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北省石家莊市因村鄉中學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河北省石家莊市因村鄉中學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河北省石家莊市因村鄉中學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河北省石家莊市因村鄉中學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河北省石家莊市因村鄉中學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河北省石家莊市因村鄉中學高二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圖是1910年同盟會廣西支部編輯出版的《南風報》第一期中的插圖。圖中的竹葉是由三民主義中的某個主義組成,請分析判斷竹葉所示的主義指的是三民主義中的()A.民主主義

B.民族主義

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參考答案:B2.1902年梁啟超回信給康有為:“至民主、撲滿、保教等義真有難言者,弟子今日若面從先生之誡,他日亦必不能實行也,故不如披心瀝膽一論之。今日民族主義最發達之時代,非有此精神,絕不能立國……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劇清政府統治危機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梁啟超與革命派主張基本一致D.梁啟超有革命排滿傾向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是梁啟超給康有為的信,信中說“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體現出他的排滿思想,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A選項材料沒有體現;B選項錯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響;C選項錯誤,梁啟超大部分認同康有為的觀點,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態度,所以與革命派主張并基本不一致。3.“這一發現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要是沒有這一發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下列有關“這一發現”的表述,錯誤的是A.有助于解釋光電效應

B.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發展C.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

D.促進了人們深入認識微觀世界參考答案:C4.“自19世紀初關于憲法是否明確授權聯邦政府幫助地方治理河道的問題,美國國會一直存在爭論,1817年和1822年美國總統兩次否決了聯邦政府資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議案,1824年最高法院認定,憲法允許聯邦政府資助和承擔河道改良項目。”材料說明美國()A.最高法院有權改變聯邦政府的職權B.執行了較嚴格的三權分立體制C.聯邦政府對地方政策具有否決權D.十九世紀初基礎建設嚴重滯后參考答案:考點:6J:美國三權分立的代議制.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的代議制,主要考查的是對材料信息的獲取和解讀能力.解答:根據材料“美國總統兩次否決了聯邦政府資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議案,1824年最高法院認定,憲法允許聯邦政府資助和承擔河道改良項目”可知,體現了總統與最高法院之間的分權制衡.結合知識可知,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立法權由國會掌握,行政權歸于總統,司法權屬于聯邦最高法院.三權之間相互制約,國會可以以彈劾等諸多形式限制總統,總統可以以“擱置否決權”等形式限制國會的權力,而聯邦最高法院則可以通過違憲審查的形式限制國會的立法權和總統的行政權,此外,總統對司法權也有制約,表現在聯邦最高法院的人事任命在一定程度上受總統控制.故選B.5.《十二銅表法》第八表規定:“以文字誹謗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詞的,處死刑”、“作偽證的,投于塔爾佩歐巖下摔死”。據此可知,羅馬法A.注重公法而忽視私法B.一定程度限制了言論自由C.注重保護貴族的特權D.混雜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反映了《十二銅表法》對誹謗或侮辱他人以及作偽證的行為進行處罰,這體現了理性的因素,但對誹謗或侮辱他人以及作偽證都處以死刑,則體現了非理性因素,故D正確;材料沒有將公法與私法進行比較,故A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限制言論自由,而是對誹謗或侮辱他人以及作偽證的行為進行處罰,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貴族的特權,故C排除。6.電視成為最為普遍的大眾媒體,其優勢在于:(

)①在各方面基本沿襲了電影的理論

②利用屏幕圖像、語言和音樂作為信息載體

③兼備報紙、廣播、電影幾種媒體的優勢④覆蓋面廣、時效性和現場感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D7.有史家認為,凡是未經中間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轉寫的是直接史料。據此判斷,下列各項中作為研究中國古代早期紡織業狀況的直接史料,最合適的是(

)A.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B.甲骨文中關于祭祀蠶神的內容C.《說文解字》中關于紡織業的字D.《史記》中關于紡織業的記載參考答案:B史料。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史學素養和能力。根據題干材料的直接史料,可采用排除法來解答。A為傳說,不能用于史料。《說文解字》為漢朝時期的著作,不是直接史料,而是后人的描述。《史記》也是后人的著作,非直接史料。所以C、D可排除。甲骨文出現于商周時期,其內容正是當時實際情況的反映。所以B符合題意。綜上,本題選B.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天下之有無,非思慮之所能起滅B.人是萬物的尺度C.“古所謂無形,蓋無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見耳”D.“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參考答案:B9.“應毀全國已有之孔廟而罷其祀!”陳獨秀這一觀點(

