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穆棱市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期末深度自測試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穆棱市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期末深度自測試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穆棱市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期末深度自測試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穆棱市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期末深度自測試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穆棱市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期末深度自測試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全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共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24分)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12分,每小題的每一個填空均只能填一個選項,填錯,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商賈(jiǎ)

行頭(xíng)

煞白(shà)B.幌子(huǎng)

砧板(zhān)

調解(jiě)C.耷拉(dā)

搭濟(jì)

蜷腿(quán)D.半晌(shǎng)

嬉笑(xī)

怯懦(què)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憋悶熏淘異想天開兩肋插刀B.遲疑錙株戰戰兢兢涓涓細流C.荒唐洋溢望眼欲穿不知好歹D.惦記溫情如坐針氈無精打彩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如果劇本根本不好,你就是嘩眾取寵,也不能把它變成一出成功的好戲。B.我要看看那滾滾的波濤,我要聽那前赴后繼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沒有陰謀……C.我們只有雷霆,只有閃電,只有風暴,我們沒有拖泥帶水的雨!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劇,展示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尖銳、激烈的斗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4、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夠迅速研制成功,是因為醫療科研人員們不畏艱險、團結協作、全力拼搏的結果。B.在排雷突遇爆炸時,杜富國舍身保護戰友,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以自己的犧牲謀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C.電影《長津湖》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憑借鋼鐵意志和顧強的戰斗精神,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精銳部隊的故事。D.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向英雄們學習,勇于克服重重困難,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第II卷(非選擇題,共76分)

三、默寫(共6分)5、請將秋瑾《滿江紅》的下闋補寫完整。

身不得,____________,心卻比,___________。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閱讀(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唐雎不辱使命》選段,根據要求回答問題。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謂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又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愿終守之/已而之細柳軍B.安陵君其許寡人/其真無馬邪C.以頭搶地爾/不以物喜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慍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唐雎列舉專諸、聶政、要離行刺之事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將效法這三位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不惜拼命到底。B.選文寫韓魏滅亡之后,附屬于秦的安陵國君臣對強秦的最后一次抗爭,唐雎臨危受命,在秦廷不卑不亢,斗智斗勇,維護了安陵國的尊嚴。C.本文敘事,主要采用動作描寫,并把人物放在充滿矛盾、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中來刻畫。D.選文第一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斗爭的最高潮部分。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四、現代文閱讀(共10分)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加點詞能否用括號里的詞語替換?為什么?

(1)(孔乙己)便排(拿)出九文大錢。

(2)“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露)出”。

(3)長衫客踱(走)進里面喝酒。

2.“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一句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3.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既然是“大約”,又說“的確”,但是這揚寫并不矛盾,為什么?

4.分析下列人物描寫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

(2)到了年關,掌柜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3)孔乙己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5.“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五、詩歌鑒賞(共5分)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小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1.對這首詞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上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將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場面。B.下闋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了將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銳氣。C.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暮年,仍雄姿英發,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英雄形象。D.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卻壯志難酬的現實。2.對這首詞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A.“沙場秋點兵”一句寫閱兵場景,“秋”字為閱兵場景增添了悲涼之氣。B.“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應題目,是作者與陳同甫的共勉之詞。C.詞的上下闋一般會“換意”,但這首詞卻突破傳統,詞意上下貫通,展現了一幅戰爭場景,甚為獨特。D.“可憐”兩字凸顯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從前九句的壯懷激烈陡然變為末句的黯然傷神,波瀾起伏,言近意遠,實為大家手筆。3.選出與“夢回吹角連營”表達的內容和感情最接近的一項(

)A.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晏殊《玉樓春》)B.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李白《行路難》)C.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黃庭堅《思親汝州作》)D.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六、語言表達(共10分)《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和《簡·愛》中的簡·愛都有他們生命中的“引路人”。請根據人物的相關情節,仿照首句,補全句子。

人生需要引路人。孫悟空在唐僧的引領下,歷經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①________;簡·愛在②________。七、作文(共40分)作文。在山川原野中行走,可以欣賞自然風光,增長見識;在大街小巷中行走,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