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日本航空工業發展史日本航空工業發展簡史日本航空工業創建于1910年。1931年,年產飛機不足400架。1941年年產飛機4800架,1944年達到年產飛機2.8萬多架、發動機4萬臺的規模。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航空工業水平僅次于美、蘇、德、英,居世界第5位。二戰后,日本作為戰敗國被禁止從事航空工業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原有的航空工業企業紛紛轉產非航空民用產品,航空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解除了對日本飛機的生產禁令,將占領的314個航空工廠以及包括飛機、武器研究所在內的850個舊軍需工廠和機場歸還給日本。在美國的扶植下,停滯了7年之久的日本航空工業開始重建。最初只是為美軍修理受損飛機和生產簡單的裝備,后從美國獲得了大量轉讓的技術以及改型、檢修和合作生產定單,從修理走向制造。通過與美國航空工業企業結盟,學到了先進的管理技術,積累了具有廣泛競爭意義的技術,為日本航空工業界甚至整個工業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50年的發展,“寓軍于民”的日本航空工業從修理到制造、從仿制到自行設計或聯合設計制造,形成了規模不大,但比較完整的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工業體系。據統計,2001年度日本航空航天工業(按24家統計企業計)從業人員為22818人(見表1),同比減少1266人,即5.3%;設備投資738億日元(6.85億美元),同比增加140億日元,即23.4%;銷售額為1.1844萬億日元(109.9億美元),同比減少227億日元,即1.9%,人均銷售額為5191萬日元(48.17萬美元);24家統計企業的稅前利潤為402億日元,同比增加97億日元,銷售額利潤率(稅前)從上年的2.5%增加到3.4%;總資金周轉率為0.7次,與母體企業相同;總資金利潤率(稅前利潤)為2.5%,高于母體企業的1.3%。表1日本航空航天工業從業人員(單位:萬人)年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從業人員2.92 2.90 2.93 2.73 2.65 2.52 2.43 2.45 2.41 2.28*2.41萬人和2.28萬人分別為2000和2001年度值表2日本航空工業產值(單位:百萬日元)年度航空部分飛機發動機相關設備總計1990454,310155,458206,752816,5201991491,567169,435195,617856,6191992513,279175,418177,923866,6221993517,100183,392164,470864,9621994496,924177,045152,340826,4641995491,625150,634148,403790,6621996539,101172,755157,366869,2221997583,068202,907165,635951,6731998609,704232,198162,9891004,8821999588,842240,621153,824983,2872000669,381225,144145,6261040,1512001617,415253,854153,9751025,2442002624,098243,832138,0031005,933*2000、2001、2002年度均為速報值結構2.1產業結構(1)日本航空工業在日本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地位日本航空工業是日本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政府和軍方都十分重視它的發展。1970年,日本政府將航空工業列為三大戰略產業(航空、核能、信息)之一,視為能推動經濟大面積發展的“知識密集型”支柱產業。同年,日本軍方把“開發飛機、制導武器和電子設備”作為武器裝備開發的重點。80年代日本航空工業被定為新興產業之一。1996年,航空航天領域被確定為14個“新經濟增長領域”之一,也是1999年確定的16個“高速增長的技術領域”之一。航空技術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很大,根據1970年以來30年的數據,技術帶動效應所產生的金額7913.84彳意美元,是日本航空工業生產產值的9.2倍。(2)日本航空工業形成了體系2002年日本航空宇宙工業會有109家正式會員,而列入生產統計的企業為24家。按產品大致分為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三類。