)①體現了徹底反封建的決心

②矛頭直指儒家傳統道德③為文學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著對傳統文化絕對否定的傾向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B10.右圖是2008年奧運會場館的部分標識,其構思取材于A.楷書B.草書C.小篆D.行書參考答案:C11.下表是北宋幾個年度的財政收支情況明細,從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單位:貫)支出(單位:貫)真宗天禧五年15085萬余12677萬余仁宗皇佑元年12625萬余收支相抵英宗治平二年11613萬余13186萬余A.北宋財政收入不斷下降,入不敷出,出現“積貧”的局面B.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國家財政收入減少C.“積弱”引發北宋中期嚴重的社會危機D.對遼和西夏的戰爭耗費及賠款是北宋財政危機的因素之一參考答案:A王安石變法。B項與當時的史實不符合,與材料內容無關,材料內容反映的是北宋積貧現象,并不是積弱現象,所以C項錯誤。D項是無關項,材料內容無法體現,故答案選擇A項。12.上海師范大學蕭功秦教授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識B.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的主張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參考答案:考點:B2:魏源與《海國圖志》.分析:本題以蕭功秦教書關于中國世俗理性的論述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魏源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論分析能力.解答:A、工商基本思想與民族生存沒有聯系,故錯誤;B、材料中強調這種覺醒是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結合所學知識,在英國人的槍炮之下,魏源、林則徐等人開始正眼看世界,主張向西方學習,故正確;C、洋務運動發生于1861年,不是最初的,故排除;D、民主共和思想不是最初的覺醒,故排除;故選B.13.關于宋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起源于民間,適合于配樂演唱B.其描述的內容自始至終都體現了太平氣象下的歌舞升平C.宋詞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榮發展D.南宋時期的詩詞大都反映了嚴峻的社會現實和憂國憂民的情感參考答案:B14.CCTV-2《鑒寶》節目展出一幅名畫,寫修竹數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應,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畫具有借物抒情,表現自我,追求神韻意趣的特征。下列繪畫作品的特征與該幅名畫相同的是()A.《人物馭龍圖》B.《洛神賦圖》C.《墨梅圖》D.《步輦圖》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寫修竹數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應,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畫具有借物抒情,表現自我,追求神韻意趣的特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文人畫的風格,A是帛畫,BD是人物畫,故本題答案選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古代中國的藝術·文人畫【名師點睛】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尤其和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書法中的點、線和筆畫間組合不但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欣賞對象。文人畫強調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畫風貌的是寫意畫。基本特征:不求形似,注重個性表現,表現手法靈活。15.明朝中后期,出現“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這說明(

)A.自然經濟解體

B.商品經濟相對發達

C.社會貧富分化加劇

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參考答案:B略16.經濟區域集團化是二戰后世界經濟中出現的一種新趨勢。當今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三大區域集團不包括()A.歐洲經濟共同體

B.歐洲聯盟C.北美自由貿易區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參考答案:A17.著名實業家在《張季子九錄﹒文錄》認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過一朝一姓之變革而已。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為()A.孫中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C.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

