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讀書體會_第1頁
用心做教育讀書體會_第2頁
用心做教育讀書體會_第3頁
用心做教育讀書體會_第4頁
用心做教育讀書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系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恒的主題?!敖逃淖罡呔辰缡遣涣艉圹E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倍嗝礃銓嵉囊痪湓?。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第1頁/共12頁第一頁,共13頁。

作為教學能手,他在長達30年的教學生涯中,先后總結出“極端思維法”,“壓蓋閱讀法”,"“3:2筆記法”等30多種學習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他的學生先后在全國各類競賽中獲得150多個獎項。作為班主任,他在近乎滿負荷的工作狀態下,累計寫出150萬字的專著,發表高質量論文40多篇,獲得“蘇步清數學教育一等獎”,“胡楚南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多個獎項?!?/p>

張思明的優秀事跡行為的根本思想在于“用心做教育”,只有“用心”,才會為了教育事業而去孜孜不倦的廣泛的學習;只有“用心”,才會用心去發現去挖掘去積累生活中“數學”,使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教學鮮活起來;只有“用心”,才會有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的創新,才能夠造就學生和自己,“師生才會共成長”。第2頁/共12頁第二頁,共13頁。首先,豐富自身的學識內涵。

張思明老師曾經說過:“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同時老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的一種催化劑。學生會"愛烏及烏"。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你的課。這種人格魅力有來自于外在的,但更多的是老師內在素養與品德。

第3頁/共12頁第三頁,共13頁。其次,注重教會學生做人。

要想讓學生折服,首先要讓自己做到,成為行動的楷模,我們教師要對學生終身的發展負責。正像張思明所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比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道德水平、生活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和所學知識的聯系”。張老師是位不斷在教育實踐中開拓、進取、善于求索的人,他對教育的理解達到的最高境界,超越了他自己的學科,站在高處,面對的是學生一生的發展。

第4頁/共12頁第四頁,共13頁。第三,注重引導學生發展。

學生是具有可塑性的個體,具有自主發展能力而且充滿創造力,關鍵是看我們教師如何去引導。只有在教育過程中采取貼近學生實際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發掘他們的興趣,老師的教育效果就會實效大增。

第5頁/共12頁第五頁,共13頁。

第四,注重溝通學生心靈。

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平等對話式的,多點鼓勵、少些責備,以便有針對性的教育他們。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應予以肯定的贊揚,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生犯錯誤時,應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制訂改正的措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該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我們老師是可依賴的。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的。

第6頁/共12頁第六頁,共13頁。

張思明老師說自己“既是老師,更是學生”,“要當一流的教師,就要先當一流的學生”,說得非常在理啊!我們一線老師常常感嘆繁忙,備課、上課還有批不完的作業,哪有時間看書學習、哪有時間聽取優秀老師的課。現在我深刻的明白:不管我們有多忙,時間有多緊,但我們還是應該擠出時間來讀書學習,不斷地豐富充實自己,只有自己不斷地充電、提高,才能用我們的學識去教育和吸引學生。不學則退,不思則罔,時間一長,我們的自身資源教學資源枯竭,教學就會失去它本該具有的影響力。

怎樣實現呢?正像書名一樣——用心做教育。具體想來,大概有這么幾點吧。第7頁/共12頁第七頁,共13頁。一、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并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第8頁/共12頁第八頁,共13頁。二、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并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么可愛。第9頁/共12頁第九頁,共13頁。三、用心做教育,就要樹立一顆恒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復: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復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后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第10頁/共12頁第十頁,共13頁。

有人將學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顧不周就不會開出令人滿意的花朵,如果對他們多一些關愛與細心,就會開出又大又美的花朵來。張思明老師不僅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更有一顆愛心。他和學生像朋友一樣的繼續著他們的教與學,這是他獲得了桃李滿天下的碩果,我想作為教師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

最后,用張思明老師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我希望自己能夠到達這個地步。成長的過程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老師創造機會給學生更多這樣的人生體驗,是遠比授業解惑更難也更重要的事情。

——張思明

第11頁/共12頁第十一頁,共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