形成了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新明和工業、石川島播磨、JAMCO、昭和飛行機工業、日本飛行機等8家飛機、發動機制造和修理企業,以及萱場(KAYABA)工業、關東航空儀表、小系制作所、島津制作所、神鋼電機、住友精密工業、帝人制機、大金工業、東京航空儀表、TOKIMEC、日本航空電子工業、三菱電機、三菱精密、橫河電機、橫河電子機器、橫濱橡膠等16家機載設備企業為主體的航空工業生產體系。它們的業務各有側重,型號不同、互不重復。在飛機方面,三菱重工以F-2等戰斗機為主,同時生產直升機,以及運輸機、民用飛機部件,也生產直升機用TS1、MG5發動機,并參與聯合研制生產噴氣發動機;川崎重工以直升機為主,同時生產教練機、運輸機、反潛巡邏機,維修E-767、E-2C預警機、C-130H運輸機,也生產F-2戰斗機和民用飛機部件,并參與聯合研制生產噴氣發動機;富士重工以教練機為主,同時生產軍民用直升機、無人機和靶機,也生產F-2戰斗機和其他軍用飛機部件、民用飛機部件;新明和工業以水上飛機為主,也生產民用飛機部件。在發動機方面,石川島播磨重工是主要的發動機企業,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兼業參與研制、生產航空發動機。在飛機維修方面,日本飛行機公司維修飛機,也生產軍民用飛機零部件;JAMCO公司主要維修民用飛機。日本政府各省(部)和防衛廳下屬的、以及各大院校的航空科研機構,加上各航空工業企業的科研、設計、生產單位構成了日本完整的航空工業科研、設計、生產、維修體系。(3)日本航空工業的軍民結構首先,日本航空工業企業大多是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的航空航天事業部、子公司或分部。按列入統計的24家企業計,2001年度航空航天業務板塊的銷售金額為11844億日元,占其母體集團公司總銷售金額91595.7億日元的12.9%,遠小于非航空產品部分。四家大的航空工業企業的銷售額與比例也不大,見表3。在一個企業集團內,航空技術與非航空技術相得益彰,軍民共濟。表3日本大型企業集團及其航空航天事業部的銷售額與比例2001年度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集團總銷售額億日元28640114451362510824航空航天銷售額億日元471616116632329航空航天占集團比%16.514.14.921.5*三菱重工2002年度銷售收入25938億日元。其中,船舶海洋2658億日元,占10%;發動機(發電)6462億日元,占25%;機械、鋼鐵構架4187億日元,占16%;航空航天5067億日元,占20%;中批量產品4187億日元,26%;其他724億日元,占3%。其次,在從事航空業務(含航天)的事業部、子公司或分部內,只有軍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產品之分,而無航空與非航空產品之分。軍用航空產品占主導地位,最高的1976年度曾占到總產值的89.1%,近10年的數據見表4。表4歷年軍民用航空產品的產值比率%年度軍用航空產品占比民用航空產品占比199174.725.3199271.828.2199376.823.2199477.023.0199577.422.6199668.731.3199762.038.0199853.846.2199959.540.5200064.036.0200156.044.0*軍用航空產品份額包括日本防衛廳和美軍的需求;民用航空產品份額包括日本國內和出口需求第三,日本民用航空產品產值的增長主要靠出口。飛機零部件出口額占其航空工業總產值的比例,1975年度不到3%,最高的1998年度達到36%,1999年度為30%,2000年度為27%,然而產值卻是增長的。(4)日本航空工業的主承包商和子承包商或供應商日本的飛機、發動機生產,主要集中在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和石川島播磨重工四家企業內。它們2001年度的銷售額合計為9319億日元,占該年度日本航空航天工業總銷售額的78.7%。這四家企業是日本政府和防衛廳按機型首選的主承包商。例如,三菱重工是F-2的主承包商,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新明和工業、日本飛行機等企業都是它的子承包商,在它們之下還有成百上千的專業供應商。另一方面,在其他機型上,三菱重工也是川崎重工、新明和工業的子承包商。(5)兼并重組2002年8月27日日本飛行機公司被川崎重工兼并,成為其完全子公司。早在1970年川崎重工的資本巳進入日本飛行機公司。2.2日本航空工業的產品結構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仿制美國F-86噴氣式戰斗機和T-33噴氣教練機,自行試制T1F2中級噴氣教練機;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仿制和自行設計相結合的方式發展新飛機,陸續推出了YS-11渦輪螺旋槳運輸機、C-1噴氣運輸機,P3C反潛巡邏機、PS-1反潛機,T-2、T-4、T-5噴氣教練機,BK117、UH-1J、SH-60、CH-47H直升機,F-104J、F-4EJ、F-15J戰斗機、F-1支援戰斗機(共生產了77架);90年代至今,采用聯合設計和自行設計的方式研制生產了F-2支援戰斗機和MH-2000、OH-1、S-92直升機,除繼續研究研制超音速運輸機、新型巡邏/運輸機、多用途無人飛機和小型航天飛機外,還積極與歐美航空技術先進國家合作,參股研制生產多種航空發動機。