D.辛亥革命使中國真正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參考答案:B18.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道:“(某種制度)用意是在政府與社會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這才是中國政治制度根本問題之所在。”以下屬于錢穆所講這種制度范疇的是A.三公九卿制B.行省制C.科舉制D.內閣制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選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題干中涉及的是“在政府與社會間打通一條路”,讓社會掌握政治和運用政治,而科舉制通過考試將社會中有才華的讀書人能夠進入仕途符合題意要求,C項正確;AD項都是中央機構B是地方上的行政機構,均不符合題意。19.1787年6月4日制憲會議全體委員會上,富蘭克林發言說:“第一個放在掌舵位置上得人會是個好人,今后的后繼者會是怎樣的人,就無人知道了。這里也和別的國家一樣,行政官的地位總是會不斷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終。”為此,新成立的美國A.采用共和政體B.頒布成文憲法C.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D.構建分權體制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這里也和別的國家一樣,行政官的地位總是會不斷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終。”表明富蘭克林擔心領導人權力消長問題,擔心最終會形成君主專制,所以要采取分權與制衡,結合所學知識,美國實行三權分立,所以正確答案為D。共和政體不能體現權力制衡,排除A。頒布成文憲法不能確定是否分權制衡,排除B。根據史實美國實行的是總統制共和制政體,C錯誤。【點睛】(1)分權與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別由國會、總統和聯邦法院行使,這三權之間分立的狀態十分明顯,同時又保持著一種互相牽制互相平衡的關系;(2)有限政府原則。它與法治原則相聯系,即聯邦政府的權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規定的限度;(3)代議政府原則,它與人民主權原則相聯系。20.19世紀上半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進科技A.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 B.改變了傳統的社會性質C.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D.沖擊了原有的社會關系參考答案:D21.1952年至1956年,北大提出的科研項目有100項,1956年至1957年有400項。從1958年8月1日開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時間,科研成果就達到了3406項。材料說明A.科技領域出現“大躍進”B.“雙百”方針推動科技發展C.社會主義制度凸顯優越性D.“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初顯成效參考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后,在全國掀起“大躍進”的高潮,“大躍進”的特點即為浮夸風盛行,不切實際地追求高指標、高產量,北大提出的科研項目由4年100項到1年400項再到40天3000多項的變化可以看出越來越不切實際,可見在科技領域也出現了“大躍進”,故A項正確;“雙百方針”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科技發展,但是題干中1958年40天科研成果達到了3406項,這是不符合實際的,而是浮夸風盛行的表現,故B項錯誤;40天科研成果達到3406項是浮夸風盛行的大躍進的結果,并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并非是“向科學進軍”熱潮的成效,故CD項錯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從1958年8月1日開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時間,科研成果就達到了3406項”,聯系所學“大躍進”的史實分析解答。22.一部網絡小說中曾有這樣的情節:“主人公從21世紀回到了過去,正在室內與大物理學家牛頓閑談,天色漸晚,牛頓起身拉亮了身邊的臺燈”由此可知()A.小說作者出現了低級錯誤,他并不了解歷史B.牛頓已經發明了電燈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D.電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主人公從21世紀回到了過去,正在室內與大物理學家牛頓閑談,天色漸晚,牛頓起身拉亮了身邊的臺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牛頓生活于17世紀,當時還沒有電燈,電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排除BCD項。故選A項。考點:近代科學技術·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電燈23.伊朗門事件,美軍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國家高級官員的丑聞屢屢被曝光。這突出反映了A.西方國家民主進程出現曲折B.政府完全處于公民的監督下C.第三次科技革命負面影響增大D.報刊、網絡和電視等媒介監督作用增強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中的敘述可以知道這些事件的曝光是側重新聞媒介的監督作用,所以D正確,B表述絕對C沒有涉及科技革命A不是談論的民主政治。24.中國古代思想界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視完善人和自然的關系。在歐洲啟蒙運動中涌現的眾多思想巨匠中,有著類似觀點的思想家是A.伏爾泰B.洛克C.孟德斯鳩D.盧梭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盧梭對啟蒙運動的科學主義自然觀進行了深入批判,認為自然具有與人類幸福密不可分的審美價值和道德價值,自然萬物不僅是具有感覺力的生命還具有獨立于人類的價值和權利,因而盧梭的生態自然觀應該成為當代生態學運動的重要理論來源,故選D。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25.經濟學家馬歇爾指出,在美國西北部,農業機械如果受損,農民用電報告知機械商店受損部件的號碼,下一班火車就能帶來新部件,農民自己就能安裝。馬歇爾所描繪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現于(

A.18世紀中后期

B.19世紀初期C.19世紀中后期

D.20世紀前期參考答案:C26.對于伏爾泰和盧梭的評判,歌德說:“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赫爾岑則說得更為坦率:“當伏爾泰還在為了文明與愚昧無知而戰斗的時候,盧梭卻已經痛斥這種人的文明了。”他們的評價對盧梭而言主要是針對A.天賦人權

B.倡導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C.人民主權

D.人是萬物的尺度

參考答案:C略27.下列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識形態》,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B.《共產黨宣言》用剩余價值學說,論證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不可避免C.馬克思和恩格斯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D.十月革命的勝利推翻了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若夫王朝,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參考答案:C28.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有

A.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發展

B.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D.為中國革命提供了榜樣參考答案:CD29.朱熹是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C、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參考答案:C30.明清時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現了會館。這些會館是A.政府設立的管理商業貿易的稅務場所

B.同一地域的商賈交際聚會的重要場所C.政府設立的經營貿易的辦事處

D.商人從事貨幣兌換的金融市場所在地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它已經滲透到中國人思維意識的深層,所以要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圖一(前551-前479年)圖二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歷史人物是誰?其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

(2)圖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分)他對儒家文化的發展有何影響?(2分)

(3)圖二中歷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與秦始皇對待儒家的態度有何不同?(4分)其本質有何共同點?(2分

)(4)儒家思想自身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時代的激流中它不斷遭遇風險。儒學在近代前曾遭遇過哪些風險?(4分)它又是如何應對的?(6分)時至今日,儒學依然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著影響,對此你有何感想?(2分)參考答案:(1)孔子(2分),核心:“仁”(2分)(2)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2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學說(2分),“三綱五常”(2分)。影響:經過董仲舒的改造,儒學思想更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被漢武帝采納,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并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態度:秦始皇以“焚書坑儒”,壓制儒家思想(2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本質相同:兩者均屬于文化專制政策,為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服務(2分)。(4)風險:先秦至秦漢時期:面臨諸子百家的挑戰特別是法家思想的挑戰;

漢末至唐宋時期:面臨佛教、道教的挑戰;

