁之戰”為背景,引導學生熟悉燃燒的條件、滅火和防火的方法,樹立安全意識;以北宋王安石的《梅花》為背景,結合教材內容,熟悉物質變化的根本特征,推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并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以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幫忙學生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活動性強弱及相關應用。命題創新在于突出“中華科學史與化學根底學問”的關聯性,恰當挖掘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科學價值。

優秀試題三

【原題呈現】(2023年南京卷)

2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關性質進行探究。

【試驗探究】用試驗證明碳酸型飲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興趣小組同學用右圖所示的裝置進展試驗:翻開汽水瓶蓋,馬上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另一端伸入裝有試劑的試管中。甲、乙兩名同學分別用不同的試劑進展試驗。

甲同學在試管中參加少量澄清石灰水,觀看到試管內,由此得到結論:該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乙同學在試管中參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觀看到試管內,乙同學認為也能得到甲同學的結論。

【評價反思】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乙兩名同學的試驗方案進展評價。

(1)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方案比擬合理,其試管中發生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

(2)丁同學質疑乙同學的方案不夠嚴密,認為也可能是該汽水中的檸檬酸隨氣體進入試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變色。興趣小組的同學針對丁同學提出的質疑進展了如下探究:

①查閱資料:檸檬酸為無色晶體,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溫穩定,熔點153℃,熔化后沸騰前分解,分解溫度約為175℃;檸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檸檬酸。

②乙同學在自己試驗根底上,未增加任何試劑,接著進展了一步試驗操作,該操作是,可觀看到,該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可以確認不是由于檸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變色。

【試題評析】

此題以教材中的試驗活動“二氧化碳的試驗室制取與性質”為素材,考察學生利用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的力量。引導學生運用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解決問題所需的證據,依據所要探究的詳細問題設計簡潔的化學試驗方案并對探究結果的牢靠性進展評價,充分表達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以及能用所學學問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命題創新在于將“汽水中可能的干擾物質——檸檬酸”作為考點進展理性挖掘,對于“石蕊變紅作為證據”的批判性反思,以及“排解檸檬酸干擾”的逆向操作設計,命題思路值得借鑒。

優秀試題四

【原題呈現】(2023年無錫卷)

18.H2是一種可持續研發的新能源和工業原料。

(1)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能是一種抱負途徑。某種光分解水的過程如圖甲所示。

①該轉化中循環利用的物質有:FeO和。

②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的優點是。

①向催化重整體系中投入肯定量的CaO可提高H的百分含量,緣由是。

②如圖乙所示,投入納米CaO時,H的百分含量最大的緣由是。

【參考答案】(1)①FeO,②能耗低;(2)①汲取二氧化碳氣體,②增大接觸面積使反響更充分。

【試題評析】

此題以“氫能源討論”為主題,選擇“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和“CH-HO催化重整制氫”兩個情境,表達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作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主要考察“物質轉化與應用”學問組塊,“CH-HO催化重整制氫”則側重考察物質轉化過程中的條件掌握。試題全面考察學生面對簡單問題情境時有效獵取情境信息、快速理解問題系統、精確描述結論觀點等學科關鍵力量。命題創新在于“氫能源與碳化學”奇妙融合,“除雜問題的情境化設計”。

優秀試題五

【原題呈現】(2023年南通卷)

15.工業上用N和H合成NH3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1)①N可通過分別液態空氣獲得,該方法利用了N和O沸點的差異。沸點屬于物質的(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②肯定條件下,向容器中充入肯定量的N和H,充分反響生成NH。反響前后物質的變化如下列圖,圖中X代表的分子為(填化學式)。

(2)NH與氰酸(HOCN)反響生成尿素[CO(NH)]。

①尿素為農作物生長供應的主要養分元素為。

②尿素可用于去除大氣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學反響為6NO+2CO(NH)=5N+2CO+4HO。若去除廢氣中6gNO,理論上所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多少?