日本引進專利生產的飛機如表5、表6所示。表5引進專利生產的固定翼飛機序機種美國公司日本主承引進年生產架數說明號名稱包公司(架)1T-34比奇富士重工19531261953年11月裝配進口的20架。隨后專利生產126架。1955年10月交付專利生產的第1架。2F-86北美三菱重工1955300利用從F-86學到的技術,自行設計T-2教練機,再從T-2自行設計F-1支援戰斗機。3T-33洛克希德川崎重工19552101955年與洛克希德公司技術合作,1956年1月21日至1959年3月25日共專利生產210架。4P2V-7洛克希德川崎重工19571957年簽訂技術援助合同,專利生產活塞式P2V-7o1966年改進為渦槳式,新的代號為P-2J。5F-104J/DJ洛克希德三菱重工1962190日本航空自衛隊1959年決定采用F-104o1961年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F-104J和F-104DJ(雙座教練機)經試飛、分解,1962年1月8日空運到日本,再次組裝、試飛,4月1日交付航空自衛隊,到1967年12月2日共組裝了3架。隨后,裝配生產17架,專利生產190架。這樣,F-104J共生產了210架。另,裝配生產20架F-104DJ。一共生產230架。為用完用爛,退役的F-104J曾改裝成靶機,共改裝了2架有人靶機UF-104J、12架無人靶機UF-104JA,在1992年3月至1997年1月間使6F-4EJ(波音原麥?唐)三菱重工19691277P3C洛克希德川崎重工19788F-15J波音(原麥?唐)三菱重工1981交付213表6引進專利生產的旋翼飛機序號機種名稱:美國公司日本主承包公司引進年1貝爾-47貝爾川崎重工19522S-55西科斯基三菱重工3KV107波音直升機川崎重工19594貝爾HU1/204B貝爾富士重工19605HSS-2B西科斯基三菱重工19606S-62西科斯基三菱重工19617OH-6休斯川崎重工19678HU-1H貝爾富士重工1972
用。1971年7月16日接收2架美國生產的整機。隨后裝配生產11架。第14架才是利用專利制造的日本產飛機(共127架)。最初日本生產的機體價格為20億日元。1981年5月20日交付最后一架(440號機)。這140架中的90架改裝裝備日本產的ASM-1/-2空對艦導彈和GCS-1制導炸彈。1978年簽訂國產化技術援助合同F-15J以1998年11月14日出廠的165號機終止生產。F-15DJ以1999年10月25日出廠的48號機終止生產。1999年12月10日全部交付完畢。生產架數(架)說明2291952年11月1日簽訂生產制造合同。1953年11月16日貝爾-47D試飛,到1968年生產了229架。1962年8月2日川崎貝爾47G3B-KH-4試飛,到1976年生產了210架。711958年11月29日防衛廳訂購17架,價格為11.8億日元。到1962年生產了71架。160到1989年生產了160架。1451960年6月24日簽訂技術援助合同。1962年7月裝配生-產的1號機試飛。1964年8月專利生產的HU-1B1號機(排序是6號機)試飛,到1973年生產了90架,民用的204B生產了33架。204B-2到1991年生產了22架。187S-61的軍用型,1960年簽約,1962年開始生產,1964年交付1號機。1972年交付改型的HSS-2A,1977年交付改型的HSS-2B。到1989年包括民用型的S-61在內,共生產187架。251961年9月4日簽訂制造技術合作合同,1962年3月試飛,到1968年生產了25架。3871967年6月26日簽訂OH-6A制造技術合作合同,1969年3月1日第1架OH-6J交付防衛廳。到1997年,包括民用的369型在內,共生產了387架。1971年防衛廳決定HU-1H國產化,機體由富士重工生產,發動機由川崎重工生產。1972年6月19日簽約
專利生產,1973年7月17日試飛。9CH-47波音直升機川崎重工19841984年從414型(D型)開始作為CH-47;生產,1993年開始生產加大油箱的CH-47A10SH-60J西科斯基三菱重工70為反潛雙發艦載直升機,裝有日本開發的戰術信息處理顯示裝置和自動駕駛裝置。1987年試飛,1989年交付第1架。到2000年3月31日包括樣機在內,共生產了70架。11UH-60JUH-60JA西科斯基三菱重工1998 63交付UH-60J和UH-60JA為雙發直升機。UH-60J為海、空用,替代S-61。UH-60JA為陸軍用,替代UH-1。到2003年2月巳生產63架。組織管理3.1冷戰時制定、現在仍執行的方針政策1954年6月,日本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完成了日本軍隊的重建。“防衛廳”的需求開始拉動日本軍用航空工業的發展。1957年5月20日制定的《國防基本方針》,明確規定要“建立保障國家安全所必要的基礎”,“根據國力和國情,在自衛所必需的限度內,逐步發展有效的防衛力量”。