明清時期:面臨商品經濟發展及封建制度腐朽的沖擊

應對:漢代董仲舒兼收各派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形成新的儒學體系;

宋明時期,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的出現,完成了儒學理論化、思辨化過程;明清之際的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繼承了儒學,儒學重新煥發生機。感想:可以從儒學自身不斷發展進步的角度、儒學的社會地位、作用(中國、世界)角度等進行闡發,言之有理即可。滿分2分。32.閱讀下列材料:Ks**5u材料一:史書記載,自北魏建國至魏孝文帝執政前近一百年間,北魏境內各族人民起義多達八十余次,這些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北魏統治。據記載,北魏統治者對外戰爭,把擄掠來的無數人口和財物分賞給參戰的人員,把大量的“生口”變成了奴隸。材料二:宋仁宗(1049-1053)年間,各級官員達到兩萬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間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驍雄橫滑以為兵,幾至百萬。”比北宋建國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當時的兩稅收入為:錢四百九十三萬貫,絹帛三百七十六萬匹,糧一千八百零七萬石,國家總支出:錢三千三百一十七萬貫,絹帛七百二十五萬匹,糧三千零四十七萬石。當時“養兵之費,在天下十居七八。”(1)材料一、二,反映了當時社會面臨哪些突出的社會問題?(4分)(2)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孝文帝、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試圖解決這些問題?(8分)(3)這兩次改革一成一敗的原因是什么?(4分)參考答案:(1)北魏時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統治野蠻、落后;北宋時期:出現了三冗局面,國家積貧積弱。(4分)(2)孝文帝:實行均田制、設立三長制;遷都洛陽,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消除民族隔閡。(4分)王安石:實行富國之法: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等,解決財政困難;實行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改變積弱局面。(4分)(3)原因:北魏:國家強制推行的力度大,順應歷史潮流。北宋:保守勢力強大,神宗死后,變法失去了有力的支持。(4分)33.【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讓-巴蒂斯特·科爾貝(Jean-BaptisteColbert,1619-1683年)是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卓越的財政大臣,伏爾泰曾稱譽其為“治國良相”。他長期掌控財政大權,并主導了司法、貿易、工業、建筑、海軍、殖民等諸多部門。科爾貝不僅再造了法國財稅金融體系、統一司法體制、強化中央集權統治,而且借助國家干預和貿易保護等重商主義手段,大力扶持工商業和外貿競爭、打造海軍力量與航運事業、興建港口等水路交通設施、支持海外殖民及探險活動,等等。科爾貝開創的重商主義發展模式,促進了法國工商業的發展,使國家財政預算達到了收支平衡,法國又恢復了繁榮。——據梅俊杰《論科爾貝及其重商主義實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科爾貝擔任財政大臣的歷史背景,概括其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科爾貝的重商主義政策。

參考答案:(1)背景: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王權不斷加強;殖民擴張,國際競爭激烈。特點:重視全面改革;政治上重視集權與行政干預;經濟上重視商業和貿易保護;外交上對外殖民擴張;改革措施具有延續性。

(2)評價:對法國:促進了法國工商業的發展(或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外貿出超;有利于資本的積累;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過分保護國內市場,不利于生產技術在競爭中交流與提高。對歐洲:促進法國實力增長,改變了歐洲力量格局。對世界:開展殖民擴張,加劇了殖民地人民的苦難。【考點】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分析】(1)背景:根據材料“1619-1683年”的時間,可從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三方面進行回答;

特點:根據材料“科爾貝不僅再造了法國財稅金融體系、統一司法體制、強化中央集權統治,……科爾貝開創的重商主義發展模式”可知:在政治上重視集權與行政干預;經濟上重視商業和貿易保護;外交上對外殖民擴張;另外從政治、經濟、外交等多個領域進行改革,可概括為重視全面改革;根據材料“他長期掌控財政大權,并主導了司法、貿易、工業、建筑、海軍、殖民等諸多部門”可知其改革的措施具有延續性;

(2)評價:可從對法國和對世界的影響角度進行分析;對法國:促進了法國工商業的發展(或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外貿出超;有利于資本的積累;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過分保護國內市場,不利于生產技術在競爭中交流與提高。對歐洲:促進法國實力增長,改變了歐洲力量格局。對世界:開展殖民擴張,加劇了殖民地人民的苦難。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科爾貝在法國進行的改革,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注意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改革的內容,通過改革的內容歸納其影響和評價。3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約略地說,對于“帝王”事實上乃是附著在天下蒼生身上的一大毒瘤這一道理,戰國時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黃宗羲可謂“心有戚戚然”,有著基本相似的認識。但他們也都很無奈,因為這里明顯存在著一個思想困局:一方面是帝王對于人民橫征暴斂、殘酷盤剝的現實;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沒有帝王。對于這道難題,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里的解答也只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