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SH/T 0637-1996 石油瀝青粘附率測定法》是一項專門用于評估石油瀝青與集料之間粘附性能的標準。該標準詳細規定了測試方法,適用于道路建設中使用的石油瀝青材料。
根據這項標準,試驗主要分為準備、執行和結果計算三個階段。首先,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選取特定尺寸的石料作為集料,并確保其表面干凈無雜質;同時,也要準備好符合要求的石油瀝青樣品。接著是實驗操作部分,將處理好的集料浸入加熱至一定溫度的瀝青中,經過一定時間后取出并冷卻,然后通過振動或搖晃的方式去除多余的瀝青,最后稱量帶有瀝青涂層的集料質量。整個過程需要注意控制好溫度、時間等參數,以保證數據準確性。
在完成上述步驟之后,依據公式計算出瀝青相對于集料的質量百分比即為粘附率。此值反映了瀝青與集料之間的結合強度,對于評價瀝青混合料性能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標準還對試驗條件、儀器設備以及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旨在指導相關人員正確開展實驗,獲得可靠的結果。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1996-05-24 頒布
- 1996-12-01 實施



文檔簡介
SH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化工行業標準SH/T637-1996石油瀝青粘附率測定法1996-05-24發布1996-12-01實施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發布
SI/T0637-1996前粘附率是表示瀝青粘附性能的指標,一些專用石油瀝青(如電纜瀝青、電池封口劑、絕緣瀝青、管道防腐瀝青等)都有粘附率指標,因此,制訂統一的粘附率測定方法標準是必要的。本標準是根據SH/T0423—92《絕緣膠檢驗法》中的方法F《粘附率的測定》SH0001一90《電纜瀝青》中的附錄B《粘附率測定法》SH0098一91《管道防腐瀝青》中的附錄A《瀝青粘附率的測定》等方法綜合制定的。本標準自生效之日起,代替上述標準中的粘附率測定方法。本標準由獨山子煉油廠提出。本標準由石油大學技術歸口。本標準由獨山子煉油廠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孟淑芳、申國禧。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化工行業標準SH/T0637-1996石油瀝青粘附率測定法1范園本標準規定了測定石油瀝青粘附率的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測定軟化點在70℃以上的石油瀝青,2方法概要將裝入模筒與模板之間的試樣,在規定溫度下保持1h后,用拉力機拉開,拉斷后試樣在模板上的覆蓋率為粘附率,以百分數表示。3試劑與材料3.1190號溶劑油或直汽油。3.2脫脂棉。4儀器設備4.1模具:見圖1。4.2拉力機:拉力不小于1000N,拉速100~500mm/min.4.3烘箱:可保持100~110℃。4.4水浴:容量不小于2L。4.5溫度計:-30~60℃,分度1℃。4.6電爐或其他加熱器。,準備工作5.1將模板及模簡用溶劑油洗凈、擦干,放入100~110℃的烘箱內15~30min.5.2將試樣熔化,熔化溫度不超過估計軟化點的100℃·培化時間不超過30mim,加熱時不斷攪拌,以防局部過熱。5.3從烘箱中取出模簡及模板,將模簡端放在模板上,然后把熔化好的試樣倒滿模簡,在室溫下自然冷卻1~1.5h。試驗步臻6.1將盛有試樣的模簡旋上模蓋,放入產品技術條件要求溫度的水浴(或冰水浴)中的中間部位,保持士1C,恒溫1h。6.2取出試樣,立即旋上拉環,在2min內用拉力機將試樣勾速拉斷,取下模板,目測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銷售職員崗位工作方案支配2025年
- 2025年女生節創意活動方案
- 2025年疫情防控措施應急方案
- 2025年銷售部工作方案書演講稿
- 《電子技術項目化教程》課件 項目四 報警顯示器的制作
- 2025年第一學期個人工作方案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三相異步電動機控制
- 2025年電子聲光控燈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滬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體運動》教案
- 2025年甘蔗種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屆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統一監測物理試卷(含答案)
- 庫房管理工作職責與規范化
- 專題06文學文化常識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 WMS倉庫管理系統采購協議
- 2024國家數字化范式與路徑-公共政策立場-67正式版
- 2025年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瑞吉歐幼兒教育
- 2025年中國人壽招聘筆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規模調查報告2025-2030年
- 第16課《有為有不為》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