這是日本國防政策的基礎,歷次“防務力量發展計劃”的依據。1970年日本首次頒布的“武器裝備生產開發基本方針”和“武器裝備研究開發振興方針”是日本比較規范的國防科研生產政策,現在仍在執行。(1)武器裝備生產開發基本方針:a.在加強防衛力量過程中,武器裝備要以國家的工業為基礎,注意形成自己的生產體系;b.推進自主研制和國產化;c.積極利用民間的研究力量和技術力量;d.開發與生產要有長遠觀點,注意效率性、經濟性和穩定性;e.引入競爭機制。(2)武器裝備的研究開發振興方針:a.武器裝備的研究開發,以主要裝備為重點。主要開發飛機、制導武器和電子設備;b.立足于日本長期防衛構思,制定長期開發計劃;c.擴大研究開發的可選擇性,鼓勵創新;d.引進競爭機制,提高開發能力;e.開發成果歸國家所有[作者注:此項在2002年巳有松動];f.完善和充實開發體制。建立彈性的開發體制,盡可能充分利用民間的技術力量和研究成果;g.在計劃、設計、試制各個階段,要進行嚴格的階段評估,決定項目的繼續和終止;h.改善、提高技術情報能力;i.增加研究開發人員,提高研究開發人員的地位和待遇。3.2冷戰后,政府制定的技術政策(1)加強政府對發展科學技術和技術產業化的宏觀調控政策支持。日本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法規引導和推動技術產業化。1994年制定了“產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方針要點”,確定將新材料、生物工程、電子、信息、通信、機械、航空、空間等3個技術領域作為重點開發方向。1995年日本政府將1980年的“技術立國”提升為“科學技術創新立國”,頒布了《科學技術基本法》。1996年6月制定了1996?2000年《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當時的通產省確定信息通信、新制造技術、商務支持系統、生物技術、航空航天產業、新能源與節能等14個領域為“新經濟增長領域”。從此,日本的技術產業化和產業結構科學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爾后,日本政府推出了《新業務創新促進法》、《產業活力再造特別措施法》、“產業再造計劃”、“宇宙開發計劃”、“信息通信政策大綱”等一系列促進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法規和政策。在加強獨創性技術開發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生物、信息、材料、能源、電子、航空航天、環保等16個高速增長的技術領域。航空工業被定為面向21世紀具有牽引車作用的產業。2001?2005年新《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的重點領域是:生命科學領域、信息通信領域、環境保護領域、納米技術與材料領域,此外還有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能源領域、制造技術領域、社會基礎領域(含民用運輸機)和前沿技術領域。這些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儲備為日本軍用技術,特別是軍用航空技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經濟扶植。采用信貸、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等政策,鼓勵和扶植技術產業化。對投資期限長、風險大的高技術項目如基礎研究、戰略技術研究項目,日本政府補貼金額為項目費用的1/1、2/3或1/2,還分擔研究開發費用。例如,2002年度對11項航空研發項目的補貼預算金額為81.4億日元(約7600萬美元)。支持和資助企業研究開發以民用飛機、傳感器相關技術為主體的民用尖端技術。改革科研體制。日本政府出面組織、協調“官產學”聯合行動,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聯合攻關,加快高技術產業化,巳被證明是一條高效的研究發展模式。日本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深海探測船、運載火箭、航天飛機等都是“官產學”聯合研究開發的成果。鼓勵民間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投資力度;b.鼓勵企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鼓勵國家研究機關、民間企業、大學積極合作,共同進行研究開發工作;c.引導和鼓勵企業開發利用外國科技成果。許多產業如民用飛機、汽車、電子等產業都是借助引進的航空技術發展起來的。增強研究開發的綜合能力a.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協調發展;b.加強科技投入和戰略性技術研究開發。首先是增加政府對科學技術的投入,其次是重點研究開發能夠帶動整體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技術,以保障持續發展和增強國際競爭力。