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WS 215-2001 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布的國家標準,旨在為流行性斑疹傷寒(又稱虱傳斑疹傷寒)與地方性斑疹傷寒(鼠型斑疹傷寒)的確診提供依據,并指導其臨床處理。該標準詳細定義了這兩種疾病的診斷流程、實驗室檢測方法以及治療方案。

對于流行性斑疹傷寒而言,其主要通過人虱傳播,而地方性斑疹傷寒則由鼠蚤攜帶病原體傳播給人類。兩者在臨床表現上有相似之處,如發熱、頭痛、肌肉痛以及特征性的皮疹等,但也有各自的特點,比如流行性斑疹傷寒患者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神經系統癥狀。

根據該標準,確診需要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學史(如疫區居住或旅行史)、臨床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來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常規檢查、血清學試驗(如外斐氏反應)、分子生物學技術(如PCR法檢測立克次體DNA)等手段來輔助診斷。

治療方面,《WS 215-2001》推薦使用抗生素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首選藥物通常是多西環素或四環素類抗生素;對于兒童或者孕婦,則可能考慮使用其他類型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同時強調,在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對癥支持治療,以緩解患者不適并促進康復。

此外,標準還提到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建議加強個人衛生習慣,改善生活環境,減少媒介生物的滋生,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
  • 2001-11-23 頒布
  • 2002-05-01 實施
?正版授權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_第1頁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_第2頁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_第3頁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WS 215-2001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11.020c5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215-2001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epidemicandendemicetyphus2001-11-23發布2002-05-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布

WS215-2001三次前言··1范圍2診斷原則3診斷標準4治療原則5預防原則附錄A(標準的附錄)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血清學診斷方法附錄B(提示的附錄)流行性斑疹傷寒與地方性斑疹傷寒的治療方法·附錄C(標準的附錄)流行性斑疹傷寒的預防方法·附錄D(標準的附錄)地方性斑疹傷寒的預防方法…附錄E(提示的附錄)流行性斑疹傷寒與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學診斷

WS215-2001前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typhus)是由斑疹傷寒群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前者的病原體是普氏立克次體,以衣虱為傳播媒介,人是唯一的宿主,主要呈人-虱-人循環,故又稱虱傳斑疹傷寒(lousebornetyphus)后者的病原體是莫氏立克次體,印鼠客蛋為主要傳播媒介,鼠是自然宿主,人類因感染蚤的傳播而忠病,主要呈鼠-鼠蚤-人循環,故又稱蚤傳斑疹傷寒(1leebornetyphus)或鼠型斑疹傷寒。因斑疹傷寒是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病種,為了統一診斷和檢測方法,特制定本標準。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C和附錄D都是標準的附錄。本標準的附錄B、附錄E都是提示的附錄。本標準由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及微生物學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健之、畢德增。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衛生部傳染病監督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WS215-2001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repidemicandendemictyphus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制定本標準。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本標準適用于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可規范醫務人員對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斷原則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體征及特異性血清學檢查結果對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進行臨床診斷,根據立克次體病原學檢查結果進行確診診斷3診斷標準3.1流行性斑疹傷寒3.1.1流行病學冬春季發病,有衣虱感染史3.1.2臨床癥狀近期出現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突發高熱井伴有劇烈頭痛。3.1.3體征起病4日~7日,80%以上的病人出現皮疹,初為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mm~5mm大小,壓之褪色;一周后皮疹變為暗紅或紫癲樣皮損,壓之不褪色,約1周~2周內消退,遺留色素沉著或脫月。皮疹常初發于輻干上部,24h內擴展至背腹四肢等處。重癥者還出現神志遲鈍、請妄、狂燥或腦膜刺激癥狀。3.1.4實驗室診斷3.1.4.1血清學診斷a)室溫微量補體結合試驗(CF)普氏立克次體血清抗體滴度高于莫氏立克次體血清抗體滴定2倍以上且血清抗體滴度達到診斷滴度(>1:8為陽性、>1:32為診斷滴度);或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詳見附錄A)。b)微量間接免疫熒光試驗(Micro-IF)普氏立克次體血清抗體滿度高于莫氏立克次體血清抗體滴度2倍以上且血清抗體滴度達到診斷滴度(IgM>1:16、IgG>1:80為陽性:IgM>1:32IgG>1:320為診斷滿度)或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詳見附錄A)。)外斐氏反應(Weil-Felix)變型桿菌OX19血清抗體滴度達到診斷滴度(>1:160為診斷滴度);或飲復期血清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不能區分普氏立克次體和莫氏立克次體)。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驍底稚唐返奶厥庑裕唤浭鄢?,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