【參考答案】(1)①物理;②N;(2)①N(氮元素),②40g。

【試題評析】

此題以“氨氣合成—氨氣用于合成尿素—尿素在廢氣處理中的作用”這一完整過程為主線,設計了4個根本問題:物質分別的根本方法、利用微觀粒子示意圖推斷產物、氮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尿素去除大氣污染物NO。其中“微觀粒子示意圖”滲透化學平衡思想,表達初高中學問的連接;尿素去除大氣污染物NO考察初中化學核心計算技能,利用方程式進展定量計算。命題創新表達在“關注合成氨化學”“含氮污染物的處理”,定量討論與定性相結合。

優秀試題六

【原題呈現】(2023年常州卷)

28.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禽蛋生產國和消費國。對蛋殼中的鈣源進展回收利用,可以變廢為寶。蛋殼高溫煅燒法制備乳酸鈣的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反響②:Ca(OH)+2CHCH(OH)COOH=Ca[CHCH(OH)COO]+2HO

(1)蛋殼是生物活性鈣源,含人體所需的硒,其屬于(選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寫出反響①的化學反響方程式:。

(3)反響②的根本反響類型為,②中“攪拌”的作用是。

(4)某興趣小組取4g“灰分”與乳酸反響,討論結果如下列圖,其最正確反響條件是。

(5)已知一個雞蛋殼約5g,蛋殼中碳酸鈣含量約90%。某品牌乳酸鈣產品,每瓶180粒,每粒含鈣元素400mg,采納雞蛋殼作為唯一鈣源,制備這樣一瓶鈣片至少需要個雞蛋殼。

【參考答案】(1)微量;(2)CaO+HO=Ca(OH);(3)復分解反響,使反響物充分接觸從而加快反響;(4)35℃時加12mL乳酸反響75分鐘;(5)40。

【試題評析】

此題將真實而簡單的生產工藝進展簡約化處理,以物質的轉化為主線,實際操作為輔線,鈣元素的轉化守恒、回收利用為串聯線,用化工流程圖呈現主要信息,貫穿了核心價值和素養力量線,將試驗從虛擬的試驗室走向真實的工業生產。試題主要考察了“科學探究”“物質構成的神秘”“物質的化學變化”三大主題相關學問,承載了分類表征、變化守恒、試驗探究、綠色應用等素養。命題創新在于“生活化與應用性結合”“真實試驗與定量計算相結合”。

優秀試題七

【原題呈現】(2023年泰州卷)

19.碳酸鈣是初中階段化學學習中的常見物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此物質綻開探究。

相關信息:肯定體積的溶液中,離子數目越多,其離子濃度越大;電導率傳感器用于測定溶液的導電性強弱,在其他條件一樣狀況下,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溶液的電導率越大。

【試驗探究Ⅱ】在試管中參加少量碳酸鈣粉末,參加2mL水,振蕩搖勻,制成碳酸鈣懸濁液,滴加2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

(1)酚酞試液變紅證明碳酸鈣懸濁液顯性。

(2)在一樣試驗條件下,用電導率傳感器測得水電導率為8.5,碳酸鈣懸濁液電導率為74。與水比擬,碳酸鈣懸濁液中離子濃度較(填“大”或“小”),證明在碳酸鈣懸濁液中有局部碳酸鈣溶于水,形成碳酸鈣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3)小組連續探究碳酸鈣懸濁液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微觀緣由,做了下面的對比試驗:用pH傳感器分別測得在常溫下五種混合體系的pH,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知,“鹽溶液肯定顯中性”的說法是(填“正確”或“錯誤”)的。

結合①②③④數據分析可知,NaCO溶液使酚酞試液變紅與碳酸鈉組成中離子(填離子符號)有關。查閱資料可知,碳酸鈉能與水發生肯定程度反響生成一種鈉鹽和另一種化合物,試寫出此反響兩種生成物的化學式。結合⑤的數據分析,碳酸鈣懸濁液使酚酞試液變色緣由與碳酸鈉溶液使酚酞試液變色緣由本質上是全都的。

【試題評析】

此題對于“碳酸鈣是否具有堿性”這個問題提出質疑、設計方案、深入探究、綻開反思,對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在解決“酚酞溶液變色緣由”的問題后,進而深入討論“鹽溶液是否都是中性”問題。試題通過賜予足夠資料信息,熬煉學生基于證據推理的理性思維、科學思維。命題創新在于“碳酸鈣的再熟悉”,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評析人:趙銘,南京市人民中學)

猜你喜愛酚酞碳酸鈣評析“初高中物理連接學問”融入中考試題的評析與啟發福建根底教育討論(2023年8期)2023-05-28酚酞指示劑配制猜測創造與創新·中學生(2023年12期)2023-12-11以雞蛋為載體的小學科學趣味性試驗探究新課程·小學(2023年9期)20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