3.3冷戰后,日本軍方制定的技術政策繼續強調武器裝備自主開發,實現國產化1973年執行第四個《防務力量發展計劃》,武器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3%,進入了真正自我發展武器裝備的時期。以后的《防務力量發展計劃》,包括2001?2005年度《防務力量發展計劃》,都致力于通過“國產化”鞏固日本國防工業基礎和實現武器裝備技術現代化。在軍事科研開發和采辦中強調競爭、激勵、評估、監督機制1970年7月由防衛廳長官決定的《研究開發振興方針》中,強調了競爭、激勵、評估、監督機制。冷戰后,日本防衛廳在2001年6月27日制定了《研究開發實施指南》,這是日本今后實施國防技術研究開發的方針。為具體實施,又制定了具體執行的文件:《防衛廳研究開發評估指針》和《防衛廳研究開發評估實施要領》。這些政策文件除闡述重點國防技術領域、研究開發多元化外,更強調競爭、評估等機制。采辦中的競爭機制。日本軍方的采辦合同有三種,即“一般性公開競爭合同'、“有限指名的競爭合同”和“不采取投標方式的自由合同”。冷戰后,日本軍方實施采辦改革,1999年4月公布的“采辦改革具體措施”,力圖通過利用市場力量、加強競爭,使采辦制度更加透明;創建鼓勵競爭環境,逐步轉向競爭合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非競爭性的自由合同金額仍占82.7%。采辦中的激勵機制。為了降低采辦成本,日本軍方實施了一系列的獎勵制度:1999年7月試行“降價提案制度”,降低金額的50%作為技術費,支付給企業,三年不變;債權向防衛廳流動,鼓勵企業降低成本;知識產權可歸屬企業,擬執行《產業活力再造措施法》第30條,推動國防技術向民間轉移。采辦中的研究開發評估機制。日本防衛廳的研究開發評估,一直是通過以裝備審查會議和技術研究本部研究開發評估會議為中心的評估體系實施的。今后武器裝備研究開發評估的基本思路是,確保實效、連續、客觀、透明。評估分:業務評估、按領域評估、制度評估、機關評估四類。采辦中的監督機制。監督機制涉及機構、第三者監督體制、合同透明度、調查和懲罰等方面。增強與美國等國家的軍事科研合作冷戰后,日美安全保障體制仍然是日本防務和安全戰略的基石,日本發揮多邊安全作用的基礎。1997年9月新《日美防務合作指導方針》的頒布,日美安保體制巳經成為一種“涵蓋亞太、多維滲透、攻防兼備、平戰結合”的全方位體制。日本通過日美在國防技術的合作,可以從美國獲取先進的軍事技術,提高武器裝備的通用性,降低武器裝備的研究開發成本和風險,維持和培育日本國防生產?技術基礎。近年,還與法國、韓國(2000年度)、英國進行了不同等級的技術交流。維持和培育國防產業?技術基礎日本維持和培育國防產業基礎的措施有:盡可能保證采辦數量,均勻生產;為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效用,建立維護、修理體制;在可能的范圍內實施三軍武器裝備通用化以及零部件的通用化、簇化,使通用部件形成批量生產;制定法律促進企業創新,增強活力。日本維持和培育國防技術基礎的措施有:明確重點技術領域。重視三軍主力武器裝備的系統集成技術,以維持主要裝備的國內開發能力;增加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的人員、研究開發預算,確保研究開發的計劃性,開展驗證性技術研究;重新認定研究開發評估體制。(5)重點技術重點發展2001年的《研究開發實施指南》確定了對未來發揮戰斗力、影響防務成敗、作為軍事技術重要性又極高的領域是,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無人機技術領域、制導相關技術領域;同時也確定了雖然是主要武器裝備的核心技術,但不能期望從外國引進的技術領域是,航空發動機技術領域和航空電子技術領域。能力與水平日本在航空發展方面采用了同美國密切合作的方針,同時,日本利用自己的某些技術優勢,巳經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4.1飛機、發動機方面日本生產的軍機主要有:戰斗機、教練機、運輸機、反潛水上飛機、直升機、無人飛機與無人直升機、和靶機。依據歷次《防務力量發展計劃》,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仿制了美國F-86戰斗機、T-33噴氣教練機、F-104J戰斗機、F-4EJ戰斗機和F-15J戰斗機以及UH-1J、SH-60、CH-47H直升機;利用仿制技術自行設計的機種主要有:T-2、T-3、T-4、T-5中級噴氣教練機,YS-11渦輪螺旋槳運輸機、C-1噴氣運輸機,F-1支援戰斗機,MH-2000、OH-1直升機以及各種型號的水上飛機,見表7;聯合設計、生產的機種主要有:F-2支援戰斗機和BK117、S-92直升機。表7日本自行研制或合作研制的軍用飛機飛機名稱投產年份生產數量(架)研制和生產單位PS-1反潛水上飛機196923新明和工業公司C-1軍用運輸機197331川崎重工T-2超音速教練機197496三菱重工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US-1水陸兩用救生飛機19756新明和工業公司F-1支援戰斗機197677三菱重工T-3初級教練機197750富士重工T-4中級教練機1985100(總訂購量)川崎重工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F-2支援戰斗機1996130(總訂購量)三菱重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US-1改1(2002年)新明和工業公司OH-1直升機20004(2001-02兩年)川崎重工SH-60J改20022002.6交付第一架三菱重工生產的發動機有:渦扇式、渦噴式、渦軸式、渦槳式、活塞式。日本歷年仿制和生產的航空發動機參見表8表8引進專利生產的發動機序號機種名稱裝備機種外國公司日本主承包公司引進年11J-47F-86美國通用電氣石川島19542J-79-11F-104J、F-104DJ、F-4EJ美國普惠石川島19603CT/T58HSS-2B、V-107、S-61美國通用電氣石川島19614CT/T64P-2J、PS-1、US-1A美國通用電氣石川島19655CT63OH-6美國艾利遜三菱重工19676TF-40T-2、F-1英國羅羅和法國透博梅卡石川島19707T56P-3C、EP-3、UP-3C/D美國艾利遜石川島19788F100F-15J/F-15D美國普惠石川島19789T700SH-60J、UH-60J美國通用電氣石川島199010F110-GE-129F-2A/B美國通用電氣石川島1993今后,日本除繼續研究研制超音速運輸機、新型反潛巡邏/運輸機、多用途無人飛機和小型航天飛機外,還將繼續與歐美航空技術先進國家合作,參股研制生產多種航空發動機。正在進行的超音速運輸機和航天飛機的研究開發雖然屬于政府的民用計劃,其研究成果也必然會轉移到軍用飛機上來。值得指出的是,至今日本還沒有一架真正完全自行研制的高性能作戰飛機。從最新研制的F-2支援戰斗機看,盡管該機裝有由三菱電機公司自行研制的利用碑化鎵集成電路技術制造的先進相控陣雷達,在機體制造上采用了碳系復合材料和翼身復合一體成型技術等先進工藝材料和制造技術,但該機是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C戰斗機為基礎,發動機是美國的。在整個F-2計劃中,美國提供了45.8%的研制費,并占40%的工作份額。4.2空射導彈方面日本的空射導彈主要包括空對艦導彈和空對空導彈:空對艦導彈自1973年以來,日本共發展了ASM-1(80式)和ASM-2(93式)空對艦導彈。目前,日本正在研制新型空對艦導彈ASM-3。ASM-3是中程、高速、慣性加復合尋的制導、采用集成火箭沖壓噴氣發動機推進的空對艦導彈,預計在2010年投入使用空對空導彈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通過購買國外專利和自主開發的方式,先后研制了AAM-1(90式)、AAM-2、AAM-4(99式)和XAAM-5(99式改)等各型空對空導彈。其中,AAM-4是日本為取代現役美制“麻雀”AIM-7F中距空對空導彈而自行研制的第一個中距空對空導彈。該彈于2002年開始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裝備F-4EJ和F-15J戰斗機°XAAM-5(99式改)新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律案例說明課件
- 醫院醫療醫藥報告模板63
- 2025年商洛b2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題目
- 小升初-周期問題
- 經濟管理年活動
- 幼兒園班主任職責
- 2025勞動合同與服務協議的區別何在
- 二零二五土地租賃終止協議合同書范例
- 極速小鎮建設內容
- 經費贊助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矮小癥的護理措施
- 2024年襄陽市樊城區城市更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03月“蓉漂人才薈”都江堰市事業單位赴外引進高層次人才(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 寧夏電投永利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開寵物店創新創業計劃
- 2022-2027年中國公共廁所行業市場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新增值稅法的變化要點與實務要領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電子商務物流挑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語二輪復習專題05 閱讀七選五(練習)(解析版)
- 育嬰師綜合素質試題及答案展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